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
影像诊断学讲解

影像诊断学讲解影像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使用影像技术来诊断疾病的学科。
它通过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磁共振成像等,对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本文将为您介绍影像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常用技术和发展前景。
一、影像诊断学概述影像诊断学是一门综合应用科学,它结合了生物、物理、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影像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X射线技术的发现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影像诊断学已经涵盖了多种成像技术。
二、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1. X射线成像技术X射线成像技术是影像诊断学中最早且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通过将X射线穿过人体,然后用感光片或数字传感器记录射线通过的程度,从而形成影像。
X射线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骨骼和某些软组织的病变,如肺结核、肺癌等。
2. CT扫描技术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技术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它通过将X射线通过人体的不同角度进行扫描,并用计算机将这些数据重建成图像。
CT扫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脑部、胸部、腹部等各个部位的病变,如脑出血、肺炎、肝肿瘤等。
3. MRI技术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技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探测人体内部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图像。
MRI技术对软组织有较高的解剖学和病理学分辨率,可以用于检测脑部、关节、脊柱等部位的病变,如脑梗死、腰椎间盘突出等。
4. 超声技术超声技术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技术,它利用超声波对人体进行扫描,从而生成图像。
超声技术主要用于产科和妇科的诊断,如胎儿发育观察、子宫肌瘤检测等。
三、影像诊断学的应用影像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协助医生在早期发现疾病、确定疾病的性质和范围,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例如,乳腺X射线摄影可以用于早期乳腺癌的筛查,CT扫描可以用于检测肺部肿瘤,MRI可以用于评估脑部损伤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诊断学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医学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学科,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医学影像诊断学主要包括放射学、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分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诊断学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放射学放射学是医学影像诊断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通过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来对疾病进行诊断。
X射线是最早应用的影像学技术之一,它可以显示骨骼和某些软组织的情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诊断中。
CT(计算机断层摄影)则是利用X射线旋转成像技术,可以更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结构。
MRI(磁共振成像)则是通过磁场和无痛的无辐射方法来获取高清晰度的影像,对柔软组织的显示能力更强。
核医学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核医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有着独特的应用优势,如核素扫描可以帮助医生观察疾病的生理、代谢状况,对肿瘤、心脏等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核医学技术还可以用于肿瘤治疗,如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
超声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医学影像诊断的学科,其安全性和无放射线的特点使其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超声可以在体内形成图像,可以清晰显示器官、血管和组织结构。
超声诊断学在产科、儿科、心脏病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产前超声检查可以对胎儿进行观察,判断发育情况。
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医生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辅助工具,不仅提高了医疗诊断的准确性,也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医学影像诊断学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于更多的患者。
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1. 肺炎
肺炎是指肺部组织发生炎症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
X线胸片:可见肺实变、扩张的小叶间隔、渗出灶等。
CT扫描:可见炎性渗出导致的肺实变、斑片状渗出灶、结节等。
2.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常见的影像学表
现包括:
X线胸片:可见肺部浸润阴影、空洞、钙化灶等。
CT扫描:能更准确地显示病灶的范围和分布,包括浸润性病灶、空洞、纤维化等。
3. 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受损,包括缺血性脑卒中
和出血性脑卒中。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
CT扫描:可见梗死灶的低密度区、出血灶的高密度区。
MRI:能更清晰地显示梗死灶的范围和形态。
4. 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和缺氧。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
冠状动脉造影:通过插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可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和阻塞情况。
心电图:能反映心肌的电活动情况,包括ST段改变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Q波。
5. 肺癌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
CT扫描:可见肿瘤的大小、位置、边缘、浸润性生长情况。
PET-CT:结合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葡萄糖代谢物示踪,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代谢活动情况。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在临床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病变的特征和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能够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早期发现疾病和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诊断学(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是指使用医学影像技术对人体进行诊断和疾病监测的学科。
它通过对人体内部结构、功能和病变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医生确定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医学影像诊断学涉及多种影像技术,包括X射线、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不同层面、角度和解剖结构的影像信息,帮助医生观察和诊断疾病。
在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了解和解释:1. 影像学(Imaging): 影像学是指通过使用医学影像技术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医学影像被用于诊断疾病、指导治疗和进行疾病监测。
2. 造影剂(Contrast agent): 造影剂是一种用于增强影像对比度的物质,常用于X射线、CT、MRI和血管造影等检查。
造影剂可以使血管、器官和病变更加清晰可见。
3. X射线(X-ray): X射线是一种通过人体组织的传递而产生的电磁辐射。
在X射线影像检查中,X射线通过人体并被探测器接收,形成包含骨骼和软组织结构的影像。
4. 超声波(Ultrasound): 超声波是一种通过晶体振动产生的高频声波。
在超声波检查中,医生使用超声波探头将声波发送到人体内部,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声波,形成实时的图像。
5.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是一种通过不同角度的X射线扫描生成的多层次影像。
CT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图像,帮助医生观察和诊断疾病如肿瘤、骨折和脑出血等。
6. 核磁共振(MRI): 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的影像。
MRI对软组织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观察疾病如脑卒中、肌肉骨骼病变和肿瘤等。
7.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PET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来观察人体代谢和功能。
PET可以检测和诊断心脏病、肿瘤、脑功能异常等。
通过医学影像诊断学,医生可以获取全面和详细的疾病信息,从而确定疾病的类型、程度和分期。
影像诊断学的名词解释

影像诊断学的名词解释影像诊断学可以被定义为一门医学科学,其利用各种成像技术观察和解释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状态的变化,以便医生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影像诊断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提供可视化的信息,帮助医生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和临床特征。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影像诊断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MRI能够生成高质量的人体内部断层图像。
通过这些图像,医生可以观察和诊断许多疾病和异常情况,例如肿瘤、损伤、炎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MRI的优点之一是能够提供具有很高对比度的图像,从而使医生能够更精确地评估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另一种常用的成像技术是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扫描通过旋转的X射线源和检测器,能够获取人体各个不同角度的断层图像。
CT扫描能够提供有关人体组织密度、结构和血管状况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它在急诊情况下特别有用,因为它能够快速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并帮助医生迅速做出诊断。
CT扫描也常用于肿瘤诊断和评估手术前的计划。
除了MRI和CT,还有其他许多成像技术在影像诊断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超声成像利用高频声波来产生图像,常用于妇产科、心脏和肝脏等器官的诊断。
放射性核素扫描使用放射性示踪剂并结合摄影技术,用于评估器官功能和血流情况。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则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衰变活性来提供详细的功能图像。
影像诊断学的发展对医学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观察人体内部的变化,医生可以观察不同组织的形态、密度和结构,辅助他们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影像学也能够提供重要的治疗指导,例如手术规划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然而,影像诊断学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成像技术本身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辐射暴露,尤其是在放射性核素扫描和CT扫描中。
尽管辐射剂量通常是安全的,但医生需要仔细权衡利弊,并确保患者接受真正有必要的检查。
其次,影像学图像仅能提供表面的信息,无法提供组织和器官的微观结构和功能变化。
医学影像诊断学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诊断学基础知识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研究利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对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下面我们将介绍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作用医学影像学是指利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非侵入性或微创性的诊断、治疗和研究。
它可以通过产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图像,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展和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医学影像学可以根据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类。
常见的医学影像学分类包括放射学、超声波、核医学、磁共振和计算机断层扫描。
1. 放射学: 通过投射放射线并记录其经过人体后散射、吸收或发射的信息来获得图像。
常见的放射学成像技术包括X射线、CT 扫描和乳腺X线摄影。
2. 超声波: 利用声波在人体内部的传播和反射原理来生成图像。
超声波影像学广泛应用于产科、心血管学和肝脏疾病等领域。
3. 核医学: 通过给患者注射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再利用探测器记录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情况来生成图像。
核医学影像学常用于心脑血流灌注和肿瘤显像。
4. 磁共振: 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组织的图像。
磁共振影像学可以提供高对比度和分辨率,常用于脑、脊柱和关节等部位的检查。
5. 计算机断层扫描: 使用X射线从不同角度对人体进行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来重构出精确的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广泛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检查。
医学影像学的应用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手术和治疗过程,并进行疗效评估。
常见的医学影像学应用包括:肿瘤检测和定位、器官结构和功能的评估、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导管介入的引导、术前和术中导航。
总结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学科,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了解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医学影像学的应用和意义非常重要。
2024版医学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影像学检查
X线、CT等影像学表现
2024/1/29
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 案
28
案例三:心血管系统疾病案例分析
病例介绍
影像学检查
诊断分析
治疗方案
患者主诉、病史、临床 表现等
2024/1/29
超声心动图、血管造影 等影像学表现
结合影像学表现和临床 表现进行分析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 的治疗方案
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
利用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对细胞和组织进行精细观察和分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 的视角和手段。
2024/1/29
分子影像技术
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对生物体内的分子进行可视化观察和分析,为疾病的早期 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25
06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践案例分析
2024/1/29
16
04
医学影像阅片技巧与规范
2024/1/29
17
阅片前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1 2
了解患者病史和检查目的 在阅片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 以及检查目的,以便对影像资料有初步的认识和 预期。
选择合适的阅片环境 确保阅片室光线适宜,使用专业的阅片灯箱,以 提供均匀的照明条件,减少影像失真。
01
02
03
X线产生及性质
介绍X线的产生原理、特 性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2024/1/29
X线成像原理
阐述X线穿透人体组织后 的吸收与散射,以及如何 通过探测器接收并转换为 可见图像。
X线设备
介绍X线机的构造、功能 及操作,包括X线管、高 压发生器、控制台等关键 部件。
8
CT成像原理及设备
医学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领域,通过使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波、MRI和CT等,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对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1. 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诊断学是通过对医学影像学的研究和应用,结合临床病例和病人的情况,识别、分析和诊断疾病的学科。
它使医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医学影像,确定疾病的类型、范围和发展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治疗计划。
2. 放射学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使用各种不同的放射线技术,如X射线和CT扫描,来生成医学影像。
放射学医生使用这些影像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规划。
放射学在肿瘤学、心血管病学和神经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3. X射线X射线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术,它通过使用高能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从而生成影像。
X射线能够显示骨骼结构和某些软组织的病变。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分析X射线影像,诊断骨折、肿瘤和肺部疾病等问题。
4. 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不会产生辐射的医学影像技术,它使用高频声波来生成影像。
超声波可以用于检查内脏器官、血管和婴儿的发育情况等。
超声波在妇科、产科和心血管领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5.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影像的医学影像技术。
它可以显示器官、组织和血管的详细结构。
MRI在神经学、肌肉骨骼学和儿科学等领域中应用广泛。
6.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横断面影像的医学影像技术。
它可以提供关于身体不同部位的详细结构和病变的信息。
CT在肿瘤学、急诊医学和心血管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7. 放射剂量放射剂量是指患者或医务人员在接受放射线诊断和治疗时所受到的辐射量。
合理控制放射剂量对于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非常重要。
8. 影像学报告影像学报告是放射科医生根据医学影像所做的诊断和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1、肺结核:是指干酪样病变被纤维组织所包裹而形成的球形病灶。
2、空气支气管征:实变的高密度阴影中显示含气的支气管影。
3、肺大泡:多个肺泡壁破裂形成较大的含气空腔。
4、无壁空洞:为大片致密阴影中多发的边缘不规则的虫蚀装透亮区。
5、支气管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的原发性肺内恶性肿瘤,简称肺癌。
6、胸膜凹陷征:邻近胸膜的结节因其内的瘢痕收缩牵拉胸膜。
7、薄壁空洞:壁厚<3mm,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环形。
8、血管纠集征:由于肿瘤内瘢痕组织的牵拉作用,肺癌周围的血管向肿瘤聚集。
9、肺门角:右肺上、下部之间相交形成的钝的夹角。
10、空气半月征:空洞腔内的曲菌球与洞壁间形成的征象。
简答题1、简述早期肺腺癌的CT表现?①分叶征、②毛刺征、③空泡征、④胸膜凹陷征、⑤血管纠集征、⑥棘状突起2、简述支气管扩张典型CT表现?①印戒征、②双轨征、③树芽征及粘液嵌顿3、常见空洞型病变的疾病?①肺癌、②肺结核、③肺脓肿、④韦氏肉芽肿、⑤真菌4、肺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有哪些?①渗出病变、②增殖病变、③纤维病变、④钙化病变、⑤结节与肿块病变、⑥空洞与空腔5、早期肺癌的定义?中央型------病变局限于支气管壁内外围型------病灶直径小于2cm无管外籍结外侵犯,无淋巴结和脏器转移。
6、简述大叶性肺炎的分期?①充血期、②红色肝变期、③灰色肝变期、④消散期7、空洞的表现分类?①虫蚀样空洞、②薄壁空洞、③厚壁空洞8、肺结核影像学分形?①原发性肺结核、②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③继发性肺结核、④结核性胸膜炎、⑤其他肺外结核9、胸部影像学检查常用哪些方法?①胸部透视、②支气管造影、③CR、④DR、⑤CT、⑥MRI、(拍片(正、侧位)、高千伏拍片、体层摄影)10、中心型肺癌的X线表现是什么?X线所见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两种直接征象:①肺门肿块②支气管腔狭窄或闭塞间接征象:①阻塞性肺气肿②阻塞性肺炎③阻塞性肺不张一、解剖结构、正常影像学表现1、胸部影像学常用的检查方法①胸部透视、②支气管造影、③CR、④DR、⑤CT、⑥MRI、(拍片(正、侧位)、高千伏拍片、体层摄影)23、肺野的定义、划分定义: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透明的区域。
划分:第2、4肋骨前端下缘分上中下三个野,两侧肺纵行将每侧肺野分内、中、外三个带,共九个区域。
4、肺实质、间质的定义,各自包括什么内容肺实质:指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及肺泡壁。
肺间质:指肺的结缔组织所构成的支架和间隙,包括肺泡间隔、小叶间隔、支气管、血管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5、肺门的定义、主要组成部分、以什么为主,左右肺门位置高低、肺门角结构,什么是肺门角、组成成分、下肺动脉干宽度定义:又称肺根部,是肺和纵隔的通道,X线上是指肺A、肺V、支气管和淋巴组织在X线上的总和投影。
其中以肺A和肺V为主要成分,尤以肺A更为重要。
左侧肺门较右侧高1-2cm。
肺门角:右肺门上、下两部分之间相交形成钝的夹角。
上部为右上肺V、上肺A,下部为右下肺A干。
下肺动脉干宽度:<15mm6、肺纹理组成、分布特点组成:肺动脉和肺静脉分布特点: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7、纵隔的分区、纵隔移位的原因分区:胸骨角至第4胸椎下缘连线分上、下纵隔;气管、升主A及心脏前缘连线分前、中纵隔,食管前壁及心脏后缘连线分中、后纵隔,从而将上下纵隔分前中后三区,共六区。
原因: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肺不张、肺部肿瘤、肺弥漫性纤维化等。
8、胸膜的分层、斜裂、水平裂的特点,CT的表现特点脏层:包裹肺及叶间的部分壁层:与胸壁、纵隔及膈肌相贴者斜裂:只在侧位片上显示,右侧为自后上(T4、T5)斜向前下方的细线状致密影,在前肋膈角后2~3cm处与膈肌相连,左侧起点位置较高,在第3~4后肋端水平。
水平裂:位于右肺上叶和中叶之间,正侧位均可看到,表现为1~2mm宽的横纹细线影,正位上从肺门角水平向外走行,侧位偏上自斜裂中点水平向前走行达前胸壁。
CT表现:普通扫描,两侧斜裂表现为无肺纹理的“透明带”;薄层扫描,右水平裂为椭圆形无肺纹理的“透明带”,两侧斜裂为高密度“线状”影。
9、膈肌的位置、左右的区别、运动幅度、形态、位置及运动改变的常见原因位置:区别:运动幅度:形态:原因10、胸腺位置位于上纵隔血管前间隙,分左右两叶,行似箭头。
11、纵隔淋巴结大小的意义直径多少于10mm,一般前纵隔较多,隆突下较大,通常将淋巴结直径11~14mm 为临界点,≥15mm视为病理性,≥20mm多为恶性或转移性。
12、肺小叶的定义、组成定义:是肺组织的最小单位,包括小叶核心(小叶肺A、细支气管)、小叶实质(肺泡腺结构)、小叶间隔(结缔组织和其中小V组成)三部分。
二、异常影像学表现1、肺部X线、CT的基本病变完全掌握,尤其是空腔及空洞病变的定义,由哪些常见病变引起基本病变:肺部病变、支气管病变、胸膜病变、纵隔病变、横隔病变。
空洞: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并吸入气体后形成的透亮区。
可由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形成,多见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
①无壁空洞:又称虫蚀样空洞,为大片致密影中多发的边缘不规则的虫蚀状透亮区,常见于干酪性肺炎。
②薄壁空洞:洞壁厚度≤3mm,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薄壁透亮影,内壁多光整,③厚壁空洞:洞壁厚度>3mm,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厚壁透亮影,常见于周围型肺癌及肺脓肿。
空腔:指肺内生理腔隙发生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
2、支气管改变:阻塞性肺气肿的定义、弥漫性及局限性的表现,阻塞性肺不张的定义、反“S”征(1)定义: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可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坏。
①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X线CT均表现为肺部局限性透明度增加,肺纹理稀疏。
②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X线:A、桶装胸,肋角平举,肋间隙增宽,胸廓前后径增宽 B、两肺透明度增加,呼吸气相时肺的透明度改变不大 C、肺纹理稀疏,纤细、变直 D、膈肌低平,活动度明显减弱 E、心影居中狭长,呈垂位心型。
CT表现肺纹理稀疏,纤细、变直,在肺的边缘处常见肺大疱影(2)阻塞性肺不张定义:支气管完全阻塞后,相应肺部或全部无气而膨胀导致肺体积缩小的状态。
反“S”征:右肺上叶肺不张时,肺叶体积缩小,水平裂向上向内移位,凹面向下,与肺门区肿块的下缘相连,形成反置的或横置的S状。
3、肺门的改变:肺门增大及缩小、密度位置改变常见疾病①肺心病、②肺淤血、③肺动脉扩张、④肺门淋巴结结核、⑤恶性淋巴瘤、⑥硅沉着病、⑦中央型肺癌等。
4、胸膜病变:胸腔积液的分类,定量,气胸、液气胸的定义分类、定量:(1)游离性胸腔积液:①少量积液 250ml,液体上缘在第4肋前端以下。
②中量积液液体上缘在第4肋前端以上,第2肋前端以下。
③大量积液:积液上缘达第2肋前端以上。
(2)局限性胸腔积液:①包裹性积液、②间叶积液、③肺底积液气胸:空气进入胸膜腔,是因脏层或壁层胸膜破裂所致。
液气胸:胸膜腔内液体与气体同时存在,立位胸片表现为横贯胸腔的气-液平面。
5、纵隔病变:各分区的常见病变,纵隔位置改变的原因分区病变:①前纵隔上部:胸骨后甲状腺肿,中部:胸腺瘤、畸胎瘤;②中纵隔上中部:淋巴瘤;③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原因:①肺不张、广泛胸膜增厚,牵拉纵隔向患侧移位;②气胸、大量胸腔积液、肺内巨大肿瘤,推拉纵隔向健侧移位。
6、肺气肿的CT分型,什么是肺大泡分型:①全小叶型肺气肿、②小叶中心型肺气肿、③小叶间隔旁型肺气肿、④疤痕旁型或不规则型肺气肿肺大泡:多个肺泡壁破裂形成较大的含气空腔。
7、支气管扩张的分型、影像表现,什么叫轨道征、印戒征,典型的CT表现轨道征:支气管走行与CT扫描层面平行时,增厚的支气管管壁呈轨道状。
印戒征:支气管与扫面层面垂直走行时,扩张的支气管与伴行的肺动脉共同表现为印戒状。
①柱状形:表现为“轨道征”或“印戒征”②囊状型:表现为多发性囊状或葡萄串状阴影,如合并感染则囊内出现液面及囊壁增厚。
③曲张型:表现为扩张的支气管管腔粗细不均,如腔内充满粘液栓,则表现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称“指状征”。
三、呼吸系统疾病1、气管及支气管疾病:常见先天疾病、气管异物好发年龄、常见位置先天疾病:气管闭锁、气管-食管瘘、气管狭窄。
多见于儿童,右侧支气管。
2、肺先天性疾病:肺隔离症的定义、特点,影像表现定义:指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隔离而单独发育的先天畸形。
影像表现:①肺叶内行:下叶后基底段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可见多发含气囊腔阴影,边缘模糊。
②肺叶外行:左下叶后基底段软组织密度影,病灶密度均匀。
3、肺部炎症:重点大叶性肺炎全掌握(定义、病理分期、各期的影像表现,特征表现是哪一期),什么是空气支气管征定义:为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是细菌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
空气支气管征:实变肺组织与含气的支气管相衬托,其内可见透亮的支气管影。
病理分期: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
4、支气管肺炎:定义、表现定义:亦称小叶性肺炎,是由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多种病原菌感染致病,也可由病毒及真菌引起。
X线:①病灶呈多发斑片状阴影,大小不一,密度不均,病变多在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且沿肺纹理分布。
②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表现。
③合并肺气肿时表现为两肺野透亮度增高,胸廓扩大,肋间隙增宽及膈肌低平。
CT:①大多数散在的片状病灶符合肺腺泡或肺小叶的实变形态;②两肺中下部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模糊;③在小片状影之间,可见小圆形透亮阴影。
6、肺结核:全掌握,肺结核的原因、重点掌握肺结核的分类、各类别的好发年龄、影像表现,什么是原发综合症、三均征、结核球、干酪性肺炎病因: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肺部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的传染病。
原发综合症:肺部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管炎和所属淋巴结炎三者的合称。
三均征: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
结核球:指干酪性病变被纤维组织包裹而形成的球性病灶。
干酪性肺炎:表现为肺段或肺叶的实变影,其内密度可不均匀,有时可见支气管播散的斑点或斑点状病灶。
8、原因不明肺疾病:知道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韦格肉芽肿的特征表现(1)间质性纤维化:早期仅见两肺中下部磨玻璃阴影;中期呈弥漫性网状、条索及点状阴影;晚期结节状阴影增大,同时伴有广泛厚壁囊状阴影,形似蜂窝状。
CT:①磨玻璃密度影(两下肺)、②线状影(胸膜面)、③胸膜下弧线状影、④蜂窝状影(两肺基底部胸膜下区)、⑤小结节影、⑥肺气肿、⑦支气管扩张(2)结节病:X线: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大小不一,密度均匀,边缘清楚CT:肺门、纵隔多发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大小不一,密度均匀,边缘较清楚增强均匀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