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体外诊断试剂胶乳比浊法学习

合集下载

胶乳免疫比浊法与荧光免疫层析法的原理

胶乳免疫比浊法与荧光免疫层析法的原理

胶乳免疫比浊法与荧光免疫层析法的原理胶乳免疫比浊法与荧光免疫层析法是两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它们在医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胶乳免疫比浊法主要利用抗原与特定抗体结合后,使得溶液浑浊度增加的特性,通过比浊度的变化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特定抗体或抗原。

而荧光免疫层析法则是利用特定荧光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在荧光检测器上显示荧光信号的原理。

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劣之处,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进行探讨。

首先,胶乳免疫比浊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其原理比较简单,操作相对容易。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需要将待检测的抗原与特异性抗体混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当复合物形成后,会导致溶液的浑浊度增加,通过光学方法检测溶液的浊度变化,从而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特定的抗体或抗原。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和成本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生物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然而,胶乳免疫比浊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其灵敏度有一定的限制,只能检测较高浓度的抗原或抗体。

另外,由于比浊法是通过测定溶液的浑浊度来判断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对于复杂样品的检测可能存在干扰。

因此,在一些需要更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应用场景下,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更加先进的免疫检测方法,其中荧光免疫层析法便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技术。

荧光免疫层析法是一种结合了免疫学和荧光技术的先进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特定荧光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在荧光检测器上显示荧光信号。

荧光免疫层析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多样性强等优势,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相比于胶乳免疫比浊法,荧光免疫层析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抗原或抗体,并且可以应用于更加复杂的样品中。

荧光免疫层析法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仅可以用于传统的生物学检测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分子诊断、药物研究和生化反应动力学等领域。

在医学诊断领域,荧光免疫层析法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各种疾病的标志物,如癌症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等。

CRP说明书

CRP说明书

C-反应蛋白(CRP)测定试剂盒(胶乳增强比浊法)使用说明书【产品名称】通用名称:C-反应蛋白(CRP)测定试剂盒(胶乳增强比浊法)英文名称:C-Reactive Protein Test Kit(Latex-Enhanced Turbidimetric Assay)【包装规格】50人份/盒;200人份/盒【预期用途】用于体外定量检测人全血/血清/血浆中的C反应蛋白含量。

【检验原理】血液中的CRP抗原与结合在胶乳颗粒表面的抗人CRP多克隆抗体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形成胶乳-抗体-抗原结合物。

测定此结合物在630nm处的浊度,当光线通过反应悬液时发生散射并由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到,散射强度与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1、试剂盒于2℃~8℃密封保存,不得冷冻。

2、试剂盒有效期为12个月。

【适用仪器】本公司生产的QR系列特定蛋白分析仪器。

【样本要求】1、指2、血用采血针刺破手指,擦去第一滴血,从第二滴起用玻璃毛细管吸取10μl。

3、抗凝全血全血可收集在用EDTA和肝素抗凝的小管内,颠倒混匀,并按测试程序进行分析,如果测试不能立即执行,全血可以在2-8℃下贮存48小时。

3、血清取静脉血标本并分离血清,如果不立即分析,血清在2-8℃可贮存7天,在-20℃以下可贮存7个月。

4、血浆将全血标本收集到含抗凝剂(如EDTA、肝素)的试管内,从全血细胞内分离血浆应避免溶血,微量溶血不影响测试结果【检测方法】1、测量杯中应加入的试剂量2、操作步骤:(1)开机显示“请读卡”,将对应批号的磁卡置于读卡槽,读卡正确后屏幕显示该试剂名称及批号,仪器状态指示灯亮(黄绿色)。

请仔细核对。

(2)批号试剂确认后,将10μl样本加入到装有400μl反应缓冲液(R1)和搅拌子的比色杯中。

加样品时注意尽量不要产生气泡。

(3)将比色杯放入检测口,轻轻按压比色杯直到其接触到底部。

仪器自动检测到比色杯后状态指示灯灭。

(4) 当仪器显示“加入试剂[R2]”时,将80μl CRP抗体胶乳结合物(R2)加入到比色杯中。

一种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稳定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一种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稳定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一种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稳定方法及应用与流程1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的介绍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是一种常用于免疫学实验中的试剂,它可以被用来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尤其是在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中应用广泛。

该试剂由胶体金、珠光体、荧光素、光散射物等成分组成,能够通过增强散射和吸收等光学效应,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可信度,并且还能够保证试剂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2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的稳定方法为了保证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的稳定性,通常采用以下方法:2.1抑制氧化反应某些成分在氧化反应的作用下会失去活性,因此可采用添加还原剂来抑制氧化反应。

通常使用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还原剂,可以有效地抑制氧化反应。

2.2控制温度和光照温度和光照会对试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控制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

通常把试剂置于暗处或遮光袋中,避免直接照射光线。

2.3添加保护剂添加保护剂能够保护试剂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一些常用的保护剂有甘露醇、丙二醇、山梨醇等。

这些保护剂能够减轻试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受到的压力,从而延长试剂的使用寿命。

3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的应用流程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的应用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试剂前处理使用前,需要将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离心,将沉淀物均匀悬浮于试剂中。

3.2样品处理制备样品液,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稀释、加热、离心等操作,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

3.3加试剂将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加入样品中,混合均匀后进行孵育。

3.4测量结果测量反应产物的比浊度、荧光强度等参数,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判定。

4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的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通常用于以下方面:4.1检测抗体和抗原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可以用于检测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存在,常常被应用于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等领域。

4.2生化分析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能够用于测定肽、多肽、蛋白质、脂质等生化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4.3分子识别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可以用于基因测序和DNA分析等领域,为了识别特定的分子,可以在试剂中加入标记物质并进行检测。

D-Dimer(上机)标准操作规程

D-Dimer(上机)标准操作规程

D-二聚体(胶乳免疫比浊法)标准操作规程(SOP)【检验目的】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

【检验摘要】D-Dimer含量增高: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重症肝炎等。

【检验方法】胶乳免疫比浊法【检验原理】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原理,样本中的D-Dimer与抗人D-Dimer单克隆抗体胶乳颗粒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凝集导致浊度增大。

通过检测浊度的变化量,求得样本中D-Dimer含量。

【检验试剂】●测定时的各组分上海太阳公司D-Dimer R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防腐剂等上海太阳公司D-Dimer R2:抗人D-Dimer单克隆抗体胶乳等上海太阳公司D-Dimer稀释液:氯化钠、防腐剂等上海太阳公司D-Dimer校准品:D-Dimer、稳定剂、防腐剂等●试剂稳定性与贮存试剂+2~+8℃保存,可稳定至标签所示失效日期。

D-Dimer R1、D-Dimer R2开启后+2~+8℃可保存12天,避免冷冻。

D-Dimer校准品开启后+2~+8℃可保存7天。

●注意事项D-Dimer校准品经HBsAg、HIV抗体、HCV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仍需如病人标本一样小心处理。

用不同型号仪器测定时,各参数随仪器不同应作相应调整。

【所需仪器及材料】●仪器CA全自动血凝仪、台式离心机●材料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Dimer R1、D-Dimer R2、D-Dimer稀释液、D-Dimer校准品●D-Dimer质控品●试剂准备D-Dimer R1、D-Dimer R2为即用式。

D-Dimer校准品用规定体积的蒸馏水复溶。

D-Dimer稀释液为即用式。

【检验标本】●类型:血浆●稳定性:+2~+8℃保存,当日有效;-20℃可保存30天。

●注意:采血后应立即用0.109mol/L枸椽酸钠抗凝并混匀。

【检验步骤】打开CA全自动血凝仪,等候一定时间,使仪器达到分析温度。

胶乳比浊法原理

胶乳比浊法原理

胶乳比浊法原理1. 胶乳比浊法原理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就像是给溶液照镜子,看看它有多浑浊。

老王实验室主任常说:"这就跟煮汤似的,看汤的浓淡,就知道料放得够不够。

"2. 这个方法的核心,说白了就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浑浊程度来测定物质含量。

就像往清水里滴墨水,墨水越多,水就越浑。

小李老师打趣道:"这简直就是给溶液拍照量颜值!"3. 在实验室里,当抗原和抗体相遇时,它们会像跳舞一样结合在一起,形成小颗粒。

这些小颗粒在溶液里飘来飘去,就像天上的云彩,让原本清澈的溶液变得浑浊起来。

4. 有趣的是,这种浑浊度和待测物的浓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师傅说:"这就像是配料表一样,浑浊得越厉害,说明里面的东西越多。

"5. 在测量时,我们会用仪器发射一束光穿过样品。

光线穿过浑浊液体时,就像穿过雾霾天一样,会被散射。

散射得越厉害,说明溶液里的颗粒越多。

6. 实验室里的小王经常这样形容:"你想啊,就像是往玻璃杯里倒牛奶,牛奶越多,透光性越差,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7.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测定蛋白质、激素等物质的含量。

医院检验科的李医生说:"这可是我们查病的好帮手,快速又准确。

"8. 不过使用这个方法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温度要控制好,就像煮饭一样,火候太大太小都不行。

还要注意反应时间,给抗原抗体足够的相亲时间。

9. 样品的制备也很关键。

老张总说:"这就像是炒菜前的准备工作,材料处理不好,后面的活都白干。

"要把样品调整到合适的浓度,避免过浓或过稀。

10.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要做标准曲线。

这就像是画一张地图,告诉我们不同浓度对应的浑浊度是多少。

小陈研究员说:"没有标准曲线,就像开车没有导航,容易迷路。

"11.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像量体温一样方便。

缺点是在极低或极高浓度时可能不太准确,就像是秤砣,太轻太重都不好称。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脂蛋白(a)试剂的临床应用评价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脂蛋白(a)试剂的临床应用评价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脂蛋白(a)试剂的临床应用评价摘要】目的评价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脂蛋白(a)试剂的性能。

方法按NCCLS有关评价方案对试剂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回收率)、比对实验三项主要性能指标进行系统评估。

结果该试剂的低、中、高值样本天内精密度(用CV天内值表示)分别为3.55、2.13%和1.36%,天间精密度(用CV天间值表示)分别为5.29、4.33%和2.86%;试剂在31~1284mg/L范围内线性良好;与进口试剂相比,相关系数r2=0.9905,相关方程为Y=0.9375X+10.23,测定结果呈显著相关(P<0.05)。

结论该试剂完全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建议推广使用。

【关键词】脂蛋白(a)临床应用评价【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376-01研究表明,脂蛋白(a)是公认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1]。

而根据刘怀平等[2]报导,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急性感染、肝硬化、肾衰竭、原发性肾病综等患者血清Lp (a)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水平。

因而,Lp(a)的测定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

目前最为常用测定Lp(a)的方法为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本文结合国内应用较广的浙江伊利康公司生产的Lp(a)测定试剂盒进行了主要的指标评价和探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样本我院住院和门诊病人当天空腹血清标本。

1.2 试剂和仪器 Lp(a)测定试剂盒由浙江伊利康公司生产,批号:111209;比对试剂为英国朗道公司生产,仪器为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方法均按试剂盒生产厂商提供测定参数、测定方法进行。

2 实验结果2.1 精密度按NCCLS[3] 评价方案,取低、中、高三个不同浓度的样本,连续测20次,再每天测2次,共测20天,结果见表1。

表1 天内和天间精密度测定结果(单位:mg/L ,n=20)2.2 回收试验取一份新鲜混合人血清,测定Lp(a)的浓度为265mg/L,将其分成6份,每管0.9m1,分别加入浓度为136 mg/L、489 mg/L、834mg/L的高、中、低血清0.1ml,混合后Lp(a)浓度分别为252 mg/L、287mg/L、322mg/L共3个浓度的样品,共测定5次,计算回收率分别为102.7%、101.5%、99.2%,平均为101.1%。

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目前胱抑素 C 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
— 1 ——
免疫方法,如胶乳免疫比浊法、胶体金免疫比色法、 单向免疫扩
散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测定法、荧光免疫测定法等,
免疫比浊法可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 其中透射
免疫比浊法可适用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散
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并依据产品
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 不涉及
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 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 如有能够满足法
规要求的其他方法, 也可以采用, 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
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的变化,加入标准溶液后样品总浓度必须在试剂检测线性区间
内)或纯品,每个浓度重复检测 3 次,按公式( 2)计算回收率,
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性能指标的要求。
R=[C ×(V 0+V )- C0×V 0) ] / ( V ×CS)×100% 式中:
( 2)
R —回收率;
V —加入标准溶液的体积;
V 0 —人源样品的体积; C —人源样品加入标准溶液后的检测浓度;
6840。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方法学特征、
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总结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
内容,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总局令第 5 号)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
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
意义。
注:若注册申报产品声称临床意义超出此内容范围, 应提供

胶乳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学法

胶乳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学法

胶乳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学法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胶乳免疫比浊法。

胶乳免疫比浊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它利用胶乳颗粒作为载体,将抗原或抗体与胶乳颗粒偶联,形成胶乳免疫复合物。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时,会形成较大的颗粒团簇,从而导致溶液的浊度增加。

通过测量溶液的浊度变化,可以间接地定量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和科研实验中。

其次,让我们来谈谈免疫学法。

免疫学法是一种通过检测免疫反应来识别和测定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免疫学法包括很多种技术,比如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印迹、免疫荧光等。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免疫反应原理,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进行检测。

免疫学法可以用于检测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标志物等,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总的来说,胶乳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学法都是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的实验方法,它们在原理和应用上有所不同,但都在医学诊断和科研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乳免疫比浊法相关知识很多公司开展了荧光胶乳免疫层析做定量分析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分析项目,关注胶乳标记技术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多。

本人总结了部分胶乳微球标记技术,并加以分类,以便朋友们查阅:胶乳微球物理吸附:反应微球带磺酸基、羧基、醛基表面的都是疏水微球,都可以用来设计被动吸附蛋白。

磺酸基微球表面含带有负电荷的磺酸基团,pka大约为2,因此在酸性pH保持稳定。

醛基微球表面也带有磺酸基团,但能和蛋白行程共价键。

羧基微球表面含带负电荷的羧基基团,在pH5.0以上时保持稳定。

带有疏水基团的蛋白的吸附和配位结合,是最简单和直接的标记方法。

这种方法中,微球溶液和含目标蛋白的溶液混合,反应后,未结合的游离蛋白通过清洗步骤除去,从而获得胶体蛋白复合物。

疏水吸附方法只能用于疏水微球(硫酸盐、羧基、醛基表面修饰的微球)。

醛基表面修饰微球是一个特例,其疏水吸附结果取决于后来的共价结合。

虽然物理吸附是不依赖pH的,但反应缓冲液的pH对蛋白的结构有非常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蛋白吸附到微球上的反应效率。

一般,在被吸附蛋白等电点附近pH时,物理吸附效率会很高。

反应步骤:1.用反应缓冲液系数蛋白到10mg/ml;2.用反应缓冲液系数胶乳微球到1%;3.将蛋白溶液加入到胶乳微球溶液中,10ml胶乳中加入1ml蛋白溶液。

室温搅拌孵育2hr;4.离心或超滤,除去未结合蛋白;5.将微球蛋白复合物用储存缓冲液溶解。

注意事项:1.最优蛋白标记量影响因素1)有效比表面积:粒径减小时,比表面积/mg微球值得增加;2)胶体稳定性:蛋白对胶乳有稳定和去稳定作用;3)免疫反应:最近标记量由免疫反应需要决定。

2.胶乳微球中加入蛋白后,快速搅拌混合,利于反应均衡。

反应体积是1ml时,可用移液器吸取蛋白加入微球中,并吹打数次。

如果反应体积较大时,用烧杯,边搅拌边加入蛋白,3.储存缓冲液和反应缓冲液不同时,抗体有脱落的可能;4.表面活性剂能使得抗体从胶乳中脱落,所以应避免加入。

微球共价结合抗体方法:一、一步法1.准备50mM pH 6.0的reaction buffer,醋酸或MES buffer更合适2.用reaction buffer溶解抗体,使其浓度为1mg/mL。

3.用reaction buffer 悬浮微球,使其浓度为1% w/v4.边搅拌边将一倍体积的抗体溶液加入到10倍体积的微球悬液中,室温下持续搅拌20分钟5.准备浓度为10mg/ml(52umol/mL)的EDC溶液,用前准备,现配现用。

6.将计算需求量的EDC溶液加入到上述微球悬液中。

(Note 6).7.室温下,立即调节pH (Note 7).8.移除未结合的蛋白,并将包被微球用storage buffer重悬。

(Note 3 and 4)B. 两步法为了避免EDC将相邻微球之间的蛋白偶联导致微球聚集或者蛋白之间交流,两步法偶联抗体更合适。

两步法中,在蛋白加入之前,多余的EDC被移除。

两步法中,蛋白也可以使用更高pH的buffer来溶解,从蛋白的稳定性方面和加速蛋白和活化微球之间的交联速度方便考虑,是非常有利的。

B1 简单一步法:1.准备50mM pH 6.0的活化buffer,醋酸或MES buffer更合适;用活化buffer 悬浮微球,使其浓度为1% w/v2.每ml微球悬液加入20mg的EDC,室温孵育20分钟,然后再次加入20mg/mL的EDC,继续室温孵育20分钟。

(Note 7).3.离心或超滤,用等体积的包被缓冲液清洗两次微球,最后悬浮在包被缓冲液中。

(Note 3).4.用包被缓冲液溶解抗体到1mg/mL,包被缓冲液pH7~9,浓度为50mM~100mM。

(Note 1)5.将抗体快速加入的搅拌中的微球悬液中,持续搅拌,室温孵育2~5小时。

(Note 2).6.每ml反应溶液中加入2.5ul的乙醇胺,持续搅拌并室温孵育10分钟。

(Note 9).7.离心或超滤,用储存缓冲液悬浮,重复两次,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乙醇胺。

(Note 3 and 4)B2. NHS中间活化酯两步法在此方法中,在EDAC存在下,NHS通过与微球上的羧基反应形成中间活化酯。

活化酯比EDC更稳定,不易水解。

1.每ml反应混合物加入以下成分:加入DIW,定容最终体积为1ml;0.1ml 10X的MES buffer,ph6.0~6.5(10X的buffer通常用0.5M);0.1ml 10%的微球(终浓度为1%);0.23ml NHS水溶液(50mg/mL); 11.5mg一定体积的19.2mg/ml(100mM)的EDAC水溶液;2.室温下搅拌反应15~30min;(Note7)3.清洗:MES buffer或DIW清洗两次;(Note3);4.用DIW冲悬浮微球到浓度为1%;5.同时,用包被buffer溶解稀释抗体。

buffer一般为ph7~9,50mM~100mM。

最终的蛋白浓度1mg/mL;6.清洗完微球后,立即加入一定体积的抗体溶液。

(Note 2)。

(注意:此处给出的例子,微球浓度和蛋白浓度和buffer分别为0.5%(w/v),0.5mg/mL,25~50mM);7.室温下搅拌孵育2hr;8.每ml反应液中加入2.5ml 乙醇胺,室温搅拌孵育10~30min;9.清洗:storage buffer清洗两次。

(Note 3/4)NOTES:1.reaction buffer的组成根据蛋白种类的不同而改变,常用buffer有醋酸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硼酸盐缓冲液、MES缓冲液。

蛋白在等电点附近更易于吸附到微球上,因为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表面会有更多的疏水位点暴露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抗体也更紧密,因此需要更多的抗体用于标记到微球上。

然而,最终reaction buffer的选择,需要考虑最终抗体微球复合物的生物活性,因此,几个不同浓度的抗体和不同pH的反应buffer应该进行优化选择。

起始实验,反应buffer的离子强度应该在25~50mM。

2.蛋白溶液应该在快速的搅拌下,快速加入到微球悬液中。

小体积的话,可以进行斡旋混合。

当大体积时,应该在烧瓶或烧杯里搅拌剧烈些,蛋白溶液快速加入到漩涡中间。

3.移除未结合的化合物或蛋白,如果颗粒直径大于0.2um,可以通过离心的方法,微球可以重新悬浮,然后搅拌,接着温和的超声分散。

离心力不宜过大,这样会导致微球不易分散。

也可以用超滤或透析来纯化。

当用超滤时,滤膜孔径应该足够大,使得游离的蛋白能自由的通过滤膜。

用于清洗微球的buffer应该和storage buffer一样。

用于清洗的buffer的任何缓冲液成分及pH的改变,都会引起蛋白的脱落。

4.微球包被抗体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或者去污活性成分,可能会导致抗体脱落。

如果是共价结合到微球上,共价结合的抗体就不会有脱落现象发生。

封闭蛋白,像BSA,casein 或gelatin可以用来封阻任何空余的疏水性位点,防止微球发生非特异性凝集。

但是表面活性剂可以将那些共价结合不牢固的抗体洗脱下来。

5.此试剂和水反应,因此,溶解后应立刻使用掉。

6.EDC的用量,根据微球表面羧基浓度来计算。

根据计算所需量,每mol的羧基应该再多加2~3mol 的EDC。

但是,根据功能性检测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7.此步骤,微球的凝集经常能观察到。

因为接下来的步骤中,EDC会将相邻两个微球上的抗体连接起来从而引起微球凝集或者中和微球表面的羧基或者两者情况都发生。

调节pH到6.5或超过6.5,优化共价反应,对微球的分散有帮助。

如果反应结束后微球凝集现象仍然发生,用新鲜的buffer清洗除去多余的EDC 和游离的蛋白,一般会使得凝集颗粒再分散。

如果在最终的产品中凝集依然发生,尝试稀释微球,一开始可以稀释到原来的50%浓度。

如果稀释后凝集依然发生,可以尝试在所有reaction buffer中加入Tween20或Tergitol NP9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这些表面活性剂不会干扰颗粒的活性或共价结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在这种去污剂存在下微球共价结合的抗体的稳定。

9. 加入乙醇胺,可以和加入蛋白反应后多余的羧基位基团反应。

胶乳标记过程中常见问题:1)问题:蛋白无法吸附到微球上。

解决方法:加入更多的蛋白;去除微球中的表面活性剂,释放其占据的蛋白结合位点;引入中间物,将微球与蛋白相连;改变缓冲液。

2)问题:标记时加入了大量的蛋白,但是仍然无活性。

解决方法:改变蛋白加入量,从而改变蛋白与微球结合的空间构象;使用表位稀释物,占据微球上的部分蛋白结合位点,防止蛋白靠的太近。

3)问题:清洗去除未吸附蛋白后,微球聚集。

解决方法:增加蛋白标记量或封闭剂的用量,防止有空余位点;4)问题:标记后开始活性很好,储存一段时间后,活性降低。

解决方法:降低储存温度到2~8度;降低储存液中的封闭剂浓度,防止抗体被替换;确认储存液中无能与抗体竞争的杂质,防止长时间取代抗体。

5)PS微球与蛋白(抗体)交联后,当时没发现有凝集,但隔夜后发现有凝集是偶联效率低的原因。

当体系蛋白不足或是其它原因,使微球表面在交联后还空出许多反应基团时,由于这些基团又可以与相连微球上的蛋白反应,结果是把球又拉在一起了,所以有聚集。

可以加一些blocker agents 解决,常见的是BSA,另外,也可提高微球的交联率。

但为什么是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凝集呢,这是因为微球偶联上蛋白后,相互之间由于携带同种电荷的关系,比较稳定(所以能以胶体样存在),只有当偶尔相互碰撞,遇上彼此的反应基团时才能结合。

6)抗体偶联至羧基PS球,即时检测效果很好,但置于37度2天后,抗体活性似乎下降很大。

可能共价结合未成功,如果是这样,那么最主要的原因是EDAC质量差或过期了。

EDAC长期放在空气中会吸潮,水汽会降低EDAC活性。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凝集。

观察胶乳是否有凝集产生。

还有,交联蛋白前有没有清洗?我们提供的胶乳缓冲液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可能干扰抗体的结合。

如果未发生凝集,而且用前已经清洗,那么我们建议换新的ED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