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关于茶的诗句_描写茶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茶的诗句_描写茶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茶的诗句_描写茶的诗句_古诗大全关于茶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品茶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幽居初夏》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陆游。

其全文诗句如下: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翻译】那湖光山色的美丽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

槐柳树阴满满啊,小径幽幽,归途袅袅。

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湖畔草长鸣蛙处处。

新茬的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绽放。

时光流逝人亦老,不见当年相识。

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过山农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顾况。

其全文诗句如下: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翻译】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嗔怪被烟薰了;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

《临安春雨初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

其全文诗句如下: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翻译】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可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

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吧。

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

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

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

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

其全文诗句如下: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续茶经七之事【清】陆廷灿

续茶经七之事【清】陆廷灿

七之事【导读】《续茶经》的七之事与《茶经》的类似,基本是补充、续写了《茶经》七之事这一章。

主要记录出皇室宗亲、社会名流、高人雅士等这些人的相关茶事。

诸如宴客待之以茶,敬人奉之以茶,祭祀供之以茶等等。

高人雅士则隐居田园,或以茶饰家,或以茶养性,或以茶怡情,或以茶驱困而彻夜读书,或以茶会友而彰显清雅等等不一而足。

【原文】《晋书》[1]:温峤[2]表遣取供御之调,条列真上茶千片,茗三百大薄。

《洛阳伽蓝记》[3]:王肃[4]初入魏,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

京师士子道肃一饮一斗,号为漏卮。

后数年,高祖见其食羊肉酪粥甚多,谓肃曰:“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羊者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甚是优劣。

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高祖大笑。

彭城王勰谓肃曰:“卿不重齐鲁大邦,而爱邾莒小国,何也?”肃对曰:“乡曲所美,不得不好。

”彭城王复谓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邾莒之食,亦有酪奴。

”因此呼茗饮为酪奴,时给事中刘缟慕肃之风,专习茗饮。

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而好苍头水厄。

海上有逐臭之夫,里内有学颦之妇,以卿言之,即是也。

”盖彭城王家有吴奴,故以此言戏之。

后梁武帝子西丰侯萧正德归降时,元乂欲为设茗,先问:“卿于水厄多少?”正德不晓乂意,答曰:“下官生于水乡,而立身以来,未遭阳侯之难。

”元乂与举坐之客皆笑焉。

《海录碎事》[5]:晋司徒长史王濛[6],字仲祖,好饮茶,客至辄饮之。

士大夫甚以为苦,每欲候濛必云:“今日有水厄。

”《续搜神记》[7]:桓宣武有一督将,因时行病后虚热,更能饮,复茗一斛二斗乃饱,才减升合,便以为不足,非复一日。

家贫,后有客造之,正遇其饮复茗,亦先闻世有此病,仍令更进五升,乃大吐,有一物出如升大,有口,形质缩皱,状似牛肚。

客乃令置之于盆中,以一斛二斗复浇之,此物噏之都尽,而止觉小胀。

又增五升,便悉混然从口中涌出。

钱起简介_钱起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钱起简介_钱起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钱起简介_钱起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钱起(751年前后在世),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

唐代诗人,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

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

钱起长于五言,词彩清丽,音律和谐。

因与郎士元齐名,齐名“钱郎”。

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对此,钱起很不满意,傲然说道:“郎士元安得与余并称也?”但是,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无钱、郎赋诗送别,则为时论所鄙。

钱起诗作的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

音律谐婉,时有佳句。

钱起当时诗名很盛,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

然其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

少数作品感时伤乱,同情农民疾苦。

以《省试湘灵鼓瑟》诗最为有名。

有《钱考功集》,集中五言绝句《江行无题一百首》及若干篇章,为其曾孙钱珝所作。

钱起古诗词作品:《送僧归日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钱起。

古诗全文如下: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翻译】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钱起。

古诗全文如下: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罗径,昨与故人期。

【翻译】山泉沟壑萦绕着这座茅屋书斋,云霞映衬墙头薜荔象五彩幔帷。

雨后新竹的姿彩多么叫人喜爱,更可爱晚山映照着夕阳的余辉。

悠闲的白鹭常常早早回巢栖宿,秋花饱含生机比别处落得更迟。

家仆正辛勤地把萝径打扫干净,我昨天与老朋友预约会面日期。

谈笑风生的茶话会

谈笑风生的茶话会

谈笑风生的茶话会作者:石柱国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3年第06期茶话会,顾名思义,当然离不开茶和话,逢年过节,大家围桌而坐,把盏品茗,借茶引话,以茶引话,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茶话会,是一种以清茶和茶点接待客人的集会,源自于古代的茶宴、茶会。

茶宴的正式出现是在唐代,大型的茶宴以顾渚山举办的最为有名。

顾渚山位于湖州和常州的交界处,湖州产紫笋茶,常州产阳羡茶,当时都是作为贡品进献皇帝享用的,所以务求茶的色、香、味、形都要精、善、美。

每到早春制茶之时,两州刺史都要顾渚山寺监制,并邀请当地社会名流共同品茶,这样就形成了每年_度的茶宴。

白居易有一首诗就描述了当时的盛况:“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

青蛾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诗的前六句是写当时茶宴的盛况,而后两句是叙述自己因生病不能莅临盛会,感到无限惆怅。

唐代素有“诗国”的美称。

唐诗的丰富和灿烂,其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自古文人多爱茶”,文人学士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最为人熟知和激赏的莫过于中唐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全名为《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堪称千古绝唱:“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此诗在众多的茶诗中非常有名,乃至使人,谈到饮茶,即联想到卢仝描述的七碗神境。

茶会,是旧时文人约见朋友吟诗作赋,切磋茶艺的一种集会。

在唐代,茶会成为一时风尚,文人学士相聚庭院,举行茶会,饮茶赋诗。

据《茶事拾遗》载云: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喜欢以茶会友,赋诗作词,他写过不少有关茶会的诗篇,如:“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诗人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竹下茶会的妙趣。

钱起还有一首《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诗云:“偶与息心侣,忘归才子家。

阮籍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阮籍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阮籍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阮籍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魏晋:阮籍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首二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

句式与曹植《赠徐干》中“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相同,表现出光景西驰,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忧生感情。

只不过阮诗未写“白日”匿于何处,曹诗落实是“西山”。

一偏于形象、一偏于说理;一重在写景起兴,一重在寓意象征故也。

“去此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闻人倓说“去此”指“去魏盛时”,谓曹魏之盛在俯仰之间转瞬即逝。

鉴赏佚名“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首二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

句式与曹植《赠徐干》中“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相同,表现出光景西驰,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忧生感情。

只不过阮诗未写“白日”匿于何处,曹诗落实是“西山”。

一偏于形象、一偏于说理;一重在写景起兴,一重在寓意象征故也。

“去此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闻人倓说“去此”指“去魏盛时”,谓曹魏之盛在俯仰之间转瞬即逝。

由此可知,首句“朝阳”、“白日”之谓,不仅象征时光袂忽,且有喻指曹魏政权由显赫繁盛趋于衰亡,一去不返,终归寂灭的深层寓意。

在这里,诗人把人生短促的挽歌与曹魏国运式微的感叹交融在一起,双重寓意互相交叉、互相生发,置于诗端而笼罩全篇,下十二句,均受其统摄。

先是“人生若尘露”二句,以“人生——天道”的强烈对比,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

在“悠悠”天道和永恒的宇宙中,曹魏政权都去若俯仰,何况区区一介寒士,不过如尘似露,倾刻消亡罢了。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原文翻译及赏析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原文翻译及赏析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原文翻译及赏析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原文翻译及赏析1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译文皇帝的亲信刘郎中在田野有一座清幽的别墅,但不愿单独行乐,常常找亲近的人设宴共享。

这一天天气放晴,愈觉园林景致幽美,清明设宴,想必是用皇帝赐给近臣的新火了。

刘郎中常以文章学问聚会朋友,有道德不会孤独,自有人来结伴为邻。

池中的阳光照窗,阴影荡漾,会客肯定到晚上兴尽才回去I杯中的春酒带着药的香味,宴客必定拿出佳肴美酒来款待。

屋檐前落花满地,竹丛里的鸟儿常来窥看客人。

身居于这样清幽的地方,何必再问什桃花源,或者找别的什么地方归隐。

解释1、刘郎中:郎中,官名,的友人。

别业:别墅。

本宅之外另建的园林游息之所。

魏晋以来,达官贵人多有别业。

唐时此风尤盛。

2、近臣:皇帝的亲信。

3、违:离开。

亲:指双亲。

4、霁〔jì〕日:指雨过天晴。

5、烟火新:是指古时风俗清明节前一天禁烟火,清明皇帝才颁新火给贵戚近臣,故叫“烟火新’’。

6、池照:是指阳光在池水上返照。

7、桃源:桃花源。

晋陶渊明有《桃花源记并诗》,述避世而居桃花源中之人的状况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后世因以桃花源代指避世隐居之地。

8、隐沦:隐士。

赏析这是一首酒宴席上的酬和之作,所以诗中多有对主人的颂赞之语,风格自然不高,但是,在这首诗中,除文人之间的那种唱和之外,祖咏对“司勋刘郎中〞之别业及其生活的.描写,的确有一种清爽之气,诗中描绘园林之景的文字,写出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又让人的确想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情景。

诗的首联“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起而破题,点明“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之事。

诗的第二联,便来承接上联,进一步写出清明的情景:清明多雨,而“霁日园林好〞,这一天更是处处传接“新火〞,但这只是大处来写清明春日之景,第三联:“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

带乔的古诗词

带乔的古诗词

带乔的古诗词君子怜无改,诗人赋有乔《松》宋·丁谓潜仁畜德流必远,譬如乔岳生寒松《连日与性之王君谈遽来告别因作》宋·晁说之名园带乔树,亭榭散清影《和胡公谨游李寺丞北园》宋·韩维二者皆为亲,欲奉乔松寿《送赵仲礼守天台》宋·楼钥鸿渐南中掾,莺乔西外丞《挽张郴州四首其一》宋·曾丰不藉卢扁术,自得乔松寿《史太师病愈未果走贺诞辰伊迩作古诗三首寄之》宋·刘应时开缄试读相思字,乃是多情乔亚元《亚元舍人不替深知猥贻佳作三篇清绝不敢轻…庶资一笑耳》唐·徐铉应须念,古鄇亭乔木,无恙还无《沁园春·赋静斋叔溪堂》宋·李曾伯岁寒最见乔松节,凛凛清规在子孙《上浙西张帅十首其一》宋·廖行之更上一层情未快,思君不见见乔嵩《依韵和任司封见寄吟》宋·邵雍远水去无极,离人来几时,暝烟沈古道,寒日堕乔枝《灞陵秋居酬友人见寄》宋·释怀古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徵古人皆去世,乔木自当门《有感》宋·戴复古松乔若逢此,不复醉流霞《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唐·钱起老苔虚殿闭,乔木故宫深《凤凰夜坐联句》宋·黄公度还共王乔辈,吹箫坐紫苔《题龙氏龙州书馆》明·王英乔木定军山,空有身后名,世论复齿莽,呜咽志士情《定军山叹》宋·孙应时珠帘外燕飞,乔木上莺啼,莺莺燕燕正寒食,想人生有几《【正宫】醉太平_寒食珠帘外》元·王元鼎凭谁寄语乔丞相,尽觉门中受用多《高斋晚步》宋·钱时乔木南山,为人父,为众父;光风霁月,有一天,有二天《水调歌头·江耆英》宋·刘辰翁《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唐·储光羲仰瞻乔树巅,见此洪流迹《使云阳寄府曹》唐·韦应物竟晚苍山咏,乔枝有鹤听《酬王檀见寄》唐·喻凫忽忝专城奉六条,自怜出谷屡迁乔《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唐·卢肇风月无穷才不尽,坐须乔木拥千章《再用前韵赠高司理共八首其一》宋·陈造乔木茂林森耸耸,遥岑叠嶂碧重重《瑞鹧鸪·几时芟棘翦蒿蓬》宋·吕胜己好听谈玄处,乔松鹤数声《山居八咏》唐·常达迢迢鸟道入青天,杳杳钟声出乔木《偕仲退周南翁登曲岛山分韵得曲字》宋·黎廷瑞故物怀乔木,羁人赋小园《山中寓园》当代·钱钟书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桃源篇》唐·权德舆长爱真人王子乔,五松山月伴吹箫《闲居杂兴五首》唐·陈陶新诗必有江山助,故国应无乔木存《送子都兄赴建康粮料三首其一》宋·李洪迁乔未得意,徒欲蹑云梯《登西灵塔》唐·陈润幽谷闻绵蛮,知有迁乔莺《演雅二十韵》宋·刘克庄箫韶九奏凤谐乐,金弹一声莺下乔《五和二首其一》宋·刘克庄公已归为玉局仙,茂林乔木自苍然《和陈正言谠题尊贤堂二首其一》宋·谭景先乔木莺初啭,深院燕交飞《水调歌头·癸卯信丰送春》宋·赵师侠乔生作尉别来久,因君为问平安否《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唐·岑参乔仙两舄不用多,尺纸长须慰幽独《谢杨寿卿送双鸭用香木拄杖韵》宋·李石更有迁乔意,翩翩出谷莺《春台晴望》唐·李程醉插黄花供一笑,谁知吟客是乔仙《九月申屠伯骥同饮寿张蚩尤冢上》宋·王奕迁乔岂不佳,岁寒须入谷《和立斋书怀二首其一》宋·王柏《之京留别刘方平》唐·皇甫冉澄潭乔木插晴烟,树影溪光相接连《刘晁之家园六咏·浸碧》宋·姜特立吾门古乔木,每抱岁寒节《予控免不获命恭读诏书圣训有朕正欲为卿直前》宋·岳珂但爱山又山,乔林间修竹《大梅山》宋·楼钥叠嶂连娟入翠微,乔松蔽日有孙枝《岷山万松图》宋·张元干便整顿、随琴霜鹤,带石秋兰,约松乔、倚风清啸《大酺(寿江东运使陆云西集撰)》宋·陈著高谋曾郁郁,乔桂自苍苍《东宫生日六首·丁酉》宋·林光朝饮壶觞半酣,共渔樵笑谈,乔公案无心勘《【中吕】朝天子归隐》元·汪元亨孔林乔木故无恙,首阳高风应未泯《有邀余游中原者余以亲老辞王子贤未知来饯别》宋·黎廷瑞乔林隐约出天际,醉目远暝分茫微《寒林石屏》宋·王令毫厘辨乔梓,咫尺有匡庐《小山》宋·喻良能再世甘棠留勿翦,百年乔木郁相望《送张子仪尚书起镇东阳》宋·蔡戡远山终日自清辉,缥缈乔林野气微《题耿氏温清堂》宋·上官均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莺(一作孙处玄诗)》唐·郑缙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元·倪瓒。

《聊斋志异》中的饮茶礼俗及茶文化文献

《聊斋志异》中的饮茶礼俗及茶文化文献

聊斋志异》中的饮茶礼俗及茶文化文献国内《聊斋志异》研究多集中在各种精怪与形象研究,思想文化研究及叙事研究等,就茶文化方面的研究很少,成型较好的文章只见到一篇——蔡定益《论〈聊斋志异〉中的茶文化》,尽管文章以茶学家的角度对其中茶文化书写有所梳理,然而文本视域尚嫌不足,深度有待挖掘。

而谨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年版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底本统计,12 卷中“茶”字共出现39次,“茗”字共出现22 次,494篇中有35篇涉及茶文化。

分别是《三生》《水莽草》《九山王》《巧娘》《鲁公女》《黄九郎》《白于玉》《小二》《宫梦弼》《辛十四娘》《捉鬼射狐》《胡四相公》《驱怪》《上仙》《窦氏》《西湖主》《河间生》《鸽异》《局诈》《嫦娥》《崔猛》《云萝公主》《素秋》《葛巾》《齐天大圣》《梦狼》《褚生》《绩女》《安期岛》《张贡士》《瑞云》《陈云栖》《乐仲》《王十》《丐仙》。

这35 篇涉及茶文化方方面面,展现出丰富的民间饮茶礼俗。

一、蒲松龄创作被看做与“茶馀昼话”搜集有关我们知道,蒲松龄(1640—1715)七十六岁的一生大体可分为少年游学、南下为幕、毕家坐馆、暮年家居几个阶段。

蒲松龄久居乡间,对农事、茶事和医药都有研究,《聊斋志异》外还创作了聊斋俚曲及《婚嫁全书》《农桑经》《日用俗字》等实用性杂著。

《日用俗字》的“饮食章”记载当时的饮食烹调方式,至今仍是研究明清山东饮食重要资料,现今也有不少茶界人士将此列为明清茶点的研究对象。

《农桑经》中蒲公还纪录了一种经他调配的养生药茶方即菊桑茶。

《聊斋志异》的创作与茶及其饮茶习俗,至为相关。

清末邹?| 《三借庐笔谈》卷六写蒲留仙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Z,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馀寒暑,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1]尽管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委巷之谈,不足取信,但却不应当简单来看,至少这则传闻明确提到饱含种种奇闻逸事的小说创作,有一个依靠作者摆茶摊,与人交流收集再加工创作而成,至少认为《聊斋志异》为“田野采集”的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翻译赏析
《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钱起。

其古诗全文如下:偶与息心侣,忘归才子家。

玄谈兼藻思,绿茗代榴花。

岸帻看云卷,含毫任景斜。

松乔若逢此,不复醉流霞。

【注释】⑴长孙:复姓。

朗:法名。

上人:佛教称德智善行的人,后用着对僧人的敬称。

⑵息心:祛除杂念。

侣:伴,此处指朗上人。

⑶才子:指长孙氏。

⑷玄谈:说谈佛理。

藻思:文思,文才。

⑸绿茗:茶。

⑹帻:音“zé”,头巾。

岸帻: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

⑺景:同“影”。

任景斜:任由日影西斜。

⑻松乔:传说中的两位仙人,赤松子和王乔。

⑼流霞:传说中的仙酒名。

【鉴赏】唐代饮茶之风日炽,上自权贵,下至百姓,皆崇尚茶当酒。

茶宴的正式记载见于中唐。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钱写下多首关于茶会、茶宴的诗,如《与赵莒茶宴》写的是两人对饮的茶宴,这首《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则为三人茶会。

自古就有“茶禅一味”之说,从这首茶诗中亦能感受其中的禅意。

作者在诗歌中展示了茶人们在疏影半斜、蝉声一树的空灵境界中品茗玄谈,余意不尽,文思泉涌的画境,无论是画中人,还是欣赏者都陶醉于一种深深的禅境之中,俗念全消。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