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火车站空间演变

合集下载

新武汉火车站候车厅分层空调气流组织CFD模拟研究

新武汉火车站候车厅分层空调气流组织CFD模拟研究

空 调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方 进(—),男,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新武汉火车站候车厅分层空调气流组织CFD 模拟研究方 进1,徐玉党1,雷 飞1,郭 辉2(1.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430074;2.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430063)摘 要:分层空调是高大空间建筑典型的气流组织方式。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ir pak 对新武汉火车站候车厅的分层空调夏季气流分布特性进行模拟分析,预测了3个送风角度下候车厅的速度场、温度场以及热舒适度分布情况,为分层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铁路客站;候车厅;分层空调;A irpak;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 U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54(2008)S10006031 概述高大空间建筑物的空气调节具有其特殊性,其气流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且垂直方向梯度很大。

因此,要实现高大空间建筑室内良好的热环境并节约能源,关键在于合理的气流组织。

分层空调是典型的高大空间建筑气流组织方式。

分层空调是指仅对下部(或上部)区域进行空调,而对上部(下部)区域不空调的空气处理方式[1~2]。

本文利用Ari pak211软件,对新武汉火车站候车厅分层空调的夏季气流组织的热舒适性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论为火车站候车厅类高大空间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气流组织效果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2 候车厅概况武汉火车站候车厅呈南北对称分布,分别称为北向候车厅和南向候车厅,承担着武汉火车站全部旅客的候车任务,人员密度为0191人/m 2。

根据《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 B50226—2007),夏季室内设计参数为温度26℃,相对湿度60%,新风量8m 3/人h[3]。

室内效果图如图1所示,图2为风柱模型局部放大图。

3 模型的建立与优化311 候车厅模型计算区域选取北向候车厅,包括普速候车厅、专线候车厅、25m 夹层等功能区域。

鉴于该建筑结构比较复杂,模型建立和网格生成困难,对候车厅作如下适应图1 候车厅室内效果图图2 风柱模型局部放大性改造和简化。

汉口火车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图

汉口火车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图

汉口火车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图汉口火车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引言汉口火车站作为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站之一,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汉口火车站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并探讨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汉口火车站的现状汉口火车站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地区,是中国铁路八纵八横网中的重要节点之一。

自建于1902年以来,汉口火车站经历了多次改扩建,如今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1. 客运量稳步增长汉口火车站的客运量近年来稳步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xx年至20xx 年,汉口火车站年客流量平均增长率约为x%。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高铁网络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盛。

2. 基础设施升级为适应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汉口火车站先后进行了多次基础设施升级和改造。

现场设有航站楼、候车大厅、售票大厅、出入口、扶梯等设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旅客。

3. 城市交通联络便捷汉口火车站不仅与全国各大城市铁路网相连,还与武汉地铁2号线、4号线、6号线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相接。

这一优势使得汉口火车站成为了广大乘客进出武汉市区的重要交通节点。

二、汉口火车站未来的趋势分析1. 高铁网络扩建带来机遇中国高铁网络的不断扩建将为汉口火车站带来更多的旅客流量。

随着八纵八横高铁网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城市将与汉口火车站建立直达高铁线路。

这将进一步提升汉口火车站的地位和影响力。

2. 服务设施进一步升级随着客流量的增长,汉口火车站将不断加强服务设施的升级和改造。

候车大厅、售票大厅、餐饮、商业设施等将进一步提升,以满足乘客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3. 城市交通网络的进一步整合正如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规划所提出的目标,汉口火车站将与武汉市区的交通网络进一步整合,实现无缝连接。

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地铁线路与汉口火车站相连,提供更快捷、便利的出行选择。

4. 跨境交通的便利化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汉口火车站作为内陆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武汉火车站

武汉火车站

武汉火车站京广高铁武汉站武汉火车站总投资超过140亿元,总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武汉三大火车站之一,武汉最大的火车站,设计20条轨道,11座站台,比武昌和汉口两个火车站的总和还大,设客运专线、普速两个车场,站台有11座,分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依次是地下停车场、地面出站层、站台层、候车层、商业服务配套层等。

是正在建设的京港高速铁路的重要站点。

2006年开工建设,已于2009年12月26日随武广高铁通车而建成启用。

武汉站(20张)武汉站整体的“千年鹤归”造型凸显湖北特色,寓意千年黄鹤,翩然而归。

建筑中部突出的60米屋顶。

九片屋檐同心排列,又象征着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

武青四干道-武汉三环线-中北路延长线-站西大道、总用地面积达110公顷(计算至道路中线)的围合区域都归于武汉站站区设计范围内。

定位湖北省陆港,设东西2个广场,东广场设置公汽及长途车站,西广场为景观休闲区。

进站模式武汉站首创等候式和通过式相结合的流线模式,武汉站(20张)采取“高架候车,上进下出”的方式。

旅客可选择进候车室候车进站,也可直接由绿色通道进站。

转乘地铁武汉站将形成铁路与城市公交、地铁的无缝连接,给乘客提供最大方便。

武汉站是规划中的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的终点站,地下一层设站台层。

乘客下火车后,不出站就可转乘地铁,并可通过沿线岳家嘴、徐家棚、洪山广场、武昌火车站等换乘节点,实现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的衔接。

阳光节能武汉站建筑面积庞大,运营能源消耗巨大。

该站屋顶局部采用太阳能光电板作为材料,白天可借助充足的阳光发电,用于车站照明。

地理位置武汉站选址花了一年时间,一度曾选址落步咀,因为落步咀的地势武汉火车站及周边规划示意图比杨春湖高,可直接在上面做路基工程。

但选址落步咀铁路线须穿越东湖风景区,会对东湖造成影响。

而杨春湖地形低,必须作桥梁工程,工程投入比落步咀多了近10亿元。

但铁路线从东湖风景区边缘夹境而过,切割景区面积最小(4.4平方公里),可最大程度保护景区;且线路顺直,基本避开沿线建筑物。

武汉西火车站规划方案

武汉西火车站规划方案

武汉西火车站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交通规划变得至关重要。

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武汉正在努力提升其交通枢纽的功能和效率。

武汉西火车站规划方案就是一个关键的举措,旨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提供更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武汉西火车站的地理位置。

位于武汉市青山区,距离市中心约10公里,交通便捷,周边有多条高速公路和主要道路相连,为市民和来往的旅客提供了便利。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武汉西火车站规划方案涵盖了多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扩建火车站的车站大楼,增加候车大厅和售票处的面积,以便更好地服务乘客,缓解客流压力。

此外,新规划方案还包括建设更多的乘车位和停车场,为自驾出行的乘客提供便利。

为了提高站内的出行效率,规划方案还考虑了道路和交通设施的改进。

例如,在火车站周边修建快速出行通道,确保进出火车站的交通畅通。

此外,规划方案还计划建设更多便利设施,如电梯和自动扶梯,以帮助乘客顺利进出火车站。

武汉西火车站规划方案还特别关注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规划方案提倡出行方式的多样性。

例如,规划方案中计划修建自行车道和骑行停车设施,鼓励市民选择环保出行方式。

此外,规划方案还考虑到了绿化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在站内和周边规划了更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提供了更好的休闲和休息场所。

除了方便出行,规划方案还注重提升乘客的体验。

在车站内部,规划方案考虑到了不同需求群体的特点,设计了更多的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友好设施,如无障碍通道和专门的便利设施。

此外,规划方案还计划在站内提供更多的商业、餐饮和休闲设施,为乘客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

最后,武汉西火车站规划方案还考虑了未来的发展需求。

规划方案中提出了预留土地的概念,为未来可能的扩建和改造留出了空间和条件。

这种前瞻性的规划将确保火车站能够灵活应对未来的需求和变化。

总而言之,武汉西火车站规划方案旨在提高火车站的功能和效率,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武昌火车站建筑设计——荆楚地域文化的浓郁体现

武昌火车站建筑设计——荆楚地域文化的浓郁体现
楚艺术中的色彩表现方式基于一种抽象的色彩意 识,它在色彩表现方面的艺术追求倾向,与其流观的 审美方式,抽象构成的象征手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其 共同的美学特征是超越静观的模拟,超越视觉的表象 结构,不重复再现可见的东西,而是将不可见的东西, 想象中的事物创造性的表现出来。从虎座立凤(湖北 省江陵县出土)可以看到,昂首引吭、展翅欲飞的长 颈彩凤偏偏要站到斑斓猛虎的背上去,而自己的背上 却生出一对繁枝的鹿角(图4)……这些作品,鼓励 人们面对自然、征服自然,体现出一种富于想象、充 满激情的民族文化气质,以及对神秘未知世界和自由 精神境界的忘我追求。
万方数据 88
第24卷 10/2006
图9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资料来源:世界建筑导报,1997(1))
图10方案1鸟瞰图
图11 方案1透视图
1西广场 2规划公交枢纽站 图12方案1总平面
3高架平台
4进站天桥
5贵宾专用通道
虚玄与斑斓、缤纷、悦目,深沉的哲理感受与愉悦的 感官刺激;心灵的震慑与感官的享受奇特地交汇融混 在一起的惊彩绝艳的色彩效果,来源于楚人的远古图 腾观念和祖先崇拜意识。文献记载,章华台“丹楹刻 桷”就是以“丹”——赤色为主色调。
“层轩”:轩是附属于宫室建筑的走廊,层轩是指 台式建筑的上、下和多层建筑的每一层均有走廊。《招 魂》有载:“高堂邃宇,槛层轩些。”
·“干阑”: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其 特点为一楼架空,二楼居人,以竹木结构为主。从《楚 辞》中可以发现楚国的某些宫廷建筑参照和吸收了干
l候车厅人口 2广厅 3售票厅 4售票室 5售票办公 6售票机房 7文化衍生出楚建筑风格的
形式 如东湖楚市中的房屋采用了吊脚楼露明穿斗的构
造形式(图8)。今日恩施土家族聚居地大量存在的吊 脚楼式建筑,就是由于阑式建筑演变而来的,可以视 为当年楚国房屋建筑的遗存。

武昌火车站调查报告

武昌火车站调查报告

武昌火车站调查报告光电子科学与技术0907班蒋涌进一、调查背景:武昌火车站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始建于1916年,先后称通湘门站、宾阳门站、武昌总站、武昌南站,1957年迁到现地址,1969年建成现车站。

武昌火车站是华中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的东南端、京广铁路与武九铁路的交汇处。

古时人们称武汉为“九省通衢”,是指此地水路便利,21世纪国家快速客运铁路网络的建设,重新赋予武汉“九省通衢”的新价值。

它是全国铁路客运四大枢纽之一,但是作为一个大型的社会公共体系之一,难免会有一些疏漏之处,针对武昌火车站现有的一些问题,以及在服务方面的缺陷,我们准备做一次社会问卷调查。

二、调查目的:掌握旅客对火车站的看法,就武昌火车站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三、调查方式:主要以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在火车站随机寻找旅客作答,并且在问卷之后都有建议栏,由旅客酌情填写,问卷由我们的同学随机发放,并当场收取,我们的同学负责向旅客解释,并作面对面的交流。

有一位祁培楠同学甚至和旅客对火车站自动售票的问题讨论了半个小时,同时我们在网上也发布了同样的问卷,就此征集了网友的意见。

四、调查对象:主要是火车站候车大厅中的旅客,其中包括学生、公司职员、农民叔叔等,同时我们也调查了一些火车站工作人员以及领导的意见,他们对火车站现有的问题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我们甚至还调查了一对外国夫妇。

五、调查时间:2009年8月19日下午10:00—5:00。

六、调查地点:主要是在武昌火车站一层二层的候车大厅,开始也曾在出口进口处做了一些调查。

七、调查人员:蒋涌进、罗亦阳、祁培楠、肖阳、杨探、陈凯、夏之荷、马向、朱盈等。

八、调查内容:调查主要涉及旅客在火车站受到的服务,旅客对火车站的印象,是否曾遭遇过小偷,以及火车站的工作效率,火车站的卫生状况等等。

还有旅客对火车站的改进意见,以及相比于同类火车站武昌站的优点和缺点,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何改进等等。

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解读武汉火车站

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解读武汉火车站
认 识到 理性 认 识 的过程 , 其 必定 会涉 及 一系 列 的心理 活 动 。 建 筑 作 为一种 空 间艺 术 , 与视 觉心 理感 受有 着 千丝 万缕 的 关系 , 视 觉 心理 的机 制 、 视觉 感 知 的反馈 均对 建 筑 有着 很 大影 响 。
系列 的心理活动, 主要体现在完型心理和形式心理两个方
反映事物本质J 化, 以简 化 的 图 态形式把握其, 物 象 进 行 简 者 以某 种 动 过 感 知 到 抽
且 从 建 筑 产 生 那 一刻 起 , 又 不 断 引发 人 们 的视 觉 心 理 反应 。
所 以视知觉感知的过程是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其必定会涉及
对 外 界 事 物 形 态 的 简化 和 组 织 ( 抽象、 分析 、 比较、 纠 正 等), 从 而 选 择 性 的 把握 了事 物 的本 质 属 性 。
视觉思维, 是通 过 揭 示 视 知 觉 的 理 性本 质 , 来 弥 合 感 性 和理性、 感 知与 思 维 、 艺 术 与科 学 之 间 的裂 缝 , 正 确 反 映事 物 的本 质 嘲 。 从 视 觉 和 心 理 学 角度 分 析 , 视觉 思维 会 得 出一 个 简 单 的意 义 与 原 有 事物 相 匹配 。 1 . 4视 觉抽 象
感 受 到 了物象 的存 在 。建筑 正 是 以“ 光” 、 “ 色” 、 “ 行” 具 体 反 映 着 建筑 的 空 间感 、 色感 和质 感 , 从而 表 现 了建筑 形 象 。我们 对
视觉 对 物 象 的形 、 光、 色 体验 和 认 知 的过 程 中 , 都会 涉 及

建筑 的认知, 是 由视觉获取信息后传授给大脑 的过程 , 是感 『 生
3 视觉心理下的武汉火车站

武昌火车站交通枢纽调查报告

武昌火车站交通枢纽调查报告

武昌火车站交通枢纽调查报告一、基本状况描述武昌火车站交通枢纽主要由铁路武昌站、车站东广场、车站西广场、公共交通综合体、邻近的宏基客运站和航海客运站、武昌火车站中山路公交枢纽(建设中)以及周围的中山路、紫阳东路和雄楚大道等的城市主干道组成,是武汉地区主要的铁路客流集散区域,承担着武汉市乃至湖北地区的客运中转业务,是武汉市铁路枢纽建设两主一辅客运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枢纽位于城市中心区域,集散客运流量,加之东西广场以及中山路西侧等三处公交枢纽有通往全市各个地区的路线,因而区域内交通组织有一定难度,对全市尤其是武昌地区的交通影响较大。

图1-1 枢纽总体布局图(一)铁路武昌站铁路武昌站地处京广线的中段,位于京广线、武九线和汉丹线的交汇处,是一个以客运为主,客货运兼营的综合性特等车站。

始建于1916年,经过96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火车站。

站场设有股道11条,其中正线2条,I 道739米,II道781米,站线9条,上行道岔39副,下行道岔29副,上水井109个。

车站由高架层面、地面层、地下一层等三层组成。

高架层主要是布置与车站铁道高架平台以及与中山路衔接的坡地景观广场。

社会车辆经高架层和中山路的衔接匝道到进站口,附近公交枢纽的客流也经中山路地下通道以及交通综合体与高架层的电梯到达进站口。

地面层主要是布局进出站客流集散空间、商业及配套服务设施,大部分乘客经西出站口出站,地面层有大量的商业服务设施保证乘客的服务需要。

地下一层主要是布置社会停车场、出租车候客区和人行通道,其中东西广场的社会停车场可提供343个停车泊位,西广场出租车候车区可提供75个出租车泊位,人行通道主要连通北侧的武昌火车站公交枢纽站地面出站口以及中山路地下通道。

图1-2 武昌站高架层图1-3 铁路武昌站地面层图1-4 地下一层出租车候客区域图1-5 地下一层人行通道(二)车站东广场作为武昌火车站的辅助性交通广场,设置有东出站口、贵宾候车室、社会停车场、出租车站以及公交武昌火车站东广场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火车站空间演变调查研究报告调查成员:刘晓露、丁彰荣、王竹燕调查时间:2012/10/17一、武汉火车站概况1、武汉火车站简介(1)区位地理坐标: 30°36'25.2″N, 114°25′26.4″E位置:武汉市青山区杨春湖类别:特等站管辖单位:武汉铁路局站台数目: 11个车站东侧紧靠城市三环快速路,西距城市内环线徐东路7.5公里,距汉口循礼门17公里、距武昌洪山广场12公里、距汉阳钟家村22公里。

(2)站区功能体系A. “一站两场四区”的站区功能体系:B. 以武汉站站房为中心,建设站区交通集散为核心;C. 东广场以交通性广场为主,西广场以休闲景观性广场为主;D. 在站区四角,布局形成4个辅助功能区,分别为公交枢纽管理区、长途客运管理区、办公服务区和MICE综合区。

注:MICE指的是会议市场的四个部分:M---meeting-----代表会议I---incentives-----奖励会议C---conventions-----年会E---exhibitions或events-----展览会或活动(3)定位与目标武汉站在功能上定位为:A. 武汉铁路枢纽的重要客站。

B. 城市新型的交通换乘中心。

C. 武汉站所在的杨春湖地区为武汉市三大城市副中心之一。

武汉站站区的规划定位与目标是:以武汉火车站为主体,建设服务湖北、面向全国、国内一流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完善的交通枢纽。

同时,要将武汉站打造成绿色环保的生态站区,成为代表湖北21世纪建设水准的精品工程和标志武汉迈向区域性中心城市活力的新名片。

2、武汉火车站特色(1)武汉站建筑特色武汉站总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投资超过40亿元。

设客运专线、普速两个车场,共有正线和到发线20条,站台11座。

根据2030年的设计,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为9300人。

武汉站整体的“千年鹤归”造型凸显湖北特色,车站主站房造型如一只充满灵性的千年黄鹤,寓意千年鹤归、九省通衢和中部崛起。

站房主要分为地面层、站台层、高架层,最高点距地面58米,首层为铁路桥梁结构,上部为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客运站房。

建成后的武汉站,将实现“等候式”和“通过式”相结合的全新旅客进站模式。

乘客下火车后,不出站就可转乘地铁,并可通过沿线岳家嘴、徐家棚、洪山广场、武昌火车站等换乘节点,实现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的衔接。

(2)武汉站亮点A. 选址绿色环保节省投资从东湖风景区边缘通过,切割景区面积最小(4.4平方公里),有利于景区保护;线路顺直,可少铺线;可基本避开沿线建筑物和单位,节省投资。

货运列车绕过武汉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减少货车通过造成的噪音和灰尘污染,保持新建武汉火车站的环境;二是满足武汉站每五分钟发一车的设计要求。

B. 造型千年归鹤中部崛起千年鹤归、中部崛起的造型显示了武汉地方文化特色:站房建筑呈波浪形,代表江城特色。

9个波浪(九片重檐屋顶),代表九省通衢;中部拱起的大厅屋顶,则寓意中部崛起。

C. 候车视觉引导上进下出武汉火车站首创等候式和通过式相结合的流线模式,运用“视觉引导”设计,旅客可在中央大厅选择性进入候车室候车,或直接由绿色通道进站。

此外,车站的候车方式为“高架候车,上进下出”。

候车大厅屋盖闪着金属光泽,采光充足,四边是环形商业广场,市民在中庭可以居高临下看清站台列车发车情况。

出站旅客通过天桥和各种垂直交通工具,乘坐电梯或者步行下楼梯,到达各公交站台、停车场,完全实现人车分流。

人流是单向向下流动,不走回头路。

D. 转乘方便快捷无缝对接据介绍,新火车站将实现铁路干线、地下铁路、公路等紧密衔接,实现“无缝”换乘或短距离换乘。

也就是说,乘客下火车后,不用走出火车站就可以转乘地铁。

在武汉火车站,公交集团计划首发线路8条,途经线路6条,在14条线路中,新辟线路6条,调整线路8条,分别通向武昌、汉口、青山、化工新城、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等地。

作为配套建设,地铁4号线一期(武昌火车站经洪山广场、中北路一直到武汉火车站)、地铁5号线将提前延伸到武汉火车站。

E. 定位中西合璧各司其职武汉新火车站借鉴国外火车站经验,设计方案也有些独特“洋味”,力争百年不落伍;武昌火车站改造后宛如巨大的编钟,具有荆楚风格;汉口火车站预计11月开始扩建,它与老汉口火车站的古典欧式风格接近。

(3) 四大理念A. 以人为本:以旅客服务为核心,建设为高速铁路旅客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为旅客提供便捷、完善的交通服务和配套服务。

B. 交通优先:优先满足各种旅客出行和交通换乘要求,建立分层集散、立体组织、无缝换乘的的交通体系,提供多种气候条件下的舒适、安全的交通集散空间。

C. 复合开发:充分利用火车站线高架的有利条件,实现地上空间的复合利用,建立地上综合体;挖掘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潜力,建立贯通站区内部、衔接外部的地下共享层。

D. 展示特色:充分展示火车站的主体建筑特色,打造与车站相协调、与区域环境有机联系、内涵丰富、效果强烈的站区景观和门户形象。

(4)荣誉A. 武汉火车站是“中国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建筑协会鲁班奖”三项大奖的“大满贯”得主,就此成为了中国铁路车站“最美”窗口。

B. 2012年8月17日,武汉铁路局发布消息称,武汉火车站获得芝加哥雅典娜建筑设计博物馆颁发的“2012年国际建筑奖”,成为当今世界最新最美的建筑。

二、历史沿革1、选址武汉站选址花了一年时间,一度曾选址落步咀,因为落步咀的地势比杨春湖高,可直接在上面做路基工程。

选址落步咀铁路线须穿越东湖风景区,会对东湖造成影响。

杨春湖地形低,必须作桥梁工程,工程投入比落步咀多了近10亿元。

铁路线从东湖风景区边缘夹境而过,切割景区面积最小(4.4平方公里),可最大程度保护景区;且线路顺直,基本避开沿线建筑物。

经铁道部和省市政府多次协商权衡,达成最大限度保护东湖的共识。

2004年8月,武汉站选址敲定杨春湖。

2、周边建设杨春湖客运中心:于2009年6月开工,杨春湖客运换乘中心是武汉火车站的重要配套工程,位于青山区容家下咀附近,选址于京广铁路武汉站东广场,紧邻三环线,可连接城市各主要对外方向,靠近鄂州至武汉、武汉至英山、武汉至麻城三条出口高速。

是高速铁路与地方交通衔接的客运交通枢纽。

客运中转日发送能力将达3万人次。

这样的客流量是其他客运中心所不能比拟的。

武汉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窗口,迎接各个层次的旅客。

客流量的增加不仅缓解了武汉市交通拥挤的状况,还带动了周边的餐饮业、住宿、娱乐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武汉站所属地区杨春湖的演变1、杨春湖城市副中心:未来高速铁路客运站的所在,未来城市一个新的门户。

2、交通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杨春湖城市副中心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和平街,是武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青山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地处洪山区内,东临武钢工业区、西望武昌区、北接青山区、南抵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通过纵贯南北的城市三环线(在建)连通汉口地区,经京广客运专线可通达全国主要城市;通过横贯东西的武青三干道、武青四干道、中北路延长线,可实现与徐东路商业区、武昌旧城区以及鄂州、黄石等城市的紧密联系。

(2)交通区位A. 与城市三条环线的关系城市三环线自北向南贯穿杨春湖城市副中心东部,副中心与二环线、内环线最短交通距离为2.5公里、4.5公里,交通上具有良好的可达性、联络性和通畅性。

B. 与其它重要客流集散点的关系杨春湖城市副中心紧邻东湖,位于城市东北部边缘,与城市重要地区的联系呈扇形面辐射,交通出行距离较远。

长距离交通出行借助城市三环线、二环线等快速路能实现快速到离。

3、武汉站所属地区杨春湖的发展(1)简介杨春湖副中心将改变武昌、汉口、汉阳三足鼎立的传统格局,成为东部城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武汉的整个城市格局将显得更加合理武汉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胡忆东介绍,预计武汉火车站远期年旅客发送量达3100万人,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为9300人、站房最高聚集6000人。

杨春湖长途客运换乘中心为一级客运站,日客流量为6万人。

这么巨大的人流,将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从而成为武汉主城区东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核心区规划以武汉火车站为起点,以迎鹤湖公园为中心,以两港生态走廊为边界,布局形成副中心核心区、高速铁路站区、中央景观休闲带、文化旅游服务区和综合居住区等5大功能区。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综合规划》指出,将通过武汉站、杨春湖、东湖港(沙湖港)共同构筑区域发展的主导要素。

规划以横向呼应、纵向沟通为基本手段,形成“一轴双核两区,一廊三园三带”的空间布局结构。

(2)服务业的发展A.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做足“四流”以人流、物流、信息流、商贸流区别于其他两个“城市副中心”B. 做足“四流”服务业品牌未来的杨春湖,将打造成武汉的城市副中心,这得益于武汉火车站及配套设施杨春湖客运换乘中心的规划建设。

杨春湖应当针对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商贸流,做足‘四流’服务业品牌C. 将成为全国四大服务业中心之一服务业将成为未来杨春湖地区招商引资的重点,未来这里应当以商务、休闲、酒店服务业为中心,如武汉火车站的规划一样,将成为全国四大服务业中心之一D. 服务业规划及管理应提前做好武汉新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窗口,迎接各个层次的旅客。

所以,在规划新火车站的服务业时,应该先引进品牌餐饮企业,布置应从低档向中档、中高档的服务业逐渐递进发展。

最好先对武汉火车站整体进行管理规划,这将给武汉新火站周边营造好的服务环境。

四、发展展望武汉站地区道路系统的完善:新站以三环线和中北路延长线作为武汉站地区的“十”字形交通主轴,铺以友谊大道、武青四干道、建十路等干道及密度合适的支路网络,建立完整的武汉站地区道路系统。

这样就相对避免了火车站对周边区域带动不大的情况,将青山杨春湖片区很好地打通,形成一个新型的大型商圈指日可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