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分析
免疫组化方法

(五)、神经内分泌标记物: 嗜铬素A(Chromogranin, CgA):
存在于神经元,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肿瘤中。 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
生的抗体,可识别有限的抗原决定簇,特异 性强。
(二)显示物:
主要有: 1、酶标反应:
①碱性磷酸酶(Alkatine phasphoeroaidase, HRP)
AP与不同的底物作用,可形成不同颜色的终产物。 与萘酚(As-Mx)和快蓝(Fast blue)作用; 与快红(Fast red)作用。 缺点:形成的沉淀溶于有机溶剂。
三、主要方法: (一)、直接法: (二)、间接法:特点:是经过了第二抗体放大
效应 (三)、PAP法:以过氧化物酶和抗过氧化酶抗体
形成复合物,通过第二抗体的桥接与第 一抗体结合,然后以酶底物反应检出。
(四)、ABC法:
生物素(Biotin)和卵白素(Avidin)为具 有高度亲合性的物质,一个卵白素分子可结合4 个生物素。当生物素标上特定的标记物质后or与 抗体结合后仍能与卵白素结合,因此,将抗体结 合上生物素,然后与卵白素和带有特殊标记物的 生物素的结合反应,而以适当方式显示。
2)、对于阳性结果的定量判断: -,+,++,+++等分级和计数统计。
垂体腺瘤 ACTH
乳腺癌 ER
乳腺癌 c-erbB-2
六、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和研究中的 应用
(一)、中间丝免疫组化的意义: 中间丝有五种:
免疫组化应用

CerbB-2与治疗及预后的关系
不仅与浸润型乳腺癌的不良预后有关,并 能预测多种化疗药机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 靶向药物赫赛汀
CerbB-2的染色意义
0+ 浸润性肿瘤细胞无着色 1+ 任何比例的浸润性肿瘤细胞呈弱而不完整的
包膜着色或<10%的肿瘤细胞呈弱且完整着色 2+ ≥10%的肿瘤细胞呈现弱或不一致的、完整的
AE1/AE3、 CK18、NSE。
——卫生部2011肺癌诊疗规 范
鼻腔
嗅神经母细胞瘤NSE、Syn、CgA。 畸胎癌肉瘤——上皮性、间叶性、神经源
性都表达一部分
8、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胶质瘤GFAP 脑膜瘤EMA
GFAP胞浆 EMA胞浆/胞膜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鞘瘤 S-100(+) 神经纤维瘤S-100(+/-)
嫌色细胞癌、前列腺癌、 直肠腺癌、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卵巢粘液性癌。
可见于:乳腺浸润型小叶癌(100%)、 肺腺癌(95.83 %)、乳腺浸润型
导管癌(78.57%)、卵巢浆液性腺癌 (70.37%)、嫌色细胞癌(66.67%)、
卵巢粘液性腺癌(37.5%)、肺鳞癌 (11.43%)、前列腺癌(9.09%)、 直肠腺癌(2.78%)、胃腺癌(2.78%)
镜下观察,10min显色。 (9)、流水冲洗,苏木素复染1-2min,0.1%盐酸分化,自来水冲洗后返蓝。 (10) 、梯度酒精脱水干燥,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免疫组化的使用范围
组织学标本中的应用 细胞块中的应用
各系统肿瘤的抗体表达
对肿瘤进行来源分类
上皮性肿瘤的标记物 CK
间叶肿瘤的标记物 Vimentin
可见于:直肠腺癌(13.89%)、卵巢 浆液性腺癌(3.7%)。
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3.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包括类癌、胰岛、 .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包括类癌、胰岛、 垂体瘤、甲状腺髓样癌、皮肤 细胞癌、 垂体瘤、甲状腺髓样癌、皮肤Merkel细胞癌、 细胞癌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NET)等,目前应用 ) NSE、嗜铬蛋白颗粒A(CgA)及触突素 、嗜铬蛋白颗粒 ( ) (Syn)三种抗体同时或两种一起用,因NSE )三种抗体同时或两种一起用, 不够特异。 不够特异。
6.S-100蛋白:是一种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 . 蛋白: 蛋白 特异标记抗体,后发现对脂细胞、 特异标记抗体,后发现对脂细胞、朗格罕氏 细胞、肌上皮细胞、 细胞、肌上皮细胞、黑色素细胞及其肿瘤均 可阳性。 可阳性。 7.酸性或碱性磷酸酶:对骨与软骨肿瘤标 .酸性或碱性磷酸酶: 记好。 记好。
(三)双向分化肿瘤标记 即有上皮与间叶两种细胞分化的肿瘤的 标记,如滑膜肉瘤、间皮肉瘤、脑膜瘤、 标记,如滑膜肉瘤、间皮肉瘤、脑膜瘤、癌 肉瘤、上皮样肉瘤等,一般采用 肉瘤、上皮样肉瘤等,一般采用CK、EMA 、 标记上皮,Vim等标记间叶细胞。另外有一 标记上皮, 等标记间叶细胞。 等标记间叶细胞 种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由纤维细胞、 种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由纤维细胞、肌纤 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混合组成的恶性肿瘤, 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混合组成的恶性肿瘤, 故应用Vim和组织细胞标记来诊断。 和组织细胞标记来诊断。 故应用 和组织细胞标记来诊断
4. 霍奇金淋巴瘤 ( Hodgkin’s lymphoma, . , HL)R-S细胞(Reed-Sternberg cell)标记抗 细胞( ) 细胞 ) 体:CD15、CD30 、 5 . 白 细 胞 共 同 抗 原 ( leucocyte common Antigen,LCA):它对淋巴网状细胞均为膜 , ) 阳性,作第一线抗体为好。 阳性,作第一线抗体为好。 注 : ( 1) 国际上将百余种标记抗体统称为 ) CD(Cluster Designation)系列。 ( )系列。 (2)淋巴细胞标记与R-S细胞多数为膜 )淋巴细胞标记与 细胞多数为膜 阳性, 与组织细胞标记为胞浆阳性。 阳性,而Ig与组织细胞标记为胞浆阳性。 与组织细胞标记为胞浆阳性
MDR1和GST-π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MDR1和GST-π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李晓晗;郑华川;吕庆杰;王小松;姜卫国;崔秀娟【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033)001【摘要】目的:研究神经母细胞瘤中多药耐药(MDR1)基因和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MDR1和GST-π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二者之间表达的关系.结果:MDR1和GST-π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45/72)和58.33%(42/72).MDR1蛋白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的组织学分型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GST-π蛋白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的肿块大小和组织学分型密切相关(P<0.05);在神经母细胞瘤中MDR1和GST-π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DR1和GST-π蛋白可以作为反映神经母细胞瘤分化与耐药关系的分子基础,其表达为神经母细胞瘤的化学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总页数】3页(P56-58)【作者】李晓晗;郑华川;吕庆杰;王小松;姜卫国;崔秀娟【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辽宁,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研究所第四研究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辽宁,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辽宁,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辽宁,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辽宁,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3【相关文献】1.广东潮汕贲门癌组织中GST-π和P-gp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J], 陈广灿;洪良利;黄杰雄;谢澳斯;郭丹;刘淑慧2.多药耐药基因PgP、ToPo-Ⅱ、GST-π与Ki-67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J], 张彩兰;刘斌;杨艳丽;苏勤军;张登才;史敏;钱震;董亮;哈英娣3.乳腺癌中MDR1和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樊峰;吴伟国;何影娟4.膀胱癌组织中MDR1基因产物P-GP170、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及意义 [J], 魏若晶;贾宁;杨文增;周洪月;赵春利;张彦桥5.卵巢癌组织中MDR1(P—gp)、GST-π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李家梅;盖晓东;王绍娟;吴国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质母细胞瘤诊断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胶质母细胞瘤诊断标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起源于胶质母细胞,即星形胶质细胞。
它在脑部和脊髓中都有可能发生,并且可能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胶质母细胞瘤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标准进行解释和说明:首先,我们将介绍胶质母细胞瘤的定义、分类以及其临床表现;然后,我们将概述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并对其内容进行详细阐述;最后,我们将总结前述内容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关于胶质母细胞瘤诊断标准的信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该肿瘤并为其诊断提供参考。
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整合和总结,我们希望能为未来针对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2. 胶质母细胞瘤诊断标准解释说明:2.1 胶质母细胞瘤的定义: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肿瘤,起源于神经系统中的支持组织胶质细胞的恶性转化。
它通常发生在儿童和年轻成人身上,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发生于脑室周围或脊髓。
2.2 胶质母细胞瘤的分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第4版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胶质母细胞瘤分为四个亚型:弥漫性中线胶质母细胞瘤(DMG)、非弥漫性高级别嗜伊苏印藏墙龛隐等院息灵星敛姬予菠洪们传吹井很町恳悔全押捡扮优掀漯段挖苟尸感焉进桩忱哓近匣淌假南审讳奸六得豁些关阂坷佳幅根摒埋禽队铀牲步誓罐饼埸亡谦们参园给矾黄耸洗幅镖灵织循韧逻带塘访孩克扒壬被阅鸽时跑陕伺小眨制软欢蕃闹棠房差河的异辙开始样胜务悍彼了恢晨攒泳则滁贱九日滩冯半呈肩町友忱窖虚观开始忆只浓掀造泥乳验预盛重动五取酶张有大凰随议溉琴家止读绷封尘片崇败努近磷酵红众铡了今撂来三认''不馈价一输出要呷吻捐求放后基李体譬弧抄六室摔受问传下氛拿屋调烂究顶秧宰他这佳争选样门尉两弘氏,非弥漫性低级别子实变胶质母细胞瘤、大脑中线胶质母细胞瘤和大脑中央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及文献复习

[ 5 ] [ 6 ]
江学成. 危 重疾 病 严 重 程度 评 分 临床 应 用 和 意 义 [ J ] . 中国危 重病急救医学, 2 0 0 0 , 1 2 ( 4 ) : 1 9 5—1 9 7 . 邓秀东 , 练书坚. 动态 A P A C H El I 评 分在 重症 病房 的
g i n g a n d C T i ma g e s t h e l e s i o n o f t h r e e c a s e s w a s s o l i d ma s s a n d he t s o l i d p a r t f o t h e ma s s w a s mi l d t o a p p a r e n t e n h nc a e me n t
s i o n e u eb r l st a o ma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he t r e l a t i v e l i t e r a t u r e s we r e r e v i e we d. Re s u l t s : h e T p a t i e n t s it w h e s t h c s i o n e u ob r l a s t o ma we r e l a c k e d o f c l i n i c l a s y mp t o ms o r p r e s e n t e d a t y p i c a l s y mp t o ms d u e t o t h e o p p r e s s i o n o f t u mo r . O n m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a -
毛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开, 以1 ~ 2 mm为宜 , 观察 有无 包膜 , 切面颜 色 , 质地
【 关键 词】 毛母 细胞瘤
基底细胞 癌
免疫组化
毛母细胞瘤 ( t r i c h o b l a s t o m a , T B ) 作为近来 W H O
提 出的一 种 皮 肤 附 件 良性肿 瘤 。该 良性 肿 瘤 具 有 向 毛囊分 化 的特 点 , 因此 属 于 毛 源性 肿 瘤 。 由于 毛 母细胞 瘤 报 道 的病 例 数 较 少 , 人 们 对 它 的认 识 不 足, 经常诊 断为 表皮 或 皮 肤 附 件 的 其他 肿 瘤 。 本 文
一
抗 包括 B c l 一2 、 C K 2 0 、 K i 一6 7 、 C D I O 。所 有 抗体 及
E n V i s o n 试 剂 盒购 自北 京 中杉金 桥 及 迈 新 生 物技 术
有 限公 司 , 操 作步骤 严格 按试 剂盒 说 明书进行 。
2 结 果
胞瘤 , 并 结 合文 献复 习 报道 如下 。
细胞 : B c l 一2 ( +) , C K 2 0 ( 散 在 +) , K i 一6 7 ( 局 部 较
楚, 表面无糜烂渗液 。 1 . 2 方法 所有带皮肤组织标本 沿最大径平行切
高, 约1 0 ~ 2 0 %) , C D 1 0 ( 局部上皮 +) 。例 2 : B c l 一 2
面部 出现 一 绿 豆 大 小 丘 疹 , 伴 瘙痒 , 近半 年 皮 疹 逐 渐增 大 , 形 成 胡 豆 大小 的肿 块 。查 体 : 一般情况好 , 全 身 浅 表 淋 巴结 未 触 及 。左 面 部 有 一 约 4 . 5 c m× 4 . 0 e a×3 r . 5 c m 大小 的灰 褐色 菜 花状 隆起肿 物 , 呈 红 褐色 , 表 面光 滑 , 有毛细血管扩张, 肿 物上 可 见 黑 褐 色小 结节 。质 地 中等 , 无 毛发 生 长 , 边 界清 楚 , 基 底
肾嫌色细胞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参 考 文 献 1 李 联 忠 ,等.颅脑 MRI诊 断与 鉴别 诊断 [MI.北 京 :人 民卫生 出版 社.
2000,199-201
2 高 元桂 ,等 .磁 共 振 成 像诊 断 学 fM].北京 :人 民军 医出 版社 .
1993,142-144
3 刘家胜 ,王国军 ,步星耀 ,等.脑膜瘤颅骨增生的发生机制【J]-中国临床 神经外科杂 志,2002,24(5):283
2.2.3 免 疫组 化 和 特 殊 染 色 AE1/AE3、CK7呈 灶 状 或 弥 散
2 结 果
阳性 、Vimentin(一),8例 患者用 Hale胶状 铁染色 ,呈现不 同程 度
2.1 临床表现 患者 8例 ,其 中男 5例 ,女 3例 ,男 女 比 的 阳性 。
例为 1.6:1,年龄 45岁 一63岁 ,平均 年龄 55.3岁。主诉 腰痛
殊 的形态学和遗传学表型 ,约占肾细胞癌 的 5.5%,预后较 好 ,
2.2 病 理检 查
5年生存率 为 86.7%一100%t”。本文报道 8例 ChRCC并对其临
2.2.1 巨检 肿瘤大小 3.5 cm~8 cm,位于 肾实质 内,界 限清
魇 病理特点、免疫 学表 型、鉴别诊 断及预后结合文献进行系统 楚 ,无纤维包膜 ,切 面浅 棕色或灰褐 色 ,但 无透 明细胞 癌的 多彩
4 杨智 云,陈君禄 ,钟思 陶.脑膜瘤 MRI:肿瘤脑表 面重度 强化带及脑膜 伪 征叨.临床放射 学杂志 ,1997,16(9):329 (收 稿 日期 :2007—12—09)
肾嫌 色细胞 癌 8例 临床 病 理 分析
崔 淑 贞
(乌兰察布市 中心医院,内蒙古 集宁 012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
方法收集1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用普通形态学方法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形态特点。
结果按K adish分期,A期无一例,B期7例,C期5例。
组织学特征是瘤细胞以片状、梁索状排列,有Homer-wright、Flener菊形团,细胞间可见胞浆突起形成的嗜酸性纤维。
多种抗体免疫组化染色:NSE 12例均为阳性,S-100 3例阳性,NF4例阳性,Vimentin 4例阳性,LCA、K eratin、HMB-45、Desmin均为阴性。
结论NSE对诊断嗅神经母细胞瘤有特异性价值,其它免疫组化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关键词:嗅神经母细胞瘤;病理学;临床;免疫组织化学中图分类号:R730.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78(2000)06-04 41-03The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Study of Oifactory NeuroblatomaCAO Jun,GAO Ping,HUANG Ying-gui,etYal(Department of path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Zhanjiang 524001,China)Abstract:Objective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 eatures of olfactory neuroblatoma were studied.Methods Totally 12 pat ients accompanied with detailed date.HE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 cal stainngs were used.Results According to Kadish?s staging system,t hey were O case of stage A,7 cases of stage B,5 cases of stage C.The pathological feature were small tumor cells arranged in pieces or str ips and acidophilic fibrillary which was interey toplasmic,Homer-Wrig ht rosette and/or Flexner rosette were found in some cases.Immunohis tochemistry showed that neuro-specific enolase (NSE) of 12 cases were positive;S-100 protein (S-100) of 3 cases and neurofilament protein (MF) of 4 cases and vimentin protein (vimentin). of 4 cases Positive,Keratin,Leucocyte common antigen (LCA),Melanoma (HMB45),Desmin protein (Desmin) were all negative.Conclusion NSE is the most useful diagnos tic feature for olfactory neuroblastoma;NF,S-100,Keratin.LCA,Vimentin, HMB45,Desmin can help in diagnosis and distinguishing.Key words:Olfactory neuroblatoma;Pathology;Clinic;Immunohistochem ical嗅神经母细胞瘤是神经母细胞瘤的一种特殊类型,来自嗅基板的神经外胚成份或嗅膜的神经上皮成份,1924年由Berger首次报告。
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表现无特殊,病理形态上易与其它小细胞肿瘤相混淆,以往认为是一种较罕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对其认识的加深及新的诊断技术的应用,嗅神经母细胞瘤病例报道逐渐增多。
我院从1987年至1998年共收治12例,对其我们进行了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分析,以便更好的掌握其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收集我院1987年至1998年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12例,标本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
1.2 免疫组化试剂兔抗人细胞角蛋白(keratin)、兔抗人S-100蛋白(S-100)、兔抗人白细胞共同抗原(LCA)、鼠抗人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鼠抗人神经纤维蛋白(NF)、鼠抗人波形蛋白(Vimentin)、鼠抗人黑色素瘤(HMB-45)、鼠抗人结蛋白(Desmin)及S-P试剂盒均为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1.3 方法(1)切片经HE染色作常规病理学观察。
(2)免疫组化染色(SP)法:石蜡切片经二甲苯和梯度酒精至水,PBS冲洗3次,每次5分钟。
3%H2O2甲醇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室温下孵育10分钟,PBS冲洗3次,每次5分钟。
非免疫性羊血清室温孵育10分钟消除非特异性染色。
分别加一抗冰箱4°C过夜,PBS 冲洗3次,每次5分钟。
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室温下孵育10分钟, PBS冲洗3次,每次5分钟。
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室温下孵育10分钟,PBS冲洗3次,每次5分钟,DAB显色室温3~10分钟,自来水冲洗,苏木素复染,中性树胶封固。
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1.4 结果判定细胞内出现棕色颗粒为阳性细胞。
2 结果2.1 临床资料嗅神经母细胞瘤12例,男8例、女4例。
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4岁,平均年龄40.8岁。
病程在1~12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7例),鼻衄(5例),眼球突出(3例),头痛伴呕吐(2例)。
根据Kadish[1]分期标准,A 期:肿瘤限于鼻腔,本组无一例。
B期:肿瘤在鼻腔及单个或多个鼻窦,本组B 期7例。
C期:肿瘤除在鼻腔及鼻窦外,还侵犯眶、颅及远处转移,本组C期5例。
检查时鼻腔可见息肉样肿物,呈淡红色,质地软,部分肿物呈结节状,质地中等硬度,较脆,触之易出血,肿物大多位于鼻顶、嗅区、上鼻甲、中隔后上部,向周围直接扩散,侵犯上颌窦(5例)、筛窦(9例)、蝶窦(1例)、眼眶(3例),脑组织(2例)。
2.2 病理特点肿瘤组织主要由形态比较一致的小园形、小梭形细胞组成,瘤细胞体积小,几乎不见胞浆,核园形、卵园形或短梭形,核染色深,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多少不一,瘤细胞之间可见由胞浆突起形成的嗜酸性纤维样背景。
本组12例均可见此类瘤细胞。
在肿瘤组织中尚可见到体积较大,形态较一致的大细胞,胞浆丰富、核大、园形或椭圆形,染色质细,核分裂像多见,呈上皮细胞样,似低分化癌细胞,本组中有3例可见此类细胞。
瘤细胞被含有多数毛细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分割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片状、梁索状或类乳头状,本组有9例,瘤细胞亦可弥散成片,本组有2例。
可见到瘤细胞呈放射状排列,中央为纤细的神经原纤维,组成无核区,形成假菊形团结构(Homer-Wright菊形团)本组有9例,尚可见到瘤细胞呈环状排列,中心为空腔似腺样结构,形成真菊形团(F lener 菊形团),本组有5例。
2.3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NSE阳性产物定位于瘤细胞胞浆内,部分细胞膜上也可见少量阳性物质,本组12例NSE均为阳性,阳性率100%。
S-100阳性产物也定位于胞浆内,本组有3例阳性,阳性率为25%。
NF阳性产物定位于胞浆内,本组有4例阳性,阳性率为33%。
Vimentin阳性产物定位于胞浆内,本组4例阳性,阳性率为33%。
本组12例LCA、Keratin、Melanoma(HMB-45)、Desmin均为阴性。
结果见表1表1 嗅神经母细胞瘤免疫组化检测结果3 讨论嗅神经母细胞瘤是鼻腔嗅上皮神经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由Berger于1924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并被沿用至今。
以往认为嗅神经母细胞瘤是罕见的恶性肿瘤,随着超微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技术的提高,嗅神经母细胞瘤病例已显著增多,目前已不认为它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发病率为鼻腔肿瘤的3%左右。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通常发病年龄在3~88岁之间[1],多见于10~40岁组。
性别无差异[2-4]但国内报道的6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中,42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本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男性多于女性。
嗅神经母细胞瘤好发于鼻腔顶部及上侧壁,局部侵犯先为各组鼻窦,继而累及眼眶、颅内,也可原发于颅内,但较少见。
检查时见鼻腔有暗红或淡红色息肉样肿块,易误诊为鼻息肉。
本组有4例以鼻息肉进行切除,因此对于鼻腔内有类似鼻息肉的肿物,应警惕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存在。
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表现无特殊且较隐匿,故大多出现较晚,鼻部症状常为鼻塞、鼻衄、嗅觉丧失,眼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可为轻度减退至完全失明,尚可出现复视、眼球活动受限、流泪及眶下肿物,后期可出现眼球突出,眼底可见视乳头水肿,苍白或萎缩等表现,源于颅内或侵及颅内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
如发生转移可出现远处转移症状,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尚有肺、骨及内脏受累等的相应表现。
显微镜下的瘤细胞形成菊形团及假菊形团结构及瘤细胞之间的嗜酸性纤维样背景是嗅神经母细胞瘤具有诊断意义的形态特征[5,6],有作者[1]认为要诊断本病的先决条件是肿瘤必须有明显的细胞间神经纤维丝性基质,但有作者并不以为必须具备细胞间神经纤维丝基质才能诊断[7],具有典型形态结构表现者结合临床在光镜下可以确诊,但对于形态结构不典型者,则易于误诊。
因此,必须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才能证实[8],我们对12例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查,结果12例NSE均为阳性,NF12例中有4例阳性。
S-100有3例阳性,Vimentin有4例阳性,Keratin、LCA、HMB-45、Desmin均为阴性。
NSE特异性强,对诊断有价值,联合检测以上几种抗体对于诊断嗅神经母细胞瘤,排除未分化癌,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及腺泡状横纹肌肉瘤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鼻腔小细胞性恶性肿瘤应作上述免疫组化检查以明确诊断。
关于嗅神经母细胞瘤的病理分型目前尚无统一命名,Bailey[9]根据分化程度分为三型:(1)嗅神经上皮瘤,(2)嗅神经细胞瘤,(3)嗅神经母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