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保护安全技术标准
氮气保护安全技术标准

氮气保护安全技术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氮气保护安全技术标准一、【背景介绍】1、易燃易爆物料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为了降低爆炸风险,在生产过程中通入惰性气体,控制氧气含量在爆炸极限以下,使混合气体(气相)惰性化,达到防爆目的。
2、易燃易爆物料包括:易燃液体(有机溶剂)形成的蒸发、可燃气体、可燃粉尘。
3、惰性气体:一般情况下使用氮气作为惰性气体。
二、【技术要求】1、易燃易爆物料只要氧气含量在某个值以下(极限氧含量LOC),就不会发生爆炸,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极限氧含量LOC值。
2、氢气的极限氧含量(%)为所有物料中最低的,考虑安全系数,设定氮气置换后极限氧含量LOC 3%是安全可靠的。
2、公司所有溶剂储罐、反应釜、接受罐、离心机等使用易燃易爆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可燃气体、易燃易爆粉尘的设备(评估),都需要氮气保护。
4、氮气的纯度(N2)≥99%(工艺特殊要求除外),氮气总管压力≥。
三、【实施指南】1、氮气保护控制方式a)手动进氮气方式:利用氮气压力表和阀门进行手动控制。
b)自动进氮气方式:利用氮封阀装置(压力差)进行自动控制。
2、氮气保护装置安装a).溶剂储罐:a).1.安装带呼入、呼出口的阻火式呼吸器。
见图a).2.呼入口接氮气或氮封装置。
a).3.呼出口集中接至排气总管,经管道阻火器(见图)接至冷凝器或末端尾气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
注意:溶剂储罐第一次使用时,用氮气置换后方可打入溶剂。
a).4.溶剂贮罐安装示意图b).溶剂接受罐:b).1.安装氮气管道、阀门及压力表,负压接受罐破真空时吸入氮气,至压力表为零或微正压。
b).2.常压接受罐安装氮气管道、阀门及压力表,进行手动氮气置换。
b).3.排气口集中接至排气总管,经管道阻火器接至冷凝器或末端尾气处理设施经处理后排放。
c).常压带溶剂反应罐(浸泡罐等):c).1.安装氮气管道时,注意将氮气管道深入离罐底200mm左右为宜,上部开小孔(俗称泪眼,防止料液被倒压出来)。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化学品英文名称:nitrogen中文名称2:氮气第二部分成分/ 组成信息化学品名称纯品/ 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工业氮氮 > % 7727-37-9第三部分危险性描述危险品类别:第2 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健康危害: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由于无味、无色、无嗅,故空气中含量高时无法发觉,如果氧含量低于18%则威胁生命。
缺氧症状为恶心、困倦、皮肤眼睑变青,无知觉直至死亡。
液氮对眼、皮肤、呼吸道会造成冻伤。
环境危害:无爆炸危险:无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接触液氮,可形成冻伤,用水冲洗患处缓解症状,就医。
眼睛接触:液氮溅入眼中,翻开眼睑,用水冲洗,立即就医。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输氧或施行人工呼吸。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氮本身不燃烧,但盛装氮气容器与设备遇明火、高温可使器内压力急剧升高直至爆炸。
应用水冷却火场中容器。
有害燃烧产物:无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冷却火场中容器,使用与着火环境相适应的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切断气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
处理泄漏事故时,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处理液氮应配戴防冻护具。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贮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制通风设备。
操作液氮时应严防冻伤。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气瓶应有防倾倒措施。
大于10立方米低温液体储槽不能放在室内。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最高允许浓度:无资料监测方法:化学分析或仪器分析。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环境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迅速撤离现场;抢救、处理事故时要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接触液氮应戴面罩。
身体防护:低温工作区应穿防寒服。
手防护:低温环境戴棉手套。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无嗅气体熔点(C ) : -210相对密度:沸点( C ) : -19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饱和蒸气压(Kpa) : 465/-180 C 临界温度( C ) : 临界压力(MPa): 溶解性:微溶于水,酒精和醚。
氮气防灭火技术(标准版)

氮气防灭火技术(标准版)Safety technology is guided by safety technology, based on personnel protection, and an orderly combined safety protection service guarantee system.(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氮气防灭火技术(标准版)一、引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于“六.五”初期首先开展液氮灭火技术的研究,经过五年的试验研究,为我国煤矿氮气防灭火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七.五”初期转入开展以深冷空分设备制取氮气,通过输氮管路将氮气送达井下火灾或火灾隐患的区域内进行防灭火。
“八.五”期间,主要开展氮气防灭火技术的应用研究,如新疆六道湾,西山局杜儿坪矿等不同开采条件下的应用。
随着氮气防灭火技术的成功应用,在“九.五”期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与温州瑞气空分设备有限公司共同承担部重点科研项目,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成功地研制出JXZD-400型井下移动式碳分子筛制氮车和KYZD-800型地面移动式制氮装置,并设计形成地面固定式,地面移动式和井下移动式三大系列产品,以满足煤矿采用氮气防灭火选择氮源设备的需要。
二、作用原理注氮防灭火的实质是向采空区氧化带内或火区内注入一定流量的氮气,使其氧含量降到10%或3%以下,达到防灭火的目的。
其作用有消除瓦斯爆炸危险;防止煤的自然发热和自燃;降低燃烧强度;防止密闭漏风。
三、工艺(1)注氮系统①制氮设备我国煤矿防灭火目前所选用的制氮设备有:地面固定式深冷制氮气设备;矿用地面固定式、地面移动式和井下移动式变压吸附制氮设备,以及矿用地面固定式、地面移动式和井下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设备。
氮气保护安全技术标准

氮气保护安全技术标准1、在生产过程中,易燃易爆物料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因此通入惰性气体,控制氧气含量在爆炸极限以下,达到防爆目的。
易燃易爆物料包括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可燃粉尘,而一般情况下使用氮气作为惰性气体。
2、为了确保安全,易燃易爆物料只要氧气含量在某个值以下(极限氧含量LOC),就不会发生爆炸。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极限氧含量LOC值。
常用易燃易爆物料极限氧含量LOC值如下:序号品名不发生爆炸时的极限氧含量(%) LOC1 氢气 4.52 甲醇 8.03 乙醇 8.54 丙酮 11.05 苯 9.06 甲烷 9.5考虑安全系数,氢气的极限氧含量(%)4.5为所有物料中最低的,因此设定氮气置换后极限氧含量LOC 3%是安全可靠的。
对于公司所有使用易燃易爆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可燃气体、易燃易爆粉尘的设备(评估),都需要氮气保护。
此时,氮气的纯度(N2)应该≥99%(工艺特殊要求除外),氮气总管压力应该≥0.3Mpa。
3、对于氮气保护控制方式,可以采用手动进氮气方式或自动进氮气方式。
手动进氮气方式利用氮气压力表和阀门进行手动控制,而自动进氮气方式则利用氮封阀装置(压力差)进行自动控制。
4、在安装氮气保护装置时,对于溶剂储罐,应该安装带呼入、呼出口的阻火式呼吸器,并将呼入口接氮气或氮封装置。
呼出口应该集中接至排气总管,经管道阻火器接至冷凝器或末端尾气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
注意,溶剂储罐第一次使用时,需要用氮气置换后方可打入溶剂。
对于溶剂接受罐,应该安装氮气管道、阀门及压力表,负压接受罐破真空时吸入氮气,至压力表为零或微正压。
常压接受罐则需要安装氮气管道、阀门及压力表,进行手动氮气置换。
排气口应该集中接至排气总管,经管道阻火器接至冷凝器或末端尾气处理设施经处理后排放。
对于常压带溶剂反应罐(浸泡罐等),在安装氮气管道时,需要将氮气管道深入离罐底200mm左右的位置。
对于易燃液体贮罐,可采用手动控制氮气方式或自动启闭氮封装置方式来进行氮气保护。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引言氮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气体,具有广泛的用途,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正确使用氮气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氮气的安全技术,以帮助用户正确理解和正确应用氮气。
二、氮气的性质和特点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在常温下呈现为气态。
氮气具有较低的密度,不可燃,不支持燃烧。
但是,由于氮气具有较低的温度,接触氮气可能会导致组织冻伤。
此外,氮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如果氮气泄漏到空气中,会导致氧气浓度下降,从而对人体造成窒息危险。
三、氮气的安全使用技术1. 氮气储存与输送技术(1) 氮气的储存通常采用高压钢瓶或液态储罐。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必须确保容器的密封性和稳定性,避免氮气泄漏。
(2) 在氮气输送过程中,应使用专用的输送设备,确保氮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禁止将氮气直接通过管道输送到使用点,以免发生泄漏和事故。
2. 氮气泄漏的应急处理(1) 当发生氮气泄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泄漏源,并通知相关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2) 在进行泄漏处理时,必须佩戴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并确保现场通风良好,以避免氮气积聚导致窒息危险。
3. 氮气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1) 在使用氮气时,应确保操作人员已经接受过相关的安全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操作经验。
(2) 禁止将氮气用于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场合,如密闭空间等,以免造成窒息危险。
(3) 在氮气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氮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如阀门、管道等,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在氮气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可燃物质接触,以免发生火灾或爆炸。
四、氮气的常见安全事故及预防措施1. 氮气泄漏事故(1) 预防措施:定期检查储存和输送设备的密封性,确保其正常运行;加强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 应急处理措施:立即停止泄漏源,通知相关人员撤离危险区域;佩戴防护设备,确保现场通风良好。
2. 氮气窒息事故(1) 预防措施:确保使用场所的通风良好,避免氮气积聚;禁止在密闭空间使用氮气;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等。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随着科技的发展,氮气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饮料等各个行业。
氮气的用途十分广泛,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安全问题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氮气的安全问题以及相关的安全技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氮气。
一、氮气的基本概念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其化学符号为N₂,相对分子质量为28。
氮气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也是大气中主要的气体成分之一。
氮气的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制造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化学品、制药等领域。
此外,氮气也常用于医疗领域,作为氧气的替代品,用于手术室的麻醉、诊断、废气处理等方面。
二、氮气的安全问题1. 氮气的特性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不易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但是,它具有惰性也是一种不安全的特性。
氮气不具备呼吸效应,如果人长时间处于其环境下,会降低氧气的摄取量,从而导致缺氧,甚至会危及生命。
2. 氮气的常见安全问题a. 高压氮气容器的压力氮气在储存和输送中一般需要使用高压容器。
高压容器压力越大,隐患就越大。
高压容器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造成容器爆炸。
b. 液氮的温度氮气的液化点为-196℃,因此,液氮的温度非常低,接触时会造成皮肤冻伤。
而且,液氮与其它物质混合会产生爆炸。
c. 氮气泄漏氮气泄漏不易被察觉,若氮气泄漏的速度与周边空气混合的速度不一致时,就会形成氧气不足的情况,导致环境中的氧气浓度低于标准,空气变质。
三、氮气的安全技术1. 氮气容器的安全工作(1) 高压容器必须安装减压阀,并按要求进行维护。
(2) 容器内必须有足够量的氧气并经常检查。
(3) 高压容器必须放置在固定且透气的地方。
(4) 容器周围必须有防护措施。
2. 液氮的安全工作(1) 使用液氮必须佩戴防护手套,佩戴手套应尽量选择防震和磨损的材质。
(2) 液氮暴露于空气中时必须注意环境的呼吸效应,并尽量避免液氮与非惰性物质接触。
3. 氮气泄漏的安全工作(1) 氮气泄漏后应迅速关闭容器出口阀门。
氮气保护安全技术标准

氮气保护安全技术标准、【背景介绍】1、易燃易爆物料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为了降低爆炸风险,在生产过程中通入惰性气体,控制氧气含量在爆炸极限以下,使混合气体(气相)惰性化,达到防爆目的。
2、易燃易爆物料包括:易燃液体(有机溶剂)形成的蒸发、可燃气体、可燃粉尘。
3、惰性气体:一般情况下使用氮气作为惰性气体。
二、【技术要求】1、易燃易爆物料只要氧气含量在某个值以下(极限氧含量LOC,就不会发生爆炸,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极限氧含量LOC直。
2、氢气的极限氧含量(% 4.5为所有物料中最低的,考虑安全系数,设定氮气置换后极限氧含量LOC 3%是安全可靠的。
2、公司所有溶剂储罐、反应釜、接受罐、离心机等使用易燃易爆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可燃气体、易燃易爆粉尘的设备(评估),都需要氮气保护。
4、氮气的纯度(N2)>99%(工艺特殊要求除外),氮气总管压力》0.3Mpa。
三、【实施指南】1、氮气保护控制方式a)手动进氮气方式:利用氮气压力表和阀门进行手动控制。
b)自动进氮气方式:利用氮封阀装置(压力差)进行自动控制。
2、氮气保护装置安装a). 溶剂储罐:a).1. 安装带呼入、呼出口的阻火式呼吸器。
见图a).2. 呼入口接氮气或氮封装置。
a).3. 呼出口集中接至排气总管,经管道阻火器(见图)接至冷凝器或末端尾气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
注意:溶剂储罐第一次使用时,用氮气置换后方可打入溶剂a) .4. 溶剂贮罐安装示意图b) . 溶剂接受罐:b) .1. 安装氮气管道、阀门及压力表,负压接受罐破真空时吸入氮气,至压力表为零或微正压。
b) .2. 常压接受罐安装氮气管道、阀门及压力表,进行手动氮气置换。
b) .3. 排气口集中接至排气总管,经管道阻火器接至冷凝器或末端尾气处理设施经处理后排放。
c) . 常压带溶剂反应罐(浸泡罐等):c) .1. 安装氮气管道时,注意将氮气管道深入离罐底200mm左右为宜,上部开小孔(俗称泪眼,防止料液被倒压出来)。
氮 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氮气化学品英文名称:Nitrogen spirit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名称纯品/混合物CAS NO 有害成分浓度工业氮纯品7727-37-9 氮≥98.5%纯氮纯品7727-37-9 氮≥99.5%高纯氮纯品7727-37-9 氮≥99.99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 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和皮肤接触健康危害: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由于无色、无味、无嗅,故空气中含量高时无法发觉,如果氧含量低于18%则威胁生命,缺氧症状为恶心、困倦,皮肤、眼睑变青,无知觉直至死亡。
液氮对眼、皮肤,呼吸道会造成冻伤。
环境危害:无爆炸危险:无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接触液氮,解冻后脱去衣服就医。
眼睛接触:就医。
吸入: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输氧或施行人工呼吸。
食入: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氮本身不燃烧,但盛装氮气的容器与设备遇明火高温可使容器内压力急剧升高直至爆炸,应用水冷却火中容器。
有害燃烧物:无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冷却火中容器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切断气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处理泄漏事故,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处理液氮应配带防冻护具。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设有事故强制通风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持证上岗,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充装时要控制充装速度,充装时间不少于30min。
液氮泄露严防冻伤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气瓶应有防倒措施。
大于10立方米低温液体储槽不能放在室内。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允许浓度:无资料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迅速撤离现场,抢救及事故处理要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接触液氮环境应戴面罩。
身体防护:低温工作区应穿防寒服。
手防护:低温环境戴棉手套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前避免饮用酒精性饮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气保护安全技术标准
一、【背景介绍】
1、易燃易爆物料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为了降低爆炸风险,在生产过程中通入惰性
气体,控制氧气含量在爆炸极限以下,使混合气体(气相)惰性化,达到防爆目的。
2、易燃易爆物料包括:易燃液体(有机溶剂)形成的蒸发、可燃气体、可燃粉尘。
3、惰性气体:一般情况下使用氮气作为惰性气体。
二、【技术要求】
1、易燃易爆物料只要氧气含量在某个值以下(极限氧含量LOC),就不会发生爆炸,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极限氧含量LOC值。
2、氢气的极限氧含量(%)为所有物料中最低的,考虑安全系数,设定氮气置换
后极限氧含量LOC 3%是安全可靠的。
2、公司所有溶剂储罐、反应釜、接受罐、离心机等使用易燃易爆有机溶剂、易燃易爆
可燃气体、易燃易爆粉尘的设备(评估),都需要氮气保护。
4、氮气的纯度(N2)≥99%(工艺特殊要求除外),氮气总管压力≥。
三、【实施指南】
1、氮气保护控制方式
a)手动进氮气方式:利用氮气压力表和阀门进行手动控制。
b)自动进氮气方式:利用氮封阀装置(压力差)进行自动控制。
2、氮气保护装置安装
a).溶剂储罐:
a).1.安装带呼入、呼出口的阻火式呼吸器。
见图
a).2.呼入口接氮气或氮封装置。
a).3.呼出口集中接至排气总管,经管道阻火器(见图)接至
冷凝器或末端尾气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
注意:溶剂储罐第一次使用时,用氮气置换后方可打入溶剂。
a).4.溶剂贮罐安装示意图
b).溶剂接受罐:
b).1.安装氮气管道、阀门及压力表,负压接受罐破真空时吸
入氮气,至压力表为零或微正压。
b).2.常压接受罐安装氮气管道、阀门及压力表,进行手动氮
气置换。
b).3.排气口集中接至排气总管,经管道阻火器接至冷凝器或
末端尾气处理设施经处理后排放。
c).常压带溶剂反应罐(浸泡罐等):
c).1.安装氮气管道时,注意将氮气管道深入离罐底200mm左
右为宜,上部开小孔(俗称泪眼,防止料液被倒压出来)。
c).2.氮气管道进气口与排气口不要接在设备的同一个口,应
合理分开一定距离180度为宜。
c).3.充氮管道阀门前安装压力表,便于观察氮气压力的情况。
c).4.设备排气口,经管道阻火器接至冷凝器或末端尾气处理
设施处理后排放。
c).5.常压贮罐安装示意图
d).耐压溶剂反应釜(压力反应、真空浓缩):
d).1.安装真空管道、阀门及压力表,便于抽真空充氮气保护,
节约氮气。
d).2.安装氮气管道、阀门及压力表,便于观察氮气压力的情
况。
d).3.氮气管道进气口与排气口尽量不接在设备的同一个口,
如反应罐接有真空,确因管口不够,可以同一个口。
d).4.进料前需进行氮气置换全格方可进有机溶剂。
d).5.破真空时吸入氮气,至压力表为零或微正压。
e).氮封装置:
e).1.安装旁通伐,氮封伐检修时起用,进行手动控制。
e).2.氮封伐前后各安装伐门,便于检修时切断氮气,起用旁
通伐,进行手动控制。
e).3.氮封伐前后各安装一只压力表。
f).离心机
f).1.涉及易燃易爆物料,必须安装氮气保护管道、阀门、压
力表,进手动充氮保护。
f).2.有条件的话,可安装带在线监测的自动充氮保护装置。
f).3.离心机的充氮排气可从母液槽排气口排出, 经管道阻
火器接至冷凝器或末端尾气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
注意:所有设备排气口应收集,接至末端尾气处理设施经处理后排放,绝不能排在室内。
3、氮气置换的要求与操作
建立充氮操作SOP。
a)充氮装置安装完毕,因储罐、反应釜、接受罐、离心机等设备大
小、型号不同,需采用“残氧检测仪”(维萨拉OMT355氧气变送
器)进行氮气置换氧含量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即一定的氮气压
力、阀门开度、充氮时间,在充分考虑安全系数后,建立对应的
氮气保护SOP。
b)安装氮气浓度在线检测装置时,建立氮气保护SOP。
4、氮气保护操作要求
常压设备:从底部通入氮气,从顶部排气口排出,严格按照氮气保护SOP规定的氮气压力、阀门开度、充氮时间进行操作,确保残氧浓度≤3%(体积比)。
耐压设备:关闭容器所有进出管道阀门,打开真空阀抽真空,抽真空至以下,通氮气至微正压,重复三次。
易燃液体贮罐:
手动控制氮气方式
贮罐首次使用前,应打开氮气阀门进行置换。
液体储罐处于使用状态时,少量开启氮气阀门,进行氮气正
压保护。
当液体储罐出料时,稍开大氮气阀门,进行氮气保护。
自动启闭氮封装置方式
按设计压力打开氮气阀门。
接受罐:
真空接受罐:进溶剂前,按耐压设备操作要求进行氮气置换,使用后,破真空时,打开氮气阀门,让氮气吸入。
常压接受罐:进溶剂前,按常压设备进行氮气置换。
反应釜:进溶剂前,按耐压设备操作要求进行氮气置换,使用后,需破真空时,打开氮气阀门,让氮气吸入。
离心机:
离心前,按照相对应的离心机SOP进行氮气置换,确保残氧浓度≤3%。
离心过程中,保持供氮阀门开启,阀门开度同上,边进料边充氮。
离心结束后,关闭氮气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