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农业植物病理学是研究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病害问题的学科,通过对农作物病害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实习旨在加深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了解,具体目的有:1.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2.掌握病理学的实验操作技巧;3.学习疾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4.加深对农作物生长病害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植物病原微生物的鉴定与分离根据不同的病害情况,采集不同的病原体进行鉴定和分离,通过培养基、物理和生化特征等方法,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特性,并与已知病原体进行比对。

2.农作物病害的病原学研究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农作物病害的发生情况,掌握其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分析和研究病原体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3.病害防治方法的筛选和应用根据不同的病害情况,筛选和测试适合的病害防治方法,如化学药剂、生物防治等,进行试验和观察,评估和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

4.植物病害综合防治措施根据不同病害的特点和严重程度,结合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栽培方式等因素,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轮作、深耕培土、药剂喷雾等,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和减少病害发生。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农业植物病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具体收获有:1.熟悉了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了病害的观察和鉴定方法;2.学会了收集和分离病原微生物,并进行常见病原体的鉴定;3.掌握了农作物病害的发病规律和繁殖途径,了解了不同病原体的特点和防治方法;4.学会了筛选和应用不同的病害防治方法,如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等;5.了解了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形成了对农业生产实践中常见病害的综合防治思路。

四、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实际操作和实践技能。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保障农作物的安全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实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这次植物病理学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让我对植物病理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一、实习目的植物病理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物的形态特征以及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具体时间实习地点:具体地点三、实习内容(一)病害症状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多种植物病害的症状。

例如,小麦的锈病,叶片上出现了黄色、橙色的锈孢子堆;水稻的稻瘟病,在叶片上形成了褐色的病斑;果树的炭疽病,果实上出现了黑色的凹陷斑点等。

通过仔细观察病害的症状,我们能够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二)病原物形态观察为了确定病害的病原物,我们进行了病原物的形态观察。

在实验室中,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病原真菌的孢子、菌丝,病原细菌的形态,以及病毒的粒体等。

例如,在观察小麦锈病的病原物时,我们看到了锈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它们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为病害的准确诊断提供了依据。

(三)病害调查与统计我们还参与了病害的调查和统计工作。

在田间,我们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选取了不同的地块和植株,对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记录。

通过统计病害的发病率、病情指数等指标,我们能够了解病害的发生程度和分布规律,为病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四)病害防治措施在了解了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后,我们学习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农业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物理防治如清除病株残体、高温消毒等;化学防治则是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农药的合理使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来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和繁殖,如使用芽孢杆菌防治土传病害等。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训报告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训报告

一、前言农业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和防治的科学。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对植物病害的理解,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学习了植物病害的田间调查、标本采集与制作、病原鉴定及病害防治方法等技能,为今后从事植物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目的1. 了解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症状特征和病原物形态特征。

2. 掌握植物病害的田间调查、标本采集与制作、病原鉴定及病害防治方法。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训地点:XX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四、实训内容1. 田间调查在实验基地,我们跟随指导老师进行了田间调查。

通过对不同作物、不同病害的观察,我们了解了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症状特征和病原物形态特征。

例如,小麦白粉病在小麦植株上表现为叶片、茎秆表面出现白色粉末状物,严重时叶片枯死;玉米纹枯病则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褐色病斑,严重时导致叶片干枯死亡。

2. 标本采集与制作在田间调查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采集病害标本。

首先,要选择典型病斑,避免采集已干枯或腐烂的标本。

然后,用消毒的剪刀或刀片将病斑从植株上剪下,放入消毒的塑料袋中。

回到实验室后,将病斑放置在解剖镜下观察,了解病原物形态特征。

最后,将病斑制作成玻片标本,以便于观察和保存。

3. 病原鉴定通过观察玻片标本,我们学会了如何鉴定病原物。

例如,小麦白粉病的病原物为白粉菌,其菌丝体为白色,分生孢子梗为褐色;玉米纹枯病的病原物为纹枯病菌,其菌丝体为淡黄色,分生孢子为椭圆形。

4. 病害防治方法针对不同病害,我们学习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例如,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等;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加强田间管理、选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等。

五、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植物病害的田间调查、标本采集与制作、病原鉴定及病害防治方法。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_植物设计工作总结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_植物设计工作总结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_植物设计工作总结我在植物病理学实习期间主要从事植物设计工作。

我通过实际操作和学习,提高了我的植物设计技能,并对植物病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植物设计项目。

我与我的导师合作,学习并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如植物图像分析、病理检测和植物保健等。

我学会了如何在植物设计中运用这些技术和工具,以提高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具体来说,我在实习期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 植物图像分析:我学会了使用计算机软件和图像处理技术来分析和处理植物图像。

通过对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我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植物的健康状况。

我可以通过分析植物的叶片颜色和形状来判断植物是否受到病害的影响。

2. 病理检测:我学会了使用病理检测仪器和技术来检测植物病害。

在我的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病理检测项目。

我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植物组织样本,以检测植物是否感染了病原体。

我也学会了使用 PCR 技术来检测和鉴定病原体的 DNA。

3. 植物保健:我学会了使用各种植物保健技术和方法来保护植物的健康。

我学会了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控制剂来控制和预防病害的发生。

我也学会了使用合适的灌溉和施肥方法来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

通过这些实践和学习,我对植物病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了植物病害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方法。

我也了解了如何在植物设计中应用病理学知识和技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健康。

我在实习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和导师的合作和支持,我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并取得了好的成果。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提高了我的植物设计技能,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与导师和其他同事的合作中,我学会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我也学会了如何在实践中应用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植物设计问题。

2024年农业病理学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2024年农业病理学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2024年农业病理学心得体会范本第一章:引言(____字)近年来,农业病理学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病理学是研究农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传播及其防治的学科,它的发展密切关联着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的收益。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总结和分析我在农业病理学方面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为农业病理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第二章:学习和实践经验(____字)2.1 理论学习在学习农业病理学的过程中,我重点学习了农作物病害的病原、发病机理、传播途径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同时,我还深入了解了农业病害的防治措施和方法,学习了一些常见农作物病害的识别和鉴定技术。

通过理论学习,我逐渐建立了对农业病理学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续的实践工作打下了基础。

2.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在实践环节中,我参与了多个农业病害防治实验。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我注重合理安排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和试验区,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在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中,我运用了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

通过实践工作,我不仅提高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也对农作物病害的发生和防治机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3 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我积极应用农业病理学所学知识,参与了多个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项目。

我通过对病虫害的监测和识别,及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同时,我也尝试了一些新的防治方法,如无毒、无公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实践应用,我不仅提高了农业病理学的实践能力,也为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方法。

第三章:问题与思考(____字)3.1 农业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仍有待完善尽管现代农业病理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病原诊断、病害预测、防治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病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病原的准确诊断和鉴定较为困难;病害预测模型仍有待改进,精确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传统的病害防治手段存在环境污染和病原抗性等问题。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3篇)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3篇)

第1篇一、实习背景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和防治的科学。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植物病理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生物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的专业素养,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植物病理学实习。

本次实习为期两周,主要在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和田间进行。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2.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深入了解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验室实习(1)植物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采集植物病害标本,包括病害症状、病原菌等。

同时,掌握了标本的制作方法,如切片、染色等。

(2)病原菌分离与纯化通过实验,我了解了病原菌分离与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① 采集病样:选择典型病样,去除杂质,进行表面消毒。

② 制备病组织悬浮液:将病组织研磨成匀浆,加入一定比例的无菌水。

③ 涂布分离:将病组织悬浮液涂布于琼脂平板上,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④ 挑取单菌落: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典型菌落进行纯化。

(3)病原菌鉴定在实习中,我学习了病原菌鉴定的基本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2. 田间实习(1)病害调查在田间,我参与了病害调查工作,学习了如何观察病害症状、调查病害发生程度等。

(2)病害诊断通过观察病害症状和病原菌特征,我对一些常见病害进行了诊断。

(3)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病害,我学习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实习,我对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使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问题。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对植物病害的认识加深:通过实习,我对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植物病理学现场实训报告

植物病理学现场实训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植物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提高我国植物病虫害防治水平,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植物病理学人才,我们组织了一次植物病理学现场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地观察、调查、分析和实践,加深对植物病害的认识,提高病虫害诊断和防治能力。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植物病害的类型、症状、病原物及传播途径。

2. 掌握植物病害的田间诊断和调查方法。

3. 学会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4. 熟悉常用植物病害防治技术。

三、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2022年9月15日至9月20日,地点为我国某农业大学实验农场。

四、实习内容1. 田间调查在实习期间,我们深入田间,对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作物进行了病害调查。

通过观察作物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我们发现以下病害:(1)小麦白粉病:在小麦拔节期至抽穗期,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枯死。

(2)玉米纹枯病:玉米叶片上出现淡黄色或白色圆形病斑,后期病斑扩大,叶片变黄,严重时叶片枯死。

(3)大豆霜霉病:大豆叶片上出现淡紫色或灰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死。

(4)棉花立枯病:棉花茎秆上出现淡褐色病斑,后期病斑扩大,茎秆枯死。

2. 病害诊断通过对田间调查所得的病害症状进行分析,我们初步判断上述病害分别为小麦白粉病、玉米纹枯病、大豆霜霉病和棉花立枯病。

3. 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在田间调查过程中,我们按照规范方法采集了小麦白粉病、玉米纹枯病、大豆霜霉病和棉花立枯病的病害标本。

随后,我们将标本进行压制、干燥、固定等处理,制作成植物病害标本。

4. 病原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对采集的病害标本进行了病原鉴定。

结果显示,小麦白粉病的病原为白粉菌属(Erysiphe),玉米纹枯病的病原为纹枯病菌属(Rhizoctonia),大豆霜霉病的病原为霜霉菌属(Peronospora),棉花立枯病的病原为立枯丝核菌属(Rhizoctonia)。

【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的学科。

通过本次实习,旨在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我们对植物病害的识别、诊断和防治能力,培养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我们对植物保护专业的认识和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具体时间实习地点:具体地点三、实习内容(一)植物病害的田间调查在实习的初期,我们跟随指导老师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各种农作物和园艺植物进行病害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植物的症状,包括叶片的斑点、枯萎、畸形,果实的腐烂、变色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不同病害在田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例如,在一块玉米田中,我们发现了玉米大斑病的发生。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看到叶片上出现了长梭形的病斑,颜色为灰褐色,病斑之间相互连接,导致叶片干枯。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与近期的高温高湿天气以及玉米品种的抗病性有关。

(二)植物病害的标本采集与制作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植物病害,我们进行了病害标本的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科学的方法,选择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叶、病果等部位,并记录了采集的时间、地点、寄主植物等信息。

采集回来的标本经过处理后,我们开始制作植物病害标本。

制作过程包括清洗、消毒、干燥、装订等步骤。

通过制作标本,我们不仅学会了标本制作的技术,还能够更直观地观察病害的特征,为病害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植物病害的实验室诊断在实验室中,我们运用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对采集回来的病害标本进行了进一步的诊断。

通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结构、孢子的产生方式等特征,我们确定了病害的种类和病原菌的类型。

例如,对于一种叶片上出现黄色锈斑的小麦病害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病原菌为锈菌,其孢子呈锈色,有明显的分隔和刺突。

根据这些特征,我们确诊为小麦锈病。

(四)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了解了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和诊断方法后,我们学习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姓名:学号:2011年级专业班级:11植物保护安检1班2013年10月目录一前言:目的与意义 (1)二实习内容与方法 (1)三实习结果与分析 (1)1 实习地点概述 (1)2 农作物病害采集及鉴定统计 (2)豆科作物病害 (2)水稻病害 (4)旱粮作物病害 (4)香蕉病害 (6)其他果树病害 (8)茄科和葫芦科病害 (9)油料作物病害 (14)甘蔗病害 (14)花卉病害 (16)蔬菜病害 (20)其他病害 (25)发病症状 (26)3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 (37)四收获与体会 (40)五问题与建议 (41)六主要参考文献 (41)一、前言:目的与意义1、巩固《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2、进一步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特别是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技能;3、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镜检等,学会诊断本地区主要植物病害,学会病害调查的基本方法;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1. 农作物病害标本采集与鉴定以组为单位采集、鉴定和制作一定数量的病害标本,然后进行病害标本室内处理:症状识别、显微镜检、病原鉴定。

2. 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对主要农作物病害的田间发生与为害程度进行调查,掌握田间调查取样方法、取样方式、取样数量和取样单位等,并实地进行病害发生情况及为程度调查,详细记载相关数据,认真进行分析、总结。

3. 实习总结并提交实习总结报告实习结束后,要求以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实习总结报告。

每位同学按实习报告规定格式撰写、提交实习报告、综合性实验报告各一份,主要内容包括此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工作成绩、收获、建议及意见。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1.实习地点概述①东莞香蕉蔬菜研究所:香蕉、茄子、豆角、玉米等。

②增城宁西教学科研基地:玉米、水稻、火龙果、各种瓜类等。

③广州太和镇大田:驳骨丹、双带剑兰、糖胶树、木棉、蜘蛛兰等。

④广州市桥钟村农场:生菜、白菜、姜、花生、葱等。

⑤学校农场:玉米、水稻、菜心、甘蓝、甘蔗、辣椒、甘薯等。

2.农作物病害采集及鉴定统计在水稻、蔬菜、杂粮及花卉等44种作物上共采集及鉴定的病害有88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有71种,细菌性病害有8种,病毒性病害有9种(详见下表)。

①豆科作物病害病害名称病原学名病状病原特征病原形态图豇豆煤霉病菜豆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ruenta (Sacc.)Deighton(=CercosporacruentaSacc.=C.vignaeEll. &Ev.=C.phaseoliDearn.& Barth.)叶片两面初为赤色或紫褐色小点,后扩展为近圆形或多角形褐色病斑,病健结合处不明显。

分生孢子倒棍棒状至圆柱形,近无色,直立至中部弯曲,顶部尖细至钝,基部倒圆锥形至圆锥形平截,4-14个隔膜。

实物图见图一大豆锈病疣顶单胞锈菌Uromycesappendiculatus(Pers.) Ung.[=U.Phaseoli(Pers.)Wint.]叶上病斑初白色至黄褐色,稍隆起,扩大成棕褐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状夏孢子。

夏孢子淡黄褐色,近圆形,卵形或椭圆形,表面生微刺,芽孔1至3个;冬孢子栗褐色,近圆形至椭圆形,外表平滑,顶端有乳突柄长与孢子相当,不脱落。

实物图见图二豇豆白粉病粉孢属Oidium sp.叶片上初有淡黄色粉状小点,后扩大至不规则形状粉状斑,并互相联合,病部被白粉覆盖。

叶背呈褐色或紫色斑块。

分生孢子梗直立,分生孢子串生,单胞,无色。

实物图见图三豇豆锈病豇豆单胞锈菌(U.Vignae Barel)叶上病斑初白色至黄褐色,稍隆起,扩大成棕褐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状夏孢子。

夏孢子淡黄褐色,近圆形,卵形或椭圆形,表面生微刺,芽孔1至3个;冬孢子褐色,近圆形至椭圆形。

实物图见图四大豆霜霉病东北霜霉P. Manschurica叶片染病,由下部叶片先发病,并向上蔓延,初生褪绿色小点,扩大后为近圆形或不规则黄色病斑,后发展为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病斑。

孢囊梗二叉状分枝、末端尖锐,顶生一个孢子囊、无色,椭圆形或卵形。

实物图见图五大豆炭疽病炭疽菌C.lindemuthianum(Sacc.etal.)Briosi.et Cav.叶部病斑初为红褐色,后变黑褐色或黑色,扩展为圆形或多角形,中间浅褐色或暗绿色,且斑边红褐或深褐色。

分生孢子盘黑色,初埋生于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圆形或近圆形,分生孢子盘上散生黑色刺状刚毛。

分生孢子无色,圆形或卵圆形,单胞。

实物图见图六②水稻病害病害名称病原学名病状病原形态特征病原形态图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Kühn近水面叶鞘初有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清的小斑点,后扩大为椭圆形或云纹状。

菌核黑色或褐色,表面粗糙,菌丝多为直角分支,褐色,分支处有缢缩。

实物图七稻曲病稻绿核菌Ustlaginoideavirens(Cooke)Takahashi受害谷粒膨大成扁球形,包膜呈灰白色。

成熟时内外颖破裂,呈墨绿色。

分生孢子球形或者卵圆形,具小柄,萌发时发生短小、直、有隔膜,上细下粗,单生或分枝的菌丝状分生孢子梗。

实物图八水稻胡麻叶斑病平脐蠕孢属Cochliobolusmiyabeanus叶部病斑暗褐色,椭圆形或长圆形,有黄晕,状如芝麻粒。

穗颈枝梗病斑和病谷粒上生绒毛状黑霉分生孢子长梭形,直或弯曲,深褐色,脐点位于基细胞内。

实物图九③旱粮作物病害病害名称病原学名病状病原特征病原形态图玉米小斑病玉米小斑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Nisik. & Miyake)Shoem. (=Helminthosporium maydis Nisik.& Miyake.)叶片上初有暗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成黄褐色或红褐色椭圆形斑,边缘色较深。

分生孢子长梭形,直或弯曲,深褐色,脐点位于基细胞内。

实物图十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突脐蠕孢Exserohilumturcicum叶片上初有黄色水渍状圆形小斑,后沿叶脉扩展成大小不等的梭形斑,黄褐色或青色。

分生孢子梭形至圆筒形或倒棍棒形,直或弯曲,深褐色,脐点强烈突出。

实物图十一玉米锈病柄锈菌属Puccinia sorghi;P.polysora;Physopella zeae叶片、叶鞘上,初生淡褐色小点,成熟夏孢子堆黄褐色至褐色。

夏孢子浅褐色,椭圆形至亚球状,具细刺。

冬孢子裸露时黑褐色,椭圆形至棍棒形,端圆,分隔处稍缢缩。

实物图十二玉米煤烟病链格孢属Alternaria玉米蚜还分泌蜜露诱发分生孢子梗深色,以合轴式延伸;顶端产生倒棍棒形、椭圆形或卵圆形分生孢子,褐色,具横、纵或斜隔膜,顶端无喙或有喙,单生或串生。

实物图十三玉米黑粉病黑粉菌属Ustilago maydis被害的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瘤干裂后散发出黑色粉状物,即病原菌孢子,叶子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物。

孢子堆外面没有膜包围,冬孢子散生,萌发时产生有横隔的担子;担子侧生担孢子,有的萌发直接产生芽管。

实物图十四④香蕉病害⑤其他果树病害⑥茄科和葫芦科作物病害辣椒疮痂病野油菜黄单胞辣椒斑点病Xanthomonasvesicatoria叶片染病后出现许多圆形或不规则的黑绿色至黄褐色斑点;茎蔓染病后病斑呈不规则条斑或斑块;果实染病后出现圆形或长圆形墨绿色病斑,表面粗糙,引起烂果。

属细菌,菌体杆状,两端钝圆,具极生单鞭毛,能游动。

菌体排列链状,有荚膜,革兰氏阴性,好气。

实物图二十九辣椒炭疽病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capsici (syd.)Butl.果实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黄褐色圆斑,斑面有隆起的同心轮纹,轮纹上密生小黑点或橙红色小粒点。

叶片染病,初为褪绿水渍状斑点,后变褐色具有轮生小点。

分生孢子盘上长有暗褐色刚毛,具2~4个横隔膜;分生孢子新月形,无色,单胞,顶部尖,基部钝。

附图三十茄褐纹病茄褐纹拟茎霉Phomopsisvexans幼苗受害,多在茎基部出现凹陷斑,导致幼苗猝倒。

成株叶片发病,出现圆形至不规则斑,斑面轮生小黑粒。

主茎或分枝受害,出现不规则灰褐色至灰白色病斑,斑面密生小黑粒,分生孢子器近球形,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而外露。

分生孢子有2种不同形态:一种是椭圆形或纺锤形,另一种呈细长线状,并在一端弯曲成钩,两者均为无色单胞。

附图三十一茄子枯萎病尖镰孢茄子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melongenae(Matuo etlshigamiSchlecht)初期病叶上小脉明脉状,接着自下而上叶片变黄、枯萎。

分生孢子分大小两型:大型分生孢子似镰刀形或新月形,淡色,基部有足细胞,3-5个横隔膜,多数3个分隔,;小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淡色、单胞或有一横隔。

附图三十二茄子炭疽病平头刺盘孢Colletotrichumcapsici主要为害果实。

在果面形成近圆形病斑,初表面灰褐色,后变成灰白色,其上生出大量黑点状毛刺,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该病多发生在生活力弱的果实上。

分生孢子盘大小不一,盘上具密集的黑色刚毛,刚毛具0~3个隔膜,下粗上尖,尖端色稍浅;分生孢子无色,新月形或镰刀状,一端尖锐,另一端较钝,单细胞实物图三十三茄子青枯病茄青枯拉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发病初期仅个别枝上叶片或少数几张叶片萎蔫,病茎表现症状不明显,后期全株叶片逐渐变褐枯死。

属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无荚膜,无芽孢,极生1~4根鞭毛。

附图三十四番茄病毒病无全株黄绿色。

叶片背面脉变紫,中下部叶片向上卷起,重的卷成管状,新叶变窄或近线状,植株矮化,侧枝都生蕨叶状小叶,复叶节间缩短,呈丛枝状。

无附图三十五番茄青枯病茄青枯拉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叶片色泽变淡,呈萎蔫状。

叶片萎蔫先从上部叶片开始,随后是下部叶片,最后是中部叶片。

病茎中、下部皮层粗糙,常长出不定根和不定芽属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无荚膜,无芽孢,极生1~4根鞭毛。

附图三十六番茄早疫病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茎部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叶片受害初呈小黑点,扩展轮纹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果实在果蒂附近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凹陷,斑面着生黑色霉层分生孢子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1~5根束生,不分枝或罕生分枝,褐色,直或弯曲;分生孢子,单生,青褐色,直或弯曲,倒棍棒形至长椭圆形,一般有多个纵横隔膜。

附图三十七冬瓜霜霉病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主要为害叶片。

病斑生于叶上,初淡绿色,后变黄色,受叶脉限制带棱角,病斑大小2~6毫米,菌丛生于叶背,淡灰白色,稀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