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变化中自我102页PPT
自我鉴定 审美篇ppt形象塑造与自我展示

审美篇ppt形象塑造与自我展示大学生要塑造自我形象作为当代大学生,其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按照社会的需要,时代要求来塑造自己,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把个人成材目标与国家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合格的大学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同学面前的艰巨任务和责任。
要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集体中融洽的关系,并积极向外拓展自己的交际面,不断赢利他人和社会赞誉,是辅助人生走向成功的最佳手段。
人生之路短暂而又漫长,要想不虚度光阴,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必须真正认识自我。
以人为鉴可以间接认识自己,是一种客观的外力,但成功的关键在于自身。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生活有奔头,取决于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而不能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人又不能理想和信念。
所以大学阶段这人生的黄金时期,要刻苦读书,积累学问,提高认识能力,应当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材,报效祖国,奉献事业,服务人民。
请不要将一切都归罪于命运。
命运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是懦弱者无奈的自嘲。
鼓足勇气,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盘,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人生需要友情,人生需要交往,人生需要自我的形象推销与展示。
不论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塑造自我良好形象,学会人生的公关。
人具有外在美,包括形体美、相貌美、修饰美等。
人除了外在美,还有内在美。
内在美是人的精神、心灵方面的美,是人的美的灵魂。
它主要包括理想美、品德美、智慧美。
内在美和外在美统一便体现一种风度美,反映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上,包括语言美、姿态美、行为美。
我觉得当代大学生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也是主要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去考虑:第一:外在美1.衣着:穿着要大方合体、干净整洁,要穿的看起来像一个大学生,要让别人从我们身上看到朝气蓬勃的影子,看到文化修养的氛围。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

有极大的不同,
唐宋仕女形象对比
(一)妆容对比
唐代的发式丰富多样,不同场合、不同年龄都有不同的发式,在陶俑和绘画中的仕女多是 双高髻,将头发高高梳起,一部分盘于头顶,一部分盘于脑后,展现出女性的成熟美、温 婉美。坠马髻是骑马时梳的发型,借鉴胡人特色而形成。还有常听到的飞仙髻,是借鉴敦 煌飞天人物像发展出的发式,在当时极为流行,在影视剧中也常出现。在面容上,我从仕 女名画的角度分析,陶俑在面部的修饰上没有仕女图清晰可观。唐代化妆一般有七个步骤: 脂粉→额黄→画眉花钿→面靥→斜红→点唇。先薄施铅粉,涂抹胭脂,在额头发际施以黄 粉,然后按以上步骤依次实施,所画妆容浓艳华丽,样式丰富。
美情趣的影响。
阳 台 上 的 少 女 ( 西 班 牙 戈 雅 )
阳台上的少女 (法国 马奈)
艺术家对审美变化趋势的捕捉会更敏锐,相对于公众的审美 习惯,有时会显得有些超前。马奈对戈雅的《阳台上的 少女》 进行了重新组织,与戈雅极具空间感的背景处理相比,马奈 的作品显得极为平板,甚至如库尔贝所说的“像扑克牌一样 平板”,以色彩平涂处理的人物形象很难融入绘画的深 度空 间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马奈忽视作品的内容,人物洞彻 的眼神和专注的神情证明他很注重内容。19 世纪中叶,这种 “平板”与传统的强调明暗透视、制三维立体错觉的原则大 相径庭,,这正是马奈思绘画的本 质所致, 可以 说,这种
朱耷:自号“八大 山人”开创大写意 花鸟画。清中期, 扬州画派深受市 民的影响,以生 活中的寻常之物 入画,削弱了作 品中的书卷气, 增添了几分俗气
吴昌硕:将现代因素 融入作品之中,强调 视觉冲击力和抒情特 质,把以书入画的传
第四课_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
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岩居高士图 (中国画 纸本)(明代)董其昌
不同时期 不同表现形式
提出“南北宗”论,抬高士大夫文人
画而贬低职业画家的创作,不但使中国传统
绘画进一步向业余化发展,更使传统绘画的 审美重心发生了大的转移,以笔墨直抒胸中 的自我成为文人画家的主旨。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审美趣味定义:
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 受力、想像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 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 的对客观的美的认识和评价。既有个性特征,又具社会性、时代性 和民族性。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
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画中有诗” 体现更多的个人 情感和性格 使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对绘画 发生兴趣,从而形成文人画的潮流。
“诗中有画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
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兰石图 (中国画 纸本)(元)赵孟頫
不同时期 不同表现形式
强调“书画同源”,高扬心灵抒写的主动性,将文人画推向主流的位置,其 所体现的时代心态在花鸟画的象征主题上得到很好的显示,梅兰竹菊成为元代文 人的心态符号。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
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人马图 (中国画 纸本)(元)赵孟頫
竹石图 (中国画 纸本)(元)赵孟頫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
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枯木竹石图 (中国画 纸本)(元)吴镇
不同时期 不同表现形式
以草书笔法、湿笔画法“写”花鸟画, 进一步提升文人画自我表达的成分。
第4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艺术创作 风格
----审美变化与文人画----
现
清
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李 可 染
四 王 作 品
----审美变化与文人画----
山
山
水
水
清
四
黄
王
宾
作
虹
品
西方审美变化与自我
在西方艺术史上,一些像哥特式、巴洛 克、罗可可等原本带有贬义的词语到了19世 纪以后,都被用来不带贬义地指称某一个风 格时期或某一个时代,变成了中性词。词语 的词性变化,正是社会主流审美趣味变化的 标志之一。
----中山装----
----军装----
----西装----
----牛仔装----
----休闲装----
如果给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服装呢?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审美变化与文人画
受不同审美趣味的影响,某种特 定风格往往流行一时。
在中国绘画中,勾勒填色法、没 骨法,兼工带写、写意先后成为花鸟 画的主流。
毕加索自画像 1938
毕加索自画像 1972
比较三幅静物画,有什 么不同的变化?
有桃子的静物 (壁画 约50)
景物 塞尚(1905)
景物 塞尚(1905)
静物 莫兰迪(1946)
美术作品的形式变化,实际是 美术家在审美变化中所投射在客体 上的不同自我。
----审美变化与文人画----
果熟来禽图 林椿 南宋 枯木竹石图 吴镇 元
----审美变化与文人画----
玉 壶 春 色 图
金 农
牡丹蕉石图 徐渭 明
清
----审美变化与文人画----
三 千
寿 酒
年
结 实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104页PPT

谢谢!
104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湘教版高中美术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课件 (3)

讲授新知 分组讨论 拓展思考
西画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拉奥孔 哈桑格罗德斯等 公元1世纪
拉奥孔 格列柯 西班牙 1610-1614
第一组:“拉奥孔”
鉴赏
讲授新知
分组讨论
拓展思考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有桃的静物画 佚名 古罗马 约50
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 塞尚 法国 1905
利希滕斯坦的《玻璃果盘中的静物》
审美变化 中的自我
——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教材
鉴赏
4.拓展与思考
1.导入新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2.讲授新知
3.分组讨论
1
卷发头 F4式头 冬菇头
导入
谈谈你喜欢的发型!说出理由! 从上面发型款式变化和同学们喜欢发型的差异, 可以看出怎样的现象?
80、90、00、10不同年代的流行发型
清爽短发 莫西干头 杀马特头 复古拖把头 复古油头
枯木竹石图黄甲图竹石图三千年结实中国画鉴赏讲授新知分组讨论拓展思考审美变化中的自我讲授新知中国画朝代作品作者风格特点画法社会审美风尚五代写生珍禽图黄筌富贵写实勾勒填法宫廷画占主流强调富贵写实宋代果熟来禽图林椿秀美写实没骨法文人画形成潮流强调即兴创作枯木竹石图苏轼孤傲险怪写意元代枯木竹石图吴镇古雅清逸写意文人画占主流强调书画同源明代黄甲图徐渭苍劲奔放写意文人画占主流强调直抒自我清代竹石图郑板桥劲健秀逸写意文人画占主流强调笔墨技法近代三千年结实吴昌硕浑朴古拙世俗倾向写意文人画占主流强调以书入画为什么不同时代的作者表现出来的风格特点各不一样
比较这些作品与前面两幅作品,它们有何区别? 鉴赏
不同点:前面两幅画得工整写实 ; 而这些作品画得简洁、随意,属“文人画”。
中国画
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 塞尚的《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画面没有多 少立体感,但可以看到直线、曲线、大小椭 圆形、矩形、三角形的组合。他更关心的是 平面问题,也即画面的“结构”。利希滕斯 坦的《玻璃果盘中的静物》是波普艺术的代 表,波普艺术出现在50年代中后期,把商 业艺术的题材用于绘画就是波普艺术。它取 材通俗,视觉图像简单直接,并且排除个性 的流露。
•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 来了很多新事物,而我们 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 些新事物。
拉奥孔
• 雕塑 哈桑格罗斯等 (希腊)
油画 格列柯(西班牙)
• 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讲到,希腊人攻打特洛伊城十 年,始终未获成功,后来建造了一个大木马,并假装撤退, 希腊将士却暗藏于马腹中。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已走,就把 木马当作是献给雅典娜的礼物搬入城中。晚上,希腊将士冲 出木马,毁灭了特洛伊城,这就是著名的木马计。拉奥孔是 当时阿波罗在特洛伊城的一个祭司,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 将木马引人城中。这触怒了希腊的保护神雅典娜想要毁灭特 洛伊城的意志,于是雅典娜派出了两条巨蛇先将正在祭坛祭 祀的拉奥孔的两个儿子缠住,拉奥孔为救儿子也被雅典娜派 的蛇所咬死,特洛伊人见拉奥孔死,以为是拉奥孔当初的警 告触怒了神灵,于是特洛伊人更加深信不疑地将木马运进城 里,在进城之后特洛伊人还遭到了特洛伊预言家卡珊德拉的 警告,但一切都被由希腊人奥德修斯所派去的间谍西农所编 的谎话遮掩的天衣无缝,连当时特洛伊国王普利阿莫斯也深 信不疑,接着就是士兵的庆祝,喝的迷醉,完全破除了戒备, 夜里在冲天的火光里古老的特洛伊帝国走向了毁灭。
• •
自画像 丢勒(德国)
• 作为纽伦堡艺术大师米·沃尔格穆特的学生,阿尔勃莱希特·丢勒 (1471~1528)不愧是一个神童。他13岁就能独立创作一幅相当成熟的 自画像(此画现藏于维也纳阿尔贝蒂纳美术馆),19岁时为其父所画的一 幅肖像(现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已充分显示了他的素描功力,可以 与意大利的达·芬奇遥相呼应。这一幅《自画像》(现藏于马德里普拉 多美术馆),作为他早期的许多自画像之一,就其造型能力和用色技巧来 看,可称是他最早崭露才华的一幅。它完成于1498年,绘于木板上,当时 丢勒年仅28岁。据同时代人著文回忆丢勒的长相时写道:他有一张表 丢勒 情生动的脸,一对明亮的眼睛,长着希腊人称之为四角形的鼻子,长长的 脖子,宽阔的胸脯,束紧了腰的腹部,大腿筋肉十分发达,小腿也结实匀称, 样子文质彬彬。有人见过他的手指,长得秀美如葱白,他那俏皮的言谈 举止更令人陶醉,以致听众都觉得再也没有比他结束讲话时更令人惆怅 的事了。他几乎通晓天文地理、哲学美学,不仅懂得,还会口述出来。 这种美誉即便有几分夸张,也足以说明丢勒这位天才在同代人心目中的 形象。现在我们来观赏这一幅《自画像》,也许可以从中悟出上述形容 词中某些可信的成分。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PPT幻灯片

• 非常有创意思的手机网站的广告片手绘效 果
13
• 电视台广告-《水墨篇》 好的案例
14
• 希望看到有中国自己风格和特 色的动画
• 模仿外国动画,那他们在模仿 之余,也能让我们看到一些能 中国自己民族特色的动画片
15
社会审美 标准
艺术创作 风格
16
安 格 尔 泉
杜 尚 泉
17
18
19
争。在具体技巧上,“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 平整”,因而差不多每一幅画都力求做到构
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这些特点尤 其突出地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表现人体美的绘 画作品中,如《泉》、《大宫女》、《瓦平 松的浴女》、《土耳其洛室》等。
54
披
纱 巾 的 少
拉 斐 尔
女
55
加
埃 莲 诺 尔
拉 德 玻 林
安 格 尔
娜
56
安格尔从1830年在意大
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就
开始创作《泉》,但一
直 以 岁没后高有, 龄完当 时瓦平稿他 才。已 画二是 完十七 此六十画年六。
泉
“泉”把松古典美和女性
人体的美的巧妙地结合在
一起。出浴色地表现了少
女的天真女的青春活力,
是他毕生致力于美的追
求的结晶。
象严征 肃“ 穆清的高美绝”俗 的和 杰大庄 作宫女
1
由孙中山提倡而 得名
2
3
4
5
6
提 问:
• 1、你最喜欢哪一种风格的衣服? • 2、假如是让你爸爸或爷爷去选呢?
7
8
从美术的角度观看2个动 画作品。
谈谈中国和西方的审美 差异。
9
• 现在中国动画确实是没落了, 没落的原因我觉得正是现在那些制 作动画的人员都是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