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稻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水稻杂交育种的技术创新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环节探讨

水稻杂交育种的技术创新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环节探讨

水稻杂交育种的技术创新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环节探讨梅子新周鹏津市市农业农村局,湖南常德415400摘要:随着城市化加速和农业条件恶化,水稻栽培面积不断缩小,因此在有限的水稻种植区域内实现高质量的水稻生产是当前研究的重点㊂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的实施,对水稻产量的提升以及粮食的稳定供应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㊂据此,主要对当前水稻杂交育种的技术创新进行了分析,并就其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如播种时间㊁稀播匀播㊁施肥管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其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㊂关键词: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创新;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D O I:10.3969/j.i s s n.2097-065X.2023.06.0261杂交水稻高产育种技术水稻栽培生产中,可以通过杂交优势的有效利用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增强水稻的抗性能力,保证水稻植株的茁壮生长发育[1]㊂目前水稻栽培生产中的水稻类型有55%以上为杂交水稻,尤其是籼稻中大部分均为杂交品种㊂1.1杂交水稻优势杂交水稻矮化育种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相关科研人员对于水稻栽培技术中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提升,并且普遍认同水稻产量的提升对于社会稳定发展及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在这一前提之下,水稻杂交育种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汕优63 以及 南优2号 均是非常优质的杂交水稻类型,并且在杂交水稻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水稻研究也在向杂交方向进展[2]㊂与传统的水稻栽培品种相比,杂交水稻在产量和品质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㊂通过杂交育种,可以提高作物的适应性㊁抗病性和产量等重要性状,从而在相同单位面积种植中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益㊂杂交水稻的研发为水稻栽培生产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方向,也推动了水稻育种技术的进步㊂1.2三系杂交育种技术要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需要运用三系杂交技术进行杂交育种㊂这一技术利用核质互作所导致的雄性不育现象,在选育雄性不育系水稻的同时,培育恢复系和保持系,以实现杂交育种的目标㊂三系法在水稻杂交育种中的实施,主要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作为本次育种的母系,而父系则选择保持系,在父系以及母系的培育之下,进行快速的反应以及生长,但需保证其不育特点不做变化㊂如选择不育系为母本进行培育,另配以恢复系作为父本进行培育,能够保证花粉可育性的恢复,并且能够获取杂交特征显著品质优良的水稻杂交品种㊂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在相关技术研究支持下不断进步,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欠缺之处也越来越突出[3]㊂常见的缺点主要为资源供应不足以及技术操作不当㊂就资源方面来看,不育系稻种的品种较少,资源供应不足;而保持系的品种占比仅能够达到3%左右,东南亚籼稻品种可以在三系法杂交育种技术中作为恢复系进行应用,但是其占比也不足8%,不育系及恢复系两种类型的杂交水稻育种条件的多态性比较低,存在杂交同质化情况[4]㊂1.3两系杂交育种技术两系法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在实际育种中主要是在同类育种体系中,如果花粉的可育性较强,则可通过花粉进行不育体系种子的繁殖以及培育,但是如果需要进行抚育划分,则可通过花粉与父本进行杂交来获得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培育㊂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水稻杂交育种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是能够避免不育系受隐性基因的影响和干扰,且极少出现恢复系制约的情况,对于新不育体系的培育是非常有利的,同时有助于杂交体系有利性状的留存以及繁殖,对于水稻品种资源率的提升有所促进,同时能够强化选种中多抗性水稻品种的选择概率[5]㊂第二是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实施,能够对传统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中雄性不育细胞质隐患的改善干预,对于经济现状的负面缓解也有帮助㊂第三是两系法杂交育种技术的实施能够进一步简化杂交水稻育种程序,提升育种质量,提高育种效率㊂1.4智能不育杂交育种技术隐性核雄性不育问题的解决和处理,是杂交育种技术发展中需要重点重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公司在玉米种植中进行了核不变育种技术㊃18㊃水稻杂交育种的技术创新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环节探讨 梅子新周鹏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的研究以及尝试,在隐性核雌性不育实体与之进行结合之后,成功获得了核雄性不育突变的保持效果,在水稻育种中也通过这一理念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能够通过该方式的操作,进行隐性雄性和不育材料的遗传保证,能够实现域性的发展,促进花粉以及基因的培育[6]㊂荧光分选法在水稻培育技术中的应用,能够快速准确地将保持系种子和不育系种子进行筛选分离㊂智能不育杂交育种技术则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合理规划水稻雄性隐性核不育因子的作用,在水稻杂交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㊂相较于传统水稻育种技术,该技术具备稳定的不育性表现,并且不会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出现异常情况,与三系育种技术相比稳定性更强,不育性遗传率也更高,有助于优良性状的育种以及高产水稻的培育㊂另外,其育种恢复基因性能更强,能够防止转基因的成分出现漂移情况,对于水稻杂交育种品质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㊂2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关键点2.1适时播种杂交水稻栽培时需要做好多种的科学管理,需要充分考虑栽培地区的气候情况,避免水稻在高温时期抽穗开花,如为再生型杂交水稻,最晚的抽穗时间为7月15日,以避免高温环境影响水稻的质量,除水稻播种时间之外,还需要对水稻的品种以及茬口进行合理规划,如为 一种两收 的水稻品种,播种时期应选择在3月下旬,最晚为4月初,以确保其能够在7月20日之前齐穗,在最高温度到来之前结束开花,保证水稻的高质高产[7]㊂中稻的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底,最晚为5月初,确保其能够在高温过后抽穗扬花,以提升水稻品质㊂除上述要求之外,还需要做好杂交水稻品种的挑选,以耐热抗病性强的品种为主,切不可选择耐热性差的品种进行种植,避免在高温时期出现减产情况㊂2.2稀播匀播,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杂交水稻播种时应以稀播匀播为主要原则,在大田播种时,每h m2播种量为15k g左右,在播种之前需要提前对秧田环境进行处理,做好稻种的浸种以及催芽处理㊂秧苗移栽时,要求每个秧苗的带蘖数量应超过两个,在秧龄25~30d时是最佳的移栽时间,每667m2地可栽入1.8~2万穴左右,每穴中插入1~2株秧苗㊂2.3科学施肥管水2.3.1秧田肥水管理优质杂交水稻的生产离不开壮秧的培育,杂交中稻在移栽时应选择主茎叶龄4.5~6.5叶时进行移栽,在移栽地块播种前需要进行基肥的充分施入,每h m2可施入30t腐熟农家肥,在稀播匀播条件下,每h m2可在秧苗生长枝一叶一心时,进行60~ 75k g的尿素追施,在三叶一心时可进行60k g的尿素追施㊂水稻拔节肥的施入时间需根据其生长时间进行合理调节,如施入过早或者过晚均可能会对杂交水稻的生长质量产生影响㊂如施入时间过早会导致扯秧受限,秧苗极易出现折断情况,移栽成活率也会有明显下降;而施入过晚,则极易导致秧苗未吸收完肥料便需进行移栽,会对送嫁肥的作用产生影响㊂因此,最为科学的方法就是在秧苗移栽前3~5d进行送嫁肥的施肥,每h m2送嫁肥可施入37.5~60 k g尿素,以加快秧苗的生长,秧田中的水肥管理也是保证杂交水稻高质生产的重要因素,要求播种之后一直到出苗之前,需要将秧田的水放净,待出苗之后可根据天气情况进行适当的水分供应,如天气温暖可进行浅水浇灌,如天气温度较低,则需要增加灌水量,但低温缓解之后需要及时将水排出,保持在浅水状态,以加快秧苗的分蘖速度,快速形成壮秧生长㊂2.3.2科学安排大田肥料配比杂交水稻的生育期相对较长,因此需要注意在不同的生育阶段采取适宜的施肥方法㊂不能一味地采用单一的施肥方案,否则会影响水稻成穗的质量,并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风险㊂因此,需要做好各类肥料的科学搭配,杂交水稻生长后期可以适当增加施肥,氮肥㊁磷肥以及钾肥在施肥量配比时可以按照1ʒ0.5ʒ1的比例进行施入㊂氮肥施肥时应选6成作为基肥施入,剩余4成作为穗肥进行施肥,磷肥则全部是在基肥时期,钾肥则选6成作为基肥,4成作为穗肥,以保证杂交水稻各个生长时期的养分供应质量㊂2.3.3施足大田基肥,早施大田分蘖肥促早发杂交水稻移栽后的健壮生长也离不开水分的充分供应,可在大田翻耕时进行高效复合肥的施入,移栽之后需要每h m2施入112.5k g左右的尿素,以促进其生长㊂施肥方式为移栽后7d左右,能够有效促进杂交中稻的分蘖发育㊂但是如果田块为瘦田或者肥田,则需要根据田块墒情状况进行分蘖肥施肥量的适当调整㊂2.3.4看苗巧施穗粒肥为了充分发挥出杂交水稻的生长优势,需要进行水肥的合理施入,可将其分为促化肥以及保化肥两次进行施加,晒田复水之后可进行促化肥的施入,每h m2可施入75k g氯化钾以及37.5k g尿素㊂而剑叶抽出1/2时可进行化肥的施入,每h m2可施入37.5k g尿素,以加快水稻植株的壮硕生长,实现壮秆大穗发育㊂如条件许可还可在水稻齐穗期以及剑㊃28㊃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第6期2023年6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穗期每h m2施入1.5k g磷酸二氢钾并兑入750k g 水,通过喷施的方式加快水稻的结实灌浆生长,对于水稻穗粒重的增长有所促进㊂2.3.5大田科学管水对于水稻的秧苗移栽后期到返青生长阶段,科学灌水是非常重要的㊂为了保护水稻秧苗的生长,可以灌入2~3c m深的水层,以达到有效的作用㊂在分蘖期前期以浅水勤灌为浇水原则,待秧苗总数生长至计划数量的8成左右时,便可进行排水晒田,以避免无效分蘖情况的大面积发生㊂土壤含水量降低到40%~50%后可以进行一次浇灌,待水分自然落干之后,再次进行轻度晒田,如此反复多次,直至2叶露出时期可进行生长水层的建立㊂水稻拔节时期直至抽穗开花时期需始终保持田间水分浅显,一次浅水自然落干之后,1~2d再次进行一次浅水的灌入,来保证稻田的湿润水平,对于水稻根部的生长发育以及粒重的增长均有促进㊂3及时防治病虫害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在杂交水稻栽培管理中也是尤为重要的,在水稻苗期需强化对蓟马的防治,孕穗期及抽穗时期需要强化对二化螟㊁三化螟以及稻丛卷叶螟的防治,在孕穗时期则需要加强对纹枯病的防治,而后期则需要强化对稻飞虱以及稻瘟病的防治,优化杂交水稻的生长环境,提升其发育质量㊂3.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较为基础,主要依赖的是各项种植技术的优化,杂交水稻的品种数量较多,在不同种植地区的技术环境不同,土壤土质状态差异也比较大,应根据种植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栽培品种的科学挑选,从而发挥出水稻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水稻种植时,也需要根据各类害虫的繁殖周期进行水稻栽培时间的科学调整㊂预测各类害虫幼苗的生长情况,通过田间控制技术的优化,合理调整水肥供应技术,从而促进水稻抗性能力的增强,抑制害虫的生长繁殖㊂水稻收割之后可将秸秆进行集中处理,以实现土壤的灭菌消毒,降低土壤中虫卵的残留量,避免土壤中害虫虫卵的大量积累㊂3.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主要利用的是害虫自身独有的趋光性㊁趋色性㊁趋味性,可通过趋光灯布设的方式进行害虫的吸引,将其引至光源处进行集中消杀,趋光灯选择时需根据害虫的特点进行绿光或者蓝光的挑选,趋光灯的布设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任何损害,在稻丛卷叶螟㊁二化螟以及稻飞虱管理中也有消杀的作用,效果极为显著,但是趋光灯诱杀仅能够在夜间起到作用,对成虫的诱捕效果较好,在虫卵或者幼龄害虫诱捕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因此,需要根据杂交水稻种植区的基本状况,进行其他人工捕杀或者性诱捕器的安装,进行害虫繁殖量的控制㊂3.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在杂交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主要依赖食物链的特点,通过害虫天敌的释放及保护,降低田间害虫的存量,提升害虫消杀效果㊂3.4化学防治在杂交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化学防治技术仍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㊂然而,为了降低因化学药物应用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风险,需要在化学药物选择时以低毒㊁高效㊁残留药物低为首要考虑因素,不可选择对生态环境或者杂交水稻生长有影响的药物,可通过农药交替使用或者混合使用的方式提升药物作用效果,但在药物混合时,需强调不可将酸性药物与碱性药物混合应用,避免酸碱中和,导致除虫质量受损㊂在药物匹配时,也应控制好药物配制的剂量以及浓度,以随用随配为准,保证作用质量,为了避免害虫对同类药物产生抗药性,可将不同类型的药物混合交替应用,以提升使用效果㊂参考文献:[1]杨莹莹,李若思,王一平,等.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粒形和剑叶形态性状的Q T L定位[J].核农学报,2022, 36(3):509-516.[2]王子阳,陈婉华,袁伟,等.双季稻地区不同类型水稻秸秆与还田深度对还田秸秆腐解进程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2):170-174.[3]蒋鹏,徐富贤,熊洪,等.测苗定氮综合氮素管理提高直播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26(1):107-119.[4]李玉林,徐承昱,胡雪,等.有机和常规施肥模式的土壤养分特征及对不同食味型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核农学报,2022,36(2):445-455.[5]张洪程,刑志鹏,翁文安,等.生育约束型直播水稻生育特征与稳产关键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2021,54(7): 1322-1337.[6]罗永明,班兆丹,吴全满,等.杂交水稻旌优华占在越南种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22(2): 121-123.[7]李波,罗颖菡,孙永健,等.机直播杂交籼稻结实期物质转运与不同粒位米质的关系[J].中国稻米,2021,27(5):64-69.作者简介:周鹏,男,1993年生,助理农艺师㊂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㊂梅子新,男,1994年生,助理农艺师㊂研究方向为水稻植保㊂㊃38㊃水稻杂交育种的技术创新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环节探讨 梅子新周鹏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通道县杂交中稻基肥、追肥施用比例试验研究

通道县杂交中稻基肥、追肥施用比例试验研究

9. 8元/ , 亩 比处理 1 加 3 5 8元/ , 增 9. 5 亩 通 过 表 2 表 3可 以看 出 , 理 1因不 施 肥 产 量 施 肥利润达 3 55 、 处 增加 3 4 9元/ , 7. 4 亩 比处理 4增加 1 . 5 8元/ , 5 亩 较 低 。处 理 2施用 有机 肥 , 量虽 高但 与处 理 3 4 5 比处理 2 产 、 、 11 8元/ 。 亩 相 比存 在较 大 的差 异 。处 理 3 4 5虽 施 用 等量 的肥 比处 理 5增 加 6 . 、、 为进 一 步说 明 基 、追肥 施 用 比例 的不 同对 产 量 料 . 由于 基 、 但 追肥 比例 不 同仍 存在 一定 的差 异 。处
源 充 足 、 动力 资源 丰 富 、 通 便 利 的条 件 , 立 夏 11 材料 及试 验 地选择 劳 交 建 . 季 北菜 南 运 基 地 , 已形 成 了一 定 的规 模优 势 , 为南 成 试 验 品种 为粉 红 9 8 上 海长 征番 茄种 业 有 限公 0( 方 大 中城 市 重要 的夏 季蔬 菜 供 应 基地 。其 中夏番 茄 司 生产 ) 。试 验在 梁 园 区郭 村镇 周楼 村 进行 ,土质 为
13 供 试材 料 .
比例 为 73 处 理 4 施用 与处 理 3相 同的化 肥和有 机 :: :
基 追 : 4; : 供 试作 物 : 一季 中稻 中浙优 一 号 。 供试 肥 料 : 有 肥 , 、 肥 比例 为 6 处 理 5 施用 与处 理 3相 同 的 基 追肥 比例 为 55 :。各小 区肥料 用量 机肥 : 枯 ; 菜 化肥 : 尿素 ( N 6 、 含 4 %) 钙镁 磷 肥 ( P0 化肥 和有 机肥 , 、 含 2 见表 1 。 1 %)氯 化 钾 ( K 0 6 %) 2 、 含 0 。 16 田间操 作管 理 . 14 试 验 方 法 . 试验 于 2 1 0 0年 4月 1 6日播 种 , 5月 1 7日移 栽 ,

超级杂交稻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探析

超级杂交稻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探析

超级杂交稻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探析
超级杂交稻是指通过选择和交配技术培育出的具有高产、优质和抗逆性的稻种。

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措施,以实现高产稳产和高效控制病虫害的目标。

在土壤准备方面,应根据超级杂交稻的生长特点,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并进行深翻、平整和施肥等工作。

早期深翻土壤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超级杂交稻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在施肥方面,可以选择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超级杂交稻的需求量,合理施加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在田间管理方面,应注意超级杂交稻的适时灌溉、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

适时灌溉可以保持土壤湿度,促进超级杂交稻的生长发育。

定期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超级杂交稻的竞争,提高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选择抗病虫害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并采用适量的化学药剂进行预防和治疗,以减少产量的损失。

在收获和后期处理方面,应注意适时收割和储存。

超级杂交稻一般在灌浆期收割,以避免籽粒流失和品质下降。

收割后的超级杂交稻要及时晾晒,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储存,保证稻谷的品质和营养不受影响。

超级杂交稻的推广应用涉及到土壤准备、田间管理和收获后期处理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运用肥料施用、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收割和储存等技术手段,以保证超级杂交稻的优质高产和稳产高效。

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超级杂交稻品种,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

杂交中籼稻绿色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杂交中籼稻绿色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杂交中籼稻绿色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杂交中籼稻绿色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是指通过对中籼稻进行杂交育种,选育出绿色优质丰产高效的稻种,并结合相应的栽培技术进行种植,以提高中籼稻产量和质量的一种栽培方法。

一、种植选择
1. 地块选择: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河滩地、丘陵地或平原地进行种植。

2. 耕作管理:在播种前要进行耕地整理和翻耕,确保土壤松散。

3. 种子选择:选择高品质的杂交中籼稻种子,确保良种的质量。

二、施肥技术
1. 基础施肥: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磷、钾肥。

2. 追肥技术:在生长期间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及时追加适量的氮、磷、钾肥料,保证作物正常生长。

三、水培技术
1. 控制灌水量:合理控制灌水量,保证稻田内水分充足,但避免过度灌溉,以免影响根系通气和株色发育。

2. 灌排结合:采用灌溉排水结合的方式,确保稻田排水通畅,避免积水导致水稻生长不良。

四、草害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1. 预防措施:定期对田间进行草害和病虫害的调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 农药使用:对于发生病虫害的田块,可以使用相应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使用农药安全规定,避免农药残留。

五、适时收割和后期管理
1. 适时收割:在稻谷成熟后,及时进行收割,避免稻谷流失或霉烂。

2. 后期管理:收割后对田块进行整理,及时处理秸秆和其他残余物,清除杂草,为下一季的种植做好准备。

通过采用杂交中籼稻绿色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可以提高中籼稻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益,并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该技术还能够提高农田的土壤肥力,为后续作物种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两系杂交中稻c两优608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两系杂交中稻c两优608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两系杂交中稻c两优608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一、品种选择1.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对于两系杂交中稻C两优608的高产栽培技术,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

C两优608是一种适合早秧种植、中秧早抢收的品种,选择合适的品种可提高产量。

2.选择适应本地气候环境的品种:C两优608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温差较大的气候环境适应力较强,选择适应本地气候环境的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

二、田间管理1.耕地准备:选择土层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进行整地,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秋季种植前,进行深翻耕作,将秸秆和杂草彻底翻入土壤中,并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

2.施肥:种植前进行化肥施用,在播种前3-5天施入底肥,配施适量的快效肥,增加土壤肥力。

在生长过程中及时追施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产量。

3.浇水管理:种植早稻的田地要保持较高的湿度,确保种子发芽,生长健壮。

秧苗期定时浇水,注意避免积水。

在抽穗期和灌浆期保持适量的水分,避免干旱和缺水造成产量减少。

4.除草管理:杂草是水稻生长的竞争对手,会对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及时除草,尽量使用机械或人工除草,避免使用草甘膦等对水稻有毒害的除草剂。

5.病虫害防治:定期巡田,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避免扩散。

选用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并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药害和抗药性增加。

三、管理措施1.合理种植密度:C两优608适合采用密植栽培,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亩600-700株左右。

通过适当的密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但也要避免过密造成植株竞争过度。

2.适时施用生长调节剂:在穗期适量施用破秧剂,促进收籽一致性。

在抽穗期和开花期适时施用瑞尔赞、壮蘖宁等生长调节剂,促进分蘖和穗分化,提高稳产性和产量。

3.科学调控灌浆期营养:在灌浆期及时追施氮肥和磷钾肥,促进籽粒充实和增加粒重。

要注意及时掌握田间土壤水分状况,避免过度灌水或水分不足。

4.正确护穗:适时开展银膜裹穗、浸保穗等护穗措施,降低高温对花粉发育和受精的不良影响,提高结实率和产量。

杂交水稻如何施肥

杂交水稻如何施肥

42
23/767
弱苗早而重,晒田复水后 4-5 天,叶色不能复 实率,增加千粒重。据试验,杂交中稻后期喷施硼
绿,群体不足田块,说明氮素缺乏,必须早施重施 肥液,结实率可提高 4.3%,千粒重可增加 0.5 ~ 1 克。
氮肥,于幼穗分化前 7 天左右每亩施尿素 5 ~ 6 公 因此,在缺硼的田块或油菜茬后水稻田,应于始穗
切忌重氮轻磷、钾而影响早发。
叶面肥为主,在破口期至灌浆期喷施 2 ~ 3 次,每
看苗施穗肥
次每亩用磷酸二氢钾 100 克、尿素 0.5 ~ 1 公斤,
施用穗肥不仅增加穗数,且争取大穗,实现穗 用 50 公斤水溶解后再加 3 克碧护混合喷施于稻株茎
粒并重。幼穗分化阶段,供应充足的养分,能争取 叶上,底肥不足,叶片脱氮现黄较早田块,宜在抽
植保土肥
杂交水稻如何施肥
当前正值杂交中稻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为夺 部节间拉长而有倒伏的危险,应于幼穗分化 4 ~ 5 期,
取杂交中稻的丰收高产,应把握好施肥技术要点。 每亩施尿素 3 ~ 4 公斤,以利保花增粒。旺苗宜施
施好蘖肥
钾,稻苗深绿,长势较旺,后劲很足的田块,标志
杂交中稻一般适时移栽后 15 天左右,每亩基本 着氮素营养过剩,如再追施氮肥,将产生群体恶化,
苗数可达 20 万株左右。这是早发表现,单株生长叶 多灾齐发。因而不宜施氮宜施钾,应在穗分化 2 ~ 3
片多,物质积累较为丰富,利于茎秆粗壮,形成大穗, 期,每亩施氯化钾 7 公斤或草木灰 100 公斤左右,
可最大限度发挥杂交稻穗大粒多的优势。因此,必 以协调营养,增强抗性。
须施好蘖肥,既要早又要巧,早是指移栽后 4-5 天 补施粒肥
每亩施尿素 7 ~ 8 公斤,使其肥效发挥与分蘖盛期 杂交中稻抽穗后功能叶逐渐枯黄,如起;巧是指因 叶片还会过早发黄枯死,稻株光合作用的能力即被

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施肥技术

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施肥技术

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施肥技术一、南方稻田肥力现状与特点杂交籼稻主要分布于南方13省(市、自治区),超级杂交籼稻现以湖南、江西、四川、福建、安徽、江苏、浙江、广西、广东等省(自治区)种植面积较大。

稻田肥力是指土壤稳、匀、足、适地满足水稻生长需要的矿质营养元素和水、土、气、热、肥协调的能力,水稻土作为水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特殊土壤,肥力高低主要受成土母质、气候、水文、地形、耕种熟化(特别是耕作制度)以及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肥力是稻田生产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水稻要高产,就必须十分强调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土壤环境,最大限度发挥稻田土壤的潜在肥力在生产力上的贡献,以获得较高产量。

南方稻田的成土母质多且十分复杂,肥力高低不尽相同,一般而言,以沉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肥力较好,四纪红壤次之。

在常规施肥和管理水平下,南方二熟制稻区几种主要种植制度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基本稳定,有上升趋势,有效磷稳中有升,速效钾下降趋势明显。

主要原因是作物收获的养分移出量及施肥补充量的影响,南方稻区农田养分平衡状况是氮磷有余而钾不足。

近半个世纪来南方稻田肥力的变化,依据不同时期的耕作与施肥等特点可分为4个时期:(1)20世纪50—60年代,稻田种植常规水稻,复种指数和单产不高,施肥以农家肥当家,基本能保持原有地力,一类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5克/千克以上、全氮1.5克/千克以上、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在20毫克/千克和40毫克/千克以上,能维持一定水平的再生产。

(2)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广较耐肥的杂交中稻、晚稻,用肥量普遍增加,杂交稻对氮、钾的需要量较大,由于农村劳动力充足,通过冬种绿肥、秋制土杂肥、平日收集农家肥,尤其重视发展养猪,精、粗饲料过腹转化还田;辅以化肥,土壤的肥力亦能满足杂交稻高产的需要。

(3)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国家对粮食生产比较重视,特别是在南方一些高产稻区,大力开展“吨粮田”建设,增加投入,土壤肥力有所提高,建设了一批高产稻田,如湖南省的第一个“吨粮市”——醴陵市,其高产田的有机质达51.1克/千克,全氮2.9克/千克,全磷0.8克/千克,全钾16.6克/千克,速效钾118毫克/千克,有效磷7.6毫克/千克,碱解氮221.0毫克/千克。

杂交水稻种植与管理:杂交中稻施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杂交水稻种植与管理:杂交中稻施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杂交水稻种植与管理:杂交中稻施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一、看苗施用接力肥。

1.对前期早发不足,群体偏小的这类田块,必须促控结合,及时补施接力肥。

小编认为,接力肥以腐熟的人、畜、禽粪为好,在烤田前先施有机肥,结合中耕松土施入。

烤田复水后,若叶色转深速度缓慢,可再补施一次促花肥,亩施尿素3公斤左右。

并在余叶1.2-1.5叶时视苗情补施保花肥,一般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

2.对早发而烤田叶色褪淡速度缓慢的田块,小编建议仍应根据叶色变化情况分级施用促花肥一次,亩施用量限制在2-3公斤尿素。

二、及时施好保花肥。

小编认为保花肥是水稻增粒增重、夺取高产的关键,一般杂交稻田都要施用。

但施用时要求时间上看得准,数量上施的稳,最后达到“被口”期叶色稍转黄的目的。

杂交稻一般掌握在余叶1.2-1.5叶时施用保花肥,施用数量要看叶色、苗情、天气、土壤施用情况而定,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

如果一次施用,可在余叶叶龄二叶左右时亩施尿素6-7公斤。

对于群体偏小,叶色偏淡的杂交中稻田,认为都应当早施多施;反之,则酌情少施迟施。

三、巧施粒肥。

粒肥是保花肥的补充,可起到防早衰、保活熟、提高结实率、增加干粒重的作用。

建议在孕穗末期破口前,凡叶色明显褪淡、出现早衰现象的田块,都可适当追施粒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5-2公斤。

在施用方法上,对高产田块来说,一般以根外喷肥效果较好。

在始穗期至灌浆初期,对叶色较淡的田块,每亩喷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加粉锈宁20克混喷2次,能有效地防止后期穗期病害、高温迫熟,对提高结实率和增加千粒重有着特殊作用。

关于杂交水稻种植与管理:杂交中稻施肥需要注意的哪些问题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其他农业内容。

欢迎给投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增 加 了 中 、 期 氮 素 的 施 用 , 大 了 谷 容 积 , 持 了 后 扩 维
1 O
根 系活 力 , 长 了功 能 叶光 合 时 间 , 长 了籽 粒灌 浆 延 增
期 , 高 了籽 粒充 实度 , 提 对增 加 粒重作 用 十分 明显 ( 见 图 2 . 测定 , )经 平稳 促进 施 氮 法齐 穗 至蜡 熟期 功 能 叶
试验 研 究 2 1 . 0 16
摩业柱 斜j l
杂交 中稻 高产 施 肥 技术研 究
吕 泽 林 周 远 清 z 杨 航
(. 1 四川省 自贡市 农 业科 学研 究所 自贡 6 3 0 ; . 4 0 0 2 四川省 自贡市 荣县 农技 站 自贡 6 3 0 ; 4 1 0
3. 川 省 自贡 市 农 技 站 自贡 6 3 0 ) 四 4 0 0
. 叶发 黄 , 期 易 出 现脱 肥 , 养 条 件较 差 , 能 叶较 22 不 同 施 肥 方 法 的 灌 浆 速 度 后 营 功
短 ;平 稳 促 进 施 氮 法 适 当 减 少 前 期 氮 肥 用 量 , 增 加
水 稻产 量 大部 分来 自抽 穗后 的光合 产 物 。而后
中、 后期 ( 滞 期 和穗 粒 肥 ) 氮 , 以控 制基 部 叶 面 期根 系活 力 的好 坏 .功能 叶光 合 时间 的长短 直接 影 停 施 可
叶绿 素衰减 速度 每 天每平 方 米 为 O0 ,较底 肥 一 . mg 3

0 5 d 1 Od 1 0 5 Z Od 5 0 U0 3b d
开花后天数
图 2 不 同 施肥 方 法籽 粒 灌 浆 速 度
C F值 ) 比底 肥 一 次清 和 重 次 清 和 重 底 早 追 + 肥 分 别 低 00 穗 . mg和 00 5m , 量 与 光合 系统 重 量 比值 ( / 2 .1 g 衰减 速度 分 别下 降 3 .4 73 %和 3 .3 , 熟期 至 成 熟 底早 追 + 肥施 肥 方 法 小 .光 能 利 用率 提 高 01 % 33 % 蜡 穗 . 4 .6 表 期 叶绿 素 衰减 速 度 为每 天 每 平 方米 00 g 较 底 肥 01 %, 明平 稳 促 进施 氮法 有 利光 合 产 物 的形成 和 .9m ,
3 4节 无 效 或 低 效 生 长增 多 , 封林 过 早 , 体 易 阴蔽 , 照 节 间 随着前 期施 氮量增 加 而增长 , 、 间及穗 颈节 群 光 后 不 足 ,对 高产 带 来 不利 影 响 。平稳 促 进施 氮法 增 加 则 随 中、 期施 氮量 的增 加而 增长 。前期底 肥和 分蘖

次清 和重 底早 追+ 肥 分 别低 00 穗 .3mg和 0 2m , 向穗 部运 输 , . g 0 千粒 重 增 加 ( 表 4 。 因此 , 杂交 中 见 ) 对
5 0 O
图 1 苗 情 动 态 曲线
( 09 5 * ) 即前 期施 氮量 每公 顷增 加 1 g 最 高 下 基 础 。 r . 4*, = 8 5k , 苗 每 公 顷 增 加 1 .5万 。 分 蘖 成 穗 在 5 . % ~ 6o 56 7 试 验结 果表 明 ,不 同施 肥方 法群 体 各 时期 干物 6 .O 9 %,表 现 出成 穗率 随着 前 期施 氮 量减 少呈 显著 质 积 累 量 和 叶 面 积 指 数 存 在 着 明 显 差 异 (。试验 均设 3次 重 复 , 随机 区
杂 交 中稻穗 大粒 多优 势 得 到较 为充 分 的发挥 。因此 , 组 排 列 , 区 面积 1 .4I , 小 区间 均 用 塑料 薄 膜 小 33 I 各 T
为 了 改 进 我 市 杂 交 中 稻 施 肥 方 法 , 探 索 杂 交 水 稻 高 包 埂 隔 水 肥 , 中 苗 4 5 叶 移 栽 ,行 株 距 3 .3C I - 33 lX I
前促、 中控 、 保 ” 施 肥 原 则 , 相 应 的 重 底 早 追 或 的施 肥 依据 。 后 的 及
底肥 一 次清 的施 肥方 法 ,单 产一 直 在 75t m 水 平 1 材 料 与 方 法 . / h 徘 徊 。这 种施 肥 方 法 的特 点 是 发苗 早 、 数 足 , 穗 中期 试 验在本 所试 验基 地进 行 , 试验 田为 沙溪 庙灰 棕
注 : 滞 期 指 最 高 苗期 至 幼 穗分 化 始 期。 滞 期 肥 在 最 高 苗 出 现 2 3d施 用 停 停  ̄
作 者 简介 : 吕泽 林(9 7 )男 , 1 5 一 , 高级 农 艺 师 , 事 水 稻 栽 培 技 术 研 究 和 水 稻 新 品 种 选 育 工作 。 从
— —
150
巍 20 5
但 有 效 穗 变 化 不 大 。各 处 理 间最 高 苗 变 幅 在 3 77 4.
万-3. 4 1 0万/m ( 图 1 , 高苗 ( ) 4 h 。见 )最 Y 与前 期施 氮 量 ( ) 极显 著正 相关 , 直 线方 程 为 y 2 47 + 6 5 x呈 其 =6 . 1. x 5 0
、 中 、 期 氮肥 施 用 量 , 利 于 扩 大 功 能 叶 面积 , 长 肥 施氮 量对 植株 倒 4 5叶影 响最 大 。其 叶片 长度 和 后 有 延 增 后期 光 合 时 间 , 高 光 合效 能 , 加 干 物 质积 累 , 提高 宽 度随前 期 用氮 量 的减 少而缩 短 变窄 , 加 中、 提 增 对 、 产 量极 为有利 。因此 , 当减 少前期 用 氮量 , 加 中、 用 氮量 对增 加倒 2 3叶 和剑 叶长度 和 宽度 有积 极作 适 增
控 不住 , 效 生 长过 多 , 型小 , 期 养 分供 应 不 足 , 紫 泥 田 , 无 穗 后 土壤 P H值 74 有机 质 2 5 , 氮 01 4 ., .% 全 4 .5 %,
易 早衰 。 响 了杂交 中稻 穗 大粒 多优 势 的发 挥 。杂交 速 效磷 ( 251.6m , 影 PO )98 g g 速效 钾 ( 2 1 1 8m / 。 K O)2 . g 【 2 l g 水 稻具 有 很 高 的生 产 潜 力 ,就 目前 我市 种 植 的 中迟 试 验 一 , 底 肥一 次 清 、 底早 追 加 穗肥 和平稳 促 进 设 重 熟 杂交 水 稻 组合 来 看 ,均 为重穗 型 品种 ,具有 90 施 氮 法 3处 理 ( .— 其施 氮 比例 见 表 1 。施 肥 水 平 : 氮 ) 纯 1 . tl 2 20 /m 的生 产 潜 力 。生 产 上 高 产 田块 单 产 超 过 10k /m2 2 5 5k /l 2 0 g m 。试 验 二 , I 5 g 0 gh 2K 0 1 5k , h P 7 n h 1 . t m2其 增 产 的显 著 特 点 是 有 效穗 足 、 大 、 O5 / . h 穗 粒 设 亩 施 氮 水 平 分 别 为 0 3 .、50 l25 1 00 、 75 7 .、 l .、 5 .、 多 , 、 期 光 合作 用 强 , 实 率 和千 粒 重 高 ; 栽 培 1 75 2 5 g m 理 ,施 氮 方法 及 比例 按试 验 中 后 结 在 8 .、2 . k/ 2 0 h 7处 上 氮素 肥 料 的施 用 适 当后 移 . 加 中 、 增 后期 施 肥 , 使
为 523或 6 :。 可 见 该 施 氮 技 术 增 产 效 果 十 分 显 著 。 : : :2 2
关 键 词 : 交 中稻 ; 杂 高产 ; 肥 ; 施 平稳 促 进施 氮 法
长 期 以来 , 自贡市 杂 交 水 稻施 肥技 术 一 直 遵 循 ” 产 的最 佳 肥料 运 筹 ,作 为 指 导杂 交 中稻大 面 积 高 产
摘 要 : 用对 比试验 , 析 平稳促 进 施 氮法对 杂 交 中稻 生物 学性 状及 产量 的影 响 。结果表 明该 施 氮 采 分 技 术 单 产 实现 90~ 05th , 宜施 氮水 平 为 1 50 175k / m2其 前 期 、 . 1 . / m2适 3 . 8 . gh ,  ̄ 中期 、 期 施 氮比例 后
41— —
客业 麓 辩j l
2 试 验 结 果 与 分 析
2 1 不 同 施 肥 方 法 对 生 物 学 指 标 的 影 响 .
400 350 300
216 01 试验研究 .
211 群 体 动 态结 构 . .
从分蘖动态调查结果表明 .
各 处 理基 本苗 相 同情 况 下 ,表现 出前 期 氮肥 施 用量 霎2 0 0 越多 , 分蘖 发生 速 度越 快 , 高苗 越 高 , 穗 率越 低 , 最 成
增 加 。表 明平 稳 促进 施 氮法 能 够构 建合 理 的群 体动 期增 加 施氮 量 , 节期 前 叶 面积指 数 、 拔 干物 质积 累量 态结 构, 降低 最高 苗 数 ,减少 无 效生 长 和低 效生 长 . 增 加 显著 。中 、 期增 加 氮素 的施用 量 , 后 从孕 穗期 开 改善 营养 生 长条 件 , 高 成穗 率 , 提 为实 现 穗 大粒 多 打 始干物 质 积 累显 著提 高 , 能 叶面积 显著 增加 。中 、 功

4 一 2
试 研 0. 验 究21 16
响籽 粒灌 浆 速 度[ 2 1 。据 测定 , 肥 一 次 清处 理 籽粒 在 底 开花后 1 ~ 0d基 本 灌满 ( 8 .7 , 5 2 达 78 %) 重底 早 追+ 穗 肥 籽 粒 处 理 在 开 花 后 1 2 8~ 2 d基 本 灌 满 ( 达
表 3可 以看 出 。 同施 肥方 法 , 不 对
.. 2 法仍 保持 有 2片 以上绿 叶 。说 明 , 肥一 次清 和重底 21 个体 素 质 底
宽度 影响较 大 。基 部 12 、 早追 + 穗肥 前期 用 氮量 过 多 ,造成 前 期 生长量 过 大 , 稻株节 间长 度 和叶片 长度 、
表 3 不 同施 肥 方 法个 体 素 质 状 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