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练习题12
中日关系:专题训练

2015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历史上的中日关系1、列举中国近代史日本对我国侵略的事例(干涉中国内政)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局部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2、列举古代社会中日友好交往的事例日本派谴唐使来中国、鉴真东渡、阿倍种麻吕来华改名为晁衡、3、列举中日签定的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凇沪停战协定》《溏沽协定》《何梅协定》《21条》4、列举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9、18事变12、8事变7、7事变8、13事变5、列举日本在中国制造的三次大屠杀旅顺大屠杀、济南大屠杀、南京大屠杀6、列举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在中国建立的四个傀儡政权或扶持的军阀伪满洲国、伪南京政权、华北自治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7、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结果如何?试分析这两次战争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甲午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中国签定《马关条约》而告终,这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全面侵华战争以日本失败,签定无条件投降书而告终。
这是因为。
8、前段时间中国出现声讨日本的原因是什么?日本在历史上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日本右翼势力猖獗9、谈谈你对日本右翼分子仍然歪曲历史,美化战争的看法?表示强烈的愤概,应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日本侵略罪行铁证如山,日本应正视历史,真诚道歉,我们应努力学习,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准备报效祖国,只有国力强盛才不会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10、日本右翼分子存在的原因?二战后,日本没有彻底实行政治民主化,在美国庇护下,有相当多的战犯没有受到审判11、我国政府为什么坚决反对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供奉着对中国和亚洲一些国家犯下滔天罪行的甲级战犯的牌位,参拜靖国神社是为战争罪犯招魂,中国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最大受害国,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12、你认为我们如何处理中日关系?我们坚决反对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强烈谴责日本军国主义流,我们主张中日两国发展正常关系,日本应遵循“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深刻反省侵略战争,取信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的理解,日本应遵守防卫政策,遵守和平宪法,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1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哪一年?A、1894年B、1895年C、1896年D、1897年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止时间是?A、1898年-1900年B、1900年-1901年C、1902年-1903年D、1904年-1905年3、以下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历史事件,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期的一场中日间的战争。
B、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蓄意挑起战争。
C、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海战。
D、甲午战争爆发时,中国的统治者是孙中山。
4、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发生的。
B、义和团运动是这场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了《辛丑条约》的签订。
D、这场战争使清政府在表面上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
5、以下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 朝鲜半岛内部矛盾激化B. 日本对朝鲜半岛的侵略野心C. 清政府内部的腐败无能D. 列强对中国的干涉和压迫6、以下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性质,错误的是()A. 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战争B. 列强为了瓜分中国的侵略战争C. 清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进行的战争D. 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发展对中国的冲击7、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在哪次海战中全军覆没,标志着这场战争的结束?A、丰岛海战B、黄海海战C、威海卫海战D、辽东半岛战役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八国”具体指的是哪几个国家?A、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B、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比利时、意大利C、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奥匈帝国、意大利D、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印度、意大利9、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虽然重创日军,但最终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 废岛海战B. 营口战役C. 抗日援朝之战D. 渤海大战 10、下列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说法错误的是:A. 八国联军由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组成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线是义和团运动C. 北京成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军事指挥中心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11、【题目】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天津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南京条约》12、【题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宣布退位B. 推行新政C. 成立预备立宪内阁D. 宣布“宣战令”13、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发生在哪一场海战之后?数字、*A、黄海海战*B、丰岛海战*C、威海卫战役*D、鸭绿江战役1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哪一年?数字、*A、1894*B、1895*C、1900*D、190115、以下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描述,正确的是:A. 清政府宣战书称:“此举乃不得已之举。
中考历史真题类编:日本专题史及中日关系(有答案)

日本专题史及中日关系一、选择题◆25.有学者认为,日本文明自古以来就具有“饮似长鲸吸百川”的能力。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B①大化改新②1861年改革③明治维新④戊戌变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3.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在对外学习基础上进行的重大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关于这两次改革说法正确的是()DA.都发生于民族危亡之际 B.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C.都是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 D.都改变了社会性质◆结合数轴上的时间,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CA.明治维新: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 B.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辛丑条约》C.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D.日本投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浩特)4.日本侵略中国过程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D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辛丑条约》④“二十一条”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2.“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历史教科书妄图用上述内容否认或掩盖的罪行是()D①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②对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轰炸③南京大屠杀④731部队用中国人进行细菌武器试验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齐)13.“科教兴国”这一观点在日本发展历程中得到证实的史实有()D①大化改新②明治维新③法西斯上台④二战后日本的崛起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22.(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片史话“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近年网络上的流行语。
有学者认为,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军国主义盛行,对外侵略扩张,导致中日“友谊之船”说翻就翻。
【友谊之船】图一日本遣唐使船(局部)图二鉴真东渡日本【侵略之船】图三1894 年日本“吉野”号战舰图四1937 年日本“出云”号进攻中国北洋舰队战舰炮轰上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及近代史上中日关系的主要特征,并说说导致近代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中日关系研究考试试题集

中日关系研究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隋书·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前倭国派遣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出自中国哪部史书的记载?()《汉书·地理志》《后汉书·东夷传》《宋书》《山海经》607年,推古天皇派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国书有“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之句,是首次对外使用“天皇”一词。
《后汉书·東夷伝》记载:“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
”3、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日本史书记载,自称为秦始皇或汉高祖的后裔汉族“归化人”。
例如,弓月君及其所率领的秦人,自称为秦始皇的后裔;阿知使主及其儿子都加使主率领的汉人,自称为汉灵帝的后裔。
西文首、苏我氏4、佛教大约于何时传入日本?6世纪中叶圣德太子制定的“宪法十七条”的思想准则是()以儒教为基础,佛教和法家思想为两翼大化改新后,日本按照儒家思想建立了何种制度?公地公民制、私有制、摄关政治、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登基,认为已恢复了华夏正统,便晓谕四方,欲恢复元朝所破坏的华夷世界秩序。
次年遣使日本,要求“奉表来庭”。
时为“征西将军”的怀良亲王拒绝奉命,并斩杀明使5人。
室町幕府第一位向明朝称臣纳贡的将军是()。
()A 足利义持 B 足利义教 C 足利义满D足利尊氏2、大正5年是哪一年?法隆寺()下関条約()阿倍仲麻呂()藤岡勝信()大宰府()三、名词解释华夷秩序2、日本宪法第九条第九条日本国民は、正義と秩序を基調とする国際平和を誠実に希求し、国権の発動たる戦争と、武力による威嚇又は武力の行使は、国際紛争を解決する手段としては、永久にこれを放棄する。
前項の目的を達するため、陸海空軍その他の戦力は、これを保持しない。
国の交戦権は、これを認めない。
“日本国民真诚地企望以正义和秩序为基调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和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交战权。
全国各地最新历史模拟试卷分类汇编 专题七 中日关系(选择题)

2012年全国各地最新历史模拟试卷分类汇编七、中日关系(中日建交40周年、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选择题(2012常熟初三历史调研)1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
下面年代尺中的“①”处,适合标注的历史事件是A.出席万隆会议B.中国和日本建交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中国和美国建交答案:D(2012永州初三联考)11.2012年是中日建交40周年,中日建交的时间是A.1964年B.1971年 C.1972年 D.1979答案:C(2012河南郑州市模拟)10.2012年2月20日,日本名古屋市长在与中国南京代表团谈话中否认南京大屠杀,遭到中国强烈谴责,中国民众如此敏感的原因不包括A.近代历史上,日本曾两次对中国发动战争,伤害了中国B.日本右翼势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否认战争罪行,让我们无法接受C.中国日益强大,对周边国家不能迂就,要强硬起来干涉他国言论D.日本军国主义大有死灰复燃的趋势,让我国不得不防答案:C(2012河南省濮阳市模拟)4.时逢南京大屠杀65周年,中日舆论再起波澜。
对于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所称的“‘南京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我外交部发言人称“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
下面可作为第一手资料的“铁证”有()①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记录的迄今唯一的南京大屠杀影像②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约翰•拉贝撰写的反映日军暴行的《拉贝日记》③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印有222名“历史证人的脚印”的铜版路④美籍华人作家哈金所著的《南京安魂曲》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2012河南郑州市模拟) 17.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大力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
”这反映了日本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特别重视A.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B.大力发展教育C.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D.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答案:B8、下列事件发生在八年抗战期间的是(原创)①②③④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13.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把日本在20世纪对亚洲国家的侵略行径美化为“把亚洲人民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
中日关系.docx

(9)、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出席在印度尼西亚首
都雅加达举行的亚非峰会期间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举行会晤,就发展中日关系提出了包括严格遵守《中 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在内的5点主张。同时, 日本首相小泉在亚非峰会中日领导人会晤和战后60周 年的书面声明中,分别重申对日本过去侵略历史表示 深刻反省和诚挚道歉。但另一方面,小泉多次参拜供 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致使中日两国首脑互 访机制中断多年,中日关系陷入僵局。
3、安培普三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安倍晋三于12月26日就任日本 第96任首相。日本自原首相吉田 茂以来,这是时隔64年后再次有 政治人物两度担任首相。安倍晋 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安倍于1954年作为安倍晋太郎 的次子出生于东京。安倍晋太郎 其后成为日本外相。2岁时,外 祖父岸信介当选首相,3岁时其 父安倍晋太郎首次当选众议员。 安倍从小学到大学在都成蹊学 园度过。大学时,安倍加入了射 箭社团。据称虽然努力练习射箭, 但从未在比赛中获胜
4、日美关系对我国的影响有哪些
1951年9月8日,日本以独立国家的身份与美国签订《日 美安全条约》。这个条约主要是确立和约生效后日本和 美国的军事关系和美军在日本的特权。条约规定:日本 向美国提供陆海空军基地,美国则“为了和平与安全的 利益,日前愿意在日本国内和周围驻扎相当数量的武装 部队”(日美关系,可让供主讲人用) 美日关系的演变:、1、占领与被占领的关系。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战败国,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单独 占领了日本全境。(期间包括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 植);
5、我国如何真正全面超越日本
中国完全有能力有实力全面超越日本,因为中国上下 5000年的文明,更因为中国人民群众智慧的力量才是 最伟大的! 所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前途的,并不仅仅是依 靠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也不仅仅是依靠某个执 政党或某些政府行为,甚至不一定是依靠国土面积和 资源。它所依靠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水 平,只有当国民具有了足够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 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民族意识,政治素养,民主意 识,乐观精神等等 ,才会具有现代工业文明的思想和 观念,才能对真理有正确而理性的识别能力,才能对 新事物新知识有足够的认知能力,通过他们的积极参 政议政,国家或民族才能与时俱进。这样我国才能全 面超越日本不是空口白话。
中日关系练习题12

1.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于2006年10月8日~9日对中国进行了为期2天的正式访问,这是日本首相5年来第一次访问中国。
安倍晋三的访华活动被称之为“破冰之旅”。
2.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7年4月11日~13日对日本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总理7年来首次访日。
温家宝总理的访日活动被称之为“融冰之旅”。
(1)你认为中日关系的冰点在哪儿?
(2)中日政治关系降至冰点,出现“政冷经热”的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中日之冰能否融化?说说你的理由。
(4)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你认为中日之间的坚冰怎样才能消融?
答: (1)中日两国“冰点”集中表现在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和国民感情所处的冰冷状态。
(2)主要原因:长期以来,由于日本政府在侵华历史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坚持错误做法,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日双方领导人互访因此中断,中日政治关系降至冰点,出现“政冷经热”的不正常现象。
(3)发展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4)中日完全融冰之期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中日关系的坚冰“非一日之寒”,要想完全解冻还需多方面更多努力。
中日两国应该增进互信,履行承诺。
顾全大局,求同存异。
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回答不必面面俱到,择其一点,讲述清楚即可。
思想情感应该健康向上,要有正确的国际意识。
)。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中日关系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附参考答案一、中日关系问题(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史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抗争: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120周年):中国战败。
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日本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华史实)。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8)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于2006年10月8日~9日对中国进行了为期2天的正式访问,这是日本首相5年来第一次访问中国。
安倍晋三的访华活动被称之为“破冰之旅”。
2.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7年4月11日~13日对日本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总理7年来首次访日。
温家宝总理的访日活动被称之为“融冰之旅”。
(1)你认为中日关系的冰点在哪儿?
(2)中日政治关系降至冰点,出现“政冷经热”的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中日之冰能否融化?说说你的理由。
(4)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你认为中日之间的坚冰怎样才能消融?
答: (1)中日两国“冰点”集中表现在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和国民感情所处的冰冷状态。
(2)主要原因:长期以来,由于日本政府在侵华历史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坚持错误做法,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日双方领导人互访因此中断,中日政治关系降至冰点,出现“政冷经热”的不正常现象。
(3)发展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4)中日完全融冰之期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中日关系的坚冰“非一日之寒”,要想完全解冻还需多方面更多努力。
中日两国应该增进互信,履行承诺。
顾全大局,求同存异。
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回答不必面面俱到,择其一点,讲述清楚即可。
思想情感应该健康向上,要有正确的国际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