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总复习-阅读题答题技巧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六年级总复习-阅读题答题技巧PPT课件

六年级总复习-阅读题答题技巧PPT课件
六年级总复习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精选ppt课件
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合并段意:概括每段的段意,再将这些 段意连起来,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2、抓重点段:重点段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抓住了重点段也就抓住了主要内容。
3、提出问题:阅读时,先看文章中主要讲
了哪几个问题,再看每个问题主要讲了哪 几个要点,然后把各个问题的要点归纳到 一起。
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 法,把老桥比喻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赞扬了老桥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 神。
精选ppt课件
7
问: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 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 作用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如:······
精选ppt课件
2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
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
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
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
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
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
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
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
精选ppt课件
13
答题示例:
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 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 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 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 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 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 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 “真是可爱的孩子”?

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完整课件PPT

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完整课件PPT
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文章(文段)的意思。 2、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针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找出时
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基本要素,并合理组织 概括,就可以得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要素可以不写,可以与题目 扩展法结合使用) 3、句子摘抄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 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4、标题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 加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以人名、地名、物名 、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止法)
第2步:浏览问题,细读文章
浏览阅读文,把题目中的关键词全画 出来,然后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 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在文章中 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圈画出来。
第3步: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注意一定要在原文中找答案 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 确答案,要善于利用“原文”进行回答 。 ⑴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 的,可以从文中的某一句找到正确
阅读理解中的常见题型
答题格式: 本文记叙了(讲述了、描写了)……的故事(时 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即谁做 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文章说明了(介绍了、写了)……(某种事物 )的……特点(说明内容)
• 说鼎
• (1)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独特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2)早在7000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用陶土制作的炊器——
4、反义词加否定法:如“崎岖”的意思是“不平坦 ”
阅读理解中的常见题型
二、理解加点字、词 提问形式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字)的意思 答题技巧:先答出字、词的本意,再答出文中的含义 2?、理解加点字、词,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 思题。技巧:结合文章中心,解释字、词在文章中的意 3、“××”词能不能删掉?

六年级语文阅读专题总复习PPT课件

六年级语文阅读专题总复习PPT课件

很广泛。如柳絮可作枕芯、鞋垫。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我国南方,( )塘边河岸,( )
是丘陵山地,一经扦插,它都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
就能长成高达十几米,胸径二三十厘米的浓阴大树。所以人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如有意载培,那它生长更快,对人的
报答就更多。
2021
请把下列3个关联词语,分别填入原文的括号中。 虽然……但是…… 无论……还…… 不但……而且…… (2)在横线上完成练习。 (3)给短文分3段,用“//”表示。你的分段依据是什么? 在所选答案后的括号里打“√”。 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
②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段。( )
③按地点方位变换分段。( )
2021
过渡句的作用
判断时可以根据位置,也可以根据内容.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下面几种:
1.用小标题过渡. 2.用一个句子过渡,承上启下. 3.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 4.用关联词过渡.(通常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为多) 5.用提示句过渡. 6.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7.过渡词,增强文章逻辑性. 为了使所写短文通顺,连贯得体,句子与句子 之间过渡自然,提高所写20短21 文的质量.
2021
• B、倒叙
• 一张照片的回忆
• 余雨潇

这是一张我珍藏的照片,记录着我表演舞蹈的精
彩瞬间。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想起二年级时自
己第一次参加演出的情景。
• 那是一座流光溢彩的舞台,活泼可爱的我正跳小孔雀 舞呢。在乐曲的伴奏下,我的笑容灿烂如花,舞姿灵 动而优美。我陶醉在舞蹈之中,忘记了自己,忘记了 时间,忘记了一切……我和乐曲产生了共鸣。演出结 束,只听见大家的欢呼声、鼓掌声。过了很久,我才 醒悟过来,回到了“人间”。谢幕之后,我情不自禁 地想起了练习舞蹈时的一件件往事。

精编小学六年级毕业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精编小学六年级毕业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围),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111
18
第18页/共60页
(二)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 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 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 高。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 境。
1111
19
第19页/共60页
15
第15页/共60页
(一)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 词语的特殊含义。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 词语的言外之义。
3、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1111
16
第16页/共60页
小提示
• 解题方法:文中关键的语句常常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 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正确理解和分 析这些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
•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 ④引用的句子;
•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 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 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1111
•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 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 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 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 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 先生的怀念。

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期末复习 阅读专题巩固课件(共34张PPT)

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期末复习 阅读专题巩固课件(共34张PPT)

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 我注意到 女工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 眼里竟有泪光闪现。
⑥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却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修养并不是一个 人比别人多认识一 些字、多读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 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的。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 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套上。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 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 章,我们可想一 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 主要内容。
如: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 词就
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 阿姨产生好 感的内心活动。
答题格式:运用……修辞手法或者使用……描写,……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升华了文章主题。
钱被刮跑以后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 路口,把一个边 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荆龍,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 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 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 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 扬。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 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 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 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 怎么得了,钱要 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 “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 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 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之阅读理解ppt课件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之阅读理解ppt课件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13
阅读模式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14
阅读模式
一、表达方式
二、表现手法
三、修辞手法
记叙、描写、抒情、说 明、议论
象征、对比、烘托、设 置悬念、前后呼应、欲 扬先抑、托物言志、借 物抒情、联想、想象、 衬托(正衬、反衬)
比喻、拟人、夸张、排 比、对偶、引用、设问、 反问、反复、互文、对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
句子含义的解 (三) 答
二十四、 其他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 (四) 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 (五) 的顺序能否调换?为 什么?
(六) 段意的归纳
22
阅读模式
(1)开头:总领全文(总括全文),引出下文(开启下文),开篇设疑 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2)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为后文埋伏笔、作铺垫
比、 借代、反语
15
阅读模式
四、记叙文六要素
五、记叙顺序
六、描写角度
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经过、 结果
顺叙、倒叙、插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16
阅读模式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 心理、外貌
视觉、听觉、味觉、 触觉
动静结合(以动写 静)、概括与具体 相结合、由远到近 (或由近到远)
(景物描写)
----五上《小英雄雨来》
结尾作用:
A:
(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五下《左公柳》
B: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五上《天窗》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PT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PT课件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 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 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 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 感情或特点
六、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 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 面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 想)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七、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 文段)内容
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经过漫长的一个小时痛苦的思想教育及我的深刻反省之后,老师终于退回了 我的“赃物”及“作案工具”,声称“你是好学生,下不为例!”
还敢有下次吗?我想都不敢想。此时,我看了看表,发现离交卷时间只有十 五分钟了,唉……
于是我在作弊纸后面重重地写了两行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考试作弊特痛苦,学习还得勤奋来。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 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 。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 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 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严密的搜
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 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 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 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 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六年级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pt课件

六年级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pt课件

• 再以后,我参加了上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 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印早,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儿咱们上街吃一
顿狗不理包于,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羌术展览,我觉着一两句话也说不 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侯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29
可编辑ppt
30
可编辑ppt
31
可编辑ppt
32
可编辑ppt
33
可编辑ppt
34
可编辑ppt
35
可编辑ppt
36
可编辑ppt
37
可编辑ppt
38
可编辑ppt
39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42
可编辑ppt
43
可编辑ppt
44
可编辑ppt
45
可编辑ppt
•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又说: “走,看庙去。”母亲说: “今儿不拉土了?”
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
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可编辑ppt
6
•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 又用手摸着墙说: “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父亲惊奇了,我也惊 奇。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 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 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是烧焦了一样。” 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 法,把老桥比喻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赞扬了老桥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 神。
精选ppt课件
7
问: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 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 作用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如:······
精选ppt课件
2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
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
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
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
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
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
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
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
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
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 化的作用;
精选ppt课件
19
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 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三人称:
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 事和议论。
精选ppt课件
20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 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 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 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 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 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 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 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 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
1、开篇点题;
2、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
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
3、总领下文。
精选pptபைடு நூலகம்件
10
问: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二、文中:
1、承上启下;
2、总领下文;
3、总结上文。
精选ppt课件
11
问: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三、文末: 1、点明中心(散文); 2、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 3、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
精选ppt课件
13
答题示例:
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 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 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 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 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 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 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 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 互换。
精选ppt课件
16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 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 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 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 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 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 蛋》)
小说)
精选ppt课件
12
问: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 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 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 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 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 (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
+特性。 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
剪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送暖, 把柳树吹绿的特点。
精选ppt课件
6
练习: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 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如:“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 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
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
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
的世界》)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
以归纳为三点,请概精选p括pt课件写出。
3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 请概括写出。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 (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 (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精选ppt课件
4
常用文体概述小结:
记叙类文章: 回答清楚:时间、地点、人、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 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 内容(特点)
精选ppt课件
5
问: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 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精选ppt课件
17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 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 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精选ppt课件
18
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 么要改变人称?
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 2000年全国卷《长城》)
精选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8
问: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
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精选ppt课件
9
问: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文首: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 “真是可爱的孩子”?
精选ppt课件
14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 “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
“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 征。
精选ppt课件
15
问: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因为:
六年级总复习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精选ppt课件
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合并段意:概括每段的段意,再将这些 段意连起来,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2、抓重点段:重点段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抓住了重点段也就抓住了主要内容。
3、提出问题:阅读时,先看文章中主要讲
了哪几个问题,再看每个问题主要讲了哪 几个要点,然后把各个问题的要点归纳到 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