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体会
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64例疗效论文

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64例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6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046-01【摘要】目的:探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64例股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自锁髓内钉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64例患者随访10~36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良好。
伤口均为甲级愈合,未见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患者。
2例术前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手术治疗后功能恢复。
未见切口感染、医源性骨折、腋神经损伤患者。
肩肘关节功能joher-wruhs评分优良率96.9%。
结论: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骨折愈合良好,不良反应少,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锁髓内钉;肱骨骨折;治疗肱骨骨折是指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髁及肱骨内上髁的骨折。
以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由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所致[1]。
既往多采用石膏、夹板及钢板螺钉固定,近年来广泛采用自锁髓内钉作内固定治疗。
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64例股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后交锁髓内钉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4例患者,男40例,女24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7.5岁;交通伤34例,重物挤压伤7例,坠落伤11例,踩踏伤12例。
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ct证实骨折,其中中上段骨折15例,中下段骨折47例,上段合并中下段粉碎性骨折2例。
左侧22例,右侧42例。
合并桡神经损伤2例。
1.2 诊断方法根据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疼痛,疼痛部位多见于患肢及肩部、肘部,有明显的压痛,骨折部位可见异常活动及骨擦音等症状及体征,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x线及ct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一般不难诊断。
1.3 治疗方法取患者仰卧位,肩下垫高,颈臂丛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置患肢于胸前或胸侧,上臂前外侧小切口,依次切口皮肤、皮下组织,避开桡神经,暴露并清理骨折端。
交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体会

3 讨 论
肱骨 干 骨折 临床上 治疗 方法 较多 ,包 括手 术治
非 型 X线机 下复位 扩髓 ,扩髓 大小 比实际所 选髓 内钉 疗 和非手 术治疗 。 手术治 疗虽 可获得 较好 的疗效 ,
大 05 1m 拔 除导针 后置入髓 内钉 。 内钉.~ m, 髓
折 采用 石膏 外 固定 , 量肩肘 关节功 能锻炼 。 适 常规 应
用抗 生 素 3 5 d及 换 药治 疗 , ~ ~ 6 8周 X 线 片显 示 有 1 评 定标 准[ 骨折 愈合 评 定标 准 : : 折完 全 . 3 2 1 优 骨
(3 7 1 3 岁 ; 4 . + . ) 骨折 原 因 : 8 4 车祸 伤 l 3例 、 物 挤压 骨 痂生 成后方 可进 行持 重活动 。 重 于 肱骨上 1 / 3有 1 3例 、 13有 7例 、 13者有 l 愈 合 , 折 线 消 失 , 者 活 动无 疼 痛 ; : 折 端 愈 中 / 下 / l 骨 患 良 骨 例 ; 1 均为 闭合 性 骨折 ,其 中新 鲜 骨折 2 3例 7例 、 陈 合 , 骨折 线 尚有 , 但 患者 上肢 活动无 疼痛 ; : 差 骨折 线 旧骨折 4例 ; 合并 对侧 骨 折 2例 , 合并 桡 神经 损伤 2 清 晰 , 患者活 动疼痛 明显 。 例 ;采 用开 放髓 内钉 固定 1 3例 ,闭合 复位 固定 1 8 例 ; 行穿 钉 2 顺 0例 , 行进钉 术 1 例 。 逆 1 1 手 术方 法 术 前 摄 健侧 肱 骨 全 长正 侧 位 x线 . 2 度 的交锁髓 内钉 。双 侧肱 骨干 骨折 患者备 尺寸 不 同 肩、 肘关 节 动 度标 准 : : 优 肩关 节 外 展 和肘 关 节 屈 伸 动 度在 0 10 范 围 内 : : 者 都 在 0 lO 范 ~5。 良 两 ~ 1。 围 内 ; : 者都达 不到 9 。 差 两 0。
旋入式绞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的体会

旋入式绞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的体会引言肱骨干中上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上肢骨折,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治疗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旋入式绞锁髓内针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近年来在治疗此类骨折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分享使用旋入式绞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的体会。
旋入式绞锁髓内针技术概述1. 技术原理旋入式绞锁髓内针技术通过在骨折两端旋入锁定螺钉,实现骨折的稳定固定,同时保持骨折断端的生物力学环境。
2. 适应症适用于肱骨干中上段的不稳定骨折,尤其是螺旋形、斜形和粉碎性骨折。
3. 优势与传统的钢板固定相比,旋入式绞锁髓内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手术体会1. 术前准备详细评估患者的骨折类型和程度。
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等。
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手术方案和预期效果。
2. 手术过程采用微创切口,减少软组织损伤。
准确定位骨折断端,确保髓内针的正确置入。
旋入锁定螺钉,实现骨折的稳定固定。
3. 术后管理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临床效果分析1. 骨折愈合通过对比术前后X光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显示旋入式绞锁髓内针固定后骨折愈合良好。
2. 功能恢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大多数患者能够恢复到伤前的功能水平。
3. 并发症手术并发症较少,主要包括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但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和细致的术后管理,这些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
讨论1. 技术优势旋入式绞锁髓内针技术在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中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包括微创、快速恢复、并发症少等。
2. 技术挑战手术过程中需要精确的操作技巧,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3. 患者选择并非所有类型的肱骨干骨折都适合采用旋入式绞锁髓内针技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结语旋入式绞锁髓内针技术在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旋入式绞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的体会.doc

旋入式绞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的体会旋入式绞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的体会【摘要】目的介绍旋入式绞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的临床经验。
方法运用旋入式绞锁髓内针治疗17例肱骨干骨折。
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按Constant和Murley评分系统标准,优14例,良2例,1例延迟愈合。
结论旋入式绞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满意,操作简便。
【关键词】旋入式绞锁髓内针;肱骨干骨折;内固定从2003年2月~2006年5月骨科使用旋入式绞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1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该术式操作简单,风险较小,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较短,骨折愈合后取出简单,疗效确切。
是一种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简便有效的方法,值得基层医院使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有17例,均为肱骨干中、上段闭合型骨折。
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23~68岁,平均33岁。
骨折类型横断型(或伴有蝶型小骨片)12例,短螺旋形3例,长螺旋形2例,粉碎性骨折共11例。
手术时间为伤后3~8天,平均4天。
1.2 方法1.2.1 术前准备拍健侧和患侧肱骨全长X线片。
测鹰嘴窝顶点至大结节尖距离,测肱骨髓腔最窄处内径,确定髓内针长度和直径[1]。
注意仔细检查上臂肿胀、淤血及畸形情况,仔细检查整个上肢血管及神经功能的变化,复位前检查桡神经功能至关重要[2]。
注意准备患肢皮肤条件,有张力性水疱时手术尤需慎重。
本组病例中有2例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后骨折不稳定者,患肢水肿较剧烈,有多个张力性水疱形成,遂改用开放复位。
术前予以床上悬吊牵引水疱穿破,待水肿消退和张力性水疱基本愈合后再行手术治疗。
1.2.2 手术操作患者仰卧,颈、臂丛麻醉。
肩后垫纱垫大约14 cm16 cm大小。
从肩峰最外侧点向下做一纵行皮肤切口,以肱骨大结节为中心向远端延长。
切开三角肌筋膜,分开三角肌并从肩峰上剥下一小段,暴露大结节和部分肱骨头。
注意在三角肌上的切口不要超过4~5 cm,以免损伤腋神经[3]。
股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体会

股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
结论:应用股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治疗带锁髓内钉近年股骨干骨折,特别是复杂的股骨干骨折随着车祸的增加发生率有所增高,传统的治疗方法如牵引复位、钢板及普通型髓内钉等内固定,疗效有时不尽人意。
由于带锁髓内钉的设计、制作工艺和材料的改进,扩大了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的适应证。
带锁髓内钉作为一项新技术在临床获得极大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法,分顺行和逆行髓内钉。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们自1999年采用股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特别是复杂性的股骨干骨折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9~76岁,平均35.2岁。
新鲜骨折41例,其中中上断骨折22例,远端骨折14例,有骨缺损的股骨干骨折5例;陈旧性骨折骨不连7例,其中钢板内固定失败6例,普通型髓内钉内固定失败1例。
治疗方法:新鲜骨折中12例横折病例采取闭合穿钉,其他采取开放性复位穿钉固定,有骨缺损者同时行植骨术。
陈旧性骨折全部采用开放性复位穿钉固定植骨术。
手术方法:①顺行交锁髓内钉。
闭合复位穿钉固定者术前可行骨牵引,术中采取仰卧位,于大粗隆处纵行切开5~8 cm,暴露大粗隆,于此处插入导钉进入髓腔,牵引复位使导钉经过骨断端,髓腔扩大器扩髓,沿导钉旋入主钉,拧入近侧锁钉,利用锁钉瞄准器拧入远侧锁钉。
开放复位穿钉固定者以骨折端为中心,大腿前外侧切口常规显露骨折端,局部稍剥离骨膜,了解骨折相对关系,极度屈髋位,从骨折近端以最细髓腔锉逆行扩髓并从粗隆上凹穿出,再在局部皮肤小切口,并分离至粗隆上凹、扩孔、骨折复位,固定钳维持,骨片可同时进行复位,单纯骨折和简单粉碎性骨折均可获得解剖复位。
根据髓腔粗细顺次扩髓,旋入合适粗细和长度的髓内钉,锁入远近锁钉,如有大骨片在尽可能少剥离骨膜情况下用钢丝捆扎固定,仍游离的小骨片可用碎骨固定钳嵌入骨折间隙,安装钉尾螺帽,逐层缝合。
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

开, 复位。 1 . 3 术后 处理 3 体 会 3 . 1 该术式 优点
等优点 。
参考文献 :
1 ] 张 磊, 张亦 工, 柳 申鹏 . 带 锁髓 内钉治 交 锁 髓 内 钉 治 疗 肱 [ 疗 四肢长 管状骨 骨折 [ J ] . 临床 骨科 杂
术 后 应 用 颈 腕 关 节 带 骨 骨折 , 具有 牢 固固定 、 手术创 伤小 、 可
张 明辉 , 王
晓, 张 永利 , 张登峰
Z H A NG Mi n g - h u i, W A NG X i a o, Z H A N G Y o n g - l i , Z H A NG D e n g - f e n g
关键词 : 胫骨骨折 ; 骨折不愈合 ; 带锁髓内钉 Ke y w o r d s : t i b i a l f r a c t u r e s ; f r a c t u r e s u n u n i t e d ; l o c k i n g i n t mme d u l l a r y n a i l i n g
肱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的临床治疗体会

0 引言肱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因直间及间接暴力而引起。
临床上将肱骨骨折分为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和肱骨干骨折等[1]。
在治疗上以前常采用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三角巾悬吊,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但是手法复位外固定,易引起复位丢失,畸形愈合。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手术创伤大,骨膜剥离多,相对骨不愈合及骨化性肌炎,桡神经损伤相对发生率较高,现如今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该术式适用于肱骨髁上4cm至外科颈下2cm范围内任何部位骨折,手术创伤小,断端骨膜损伤小,为中心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相对快,关节功能恢复好。
术后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锻炼时应避免做肘关节内收、外展运动。
我院选取的6例肱骨骨折患者,使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探讨此法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肱骨骨折患者6例,包括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2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的治疗标准。
骨折按部位分:上1/3骨折3例,中1/3骨折2例,下1/3骨折1例;按骨折类型:横形骨折2例,粉碎性骨折3例,螺旋形骨折1例;按损伤原因:摔伤3例,车祸伤1例,坠落伤2例。
所有患者均为肱骨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
1.2 排除标准排除因恶性肿瘤(骨原发肿瘤或转移性肿瘤)、先天性骨质疏松导致骨折难以治愈的患者。
1.3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行X光片检查,测量健侧肱骨的长度及髓腔的宽度,并根据结果对所用的髓内钉长度及直径有基本的估计,选择合适的髓内钉。
患者取仰卧位,臂丛或全身麻醉后,沿肩峰向三角肌前外侧做小切口,上臂内收、内旋,进针点为肱骨大结节顶部二头肌长头腱后10mm,用开口锥与肱骨纵轴呈约45°钻一骨性隧道,插入髓内钉,钉尖到达骨折部位时,通过闭合复位骨折,再在C型臂X线机透视证实骨折复位满意后,在其监视引导下,分别上好近远端交锁螺钉,钉尾留于皮下,修复肩袖,闭合切口,放置皮片引流条,术后24h内拔出。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治疗体会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
方法:回顾自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我科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35例,其中男28例,女7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年龄42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排除感染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及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
采用胫骨带锁髓内钉固定,根据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对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本组病例无感染,骨不连的发生,无神经血管损伤,断钉等病发症,随访结果骨折愈合良好。
结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闭合性胫骨干骨折;胫骨带锁髓内钉【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158-03胫骨干骨折是最常见的长骨骨折,男性高发年龄31~40岁,女性41~50岁,男多于女,由于胫骨干的血液供应来自单一的营养血管,一旦胫骨中下1/3骨折,仅依靠骨膜血管供应,局部血供差,因此胫骨干骨折愈合不良和骨不连发生率高。
我们治疗胫骨干骨折,曾用过普通钢板,梅花针,LC-DCP LCP,从不愈合率、感染率、内置物外露等并发症来看,我们认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最优选择[1-2]。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我科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35例,男28例,女7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66岁,损伤机制有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扭伤,根据AO分型,A型5例,B型20例,C型1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感染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及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跟骨骨牵引,消肿对症处理及时预防筋膜间室综合症发生,完善术前检查,一般于5~7天后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
术中患者取仰卧位,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我们将无菌手术单用绷带捆扎,自制成“炸药包”形状,然后屈膝90°后置于膝下,同时小腿尽量悬空,这样可以省去人力,也可方便骨折复位和手术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治疗经验。
方法2001年8月至2007年7月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闭合骨折18例(20肢),新鲜骨折8例,骨折不愈合10例(12肢),10肢采用鹰嘴窝入路4肢,Minachia髓内钉2肢。
平均随访18.7个月。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6 h,8肢骨折骨性愈合(80%),2肢骨折不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4个月。
8肢肘关节活动正常,肩关节Neer评分:优10肢,良6肢,失败4肢。
结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髓内钉;肱骨骨折;治疗
大多数肱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但对闭合复位失败,开放骨折,多发伤,粉碎骨折,多段骨折,不愈合,以及病理性骨折等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尽管钢板固定骨折愈合率高,允许再起活动关节,目前应用最广,但与其对比,带锁髓内钉具有软组织损伤小,骨折复位满意,愈合率高,临床应用日益增加。
为此,本文报告我院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经验,希望有望提高肱骨干骨折治疗水平。
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1 年8月至2007年7月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闭合骨折18例(20肢),男14例(16肢),女4例,平均年龄26岁(18~56岁)。
新鲜骨折8例均为交通伤,其中4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
AO分型:12A3.12例,12A3.2 2例,12C1.14例。
骨折不愈合10例(12肢),其中8例曾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2例为双侧巩固干骨折不愈合,曾先后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并植骨。
新鲜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
骨折不愈合均行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与植骨,10肢采用经鹰嘴窝入路的逆行穿钉,10肢采用肱骨大结节入路的顺行穿钉。
AO采用带锁髓内钉(SYNTHES)14肢,均为静力交锁。
自锁髓内钉(universal)4肢,Monachia髓内钉(universal)2肢。
直径6~8 mm。
平均随访18.7个月(8~27个月)。
2 手术方法
2.1 顺行穿钉经肱骨大结节作纵切口,劈开三角肌和冈上肌腱,以大结节内侧沟,大结节前后的中点作为入针点,先将导针穿过骨折端,逐级扩髓/不扩髓,沿导针插入主钉,锁钉交锁固定。
2.2 逆行穿钉取肱骨远端纵切口,劈开肱三头肌,显露鹰嘴窝,确定入针点:在鹰嘴窝顶至其近端2 cm,作-2 cm×1 cm的椭圆形骨孔。
先将导针穿过骨折端,逐级扩髓/不扩髓,沿导针插入主钉,锁钉交锁固定,锁钉交锁固定/打入自锁钉克氏针/肱骨大结节部位拧入加压螺帽。
3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6 h(2~7.5 h),其中新鲜骨折平均时间为3 h(5~3.5 h),骨折不愈合平均时间(3.5~7.5 h)。
8例新鲜骨折中2例术中输血400 ml,10例骨折不愈合中6例术中各输血800 ml,4例术中各输血1200 ml。
8肢骨折骨性愈合(80%),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3~8个月)。
8肢肘关节活动正常,肩关节Neer评分:优10 肢,良6肢,失败4肢。
并发症:4肢骨折不愈合,4肢肩关节活动受限,2例肘关节活动受限。
本组病例未发生医源性骨折,骨神经域绕神经损伤,以及感染。
4 讨论
4.1 手术适应证大多数肱骨干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目前对于肱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有增加的趋势。
手术治疗包括钢板螺钉固定,髓内钉固定和外固定支架。
带锁髓内钉适用于肱骨干多发骨折,粉碎骨折,多段骨折,病理性骨折,和骨折不愈合,对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失败的肱骨骨折急骨质疏松患者钢板不能有效固定者,甚至于一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
本组病例8例新鲜骨折,均骨性愈合,10例骨折不愈合,8例骨性愈合。
肩关节优良率高,均未发生感染。
4.2 手术方法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有两种手术入路:顺行穿钉和逆行穿钉。
本组并各10 例,除2例肱骨干上1/3骨折(12A3.1)采用逆行穿针外,其余均按照从短骨折段开口向长骨折段穿针原则固定。
钉骨抓持不但在传统髓内钉固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带锁髓内钉也是如此,生物力学研究表明,若有偿股折段入口穿钉来固定短骨折端,短折块钉骨抓持作用弱,髓内钉钉空承受应力高,Ingman等认为肱骨中下2/3的骨折可以采用逆行穿针,而肱骨近段骨折应采取顺行穿钉。
顺行穿钉采用经肱骨大结节入路,逆行穿针采用经鹰嘴窝入路,线性相关性良好,有利于降低医源性骨折的发生。
本组病例采用了几种不同型号的髓内针,其直径为6~8 mm。
扩髓可以置入较大口径髓内针,从而提高髓内针的生物力学强度,尤其适用于骨折不愈合。
通过对中国人肱骨的测量,髓内针以8~9 mm为宜,Lin等认为扩髓时可以通扩1~5 mm。
4.3 临床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较长,骨折不愈合病例手术时间比新鲜骨折的长,可能与切开复位、休整骨端有关。
比文献报道的手术时间均长,我们认为带锁髓内针技术要求高,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方能熟练使用。
对新鲜骨折,我们均采用闭合复位,骨折均愈合,肩肘关节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对骨折不愈合,我们均采用切开复位,休整骨折端,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手术失血较多,术中均输血,见肘关节优良率高,有1例发生骨折不愈合,取得满意疗效,骨折端加压不足等因素可能是造成不愈合的原因。
Ingman等采用9 mm的GK钉闭合穿钉治疗肱骨骨折,前11例采用顺行穿钉,其余30例采用逆行穿钉,新鲜骨折愈合率为95%,18例在3个月内愈合,2例在6个月内愈合。
随访的7例病理性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
6周时,1例顺行穿钉者肩关节上举明显受限,而29例(97%)逆行穿钉患者肘关节伸直丢失不超过30°。
固定稳定,可早期功能锻炼。
Halder等采用肱骨自锁钉治疗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以及肱骨近段三部于四部骨折,骨折不愈合,肱骨干骨折合病理性骨折。
固定稳定,
疼痛完全缓解。
3周内,95%的患者肩关节平均外展88°,3个月后为109°,并能从事日常工作,68%患者肘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骨折愈合时间6~8周。
Monachia髓内钉体内各国加压螺帽,使骨折端产生加压作用,髓内钉机械强度高,本组1例患者采用Monachia髓内钉固定,术后肩关节上举受限。
临床初步结果表明其是一种很有希望的内植物,但内髓钉仍需不断改进。
Rommens认为逆行交锁钉优于顺行髓内钉和钢板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大多数患者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快。
带锁髓内钉具有软组织损伤小、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稳定、感染率低、愈合率高的优点。
4.4 并发症与其他内固定一样,肱骨带锁髓内钉使用不当也会产生并发症。
本组病例并发症少,肩部疼痛、肩峰撞击、腋神经和桡神经损伤、医源性骨折等。
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的技术要求高,其众多优点使其成为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提高骨折愈合的关键在于复位于固定技术,足够的固定稳定性,以及骨折端加压。
减小钉帽,正确入钉口,减小软组织损伤,避免肩峰撞击,以及仔细修复肩袖可降低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但必须明白肱骨不同于胫骨,在钢板于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孰优孰劣这一问题尚存争论。
因此,需要熟悉和掌握各种固定方法是正确治疗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