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
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

编号:BO97-ZBZ-001 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项目名称:超微型电动车设计开发项目代码:___BO-97____编制:_陈梦薇_日期:_____校对:_____日期:_____审核:_____日期:_____批准:_____日期:_____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04月目录1 概述 12 整车设计基准 13 整车总体设计硬点 14 总成总布置安装硬点 55 结束语 5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1 概述设计硬点是确定车身、底盘与零部件相互关系的基准点、线、面及控制结构的统称,主要分为安装装配硬点(简称ASH,包括尺寸与型式硬点)、运动硬点(简称MTH)、轮廓硬点及性能硬点等四类。
首次发布为《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V1版)》,随着设计的深入和方案的修改完善,部分设计硬点还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项目完成时正式发布为《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
所有硬点值都是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坐标值,长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
角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用度分秒表示时书写到分。
长度单位未注明均为mm,角度单位均为°。
所有未注明的安装硬点均指与车身配合面上车身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例如:配合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车身圆孔圆心坐标,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方形孔的坐标指配合面对角线交点的坐标。
2 整车设计基准Mycar设计过程中,整车总布置在CATIA软件三维环境下进行。
整车坐标系采用右手坐标系,它是总布置设计和详细设计中的基准线。
整车坐标系与CATIA软件中整车part文件的绝对坐标系重合。
整车坐标系的定义如下:高度方向,取过半载前轮轮心与地板下平面平行的平面为Z=0平面,上正下负;宽度方向,取汽车纵向对称中心面为Y平面,以汽车前进方向左负右正;长度方向,取通过设计载荷时前车轮中心且垂直Y和Z平面的纵向平面为X平面。
整车总布置设计

车型
花冠
宝来
伊兰特
标志307
本田思域
尺寸
950
925
945
985
920
车型
花冠
宝来
伊兰特
标志307
本田思域
分数
7.44
6.78
7.28
8.00
7.22
四、整车总布置设计 1、动力匹配 2、发动机舱及下车身布置 3、造型过程简述 4、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工作 5、CAS阶段的总布置工作 6、油泥阶段的总布置工作 7、工程阶段的总布置工作
1.产品描述: 专业处室对自己所负责的零件在新车型中的状态的基本描述,是前期布置工作的重要参考。总布置应该对其中COP 零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需要掌握的信息:
四、整车总布置设计
总布置需要校核的法规:
涉及整车造型相关需校核确认的12项法规项(GB-EEC-ECE部分) GB11562-94(77/649EEC) 前方视野 GB15084-94(71/127/EEC) 后视镜 GB14167-93(76/115/EEC) 安全带固定点 GB4094-1999(78/316/EEC)仪表可视 GB/T17346 (ECE R35)踏板间距 GB11550-1995 (74/408/EEC)座椅头枕 GB11566-1995 (74/483/EEC)外部凸出物 GB 15741-1995 (70/222/EEC)牌照板 GB11552-1999 (76/60/EEC)汽车内部凸出物 GB4785-1998 (76/756/EEC)汽车灯具及信号位置 GB 17354-1998 (ECE R42)前后端保护 GB7063-94 (78/549/EEC)汽车护轮板
整车设计硬点公差分析标准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00XX·A1—2003整车设计硬点公差分析(总布置公差分析和装配尺寸链公差分析)2005-XX-XX 发布2005-XX-XX 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TJI/YJY·00XX·A1—2005前言本标准分析整车设计硬点中存在各种偏差,为同济同捷公司设计的整车控制硬点和样车测量提供指导性依据。
本规定的内容适合各种设计车型(轿车,卡车和客车等),具体内容可按各种设计车型的需要可增减。
本规定于2005年X月X日起实施。
本规定由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定由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主要起草人:严壮渝1.范围本标准分析整车设计硬点中存在各种偏差,为同济同捷公司设计的整车控制硬点和样车测量提供指导性依据。
本规定的内容适合同济同捷公司设计各种设计车型(轿车,卡车和客车等),2.引用标准GB 19234 乘用车尺寸代码GB/T 17347 商用车尺寸代码TJI/CZ.0004.AI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未知公差值TJI/CZ.0005.AI 汽车加工零件线性尺寸的未知公差3.定义术语3.1 设计硬点(HardPoint): 设计硬点是确定车身、底盘与零部件相互关系的基准点、线、面及控制结构的统称。
3.2 轮廓硬点∶整车在支承面上的位置尺寸。
3.3 性能硬点(PFH)∶整车或总成主要性能特征。
3.4 运动硬点(MTH)∶整车或总成运动特征和要求。
5.5 安装硬点(ASH)∶总成在整车上的位置尺寸。
4.要求4.1轮廓硬点按GB 19234规定,轮廓硬点尺寸不标注整车坐标系坐标值(X,Y,Z),而采用名义尺寸值;4.1.1 车辆总长公差 +/- 5 mm车辆总长公差△= 白车身全长制造焊接公差+前保险杠总成制造公差+后保险杠总成制造公差+前后保险杠总成和白车身装配公差△ = +/- (3 + 0.5 + 0.5 + 1 )= +/- 5 mm4.1.2 车辆总宽公差 +/- 2 mm车辆总宽公差△=白车身全宽制造焊接公差=+/- 2 mm4.1.3车辆总高公差 +/-6 mm车辆总高△=白车身高度制造焊接公差+ 前后悬架制造装配公差+轮胎尺寸公差△=+/- ( 2 + 0.5 + 3 )=+/-5.5 mm≈ +/- 6 mm4.1.4 轴距公差 +/-3mm ,左右轴距公差 +/- 3 mm轴距公差△=白车身总成制造焊接公差+前后悬架制造装配公差+前后悬架与白车身总成连接装配公差+车轮制造安装公差+弹簧刚度公差引起车轮位移△=+/- (0.5 + 0.5 +1 + 0.2+ 0.5)= +/-2.7 m m ≈+/- 3 mm4.1.5 轮距公差 +/- 6 mm,轮距公差△=白车身总成制造焊接公差+左右悬架制造装配公差+左右悬架白车身总成连接装配公差+ 轮胎外倾角公差 +轮胎前束公差△ = +/-(0.2 +0.25 +0.5 +4 + 1)=+/-5.95mm≈ +/- 6 mm4.1.6 前悬公差 +/- 2 mm前悬公差△=前保险杠总成制造公差+前保险杠总成和白车身装配公差+车轮中心制造安装公差△ =+/-(0.5 + 0.5 + 1 )=+/-2mm车轮中心制造安装公差分析见 4.4.54.17后悬公差 +/- 2 mm后悬公差△=后保险杠总成制造公差+后保险杠总成和白车身装配公差+车轮中心制造安装公差△=+/-( 0.5 + 0.5 +1 )=+/- 2 mm4.18 接近角公差 +/- 1°4.19离去角公差 +/- 1°4.20 纵向通过角公差 +/- 1°4.21最小离地间隙公差 +/- 4 mm最小离地间隙公差△=白车身总成制造焊接公差+部件制造安装公差+轮胎尺寸公差+ 弹簧刚度公差△=+/- (0.25+ 0.5 + 3+ 0.25 )= +/- 4 mm4.2 性能硬点(PFH)由于受到发动机制造公差的影响,造成功率,扭矩和油耗上的差异以及机械效率简化或忽略轮胎的侧偏刚度,这些因素均不能用尺寸数据估算,因此,性能硬点(PFH)控制的整车性能指标,一般控制它的性能限值。
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

XXXXXX有限公司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00000000发布 20100000000实施XXXXXX有限公司发布目录一概述 (2)二整车设计基准 (2)1.1 整车坐标系 (2)1.2 整车设计状态 (2)三整车总体设计硬点 (3)3.1整车外部尺寸参数控制硬点 (3)3.2底盘系统布置主要控制硬点 (5)3.3人机工程布置设计硬点 (8)四结束语 (9)一概述整车的总布置设计过程是设计硬点(Hard Point)和设计控制规则逐步明确、不断确定的过程。
设计硬点是确定车身、底盘与零部件相互关系的基准点、线、面及控制结构的统称,主要分为安装装配硬点(简称ASH,包括尺寸与型式硬点)、运动硬点(简称MTH)、轮廓硬点及性能硬点等四类。
设计硬点的确定过程就是总布置设计逐步深化的过程,后续的设计工作必须以确定的设计硬点为基础展开。
但随着设计的深入和方案的修改完善,部分设计硬点还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
所有硬点值都是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坐标值,长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
角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用度分秒表示时书写到分。
长度单位未注明均为mm,角度单位未注明均为°。
所有未注明的安装硬点均指与车身配合面上车身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例如:配合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车身圆孔圆心坐标,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方形孔的坐标指配合面对角线交点的坐标。
二整车设计基准1.1 整车坐标系电动乘用车设计过程中,整车总布置在设计软件三维环境下进行。
整车坐标系采用右手坐标系,它是总布置设计和详细设计中的基准线。
整车坐标系与设计软件中整车文件的绝对坐标系重合。
整车坐标系的定义如下:高度方向,取汽车车架中间平直段的上平面为Z轴零线,上正下负;宽度方向,取汽车的纵向对称中心线为Y轴零线,以汽车前进方向左负右正;长度方向,取通过设计载荷时汽车前轮中心的垂线为X轴零线,前负后正;整车坐标系原点即为三个坐标轴的交点。
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校核

总布置设计硬点关于总布置设计硬点由于零部件设计要在整车总布置基本完成后才开始,在总布置设计阶段中往往没有零部件的详细资料,还不能解决零部件和总成内部的细节问题。
所以在布置设计图上出现的是各总成的主要控制点、主要中心线,也包括重要的外廓线和由这些轮廓线构成的控制面以及运动极限位置等。
这些控制点称为硬点(Hard point),包括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各种控制点、线、面以及控制特征等。
汽车整车设计硬点分类:概括了描述整车、总成及关键零部件的尺寸、结构型式、空间位置等的关键参数,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整车外廓形状及尺寸:整车长度、整车宽度、整车高度、轴距、轮距等;驾驶区控制尺寸:踏板点、踵点,仪表板、转向柱及方向盘控制位置等;整车乘员空间内部尺寸:H点位置、头部空间、伸腿空间等;主要总成的设计硬点:总成的最大包络空间、定位点、配合点等;设计硬点构成了汽车总布置设计的骨架。
汽车总布置设计的过程就是设计硬点不断明确、逐步确定的动态过程。
所谓硬点,是通过英文的"hardpoint"直译过来的,它是个布置的概念,在整车开发中(由于整车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那么怎么样来协调这些部件间的安装配合呢?硬点由此而生)为保证零部件之间的协调和装配关系,及造型风格要求所确定的控制点(或坐标),控制线,控制面及控制结构的总称。
所以会有底盘的硬点(这也是大家所熟知的),车身的硬点,内外饰的硬点,成员的硬点(例如H点)等等。
一般一个整车项目开发过程中,最先确定的就是这些硬点,这也是决定所开发的车型平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硬点必须要在满足PACKAGE要求的同时,也要满足性能的要求(例如底盘的硬点要满足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要求),硬点将是汽车零部件设计和选型, 内外饰附件设计及车身钣金设计的最重要的设计原则,也是各项目组公共认可的尺度和设计原则.同时也是使项目组分而不乱,并行设计的重要方法. 一般确定后设计硬点不轻易调整, 如需调整设计硬点,需要和所有的设计人员协商,得到所有子项目组认可。
汽车设计过程中的硬点研究与控制

26 技术纵横轻型汽车技术2020(7)汽车设计过程中的硬点研究与控制何士龙(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摘要:讨论了在汽车设计过程中,为保证整车性能和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需要对对标车的硬点进行采集以及对设计车型的硬点进行控制。
由于汽车开发设计涉及制造厂、配套商、专业设计公司(如有)等各个公司以及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因而,范围较为宽广,为便于研究,本文主要从汽车开发中的一个环节,从设计角度对硬点进行分析和控制,从而达到既定的整车指标。
关键词:对标车硬点采集硬点控制整车指标1引言硬点-汽车设计过程中,用以控制汽车整车、总成及零部件外形、性能的点、线、面及参数,包括 轮廓硬点、安装硬点、运动硬点、性能硬点等,汽车 设计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过程,涵盖试验、设计、采购、试制、模具、夹具检具、冲压、焊接、涂装、总 装等各个环节,所以,为了保证整车性能,在各个 环节我们必须根据既定的硬点展开各项工作。
本 文研究对象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Benchmark 阶段,需要采集的硬点类型;二是设计阶段,如何 对硬点进行控制以达到整车设计要求。
2硬点描述与采集2.1硬点描述汽车整车设计开发硬点主要可分为如下:轮廓硬点:整车长、宽、高,接近角、离去角、纵 向通过角、最小离地间隙等;安装硬点:各总成和零部件的安装孔、焊点 等;运动硬点:雨刮的刮刷轨迹、开闭件的开启角 度、开启过程中的最小间隙、运动件(如悬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与周边件的最小间隙等;性能硬点:有反映整车性能的硬点,如动力性 能、经济性能、排放、NVH、操纵稳定性、制动性能 等;还有反映零部件或总成的硬点,如悬架刚度;人机工程硬点:内部空间、驾驶员操纵空间、前后视野等。
2.2硬点采集根据各类硬点各自的特点和性质,其采集方 法、采集方式及采集部门各不相同,目前,世界上 通用且可靠的硬点采集主要通过测量和试验两种 途径获得。
硬点采集主体:汽车制造厂、零部件供应商、汽车设计公司、专业的汽车检测机构。
汽车整车benchmark介绍

19后舱有效头部空间 20后座椅靠背角 21后座最小膝部空间 22后座有效腿部空间 23后舱肩部空间 24后舱臀部空间 25后座椅R的Y坐标值 26后部顶衬至顶盖板的厚度 2 动参数
前
半载到满载 轮 半载到上极限 半载到下极限 空载到半载 半载到满载 轮 半载到上极限 半载到下极限
8
车轮跳 动参数
后
误差分析--各个状态下的点云蛙跳
(误差标准: <±1.0mm,),误差分析以各种状态所拍摄
轮眉点云为分析对象
蛙跳—由于扫描设备行程的限制,整车点云
扫描需分两次扫描拼接,由基准球对准,称 为一次蛙跳
标杆车测量数据
4.15行车制动踏板与驻车制动踏板距离 4.16油门踏板与制动踏板距离 4.17换档操纵杆上极限位置周边间隙 4.18制动踏板距地面高度 4.19内后视镜支座中心至前顶内饰 4.20排气管与发动机后悬置 4.21发动机左悬置与空滤器最小间距 4.22方向盘与组合开关罩间距 4.23稳定杆与副车架 4.24稳定杆与转向横拉杆 4.26排气管与传动轴 4.27排气管与副车架 140 62 38 140(Z向) 100 60 15 5.5 10 20 35 30
操作规程
1.将参考样车清洗干净并调整至整备质量状态, 胎压调至样车规定标准状态,内外后视镜为正 常使用状态; 2.整车必须处于平台上拍摄; 3:按车子的颜色和光泽进行适当的显像剂喷 涂。 4:基准球定位。 5:对基准球进行显像剂喷涂。 6:扫描基准球,确定总基准。 7:扫描外表面。 8.由整车外表面扫描测量,建立整车坐标系
最终输出结果为整车坐标系下的空载、满载、
设计载荷、自由状态(反跳)的点云。 空载点云为以后底盘零部件 的布置提供依 据; 满载、设计载荷、自由状态(反跳)下的 点云为以后的悬架运动学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整车布置硬点规范-17

整车布置硬点规范整车布置硬点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所设计车型的整车布置硬点。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新开发的M1车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3 术语本规范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3.1 整车布置硬点:(1)前挡布置(挡风玻璃及支撑边框)(2) A柱双目障碍角(3) CP点及压力室板两侧结构布置(4)仪表板布置(5)通过驾驶员侧R点的前门断面(6)基于眼点水平面的侧窗断面(360°视野)(7)窗台线布置(8)侧门门洞布置(进出性)(9)方向盘以及转向柱布置(10)踏板布置以及前壁板/中控台表面(11)下车体总成布置(12)后轮毂包内部结构(13)整车姿态布置(设计状态&空载状态)(14)前罩布置(15)座椅布置(16)外部总体布置(尺寸)(17)备胎布置(18)行李厢/货车厢布置(容积)(19)乘员约束系统布置(20)油箱布置(容量&位置)(21)空气动力学布置(22)视野性能布置4 各硬点详细定义及范围4.1 前挡布置(挡风玻璃及支撑边框)定义前挡表面以及车身上支撑挡风玻璃的边框构成了这个硬点。
硬点范围前挡设计及制造可行性前挡端部在C/L以及SgRP点的断面A柱断面顶棚在C/L以及SgRP点的断面前门布局方案前挡雨刮系统(包含雨刮区域),雨刮电机以及连接区域前挡玻璃密封胶条以及窗框形状前罩锁扣点仪表硬点(仪表板与顶棚交界面以及除霜除雾系统)4.2 A柱双目障碍角布置定义过驾驶员眼点且与地面相平行的平面,切割A柱所得的断面构成了这个硬点。
这个信息被是用来显示视野障碍一致性标准。
硬点范围包含所有元件的A柱断面/内饰/涂装材料门断面/顶棚/副立柱4.3 CP点及压力室板两侧结构布置定义CP点处中间处内外板,前罩板或者风窗前罩板后沿与压力室板两侧结构构成了这个硬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BO97-ZBZ-001 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项目名称:超微型电动车设计开发项目代码:___BO-97____编制:_陈梦薇_日期:_____校对:_____日期:_____审核:_____日期:_____批准:_____日期:_____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04月目录1概述 (1)2整车设计基准 (1)3整车总体设计硬点 (1)4总成总布置安装硬点 (5)5结束语 (5)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1 概述设计硬点是确定车身、底盘与零部件相互关系的基准点、线、面及控制结构的统称,主要分为安装装配硬点(简称ASH,包括尺寸与型式硬点)、运动硬点(简称MTH)、轮廓硬点及性能硬点等四类。
首次发布为《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V1版)》,随着设计的深入和方案的修改完善,部分设计硬点还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项目完成时正式发布为《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
所有硬点值都是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坐标值,长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
角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用度分秒表示时书写到分。
长度单位未注明均为mm,角度单位均为°。
所有未注明的安装硬点均指与车身配合面上车身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例如:配合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车身圆孔圆心坐标,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方形孔的坐标指配合面对角线交点的坐标。
2 整车设计基准Mycar设计过程中,整车总布置在CATIA软件三维环境下进行。
整车坐标系采用右手坐标系,它是总布置设计和详细设计中的基准线。
整车坐标系与CATIA软件中整车part文件的绝对坐标系重合。
整车坐标系的定义如下:高度方向,取过半载前轮轮心与地板下平面平行的平面为Z=0平面,上正下负;宽度方向,取汽车纵向对称中心面为Y平面,以汽车前进方向左负右正;长度方向,取通过设计载荷时前车轮中心且垂直Y和Z平面的纵向平面为X平面。
整车坐标系原点即为三个基准平面的交点。
整车设计的设计状态为半载状态(坐一名驾驶员);整备状态和满载状态(坐一名驾驶员和一名乘客)则作为另两个重要状态进行设计校核。
在整车的布置中,将车架放平,车架作为基准保持不动,在车架上固定的底盘件也随之保持不动。
车轮的不同状态构成了不同的地面线,从而得到整备、半载、满载等不同的整车姿态。
3 整车总体设计硬点以下硬点主要是描述整车轮廓硬点、运动硬点以及设计布置的安装硬点等。
涉及安装孔位的详细安装硬点,见附后的《总成总布置安装硬点报告》;整车性能硬点,即对整车性能的要求,详见《设计任务书》,此处不再详述。
整车外部尺寸参数控制硬点,即总布置轮廓硬点,是控制整车外造型的基础性数据。
新开发的Mycar以标杆样车为基础,局部重新造型。
Mycar尺寸参数以确定的外表面光顺数据为基础测量得到,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表1 整车外部尺寸参数控制硬点尺寸参数单位数据长mm 2822宽mm 1501高(整备/半载/满载)mm 1501/1493/1481轴距mm 1850轮距前轮距mm 1273后轮距mm 1294 前悬mm 512 后悬mm 460接近角(满载)(°)44.5离去角(满载)(°)38最小离地间隙(满载)mm 127行李箱容积L 138底盘系统设计布置硬点和运动硬点如下,底盘各总成性能硬点详见底盘各总成性能描述书:表2 底盘主要总成控制硬点序号名称或条目硬点数据(坐标、长度、角度等)备注X Y Z1 电机电机左前固定点1793.726 -110.1 207.5电机左后固定点2033.726 -110.1 207.5电机右前固定点1793.726 110.1 207.5电机右后固定点2033.726 110.1 207.52传动轴夹角上跳极限左5.9°/右5.9°不转向下跳极限左10.4°/右10.4°不转向设计状态左4.1°/右4.1°不转向长度左447mm(两万向节之中心距)右447 mm移动节中心点坐标(左)1860.419 -135.041 30.505 固定节中心点坐标(左)1850 -581.003 0.576 移动节中心点坐标(右)1860.419 135.041 30.505 固定节中心点坐标(右)1850 581.003 0.5763 变速操纵系统制动踏板行程105 mm 工作行程4 悬架系统左前减振柱上安装孔1 61.474 -502.426 496.77左前减振柱上安装孔2 -17.089 -411.907 490.923左摆臂前安装孔中心-34.481 -252.501 -55.541左摆臂后安装孔中心262.08 -252.803 -50.312右前减振柱上安装孔1 61.474 502.426 496.77右前减振柱上安装孔2 -17.089 411.907 490.923右摆臂前安装孔中心-34.481 252.501 -55.541右摆臂后安装孔中心262.08 252.803 -50.312左后减振器上安装孔1695.77 -515 420.935左摆臂左安装中心1496.303 -531.902 -30左摆臂右安装中心1496.303 -331.902902-30右后减振器上安装孔1695.715 515 422.35右摆臂左安装中心1508 330 -20右摆臂右安装中心1508 530 -20静挠度前118.1 mm 满载后106.6 mm 满载动挠度前44.9mm 满载后40.9mm 满载表2 底盘主要总成控制硬点(续2)x序号名称或条目硬点数据(坐标、长度、角度等)备注X Y Z5车轮(空载)前轮轮心0 ±636.5 0后轮轮心1850 ±647 06 车轮定位参数(空载)前轮外倾0.°6′±30′前轮前束0°6′±15′主销内倾11°30′±30′主销后倾2°±30′后轮外倾-0°30′±30′后轮前束0°0′±15′7 车轮跳动参数前轮整备到空载8.11空载到满载8.11满载到上极限46.89 后轮整备到空载7.83空载到满载16.46满载到上极限38.548 转向系统转向器断开点坐标左-96.784 -230 25右-96.784 230 25车轮最大转角内30.2 空外35.5 空转向机行程110方向管柱上下可调角度 3.6°转向盘圈数 3.69 制动系统真空助力器助力比/制动踏板杠杆比 5.3手刹手柄工作角度31°车身系统设计布置硬点和运动硬点如下,车身各总成性能硬点详见车身各总成性能描述书:表3 车身主要总成控制硬点序号设计硬点硬点描述备注1 前风窗玻璃倾角43.3°2 车门玻璃Z向曲率值R=1800mm3 前车门开启角度34°/55°一级/二级开度表3 车身主要总成控制硬点(续1)序号设计硬点硬点描述备注4 发动机盖最大开启角60°5 后背门最大开启角度82°6 车门开启整车最大宽度34537 仪表板最大宽度1200(Y向)8 仪表板中部对称中心面Y=0 XZ平面人机工程布置是否合理是决定整车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车辆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整车的人机工程尺寸数据进行详细的布置分析。
Mycar采用美标和欧标进行布置校核。
Mycar人机工程方面的主要控制硬点如下表所示:表4 Mycar人机工程主要控制硬点序号设计硬点硬点描述备注X Y Z1 驾驶员座椅R点坐标1218 -300 3172 驾驶座椅H点水平行程L23 220 连续变化3 SAE95%男驾驶员踵点坐标419 -300 154 前舱头部空间H95 905.75 SAE95%男驾驶员人体坐姿角度靠背角β=22º,臀部角γ=95.9º,膝部角δ=123.9º ,踝部角α=105.5º6 转向盘倾角L25 31.0º-34.6º7 转向盘中心点793 -295 705 最上位置810.6 -295 677.7 最下位置8 加速踏板上表面中心点266.1 -160.5 148.49 制动踏板上表面中心点313.7 -271 180.710 制动踏板中心与转向盘中心的距离L13 710.811 前R点至前踵点的垂直距离H30 30212 前R点至前踵点的水平距离L53 79913 前R点至转向盘中心的水平距离L63 406.1-42514 前舱肩部空间W3 123015 前舱臀部空间W5 120016 前舱肘部空间W31 12104 总成总布置安装硬点详见《整车安装硬点报告》。
5 结束语上述硬点是总布置根据总体设计原则,采用最新设计数模(沿用件、设计件等)在三维环境下布置后,确定的设计硬点;它为后续的底盘、车身、电气等部件的详细设计工作提供了设计依据,同时也是设计方案的一个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