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总布置介绍

合集下载

整车总布置设计

整车总布置设计

汽车总布置设计主要内容一、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二、汽车前舱总布置三、汽车底盘总布置四、汽车车身总布置五、运动校核六、性能计算一、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¾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含义:在汽车的总体方案确定后,要对总成和部件进行空间布置,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整车尺寸和参数的要求,使其达到最佳组合,得到合理的总布置方案。

¾汽车总布置的主要内容:布置的内容布置的项目空间布置(人机分析、法规校核)发动机、传动系的布置;悬架、轮胎的布置;座椅布置;踏板、变速杆等驾驶操作系统的布置;载货空间的布置;燃料箱、备胎的布置;车身及内、外饰件的布置性能相关项目布置油耗燃料箱容量制动性能质心位置、轮胎尺寸操纵稳定性轴距、转向器的位置、方向盘行程NVH性能传动轴夹角、发动机悬置、空滤器、消声器容量、排气吊挂、后视镜、仪表板横梁空气动力性能发动机罩前端高度、前风窗倾斜角、后风窗倾斜角、扰流板、空气进出风口机动性轮距、轴距、前后悬、转向齿条行程发动机冷却前格栅型式、散热器尺寸、前端开口面积¾汽车总布置的具体内容:¾整车总布置流程:¾整车坐标系:GB/T19234-2003¾整车总布置基准:1)车架上平面线(或车身地板主平面线);2)前轮中心线;3)汽车中心线;4)地面线;5)前轮垂直线¾整车总布置图:¾整车总布置图:二、汽车前舱总布置1)确定动力总成布置位置、安装角度。

2)发动机附件布置:进气系(空滤器、进气管)、排气系(前管、催化器)、冷却系(水箱,冷却液罐)、供油系(油泵、燃油滤清器、管路)等3)制动总泵、离合器总泵布置。

4)管路布置:冷却、空调、动力转向、制动、燃料等5)线束布置:电器线束、控制拉线等6)其它布置:ECU、冷凝器、蓄电池、ABS控制器、继电器盒、清洗液罐、动力转向液罐等7)前仓布置校核的内容间隙、传动轴跳动等¾准备工作:•前舱车身数模;•动力总成数模:发动机、变速箱;•发动机附件数模:水箱、风扇、前舱内已经固定的部件;•底盘件数模:副车架、转向机、控制臂、前横梁、轮胎等。

整车总布置工作内容

整车总布置工作内容

二、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基本内容
策划阶段
概念设计
工程设计
生产准备
试生产
MP
①设计变更管控:
②平台质量问题点检:
③现生产问题解决及协调:
线上 装车 问题 跟踪 表
评审 报告
路试 问题
制定设计变更方案,并校核、 组织推进。
根据平台车质量问题库确认 新车型是否存在或已改进相 应问题。
12
配合工厂装车,对发生的问 题进行确认、推进。
灯光配置 前后雾灯 卤素大灯 玻璃/后视镜 电动车窗+司机侧防夹 电动外后视镜+转向灯 内后视镜手动防眩目 遮阳板化妆镜 其他配置
行车电脑/平均瞬时油耗、续航里 程、水温、总里程、阶段里程
手动空调
座椅配置
电子防盗
织物座椅
车内中控锁+遥控钥匙
驾驶席手动六向/副驾驶手动四向 手刹未放提醒
前后中央扶手
锁车声音提示
2.4 总体结构及应用:
总体结构
概述
动力 底盘
外饰
主副 仪表板 门护板
座椅
安全 装置
顶棚 立柱
地毯
行李箱 护面
电气 装备
照明
企业 标识
示例
应用
开发部:整车产品描述、整车BOM等
规划部:商品竞争力、成本、收益分析
采购部/质保部/技术部:了解产品信息,支撑其职 能工作开展
生产部:了解产品信息,编制生产计划、物流配送、 供应商结算等
行业 发展
市场 调研
对同类型产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 查、使用调查、生产工艺调查、 样车结构分析与性能分析。
力求零件标准化、通 用化、产品系列化。
设计应遵守有关 标准、规范、法 规、法律,不得 侵犯他人专利。

车身总布置的工作内容

车身总布置的工作内容

车身总布置的工作内容什么是总布置:总布置(Package& Layout)设计是整车开发过程中第一步,是造型设计、车身设计、底盘设计、附件设计和电气设计的基础,站在整车开发的起点,全盘控制和协调整个汽车产品开发过程。

总布置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将汽车上的零件布置在该布置的位置上去,使其发挥出应有性能和功能。

为实现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充分准备和综合分析,策划合理的整车方案,并通过一定的程序确定下来,方案确定后,进行准确的布置和计算,并为各总成下一步开展的工作打好基础、准备条件、提出要求并与各专业组协同完成全部的设计,共同实现整车开发目标。

总布置工作内容分类:1、市场调研、竞争车型分析分析国际国内汽车设计流行趋势,各种车型销量情况,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确定开发车型;确定整车开发目标后,选定竞争车型,然后对竞争车型进行相应分析,俗称Benchmark。

2、整车方案了解客户需求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提出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整车产品概念与方案;然后在选定平台车型基础上进行新车型开发可行性分析。

3、整车布置按区域分为机舱布置、乘客舱布置、行李舱布置、底盘下车体布置。

参与整车的产品定义,策划并负责整车主要总成的几何布置设计与运动校核,协调各系统方案的设计;校核各零部件是否满足结构、安装、维修、安全、噪声、热、振动等各方面的要求,并进行优化设计;协调供应商、客户及部件设计间的技术工作,使整车总布置达到各方面要求;4、人机工程研究人和汽车之间相互关系和规律。

汽车设计要符合人的生理特征和满足人的心理需要。

主要包括:乘员舒适性:可以从人体坐姿和周边空间、上下车方便性及视野等方面考虑。

储物空间:需要从乘员周围和行李箱进行分析。

人机界面:需要从机器设备的舒适性、可接触性、可视性和逻辑性,以及人的操作习惯、逻辑思维等方面进行分析。

5、法律法规国内外法规有GB、QC,EEC、ECE,SAE、FMVSS,JMVSS等。

根据国内外整车方面法律、法规,对设计方案及设计结果进行法律、法规分析,以保证最终设计的产品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汽车设计过程之总布置篇

汽车设计过程之总布置篇

汽车设计过程之总布置篇作者:猹先生猹先生在之前的文章中写过关于国产车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很多读者都看过那篇文章,其中有很多读者对于其中的各个环节到底是干什么的非常感兴趣,那么从这期开始,猹先生就逐步介绍下整车开发当中的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今天先从总布置说起。

总布置到底是什么?很多人疑惑总布置到底是干什么的,打个比方就知道了,你家新买了个房子,但是是毛坯房,这时候就需要设计这面墙干什么,那个屋子重新弄成多大,家具摆在什么位置。

换到汽车上,各个总成、零部件的位置、关系、间隙、运动以后是不是有干涉,还有符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法律规定,这些都是归总布置管的,也就是简单的说总布置就是管各个总成、零部件应该怎么摆放、摆在什么位置的设计阶段。

明确整车开发方案那么总布置工作是干什么的了解以后,总布置到底怎么开展呢。

一般来说,总布置工程师需要确定整车技术路线,整体设计过程中需要第一步确定整车主要尺寸参数、主要性能参数、质量参数以及各系统总成基本状态,大体安装点和角度,选择动力总成和轮胎型号等,这也是整车项目的初步布置与方案设计阶段。

确定这些参数是进行整车总布置设计的首要工作,一般是根据整车开发方案确定的,整车开发方案包括性能要求,市场要求,造型要求等等。

这些要求大多数是根据大量的市场调研和统计分析工作,也有一些是咨询公司提供的。

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之前领导定的对标车作为依据进行调查和测量。

总布置各项参数的确定在确定整车性能要求,市场要求,造型要求以后就要进行近一步的设计。

在这部分的设计当中,主要需要确定整车的尺寸,站在平台化的角度也要确定相应的平台。

各项参数的确定需要先确定汽车的长、宽、高、轴距、轮距等控制尺寸、轴荷分配范围以及动力总成、水箱、前后桥、传动轴和车轮等的轮廓尺寸和位置后,再参考同类车型相关数据以及对标车型作为借鉴,初步确定前悬和后悬的长度、前后风窗位置和角度、发动机罩高度、地板平面高度、前围板位置、座椅布置、内部空间控制尺寸、方向盘位置角度、操纵机构的相互位置等。

汽车总布置概述

汽车总布置概述
汽车总布置概述
产品开发部 李文
汽车总布置设计是新车型开发的第一道工序,首先,通过充分准备和综合 分析,选择一个合理的整车方案,并经过一定程序将其确定下来。方案确定后, 进行准确的布置和计算,并为各总成下一步开展的工作打好基础、准备条件、 提出要求并和各专业组协同完成全部设计,共同实现整车的总目标。
下面简要介绍汽车总布置的一些方法。
437
476 376 1541 1350 1023 757
494 390 1579 1385 1050 77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44 459
4、H 点和 R 点 H 点指三维 H 点装置的躯干和大腿的饺接中心,它位于此模型的两侧 H 点标记钮间的装置的中心线上。
R 点即“乘坐基准点”是指制造厂规定的设计 H 点,该点:
5、 操作范围 按 GB/T 17867 《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的相关规 定。 6、操作力 操作力是引起驾驶员疲劳的重要因素,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希望操作 力尽量小些。但是,又不能小到若有若无的程度。手孔操作力在 20-50N,开 关类间隔在 60-90mm 为宜。 7、 汽车驾驶员的眼椭圆 (1)、眼椭圆的定义 SAE 推荐的眼椭圆标准是通过对 2300 多名驾驶员坐在带有座椅调节器 的固定靠背角的座椅上,以正常的驾驶姿势驾驶(没有头部的转动)的研究 得出的。经过对男女驾驶员比例为 1:1 立体摄影数据的统计分析,驾驶员 眼睛的位置呈椭圆形分布,将“眼睛”和“椭圆”两个单词缩写,称之为“眼 椭圆”。后来又给出了座椅靠背角从 5°~40°的眼椭圆位置的确定方法。
前座椅靠背角(°)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2.0 33.0 34.0 35.0 36.0 37.0 38.0 39.0 40.0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一、 定义汽车总布置是指在汽车的总体方案确定后,要对总成和部件进行空间布置, 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个部件的结构尺寸与安装位置能否满足整车空间尺寸的 要求,使其在安全性、拆装便利性以及与人体的关系合理性等多个方面协调 可靠,达到最优结果。

二、整车布置基准线 工作步骤如下图I■■ ■■初步参数确定绘制总布置草图校核总布置方案整车布置基准线注:1.均应在汽车营群雄窸下进行之母图时应将汽耳前融荏左侧■1车库上平面线纵粱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粱的上缘面在侧(前) 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它作为垂直方自尺寸的基准线(面), z 坐标线,向上为“ +”、向下为“-”。

有些客车的车架上平面在满载静止位 置时,通常与地面倾斜 0.5 °〜1.5 ° ,使车架呈前低后高状,这样在汽车加 速时,客厢可接近水平。

为了画图方便,可将车架上平面线画成水平的,将 地面画成斜的。

| 22、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中心线,它作为纵向方自尺寸的基准线(面),即 z 坐标线, 向前为“-”,向后为“ +”。

33、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曲投影线称为汽车中心线,用它 作为横自尺寸的基准线(面)。

即 y 坐标线,向左为“ +”、自右为“-”, 4 4、地面线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地面线,此线是标注汽车高度、接 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踏板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

55、前轮垂直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 称为前轮垂直线。

此线用来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与地 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轿车)。

形式发动机昼矍驱动形式载客量装或量基准线/面确定同图的零线确定整车方式方和标注 酬定正负要求和琴数的 整车工况 是再合 结构尺寸三、各部件的布置各部件的布置主要包括传动、转向、悬挂、制动等,下面来一一看看:11、传动系的布置由于电动机、无极变速器装成一体,所以在电动机位置确定后,包括电动机、无极变速器在内的动力总成位置也随之而定。

整车总布置设计

整车总布置设计
竞品车后排头部空间评价结果: 目标设定:>960mm
车型
花冠
宝来
伊兰特
标志307
本田思域
尺寸
950
925
945
985
920
车型
花冠
宝来
伊兰特
标志307
本田思域
分数
7.44
6.78
7.28
8.00
7.22
四、整车总布置设计 1、动力匹配 2、发动机舱及下车身布置 3、造型过程简述 4、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工作 5、CAS阶段的总布置工作 6、油泥阶段的总布置工作 7、工程阶段的总布置工作
1.产品描述: 专业处室对自己所负责的零件在新车型中的状态的基本描述,是前期布置工作的重要参考。总布置应该对其中COP 零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需要掌握的信息:
四、整车总布置设计
总布置需要校核的法规:
涉及整车造型相关需校核确认的12项法规项(GB-EEC-ECE部分) GB11562-94(77/649EEC) 前方视野 GB15084-94(71/127/EEC) 后视镜 GB14167-93(76/115/EEC) 安全带固定点 GB4094-1999(78/316/EEC)仪表可视 GB/T17346 (ECE R35)踏板间距 GB11550-1995 (74/408/EEC)座椅头枕 GB11566-1995 (74/483/EEC)外部凸出物 GB 15741-1995 (70/222/EEC)牌照板 GB11552-1999 (76/60/EEC)汽车内部凸出物 GB4785-1998 (76/756/EEC)汽车灯具及信号位置 GB 17354-1998 (ECE R42)前后端保护 GB7063-94 (78/549/EEC)汽车护轮板

载货汽车整车总布置

载货汽车整车总布置

一、总布置基本概念
3、总布置工作的基本内容
总布置(package)工作内容: ☆ 整车及座舱系统的三维或二维布置,运动校核图; ☆ 整车的受力分析及计算 ☆ 整车主要性能分析及计算 ☆ 各系统运动校核 ☆ 各系统或总成的分析计算及选型 ☆ 整车综合性能分析及目标实现评价 ☆ 完成总布置评审说明书及项目描述书编制 ☆ 各设计文件、计算书、选型方案等交付物完成并交付
承载能力一定的前提下,整备质量越低越好,有利于提高质量利用系数、降低制造成本,降低油耗。 轻量化技术:利用分析手段优化零部件结构,采用轻型合金和高分子材料等都是采取的常用措施,是载货汽车 产品发展的一个趋势。计重收费政策的实施,可提高车辆的单位承载能力,降低运输成本。
二、方案设计
2、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性能问题: ★ 性能问题:
总布置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安装, 还要时刻关注安装变化对整车 性能变化的影响,以下是通常 要考虑的性能问题: 整备质量的控制 货箱容积不断加大与底盘承载 能力的匹配 动力性与油耗的关系 通过性和整车重心的矛盾 制动性能 造型与整车散热性能
一、总布置基本概念
2、总布置的特征
目标明确:忠实于产品概念及产品信函,产品定位明确,突 出开发或改进的核心卖点,满足市场需求。 方案优化:多方位评价,权衡分析,选择最优化方案。 ☆ 区域特点及使用环境特殊需求 ☆ 产品价格定位与整车成本 ☆ 承载能力与整车整备质量的优化分析 ☆ 技术升级、个性化与系列化 ☆ 造型与总布置的可行性 ☆ 法规约束 ☆ 产品系列化、平台化,零部件资源约束 ☆ 管理者的偏好约束
总布置阶段划分与基本流程
一、总布置基本概念
5、总布置需掌握的几项重要资源
☆ 《Q-FT B190-2009轻型载货汽车整车设计标准》 ; 《Q-FT B202-2004轻型载货汽车整车设计标准(试行)》; ☆ 福田公司、国家相关整车及零部件强制性认证标准; ☆ 整车现有资源及产品历史沿革;☆Biblioteka 产品的平台化、系列化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车总布置介绍
车型部
总布置科 裴敬松
产品设计开发流程
方案设计
造型
总布置设计
总成设计
零部件设计
手工样 件试制
研究/开发试验
总成/零部件改进 设计
设计确认
整车方案设计
• 确定汽车主要尺寸参数


外部尺寸参数
长、宽、高、轴距、轮距、前悬 、后悬


内部尺寸参数
内部空间、人机工程参数


通过性参数
汽车的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和横向通过半径


汽车行驶平顺性参数
垂直振动的参数:频率、振动加速度

• •
汽车制动性参数
制动距离 制动减速度


整车重量
整备质量
整车性能控制
• 整车性能控制方法
• • • • • • • 软件模拟和试验相结合 AVL CRUISE 动力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汽车制动性能模拟计算 ADAMS 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等动力学分析 LMS的软、硬件 NVH的分析

• •
经济性指标:
汽车的燃料消耗量:汽车行驶100公里所消耗的燃油量 或每单位燃料行使的里程数


机动性指标:
最小转弯直径

• • • •
通过性指标:
最小离地间隙 接近角 离去角、 纵向和横向通过半径
整车性能控制

• • •
汽车操纵稳定性参数
转向特性参数:不足转向性。 0.4g向心加速度定圆转向时,前后轴侧偏角之差1-3度 车身侧倾角:0.4g向心加速度定圆等速行驶时车身侧倾角不大于3度 制动点头角: 0.4g减速度制动时车身点头角不大于1,5度
总布置设计-底盘布置
总布置设计-底盘布置
总布置设计-底盘布置
总布置设计-底盘布置
总布置设计-底盘布置
总布置设计-底盘布置

总布置设计-底盘布置
基本尺寸图与装配数模
整车性能控制
• 整车性能参数

• • • •
动力性指标:
最高车速 加速时间 直接挡和I挡时的最大动力因数 汽车单位总重的功率和扭矩(比功率和比扭矩)
麦弗逊式、双横臂式、多连杆式 副车架、控制臂、横向稳定杆的布置 转向系统的的选择和空间布置

• • •
后悬架型式的选择和空间布置
拖曳臂式、双横臂式、多连杆式 横向稳定杆的选择 后轴的形式和布置
• •
油箱、备胎、排气管路和消声器的布置 后驱车驱动轴、后桥的布置
总布置设计-底盘布置
总布置设计-底盘布置
电器线束、控制软轴


其它:
冷凝器、蓄电池、ABS控制器、继电器盒、清洗液罐、动力转向液罐
总布置设计
• • • • 前仓布置校核的内容 间隙 传动系的运动 轮胎的跳动等
总布置设计-前仓布置
总布置设计-前仓布置
总布置设计-前仓布置
总布置设计
• 底盘布置
• •
• • •
制动型式的选择和空间布置 前悬架型式的选择和空间布置


法规符合性检查
外部尺寸、视野等
基本尺寸图
基本尺寸图
总布置设计


发动机布置(前仓布置)
确定动力总成布置位置,安装角度。


发动机附件布置:
进气系(空滤器、进气管)、排气系(前管、催化器)、冷却系(水箱,冷却液 罐)、供油系(油泵、燃油滤清器、管路)
• • • •

制动总泵、离合器总泵布置 管路布置: 冷却、空调、动力转向、制动 线束布置
•问 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