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教材与前版教材的比较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一—三单元新旧教材对比分析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长度单位”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认识线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根据实验教材的反馈意见对原来的一些探究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比如对“统一长度单位”的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得新知识的呈现更具逻辑性,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并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是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教学的。
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无限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实际生活中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采取给出线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再引进线段概念之前,安排了“一段线的直观图”,接着介绍“黑板便、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线段”,为教学提供了自然、明了的思路,并使抽象的线段概念有了生动直观的载体。
另外教学内容增加了例8,有些习题也作了改动。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实验教材一样,这部分的编排还是将加、减法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情境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需要说明的是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不再单独安排加、减法估算,只在练习中初步渗透。
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加强笔算算理算法的教学。
一方面仍采用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编排思路设计例题;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算式突出笔算的要点,让学生经历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的过程。
例如,在“加法”小节的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笔算,例题的设计体现了这样的思路:例1的教学要点是竖式的写法,例2的教学要点是“相同数位对齐”,例3的教学要点是“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同时,根据学生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设计学习内容,呈现教学过程。
教材细节上的变化是教学经验的提炼,追求的是恰当与合理。
新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比

新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比
一、新版改成了大开本
和数学、英语书一样,改成了16开(之前是小32开),字也放大了。
有过孩子从亲子阅读向自主阅读过渡经验的家长都知道,桥梁书一般都会选用字大、字少的。
如果读物上密密麻麻一片小字,对孩子来说阅读压力很大,我相信很多成年人亦有同感,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头”的书总是让人心生畏惧,也是为什么大家总喜欢看一些漫画书。
这是从外观上来说。
二、识字量减少.
新版识字表一共300字,其中只有100字需要达到“会写”的标准。
之前的课本,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要求会认会写450个汉字。
表面上看起来,半年有一百八十多天,平均下来一天还不到三个字,这是针对咱们家庭教育来说的考虑。
而计算一下实际的上学天数,再考虑到语文课能够分配的实际时间,就发现压力还是挺大的。
我曾经建议小学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自己来制作字卡,老师反馈说,时间根本就不够用。
三、不是课本里出现的每一个字,都要求孩子认识。
我们在学英语的时候都知道,在做阅读的时候不要把每个生词都查出来,有些生词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猜,还有些就要忽略。
汉语阅读也是一样的,如果一篇文章你必须把里面的每个字、每个词都认识、理解了才能读,那阅读效率可就
太低了。
我认为家长应该引导小朋友,在最初的阅读中就树立起“不求甚解”的观念,区分好精读和泛读。
课本里一些比较难的生字,比如“鼹鼠”、“淅沥沥”、“省略号”,在生字表里都没有出现。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材“免疫调节”部分的比较分析

・70・生物学教学2021年(第46卷)第2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材"免疫调节#部分的比较分析陈雁庄1苏科庚2(1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中山528454;2广东广雅中学广州510145)摘要通过比较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材的"免疫调节”部分,分析两版教材在内容、旁栏、插图、本章小结和习题的变化,为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免疫调节比较《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称“课程标准”)将原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中的“稳态与环境”模块划分为“稳态与调节”和“生物与环境”两个模块,并调整为选择性必修课程[1]%本文以“稳态与调节”模块中的“免疫调节”部分为例,分析人教社2019年版(下称 “新教材”)与2007年版(下称“旧教材”)高中生物学教材在内容、旁栏、插图、本章小结和习题上的异同点%1教材内容的变化1.1内容体系新教材将“免疫调节”部分由一节扩充为一章,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在内容的编排上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两版教材体系结构的说明见表1%两版教材中该部分包含的主体内容一致,且编排都以“免疫系统的组成”为首和“免疫学的应用”为尾,但中间对主体内容的拆分方式和编排顺序有所不同。
旧教材将“免疫系统的功能”拆分为“防卫”以及“监控和清除”两个版块,并在其中揉合“特异性免疫”和“免疫失调”这两部分内容,而新教材则是先总体概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再具体阐述这两部分内容%1.2内容的扩充新教材主要补充了机理性知识和科技前沿等内容,具体见表2%表1两版教材“免疫调节”内容的体系教材模块早节旧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子内容四节免疫调节①免疫系统的组成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③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④免疫学的应用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4章免疫调节第一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二节特异性免疫第三节免疫失调第四节免疫学的应用表2新教材“免疫调节”部分的内容补充说明节补充说明第一节补充了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形态、功能及在人体的分布和抗体这一类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补充了免疫系统三大功能的概念以及机体在各功能正常或异常时启动免疫反应引起的生理变化第二节在节首补充了免疫细胞识别病原体的机理,在节末补充了体液和细胞免疫巧妙配合以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提高了内容的系统性第三节将免疫失调划分为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3类,补充了相关致病机理,并增加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内容第四节补充了疫苗的概念和作用机理,并增加HPV疫苗和DNA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相关内容;通过补充组织相容性抗原等内容阐明了免疫排斥的原因;补充了免疫学在临床的前沿应用,如免疫诊断和治疗等1.3知识内容的修订新教材修订了部分不严谨的知识内容%1.3.1免疫细胞的组成旧教材认为免疫细胞仅包含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类,而新教材则修订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以及淋巴细胞%因为免疫细胞由固有的组成细胞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两大类组成,前者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参与体内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其中巨噬细胞属于吞噬细胞中的一类;而生物学教学2021年(第46卷)第2期・71・后者包括T细胞和B细胞这两种淋巴细胞,参与体内特异性免疫应答'2(%1.3.2细胞因子的表述更加准确淋巴因子特指淋巴细胞分泌的调节分子,而免疫调节中涉及多类细胞分泌的调节分子共同参与,细胞因子是指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2(%新教材将免疫活性物质中的“淋巴因子”修订为“细胞因子”更为科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中部分知识的比较与分析

Co pa io n m r s n a d Ana ysso m e K no e ei e a l l i fO wl dg n N w nd O d Che it y m sr
Te t o o ni rH i h S ho l x bo ksf rSe o g c o
颜色 来 引起 学生对 知 识重难 点 的把握 。 1 从 实验 的编排 来 比较分 析 - 3 化学 新 课程 把化 学实 验放 在一 个极 其重 要 的位置 ,无 论是 义 务教 育 阶段 还是 高 中阶段 的课 程标 准 中,都 多次 提及 实验 教学 : “ 实验 是 学生 学 习化 学 、实现 科 学探 究 的重要 途径 ” J ,人教 版 新 教材 必修 一 从编排 上来 看 ,第 一章 “ 实验 到生活 ”编排在 高 从 中化学 开篇 ,体 现 了新 教材 注重 化学 实验 。化 学是 一 门以实验 为 基 础 的学科 ,学好化 学就 离 不开 实验 。新 教材体 现 了培 养学 生的 动 手 能力和 探 究性 能力 。
ta i o a y tm f h mityt a h n o tn . r em o u e , a ey c l m ns t n , x e i e tl a e il n n wl d ea a g m e ti e a do d c e i r r d t n l se o c e s c i gc n e t Th e d ls n m l o u et g e p rm n a t r dk o e g r n e n n w n l h m s y i s r e i m a a n t
关于中学英语新旧教材的比较-最新教育文档

关于中学英语新旧教材的比较人教版新教材(Go for it)自2003年起在江西抚州开始使用已八年,本文拟将此新教材与人教版全国通用初中英语教材作一比较,以揭示新教材的特点,供使用新教材的同行们参考。
一、两套教材的比较1 理论基础不同新教材以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理论为基础,吸收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借鉴了听说法和功能法的实践经验,博采同类中外教材包括通用教材的长处,采用结构功能体系编写,既注意结构循序渐进安排,又按功能体系密切结合社会交际活动,着重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老教材以语法为纲,十分注意语法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语法知识讲述详尽。
新教材则将语法删繁就简,降低难度和坡度,把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
2 编写体例不同老教材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教学内容围绕语法展开。
每一课大多包括课文(Text)、语法(Grammar)和练习(Exercises)三个组成部分。
初中教材每篇课文前大多还有操练(Drills)部分。
操练部分围绕该课所要教授的语法项目;课文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尽可能体现该课的语法项目;练习紧密联系该课的语法和词汇,用以巩固学生在该课中所学的新语法结构和词汇。
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在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语法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方面,通用教材功不可没,不失为一套较好的教材;但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方面,它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学生听、说、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新教材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初中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兼顾读写能力的发展,注意语法归纳。
每一课涉及的范围不仅限于语法结构操练,而且包括会话、听能、阅读及语音等操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听、说、写的操练均围绕作为该课教学重点的结构、功能和词汇。
语法项目以句型形式出现,每2~3课归纳一项。
3 课文内容不同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课文内容贴近现代生活,题材广泛,诸如中外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卫生与体育、饮食与健康、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环境保护、名人传记、娱乐与嗜好等。
新旧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以必修1和必修2为例

新旧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以必修1和必修2为例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430000)孙维聪[摘要]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新版高中地理教材已经出版。
相对于旧版教材,新版教材出现了不少变化。
文章以必修1和必修2为例,对新旧版教材的体例、呈现方式、内容细节与组成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梳理两个版本教材的联系与不同,以帮助中学地理教师更好地使用新教材,推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1)16-0075-02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它体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专业智慧和学科水平,它是学科知识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也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和关键。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依据2017年版课程标准编写)相对于旧教材(依据2003年版课程标准编写),无论是在章节安排上,还是在内容呈现上,均有较大的变化,本文旨在做这个变化分析,为中学地理教师使用和把握新教材提供借鉴。
一、课标比较分析2003年版和2017年版课程标准中都有教材编写建议,主要内容如下(见表1)。
表1两个版本课程标准中的教材编写建议比较教材编写建议2003年版1.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2.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3.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空间4.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5.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6.重视教科书的系列化建设2017年版1.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引,彰显地理教科书的育人功能2.以学生认知规律为路径,优化地理教科书的框架结构3.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创新地理教科书的呈现方式4.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纸电互补的新型教科书系统比较新旧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不难发现:在教材编写建议与要求方面,相同的是,新旧版课标都强调内容与框架结构的建立以及合适的教材呈现方式;不同的是,旧版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地理理性思维以及教材系列化建设,而新版课标更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教材的育人功能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上升到理论层面,对学生的要求层次也进一步提高,并且对于如何落实给出了更具体的措施。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摘要:本文就《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生物学》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进行了宏观对比,同时为具体表现二者的区别,本文以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分析,以期达到见微知著的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不同诠释可见新版教材的革新之处:科技前沿知识的引入、生物基础知识的深化、圖片的具象化呈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渗入等。
本文探讨内容略显浅薄,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旧教材;高中生物;教材对比一、前言从2004年至今,15年光阴过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下文称为2004版实验教材)教科书即将成为历史,而经过实验教材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铺垫,《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生物学》(下文称为2019版教材)已经成书。
新版教科书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方向,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几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教材设置,如在必修一的“科学家访谈”一栏中,与施一公教授的对话中,通过教授的个人经历、科研过程就极大程度地呈现了社会责任的内涵。
下面通过结构设置、内容设置及栏目设置等方面,对2019版教材较2004版实验教材的革新之处进行分析。
二、宏观对比(一)名称设置 2019版教材将生物教材命名为“生物学”,在2004版实验教材——“生物”的命名基础上多加了一个“学”字,在课程标准的命名也为“生物学课程标准”。
生物学作为六大自然科学之一,虽然可以简称为生物,但“生物”这一名词所指的是生物本身的内涵:“泛指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物体”;而生物学更加强调了学科的特点,更为正式、严谨地表明了这个学科的含义:“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 (二)结构设置根据2017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模块的设置与2004版实验教材有所不同:将原有的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进行了拆分,与之前的选修教材进行部分合并,设置为选修性必修教材,同时选修部分设置三个拓展模块,供“3+3”高考制度中,学生的高考考试科目内容的学习,教材结构上也因此产生了变化(图1、图2)。
高中数学人教版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

高中数学人教版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中国教育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高中数学教育方面。
由于教育管理层不断审视改革,改变和改进教材,目前高中采用了人教版数学新、旧教材,其中新教材是专为高中生设计的,旧教材则基于旧教育体系,现已经不能满足高中数学教育的要求。
本文通过比较高中数学人教版新旧教材的不同点,来评价这两种教材的优劣势。
首先,在教材结构上,旧教材以记忆为主,其内容更加偏重,比较薄弱。
而新教材更加重视理解、运用和创造,把数学概念和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了完全的知识结构体系。
其次,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写上也更加注重思维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旨在引导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虽然旧教材也有相应的教学内容,但是没有新教材的深度。
再次,新教材的课程设置也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新教材还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网络和虚拟实验,使学生在网上查找信息,增强学习兴趣;新教材还改变了教学方式,引入多种教学策略,比如对话法、案例法、游戏法等,使得教学更加有趣、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旧教材的优点是内容非常全面,细节很准确;而新教材的优点则在于将数学概念和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旧教材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知识点偏重,思维培养不足,真实性弱,形式化较多等。
最后,高中数学教育应该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材来指导教学,既可以利用旧教材的精华,又可以利用新教材的优点,来推动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人教版新旧教材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材,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从而推动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最新人教版教材与前版教材的比较-谈变动的内容和原因及应对建议无锡市社桥中学赵勇兴2006年9月1日启用的初三化学教材,是继2001年6月第一版问世以来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
五年中都有小变动,五年后,根据全国试用情况的反馈作出了较大变动,因此也称06年第二版最新教材。
为了使全体初三化学教师尽早了解修改变动的详情,受市教研中心的委托,现将06年第二版第一次印刷的最新教材与第一版第四次印刷(最后一次)的前版教材作一对照比较,找到变动的内容,分析可能的变动原因,提出一些应对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次讲座能给在线化学教师带来帮助,获得一些启示。
06年第二版将第一版中第一单元课题1化学使……改为绪言,并在第一单元中增设一个新的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绪言中P3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100多种后紧接着增加了一小段举例说明:蛋壳、贝克、石灰石……都含有氧元素。
通过举例阐明编者二点意图(一)任何物质都有元素组成。
(二)通过不同元素的不同组合可以组成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物质。
而且第一次出现了化学式符号表示,它告示我们在教师教学中应该把化学用语分散开来,渗透到平时的教学内容中,因为分散教学比集中起来学习效果更好。
绪言中原先3000万种物质现已改为2000万种,当然以最新科学统计的数据为准。
第一单元增设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原先编者编写意图:为了淡化概念教学。
把物质的二类变化与二类性质结合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逐步展开实施分散教学,但后来发现:没有这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不但给学习化学新知识带来困难,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展开。
因此,在绪言后开篇第一课,集中介绍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为后面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其实基础化学的本质就是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了解用途并应用于生活。
该课题通过新设的四个演示试验,介绍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二类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重点介绍了熔点沸点和密度,既与物理学科匹配又完整了学生的知识链,有助于后面化学知识的学习,化学性质只是结合生活实例简单介绍,因为它必须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最后,用图展示了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课题1的增设,为后面化学知识的探究奠定了最简单也最有用的基础。
其实,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会补上这一课的,现行新版教材顺应民意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做得更好。
原先课题1后关于绿色化学的介绍,现已放在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后,在学生理解到空气的污染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时,提出绿色化学概念,介绍绿色化学的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P11、去引号,去黄金,使贱金属变成贵金属,文法更通顺,因为点金术并不仅指变黄金。
P12、小学里已经学过改成我们已经知道更为亲切自然。
P15、其中空气,改为要用玻璃片盖好。
现实生活中与化学实验室收集气体的要求有所不同,实验室采集气体的操作更规范。
P17、探究化学、改为探究物质及其变化。
使探究内容具体明确。
P19、液体倾倒去掉“仔细观察该图”字样,因为本教材上所有图示和卡通都必须仔细观察以获取信息,这里纯属多此一举,去掉更好。
P21、原先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现改为试管放在接近灯芯处。
按加热的规范操作接触灯芯是错误的,尽管这里是对比实验比较火焰温度的高底、但也不能违规操作。
P27、介绍空气成分后,对混合物,纯净物进行了重新叙述,强调了混合物与纯净物的主要区别,并结合空气实例加以说明,自然到位,容易理解。
P29、原描述N2物理性质前有一段关于物理性质的叙述,因前面已经增设课题1,故这里就将其删去。
P31、用六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换下原先二张只有北京一市空气质量日报,更加简明且具可比性,六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不尽相同、同级空气污染指数也有区别。
P32、由于课题1已改成绪言,所以绿色化学放到这里来介绍。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原4条现改为3条。
物理性质调至前面,已经学过。
P33、习题原7道现改为6道,减去有关物理性质的一道。
P35、①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现仍改为用铁丝。
这样,教师的演示成功率可以大大提高。
体现了编写者从实际出发为教师着想的编写理念。
②比较三个化学反应有三个共同特征现改为二个,因为建立化学变化概念已经提前完成,比较结束,多加了一句总结的话,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原先氧气常作氧化剂是一种用途,通过化学变化应该表现出化学性质,更准确。
P36、①由于氧化物概念还没有建立,原先教材的叙述中都生成氧化物,现已删去,不能随意导出概念,编写作业习题还可以延伸,但编写教材不能随意延伸,要饱满光洁。
②利用化学制造新物质在绪言中已经介绍,故原教材该课题最后二行删去。
③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原4条现改为2条,因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新设课题1中已有介绍,故删去。
同时,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也因泛指显得可有可无故而删去。
P37、习题7现已删去,举例体会化学的作用,学生难以回答,教师也不一定说得好,况且也没有巩固所学知识或拓展视野的实际意义。
P43、①增加习题(3)考查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的仪器要求。
②增加习题(5)制得氧气不纯的原因分析,巩固制氧步骤中的注意点。
③增加习(4)分析集气瓶内预先放水的不同原因,加深对生成物性质的理解。
④原先针筒的针尖现改为胶皮管,按仪器连接要求更规范,但若要第二次取液,则会造成漏气或混入空气,本人认为这样的改动有好有坏。
P47、①在鉴定O2和H2后改成先总结归纳,然后组织讨论,讨论中新增第二小题目的有二个(一)弄清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种类改变了,但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二)不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而用组成万物的元素只有100多种也能帮助理解。
②新增加关于氧化物的概念叙述和举例③新增加关于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变化的叙述,为第五单元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打下伏笔。
P48、学会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其中新增一条,关于氧化物的概念叙述。
P49、新增4中⑸,帮助辨析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P51、原先图示的仪器是“四不像”现在清晰了是:烧瓶中加等量的水,作不同温度下水蒸发速度不同的对比试验。
P59、最后二行直接说明淡水很少,有助于增强节水意识。
P70、表4-1后,关于原子不显电性的叙述有所改动、强调电性相反、电量相等,但叙述仍然混乱。
值得继续商榷。
P72、新增习题5,为了让学生自主构建原子结构的模式印象。
P77、新增习题5、增加查表练习8号元素氧和53号元素碘、使学生对周期表上各种信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P81、最后一行,改动叙述更加确切,根据化合价推求原子个数比。
P82、新增一段文字叙述,阐明化学式书写的规范要求,尽管教师在教完这些内容后也会给几条注意点,但编者把这些基本约定写进教材是想说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崇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固然重要,但基本的规范、统一的要求同样不可缺少。
祥介化学式读写原则、有利于学生科学掌握化学用语。
P84、活动与探究中新增练习判定硫的化合价,为后面的练习提供示范作用。
P92、蜡烛燃烧天平不平衡试验改为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因有气体放出、使反应后质量总和有所减少。
现象明显,使学生容易理解:天平为什么左高右低的原因。
P93、新增讨论题,通过学生讨论天平为什么不平衡的原因,进一步加深对质量守恒规律的认识,并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
从而理解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为什么守恒的道理。
P94、①讨论中新增练习方程式的三大意义(一)表示化学反应的内容(二)表示反应前后粒子的数量关系(三)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变化的质量关系。
②镁和氧化铜反应的图示实验新版后已删去,因为该反应在初三化学中与其他知识没有什么联系,最多说明:不在溶液中也可以进行置换反应,但有H2还原CuO 就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P95、习题中新增三个选择题,分别说明反应前后哪些变?哪些不变?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具有固定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的三大含义。
这些知识对巩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有较大帮助,通过习题练习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P101、将原先三个小题并成一个大题,故习题8个变为6个。
P10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在图示中叙述还不完整,其实反应前后粒子的数量关系应该顺便提及,为今后高一级的学习作好准备。
P111、删去了针筒,减少了组装试验装置的套数,更显简便。
删去了试验装置的样板图示。
因为本题编制目的就是为学生探究仪器选择提供平台。
原先的二套示范装置展示与本题要求自相矛盾。
因为有了图示,学生肯定不会再动脑筋主动去选择和设计。
P115、①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紧接标题后新增一段文字,叙述并列表比较说明C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体现新教材对生命的关爱。
②新设讨论,即旧教材上的灯火试验,这次新版又用上了,因为中国北方家家户户都又菜窖是一个很普遍的实际问题,体现化学学习为现实生活服务的理念。
P117、①氟氯代烷的商品名为氟利昂,解释后更清楚。
②一氧化碳燃烧演示实验取消,实验现象描述也不作要求,我们认为这与CO有剧毒有关,一旦泄漏,性命交关。
因为关爱学生的生命比其他任何发展都重要。
新教材用炭火中CO燃烧的图示来引起学生的回忆,说明CO具有可燃性。
P118CO还原CuO实验也取消,用文字叙述说明CO象木炭一样具有还原性。
当然现象描述也不再要求,尾气处理无从谈起,先通还原性气体,然后再加热等操作要求也随之消失,许多与实验相关的知识要求大为减少P120 习题中新增实验设计题5,新增利用方程式的计算题9,明代于谦之诗删去,因为它与现代做人准则相差甚远,只有知耻明荣才能做合格公民。
P124原版的活动与探究,现改为教师演示实验7-1,通过燃烧对比,了解发生燃烧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P125表7-1中乙醇的着火点558o C新版时删去,估计该着火点数据有错误,因为根据经验,酒精比木材、木炭更容易着火。
P128图7-10中鼓气时球体积变大,告示我们要有足够的空气,压力增大,干粉散的更开,接触面更大,爆炸实验成功机会就增大。
P131 习题中增加二个选择题表明对安全知识更重视,倘若遇到危险就会有足够的自救意识和能力。
P136 ①海底可燃冰介绍中开采技术上还存在……已删去,估计开采技术不成的问题关键是储存技术不过关,一旦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②镁条和稀盐酸的放热反应,先演示后总结,有关叙述做了调整,更全面。
P139新增习题2,作用是增强学生能源意识,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P140原探究实验现改为对比实验,可加深对酸雨危害的认识。
P143介绍H2是最清洁的燃料后新增加H2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方法的介绍。
P144讨论也是新增加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将来去寻找工业制氢良方的热情,同时也提高实用分析能力。
这次新版化学教材给我总体印象归纳起来有六点:1.图文排版更趋合理,便于师生使用和学习2.文笔叙述更为流畅,科学性明显提高3.承上启下的系统性严密性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