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浅析解放后焦作市空间结构演变及特点

15 年 。焦 作矿 区 人民 政府 聘 请 清华 大 学程 应 铨教 授 来焦 作 进 行 91 地 考察 , 教 授根 据 当时 焦作 的市 区现 状 ( 图 1 示 )拟 定 出 《 作 程 如 所 , 焦 矿 区发 展趋 势 说 明书 》 9 5 1 。1 5 年 0月 , 作第 一 次 制定 规 划 , 焦 由于 缺 少 完 整 的经 济和 自然 资 源 资料 , 提 出 了设 想 。 15 只 9 7年 5月 , 作 市 对 设 焦
顷 。 中心城 市 划分 为 7个 组 团。焦 作 中心 城 现规 划有 5 发 展组 团 : 个 城 区组团、 铁路 南 组 团 、 李万 组 团 、 站组 团 、 村组 团 。 中 马
3 . 点及 问题 3特
想 规 划作 了 修订 , 定 了市 区 向 东 、 南 的发 展 方 向 , 时规 划 了 中 站 、 确 向 同 马 村 两区 。 道路 干 道基 本 上 利 用原 来 道路 , 新发 展 区 、 将 火车 站 与 工 业 区 联接 起来 , 形成 环 状 系统 。本 次 规划 无论 是 城 市功 能 布局 还 是道 路 骨 架都 比 较 合理 ,对 于 当 时 的城 市 建 设 起 到 了 较 好 的 指导 作 用 。
19 95年 , 作 市 1 9 ̄ 0 0 城 市 总体 规 划》 如 图 3所 示 ) 焦 9 52 1 年 ( 由河 南
省规 划设 计 院编 制 完成 。这次 规划 将 焦作 的城 市性质 确 定为 以能 源 、 化
工 、 金 、 材 、 游 业 为 主 的 区域 性 中心 城 市 , 冶 建 旅 预测 2 0 0 0年 总人 口规 模 为 3 9万 人 , 7 累计 控 制城 市建 设 用 地 9 0 0 0公顷 , 心城 建 设 60 中 0 0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4章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共18张PPT)

• 现代物流业: 位于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
北,特别是背靠山西,一直是晋煤外 运的重要通道。作为交通枢纽,为人 流、物流的集散、中转地。丰富的矿 产需要输出。
2019/7/26
• 措施: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高农业产 业化水平。
• 措施: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2019/7/26
1、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
(3)发展科技和教育; (4)优化环境。
2019/7/26
知识拓展
什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
2019/7/26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 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 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 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2019/7/26
• 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点: 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
2019/7/26
讨论:十条思路中哪些是不可行?
2不太合理:做强铝工业,会走发展煤 炭工业的老路。
7不太合理。
2019/7/26
焦作工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措 施:
(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电子 等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 多元化,增强城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2)改造煤炭工业,减少企业 数量、扩大企业的规模;
2019/7/26
分析焦作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形成 的区位因素)
(1)焦作--------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
与山西省晋城、陵川接壤,南隔黄河与郑州 市、洛阳市相望,西邻济源,东接新乡。焦 作市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过渡地带, 全境以平原为主,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水量584毫米, 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数千年 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和人 文景观,已形成"四大旅游区、十大景区、八大景 点"20的19/7/2总6 体格局。
焦作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焦作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三次产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趋活跃,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成功转型。
一、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30年,是焦作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特别是近五年,经济发展一年一个台阶。
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9.1亿元,2007年为856.0亿元,位居全省第4位,年均增长12.6%。
1992年,焦作市提前8年实现了“十二大”提出的到2000年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从1978年算起,全市生产总值登上百亿元台阶,用了16年时间,到1993年达到106.3亿元;跨上五百亿元台阶用了12年时间,2005年达到584.0亿元;据测算,到2008年底,3年时间生产总值将在五百亿元的基础上再增一倍,突破千亿元大关。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1978年地方财政收入仅1.2亿元,2007年已经超过50亿达到56.6亿元,增长44.4倍。
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200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528.5亿元,比1978年增长59.9倍,年均增长15.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3年突破了100亿元,从此工业进入加速增长阶段,2005年突破200亿元,2006年突破300亿元,2007年突破4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
2007年全社会完成投资总额491.3亿元,比1978年增长226.3倍,年均增长20.6%,其中,2003—2007年年均增长46.8%。
2003年全市固定资产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6.2亿元,2005年突破200亿元,达268.7亿元,2007年,再上新台阶,达491.3亿元。
焦作市城市总体规划

焦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要点焦作市人民政府二零零八年十二月项目名称焦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项目主管单位焦作市城市规划管理局项目主持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国家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徐文龙国家事业单位法人代码:40000905-5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21003)院长:徐文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总工程师:徐海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规划编制完成时间:2008年12月规划编制组成员名单主管院长:赵洪才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方创琳博士,副总规划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郐艳丽博士,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参加人员:毛汉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总规划师黄金川博士,副研究员,高级城市规划师王炜博士后,教授,高级城市规划师李铭博士,城市规划师鲍超博士后,城市规划师陈铁柱高级工程师李颖高级工程师刘晓丽博士,城市规划师蔺雪芹博士,城市规划师刘贵利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谭建欣硕士,城市规划师靳志强硕士,城市规划师周游硕士,工程师王蔚蔚硕士,工程师李文杰助理工程师张亮助理工程师李嘉助理工程师徐续助理工程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2)第三章市域城乡协调发展与布局规划 (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9)第五章城市规划区城乡建设用地规划 (15)第六章城市性质与中心城区发展规模 (18)第七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0)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27)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30)第十章中心城区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33)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35)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40)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42)第十四章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45)第十五章中心城区远景发展设想 (47)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8)第十七章附则 (49)说明:文中带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依法指导焦作市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焦作市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依据。
焦作市城市总体规划

焦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要点焦作市人民政府二零零八年十二月项目名称焦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项目主管单位焦作市城市规划管理局项目主持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国家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徐文龙国家事业单位法人代码:40000905-5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21003)院长:徐文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总工程师:徐海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规划编制完成时间:2008年12月规划编制组成员名单主管院长:赵洪才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方创琳博士,副总规划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郐艳丽博士,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参加人员:毛汉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总规划师黄金川博士,副研究员,高级城市规划师王炜博士后,教授,高级城市规划师李铭博士,城市规划师鲍超博士后,城市规划师陈铁柱高级工程师李颖高级工程师刘晓丽博士,城市规划师蔺雪芹博士,城市规划师刘贵利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谭建欣硕士,城市规划师靳志强硕士,城市规划师周游硕士,工程师王蔚蔚硕士,工程师李文杰助理工程师张亮助理工程师李嘉助理工程师徐续助理工程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2)第三章市域城乡协调发展与布局规划 (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9)第五章城市规划区城乡建设用地规划 (15)第六章城市性质与中心城区发展规模 (18)第七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0)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27)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30)第十章中心城区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33)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35)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40)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42)第十四章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45)第十五章中心城区远景发展设想 (47)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8)第十七章附则 (49)说明:文中带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依法指导焦作市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焦作市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依据。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炭
“城镇”雏形
1904年
修成道清铁路--河南境内第 一条铁路
开 办 福
1910年
清政府正式建立焦作镇
公
司
1925年
煤矿工人已达11000人左右
1948年
建立焦作县
道 清
铁
1949年
焦作县改为焦作矿区
路
1956年
设置焦作市
一、焦作市因煤而生、因煤而兴
建国以来,焦作市累计生产原煤3亿吨以上,上缴利 税6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建设。
煤 炭 工 业
课堂检测
萍乡工业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萍乡附近地区地图。
材料二: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
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
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开采后,现已
参考答案:
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
1987年全市煤炭产量超过1千万吨,上世纪90年代初, 全市拥有资源开采及配套企业1200多家,煤炭增加值占 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的90%以上。当时流行的一句话 是“焦煤一开工资,全市都能闻着肉味。”
矿井关闭 环境污染
煤炭枯竭产生的问题: 经济方面: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社会方面:大批工人失业 环境方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点评环节 转型之路:①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云
台
地 貌
红 石
云 台
峡
山
瀑
布
点评环节 转型之路:①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交通运输
经济效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餐饮娱乐
旅游业
资源型城市焦作市转型期空间绩效评价及优化策略

资源型城市焦作市转型期空间绩效评价及优化策略作者:张培培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3期摘要:以正处于转型期的资源型城市---焦作市为对象,对现状城市空间进行绩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指出焦作市发展过程中可能由于空间配置而导致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提出焦作市在转型期间城市空间发展优化的几点思考,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焦作市,空间绩效评价,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N94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研究背景焦作市作为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全国第三批资源城市转型试点,是历史上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煤城。
但是随着资源的开采,城市出现了资源枯竭的情况,城市转型成为必需解决的问题。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互动是相辅相成的。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将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国内外众多城市的发展历程表明,在转型期,城市还是有大量的机会可以在不同效率的城市结构之间“选择”。
因此,为了给产业结构提供支撑,对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趋势判断是必要的,据此对城市空间结构做出预先调控。
现状空间绩效评价2.1指标体系构建针对于空间利用评价的特点,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焦作城市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视角下,建立了城市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空间总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总体绩效为目标,从产业空间、邻里空间、生态空间、以及交通空间4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而成。
在不同空间利用类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产业空间绩效评价体系以清洁生产为目标,从产业密度和投入产出2个方面选取工业用地比例、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GDP能耗量等6个指标构建而成。
邻里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宜居社区为目标,从密度和空间分异2个方面选取居住用地比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保障性住房面积比例等6个指标构建而成;生态空间绩效评价体系以生态可持续为目标,从规模密度和形态结构2个方面选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匀度指数、城市生态控制区与建成区面积比等4个指标构建而成;交通空间绩效评价体系以公平高效为目标,从可达性和公平效益2个方面选取公交出行比例、居民工作平均通勤时间、人均拥有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等6个指标构建而成。
焦作市区的空间发展规划

焦作市区的空间发展规划焦作市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焦作市区,最能体现未来焦作建设新风貌的也是焦作市区。
焦作市区是焦作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中心,是焦作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旅游、科教、信息中心和金融中心。
根据焦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确保城市追求数量扩张的同时,重点提高城市经营质量。
这就需要在对焦作市区空间发展与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客观审视的基础上,从城区空间协调发展角度,对焦作市城市规划控制区、规划建成区范围、面积、人口与用地规模、发展性质、用地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与拓展方向、产业功能等做出科学的弹性分析,同时提出三种方案,进行比选。
一、焦作市区发展与建设现状及问题1、城市用地持续增加,但整体分割破碎,发展空间不足从1949年到2003年的54年间,焦作市区城市用地由1949年的2.5平方公里,增加到1956年的6.57平方公里,再增加到1961年的10.37平方公里、1985年的17.64平方公里,到2003年达到67.1平方公里。
历年平均递增速度为6.41%,如图8—1所示。
促使城市用地增加的动因在于采煤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数量不断提高和采煤塌陷地的扩张,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但由于城市建设与煤炭开采、坑口火电站建设、运煤铁路专用线建设、高压输电走廊建设,以及随即伴随的采煤塌陷和近年来建设的高速路等在焦作市区同时进行,导致城市用地被采煤塌陷地、铁路、高速公路、南水北调线、高压走廊分割得支离破碎(见图8—2),城市用地效率低下,发展空间暂时不足。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只有85.81平方米,比国家建设部规定的100平方米/人低14平方米/人。
但这种空间不足只是由于政府外迁、企业外迁滞后导致暂时用地不足,目前在焦作市区尚有至少近30-60平方公里用地可置换用于城市建设。
图8--2 焦作市主城区用地类型与建设现状示意图2、城市用地结构趋于合理,但功能分区紊乱混杂,中心辐射作用不强由表8—1看出,受煤炭城市发展性质影响,焦作市区用地结构中,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比重明显偏大,二者合计占用地总面积的65-75%以上,其中居住用地占40%以上,主要是平房过多导致占地面积大,工业用地占22-36%,近年来随着工业企业的外迁,工业用地比重逐渐减少,2003年已降到22%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作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焦作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城市因矿而兴,城市沿道清铁路发展。
1904年,英国福公司在焦作建矿,焦作作为煤炭城市得以建立,煤炭转运与盈利依赖于道清铁路,矿区城市的建设围绕着铁路站建设,并逐步沿铁路向东西向发展。
图1民国时期,道清铁路与焦作早期矿区城市的建设
图2建国初焦作城区扩大并沿东西向发展,中站、马村区沿铁路线建设
第二阶段:铁路运输网络逐步形成,城市继续东西向拓展。
近代,焦作的煤炭产业达到繁盛,1970年代建设焦柳铁路,1980年代建设新月铁路,共同构成晋南豫北煤炭产区的铁路运输网络,这一时期,在中心城区以及市域,城市均沿铁路线发展。
图31980年代,中心城区向南发展跨越了焦柳线(原道清铁路线位),新月铁路及新的焦作站成
为影响城市格局的重要因素
图4建国初焦作城区扩大并沿东西向发展,中站、马村区沿铁路线建设
第三阶段:伴随煤炭资源枯竭,城市跳出东西向延展的模式,向南拓展。
进入1990年代,煤炭开采濒临枯竭,焦作向综合型城市转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铁路和矿区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明显减弱,中心城区不再继续东西向延展的态势,而是开始跨月新月铁路向南发展。
通过在城市南部建设焦作新区(原焦作高新区),引擎城市综合转型。
图5 1990年代,中心城区向南发展的态势出现
图62000年,随着高新区的建立,中心城区跨越新月铁路、向南发展的态势更为显著
纵观焦作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可以看出,从城市建立至1990年代,城市的主导产业以煤炭开采及加工为主,空间结构呈现出沿煤炭运输铁路线东西向拓展的特征,伴随煤炭资源的枯竭,城市开始向综合型城市转型,城市开始跳出既有格局,向南拓展,对接省会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