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实验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
植物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10 植物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果实中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缺乏它就会患坏血病。
但人体中一般不能合成维生素C,所需要的维生素C,必须从植物产品中获取。
因此,植物产品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是植物产品质量,特别是果蔬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
一、试材及用具1.试材鲜草莓、鲜枣或干枣。
2.仪器恒温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速组织捣碎机、烘箱以及移液管、烧杯、容量瓶等玻璃器皿。
3.试剂及配制(1)4.5mol/L H2SO4:将250mL H2SO4(比重1.84)加入700mL水中,冷却后再用水稀释至1000mL。
(2)85% H2SO4:将900mL H2SO4(比重1.84)加入100mL水中。
(3)2% 2,4-二硝基苯肼溶液:将2,4-二硝基苯肼2g溶解于100mL 4.5mol/L H2SO4内,过滤。
不用时存于冰箱内,每次用前必须过滤。
(4)2% 草酸溶液:溶解20g草酸于700mL水中,稀释至1000mL。
(5)1% 草酸溶液:稀释500mL 2%草酸溶液到1000mL。
(6)1% 硫脲溶液:溶解5g硫脲于500mL 1%草酸溶液中。
(7)2% 硫脲溶液:溶解10g硫脲于500mL 1%草酸溶液中。
(8)1 mol·L-1HCl:取100mL HCl(12 mol·L-1)加入水中,并稀释至1200mL。
(9)抗坏血酸标准溶液:溶解100mg纯抗坏血酸于100mL 1%草酸中,配成1mL相当于1mg抗坏血酸的溶液。
(10)活性炭:将100g活性炭加到750mL 1mol/L盐酸中,回流1~2h,过滤,用水洗数次,至滤液中无铁离子(Fe3+)为止,然后置于110℃烘箱中烘干。
(11)检验铁离子方法:利用普鲁士蓝反应。
取上述滤出液数滴,加入1mL2%亚铁氰化钾于1% HCl等量混合液中,如有铁离子则产生蓝色沉淀。
二、原理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氧化型和结合型,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氧化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脎,根据脎在硫酸溶液中的含量与总抗坏血酸的含量成正比,进行比色定量。
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的测定

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的测定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它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有助于皮肤伤口的愈合、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以对抗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等等。
由于人体自己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C,因此必须通过饮食或补充剂的方式来摄取。
但是,维生素C很容易氧化失去活性,因此在储存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将介绍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
测定原理维生素C是还原型物质,具有还原性,因此可以与氧化剂I2反应,形成色素。
I2在酸性环境下氧化生成I^-,接着I^-离子与维生素C反应成光吸收值较小的I3^-络合物,即维生素C滴定终点。
根据滴定所用的溶液浓度、用量以及生成络合物的光学性质,则可以确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药品和设备1.溶液:维生素C浓度为10mg/mL的标准溶液、0.1M硫酸、0.1%淀粉溶液、0.1M碘酸钾溶液、0.1M硫酸铜溶液、0.1M氢氧化钠溶液、0.01M EDTA四钠盐溶液。
2.设备:分析天平、醇灯、10mL锥形瓶、10mL直口瓶、比色皿、可调式电位计、pH 计、定容瓶、移液管等。
实验步骤1.样品准备将维生素C片粉末磨碎,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将其溶解在约10mL水中。
磨碎时应避免光照和过度摩擦,以免影响维生素C的稳定性。
溶解后的维生素C片可通过定容转移至10mL锥形瓶内。
2.标准曲线的制备取一定量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分别置于10mL直口瓶中,通过不同稀释倍数制备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计算出维生素C的浓度范围。
然后通过滴定操作得到对应浓度的滴定体积V1。
3.测定未知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将溶解好的维生素C片转移至100mL定容瓶中,配成100mg/L的维生素C溶液。
取0.5mL溶液,加入10mL0.1M硫酸,并进行预滴定加样,加入0.1M碘酸钾溶液,在淀粉试验液的指导下终点处停止滴定至瓶底,记录滴定体积V2。
然后,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维生素C mg/kg = (V1 - V2) × C ×50 / ns其中,C为0.1M的碘酸钾溶液浓度,ns为加入样品容积,50为维生素C溶液的稀释倍数。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01
测定方法: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 您的观点。
还原型 抗坏血酸
O =C
|
HO— C
‖ HO— C
O
|
H— C
|
H 抗坏血酸
O =C
|
O=C
| O=C
O
|
H— C
|
HO— CH
|
CH2OH
Cl |
O=
| Cl
=N —
— O-
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蓝色)
(y0-y1)×A 样品重(g)
100
×
× 100
10
y1---滴定空白所用染料ml数 y0---滴定样品所用染料ml数 A---1mL染料溶液相当的抗坏血酸的mg数
五、注意事项
Vc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研磨时,尽可能要快,以减少Vc的氧化。
2% 草酸可以有效抑制Vc氧化酶活性。若用样品含有大量Fe2+,可用8%醋酸溶液提取, 因在2%草酸中Fe2+ 仍可以还原2,6-D, 改用8%醋酸溶液提取,Fe2+不会很快与染料 起作用。 维生素C提取时要避光、避免与铜铁接触,以免Vc氧化。
实验六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2, 6-D滴定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汇报人姓名
一、目的意义
01
人类营养中最重要 的维生素之一。缺 乏时引起坏血病。
02
果蔬品质的重要指 标之一。
03
不同栽培条件,不 同成熟度都可以影 响水果、蔬菜中维 生素C的含量。
04
水果、蔬菜保鲜贮 藏必须测定维生素 C含量,了解果蔬 品质量的高低。
样品提取液定容时若泡沫太多,可加几滴乙醚或辛酸、丁醇消除
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18 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一、目的学会测定果蔬中Vitc含量的方法。
二、材料、用具及仪器药品1(材料,各种蔬菜或水果2(用具及仪器、研钵或捣碎机。
100ml锥形瓶、50ml容量瓶,10ml移液管,5ml移液管,100ml量筒,微量滴定管,漏斗、滤纸,电子天平3(试剂(1)2%草酸溶液:草酸2g,溶于100ml蒸馏水(2)1%草酸溶液:溶1g草酸于100ml蒸馏水。
(3)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50.mg纯抗坏血酸,溶于是1%草酸溶液,并稀释至500ml。
贮棕色瓶,冷藏,最好临用时配制。
(4)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溶31mg2.6-二氯酚靛酚在300ml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ml,滤去不溶物,贮在棕色瓶内,冷藏(大约可保存一星期)。
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三、原理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蓝色)为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钠(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钠滴定样品中的维生素C,根据滴定时所用去染料数,计算出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
滴定终点的判定是以被滴定溶液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显现的粉红色不褪色为准,这是由于2 .6——二氯酚靛酚钠具有在酸性溶液中显粉红色,而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的特性。
四、方法步骤1、提取:用水洗净新鲜白菜叶柄,用纱面或吸水纸吸干表面水份,然后称取10.0g,加2%草酸20ml,置于组织搅碎机中打成浆状或用研钵研匀浆。
倒入100ml 容量瓶中以2%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静置1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
2、滴定(1)(标准液滴定:准确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0ml(含0.1抗坏血酸)置100ml 锥形瓶中,加9ml%草酸,微量滴定管以2.6-二氯酚靛酚钠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15秒即为终点。
由所用染料的体积计算出1ml染料相当于多少mg抗坏血酸。
(最好做两份)2(样液滴定:准确吸取滤液两份10.0ml分别放入100ml锥形瓶内,滴定方法同前。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抗坏血酸(维生素 C )的测定方法( 1)在测定维生素C 的国标方法中,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维生素 C 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2、4-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一、荧光法 1.原理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 与邻苯二胺(OPDA 反应生 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 ( quinoxaline ),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 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 OPDA 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
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 0.022 g/ml 。
2.适用范围GB12392-90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仪器 3.1.实验室常用设备。
3. 2.荧光分光光度计或具有 350nm 及430nm 波长的荧光计。
3. 3.打碎机。
4. 试剂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不加说明均为分析纯试剂。
( 1)偏磷酸-乙酸液:称取 15g 偏磷酸,加入 40ml 冰乙酸及 250ml 水,搅拌,放置过夜使 之逐渐溶解,加水至 500ml 。
4C 冰箱可保存 7〜10天。
(2)0.15 mol/L 硫酸:取 10ml 硫酸,小心加入水中,再加水稀释至 1200ml 。
( 3)偏磷酸-乙酸-硫酸液:以 0.15mol/L 硫酸液为稀释液,其余同 4.1. 配制。
(4) 50% 乙酸钠溶液:称取 500g 乙酸钠(CH3COONS3H2O ,加水至1000ml 。
(5) 硼酸-乙酸钠溶液:称取 3g 硼酸,溶于100ml 乙酸钠溶液(4.4 )中。
临用前配制。
(6) 邻苯二胺溶液:称取 20mg 邻苯二胺,于临用前用水稀释至100ml 。
(7) 0 . 04%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称取 0.1g 百里酚蓝,加 0.02mol/L 氢氧化钠溶液,在玻 璃研钵中研磨至溶解,氢氧化钠的用量约为 10.75ml ,磨溶后用水稀释至 250ml 。
维生素C的测定

维生素C的测定维生素C是一种已糖醛基酸,有抗坏血病的作用,所以被人们称做抗坏血酸,主要为还原型及脱氢型两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奇的水果、蔬菜,特殊是枣、辣椒、苦瓜、柿子叶、猕猴桃、柑橘等食品中含量较多。
它是氧化还原酶之一,本身易被氧化,但在有些条件下又是一种抗氧化剂。
维生素C(还原型)纯品为白色无臭结晶,熔点190~192℃,溶于水或乙醇中,不溶于油剂。
在水溶液中易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在弱酸条件中较稳定,维生素C开头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有生理作用)。
假如进一步水解则生成2,3-二酮古乐糖酸,失去生理作用。
依据它具有的还原性质可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1)2,6-二氯靛酚法(还原型VC)(2)2,4-二硝基苯肼法(总VC)(3)碘酸法(4)碘量法(5)荧光分光光度法一、2,6-二氯靛酚滴定法1、原理: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逝。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肯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2、试剂⑴ 1%草酸溶液:称取10g草酸,加水至1000ml;⑵ 2%草酸溶液:称20g草酸,加水至1000ml;⑶ 维生素C标准液:精确称20mgVC溶于1%草酸中,并稀释至100ml,吸5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1%草酸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有0.02mgVC;⑷ 0.02%2,6-二氯靛酚溶液:称取2,6-二氯靛酚50mg,溶于200ml含有52mg碳酸氢钠的热水中,冷却后,稀释至250ml,过滤于棕色瓶中,贮存于冰箱内,应用过程中每星期标定一次。
标定一:吸标液(VC)5ml于三角瓶加6%KI溶液0.5ml加1%淀粉3滴用0.001N KIO3标液滴定到淡兰色。
计算:抗坏血酸浓度(mg/ml)= (V1 0.088)/ V2V1 - 滴定时消耗0.001N KIO3标液的体积(ml)V2 -维生素C重量(g)0.088 -1ml0.001N KIO3标液维生素C的量(mg/ml)标定二:吸5ml已知浓度V C标液加5ml1%草酸用染料2,6-二氯靛酚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在15秒不褪色为终点计算:每毫升2,6-二氯靛酚相当于维生素C的毫克数等于滴定度(T)T= (C V1)/ V2C - 维生素C的浓度(mg/ml)V1 -维生素C的体积(ml)V2 -消耗2,6-二氯靛酚的体积(ml)⑸ 0.001N KIO3标液:吸0.1N KIO3溶液5ml于500ml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每毫升相当于VC0.008mg;⑹ 0.5%淀粉溶液;⑺ 6%KI溶液;3、操作方法⑴ 提取:称样50g加2%草酸100ml到入捣碎机中处理过滤颜色若深可加白陶土⑵ 滴定:吸5ml样液于三角瓶用染料滴定至粉红色15秒内不褪色计算:VC(mg/100g)=(V T)/ W 100V -消耗染料体积(ml)T -1ml染料所能氧化维生素C的毫克数W- 滴定时全部滤液中含有样品的克数4、留意事项⑴ 全部试剂的配制最好都用重蒸馏水;⑵ 滴定时,可同时吸二个样品。
维生素C的测定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一.实验目的:维生素作为生活中重要的营养物质,已经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习定量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及方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在测定过程中学习掌握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对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实验原理:人们发现在日常饮食中缺乏维生素会引起营养失调,导致坏血病,因此,维生素C又被称抗坏血酸。
维生素C是具有L系糖构型的不饱和多羟化合物,为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C分布很广,植物绿色部分及水果中含量尤其丰富。
维生素C具很强还原性,碱性溶液中加热且有氧化剂存在时,,抗坏血酸容易被氧化而遭到破坏。
中性或微酸性环境中,抗坏血酸能将燃亮2,6-二氯酚靛酚还原成无色的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
同时抗坏血酸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氧化性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中性碱性中呈蓝色。
滴定时,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在抗坏血酸未被全部氧化时,滴下染料立即被还原成无色。
一旦溶液中抗坏血酸被全部氧化时,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呈现红色。
所以当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时,表示溶液中抗坏血酸刚好被全部氧化,即为滴定终点。
从滴定中消耗的染料标准溶液,即可计算出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仪器:三角瓶(50ml);研钵;移液器、移液管;容量瓶;微量滴定管;离心机;玻璃棒2、试剂:桔子;2%草酸溶液;标准抗坏血酸溶液(0.2mg/ml);2.6-二氯酚靛酚纳溶液(0.001N):称取干燥的二氯酚靛酚纳60mg,加蒸馏水100~150ml,滴加0.01N NaOH4~5滴,放在200ml容量瓶中,强烈摇动10min,冷却后加水至刻度,摇匀后用滤纸过滤于棕色瓶中,储于冰箱中备用,有效期一周。
3、实验方法:1)分别取桔皮2g,桔肉10g,在研钵中与少量2%草酸研成匀浆,之后用10ml左右的2%草酸将匀浆洗入离心管中,3500转/分,离心15min,将上清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2%草酸定容,为样品液。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 C 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准确测定样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了解和掌握维生素C 测定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 C 又称抗坏血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本实验采用 2,6 二氯靛酚滴定法进行测定。
2,6 二氯靛酚是一种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
其氧化型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可与维生素 C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当维生素 C 全部被氧化后,稍过量的 2,6二氯靛酚会使溶液呈现红色,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通过滴定消耗的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材料新鲜水果(如橙子、草莓等)、标准维生素 C 溶液。
2、试剂2%草酸溶液、0001mol/L 2,6 二氯靛酚溶液。
3、仪器电子天平、容量瓶、移液管、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玻璃棒、漏斗、滤纸。
四、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适量的新鲜水果,放入研钵中研磨成匀浆。
将匀浆转移至容量瓶中,用 2%草酸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
用漏斗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2、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标准维生素 C 晶体,用 2%草酸溶液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得到标准维生素 C 溶液。
3、滴定吸取一定量的样品滤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草酸溶液至一定体积。
用 0001mol/L 2,6 二氯靛酚溶液进行滴定,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呈现淡红色,并保持 15 秒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
记录消耗的2,6 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
同时进行空白实验,除不加样品滤液外,其他操作与样品滴定相同,记录空白实验消耗的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
五、实验数据处理1、计算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实际浓度吸取标准维生素 C 溶液 1000mL 于锥形瓶中,加入 2%草酸溶液至50mL。
用 2,6 二氯靛酚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消耗的体积 V1(mL)。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标准维生素 C 的浓度×1000÷V12、计算样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样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mg/100g)=(V V0)×C×T×100÷W其中,V 为样品滴定消耗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mL);V0 为空白滴定消耗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mL);C 为 2,6 二氯靛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T 为 1mL 2,6 二氯靛酚溶液相当于维生素 C 的毫克数;W 为样品质量(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计算
W(mg/100g鲜样)=(y0-y1) ×A×Z/(B×X)×100 W—100g样品中含VC的mg数;y1—滴定 空白所用染料ml数;y0—滴定样品所用染料 ml数;A—1ml染料溶液相当的抗坏血酸的mg 数;B—样品的g数;X—滴定时吸取样品溶液 的ml数;Z—样品溶液定容后的总体积(ml 数)。
实验21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
一、原理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染料2,6-二氯酚靛酚(2,6dichlorophenolindophenol)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且在酸性溶液 中呈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因此当用蓝色的碱性2, 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草酸溶液时,其中的抗坏 血酸可以将2,6-二氯酚靛酚还原成无色的还原型。但当溶液中 的抗坏血酸完全被氧化之后,则再滴2,6-二氯酚靛酚就会使溶 液呈红色。借此可以指示滴定终点,根据滴定用去的标准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量,可以计算出被测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二、材料、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水果或蔬菜 (二)设备:1. 蒸发皿;2. 小研钵及杵一 套;3. 移液管;4. 漏斗;5. 滤纸;6. 容量瓶; 7. 微量滴定管。 (三)试剂:1. 2%草酸;2. 2,6-二)称取水果和蔬菜样品10g,放在研钵中加入2%草酸溶液 约5ml研碎。通过漏斗将研碎的样品倒入一只100ml的容量瓶中, 研钵及杵用2%草酸冲洗,并将洗液一并倒入该容量瓶中,最后 用2%草酸定容到刻度,过滤,滤液备用。 (二)染料的标定:取10ml标准抗坏血酸溶液至蒸发皿中, 以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呈粉红色,并在30S内不退色为终 点。计算1ml染料相当于抗坏血酸的mg数(重复3次,取平均 值)。 (三)取滤液10ml于蒸发皿中,用已标定过的2,6-二氯酚 靛酚溶液滴定至粉红色并且在30S内不褪色为止,记下染料的用 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