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需要具备的媒介素养
如何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

如何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是一个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你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1. 增强信息意识:保持对媒体信息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关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新闻报道、评论和分析,以获取多样化的信息来源。
2. 提高辨别能力:学会区分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息。
了解不同媒体平台的报道风格和偏见,以更全面地理解信息背后的意图和动机。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对媒体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不盲目接受媒体的观点和立场。
学会提出质疑和批判,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 拓宽信息渠道:不仅关注主流媒体,也要关注其他渠道的信息来源,如社交媒体、博客、论坛等。
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和观点。
5. 学习媒体知识:了解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新闻传播学、媒体伦理等。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媒体运作的规则和背后的逻辑。
6. 参与媒体互动:积极参与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的讨论和互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通过交流和讨论,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同时也能够接触到更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7. 持续学习:媒介素养是一个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定期回顾自己的媒介消费习惯和信息处理方式,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媒介素养水平。
同时,关注媒体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新技术的出现,保持对媒介素养的持续关注和学习。
总之,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需要持续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增强信息意识、提高辨别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拓宽信息渠道、学习媒体知识、参与媒体互动以及持续学习,你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水平,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媒体信息的影响。
发言稿当代青年的媒介素养

发言稿当代青年的媒介素养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当代青年的媒介素养的思考和观点。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媒介环境中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利用的能力,它是当代青年必备的一项重要素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处在信息传播的网络中。
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媒介素养更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我们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积极学习和适应媒体环境的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需要。
首先,当代青年应该具备辨别媒体信息的能力。
现如今,各种媒体平台充斥着大量的信息,有真有假,有利有弊,我们应该学会辨别媒体信息的真伪和价值,避免被误导和误解。
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会沉着冷静地对待媒体报道,不被媒体所左右,理性地分析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其次,当代青年应该具备有效使用媒体的能力。
媒体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内容,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各种媒体平台获取知识和信息,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
同时,我们还应该善于利用媒体传播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积极参与社会话题的讨论和交流。
再次,当代青年应该具备对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的意识。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我们不仅要学会利用媒体,更重要的是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我们应该正确使用网络,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信息保护的能力,防止自己成为网络信息泄漏的受害者。
最后,当代青年应该具备媒体素养的社会责任感。
媒体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
当代青年应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利用自己的媒体影响力传播正能量,关注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媒体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发挥我们的作用。
总的来说,当代青年的媒介素养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它不仅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更包括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媒介素养是什么

媒介素养是什么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不同媒介形式的理解、使用和评估能力,它涵盖了媒介技能、媒介意识、媒介理解和媒介批判等多个方面。
在当今信息时代,媒介素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媒介素养的培养,人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媒介资源,更加准确地理解媒介的信息,从而参与到社会文化活动中,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首先,媒介素养包括媒介技能,这是人们对于不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掌握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介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
人们需要掌握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等多种设备和应用程序的技能,以便更好地获取和处理信息。
此外,人们还需要学会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交流和参与,例如微信、微博、Facebook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的发展。
其次,媒介素养也涵盖了媒介意识,这是指人们对于媒介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人们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能力。
媒介意识包括了对于新闻报道的理解、对于广告的辨识以及对于网络信息的筛选等。
通过培养媒介意识,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媒介的影响力和操控性,从而对待和使用媒介信息更加理性和谨慎。
第三,媒介素养还包括媒介理解,这是指人们对于媒介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理解能力。
不同的媒介形式和内容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人们需要通过媒介理解来深入探索和分析。
例如,通过对于电影、音乐和艺术作品的理解,人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同时,媒介理解也包括了对于社会问题和议题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媒介的透视,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本质。
最后,媒介素养中的媒介批判是指人们对于媒介内容和形式的评估能力。
人们需要学会对于媒介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媒介批判包括了对于不同观点和立场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对于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判断。
通过媒介批判,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媒介的价值取向和立场偏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社会的公共生活中。
总之,媒介素养是当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媒介素养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媒介素养我相信“媒介素养”这四个字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十分陌生的概念,然而21世纪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媒介素养”对于所有人来说,又是息息相关、如影随形的。
相反,对于“媒介”这个词,大家多多少少能有所理解,媒介是能让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产生关联的任何物质,或者说,媒介是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
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
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各种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现如今,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培养良好的媒介素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求。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媒介素养,才可以正确地享用大众传媒传播的资源,善于并合理地利用大众传媒,从而运用媒介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和参与社会的发展。
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媒介素养呢?在我看来,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当我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必须具有一定的选择能力、正确的理解评价能力、敢于质疑的能力以及善于创造和制作的能力。
首先是一定的选择能力。
世界上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在发生,无数的信息在传达,获取信息的途径又千变万化。
比如前一段时间国民时刻关注的马航事件,我们是选择看报纸、看电视新闻还是上网来获取信息?我们是选择新华社的消息还是国外通讯社的消息?是去选择百度搜索引擎、还是新浪网、搜狐网?这些都跟我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密切相关。
因此,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选择能力,我们才能在众多信息中快而准的定位自己想要的那部分内容。
具有一定的选择能力不论是对我们的生活还是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是正确的理解评价的能力。
现如今,各类娱乐节目相继推出,比如快乐男声、爸爸去哪儿、非诚勿扰等等,大家对于各娱乐节目的评价褒贬不一。
就像“爸爸去哪儿”这个当红的节目,有人认为这档节目不仅展示明星的教育特色,并且使观众快乐和感动,能与观众的心情相联系,而不是让观众呆呆地、不会去思考地看电视,他们支持在这档节目的熏陶下,内向的孩子在逐渐变活泼,淘气的孩子在逐渐变独立。
媒介素养的四要素

媒介素养的四要素随着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媒介素养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认知、批判、使用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的能力。
以下是媒介素养的四要素:一、媒介认知媒介认知是指人们对媒介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包括对媒介类型的认知,例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即理解媒介信息的基本构成、传播方式和影响;对媒介技术的认知,了解媒介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和趋势。
具备媒介认知能力的人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评价不同媒介信息,从而更好地应对多元化的信息环境。
二、媒介批判媒介批判是指人们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具备媒介批判能力的人能够识别和判断媒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信度,识别媒介偏见和刻板印象,并对媒介信息的传播效果和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
媒介批判能力是人们在信息爆炸时代应对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重要能力。
三、媒介使用媒介使用是指人们有效地利用媒介获取、传播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备媒介使用能力的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媒介工具,如社交媒体、搜索引擎、新闻客户端等,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能够有效地传播和交流信息。
媒介使用能力是数字时代人们的基本技能之一,能够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信息的价值和作用。
四、道德法律道德法律是指人们在使用媒介时应遵循的道德和法律规范。
这些规范涉及隐私保护、版权维护、网络言行等各个方面,需要人们有较高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具备道德法律素养的人能够在使用媒介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德和个人权益,抵制不良信息和违法行为。
道德法律素养是建设和谐健康的媒介环境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媒介素养的四要素包括媒介认知、媒介批判、媒介使用和道德法律。
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人们对媒介信息的全面认知和评价能力。
提高人们的媒介素养有助于增强其应对信息社会的能力,促进信息的健康传播和发展。
2024年媒介素养研究综述

一、媒介素养的定义媒介素养最早由美国学者Paul M. Wilson于1997年提出,他将媒介素养定义为“适应和掌握当代传播技术所要求的能力”。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介素养的概念也得到了不断地拓展和丰富。
2024年以来的研究发现,媒介素养包括信息素养、数字素养、视觉素养、亲子素养等多个维度,体现了媒介素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媒介素养的维度2024年以来的研究发现,媒介素养的维度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
除了传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外,视觉素养、社交媒体素养、语言素养等新的维度也逐渐受到关注。
视觉素养指的是个体对图片、图形等视觉信息的理解和评价能力;社交媒体素养指的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互动能力;语言素养指的是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理解能力。
这些新的维度为媒介素养的研究和评估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三、媒介素养的影响因素2024年以来的研究发现,媒介素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特征、社会环境、教育背景等。
个体的特征如性别、年龄、学历等对媒介素养的发展和提高都具有一定的影响;社会环境如媒介技术的普及程度、传播环境的变化等也会影响个体的媒介素养水平;教育背景则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媒介素养水平。
四、媒介素养的评估方法2024年以来的研究不断探索和完善媒介素养的评估方法。
传统的媒介素养评估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式,但由于其主观性和局限性,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客观评估方法的研究。
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媒介素养评估模型、基于虚拟实验平台的媒介素养评估系统等新型评估方法被引入到媒介素养研究中,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手段。
五、媒介素养的发展趋势2024年以来,媒介素养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跨学科研究的加强,媒介素养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问题,跨学科研究将有助于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媒介素养;二是理论研究的深化,媒介素养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理论框架的搭建和发展;三是实践应用的推广,媒介素养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更是社会实践的需求,将媒介素养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育、传播、管理等实际领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代青年的媒介素养作文

当代青年的媒介素养作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介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而我们当代青年就像在这信息海洋里游弋的小鱼。
要想游得畅快,不被各种信息的浪涛拍晕,那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可太重要啦!先来说说这媒介是啥。
简单讲,报纸、电视、网络、手机,这些能给咱们传递消息的都是媒介。
以前获取信息可能还得跑老远买份报纸,或者守在电视机前等新闻。
现在呢,好家伙,掏出手机,五花八门的信息“哗啦”一下全涌过来了。
这时候,要是没有点分辨能力,那可就容易被带偏喽。
有些小伙伴,一看到网上的什么消息,不管真假,立马就信了,还跟着瞎传。
比如说,看到个“吃某某食物能长生不老”,也不琢磨琢磨,就到处跟人说。
这不是闹笑话嘛!还有的,沉迷于各种短视频、网络游戏,一刷就是几个小时,把正经事都给耽误了。
这可不行啊,咱得学会控制自己,别被媒介给“牵着鼻子走”。
那良好的媒介素养是啥样的呢?首先得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分辨真假好坏。
看到一条信息,先别激动,多问问:这是真的吗?有依据吗?来源可靠不?别轻易被那些标题党给忽悠了。
其次呢,要会合理安排时间,别让媒介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运动的时候运动,可不能整天抱着手机当“低头族”。
而且啊,咱们不仅要会接收信息,还得能传播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说,在网上看到有人遇到困难,咱可以帮忙转发靠谱的求助信息;发现了好的知识、经验,也分享给大家,一起进步。
作为当代青年,咱们得好好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在这信息的海洋里做一条聪明、清醒的小鱼,游得自在,收获满满!可别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信息给迷了眼,冲昏了头脑。
让我们一起加油,做媒介的主人,而不是被媒介奴役!。
当代大学生需要的媒介素养

当代大学生需要的媒介素养当代大学生需要的媒介素养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站在信息时代的潮头,受到大众传媒铺天盖地的影响。
因此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什么是媒介素养?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
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一般而言,大学生时期,正是公民规范的媒介素养的初步形成的时期现代教育体系下,年轻人大多时间封闭在学校里,还处在成人化的过程中,很多难关都不是自己独立通过的。
尽管网络语言已经可以成功表达个人的生命体会,但是仍然没有超越自言自语。
目前阶段,年轻人自身的特质仍然被流行文化掩盖起来。
要真正解放年轻人,还需要社会和个人真正认识到网络语言的作用,真正把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当做主要问题来重视。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又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呢?我们可以从大学生目前在媒介接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来分析:1、多数情况下,仍将媒介接触作为一种娱乐的方式,表现在许多学生热衷的只是媒介上的纯娱乐性节目和内容,无论是来自海外或港台的电视剧,还是各种搞笑类的脱口秀节目他们都乐此不疲的观看,甚至上瘾。
2、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不知道通过媒介怎样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很多人在接触媒介时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有的人在网上停留一天也没有信息方面的收获。
3、信息的分辨、筛选、利用能力不强,对污染性信息的抵抗能力不强。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信息,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是否接受,缺乏深入了解信息背景的自觉意识。
4、临时抱佛脚、完全出于实用目的的接触媒体,有的人只是在需要完成作业或完成毕业论文时匆匆接触媒体,应付差事。
5、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较差,不具有知识产权意识。
整篇的从网上下载论文冒充自己的成果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人需要具备的媒介素养
一、什么是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体验媒体、解构媒介、分析媒介讯息和创制媒介产品的技能和素养。
其中包括人们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和接受讯息并利用媒介工具传播信息的知识能力
和文化素养。
媒介素养具体为从个体视角认知媒介与人的关系,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分析与评估,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角色,传媒产品特征及对人的复杂影响以及如何抵御媒介的
负面影响。
媒介素养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
就能力模式而言,指
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
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
点是信息如何传输。
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
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
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
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
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对于当代人来说,媒介素养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
使用媒介;第二,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第三,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
技巧;第四,了解如何使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
其不仅包括接受媒介产品的能力,而且包
括用独立的批判的眼光看传播媒介的内容和建设性地利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不仅是使
用媒介的需要,还应该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一部分。
二、案例分析
(1) 以批判的眼光看待
日前,关于同一事件的报道,四份报纸的侧重点却迥然不同:
·北京晨报--男子地铁上露出下体猥亵女子,被乘客围追跳站台。
昨日18时46分许,一
名中年男子尾随年轻的单身女乘客上地铁并露出下体性骚扰,车内乘客发现后,将中年男
子追打出地铁,不料中年男子跳下站台逃避,五分钟后该男子被地铁工作人员拉上来。
此
事造成一号线地铁延误三分钟。
·新京报--北京地铁一男子跳站台卧轨,一青年跳下救人。
昨晚,地铁1号线大望路站,
一小伙将跳站台卧轨的一中年男子拽到轨道里侧广告墙边。
此时,一辆进站的列车离他们
不足10米,列车紧贴着两人进站。
这是昨晚发生在地铁1号线大望路站的一幕,所幸两
人并未受伤。
·京华时报--男子地铁被指猥亵他人,为示清白跳下站台后被救。
昨晚6点45分,大望路地铁站内,疑被指猥亵他人,一中年男子为示清白纵身跃下站台。
随后另一年轻男子跳下
相救,幸二人背贴轨道墙壁,未被疾驰而来的列车所伤。
目前中年男子跳下原因仍在调查。
·北京青年报--乘客打架跳站台,紧急制动无伤亡。
昨天傍晚18时46分,地铁1号线大
望路站下行(向西方向)站台上,一男乘客因打架跳下站台。
正值一列车进站,司机发现
后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将列车停住,未伤及该乘客。
大众看到这些报道之后,关于这一事件的真实情况便会产生疑惑,究竟哪份报道才更
贴近事实真相呢?此时,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事件,或许只有四份报道中共有的部分才肯定
是真实的,其他的或许是编者对此事件的认识,或许是关于此事件的被采访者的认识,要
批评的看待媒体的报道,报道的内容不一定完全是事实,要取其真实的部分,舍其再创造
的部分,才能看到真实的新闻。
(2) 抵御媒介的负面影响
新闻内容:近日,20出头的温州一富商之女出嫁时,除了豪华婚宴、200多平方米的
豪宅、轿车作嫁妆外,富商夫妇还“陪嫁”了一样特殊的“嫁妆”,在娘家服侍女儿20
多年的保姆。
此事在当地反响不小。
就单凭“陪嫁保姆”这四个字,这个新闻就足以吸引数万人的眼球。
谁会在意这个字眼?读者会在意,因为这是新闻,可以满足好奇;评论家们会在意,因为这很可能是一个
评论文章的切入点,可以获取批判灵感。
然而谁最高兴?显然是撰写此文的记者和编辑以
及报社。
记者和编辑对此文有“直接创意”,报社的发行量会因此而上升。
谁最不高兴?
保姆以及富商一家,甚至当地富商最不高兴!因为已经有人表明“温州某些富商彻底抛弃
了对子女的危机教育”。
此时对于大众来说媒体所报道的新闻就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陪嫁保姆”的噱头
使这篇新闻在引起了争论。
争论点在于:这种行为是否得当和合法合理。
反对者认为,
“陪嫁保姆”太过荒谬,和封建社会小姐出嫁陪嫁丫鬟的做法没什么两样,是“爱的扭曲”,表明温州某些富商彻底抛弃了对子女的危机教育;赞成者认为,陪嫁保姆和为子女
买车买房一样,是父母关爱子女的一种方式。
然而我却认为其实这只是雇佣保姆的问题,根本与“陪嫁”沾不上边。
可记者却楞是“天才”地搞出“陪嫁保姆”。
此保姆和我们日常所见到的保姆一样,是一个拿着雇主工资、为雇主提供服务的雇员,所谓的“陪嫁保姆”只不过是保姆的工作地点由娘家变成了
夫家。
这样一种正常的雇佣关系怎么就被冠以“陪嫁保姆”之名,成了封建余孽,被人们
竞相批判呢?
“祸根”就是那个始作俑者的记者。
我以为,这个“陪嫁保姆”新闻就可以归入以下
之“没心没肺的新闻语言”。
对大众以及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三、心得感受
现今我们更多时候是通过媒介在与社会进行交流,由于媒介的不断复杂化与多样化,
这使我们对媒介的认识有了一些误解,出现了依赖。
因此,我们应该提到自己的媒介素养,要更好的去了解和认识媒介,都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看一面,要认识媒介的好处,同时
也不能过于依赖媒介。
我们作为媒介信息的受众,应能够正确理解分析媒介信息,提出批判意见,提高对负
面信息的免疫能力。
首先,应当明白媒介所构建出的拟态环境,媒介信息是建构出来的“真实”,其内容不完全是客观世界的真实拷贝,而是经过刻意筛选的,是政治、经济、文
化等许多因素的融合。
其次,应学会理性地辨别信息的真伪,不盲目相信媒介所报道的信息,运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对各类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批评性意见。
最后对媒介中
屡见不鲜的非法信息、暴力信息、垃圾信息、庸俗信息等,应认知其危害性,提高对这些
负面信息的免疫力。
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奠定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正确解析信息,运用信息,有效地利用媒介完善和发展自我。
然而我们同时作为传者,要自觉接受传媒素养教育,强化自身的传媒职业精神。
由于
人性的弱点,从众心理,当一种形式出现,受到很大关注,传播极快,效果极佳时,另一
种形式的东西就会大量产生,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这种从众心理,了解其害处,克服人性的弱点。
在各种网络传播方式新增的当今,微博、博客乃至手机短信都是我们作
为传播者的方式,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传播的信息也并不完全是正确的。
只有我们作为传者
时媒介素养的提高,使自身了解了传播实质,明了传播意义,知道话语权的重要性,才能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