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趋势研究

合集下载

某城市发展研究报告PPT(22张)

某城市发展研究报告PPT(22张)

城市发展研究
│ GDP&人口
10年以来,大连市GDP增长速度逐步放缓,2015年更跌至4.2%,16年GDP8234亿元,增速有所回升 10-13年,大连处于人口快速增长阶段,14年以来,大连市人口增长速度逐步停滞,甚至有负增长趋势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2011
2012 固定资产投资
2013 房地产开发投资
2014 房地产投资占比
2015
37% 2016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大连 Part2 房地产市场研究
房地产市场研究
│ 政策回顾
地方政策分化明显,热点城市调控升级,限贷限购力度及各项监管措施频频加码,而三四线城市仍坚持去库存策略,从供需两段改善市场环境;
四季度主城区项目备案集中,带动整体备案价格提升 (大华锦绣华城、秀月麒麟、普罗旺斯、春田等)
80 60
10728 10694 10712 9357 9845 9779 10112 9385 9726 10088 9937 9837
11200 10200 9200
40
8200
20 0
34 36
44 815 50 2761 1860
大连自主调控,去库存为主基调的背景下,政策环境相对宽松
2016年地方政策变化
宽松 1-2月
央行降准,不“限购”城市,商贷首付比例下 调、非一线城市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调 整;地方集中出台去库存措施
2016年大连政策变化
2月
公积金个贷不超过余额15倍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不超过户缴存余额的15 倍,且不超过目前贷款最高额度

大连调研报告

大连调研报告

大连调研报告1. 引言1.1 调研背景及目的大连,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经济基础,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的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大连市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旅游业、环境保护和人才政策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以期为大连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调研方法与范围本次调研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访谈等多种方法,全面收集并分析大连市的相关数据。

调研范围覆盖大连市的地理位置、人口民族、经济发展、社会事业、主导产业、旅游业、环境保护和人才政策等多个方面。

1.3 调研时间与地点本次调研于2023进行,地点设在大连市,包括主城区及部分重点发展区域。

2. 大连市概况2.1 地理位置大连市位于中国东北沿海,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与营口市接壤。

作为东北亚重要的港口城市,大连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连接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海上交通枢纽。

2.2 人口与民族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大连市常住人口约700万,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另有满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居住。

大连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各民族之间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2.3 经济发展状况大连市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近年来,大连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2019年,大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0多亿元,经济总量持续位居辽宁省首位。

2.4 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大连市在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教育资源丰富,拥有多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医疗设施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文化底蕴深厚,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

此外,大连市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市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大连市产业发展分析3.1 主导产业及其发展状况大连市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其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尤其是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大连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港口城市,地处渤海湾南岸,属于山东半岛经济区和辽东半岛发达城市群。

该地区整体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其气候也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

本文旨在研究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一、气温变化特征:在大连地区,温度主要受北极冷空气和太平洋暖空气的影响,季节性的变化非常明显。

如图1所示,大连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相对较低。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夏季气温最高达28-30℃,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冬季则由于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气温较低,甚至会出现零下10℃以上的极端天气。

图1:大连地区气温年变化曲线此外,大连地区的气温还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显著的暖化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连地区的气温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其中夏季气温变化最为显著,每十年增加0.32℃左右,说明大连地区正在经历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 冷空气影响较大:虽然大连地区属于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处东北地区,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较大。

在冬季,冷空气南下,大连地区气温骤降,极端低温天气更是有可能发生,对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城市热岛效应:大连是一个大城市,人口密集区域会形成城市热岛,即城市内部气温高于城市周边区域。

在夏季,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大连市区气温比周边地区高出1-2℃。

大连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1至5月为旱季,6至9月为雨季。

如图2所示,大连地区的降水量年变化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变化特征:1. 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大连地区的降水季节性十分明显,夏季降水量较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春秋季次之,冬季降水量较少。

2. 区域性差异:由于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大连地区降水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高海拔山区,降水量相对较大,而在低平地区则相对较少。

3. 不规则的年际变化:大连地区的降水量在年际变化上存在不规则性,有些年份的降水量会明显偏多或偏少,如2003年和2013年的夏季降水量分别达到历史同期的1.5倍和2倍以上,而1997年和2001年的夏季降水量则较少,只有正常值的3成左右。

基于城市重心转移的大连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分析

基于城市重心转移的大连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分析

基于城市重心转移的大连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分析王美娟【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发展,城市重心以及内部空间结构不断的发生变化与调整。

本文运用重心转移、区位商以及实证的数学方法,研究大连市城市重心转移与大连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情况,得出大连市人口重心与人口空间趋于郊区化,产业重心与产业空间中二产趋向城市近郊区与远郊的发展方向,第三产业则在市区中心集聚发展,居住重心与居住空间在原有市区发展的基础上同样也趋于郊区化。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al and other factors, the city center of gravity and internal spatial structure change and adjustment. In this paper, with emphasis, location quotient and empirical mathematical methods, the research focus of Dalian and Dalian city urban internal spatial structure changes, it is concluded that population center of gravity and the popula-tion space in Dalian to suburbanization, industrial center of gravity and the second industry trend to be suburbanization and to be outer suburbs, the third industry is in the center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residential center of gravity and living space,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urban development also tend to be suburbanization; In Dalian city spatial structure change after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and finally make a summary and discussion.【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重心转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大连【作者】王美娟【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21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的核心研究内容。

论文: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变化分析及对策

论文: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变化分析及对策

遥感地学分析论文题目: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变化分析及对策学生姓名:邓双福学号:631203050107专业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班指导老师:牟凤云2015年6月11日星期四摘要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土地垦殖率高,陆地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少,海涂围垦开发尚有一定潜力。

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域、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重大,但由于人口数量大,人均耕地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受地形地貌限制,全市耕地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经济比较发达的水网平原、滨海平原地区及山丘谷地。

本文利用遥感、ENVI和GIS手段等得出的2012年大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再结合别人以前的研究结果,并对着几期的各种土地类型进行统计。

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得出了研究结果。

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法规,提出了一些大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大连市;土地利用现状;对策AbstractThe land use type of Dalian is complete, the land reclamation rate is high,land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erve land resources less, to enclose tidelanddevelopment has a certain potential.The land use type of water, arable , andresidential areas are heavy, but per capita occupancy of cultivated land is lowerpopulation. Restricted by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the cultivated land aremainly distributed in densely populated, economic relatively developed waternetwork, coastal plains and hills valley plains.This paper,by way of remotesensing,ENVI and GIS, has worked out current 2012 land use map , and combining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en statistics of this a few period of land use type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we obtained the .results . On the basis of this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in Dalian.Keywords: land resources; Dlian; soil utilization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目录引言 11.研究区域、研究区域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 21.1研究区域 21.2研究区域数据 21.3 土地利用现状 22.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特点分析 42.1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42.2 土地利用空间差异及变化特点分析 52.3 土地利用变化后出现的问题 52.4大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5结语 8参考文献 8引言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变化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直接体现。

辽宁沿海经济带空间演变与城市化响应机制研究

辽宁沿海经济带空间演变与城市化响应机制研究

辽宁沿海经济带空间演变与城市化响应机制研究王亚丰【摘要】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化是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近百年来,辽宁沿海地区逐渐完成带状空间格局演变,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地区内部城市化进程不均衡,城市等级体系不完善,城市化滞后工业化,城市基础设施不健全.通过实际考察分析,从城市化响应视角探究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经济复兴和区域发展,提出中心城市化辐射带动、城市体系重构、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构建4种适合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城市化发展的响应机制.【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1(030)003【总页数】6页(P13-18)【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响应;空间布局【作者】王亚丰【作者单位】辽东学院经济学院,辽宁,丹东,118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其城市地域空间扩展、撤县(市)设区、产业园区和开发区扩建等使带内城市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市与区域互动发展、互为响应过程一般首先体现在城市对区域的适应上,容易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上而下的城市化“摊大饼”模式;二是各级各类规划项目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阶段不吻合,在落后地区直接建设生产力水平高的制造业企业的“嵌入”模式。

这种投资大、周期长、积累慢、扩散效应小的做法会导致产业演进出现断层,不仅没有带动地方经济建设,反而破坏县域等地方自然资源。

在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空间格局演变适应国家沿海经济总体布局的基础上,从城市化响应视角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特征与存在问题,进而探索了其合理的响应机制。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响应作为崭新的概念活跃在理论界。

根据期刊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以城市化响应为题的论文35篇,研究领域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演变)、区域复兴[1]、生态环境、水环境、气温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等;研究区域包括美国五大湖工业区[2]、东北地区[3-4]、江西省、吉林省[5]、上海市沿海地区、大连市、重庆市、焦作市、平原河网地区[6]、哈大交通经济带[7]等;城市化响应侧重在理论、机制、模式、因素、过程、趋势、历史路径等方面的探讨。

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分布与演变特征

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分布与演变特征

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分布与演变特征□黄妍妮□高波□魏守华(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双重集聚外部性驱动下我国城市群的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与政策引导”(71473115)引言“十一五”以来,我国就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区域发展重心在不断转移调整,过去传统的“东中西部”条状区域发展思路已经改变,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块状”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群,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国家城镇化战略的重点,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2]。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是城市群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那么,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的城市体系结构是否合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和规律,是本文要考察的重点。

关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研究,现有文献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从形态学的范式研究城市群的空间形态[3];二是从动态的研究角度,即从网络密度、专项功能、综合功能等不同角度测度城市群的功能结构[4];三是利用静态数据进行分析,比如,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城市群空间格局的变化[5],通过计算帕累托指数[6]、mono 指数[7]、首位度[8]、集聚—碎化指数[9]、城市—区域均匀度[10]、城市—区域经济集聚力[9]等指标研究城市群空间结构发展的趋势,采用空间趋势面方法比较城市群的经济空间宏观形态特征[11]。

前两类方法由于存在对商务流和信息流获取的困难以及研究方法不够成熟的问题,现有文献多采用静态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目前对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进行测度的文献不多,并且大多数文献都仅针对某一城市群或特定地区城市群进行分析,缺乏对更大范围的城市群进行测度和更加详尽细致地比较分析。

大连市人口时空变动分析

大连市人口时空变动分析

形式 , 区域人 口动态 变化及 其影 响因素 的相 关研 究 , 认识 一定 社会 阶段 的 区域人 口增 长规 律 、 对 经济 条件 、 人 E政 策等 对人 口时空变 化 的影 响 , l 制定 和 实 施 区域 社 会 、 经济 发 展 战略 和 规划 有着 重 要 作 用 。本 文
大连人 口时空 变化的特点 , 即总人 口规模 继续扩张 ; 内部核 心地 带( 中山区) 口密度从 18 人 9 8年 开始 已出现减小 的趋势 ; 市中心区人 口密度 增长主要 源于其外 围地带人 口高密度 区( 城 沙河 口区) 的持 续增 长 ; 口发展 的张力 人 从 中心 区逐渐向近郊 、 郊区扩展 。在 此基础 上对人 口分布动 因进 行 了分 析 , 远 并从人 口发展 角度对 大连城 市经
ces gp p l indni sm il d et teprie t rwh o hg o ua o fot i ra D s c rai o ua o e syi an u o h es tn go t f i pp l i o us r aes( ir t n t t y s h tn kt t i
21 0 0年 1月
南京人 口管理干部 学 院学报
Junl f aj gC lg r ouao rg m eMaae et ora o N ni o eef plt nPor m ngm n n l oP i a
J n , 01 a .2 0
Vo. No. 126 1
济社 会 的 可持 续 发 展提 出建 议 。
[ 关键词 ] 口分布 ; 人 时空 变化 ; 大连
[ 中图分类号 ] 9 2 C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7— 3 X( 00 0 04 0 10 02 2 1 ) 1— 0 7—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趋势研究
理论研究篇:
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理论 理想的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内涵
城市空间结构的要素特征 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
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
生态城市
可持续发展城市


极理

核心-边缘理论
点轴渐进式扩展


空想社会主义等早期思想
田园城市理论
恩温的卫星城理论
柯布西埃的明天城市理论
沙里宁的有机疏
散理论
索里亚·
玛塔的线形城市理

(同心圆理论
圈层理论 扇形理论
多核心理论)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总体特征
不同类型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 国外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
结构分析篇:
大连城市概况
大连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大连城市空间结构的动力机制
大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位条件
口岸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区域空间结构演变过程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过程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演变 大连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是先决条件 经济地理使其变为可能 政治经济引领为...注入了催化剂 产业结构调整是内在动力 城市地价及极差地租是基本动因 技术进步是推动力 集聚与扩散效应是动力源泉
超强中心与相对落后区域并存,城市发育不健全
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市建设
城乡经济分割,乡村相对处于劣势
土地市场不完善,制约土地集聚效应的发挥
城市内部用地结构不尽合理
各功能区布局分散混杂
交通道路系统不完善
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第二产业
工业经济增长中城市
中心城市与所辖县市差异显著
众多小城镇均处于低水平增长状态
特殊影响因素
长兴岛临港新城的开发
港口的建设与发展
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大连城市发展阶段分析
影响未来大连城市空间结构
大连未来城市空间
演变趋势篇:
大连未来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
大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优化机制和引导策略
信息技术因素
知识与创新因素
技术进步
交通及通信技术与方式
从自然环境因子到生态因子
经济要素的变化
政策选择及制度
大连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及城市功能定位
大连未来人口容量分析
大连城市建设用地未来拓展研究
大连未来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
大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优化机制
大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引导策略
继续完善组团式的城市发展结构模式
调整城市中部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更新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
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相结合
提升城市地上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能力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城乡关系
打破行政界限,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机构跨部门的规划协调,提高政策的有效实施亟需人口城乡迁移过程中的制度壁垒
加强大连市城市空间管制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