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平扫在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诊断中应用价值论文

合集下载

MRI和CT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MRI和CT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射学杂志 ,9 7 1 ( :2 ~ 2 19 ,34)2 8 2 9 5 傅 引弟 , 晓黎 , 朱 胡春洪 , 恶性胆道 梗阻 的磁共振 胰胆管造影诊 等.
blr at i ae ] l ail19 5 ( )5 3 5 0 iayrc s s[ . i R do,99,4 6 : 1- 2 i t d e JC n
S a x ay a 3 0 1, h n h n i iu n 0 0 0 C i a T
【 s at Abt c】Obet e o xlr te a e f Imai n Ti te i ns f u o aa cvy r jci T poeh l gn adC a oioT m rnns ai v e v u o MR i g nh d g s i l t
3 席永 昌, 杨海 山 , 大鹏 , 胆总管 癌 M C 席 等. R P的诊 断价值 f. J 中国实 J
验诊 断学 ,0 5 9 3 :5 ~ 5 2 0 , ( )4 14 2
4 张联合 , 陆之安 , 建容 , 胆道梗 阻的磁共振 胆道成像叭 实用放 宋 等.
MRI C 和 T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的诊 断价值
■ 囤蛆臼响露
ma n tcr s n n e c o a g o a c e t g a h t n o c p cr to r d g e i e o a c h ln i p n r a o r p y wi e d s o i er g a e h c o a g o a c e t g a h n t e e a u t n f p te t t u p c e h ln i p n r ao r p y i h v l ai o a in s wi s s e td o h

CT检查在鼻腔及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CT检查在鼻腔及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小球滤过屏障损伤严 重。我们 的研 究证 实 , N S的发生 与体液 免疫 参与相关 , 病变过程 中表现为免疫球蛋 白的异常 , 分解 增 加, 合成减少 。检测结果显 示 : 血中 I g G水 平 明显降低 , 这 可
能与免疫缺陷有关 ; 同 时, I g M, I g A变化 不 明显 , 这与 部分 文 献表达不一致 J , 我们认 为 : 这一 结果 , 可能为 病变 初期 , N S
沉积 , 有致 动脉硬 化作 用 , A p o B为 L D L受体 的配 体 , 介导 了 脂蛋 白受体代谢途径 ‘ 4 J 。A p o B在肾脏 的沉积可 加速 肾小球
的硬化 , 并引起 比较 严重 的蛋 白尿 和肾功 能减退 。传 统 的血
脂T G、 T C测定项 目易受 饮食 、 活 动等 多 因素影 响 , 难 以真 实 反映脂类代谢情况 。应该把 A p o B及 L P这些 临床符合 率高 、 临床意义重大 的血清蛋 白质及血脂检查项 目作 为常规检查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 0 1 4年第 3 5卷第 l 0期
J o u na r l o f O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e d i c i n e . 2 0 1 4. v 0 1 . 3 5. N 0 . 1 0

1 481 ・
症, 如狼疮性 肾炎伴肝脏受损时 ; 也可 能因 N S时血管壁 对 白
Hale Waihona Puke [ 3 ] 曾华松 , 郭仁寿. 原发性 肾病综合 征脂质紊 乱 与蛋 白代 谢异 常 的关系[ J ] . 中华 肾脏病 杂志, 1 9 9 8 , 1 4 ( 2 ) : 1 0 0 — 1 0 3 . [ 4 ] 府伟灵 , 黄君富. 肾脏 疾病标 志物的研究 概况 [ J ] . 国外医学 临 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 2 0 0 4 , 2 5( 2 ) : 9 7 - 9 8 .

CT及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CT及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CT及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分别采用CT体积MRI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03月~2018年03月我院接受的87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实验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了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并分别采用CT以及MRI检查诊断,统计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起源部位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比较分析,MRI临床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70%),高于CT临床检查诊断准确率(8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RI起源部位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采用MRI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CT;MRI;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诊断;应用价值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会因为其局部息肉样改变,而出现误诊为鼻息肉的情况,不利于患者治疗,因此,采用科学的诊断技术,提升患者诊断水平,是我院目前关注的焦点问题[1]。

参考现阶段临床中针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提出的相关研究课题发现,采用CT以及MRI均能够对患者起源部位以及组织范围进行确认,但是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有着一定的差异性[2]。

基于此,为进一步获得更加科学、准确的检查结果,我院于2016年03月~2018年03月,对87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积极对CT以及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现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03月~2018年03月我院接受的87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了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31~72周岁,平均年龄(50.03±1.47),病程1个月~11年,平均病程(4.39±1.16),原发病例为52例,复发病例为35例。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
实用癌症杂志 年月第 卷第期 , , , 2020 3 35 3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 March 2020 Vol 35 No. 3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 和M 汪 剑 尹 伟 崔 利
【摘要】 目的 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CT 和MRI 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 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CT、MRI 平扫+ 增强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分析肿瘤部位、形态、边界、大小、密度、信号、增强特 点、骨质破坏、邻近结构的侵犯等情况。结果 男性4 例,女性3 例;年龄27 ~ 52 岁,平均(41. 4 ± 7. 9)岁;病史8 天~ 6 个月。CT 表现7 例病灶均为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均伴有骨质破坏。MRI 表现T1WI 均呈等低信号,T2WI 呈 等高信号。内部囊变坏死多见,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肿瘤大小平均约3. 7 ± 1 。 cm 7 例患者按Kadish 分期标准:A 期0 例,B 期0 例,C 期6 例,D 期1 例。C 期6 例中,颅脑受侵犯6 例,眼眶受侵犯 3 例,视神经受侵犯2 例,上颌窦受侵犯2 例。D 期1 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嗅神经母细胞瘤好发于鼻腔顶 部、筛板区,多跨越颅内外生长,CT 对骨质破坏的显示有明显优势,MRI 扫描尤其是增强扫描可准确显示嗅神经母细胞 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强化特点及邻近结构的侵犯,两者结合对定位、定性、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嗅神经母细胞瘤;鼻腔;鼻窦;CT;磁共振成像 :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5930. 2020. 03. 047 中图分类号:R739. 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 10015930 2020 03051703

CT与MRI对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的诊疗分析

CT与MRI对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的诊疗分析
ofboth can gready improve the diagnostic rate ofSNEC.
【Key words】 CT MRI Sinonasa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Image Va lue
鼻腔鼻窦神经 内分泌癌 (SNEC)是 肿瘤科 少见的 神经 内分泌细胞诱发的高度恶性肿瘤 ,约 占鼻腔鼻窦恶 性肿瘤 的 2.5%-4.O%…1。 目前 ,研究机构多关注 临床及 病理 探索 ,而影像学 表现 的报道较少 。对 于较 隐蔽 鼻 腔 鼻窦 ,当发现 时多为 中晚期 ,错过 了患者 的最佳 治 疗 时机 。 目前国内外文献采用 CT与磁共振成像(MRI) 对 SNEC的研究 较 少 ,且对 其临 床特征 、治疗 方案 和 效果 的报道 存在较大 差异 [ 。本资料 回顾 性分析本 院 收治 的 SNEC患者的 CT与 MRI表现 。现报道 如下 。
parana sa l sinuses.CT showed irregular lesions,was lobulated.8 cases of uniform density,10 cases were uneven.Les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adjacent t issue, 13 cases of sign ificant bone injury,10 cases ofosteolytic injury,2 cases ofdilatation enhanced scan,4 cases ofmoderate enhancement,2 cases
【关键词 】 CT MPd 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 影像 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CT and MRI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inonasa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方卫英;崔凤;余美娟;乐先杰【摘要】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嗅神经母细胞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肿块中心位于鼻腔顶部的中后方14例,累及整个鼻腔2例.CT上肿块密度均匀,CT值48~59 HU.邻近骨质破坏12例,骨质增生1例,骨质增生、破坏并存1例.MRI T1WI示肿块均呈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13例,等信号3例.T2WI肿瘤信号不均匀,肿瘤内部可见分隔样低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细小筛网状不均匀强化14例.肿瘤T2WI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均匀中度强化2例.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具有典型的发病部位,骨质改变特点及特征性的T2WI信号、强化特点.CT可清楚显示肿瘤周围骨质情况,MRI能准确显示肿瘤侵犯范围,两者结合更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2(023)007【总页数】3页(P495-497)【关键词】成感觉神经细胞瘤,嗅觉;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作者】方卫英;崔凤;余美娟;乐先杰【作者单位】杭州市中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310007;杭州市中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310007;杭州市中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310007;杭州市中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3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2;R730.264;R814.42;R445.2嗅神经母细胞瘤是起源于嗅神经感觉上皮的鼻腔内少见恶性肿瘤,占鼻腔恶性肿瘤的3%~5%,发病率仅为0.4/100万[1]。

对该病性质及分期的正确诊断是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的关键。

虽然国内外文献对该病有所报道,但未完全总结出嗅神经母细胞瘤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另外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文献报道该病的影像征象也并不完全准确,有待进一步验证及深入总结。

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 建议CT平扫+MR平扫/增强检查,其中冠状面CT是显示颅底 骨质改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 肿瘤多位于鼻腔顶部前2/3,鼻腔顶部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 织肿块,边界不清。
• 少数可原发于筛窦、上颌窦、蝶窦、中鼻道及鼻咽部等。 • 前颅窝底“哑铃”状生长肿块,同时向鼻腔和颅内生长侵犯。 • 如果在肿瘤颅内的部分边缘见到瘤周囊变,则高度提示0NB。
• 鼻腔及鼻窦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占鼻腔鼻窦肿瘤的 不到4%,占所有恶性黑色素瘤的2.5%。
• 早期仅局限于鼻腔内,呈结节状,好发于中、下鼻甲、鼻中 隔和嗅区黏膜;晚期易侵犯多发鼻窦、眼眶和前颅窝底。
• 肿瘤CT平扫密度均匀,瘤内钙化罕见。
• 特异性表现为由于黑色素含量导致的T1WI高信号,T2WI低 信号,肿瘤血供良好,强化显著。
• 鼻窦黑色素瘤预后较差,复发和转移率高。
• 鼻窦真菌感染疾病谱广泛,包括诸如真菌球或过敏性真菌性鼻窦炎 的良性形式和诸如毛霉菌病和其他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致死 形式。
• 慢性肉芽肿性侵袭性鼻窦炎可以侵犯颅内,表现类似鼻腔鼻窦恶性 肿瘤。通常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并且由曲霉菌属物种引起。
• 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可呈结节状、分叶状、哑铃状。 • CT:肿瘤较小时,局限于鼻腔内,密度多均匀,呈软组
织密度,少数伴钙化或残存骨质。 • MRI呈等T1稍高T2信号;肿瘤较大,中央可以有小点
状坏死、钙化,信号不均匀。 • 增强:呈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 • 轻度占位效应,大部分可伴骨质破坏。
• 嗅神经母细胞瘤ONB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占鼻腔肿瘤的 3-5%。
• 起源于鼻腔嗅上皮神经嵴,又称嗅感觉神经瘤、嗅神经细胞 瘤等。
• 发病部位与嗅黏膜分布区一致(鼻腔顶部及筛板区)。 • 2-90岁均可发病,10-20岁及50-60岁为两个峰值。 • 男女比例相近。

CT、MRI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CT、MRI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406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 43(3)·临床研究·CT 、MRI 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刘波* 钱伟军△(开封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 目的:研究X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 )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5例高度怀疑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行CT 与MRI 检查,观察患者病变形态、密度、信号及强化方式等特征;最终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MRI 、CT 检查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67例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

CT 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6.57%、75.00%、85.33%;MRI 检查分别为88.06%、87.50%、88.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CT 与MRI 检查均有效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CT 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应用价值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是临床少见但恶性程度较高的疾病,以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为主,好发于儿童与婴幼儿,成年人较少见。

该类疾病恶化速度极快,病死率高[1]。

临床上可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继发性瘤体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原发性则以幕上脑实质多见[2],其中继发性较常见。

手术切除后病理活检可对肿瘤进行准确诊断,但如何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一直是临床研究重点之一[3]。

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常用的方法,包括X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 )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但目前有关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最佳手段仍存在争议[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平扫在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鼻腔神经母细胞瘤的ct平扫影像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为鼻腔神经母细胞瘤的ct平扫资料。

结果ct资料上均可以清晰显示骨质破坏情况,病变呈软组织密度并突破邻近骨壁,充填鼻腔、鼻窦。

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充分应用重建技术可以基本满足确定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病变范围、大小以确保制定适合的临床治疗方案。

【关键词】鼻腔神经母细胞瘤;ct平扫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嗅神经上皮的肿瘤。

具有低度恶性的特性,多发生于鼻腔。

临床少见,发病率仅为0.4/100万,约占鼻腔肿瘤的3%,占鼻腔恶性肿瘤1%-5%[1]。

该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10-20岁和50-60岁是发病高峰[3]。

多层螺旋ct通过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即使不使用造影剂增强扫描,也可以从分辨率较高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全面了解病变侵犯的部位和范围,根据病变的特定发病部位做出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ct平扫资料。

7例资料中,男性5例,女性2例。

年龄18-70岁,评价年龄34岁。

嗅觉减退5例,头痛3例,视力下降2例。

1.2检查方法7例病例资料具有完整的ct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平扫资料:轴位层厚、层间距为2mm;冠状位、矢状位层厚为2mm,层间距为1mm。

矩阵512x512。

1.3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为三期:肿瘤局限于鼻腔为ⅰ期;肿瘤侵犯鼻窦为ⅱ期;肿瘤超出鼻腔或鼻窦,侵及眼眶、颅内,并有颈部及远处器官转移为ⅲ期。

[2]
2结果
2.1肿瘤的分布及破坏范围7例资料中:i期1例,局限于中鼻道以上范围,未突破周围骨质;ii期4例,其中3例累及鼻腔、副鼻窦,1例病变突破鼻中隔累及对侧鼻腔;iii期2例,突破鼻中隔并累及双侧鼻腔、副鼻窦,向上突破颅底骨质累及颅内结构。

2.2ct表现肿瘤实质部分均呈软组织密度,ct值范围约35-50hu;病变内多发斑片略低密度,无明显边界。

肿瘤边缘骨质呈溶解、吸收征象(如图①、②、③),边界不锐利,骨质密度减低、形态变薄骨壁形态尚可见(如图①、③),无明显骨质硬化。

3讨论
3.1生物学特点berger于1924年首先报道嗅神经母细胞瘤,以后也被称为嗅神经上皮瘤、嗅神经或感觉神经母细胞瘤、嗅神经或感觉上皮瘤等。

2000年who新分型将其列入外周来源的神经源性外胚层肿瘤。

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即嗅觉的减低或丧失,嗅觉减轻程度示肿瘤侵犯范围而有不同。

肿瘤的发病部位与嗅黏膜分布区一致(如图④);多首发于鼻腔顶部或近中鼻甲外侧壁等处,随即沿生理通道生长,待生长受阻或肿瘤分裂、增殖过快可加快邻近骨壁的破坏、吸收,但肿瘤本身蚀骨特性病变显著,本组病理里仅一例破坏、突破颅底骨质。

此影像特点符合低度恶性肿瘤生物学特征。

3.2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ct平扫,也是区别本病与鼻腔其他恶性肿瘤的主要征象;再者肿瘤蚀骨特点不明显,早期一般沿生理通道生长,晚期具有恶性肿瘤的共同特点,可以破坏邻近眼眶、上颌骨、颅底骨,可以颈部淋巴节和全身转移。

如果鼻腔其他恶性肿瘤也原发于此且破坏嗅觉神经导致临床嗅觉下降,则无论何种影像检查也无法甄别,只能依靠病理诊断。

ct平扫资料完全可以满足确定病变范围、大小以确保制定适合的临床治疗方案。

与鼻腔、筛窦恶性肿瘤鉴别较难(需与鉴别的疾病较多,如上皮癌、小唾液腺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恶性淋巴瘤、脊索瘤、脑膜瘤等,同时还需同好发于鼻腔的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相鉴别)。

结合临床可能嗅觉障碍,肿瘤位于中线附近、鼻腔上部,颅内、外生长,要考虑嗅神经母细胞瘤。

参考文献
[1]纳玉平,赵个义.噢神经母细胞瘤:附j例报道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1995,19:127-128.
[2]kadish s,goodman m,wang cc.olfactory neuroblastoma.a clinical analysis of 17 cases[j].cancer,1976,37(3):1571-1576.
[3]杨智云,钟运其,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26(3):251-2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