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位置关系例题及练习含答案
点线面位置关系例题与练习(含答案)之欧阳历创编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识梳理(一).平面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直线在平面内。
公理2: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推论1:直线与直线外的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2: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3: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二)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1.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1.1平行线的传递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2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1.3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1.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范围:(]θ∈︒︒;(2)作异0,90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包含,相交,平行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三)平行关系(包括线面平行,面面平行)1.线面平行:①定义: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②判定定理:////a b a a b ααα⎫⎪⊄⇒⎬⎪⊂⎭③性质定理:////a a a b b αβαβ⎫⎪⊂⇒⎬⎪=⎭ 2.线面斜交: ①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若直线与平面斜交,则平面的斜线与该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
范围:[]0,90θ∈︒︒3.面面平行:①定义://αβαβ=∅⇒;②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符号表述:,,,//,////a b a b O a b ααααβ⊂=⇒判定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符号表述:,//a a αβαβ⊥⊥⇒.③面面平行的性质:(1)////a a αββα⎫⇒⎬⊂⎭;(2)////a a b b αβαγβγ⎫⎪=⇒⎬⎪=⎭(四)垂直关系(包括线面垂直,面面垂直)1.线面垂直①定义: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
12.2专题十二(2)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答案)

高考真题复习专题十二(2)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参考答案25.(1)见解析.(2)1.【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题的条件,可以得到BAC ∠=90,即BA AC ⊥,再结合已知条件BA ,AD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AB ⊥平面ACD ,又因为AB ⊂平面ABC ,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平面ACD ⊥平面ABC ,(2)根据已知条件,求得相关的线段的长度,根据第一问的相关垂直的条件,求得三棱锥的高,之后借助于三棱锥的体积公式求得三棱锥的体积.详解,,1,由已知可得,BAC ∠=90°,BA AC ⊥,又BA ,AD ,且ACAD A =,所以AB ⊥平面ACD ,又AB ⊂平面ABC ,所以平面ACD ⊥平面ABC ,,2)由已知可得,DC =CM =AB =3,DA =又23BP DQ DA ==,所以BP = 作QE ,AC ,垂足为E ,则QE = 13DC , 由已知及(1)可得DC ⊥平面ABC ,所以QE ⊥平面ABC ,QE =1,因此,三棱锥Q ABP -的体积为111131332Q ABP ABP V QE S -=⨯⨯=⨯⨯⨯⨯︒=,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立体几何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面面垂直的判定以及三棱锥的体积的求解,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清楚题中的有关垂直的直线的位置,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线面垂直,之后应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面面垂直,需要明确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的关系,在求三棱锥的体积的时候,注意应用体积公式求解即可.26.(1)详见解析(2 【解析】 分析:(1)连接OB ,欲证PO ⊥平面ABC ,只需证明,PO AC PO OB ⊥⊥即可;(2)过点C 作CH OM ⊥,垂足为M ,只需论证CH 的长即为所求,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解即可.详解:,1)因为AP =CP =AC =4,O 为AC 的中点,所以OP ,AC ,且OP =连结OB .因为AB =BC AC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 ⊥AC ,OB =12AC =2, 由222OP OB PB +=知,OP ,OB ,由OP ,OB ,OP ,AC 知PO ⊥平面ABC ,,2,作CH ,OM ,垂足为H .又由(1)可得OP ,CH ,所以CH ⊥平面POM ,故CH 的长为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由题设可知OC =12AC =2,CM =23BC ,,ACB =45°,所以OM CH =sin OC MC ACB OM ⋅⋅∠所以点C 到平面POM 点睛:立体几何解答题在高考中难度低于解析几何,属于易得分题,第一问多以线面的证明为主,解题的核心是能将问题转化为线线关系的证明;本题第二问可以通过作出点到平面的距离线段求解,也可利用等体积法解决.27.(1)证明见解析(2)存在,理由见解析【解析】【详解】分析:(1)先证AD CM ⊥,再证CM MD ⊥,进而完成证明.(2)判断出P 为AM 中点,,证明MC ∥OP ,然后进行证明即可.详解:(1)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因为BC ,CD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CMD ,故BC ,DM ,因为M 为CD 上异于C ,D 的点,且DC 为直径,所以DM ,CM ,又BC ∩CM =C ,所以DM ⊥平面BMC ,而DM ⊂平面AMD ,故平面AMD ⊥平面BMC ,,2)当P 为AM 的中点时,MC ∥平面PBD ,证明如下:连结AC 交BD 于O .因为ABCD 为矩形,所以O 为AC 中点.连结OP ,因为P 为AM 中点,所以MC ,OP ,MC ⊄平面PBD ,OP ⊂平面PBD ,所以MC ∥平面P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利用线线垂直得到线面垂直,再得到面面垂直,第二问先断出P 为AM 中点,然后作辅助线,由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题.28.(1)证明见解析;(2)6+.【解析】试题分析:(1)由90BAP CDP ∠=∠=︒,得AB AP ⊥,CD PD ⊥.从而得AB PD ⊥,进而而AB ⊥平面PAD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PAB ⊥平面PAD ;(2)设PA PD AB DC a ====,取AD中点O ,连结PO ,则PO ⊥底面ABCD ,且,AD PO ==,由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83,求出2a =,由此能求出该四棱锥的侧面积.试题解析:(1)由已知90BAP CDP ∠=∠=︒,得AB AP ⊥,CD PD ⊥.由于AB CD ,故AB PD ⊥,从而AB ⊥平面PAD .又AB ⊂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 ⊥平面PAD .(2)在平面PAD 内作PE AD ⊥,垂足为E .由(1)知,AB ⊥面PAD ,故AB PE ⊥,可得PE ⊥平面ABCD .设AB x =,则由已知可得AD =,2PE x =. 故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31133P ABCD V AB AD PE x -=⋅⋅=. 由题设得31833x =,故2x =.从而2PA PD ==,AD BC ==,PB PC ==.可得四棱锥P ABCD -的侧面积为111222PA PD PA AB PD DC ⋅+⋅+⋅ 21sin6062BC +︒=+.29.(Ⅰ)见解析(Ⅱ)【解析】试题分析:证明线面平有两种思路,一是寻求线线平行,二是寻求面面平行;取AD 中点M ,由于平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则PM AD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推出PM ⊥底面ABCD ,设BC x =,表示相关的长度,利用PCD ∆的面积为.试题解析:(1) 在平面内,因为,所以又平面平面故平面(2)取的中点,连接由及 得四边形为正方形,则. 因为侧面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平面平面, 所以底面 因为底面,所以, 设,则,取的中点,连接,则,所以,因为的面积为,所以,解得(舍去), 于是 所以四棱锥的体积30.(1)见解析;(2)1:1.【解析】试题分析:(1)取AC 的中点O ,由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AC OD ⊥,AC OB ⊥,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AC ⊥平面OBD ,即得AC ⊥BD ;(2)先由AE ⊥EC ,结合平面几何知识确定12EO AC =,再根据锥体的体积公式得所求体积之比为1:1.试题解析:(1)取AC的中点O,连结DO,BO.因为AD=CD,所以AC⊥DO.又由于ABC是正三角形,所以AC⊥BO.从而AC⊥平面DOB,故AC⊥BD.(2)连结EO.由(1)及题设知∠ADC=90°,所以DO=AO.在Rt AOB中,222BO AO AB+=.又AB=BD,所以222222BO DO BO AO AB BD+=+==,故∠DOB=90°.由题设知AEC为直角三角形,所以12EO AC=.又ABC是正三角形,且AB=BD,所以12EO BD=.故E为BD的中点,从而E到平面ABC的距离为D到平面ABC的距离的12,四面体ABCE的体积为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12,即四面体ABCE与四面体ACDE的体积之比为1:1.【名师点睛】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
07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第七讲 立体几何—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识要点归纳】1. 平面图形知识总结2. 立体图形总结3. 总结线线的位置关系4. 总结线面的位置关系5. 总结面面的位置关系【经典例题】例1:(07广东高考)将正三棱柱截去三个角(如图1所示A B C ,,分别是GHI △三边的中点)得到几何体如图2,则该几何体按图2所示方向的侧视图(或称左视图)为( )例2:请根据三视图,还原图形,并求体积 (1)(09山东高考改)侧(左)视图俯视图(2)(07山东高考改)(3)(07宁夏高考改)例3: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7,在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是长为6的线段,在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a 和b 的线段,则a + b 的最大值为( )A. 22B. 32C. 4D. 52例4: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哪些棱与AA 1平行?异面?垂直?例5: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中,哪些面与AB 平行?垂直?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例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若,m n α⊥∥β,αβ⊥,则m n ⊥(2)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4)若αα//,//,n n m m 则⊂(5)如果m n m ,,αα⊄⊂、α//,n n 那么是异面直线 (6)若平面α内有不共线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βα// (7)若βαγβγα//,,则⊥⊥(8)若m 、n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n ∥m例7:已知一个平面α,那么对于空间内的任意一条直线a ,在平面α内一定存在一条直线b ,使得a 与b ( )A. 平行B. 相交C. 异面D. 垂直【课堂练习】1.将装有水的长方体的水槽固定底面一边后将水槽倾斜一个小角度,则倾斜后水槽的水形成的几何体是( ) A.棱柱 B.棱台 C.棱柱与棱锥组合体 D.不能确定2.若P 是两条异面直线,l m 外的任意一点,则( ) A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平行 B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垂直C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相交D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异面3.(09浙江理)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 3cm .4.(09宁夏海南理)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的全面积(单位:c 2m )为( )A .B .C .D .5.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5,3,41===BB BC AB ,一只蚂蚁从点A 出发沿表面爬行到点1C ,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答案:1.A 2.B 3.18 4. 5. 74。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练习题计算与判断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练习题计算与判断在几何学中,点、线、面是基本的几何概念,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我们学习几何学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计算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进行判断。
练习题一:点与线的位置关系计算1. 以点A(2, 3)和线段AB为例,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2, 3)和B(4, 5)。
现在需要计算点A与线段AB的位置关系。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计算线段AB的斜率k,公式为k = (y2 - y1) / (x2 - x1) = (5 - 3) / (4 - 2) = 1。
然后,计算点A到线段AB的垂直距离h,公式为h = |k * x - y + kx1 - y1| / √(k^2 + 1) = |1 * 2 - 3 + 1 * 2 - 3| / √(1^2 + 1^2) = 0。
当垂直距离h等于0时,表示点A在线段AB上。
2. 现在考虑点A(2, 3)与直线y = 2x的位置关系。
解答:首先,直线y = 2x的斜率为2。
然后,计算点A到直线的垂直距离h,h = |k * x - y + kx1 - y1| / √(k^2 + 1) = |2 * 2 - 3 + 2 * 0 - 3| / √(2^2 + 1^2) = 1。
当垂直距离h不等于0时,表示点A不在直线y = 2x上。
练习题二:点与面的位置关系判断3. 现有一个平面P:2x + 3y + 5z = 10和点A(2, 1, 0),判断点A是否在平面P上。
解答:将点A(2, 1, 0)的坐标代入平面P的方程,判断是否满足2 * 2 +3 * 1 + 5 * 0 =4 + 3 + 0 = 7 ≠ 10。
当点A的坐标代入平面P的方程不满足等式时,表示点A不在平面P上。
4. 考虑平面Q:x + 2y + 3z = 6和点A(1, 2, 0),判断点A是否在平面Q上。
解答:将点A(1, 2, 0)的坐标代入平面Q的方程,判断是否满足1 +2 * 2 +3 * 0 = 1 +4 + 0 =5 ≠ 6。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习题+答案

D B A α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 ]; a 来表 a a 线线平行 A ·α C ·B · A · α P· αLβ 共面直线p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叫做垂足。
叫做垂足。
的垂线,则这两个ba第 3 页 共 3 页aa b a b //,a a a ÞþýüË^^1、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表示:符号表示:b a b a //,Þ^^a a 2、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行垂直,那么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也与此平面垂直 符号表示:b a b a ^ÞÌ^a a ,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性质定理:、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符号表示:b b a a b a ^Þïþïýü=^Ì^a l l a a ,2、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平面的直线和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符号表示:符号表示: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
所成的角。
2.角的取值范围:090q <£°;垂直时,异面直线当b a ,900=q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 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角的取值范围:°°££900q 。
三、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即二面角:三、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即二面角: 1、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2必修二-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测试题-含答案-1130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选择题1.设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l,m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α,m⊂β,有如下的两个命题:①若 α∥β,则l∥m;②若l⊥m,则 α⊥β.那么().A.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B.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C.①②都是真命题D.①②都是假命题2.如图,ABCD-A1B1C1D1为正方体,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BD∥平面CB1D1B.AC1⊥BDC.AC1⊥平面CB1D1(第2题)D.异面直线AD与CB1角为60°3.关于直线m,n与平面 α,β,有下列四个命题:①m∥α,n∥β 且 α∥β,则m∥n;②m⊥α,n⊥β 且 α⊥β,则m⊥n;③m⊥α,n∥β 且 α∥β,则m⊥n;④m∥α,n⊥β 且 α⊥β,则m∥n.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③若直线l1,l2与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l1,l2互相平行④若直线l1,l2是异面直线,则与l1,l2都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A.1 B.2 C.3 D.4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①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 α 内,则l∥α②若直线l与平面 α 平行,则l与平面 α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直线也与这个平面平行④若直线l与平面 α 平行,则l与平面 α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A.0个B.1个C.2个D.3个6.两直线l1与l2异面,过l1作平面与l2平行,这样的平面().A.不存在B.有唯一的一个C.有无数个D.只有两个7.把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起,当以A,B,C,D四点为顶点的三棱锥体积最大时,直线BD和平面ABC所成的角的大小为().A.90°B.60°C.45°D.30°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B.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C.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D.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9.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一个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②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③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些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4 B.3 C. 2 D.110.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60°,直线a⊥c,则直线b与c所成的角的范围为().A.[30°,90°]B.[60°,90°]C.[30°,60°] D.[30°,120°]二、填空题11.已知三棱锥P-ABC的三条侧棱PA,PB,PC两两相互垂直,且三个侧面的面积分别为S1,S2,S3,则这个三棱锥的体积为.12.P是△ABC所在平面 α 外一点,过P作PO⊥平面 α,垂足是O,连PA,PB,PC.(1)若PA=PB=PC,则O为△ABC的心;(2)PA⊥PB,PA⊥PC,PC⊥PB,则O是△ABC的心;(3)若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则O是△ABC的心;(4)若PA=PB=PC,∠C=90º,则O是AB边的点;(5)若PA=PB=PC,AB=AC,则点O在△ABC的线上.1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为各J边的中点,G,H,I,J分别为AF,AD,BE,DE的中点,将△ABC沿DE,EF,DF折成三棱锥以后,GH与IJ所成角的度数为.14.直线l与平面α 所成角为30°,l∩α=A,直线m∈α,则m与l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15.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内有一点P,由点P向各面引垂线,垂线段长度分别为d1,d2,d3,d4,则d1+d2+d3+d4的值为.16.直二面角 α-l-β 的棱上有一点A,在平面 α,β 内各有一条射线AB,AC与l成45°,AB⊂α,AC⊂β,则∠BAC=.三、解答题17.在四面体ABCD中,△ABC与△DBC都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1)求证:BC⊥AD;(2)若点D到平面ABC的距离等于3,求二面角A-BC-D的正弦值;(第17题) (3)设二面角A-BC-D的大小为θ,猜想θ 为何值时,四面体A-BCD的体积最大.(不要求证明)18.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2,BB1=BC=1,E为D1C1的中点,连结ED,EC,EB和DB.(1)求证:平面EDB ⊥平面EBC ;(2)求二面角E -DB -C 的正切值.19*.如图,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ABCD 中,AD ∥BC ,∠ABC =90°,SA ⊥面ABCD ,SA =AB =BC =1,AD =21. (1)求四棱锥S —ABCD 的体积;(2)求面SCD 与面SBA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提示:延长 BA ,CD 相交于点 E ,则直线 SE 是所求二面角的棱.20*.斜三棱柱的一个侧面的面积为10,这个侧面与它所对棱的距离等于6,求这个棱柱的体积.(提示:在 AA 1 上取一点 P ,过 P 作棱柱的截面,使 AA 1 垂直于这个截面.)(第20题)答案:DDDDB BCDBA11.313212S S S . 12.外,垂,内,中,BC 边的垂直平分. 13.60°.14.[30°,90°]. 15.36. 16.60°或120°.三、解答题17.证明:(1)取BC 中点O ,连结AO ,DO .∵△ABC ,△BCD 都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第18题)∴AO ⊥BC ,DO ⊥BC ,且AO ∩DO =O ,∴BC ⊥平面AOD .又AD ⊂平面AOD ,∴BC ⊥AD . (第17题)解:(2)由(1)知∠AOD 为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设∠AOD =θ,则过点D 作DE ⊥AD ,垂足为E .∵BC ⊥平面ADO ,且BC ⊂平面ABC ,∴平面ADO ⊥平面ABC .又平面ADO ∩平面ABC =AO ,∴DE ⊥平面ABC .∴线段DE 的长为点D 到平面ABC 的距离,即DE =3.又DO =23BD =23,在Rt △DEO 中,sin θ=DO DE =23,故二面角A -BC -D 的正弦值为23.(3)当 θ=90°时,四面体ABCD 的体积最大.18.证明:(1)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BB 1=BC =1,E 为D 1C 1的中点.∴△DD 1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 1ED =45°.同理∠C 1EC =45°.∴︒=∠90DEC ,即DE ⊥EC . 在长方体ABC D -1111D C B A 中,BC ⊥平面11DCC D ,又DE ⊂平面11DCC D ,∴BC ⊥DE .又C BC EC = ,∴DE ⊥平面EBC .∵平面DEB 过DE ,∴平面DEB ⊥平面EBC .(2)解:如图,过E 在平面11DCC D 中作EO ⊥DC 于O .在长方体ABCD -1111D C B A 中,∵面ABCD ⊥面11DCC D ,∴EO ⊥面ABCD .过O 在平面DBC 中作OF ⊥DB 于F ,连结EF ,∴EF ⊥BD .∠EFO 为二面角E -D B -C 的平面角.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可得OF =51, (第18题) 又OE =1,所以,tan ∠EFO =5.19*.解:(1)直角梯形ABCD 的面积是M底面=AB AD BC ⋅)(+21=43=1221+1⨯,∴四棱锥S —ABCD 的体积是V =31·SA ·M 底面=31×1×43=41.(2)如图,延长BA ,CD 相交于点E ,连结SE ,则SE 是所求二面角的棱.∵AD ∥BC ,BC =2AD ,∴EA =AB =SA ,∴SE ⊥SB∵SA ⊥面ABCD ,得面SEB ⊥面EBC ,EB 是交线.又BC ⊥EB ,∴BC ⊥面SEB ,故SB 是SC 在面SEB上的射影,∴CS ⊥SE ,∠BSC 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SB =22+AB SA =2,BC =1,BC ⊥SB ,∴tan ∠BSC =22=SB BC ,(第19题) 即所求二面角的正切值为22. 20*.解:如图,设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面BB 1C 1C 的面积为10,A 1A 和面BB 1C 1C 的距离为6,在AA 1上取一点P作截面PQR,使AA1⊥截面PQR,AA1∥CC1,∴截面PQR⊥侧面BB1C1C,过P作PO⊥QR于O,则PO⊥侧面BB1C1C,且PO=6.1·QR·PO·AA1∴V 斜=S△PQR·AA1=21·PO·QR·BB1=21×10×6=2=30.(第20题)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参考答案及解析A组一、选择题1.D 解析:命题②有反例,如图中平面 α∩平面 β=直线n,l⊂α,m⊂β,且l∥n,m⊥n,则m⊥l,显然平面 α 不垂直平面β, (第1题)故②是假命题;命题①显然也是假命题,2.D解析:异面直线AD与CB1角为45°.3.D解析:在①、④的条件下,m,n的位置关系不确定.4.D解析:利用特殊图形正方体我们不难发现①②③④均不正确,故选择答案D.5.B解析:学会用长方体模型分析问题,A1A有无数点在平面ABCD外,但AA1与平面ABCD相交,①不正确;A1B1∥平面ABCD,显然A1B1不平行于BD,②不正确;A1B1∥AB,A1B1∥平面ABCD,但AB⊂平面ABCD内,③不正确;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 α 无公共点,l与平面 α 内的所有直线都没有公共点,④正确,应选B.(第5题)6.B 解析:设平面 α 过l 1,且 l 2∥α,则 l 1上一定点 P 与 l 2 确定一平面 β ,β 与 α 的交线l 3∥l 2,且 l 3 过点 P . 又过点 P 与 l 2 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即 l 3 有唯一性,所以经过 l 1 和 l 3 的平面是唯一的,即过 l 1 且平行于 l 2 的平面是唯一的.7.C 解析:当三棱锥D -ABC 体积最大时,平面DAC ⊥ABC ,取AC 的中点O ,则△DB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DBO =45°. 8.D 解析:A .一组对边平行就决定了共面;B .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互相平行,因而共面;C .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即直线的垂面;D .把书本的书脊垂直放在桌上就明确了.9.B 解析:因为①②④正确,故选B .10.A 解析: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60°,直线c ⊥a ,过空间任一点 P ,作直线 a ’∥a , b ’∥b , c ’∥c . 若a ’,b ’,c ’ 共面则 b ’ 与 c ’ 成 30° 角,否则 b ’ 与 c ’ 所成的角的范围为(30°,90°],所以直线b 与c 所成角的范围为[30°,90°] . 二、填空题 11.313212S S S .解析:设三条侧棱长为 a ,b ,c .则 21ab =S 1,21bc =S 2,21ca =S 3 三式相乘:∴ 81a 2 b 2 c 2=S 1S 2S 3,∴ abc =23212S S S .∵ 三侧棱两两垂直, ∴ V =31abc ·21=313212S S S .12.外,垂,内,中,BC 边的垂直平分.解析:(1)由三角形全等可证得 O 为△ABC 的外心; (2)由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O 为△ABC 的垂心;(3)由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O 为△ABC 的内心;(4)由三角形全等可证得,O 为 AB 边的中点;(5)由(1)知,O 在 BC 边的垂直平分线上,或说 O 在∠BAC 的平分线上. 13.60°.解析:将△ABC 沿DE ,EF ,DF 折成三棱锥以后,GH 与IJ 所成角的度数为60°. 14.[30°,90°].解析:直线l 与平面 α 所成的30°的角为m 与l 所成角的最小值,当m 在 α 内适当旋转就可以得到l ⊥m ,即m 与l 所成角的的最大值为90°. 15.36.解析:作等积变换:4331⨯×(d 1+d 2+d 3+d 4)=4331⨯·h ,而h =36.16.60°或120°.解析:不妨固定AB ,则AC 有两种可能. 三、解答题17.证明:(1)取BC 中点O ,连结AO ,DO . ∵△ABC ,△BCD 都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 ∴AO ⊥BC ,DO ⊥BC ,且AO ∩DO =O , ∴BC ⊥平面AOD .又AD ⊂平面AOD , ∴BC⊥AD . (第17题)解:(2)由(1)知∠AOD 为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设∠AOD =θ,则过点D 作DE ⊥AD ,垂足为E . ∵BC ⊥平面ADO ,且BC ⊂平面ABC ,∴平面ADO ⊥平面ABC .又平面ADO ∩平面ABC =AO , ∴DE ⊥平面ABC .∴线段DE 的长为点D 到平面ABC 的距离,即DE =3. 又DO =23BD =23,在Rt △DEO 中,sin θ=DODE =23,故二面角A -BC -D 的正弦值为23.(3)当 θ=90°时,四面体ABCD 的体积最大.18.证明:(1)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BB 1=BC =1,E 为D 1C 1的中点.∴△DD 1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 1ED =45°.同理∠C 1EC =45°.∴︒=∠90DEC ,即DE ⊥EC .在长方体ABC D -1111D C B A 中,BC ⊥平面11DCC D ,又DE ⊂平面11DCC D ,∴BC ⊥DE .又C BC EC = ,∴DE ⊥平面EBC .∵平面DEB 过DE ,∴平面DEB ⊥平面EBC .(2)解:如图,过E 在平面11DCC D 中作EO ⊥DC 于O .在长方体ABCD -1111D C B A 中,∵面ABCD ⊥面11DCC D ,∴EO ⊥面ABCD .过O 在平面DBC 中作OF ⊥DB 于F ,连结EF ,∴EF ⊥BD .∠EFO 为二面角E -D B -C 的平面角.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可得OF =51,(第18题)又OE =1,所以,tan ∠EFO =5.19*.解:(1)直角梯形ABCD 的面积是M底面=AB AD BC ⋅)(+21=43=1221+1⨯,∴四棱锥S —ABCD 的体积是V =31·SA ·M 底面=31×1×43=41. (2)如图,延长BA ,CD 相交于点E ,连结SE ,则SE 是所求二面角的棱.∵AD ∥BC ,BC =2AD , ∴EA =AB =SA ,∴SE ⊥SB∵SA ⊥面ABCD ,得面SEB ⊥面EBC ,EB 是交线. 又BC ⊥EB ,∴BC ⊥面SEB ,故SB 是SC 在面SEB 上的射影,∴CS ⊥SE ,∠BSC 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SB =22+AB SA =2,BC =1,BC ⊥SB ,∴tan ∠BSC =22=SB BC ,(第19题)即所求二面角的正切值为22.20*.解:如图,设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面BB 1C 1C 的面积为10,A 1A 和面BB 1C 1C 的距离为6,在AA 1上取一点P 作截面PQR ,使AA 1⊥截面PQR ,AA 1∥CC 1,∴截面PQR ⊥侧面BB 1C 1C ,过P 作PO ⊥QR 于O ,则PO ⊥侧面BB 1C 1C ,且PO =6. ∴V 斜=S △PQR ·AA 1=21·QR ·PO ·AA 1=21·PO ·QR ·BB 1=21×10×6 =30.(第20题)。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八8.2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模拟练习题(附答案)

8.2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基础篇考点一点、线、面的位置关系1.(2023届福建厦门联考,5)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1B1C1是正三角形,E是BC的中点,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1与B1E是异面直线1与AE共面C.AE与B1C1是异面直线D.AE与B1C1所成的角为60°答案C2.(2019课标Ⅱ,7,5分)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A.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B.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C.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D.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答案B3.(2021安徽江南十校一模,7)设a、b为两条直线,则a∥b的充要条件是()A.a、b与同一个平面所成角相等B.a、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C.a、b平行于同一个平面D.a、b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答案D4.(2022甘肃二诊,6)正方体上的点M,N,P,Q是其所在棱的中点,则下列各图中直线MN与直线PQ是异面直线的是()ABCD答案B5.(2023届广西桂林月考二,9)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平面α,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命题p:经过一个平面上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命题p是真命题B.已知直线a∥b,b∥c,则a∥cC.命题q:已知a∥α,b∥α,则a∥b.命题q是真命题D.已知a⊥b,b⊥c,a∥α,c∥β,则α∥β答案B6.(2023届黑龙江部分学校联考,4)一个封闭的正方体容器ABCD-A1B1C1D1,P,Q,R分别是AB,BC和C1D1的中点,由于某种原因,P,Q,R处各有一个小洞,当此容器内存水的表面恰好经过这三个小洞时,容器中水的上表面的形状是() A.三角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D.六边形答案D7.(2022皖南八校三模,15)三棱锥A-BCD中,AB=CD=1,过线段BC中点E作平面EFGH与直线AB、CD都平行,且分别交BD、AD、AC于F、G、H,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答案2考点二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2018课标Ⅱ,9,5分)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与CD所成角的正切值为()答案C2.(2022江西赣州二模,8)在正四棱锥P-ABCD中,点E是棱PD的中点.若直线PB与直线CE则P B的值为()A.1B.2C.2D.22答案C3.(2022黑龙江模拟,8)如图,某圆锥SO的轴截面SAC是等边三角形,点B是底面圆周上的一点,且∠BOC=60°,点M是SA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与CM所成角的余弦值是()A.13 C.34答案C4.(2023届河南焦作调研一,11)已知圆柱的轴截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B和CD分别是该圆柱上、下底面的一条直径,若四面体ABCD则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12D.13答案D综合篇考法一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其应用1.(2023届昆明一中双测二,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E,F分别为棱A1B1,B1C1的中点,经过E,F,O三点的平面与正方体相交所成的截面为() A.梯形 B.平行四边形C.矩形D.正方形答案A2.(2022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月考,11)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BC的三条边所在直线分别交平面α于P,Q,R三点,则P,Q,R三点共线;②若直线a,b是异面直线,直线b,c是异面直线,则直线a,c是异面直线;③若三条直线a,b,c两两平行且分别交直线l于A,B,C三点,则这四条直线共面;④对于三条直线a,b,c,若a⊥c,b⊥c,则a∥b.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3.(2019课标Ⅲ,8,5分)如图,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线段ED的中点,则()A.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B.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C.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D.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答案B4.(2023届山西大同联考一,10)如图,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AD=AA1=1,AD⊥AA1,AD⊥AB,∠A1AB=60°,M,N分别是棱AB和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1,C1,M,N四点共面B.B1N与AB共面C.AD⊥平面ABB1A1D.A1M⊥平面ABCD答案B5.(2021内蒙古赤峰2月月考,16)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点M、N在棱AB、BC上,且AM=BN=1,P在棱AA1上,α为过M、N、P三点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存在无数个点P,使面α与正方体的截面为五边形;②当A1P=1时,面α与正方体的截面面积为33;③只有一个点P,使面α与正方体的截面为四边形;④当面α交棱CC1于点H时,PM、HN、BB1三条直线交于一点.答案①②④6.(2020新高考Ⅰ,16,5分)已知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棱长均为2,∠BAD=60°.以D1为球心,5为半径的球面与侧面BCC1B1的交线长为.答案2π2考法二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求解1.(2023届贵阳开学测试,12)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2AB=2AD=4,点E在棱CC1上,且C1E=2CE,点F在正方形ABCD内.若直线A1F与BB1所成的角等于直线EF与BB1所成的角,则AF的最小值是() A.322 B.32 C.924 D.922答案A2.(2022安徽黄山第二次质检,10)已知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梯形,AD∥BC,BC=AB=PA=2AD=2,PB=3,AC与BD交于M点,PN=2ND,连接MN,则异面直线MN与A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18B.23 D.34答案D3.(2021东北三省四市联考,8)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2,BC=4,AA1=43.过BC的平面分别交线段AA1,DD1于M、N两点,四边形BCNM为正方形,则异面直线D1M与B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14142114C.14435答案D4.(2018课标Ⅱ,9,5分)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3,则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556C.52答案C5.(2022四川攀枝花联考(三),10)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D,E分别是BC,A1B1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E⊥B1C1B.A1C∥平面B1DE1与DE是相交直线D.异面直线B1D与A1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答案D6.(2022太原一模,15)已知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AB⊥BC,PA=AB=2,若三棱锥的外接球体积为43π,则异面直线PB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答案12。
点线面位置关系练习(有详细答案)

【空间中的平行问题】(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①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②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线面平行→线线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①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②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面面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①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②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面面平行→线线平行)【空间中的垂直问题】(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
(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
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空间角问题】(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①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 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知识梳理 (一).平面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直线在平面内。
公理2: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1:直线与直线外的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2: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3: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 (二)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1.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1.1平行线的传递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2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1.3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1.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X 围:(]0,90θ∈︒︒;(2)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包含,相交,平行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三)平行关系(包括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1.线面平行:①定义: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②判定定理:////a b a a b ααα⎫⎪⊄⇒⎬⎪⊂⎭③性质定理:////a a a b b αβαβ⎫⎪⊂⇒⎬⎪=⎭ 2.线面斜交:①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若直线与平面斜交,则平面的斜线与该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
X 围:[]0,90θ∈︒︒ 3.面面平行:①定义://αβαβ=∅⇒;②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符号表述:,,,//,////a b ab O a b ααααβ⊂=⇒判定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符号表述:,//a a αβαβ⊥⊥⇒.③面面平行的性质:(1)////a a αββα⎫⇒⎬⊂⎭;(2)////a a b b αβαγβγ⎫⎪=⇒⎬⎪=⎭(四)垂直关系(包括线面垂直,面面垂直)1.线面垂直①定义: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
符号表述:若任意,a α⊂都有l a ⊥,且l α⊄,则l α⊥.②判定:,a b a b O l l l al b ααα⊂⎫⎪=⎪⎪⊄⇒⊥⎬⎪⊥⎪⊥⎪⎭③性质:(1),l a l a αα⊥⊂⇒⊥;(2),//a b a b αα⊥⊥⇒;3.2面面斜交①二面角:(1)定义:【如图】,OB l OA l AOB l αβ⊥⊥⇒∠-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X 围:[0,180]AOB ∠∈︒︒②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1)定义法;(2)三垂线法(常用);(3)垂面法. 3.3面面垂直(1)定义:若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为90︒,则αβ⊥; (2)判定定理:a a ααββ⊂⎫⇒⊥⎬⊥⎭(3)性质:①若αβ⊥,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为MON ∠,则90MON ∠=︒;②a AB a a a ABαβββα⊥⎫⎪=⎪⇒⊥⎬⊂⎪⎪⊥⎭● 热点例析【例1】热点一 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若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a ⊂α,b ⊂β,α∩β=l ,则( ). A .l 与a ,b 分别相交 B .l 与a ,b 都不相交C .l 至多与a ,b 中一条相交D .l 至少与a ,b 中的一条相交解析:假设l 与a ,b 均不相交,则l ∥a ,l ∥b ,从而a ∥b 与a ,b 是异面直线矛盾,故l 至少与a ,b 中的一条相交.选D.热点二 线线、线面平行与垂直的证明【例2】如图,在四棱台ABCD -A 1B 1C 1D 1中,D 1D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2AD ,AD =A 1B 1,∠BAD =60°.(1)证明:AA 1⊥BD ;(2)证明:CC 1∥平面A 1BD .(1)方法一:因为D 1D ⊥平面ABCD ,且BD ⊂平面ABCD ,所以D 1D ⊥BD . 又因为AB =2AD ,∠BAD =60°,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BD 2=AD 2+AB 2-2AD ·AB cos 60°=3AD 2,所以AD 2+BD 2=AB 2.所以AD ⊥BD .又AD ∩D 1D =D , 所以BD ⊥平面ADD 1A 1.又AA 1⊂平面ADD 1A 1,故AA 1⊥BD .方法二:因为D 1D ⊥平面ABCD ,且BD ⊂平面ABCD (如图), 所以BD ⊥D 1D .取AB 的中点G ,连接DG (如图).在△ABD 中,由AB =2AD 得AG =AD . 又∠BAD =60°,所以△ADG 为等边三角形,因此GD =GB , 故∠DBG =∠GDB .又∠AGD =60°,所以∠GDB =30°,故∠ADB =∠ADG +∠GDB =60°+30°=90°, 所以BD ⊥AD .又AD ∩D 1D =D ,所以BD ⊥平面ADD 1A 1. 又AA 1⊂平面ADD 1A 1,故AA 1⊥BD . (2)如图,连接AC ,A 1C 1.设AC ∩BD =E ,连接EA 1.因为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C =12AC .由棱台定义及AB =2AD =2A 1B 1知A 1C 1∥EC 且A 1C 1=EC , 所以四边形A 1ECC 1为平行四边形. 因此CC 1∥EA 1.又因为EA 1⊂平面A 1BD ,CC 1 平面A 1BD , 所以CC 1∥平面A 1BD .热点三 面面平行与垂直的证明【例3】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AD =2,BC =4,P 为平面ABCD 外一点,且PA =PB ,PD =PC ,N 为CD 的中点.(1)求证:平面PCD ⊥平面ABCD ;(2)在线段PC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NE ∥平面ABP ?若存在,说明理由并确定E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取AB 中点M ,连接PM ,PN ,MN , 则PM ⊥AB ,PN ⊥CD .又ABCD 为直角梯形,AB ⊥BC ,∴MN ⊥AB . ∵PM ∩MN =M ,∴AB ⊥平面PMN . 又PN ⊂平面PMN ,∴AB ⊥PN .∵AB 与CD 相交,∴PN ⊥平面ABCD .又PN ⊂平面 PCD ,∴平面PCD ⊥平面ABCD .(2)解:假设存在.在PC ,PB 上分别取点E ,F ,使BF =14BP ,CE =14CP ,连接EF ,MF ,NE ,则EF ∥BC 且可求得EF =34BC =3.∵MN =3且MN ∥BC ,∴EF ∥MN 且EF =MN . ∴四边形MNEF 为平行四边形,∴EN ∥FM . 又∵FM ⊂平面PAB ,∴在线段PC 上存在一点E 使得NE ∥平面ABP ,此时CE =14PC .热点四 折叠问题例4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P 中,AP//BC ,AP ⊥AB ,AB=BC=221=AP ,D 是AP 的中点,E ,F ,G 分别为PC 、PD 、CB 的中点,将PCD ∆沿CD 折起,使得⊥PD 平面ABCD .(Ⅰ)求证:AP //平面EFG ;(Ⅱ) 求二面角D EF G --的大小. ACAPGEFB DO解:(Ⅰ) 证明:连AC,BD 交于O 点,连GO,FO,EO .∵E,F 分别为PC,PD 的中点,∴EF //CD 21,同理//12CD , EF ∴// ∴四边形EFOG 是平行四边形, ⊂∴EO 平面EFOG .又在三角形PAC 中,E,O 分别为PC,AC 的中点,∴PA//EO⊂EO 平面EFOG,PA ⊄平面EFOG,∴PA//平面EFOG,即PA//平面EFG .方法二)连AC,BD 交于O 点,连GO,FO,EO . ∵E,F 分别为PC,PD 的中点,∴EF //CD 21,同理//12PB 又//AB,EF ∴//AB 21∴=⋂=⋂,,B AB PB E EF EG 平面EFG//平面PAB,又PA ⊄平面PAB,//PA ∴平面EFG .方法三)如图以D 为原点,以DP DC DA ,,为方向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D -. 则有关点及向量的坐标为:()()()()()()0,0,2,0,2,0,1,2,0,0,1,1,0,0,1,2,00.P C G E F A()()()1,1,1,0,1,0,2,0,2-=-=-=EG EF AP设平面EFG 的法向量为()z y x n ,,=.00000⎩⎨⎧==⇒⎩⎨⎧=-+=-⇒⎪⎩⎪⎨⎧=⋅=⋅∴y z x z y x y EG n EF n取()1,0,1=n .∵()AP n AP n ⊥∴=⨯+⨯+-⨯=⋅,0210021, 又⊄AP 平面EFG . ∴ AP//平面EFG .(Ⅱ)由已知底面ABCD 是正方形 ∴DC AD ⊥,又∵⊥PD 面ABCDPD AD ⊥∴ 又D CD PD =⋂⊥∴AD 平面PCD ,∴向量DA 是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DA =()0,0,2又由(Ⅰ)方法三)知平面EFG 的法向量为()1,0,1=n.22222===∴ 结合图知二面角D EF G --的平面角为.450● 热点五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例5正四棱锥ABCD P -中,侧棱PA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6。
(1)求侧面PAD 与底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2)若E 是PB 中点,求异面直线PD 与AE 所成角的正切值;(3)在侧面PAD 上寻找一点F ,使得EF ⊥侧面PBC 。
试确定点F 的位置,并加以证明。
(1)连BD AC ,交于点O ,连PO ,则PO ⊥面ABCD ,∴∠PAO 就是PA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 tan ∠PAO=26。
设AB=1,则PO=AO •tan ∠PAO =23。
设F 为AD 中点,连FO 、PO ,则OF ⊥AD ,所以,PF ⊥AD ,所以,PFO ∠就是侧面PAD 与底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Rt PFO ∆中,3tan ==∠FO PO PFO ,∴3π=∠PFO 。
即面PAD 与底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3π(2)由(1)的作法可知:O 为BD 中点,又因为E 为PD 中点,所以,EO =//PD 21。
∴EOD ∠就是异面直线PD 与AE 所成的角。
在Rt PDO ∆中,2522=+=PO OD PD 。
∴45=EO 。
由BD AO ⊥,PO AO ⊥可知:⊥AO 面PBD 。
所以,EO AO ⊥。
在Rt AOE ∆中,5102tan ==∠EO AO A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