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六种地貌类型一览表

初中地理六种地貌类型一览表

初中地理六种地貌类型一览表
1.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
- 定义:平原地貌是表面较平坦的地貌类型,地势相对较低。

- 特点:平原地貌覆盖广泛,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常见
的平原有河流平原、河口平原和冲积平原等。

2.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
- 定义:高原地貌是相对平坦的地势较高的地貌类型。

- 特点:高原地貌地形较为复杂,地势相对较高。

高原气候多变,土地肥沃度较平原略逊。

常见的高原有喜马拉雅高原和青藏高
原等。

3.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
- 定义:山地地貌是由山脉、山丘等地形构成的地貌类型。

- 特点:山地地貌地势陡峭,海拔较高,气候和植被多样性大。

山地地貌对地质地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丘陵地貌丘陵地貌
- 定义:丘陵地貌是由一连串起伏的丘陵组成的地貌类型。

- 特点:丘陵地貌比山地地貌略矮,而且地势较为平缓,一般较为肥沃。

丘陵地貌常见于山区的边缘地带。

5.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
- 定义:河流地貌是由河流流淌形成的地貌类型。

- 特点:河流地貌地势起伏不平,地貌特征丰富多样。

河流地貌对水文地理等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6. 岛屿地貌岛屿地貌
- 定义:岛屿地貌是由海洋或湖泊中的陆地形成的地貌类型。

- 特点:岛屿地貌一般被水包围,形状多样,大小不一。

岛屿地貌对海洋地理和生态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初中地理中常见的六种地貌类型一览表。

了解地貌类型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和形貌。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地貌类型一般分为七大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冰川、海岸。

1、平原平原是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一个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平原有两大类型:独立型平原,是世界五大陆地基本地形之一,例如长江下游平原。

从属型平原,是某种更大地形里的构成单位,高原可以包括盆地(青藏高原就包括柴达木盆地),而盆地常有大小不同的平原和丘陵等,例如关中平原、成都平原(在四川盆地)和长江中游几个平原都在盆地里。

2、高原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的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

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按高原面的形态可将高原分几种类型:一种是顶面较平坦的高原,如中国的内蒙古高原;一种是地面起伏较大,顶面仍相当宽广的高原,如中国青藏高原;一种是分割高原,如中国的云贵高原,流水切割较深,起伏大,顶面仍较宽广。

3、山地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山由山顶、山坡和山麓三个部分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

它们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

4、丘陵是指地球岩石圈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5、盆地盆地是盆状地形,主要特征是四周高(山脉或其它山地隆起带)、中部低(平原和丘陵),有完全型盆地和非完全型盆地。

是世界五大基本陆地地形之一,在全球分布广泛。

盆地与平原的关系:一些盆地包括平原、丘陵和河谷;有的平原中间的大凹形区域也是盆地,如华北平原里有渤海-华北盆地的一部分,西伯利亚平原的大凹形就是西伯利亚盆地。

6、冰川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

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

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

初中地理地貌总结与归纳

初中地理地貌总结与归纳

初中地理地貌总结与归纳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形态和构造特征,是地壳演化和地理环境形成的结果。

初中地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不少地貌知识,本文将对初中地理地貌进行总结与归纳,以加深对地貌的理解。

一、高原与盆地高原是指海拔相对较高,地势相对平坦、边缘相对陡峭的广阔地区。

常见的高原有中国的青藏高原、美洲的拉美高原等。

盆地是指地势较为平坦、四周环绕山地的地区,常见的盆地有中国的四川盆地、巴西的亚马孙盆地等。

高原和盆地主要由岩石的抬升和沉降、地壳的抬升和下陷以及水流和风力的侵蚀形成。

二、山地与峡谷山地是指地表相对较高,地势急剧崎岖的地区,山地的形成主要与构造运动和侵蚀作用有关。

比较著名的山地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峡谷是指由河流侵蚀形成的狭长而深的地貌形态,两侧坚硬的岩层抵挡河流侵蚀,形成陡峭的峡谷壁。

世界上著名的峡谷有美国的大峡谷、中国的三峡等。

三、平原与河流平原是指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平坦地面上覆盖着沉积物,常见的平原有中国的华北平原、欧洲的北平原等。

河流是由降雨、融雪以及地下水源形成的水体,它们在地表侵蚀、冲刷,形成各种各样的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的特点是呈流动状态,河谷内拥有沉积物,同时还会形成三角洲、河口等。

四、湖泊与草原湖泊是由洼地积水形成的水体,分为天然湖和人工湖。

湖泊可以是降水和地下水的集水区,也可以是河流的扩张部分。

人们可以游泳、钓鱼和蓄水供应居民和灌溉农田。

草原则是指以草本植物为主要植被的地区。

常见的草原有中国的内蒙古草原、澳大利亚的大草原等。

五、沙漠与海洋沙漠是指极度干旱的地区,植被相对稀疏,降水量极少。

沙漠地貌的特点是沙丘、盐湖和荒漠山脉等。

常见的沙漠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盖了世界约70%的表面,包括各种海岸线和海底地貌。

海洋地貌有海岛、海峡和大洋脊等。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地貌的形成与地球构造、侵蚀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水流和风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归纳一览表

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归纳一览表

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归纳一览表
一、高山地貌
- 特征:海拔较高,山峰陡峭,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 典型地区: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二、平原地貌
- 特征: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 典型地区:松花江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丘陵地貌
- 特征:地势较为起伏,山丘连绵,适宜种植。

- 典型地区:英格兰丘陵、鲁尔丘陵。

四、高原地貌
- 特征: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气候干燥。

- 典型地区:青藏高原、亚高山地区。

五、盆地地貌
- 特征:地势较低,四周环山,水汽容易聚集。

- 典型地区:塔里木盆地、西伯利亚大平原。

六、河流地貌
- 特征:由河流侵蚀和运输的结果,河道纵横交错。

- 典型地区:亚马逊河流域、密西西比河流域。

七、湖泊地貌
- 特征:由湖泊形成的地形,水资源较丰富。

- 典型地区:五大湖区、巴尔干半岛湖泊地带。

八、海岸地貌
- 特征:地形复杂多变,受海洋侵蚀和沉积影响,具有海滨风光。

- 典型地区:大西洋海岸、印度洋海岸。

以上为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的归纳一览表。

这些地貌类型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特征有所不同,对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1世界五大地形平原陆地上海拔较低地面起伏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

指广阔而平坦的陆地。

它的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5米,坡度在5°以下。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则是平原海拔低,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和丘陵的区别在于起伏较小。

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

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丘陵一般海拔在250米以上,55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10米,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山地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

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

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

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

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盆地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

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东非大陆中部,叫刚果盆地或扎伊尔盆地,面积约相当于加拿大的1/3。

这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区,盆地边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2中国主要地形分布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2.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4.主要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3中国主要地貌分布1.重力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山区。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通常称为地貌类型。

从地形学的角度,它是指地形分类的原因。

在自然界中,地貌有大,中,小,中,小等,地貌成因的类型非常复杂。

世界五种主要地貌平淡陆地高度较低且路面起伏较小的区域称为平原。

广阔而平坦的土地。

它的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平缓,绝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5米,倾斜度在5度以下。

七个典型的地形是什么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征是路面波动小。

区别在于平原的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高原的海拔较高,边缘较陡。

平原和丘陵地形之间的差异取决于小的起伏。

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区域。

平原地势平坦而平坦,波动很小。

丘陵地带丘陵地势通常在海拔250米以上,在550米以下,并且绝对高度通常不超过210米。

它是由连续狭窄的山坡组成的地貌。

山坡山坡属于水文学。

根据海拔高度和涨落特征,将地表形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和相对坡度200米以上。

高原平均高度通常超过一公里,具有大面积和宽阔的地形。

周围地区以突出的斜坡为界。

比较详细的大型隆升区称为高原。

高原和平原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海拔较高,并且与具有详细的大型凸起的山坡不同。

高原的名称是“地面上的表现阶段”,它是在地球的长期和连续大规模内部上升健身运动中产生的。

它不同于宽高比大的平原,和平缓的路面大且起伏不大的山坡。

一些高原的表面是平坦的,地形也不是起伏的。

而在某些高原上,山峦起伏,地形变化。

盆地坦率地说,水池就像放在地面上的大水池一样。

因此,我们把盆地称为高地(山坡或高原)和中低谷(平原或丘陵地带)的地形盆地。

地球上最大的盆地位于东非内部的中部,被称为圭亚那盆地或扎伊尔盆地,总面积约为澳大利亚的三分之一。

它是非洲的重要农业地区,盆地边缘拥有丰富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关键地形遍布中国地形区域是指由某种类型的地形(有五种类型的地形:平原,高原,山坡,丘陵地形和盆地)主导的单个地形单元。

通常将山河作为不同地形区域之间的边界1.四个高原柴达木盆地高原,内蒙古自治区高原,云南黄土高原,贵州高原2.四盆准gar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3.三个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4.三个关键山丘:辽东山,山东山和东南山中国的主要地貌遍布全国1.部队地形关键在于中国的山区。

世界的地形地貌

世界的地形地貌

世界的地形地貌一、地形的分类1.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区。

2.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的地区。

3.山地:海拔较高,坡度陡峻,沟谷较深的地形。

4.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的地形。

5.盆地: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的地形。

二、地貌的形成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2.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三、主要地形地貌特点1.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3.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4.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高原和山地;地势西高东低。

5.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6.大洋洲:地形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是高原,东部是山地;地势西高东低。

7.南极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地面冰川广布。

四、世界之最1.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3.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4.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5.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五、我国地形地貌特点1.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六、地形对生活的影响1.影响气候:山地海拔高,气温低;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气温较高。

2.影响交通:山区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平原地区道路平坦,交通便利。

3.影响农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

七、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水文:山区地表径流速度快,易形成洪水;平原地区水源丰富,水系发达。

2.影响生态:山地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易发生水土流失;平原地区生态平衡较为稳定。

3.影响资源:山区资源丰富,如矿产、水能、生物等;平原地区资源相对匮乏。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1世界五大地形平原陆地上海拔较低地面起伏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

指广阔而平坦的陆地。

它的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5米,坡度在5°以下。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则是平原海拔低,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和丘陵的区别在于起伏较小。

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

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丘陵一般海拔在250米以上,55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10米,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山地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

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

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

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

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盆地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

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东非大陆中部,叫刚果盆地或扎伊尔盆地,面积约相当于加拿大的1/3。

这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区,盆地边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2中国主要地形分布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2.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4.主要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3中国主要地貌分布1.重力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山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类型具有形态特征和成因相同的地貌单元。

它们形成的地貌分类方案是地貌研究的基础。

中国地貌类型分布图中的地貌类型分布图,人们早已形成了地貌类型的概念,并使用了山、丘、平原等按形态特征简单划分的词语。

现代地貌学诞生后,依据地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仍然是划分地貌类型的一种方法。

例如,德国a. penke 在1894年的分类划分平原,悬崖,山谷,山脉,洼地,洞穴和其他类型。

然而,更多的学者使用形态学原理来进行分类。

例如,1884年和1899年,美国戴维斯根据构造、力和时间三要素提出了分类; 1929年,苏联的k. k. 马尔科夫提出,侵蚀-大地构造地形、构造地形、蚀刻或侵蚀地形和堆积地形应根据地形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形状、起源和年龄)进行划分。

1958年,根据成因划分为构造地貌、侵蚀剥蚀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和火山地貌5种类型。

按地貌形成原理划分的地貌类型也十分复杂,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有许多不同的分类。

此外,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除了内力和外力外,还包括地表成分。

不同的成分经常形成不同的地球表面形态。

因此,建议根据形态标记、遗传标记、材料组成标记、发育阶段和年龄标记进行综合分类。

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出现了应用地貌类型,目前形态学分类较为流行,主要包括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和动力地貌学。

陆上大型构造地貌单元有4种类型,海底大型构造地貌单元有4种类型: 1个相对稳定的屏障,2个相对稳定的台地,3个弱活动台地边缘,4个活动屏障造山带,5个台地边缘造山带,6个年轻的地槽边缘造山带,6个火山、8个边缘或山间洼地、9个台地或地台洼地、10个隆起地台上的累积地形、□水下大陆斜坡、□过渡带、□海底、□中海王乃梁将中国陆地划分为4种断陷平原和9种隆起山地、高原和丘陵:
(1)燕山运动以来以沉降为主的平原,(2)自第一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平原为主要沉降区,(3)第二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平原为主要沉降区,(4)第一、二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平原为沉降区,(5)燕山运动抬升,喜马拉雅运动抬升幅度大,(6)燕山运动抬升,喜马拉雅运动抬升幅度大,(7)燕山运动上升、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山丘,燕山运动上升、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高原,喜马拉雅运动大幅上升的山丘,燕山运动下沉、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盆地,燕山运动不同上升、下降的山丘和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山丘,喜马拉雅运动主要形成的是□熔岩台地和高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