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经济增养殖学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133J11G 学分:3 周学时:4 总学时:51 开课学期:3.1 开课学院:海洋学院英文名称:Culture and Muitiplication of Aquatic animal适用专业:15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平台课课程修读条件:无网络课程地址:所属基层学术组织:水产二、课程简介《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学位课,主要讲授我国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水产经济动物的生物学原理和增养殖技术的一门应用性专业课程。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习,使学生了解水产动物增养殖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掌握主要经济水产动物的增养殖基本原理及主要增养殖技术;结合生产实习,掌握水产经济动物的苗种生产技术和增养殖技术。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水产动物增养殖学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内容:讲述水产动物增养殖学的任务、研究内容;水产养殖的历史与发展;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讨论课外学习任务及要求:参观海洋学院的海洋生物标本陈列馆,熟悉水产经济动物种类;第一篇水产增养殖的通用技术与原理(教材第1-3章)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水产经济动物养殖、育苗的通用技术和相关技术原理;基本内容:增养殖水域的环境与调控、育苗场的设计与建造、主要养殖种类的育苗通用技术;学时分配:6学时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讨论、提问课外学习任务及要求:参观附近养殖场、育苗场第二篇主要经济鱼类增养殖(教材第4-7章)教学目标:熟悉经济鱼类的养殖技术、苗种生产技术、渔业增殖技术;基本内容:鱼类养殖技术、鱼类资源保护、活鱼运输;学时分配:12学时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讨论、提问;课外学习任务及要求:查询与鱼类养殖、资源增殖相关的技术资料;第三篇主要经济虾蟹类增养殖(教材第8-11章)教学目标:熟悉经济虾蟹类的养殖技术、苗种生产技术;基本内容:主要经济虾类养殖、经济蟹类养殖、虾蟹类增殖、虾蟹塘的综合利用;学时分配:10学时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讨论、提问课外学习任务及要求:查询与虾蟹类苗种培育、养殖相关的技术资料;第四篇主要经济贝类增养殖(教材第12-15章)教学目标:熟悉经济贝类的养殖技术、苗种生产技术;基本内容:固着性种类、附着性种类、埋栖性种类的养殖;腹足类的养殖;贝类的增殖;学时分配:10学时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讨论、提问课外学习任务及要求:查询与贝类苗种培育、养殖相关的技术资料;第五篇其他水产动物养殖(教材第16-18章)教学目标:熟悉其他经济种类的养殖技术;基本内容:海参、海胆、乌贼等经济种类的养殖;学时分配:4学时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讨论、提问课外学习任务及要求:查询海参、海胆、乌贼等经济种类苗种培育、养殖的技术资料;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请明确说明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和期末考核方式,各项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原则上平时成绩比重不低于50%。
最新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复习参考(鱼类养殖部分)一.名词解释1•水产动物栖息于水中生长、发育、繁殖的动物。
2•水产经济动物在鱼、虾、蟹、贝等种类中,可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产动物。
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整合了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种类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是研究增养殖对象生物学原理与增养殖技术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4.繁殖保护就是通过休渔、定额捕捞等措施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5•放流就是把鱼类等种苗培养到一定大小,使它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具有抵抗敌害的能力,然后放到自然水域中任其索饵、生长、发育。
6. 移植指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引到其它地区,使其在新地区的环境条件中能继续生活、生长和繁洐后代(目的在于改善和充分利用某一特定天然水域的生产潜力,形成新的渔业对象)。
7. 驯化被移植的种类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洐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8.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由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和海水鱼类增养殖学三课合成)9. 水产业及其分类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从海水和淡水水域中取得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蟹、贝、藻等)以供人类利用的事业。
按生产水域,水产业可分为淡水渔业、海洋渔业。
按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则可分为捕捞业、养殖业、增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
10. 养殖在较小的水体内将鱼等品种养到商品规格以供上市的生产过程。
11. 养殖的分类按基础设施,可分为池塘、河道、湖泊、水库、稻田、工业化、海水网箱、港湾养鱼等;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栽培及龟鄨蛙类养殖等;按水域盐度,可分为海/咸水(16%。
以上)、咸淡水(0.5 -16%。
)、淡水(0.5%。
以下)养殖;按养殖适温,可分为冷水(20 C以下)养殖和温水(20 C以上)养殖;按措施强度,可分为精养、半精/粗养和粗养;按生产方式,可分为单养、混养和套养。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介绍_大学专业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介绍_大学专业
专业前景需要早了解,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什么,好不好找工作等是学子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以下是个人简历网整理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介绍、主要课程、培养目标、就业前景,供大家参考。
1、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简介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渔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微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水生生物学、鱼类增养殖技术、虾蟹类增养殖技术、贝类增养殖技术、生物饵料、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疾病、养殖水化学、观赏鱼养殖、水产动物人工繁殖技术、鱼病防治技术、综合实习、养殖模式调研参观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3、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和掌握水产养殖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与水产养殖业相关产业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培养技能
水产动物的养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理论与技术。
4、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水产行政管理部门(水产局,渔政等),水产养殖企业、水产饲料加工企业,水族馆、城市水环境监测部门。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

» 并首先合成了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从而提高了 鱼类催产效果和鱼类人工繁殖的生产效率。
• 3. 开发了大量的鱼类增养殖新对象。
» 主要有:中华鲟、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虹鳟、银鱼、鳗鲡、 荷沅鲤、建鲤、三杂交鲤、芙蓉鲤、异育银鲫、彭泽鲫、淇河鲫、 胭脂鱼、露斯塔野鲮、大口鲇、革胡子鲇、长吻鮠、黄鳝、鳜鱼、 鲈鱼、大口黑鲈、条纹石鲳、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福寿鱼、 河鲀、大黄鱼、真鲷、牙鲆、石斑鱼、中华乌塘鳢等。
系的科学。
– 池塘养鱼学 – 内陆水域水产增养殖学 – 特种水产养殖学 – 海水鱼类增养殖学
• (三) 、鱼类养殖的基本阶段-----四个
– 鱼苗获得:
• 大多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
– 鱼种获得:
• 鱼苗经过数十天或数月培育成鱼种;
– 食用鱼养殖:(成鱼养殖)
• 鱼种经过数月,或终1~3年养成食用鱼;
5、养殖品种
• 淡水养殖品种
• 青鱼、草鱼、鲢鳙、鳙鱼、鲤鱼、鲫鱼、鳊鲂、罗 非鱼、鳜鱼、鳗鲡、罗虾、河蟹、鳖、甲壳类、贝 类、虾、河蚌、珍珠
• 海水养殖品种
• 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
四、我国水产界的突出成就
• 1.在世界上率先突破了鲢、鳙鱼在池塘中人工繁殖的技术 难关,孵化出鱼苗。
» 1958年5月,钟麟首先在世界上突破了鲢、鳙鱼在池塘中人工繁殖 的技术难关,孵化出鱼苗。
表1: 全国水产品总量与捕捞产量(万t)
年 份
淡水
海水
总量 小计 捕捞 养殖 小计 养殖 捕捞
1957 283.61 2004 4901.66 2005 5101.65 2006 5250 2007 4538.0 2008 4896 2009 5120
水产增养殖学重点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仅供参考)1.鱼类养殖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业化养鱼、港养等;鱼类增殖包括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等)鱼种人工放流增殖、水域养殖环境保护和自然增殖等。
2、早在公元前460年左右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养鱼史上有名的始组范蠡就著有《养鱼经》,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在公元618—907年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民不满足于单一鱼类的养殖,扩大养殖种类,开发其它鱼类的饲养已成为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法律禁止人民捕食鲤鱼。
在这两种因素的促进下,发展饲养草鱼、青鱼、鲢、鳙鱼。
3、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
鲢、鳙、草、青、鲤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32℃左右,4、水温状况的改良:(1)春季水温鱼池灌较浅水,至夏季加至最高水位。
(2)池边不宜种植高大树木,包括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 (3)如引用水温较低的溪水或泉水饲养温水性鱼类,须提高水温后入池。
(4)在风力较大的地区,注意保持一定的水温。
(5) 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地下温热泉水或工厂温排水以提高池塘水温,可促使家鱼提早成熟和产卵、进行罗非鱼越冬、提高单位水体的鱼产量。
5、透明度是表示光线透入水中的程度。
肥水的透明度在20~40cm之间。
6、水的热阻力: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7、(1)池塘溶氧的变化规律①昼夜变化(主要是因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白天含氧量高,下午2-4时水中溶氧量常常达到过饱和,至黎明前降到最低值。
昼夜差异:一般来说,浮游植物密度高时昼夜差异大,浮游植物密度低时差异小;晴天差异大,阴天差异小。
②垂直变化(在夏季的晴天表现较明显):上层产生的氧量要比下层高得多,一般日出后上下水层的氧差即逐渐增大,至下午氧差最大,日落后逐渐减小,清晨的氧差最小。
③水平变化(主要是受风力的影响):白天下风处的溶氧都比上风处高,上下层均是如此。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渔业(水产业):人们开发和利用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事业;狭义指的是养殖业和捕捞业;广义的是指捕捞、养殖、加工、渔需、渔业环保、渔业管理等。
2、养殖方式:淡水、池塘、稻田、水库、湖泊、江河。
3、无公害水产品:是指源于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按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从苗种的生产放养,到饲料、肥料、药品等一切投入品的使用,再到产品的捕捞、包装、贮运、上市等各个环节,将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控制在质量安全允许范围内的水产品。
4、绿色水产品:是指经专门机构认可,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水产品。
5、有机水产品:是指来自于有机水生产体系,按照有机水产品标准和要求生产和加工并经专门机构认证,允许使用有机认证的产品。
6、池塘:是指面积不大,水浅的坑。
7、稻田养鱼:是指利用水稻田进行的鱼类养殖,是淡水养鱼的重要组成部分。
稻田养鱼的类型:稻鱼兼做、稻鱼轮作、冬闲田养鱼(囤水田、冬水田)、休稻养鱼、稻鱼连作。
8、池塘养鱼学:是指运用鱼类学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研究池塘养殖的综合理论和技术的一门自然科学。
9、亲鱼:用于人工繁殖的鱼种。
10、性腺:鱼类的繁殖器官,精巢和卵巢。
11、排卵:成熟的卵细胞从滤泡膜中脱离出来,在卵囊处形成游离的成熟卵的过程。
12、产卵:成熟的卵子在适宜的生理条件下,从卵巢腔内经生殖孔排出体外的过程。
13、成熟系数:是指性腺/胴体体重╳100%14、成熟度:性腺成熟的程度。
15、性周期:鱼类性腺发育过程中,性成熟过程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周期变化;未成熟前没有性周期。
16、催产率:是指产卵雌鱼尾数/催产雌鱼尾数╳100%17、受精率:受精卵数/总卵数╳100%18、出苗率:下塘鱼苗数/受精卵数╳100%19、鱼巢:人工设置的鱼卵附着物。
20、鱼苗:是指孵化后的仔鱼至寸片。
21、鱼种:寸片至增养殖放养前的幼鱼,即食用养殖生产的幼鱼。
22、催产剂:是指用于鱼类催产,促使其完成产卵的过程的药物。
增养殖学总结

增养殖学总结淡水经济动物养殖的内涵淡水经济动物养殖业包括淡水鱼类,龟、鳖等爬行动物,牛蛙、娃娃鱼等两栖动物,淡水虾、河蟹等节肢动物,以及河蚌(育珠)等软体动物。
本课程指:海、淡水鱼类,龟、鳖等爬行动物,牛蛙、娃娃鱼等两栖动物的养殖。
经济动物养殖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水域,采取清除敌害、改良环境、人工放养、施肥、投饵等措施,以提高鱼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生产活动。
2 现代工程化养殖定义:采用一定的工程设施和水处理设施设备并密切结合养殖管理技术,对养殖过程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水流、水质、光照)和饲料等进行人工调控,为养殖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实现高产、高效。
主要措施:流水、水质净化、增氧、控温、杀菌、全价配合饲料、鱼病防治等。
特点:占地面积少、劳动生产率高、养殖周期短、单位面积产量高、养殖用水量大大减少、产品优质健康,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一个完整工程化养殖系统包括养殖设施工程系统和养殖技术两大体系。
其中设施工程系统又分为养殖系统和水处理系统。
流水养鱼、半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和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从广义上讲,集约化养鱼、工厂化养鱼、设施渔业、高密度养鱼都是工程化养殖。
@天然水域鱼类的养殖•养殖水域内陆水域的湖泊、水库、江河等天然水体和沿海海域等天然水体•养殖方式粗放式养殖和集约式养殖•第一节湖泊与水库粗放式鱼类养殖•一、合理放养的生物学原理• 1 在每个生长周期内,投放鱼种长成商品鱼后捕获。
2 鱼类生长及其群体的生产量主要依靠天然饵料。
3 合理放养根据水域自然条件。
放养:选择养殖对象,质量、规格、放养密度,放养种类间的合理比例。
第一节湖泊与水库粗放式鱼类养殖•一、合理放养的生物学原理• 1 合理放养–技术保障措施:拦鱼防逃,控制凶猛鱼类,合理捕捞,鱼类资源保护。
–鱼产潜力:鱼类群体在种类、数量、年龄等结构上与水体饵料自愿相适应,各类饵料资源合理、全面、高效地转化鱼类资源,充分利用水体的空间和时间。
–2 产量8、8~75kg/666、7m2。
虾蟹类增养殖学

在2003年的虾产量中:
南美白对虾60万吨(海、淡水养殖产量各50%),该虾等渗
点约20
斑节对虾5万吨、日本对虾4万吨
中国对虾、蓝对虾(细角滨对虾 Peanuts stylirostris)、新对
虾6万吨
全国出口产值10.7亿美圆。
1991年全国河蟹产量8400吨
2000年
23.2万吨
2002年
Agricultural Lime、生石灰等。透明度大摄食差,生长慢。
池中有些藻类,如微囊藻属、颤藻属的藻类多,养殖虾的虾
肉有泥土味,售价将降低。
泰国内陆开始发展养殖Peanuts monodon,盐度3~5‰,封闭
式,慢慢加淡水,密度25~30只/m²,2.5t/Rai。
养殖效果好的,10个Rai一季(120~150d)可赚30万港币。
特定病原(SPR)苗种。开展高新技术育种,选育种中国对虾
“黄海一号”正在推广;中国对虾三倍体、四倍体育种接近规模
化。
目前全世界水产品人均年消费量16.2kg,第一位马尔代夫191
Kg,第二位马来西亚58.5kg。虾类消费除美国外,日本是第二消 费进口大国,人均虾年消费量3kg,每年约进口30万吨,1500亿 日圆,占日本水产品进口总值的17%。2004年主要从印度、中国 进口。
水交换:放苗一个月不换水,第二个月补水,尽量少换水。 蓄水池养水不一定消毒,但pH值要尽量一致。在不换水的情况下,
每3天可投放一次石灰,每次15kg/Rai;
增氧机:水车式,使水旋转,将脏物集于中间,通过底排水 排出。 增氧机的数量可随对虾的生长加多及加叶片,通常>8/Rai。
池水溶解氧标准>3ppm;
通常产量越高,风险越大,600kg/亩是比较适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补偿光强
光强随着池塘水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弱,到某一深度,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气量与浮游植物(包括细菌)的呼吸耗氧气量相等时,该深度称为补偿深度,此时该处的辐照度即为补偿光强
“四定”投饲;定质,定位,定时,定量的饲料投喂方式。
1.补偿深度
光强随着池塘水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弱,到某一深度,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气量与浮游植物(包括细菌)的呼吸耗氧气量相等时
1.生物学零度----动物性腺发育的最低温度
2.生物学最小型----鱼类首次达到性成熟时的最小长度
1.饵料系数---摄食量与体增重的比值
1.蚤状幼体:虾、蟹等动物刚孵出的外形略似水蚤,具趋光性和溯水性,依靠颚足的划动
和腹部的伸展来游泳的幼体。
2.幼虫培育:是指从面盘幼虫初期开始到双壳类稚贝附着,或稚鲍第一呼吸孔出现时为止的阶段。
3.选优:健康优质的幼虫应该是大小整齐,游动活泼,具有上浮习性和趋光性,无敌害;可以采用浮选法将上层幼虫选入另外池子进行培育;或采用滤选法即应用较大网目的筛绢将好的或个体较大的幼虫筛选出来进行培育。
粗养:依赖天然饵料,不人工投饲施肥,产量取决于天然生产力的渔业生产形式。
.高度精养:在精养中,流水养鱼、网箱养鱼和工厂化养鱼等精生产形式属高度精养;也称
高度集约化养殖,或称设施养殖(陆基养殖)。
2.受精率:正常成活的受精卵数占总卵数的百分比。
受精率=受精卵数/检查卵的总数×
100%
3.孵化率:从卵内破膜而出的个体数量与受精卵数量之比值,孵化率=受精卵出苗总数/
受精卵总数× 100%
饲料系数:饲料系数=饲料消耗量 / 增重量×100%,饲料系数越低,说明该饲料转化率提高,该饲料使用效果越好
池鱼浮头;是指当水中溶氧降低到一定程度(一般1mg/L左右),鱼类就会因水中缺氧而浮到水面,将空气和水一起吞入口内的现象。
:
夏眠:当海水温度达到20℃以上时,成参将停止摄食,排空消化道。
陆续潜伏到礁石缝、岩缝等隐藏场所不食不动,待水温下降到20度时,重新出来活动。
排脏定义:受到强烈刺激,把内脏(胃、肠、呼吸树、背血管丛、生殖腺等)排出体外,俗称“吐肠”排脏后无法进食;温度的剧升或剧降、污水以及其它物理与化学刺激都易引起刺参排脏。
1.无节幼体
原始甲壳类的初孵幼体,卵圆形、倒梨型、身体不分节、具有3对附肢、不摄食、依靠体内卵黄提供营养。
对虾类初孵幼体即为无节幼体
刺参白天一般不活动,摄食量少,而夜间则非常活跃,摄食量也较大。
当刺参遇到强烈的刺激或因水质过于混浊温度变化过大等不良环境时,即可将其内脏器官从肛门排出,这种现象称为排脏现象
水的硬度是指水中钙盐和镁盐的含量
碱度:水中碳酸氢根等弱酸离子的含量
夏季晴朗天气,池塘上层溶解氧出于过饱和状态,超过溶解氧100%饱和度以上的部分即为氧盈(OS)。
氧债则是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以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收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称氧债。
精养(集约化养殖):利用先进的工业调控手段,以水泥池或小水体池塘进行高密度养殖的模式
补偿深度其上称为增氧水层
补偿深度其下称为耗氧水层
水体更新:
鱼的成熟系数按下列公式计算:成熟系数=性腺重/鱼体重×100%
出苗率=(平游鱼苗数/受精卵数)×100%
对植物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称作有效积温
投饵系数=投饵量|产量
饵料效率-增重量|摄食量
抱卵虾;亲体交配产卵后的未孵化的个体,抱卵虾经过孵化后成为虾苗
简答题
常用清塘药物的种类,为何首选生石灰?
1.简述单胞藻在育苗池中的作用。
⑪饵料的作用1分
⑫净化水质2分
⑬遮光的作用1分
⑭长势良好的单胞藻可以抑制某些病原生物的繁殖
鲍鱼催产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变温刺激法、
暂养自然产卵、
紫外线照射法
虾苗中间培育的意义如何?
(每条1分,答对5条即可。
)⑪培育池小,便于彻底清池除害;⑫放养大规格苗种,成活率高;⑬密度大,投饵集中,提高饵料利用率;⑭推迟大塘放养时间,使基础饵料培养时间充足;⑮缩短大塘养成时间,减少对大塘的投饵污染⑯由于避寒,提高水温,促进对虾的早期生长,便于养成大规格。
1.综合所学知识,结合自己观点,谈谈如何科学进行虾蟹类的苗种生产。
⑪育苗用水的处理1分
⑫亲体的选择培育2分
⑬产卵孵化1分
⑭育苗池内环境因子的调控2分
⑮幼体饵料的投喂1分
⑯病害的防治。
1分
⑰日常检测1分
⑱出池计数1分
1.育苗池泛池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如何?每条1分
⑪苗池内出现的絮状物,该物由于幼体的粪便、有机颗粒及细菌组成。
⑫有机物丰富,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⑬排水过多,充气量突增,也会将池底部污染物冲起,也会产生类似情况。
⑭减小充气或停气一段时间,杂物下沉后在充气。
⑮施药2mg/L氯霉素,可以预防或向池底撒沙
1.简述人工育苗充气的作用。
(每条1分,答对5条即可)
⑪提高溶氧
⑫加强对流便于幼体分布均匀
⑬加强对流便于饵料分布均匀
⑭便于粪便的破碎和换水排除
⑮饵料长时间悬浮,充分利用
⑯后期幼体不便密集,残杀减轻
10.鲍鱼的海上筏式养殖管理工作有哪些?
答:定时投饵;清除敌害;适时疏散密度;调节水层;安全生产
1.综合所学知识,结合自己观点,谈谈如何科学进行虾蟹类的养成。
(每条2分并解释)⑪新池塘的修建、旧池塘的处理:
⑫饵料生物的培养:
⑬中间培育:
⑭合理放养;
⑮养殖管理:
1.综合所学知识,结合自己观点,谈谈如何科学进行虾蟹类的苗种生产。
⑪育苗用水的处理1分
⑫亲体的选择培育2分
⑬产卵孵化1分
⑭育苗池内环境因子的调控2分
⑮幼体饵料的投喂1分
⑯病害的防治。
1分
⑰日常检测1分
⑱出池计数1分
四、问答题
1.缢蛏滩涂养成期间的管理工作有哪些?
答:①移植;②补苗;③淘洗疏播及时疏散;④耕滩松土、疏通水沟;⑤修补堤坝、塘堤、水闸等、清沟盖堤、按时加砂隔热、防漏防塌、填补埕面、填平滩面;⑥经常测定养殖场地的水温及盐度变化,观察检查生长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⑦防病敌害,清除敌害生物等;⑧防台风、大风过后应及时下滩扒苗、防寒冻(北方蓄水养殖)、防晒(疏通平滩)、防洪水避开淡水(移到高盐海区)、高潮区寄养;⑨防逃(查拦网)、防止人为损失如脚踩践踏、船只误入、及时将被风浪冲击折断或倒伏的蛎竹,重新插好以防被潮水冲跑或被泥沙埋没,耙去蛎竹两侧淤积的泥沙;⑩施肥、对虾饵足量、定位。
总之:①一勤(勤下海巡视);②二清(清沟盖土、清除泥砂覆盖);③三补(补苗种、补洼壑、补堤坝);④四防(防自然灾害、防生物敌害、防人下海滩涂踩、防船只误入)。
贝类的几种育苗方法及其概念
室内人工育苗
贝类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根据贝类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在繁殖季节里,用人工方法向自然海区投放适宜的采苗器或改良海区的环境条件,使其幼虫附着变态发育生长从而获得贝类养殖所需苗种的方法
鱼浮头轻重的判断?
一、浮头开始的时间浮头在黎明时开始为轻浮头。
日出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水中溶氧增加,浮头会可能逐渐消失;若在半夜开始则为重浮头,夜间水中溶氧有减无增,又距次日日出还有较长时间,浮头只会越来越严重,甚至泛池。
二、浮头范围鱼在池塘中央部分浮头为轻浮头;若扩及池边,整个池面都有鱼浮头则为重浮头。
三、受惊时的反应浮头鱼稍受惊动(击掌、或液间用手电筒照射池面)即下沉,稍停又浮头,为轻度浮头;若鱼受惊时不下沉,说明水中已极度缺氧,为重浮头。
四、浮头鱼的种类缺氧浮头,各种鱼的次序不一样:罗非鱼、鳊、鲂浮头,野杂鱼和虾在岸边浮头,为轻度浮头;鲢、鳙鱼浮头为一般性浮头;草、青鱼浮头为较重的浮头;鲤鱼浮头则更严重;如果草鱼、青鱼在岸边、搁浅在浅水边无力游动、体色变淡并出现死亡,表示即将开始泛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