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神经母细胞瘤

合集下载

嗅神经母细胞瘤护理

嗅神经母细胞瘤护理

放疗的护理
►1、保持术野皮肤清洁,照射野皮肤不宜用肥皂、 粗毛巾、热水擦洗,外出时避免阳光直晒,有脱 皮时,切勿用手撕剥、抓痒,可用1%的冰片滑石 粉撒于患处。湿性反应用救伤油涂抹于患处,4次 /d,局部保持清洁,以防感染。保持放射野标记 的清晰、切不能私自涂改,否则将造成不必要的 损伤。
►2、注意观察有无骨髓抑制,做好口腔护理,定期 复查血象,预防出血和感染。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患术室者时情进绪入紧张手,护术士应室耐心时安慰情患者绪。手紧术全张过,程需护对患士者进应行密耐切观心察,安巡回慰护士患密切注意生 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出血情况,准备好止血纱条若干,用于填塞鼻腔,压迫止血。 者。手术全过程需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巡回护 士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出血情况,准备 好止血纱条若干,用于填塞鼻腔,压迫止血。
——左鼻嗅母细胞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又称感觉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来源于鼻 腔、鼻窦嗅上皮的神经外胚层恶性肿瘤。起病隐匿、病程 进展较缓慢,死亡率高,患者总生存率低。
该肿瘤一般发生于鼻腔顶部、上壁及侧壁,病程进展较缓 慢,呈局部侵袭性生长,可侵及筛窦、上颌窦、蝶窦和额 窦,也可向眼眶、鼻咽部和颅内侵犯,中晚期发生淋巴结 及血行转移。
术后护理
并发症的护理 ►(1)术后鼻腔有少量血液性液体渗出为正常现象,
若患者鼻腔渗血量多,大量血液从前鼻孔流出或 口吐大量鲜红色血液,说明伤口有活动性出血, 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用1%麻黄碱或0.1%肾上 腺素浸湿的棉片填入止血,对此无效者,可行鼻 内窥镜下止血。
术后护理
并发症的护理
►(2)严密观察鼻腔有无大量新鲜血液或清水样液体 流出,询问患者是否感觉咽部有甜液留下,从而 判断是否出现脑脊液鼻漏,脑脊液鼻漏短期内不 会愈合,而且容易并发颅内感染,应让患者绝对 卧床休息,用无菌纱布及时蘸干从鼻腔流出的液 体,禁止鼻腔内填塞敷料或掏挖鼻腔,禁止进行 鼻腔冲洗、鼻腔滴药等操作,避免剧烈咳嗽,以 防颅内压增高及颅内逆行感染。

嗅神经母细胞瘤影像诊断

嗅神经母细胞瘤影像诊断
嗅神经母细胞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
➢ 1、概念与概述 ➢ 2、相关解剖 ➢ 3、病理 ➢ 4、临床特点 ➢ 5、分期 ➢ 6、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 7、治疗方法
概念与概述
➢ 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 ➢ 为一种起源于鼻腔鼻窦嗅上皮神经嵴的恶性肿瘤 ➢ 占鼻腔、鼻窦肿瘤的2-5% ➢ 2-90岁均可发病 ➢ 10-20岁及50-60岁为两个峰值
❖ 需注意颈部及咽后淋巴结
❖ 肿瘤在颅内的部分边缘见到
❖ 瘤周囊性变高度提示ENB
病例1
患者男,32岁,以“反复左鼻出血半年”为主诉入院,专科查体见左鼻腔顶部、 嗅沟区不规则肿物,界限不清,质脆,触之易出血。
病例1
病理诊断:(左鼻腔鼻窦肿物)嗅神经母细胞瘤
病例2
患者女,60岁,以“头痛2月,加重10天,伴右眼视物模糊”为主诉入院,查 体见右眼视力粗测明显下降,右侧鼻腔见肿物突入鼻腔,左侧鼻腔尚通畅。
❖平扫:肿瘤较小时,局限于鼻腔内,密度/信号 多均匀,CT呈软组织密度,MR呈等T1稍高 T2信号;肿瘤较大,中央可以有小点状坏死、 钙化,密度/信号不均匀;
❖增强:呈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
❖ 骨质改变及周围侵犯:肿块较小无周围侵犯及骨质破坏;较大多 有膨胀性、浸润性骨质破坏,常侵入单侧或双侧筛窦,向上可破 坏筛板或沿嗅神经向颅内扩展侵犯前颅窝,浸润脑实质,向外可 破坏筛窦纸板侵入眼眶,也可通过眶上裂侵入眼眶,累及视神经 ;肿瘤阻塞鼻窦时可见长T2粘液潴留,侵犯颅内时常见瘤周囊 肿
巴结转移 ❖ 形状不规则,密度、信号不均匀,可有钙化,坏死少见 ❖ 肿瘤在颅内的部分边缘见到瘤周囊性变高度提示ENB ❖ 增强扫描肿瘤呈中度或明显强化 ❖ 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与分期有关

嗅神经母细胞瘤又称感觉神经母细胞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又称感觉神经母细胞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又称感觉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来源于鼻腔、鼻窦嗅上皮的神经外胚层恶性肿瘤。

起病隐匿、病程进展较缓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赖于病理检查,常发生淋巴转移,生长缓慢,症状以鼻塞、鼻衄、失嗅、流泪等为主,容易误诊为“鼻息肉”,贻误病情,死亡率高,患者总生存率低。

临床表现嗅神经母细胞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成年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见鼻出血、单侧鼻塞,部分患者有头痛、过度流泪、视物模糊、嗅觉下降或丧失、颈部肿块等表现,起病隐匿,病程进展较缓慢。

查体大多在鼻腔顶部、中鼻道见到淡红色或灰红色息肉样肿块,触之易出血。

检查1.CT扫描当瘤体较小局限于鼻腔时,CT扫描密度多均匀,边界较清楚;肿瘤较大时中央常有点片状坏死,肿瘤密度不均匀,周围可见膨胀性骨质破坏或浸润性骨质破坏。

2.磁共振检查3.病理检查肿瘤位于黏膜下层,多呈分叶状或条索状,围绕神经原纤维基质,周围被增生的血管纤维性间质环绕分离,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伴有明显的核异型、核分裂增多和坏死。

诊断1.常见鼻出血、单侧鼻塞,部分患者有头痛、过度流泪、视物模糊、嗅觉下降或丧失、颈部肿块等表现。

2.CT和MRI检查可明确肿瘤的范围及侵犯邻近组织的情况。

3.病理检查可见瘤细胞以小圆、小梭形为特点,多呈分叶状或条索状,间隔以丰富的血管纤维间质。

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由于住院环境陌生、担心术后效果及预后,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责任护士、主治医师,加强健康宣教,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听取患者的讲述,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及手术。

术前准备(1)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血糖、心电图、胸片、鼻腔CT、交叉配血等。

(2)术前剃胡须、剪鼻毛清洁鼻腔、去除假牙、术前禁食水6~8h,遵医嘱注射术前针。

嗅神经母细胞瘤七例报告和文献回顾

嗅神经母细胞瘤七例报告和文献回顾

嗅神经母细胞瘤七例报告和文献回顾
李业伟
【期刊名称】《广西医学》
【年(卷),期】1997(19)3
【摘要】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鼻腔恶性肿瘤,本文报道7例,按照Kadish分期,A期3例,B期2例,C期2例,其主要症状为:鼻睾、鼻塞,2例单纯手术治疗,2例手术加放疗;随访期为1 ̄6年,2例放疗后1年多死于颅内广泛受侵,其余5例生存至今,结合文献回顾,对本病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问题进行探讨。

【总页数】3页(P390-392)
【作者】李业伟
【作者单位】玉林地区红十字会医院五官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62
【相关文献】
1.成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叶楚津;林富祥;刘久敏
2.成人颅内神经母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高进喜;郑兆聪;薛亮;魏梁锋;王守森
3.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J], 易彬;石润杰;王珮华;陈东;孙艺渊;吴晴伟
4.嗅神经母细胞瘤误诊12年1例及文献回顾 [J], 沈燕萍;滕理送
5.以顽固性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神经母细胞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王艺霖;孙妍;许倩文;杨静;徐慧娟;司绍永;孙立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嗅觉神经母细胞瘤治疗

嗅觉神经母细胞瘤治疗

嗅觉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由于嗅觉神经母细胞瘤这种疾病的罕见性,观察性研究通常只有有限的患者数量。

此外,疾病的自然病史需要长时间观察才能充分评估治疗效果。

目前,关于嗅神经母细胞瘤的遗传和分子改变的信息不足以指导治疗决策。

原发肿瘤手术治疗、放射治疗(RT)或化疗都已用于治疗原发性嗅神经母细胞瘤。

观察性研究通常表明,与手术或单独使用RT相比,联合手术和RT可以延长无病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

手术嗅神经母细胞瘤的手术切除最初使用的是透射法。

然而,多项观察性研究发现,与面部移植方法相比,联合颅面方法提高了整块切除的能力,并导致更好的局部疾病控制和改善的生存。

目前,仅用于嗅觉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初始治疗的手术通常仅限于患有KadishA 期嗅神经母细胞瘤的患者,因为局部复发的高风险和包括联合RT的治疗方法能产生更好的疗效。

外科技术的进步已经使得微创内窥镜方法应用于此项疾病的治疗中,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和产生更小的创伤有利于面部美容。

与开放手术相比,内镜手术的既往存活率更高,接受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患有早期肿瘤。

手术方法的选择性和偏好因治疗机构而异。

内窥镜手术技术可以与用于疾病的颅内成分或RT后的进一步治疗。

颈部管理颈部淋巴结是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最常见的播散性疾病部位。

容易并发颈淋巴结转移。

延迟性颈部淋巴结转移会出现在许多患者中,并逐渐发展,经常与其他部位的功能衰竭相关。

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在诊断时的预后明显差于没有颈部转移的患者。

对于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需要采用包括手术切除和RT 在内的联合治疗方法。

系统性化疗嗅觉神经母细胞瘤的罕见性,以及积极的局部和区域治疗后的良好预后,导致对播散性疾病患者的化疗经验非常有限。

细胞毒性化疗在一些患者中具有灵活性,目前还有分子治疗处于此类疾病的研究开发阶段,由于治疗后的效果没有数据支撑,在此不做介绍。

通常选择以铂类药物(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主要是因为它们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或相关神经内分泌型肿瘤患者中的活性。

嗅神经母细胞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
局部侵犯: 肿瘤会扩散至对侧筛骨;向两侧侵及眼眶。 向上侵及额窦和前颅窝;向下侵犯鼻腔和鼻窦。 向前侵犯额鼻角;向后侵犯蝶窦、鼻咽和颅底。
淋巴结引流: 可发生淋巴结转移(20%~33%)至二腹肌、颈后、颌下 或耳前淋巴结,以及Rouviere咽后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转移以ⅠB区及Ⅱ区多见。
远处转移: 确切的远处转移率尚不清楚,有文献报道远处转移率可 高达50%(最常见部位:骨、肺、脑)
免疫组化:在ENB的鉴别诊断中有重
要意义。ENB没有特异的细胞免疫特征, 多数对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标记呈阳性 反应(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S-100蛋白、嗜铬粒蛋白、突触素等)。
电镜检查:对免疫组化仍不能鉴别的
病例可以提供帮助。
典型的病理所见: 1.均匀一致的小圆细胞 2.真菊形团或假菊形团 3.嗜酸性纤维背景
底、眼眶、颅内受侵)。 D期 颈部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
Dulgurrov 和 Calcaterra TNM 分期 T1 肿瘤累及鼻腔和(或)鼻窦(不包括蝶窦),
但筛窦最上筛小房未受侵。
T2 肿瘤累及鼻腔和(或)鼻窦(包括蝶窦),
同时侵达或破坏筛窦。
T3 肿瘤侵入眶内或突入前颅窝,未累及硬脑膜。 T4 肿瘤侵及脑组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GTVtb 为结合手术记录、影像学资料勾画的瘤床区域
60~66Gy / 5~6.5w
CTV1
为高危区:全部鼻腔、筛窦、侵犯上颌窦的全部、对侧 上颌窦的内1/3、鼻咽腔、咽后淋巴结引流区、双侧Ⅰb 区及Ⅱ区(N0)、淋巴结转移区(N+)
60Gy / 6w
CTV2 为低危区:预防性淋巴结放疗区域
50Gy / 5w
明显
H-W菊形团:即 Homer-Wright 菊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22 肿 瘤 范 围 及 分 期 .
肿 瘤 分 期 属 于 A 期 2例 , B期 5例 , C期 9例 。肿 瘤 位 于 单 侧 鼻 腔 4例 , 变 破 坏 鼻 中隔 上 部 而 累 及 双 侧 鼻 腔 1 病 2例 。 病 变 累 及 单 侧 筛 窦 4例 , 及 双 侧 筛 窦 1 累 0例 ; 累及 单侧 蝶 窦 7例 . 颌 窦 4例 。 病 变 累及 前 颅 凹底 9例 , 绵 窦 6例 ( 、 上 海 单 双 侧 各 3例 ) 累及 单 侧 眼 眶 3例 , 侧 眼 眶 6例 ; 及 单 侧 ; 双 累
翼 腭 窝 1 。淋 巴结 转 移 2例 。 例
23 C . T表 现
经病理证实 的 1 6例 嗅神 经 母 细胞 瘤 。 1 男 2例 , 4例 , 女 年 龄 2 ~ 4岁 , 均 3 . 。患 者 自述 病 程 3 月~ 16 平 8 6岁 个 8年 。临 床表 现鼻塞 1 2例 , 出 血 或 涕 中 带 血 9例 , 觉 减 退 2例 , 鼻 嗅 眼 球 突 出 5例 , 力 下 降 3例 , 痛 7例 , 力 下 降 1 。 视 头 听 例
证 及 深 入 总 结 。 本 文 回顾 性 分 析 1 6例 经 病 理 证 实 的 嗅 神 经
13 嗅 神 经 母 细 胞 瘤 分 期 标 准 .
按 K ds 期 标 准 将 嗅 神 经 母 细 胞 瘤 分 为 3期 : 期 是 ai h分 A 肿瘤局限于鼻腔 ; B期 是 肿瘤 侵 犯 鼻 腔 及 鼻 窦 ; C期 是 肿 瘤 侵 犯 鼻 腔 、 窦 及 以外 的邻 近 结 构口 鼻 。
【 要】 目的 : 讨 嗅 神 经 母 细 胞 瘤 的 C 摘 探 T和 M I 现 。 材 料 和 方 法 : 1 R 表 对 6例 经 病 理 证 实 的 嗅神 经母 细胞 瘤 患 者 的 C T和 M I 料 进 行 回 顾 性 分 析 。 果 : 有 嗅 神 经母 细胞 瘤 形 态 不 规 则 , R 资 结 所 边界 清楚 。 块 中心 位 于 鼻 腔顶 部 的 中后 方 1 肿 4例 , 及 整 个 累 鼻 腔 2 例 。C T上 肿 块 密 度 均 匀 ,T值 4 9H C 8 5 U。邻 近 骨 质 破 坏 1 2例 , 质 增 生 1 , 质 增 生 、 坏 并 存 l 。MR 示 骨 例 骨 破 例 ITWI 肿块均呈低信号。 %wi 高 信 号 1 略 3例 , 等信 号 3例 。 2 肿 瘤 信 号 不 均 匀 , 瘤 内部 可 见 分 隔 样 低 信 号 , 强 扫 描 肿 瘤 呈 细 小 TWI 肿 增 筛 网状 不 均 匀 强 化 1 4例 。 瘤 %wi 号 均 匀 , 强 扫 描 均 匀 中 度强 化 2例 。 论 : 神经 母 细 胞 瘤 具 有 典 型 的 发 病 部 位 , 质 肿 信 增 结 嗅 骨

嗅神经母细胞瘤预后相关因素

嗅神经母细胞瘤预后相关因素

嗅神经母细胞瘤预后相关因素
姚倩;刘红刚
【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卷),期】2008(24)5
【摘要】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是一种少见的多
发于鼻腔鼻窦部的恶性肿瘤,由Berger和Luc自1924年首次报道,至2007年
全世界文献报道约2000多例,占全部鼻腔恶性肿瘤的3%~5%,男女发病相当,8~85岁均可发病。

据多数文献报道,本病存在两个发病高峰:20—30岁及
50~60岁,也有文献报道本病发病年龄高峰为40~70岁,不存在发病年龄的双
峰倾向。

发病部位一般位于嗅黏膜分布区,即鼻腔顶部、筛板、上鼻甲及鼻中隔的上部,也有报道称本病可发生于嗅黏膜异位部位,
【总页数】3页(P604-606)
【作者】姚倩;刘红刚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64
【相关文献】
1.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J], 蔡娇阳;汤静燕
2.影响嗅感觉神经元再生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J], 叶菁;张重华
3.嗅区嗅神经母细胞瘤 1例 [J], 邹红群
4.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初期血源性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J], 刘美玲; 余婉琪; 钟美霞; 刘秋婵
5.嗅沟原发性神经母细胞瘤 [J], 曹家义;马廉亭;余泽;张积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嗅神经母细胞瘤(ENB) 诊断和治疗现状
赵路军 高黎
A
1
临床特点
A
2
临床特点(一)
• 1924年首先由Berger 报道 • 病因不明 • 发病占所有鼻腔肿瘤的3%-5% • 至1997年全世界共报道约1000余例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两个发病高峰:10~20岁、 50~60岁 • 男女发病相似
眶、视神经、颅底及颅内脑组织
A
5
临床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
• 颈部淋巴结转移较多见
– 累积转移率20%-33% – 就诊时4%-16% – 早期病例 ≤10% – Kadish C期44%
• 累积远地转移率可高达33%-40%
– 最常见部位为骨和肺 – 少数病人可发生乳腺、大动脉、脾脏、前列腺等的转移
A
6
诊断及分期
Anand K, et al. Laryngoscope 2003;113:2086-90
A
22
手术
• 游学俊等提出:
– 若病变没有浸润至颅内或框内,采用鼻内径路 – 若肿瘤主要向侧向生长已达翼腭窝,采用面正中掀开径路 – 肿瘤已浸润至脑组织,采用额下径路 – 肿瘤已经广泛浸润至眶内、需同期行框内容物剜除的病例,
可帮助ENB的诊断
ZhaoASP.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3;28(1):501-652
分 期(一)
• Kadish 分期系统(1976)
– A期:肿瘤局限于鼻腔 – B期:肿瘤侵及副鼻窦 – C期:肿瘤超出鼻腔和副鼻窦范围
• Foote 改良分期(1993)
– D期:颈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A
17
A
7
影像学表现
• 无特异性表现
• MRI:
– T1 加权像肿瘤信号均匀 ,与肌肉信号相近 ,但低于脑灰 质信号
– T2 加权像肿瘤表现为稍高或等于脑灰质信号 – 注射造影剂后呈中等或明显强化 ,多数强化不均匀
• CT:
– 侵袭性较强 – 表现为中等较均匀密度, 轻至中度强化,也可明显强化 – 部分病例可有钙化
S-100
AE1/AE3
NSE
CD56
A
11
病 理(三)
• Hyams 病理分级 (1988)
———————————————————————
1级
2级
3级
4级
———————————————————————
小叶结构 存在
存在
±
±
核分裂相 无
可见
较多
明显
核多型性 无
较明显
明显
非常显著
菊形团 真菊形团± 真菊形团± 假菊形团±
A
20
手术
• 颅面联合手术:
– Smith 1954年首次描述 – Doyle等1971年首次用于治疗ENB – 面部瘢痕和畸形 – 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高达26%
A
21
手术
• 前开颅联合内镜手术:Aevaiah AK et al. Boston
– Kadish A 3 cases, B 1 cases, C 3 cases – T1 3 cases, T2 2 cases, T4 2 cases – All received radiotherapy – Average follow-up: 62.3 months – Two had disease recurrence – None died of disease
• Riazimand 等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3例ENB病人 • 15q, 22q, 和染色体8同时过表达可以作为诊断ENB的一
个参考指征
Riazimand ,et al. Cancer Genet Cytogenet. 2002;136(1):53-7
A
14
染色体异常
•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GH)检测22例ENB
分 期(二)
Dulguerov TNM分期(1992):
– T1:肿瘤累及鼻腔和/或副鼻窦(不包括蝶窦),但筛窦最上筛小房未受 侵
– T2:肿瘤累及鼻腔和/或副鼻窦(包括蝶窦), 同时侵达或破坏筛板
– T3:肿瘤侵入眶内或突入前颅窝,未累及硬脑膜
– T4:肿瘤侵及脑组织
– N0:无颈淋巴结转移
– N1:任何形式的颈淋巴结转移
– M0:无远处转移
– M1: 远处转移
A
18
治疗方法
A
19
手术
•手术切除的彻底程度明显影响预后 •颅面联合手术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Spaulding报道:
2年生存率
Kadish C期
– 颅外切除:
70% (7/10)
50%(2/4)
– 颅面联合手术: 87%(13/15)
88%(7/8)
(P<0.05)
• 100%有3p的缺失和17q的过表达
• 80%有1p, 3p/q, 9p, 10p/q的缺失伴17p13, 20p and
22q的过表达
BockmuAhl,et al. Brain Pathol. 2004 ;14(2):1581-563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 10 ENB、5 NPC 和 5 正常鼻腔嗅神经上皮 • 所有ENB病例 TrkA 和 p75 均阳性 • NPC细胞及正常嗅神经上皮均无免疫反应 • 神经生长因子与ENB的发生有关,检测 TrkA 和 p75
A
8
鉴别诊断
• 其他小圆细胞肿瘤:
– 淋巴瘤
– 小细胞癌
– 黑色素瘤
–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 髓外浆细胞瘤
– Ewing’s 瘤
– ……
A
9
病 理(一)
• 较典型的肿瘤组织 – 均匀一致的小圆细胞 – 真菊形团或假菊形团 – 嗜酸性纤维背景



A
10
病 理(二)
• 免疫组化检查 – 阳性标记:NSE,S-100,chromogranin A,synaptophysin – 阴性标记:EMA、LCA、Keratin、HMB-45、desmin

坏死


偶有
常见
钙化
可有
可有


————————————————————————————————
A
12
病 理(四)
• 低病理分级(I/II级)5年生存率为56%~80%,高 分级者(III/IV级)为25% ~40%
• S-100蛋白阴性及Ki-67标记指数超过10%与不良预 后有关
A
13
染色体异常
A
3
临床特点(二)
• 最常见临床表现: 鼻塞和鼻出血
– 其他有头痛、溢泪、嗅觉丧失、眼球突出、视力障 碍、颈部肿块等
– 有极少数病例出现内分泌异常,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分泌增加和库兴氏综合征
A
4
临床特点(三)
• 临床检查:
– 位于鼻顶、上鼻甲或鼻中隔后上方 – 息肉样肿物,部分肿物呈结节状 – 质地偏脆,触之易出血 – 就诊时病变常已累及筛窦,并可侵犯上颌窦、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