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变化

合集下载

武汉近十年的变化与发展作文

武汉近十年的变化与发展作文

武汉近十年的变化与发展作文
嘿,朋友!你要是问我武汉这十年有啥变化,那我可得跟你好好说道说道。

就说我家附近的那条老街吧。

十年前,那可真是“脏乱差”的典型代表。

路面坑坑洼洼,一下雨就积水,走过去能溅一身泥。

街边的小店铺招牌歪歪斜斜,卖啥的都有,可就是没啥秩序。

记得有一回,我和我妈去那儿买菜。

那场面,简直了!人挤人,车挤车,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我妈拉着我,在人群里艰难地穿梭。

好不容易走到一个菜摊前,我妈问:“老板,这青菜咋卖?”老板一边忙着给别人称菜,一边大声回道:“两块五一斤!”我妈嫌贵,说:“能不能便宜点?”老板头也不抬:“就这价,爱买不买!”我在旁边急得直跺脚,心想这啥态度啊。

可你再看看现在,老街完全变了样!路重新修了,平坦又宽敞。

店铺的招牌统一规划,整齐又好看。

还多了好多特色小店,什么咖啡店、文创店,可时髦了。

前几天我又去了趟老街,那感觉,真叫一个舒坦。

街道干净整洁,人来人往但秩序井然。

我走进一家新开的咖啡店,店里装修温馨,音乐轻柔。

我点了一杯拿铁,坐在窗边慢慢喝着。

这时,旁边两个年轻人在聊天,一个说:“这老街变化太大了,越来越有文艺范儿了。

”另一个笑着回应:“是啊,以前可想不到会变成这样。


武汉这十年,像这样的变化到处都是。

地铁线路越来越多,出行方便得很;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的天际线越来越美;公园也越来越多,大家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

总之,武汉这十年的变化太大了,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让人喜欢。

我相信,未来的武汉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武汉的变化作文1000字

武汉的变化作文1000字

武汉的变化作文1000字“人家英雄,源出楚国,皆为本色,生前身后,均留武汉。

”读着《人物·当代中国武汉》中对武汉的介绍,我发现武汉不仅有黄鹤楼、归元寺、木兰山等著名景点,还有“龟蛇二山,势如雄守;南湖红莲,馥郁清香”的自然美景和风景秀丽的江滩公园。

而在我眼里,武汉最迷人的风景,还是那座因革命而闻名的英雄城市。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几年来武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你们知道吗?昔日这个鱼米之乡,如今已成为了一座交通枢纽城市,拥有高速铁路、轻轨,还有五座长江大桥、三条过江隧道,再加上三个火车站——武昌站、汉口站和武汉站,简直就是一个巨型车站!如果你想去哪儿玩儿,只需坐上高铁,动车或飞机,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到达你所要去的任何地方。

2011年3月,武汉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使得从武汉到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中国一线城市均只需要三个半小时左右。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惊叹:哇!真是太快了,短短三个半小时就可以跑遍全中国了。

你说,要是在春节的时候坐上高铁去旅游,岂不是更爽哉?瞧瞧,这样快捷方便的交通工具,谁能抵挡住它的诱惑呢?!你知道吗?武汉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城市,武汉人讲求礼仪、热情待客、注重文明。

每逢到了“五一”、“十一”等假期,武汉人总是尽可能地放下手头的工作,外出旅游、休闲娱乐。

今年夏天,我们一家去了深圳和珠海旅游,在途中听到很多路人议论:“好舒服啊!又凉快又好玩儿,快要流口水啦!”听到这些,我们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武汉是一座历史名城,曾经孕育出了无数优秀的名人。

如李时珍、叶剑英、周恩来……但如今,它也成为了我国许多重点院校的教学[gPARAGRAPH3]之地,如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因此,武汉也被誉为“教育基地”。

武汉在大力实施“东湖之心”的建设工程,打造精品园林城市。

当初,有人认为东湖是破败的城市边缘,可没想到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个比西湖更加清澈的人工湖就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了。

二、武汉经济变迁

二、武汉经济变迁

一、武汉济制度变迁的历程武汉会展经济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898年—1929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市场经济时期,1949年—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1978年以来的市场化改革时期。

1、1898年—1929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市场经济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时期。

工商业的发展带来了近代工业革命和技术革新。

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本国工业水平,增强了与外国商品的竞争力,加强了各地间商品流通,建立了统一完善的国内市场。

1889年底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开始大规模地推进早期现代化建设,在工业、交通、农业、金融、军事、教育等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均取得杰出成就,其在商业领域的业绩亦颇为突出。

交通的现代化为商品运销提供了较为便利的工具,工业、农业的发展为商品赛会提供了丰富的展品,也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营销对象与市场,这些是推动湖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张之洞主持湖北政务不久,就指示江汉关道仿照西欧各国做法,设立劝工劝商公所,陈列湖北土特产品和工业制品供各客商参观选购,对产品质量和工艺进行评价,以推动商品流通和工业生产,研究改进工商管理办法。

1898年,张之洞饬令江汉关道开办汉口商务公所,1902年9月,张之洞札委高松如等一同承办劝业场工程,为武汉劝业奖进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由于张之洞实行的开放政策,武汉这个落后闭塞的内陆城市的经济结构、社会状况、地理面貌、城市景观、大众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维护了汉口商埠的传统魅力,而且促进了武汉地区的贸易繁荣与近代化历程。

而商业的发达,工业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又强烈地冲击着武汉地区的社会和民心,使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风俗发生变迁,由封闭走向开放,武汉也一跃成为具有强大辐射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2、1949年—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武汉会展经济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建国初期,随着国家对外贸易战略格局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变革,直接导致武汉由传统开放型城市变为内陆封闭型城市。

武汉城市变迁

武汉城市变迁

影响因素
• 区位优势: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中国长江中
下游地区巨大型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区。京津作为政治 经济中心一直是中国北部增长极,80年代实行的沿海开放战略使穗深成为南部增长极, 90年代长江流域开发战略使上海成为东部增长极,西部大开发战略使成渝成为西部增 长极。菱形结构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空间距离,在其心脏区域需要一个中心城市作为 支撑点和连接点,以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呼应西部大开发的作用。武汉位于连 接南北的京广、京九两条铁路干线与连接东西的沿长江高速公路的交汇点上,位于菱 形空间结构的心脏区域,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个区位 优势是武汉作为中国中部特大中心城市最大的优势。
城市人口规模
武汉市常住人口变化,自1910年至今,常住人口数量整体上呈上升 趋势。只是在20世纪中期及中后期出现少量减少。
武汉市常住人口变化图
城市人口规模
武汉人口变化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 在20世纪后期,出生率与死亡率有较大的增大。较不符合工业化国家人 口变迁过程。
城市人口规模
武汉市空间布局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
• 由于工业的持续发展和城市道路的修建,当时的城市形态变化更多的 是以轴状发展为主导。武汉一方面继续以旧城为核心沿城市主干道向 外轴状延伸,一方面以各工业组团为核心逐渐生长,两者渐渐联结成 片。其中: • 武昌地区由于受众多湖泊的挤迫,因此主要以旧城、青山工业区、白 沙洲工业区、关山工业区、石牌岭工业区等为基础,向东沿武珞路- 珞瑜路大幅度推进发展、向南沿武咸、武金公路发展、向北沿和平大 道形成余家头工业区,总体上形成“E”型轴状发展态势。 • 汉口地区由于地势和防洪的要求,城区的建设无法突破堤防,因此主 要以旧城、堤角工业区和易家墩工业区为基础,在解放大道沿线向两 侧填充扩张和向两端轴向延伸,总体上形成从解放大道到长江、汉水 之间狭长的沿江轴状空间形态; • 汉阳地区由于水系纵横,限制了汉阳用地的南扩,同时沿长江狭长带 状的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困难,所以选择沿汉江的十里铺西延,利用水 运发展工业和居住,因此主要以旧城、七里庙工业区为基础,沿鹦鹉 大道向南、汉阳大道向西,呈现出“L”形的沿江轴状形态。

武汉近十年的变化与发展作文

武汉近十年的变化与发展作文

武汉近十年的变化与发展作文英文版Over the past decade, Wuhan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and developments. As one of the largest cities in central China, Wuhan has transformed into a modern metropolis with a booming economy, vibrant culture, and improved infrastructure.One of the most noticeable changes in Wuhan is the rapid expansion of its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city has invested heavily in building new highways, bridges, and tunnels to improve connectivity within the city and with other major cities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uhan Yangtze River Bridge, the longest cable-stayed bridge in the world,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ravel time between the two banks of the Yangtze River.In addition to its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Wuhan has also seen a sur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ts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ectors. The city is home to numeroushigh-tech compan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attracting top talent from around the worl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uhan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Optoelectronics, one of China's key national laboratories, has further solidified Wuhan's reputation as a hub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Furthermore, Wuhan has made great strides in improving its urban environ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its residents. The city has inves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parks, green spaces, and cultural facilities, creating a more livable and sustainable urban environment. The completion of the Wuhan Central Cultural District, a cultural and entertainment complex located in the heart of the city, has become a popular destination for both locals and tourists.Overall, the transformation of Wuhan over the past decade is a testament to the city's commitment to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With its growing economy, vibrant culture, and improved infrastructure, Wuhan is poised to continue its upward trajectory and become a leading city in China.中文版在过去的十年里,武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武汉城市变化作文

武汉城市变化作文

武汉城市变化作文
《武汉,变得让人惊艳》
嘿,要说武汉这城市的变化呀,那可真是大了去了!
我就说个我自己经历的事儿吧。

有一次我和朋友约好去东湖玩。

哎呀呀,以前去东湖,感觉路没那么好走,交通也没那么方便。

可那次去,好家伙,那新修的路又宽又平,路边的绿植也特别漂亮,就像是走在画里一样。

我们坐着公交车,一路特别顺畅就到了东湖边上。

到了那,发现湖边多了好多休闲的设施,那些座椅呀,亭子呀,都特别精致。

我们沿着湖边走,微风拂面,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

走着走着,还看到一些人在玩一些新的游乐项目,以前可没有这些呢!大家都玩得特别开心。

然后我们又去了附近的商圈逛逛,哇塞,各种各样的商店多得让我眼花缭乱。

而且那些店铺的装修都特别时尚,让人忍不住想去逛逛。

我们在一家小吃店里品尝了一些武汉的特色小吃,那味道真是绝了!跟我记忆中的味道不太一样,但就是好吃得不得了。

逛完了,我们又坐着地铁回家,那地铁又快又稳。

想想以前,哪有这么便利呀!
现在的武汉,真是变得越来越好了,越来越让人喜欢了。

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生活环境,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我相信,未来的武汉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我可太期待啦!我呀,以后要多在武汉到处走走看看,好好感受它的变化呢!。

武汉的变化作文

武汉的变化作文

武汉的变化作文English Response:The city of Wuhan has undergone a remarkable transformation in recent years, emerging as a modern metropolis with a vibrant economy, advanced infrastructure, and a thriving cultural scene.Economic Growth:Wuh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nothing short of astounding. As a major industrial hub, the city is home to numerous Fortune 500 companies and serves as a regional economic powerhous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EDZ) has further accelerated growth,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and fostering innovation.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Wuhan's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vastly improved, providing residents with a high quality of life. The city boasts an extensiv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ncluding 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high-speed rail lines, and a comprehensiv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construction of modern bridges and tunnels has enhanced connectivity and eased traffic congestion.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Wuhan is a breeding ground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presence of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such as Wuhan University and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created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The cityis actively involved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particularly in the fields of biomedicine, aerospa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Cultural Landscape:Wuhan's cultural scene has experienced a renaissance. The city is home to numerous museums, theaters, andcultural institutions. The Wuhan Art Museum showcases a diverse collection of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art, while the Hubei Provincial Museum houses a vast array ofhistorical artifacts. The city's vibrant nightlife offers a wide range of entertainment options, from traditional opera to modern music venues.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Despite its rapid development, Wuhan has prioritize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The city has invested in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uch as solar and wind power, and implemented measures to reduce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The restoration of local wetlands has created recreational spaces and improved the ecological balance.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Like any growing metropolis, Wuhan faces certain challenges. These include traffic congestion,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a rising cost of living. However, the city's strong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its commitment to innovation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and continue its upward trajectory.Conclusion:Wuhan's transformation serves as a testament to thecity's resilience, ambition, and unwavering determination. By embracing economic growth,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 Wuhan has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leading city in China and a hub of global importance.中文回答:武汉的变化。

武汉的变化

武汉的变化

武汉的变化
崇仁路分校五(2)班杨宗昊指导老师:邓文丽
我上五年级了,已经十一岁了。

别看我年纪小,但关于祖国的变化我还是知道的,就在我成长的这十一年里,武汉很多的东西都有很大的变化。

小时侯,爸爸妈妈带我乘车,经常会选择“麻木”做为交通工具。

那“麻木”,其实就是一个电动三轮车。

因为车身小,便于在狭窄的道路中贴着人群穿行。

方便是方便,但是十分危险。

有的“麻木”司机为了走近道,还常常载着乘客横穿马路。

后来,为了保证武汉市民的安全,方便武汉人的出门交通。

武汉全面禁止了“麻木”,将的士收费调整为3元起步。

还修建开通了轻轨。

现在爸爸、妈妈带着我出门再也不用担心危险了。

你说是不是很好呢!
其实,不单单是一个“麻木”问题,这些年,武汉市政府可做了不少的造福市民的好事呢!占道经营整治了;城区烂尾楼全部“美化”了;道路刷黑变得更加通畅了;建筑采取“亮化”工程,夜影变没了,城区绿化广场增多了,城区的一些道路植绿种花,一些围墙“拆围”透绿了。

长江二桥、白沙洲、天兴洲大桥建起来了,市内交通速度更快了,江滩公园、龙王庙、南岸嘴等景点也对外开放了……总之,武汉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其实,变化的何止一个武汉,我们的祖国各个地方都在变化。

从1949年10月1日建国到今天,我们早已经迎来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我为武汉的大变化而高兴,我为祖国的变化而自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商投资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是外商投资中西部 的首选城市,在武汉所有外商投资中,港资比重最大。武汉是法 国在华投资额最高的城市,占法国在华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截 至2012年底,境外世界500强已有98家在汉投资,居中国中部至 西部地区首位。其中,比利时安海斯-布希英博(AnheuserBuschInBev)、德国拜尔斯道夫(BeiersdorfAG)两家世界500 强企业的中国区总部设在武汉,美国威瑞森电信(Verizon Communications)、德国博世(Bosch)将中国区总部落户武 汉。
3.最具建筑特色:汉街是中国最具建筑特色的城市商业步行街,主体采 用民国建筑风格,红灰相间的清水砖墙、精致的砖砌线脚、乌漆大门、 铜制门环、石库门头、青砖小道、老旧的木漆窗户,置身其中,仿佛时 光倒流。同时,汉街将极具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穿插在民国 风格建筑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八十年代的大桥
现在的桥
自建成通车以来,武汉长江大桥历经50年风雨沧桑。如今,武汉长江大 桥每天的汽车通行量已由建成初期的数千辆上升到近10万辆;每天的列 车通过量已增加到148对,296列。大桥上平均每分钟有60多辆汽车驶过, 每6分钟就有一列火车通过。大桥的荷载早已大大超过了建成之初。
武汉市已经在长江大桥上下游分别修建武汉长江二桥、白沙洲长江大桥、天 兴洲长江大桥、武汉长江隧道和二七长江大桥等过江通道,分流武汉长江大 桥的车流,减轻大桥负荷。
邓小平兑现了他当年的承诺。时隔15年后的1973 年12月,在邓小平第二次来到武钢炼铁厂时,这里已 建起了4座大高炉,其中4号高炉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高 炉。这座高炉从破土动工到出第一炉铁水只用了137天, 正好与淮海战役的时间相同。听人介绍到这里,这位 当年淮海战役的总前委书记竟脱口而出:“好,又是 一个‘淮海战役’,是钢铁战线上的‘淮海战役’。 钢铁工业要搞大兵团作战,但是一定要科学组织合理 施工,希望你们再打一个团结协作的漂亮仗。”
汉 阳 铁 厂
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 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 国觉醒的标志。
昨天的"汉阳造",今天的博物馆
“汉阳造”的质量
2012年11月,渠敬雷在检查铁路线时发现110年前“汉阳造”钢轨至今还在正常 使用。“这条钢轨内侧清晰铸有繁体字:‘1902年汉阳铁厂造’。”渠敬雷说, 该钢轨全长约25米,位于万源市境内的万白货运专用线一处山间铁路桥上,是作 为护轨使用的。护轨是在铁路基本轨内侧增设的两根平行的钢轨,主要是用来防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崔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 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 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 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 “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长
武漢的變化
只此日
愿水日 我
君 心
几 时
思 君
住 长

似 我
休 ,
不 见
江 头

心 ,
此 恨
君 ,
, 君

定何共 住
不时饮 长
负已长 江
相。江 尾

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武汉三镇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简称汉,由武昌、汉口、汉阳合并组 成,地处中国腹地中心,江汉平原东部。世界第三大河长 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此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立三镇 地理特征,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全境水域面积 2217.6平方公里,占地四分之一,构成了武汉滨江滨湖水 域生态环境。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武汉因其特殊的地 理位置,成为是全国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是承东 启西、接南转北的国家地理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 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中国铁路大型中转站及内河 重要港口。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其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城市第三,在校大 学生130万人。
零售业
武汉共有武商集团、 中商集团、中百集团 (前三者成立武商 联)、汉商集团四家 纯商业上市公司, 1992年上市的武商 集团是全国最早上市 的商业企业。2012 年,中百集团、武商 集团、中商集团分别 位列中国零售企业第 18、20和47位。中 百仓储、武商量贩、 中商平价、中百便民
超市4家连锁超市跻身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50强,同济堂药房、马应龙大药房2家药 店入围中国药店销售30强。武汉有达标百货店11家,金鼎百货6家,仅次于广州, 居全国第二。武汉广场曾创造了全国零售单体经济效益“十连冠”的中国零售业记 录,至今也仍是中西部第一百货。武汉也是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中国区总 部。
各 种 商 场
工业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强调:“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湖北的 工业基础,如汉阳铁厂、纺织厂、兵工厂、京汉铁路,都是张之洞带头办的。” 毛泽东在不同场合的这些讲话,肯定了在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创始方面,张之洞 功不可没。 张之洞创建汉阳铁厂等一系列重型工业企业,被誉为“钢铁之 父”;他是中国近代铁路的开拓者之一;他是中国率先引进外国机器铸造银元 的人,并且是中国币制近代化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是中国近代新式军队 的开创者之一;他主持制定的学堂章程开创了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他是留
中午2时,毛主席登上一号高炉炉台,向欢呼的人群频频招手致意。当铁水奔涌而 出时,主席笑了。 当时,武钢的炼钢厂还没有投产,这第一炉铁水就凝结成块,以供将来的炼钢厂 继续冶炼成钢。其中的一块生铁被保存下来,进入厂史陈列室,2008年又被请进 武钢博物馆。
小平同志三访武钢
据武钢厂志记载,1958年12月13日,邓小平和陈 毅一道,兴致勃勃地走进这新中国兴建的第一座大型 钢铁联合企业,视察1号高炉。当看到1号高炉出铁盛 况、听说2号高炉即将动工的时候,他们高兴地说: “你们要多建几座大高炉,那时我们再来参观。”
1980年7月16日,是邓小平三进钢城,他此次关注 的重点是一米七轧机生产情况。
1999年5月,江泽民同志视察武钢
文化
文化遗产:
2012年10月,武汉将 “打包”汉口租界、汉 阳造、武昌首义、江汉 关,辛亥首义纪念馆、 武大等地等,正式申报 世界文化遗产。据了解, 武汉此次申遗主题为 “近代文化转型遗址”, 涵盖汉口原租界区、汉 阳工业遗产区和武昌首 义遗产区三大部分。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 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本部厂区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 武钢拥有矿山采掘、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及物流、配套公辅设施等一 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并联合重组鄂钢、柳钢、昆钢后,成为生 产规模近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居世界钢铁行业第四位。
1958年9月10日,毛主席在武 汉约见武钢负责人李一清, 得知武钢可在国庆节前出铁, 他高兴地说:“到出铁的那 一天,我一定要去看看。” 得知毛主席要去观看出铁, 湖北省委领导非常激动和高 兴,决定武钢提前出铁。 1958年9月13日,毛主席从武 汉汉阳门上船,去看武钢出 铁。船到江心,他说:“我 要游到武钢去。”说完便下 了水,游了20多公里他才上 船。
1981年10月,重修工 程破土开工,1985年6 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 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 伟。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 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 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 时,选址在距旧址约 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
武汉长江大桥,或称“武汉长江一桥”
位于武昌蛇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江面上,是中国 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被称为 “万里长江第一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 重要意义。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1957 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前 苏联政府的帮助。前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在此 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一脍 炙人口的诗句表达了对武汉长江大桥的由衷 赞美。
如今的汉口火车站
曾 经 的 桥
经济
百年前的汉口,杂货铺,茶庄, 小摊贩,还有人力车夫
汉正街位于武汉市硚口区,汉口的繁华地带,它的存在为武汉的历
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汉正街在全国十大市场中名列前茅, 过去的汉正街则把握着武汉早期商业的命脉。汉正街自古就有‘天 下第一街’之美誉。现在在武汉已有了东汉正街、西汉正街。汉正 街正在进行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建设汉正街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开 发汉正街购物主题公园项目,建设世界上最高的跨江摩天轮“汉江 之眼”等。
汉街:楚河汉街是武汉中央文化区的重要部分。定位是“中国第一,世界一流,
业内朝拜之地”,将打造成世界文化新品牌。楚河汉街不仅是商业,更是城市历 史文化和生态景观工程,经济社会综合效应十分显著。“楚河”贯穿武汉中央文 化区东西,是文化区的灵魂。楚河”全长2.2公里,连通东湖和沙湖。
汉街的“六大中国之最”
江汉关
与武昌一江之隔的汉 口,很容易 让人有时空错乱感。从江汉 关的英伦风海关钟塔,到麦 加利银行、花旗银行鳞次栉 比的科林斯石柱,身边则是 滚滚长江东逝水和汽笛声, 直到看到了二七起义的群雕, 才可以肯定不是到了上海外 滩。
黄 鹤 楼
江南第一名楼
《黄鹤楼》 唐人崔颢作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镜头见证武汉成长
历史 工业 经济
文化 交通 小吃
东方芝加哥
二十世纪初的大汉口享有“东方芝加哥”的 美誉,是绝无仅有的与大上海共享荣耀的大 都市,俨然代表着中国城市发展的方向与希 望。1861年,汉口成为条约口岸城市,对西 方人开放,开始了由传统商业市镇向近代都 会的转型。汉口沿长江先后开辟了英、俄、 德、法、日租界,沿长江地带迅速成为汉口 的另一个繁华中心。20世纪初叶的10年间, 汉口的对外贸易总额始终占全国外贸总额的 10%左右,常居全国第二位,“驾乎津门, 直逼沪上”,成为当时唯一可与沿海几大通 商口岸匹敌的内地口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