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锰结核矿成因之谜

合集下载

海底锰结核

海底锰结核

海底锰结核作者:白建来源:《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2008年第08期锰结核的形成原因,至今仍是海洋研究中的难题。

一般认为它是沉降于海底的金属氧化物(氧化锰、氧化铁等)集合成细小颗粒,不断吸引溶解在海水中的矿物元素聚集而成。

也有人认为,是海底火山喷发的大量气体中伴随的锰、铁类元素溶入海水中后,经过氧化富集,沉淀形成的矿物团块。

锰结核主要分布于各大洋4000~5000米的深海中,而大洋盆是地球上地质形成年代最晚、地壳最薄、火山活动和熔岩喷发最剧烈的部位。

海底岩层勘探证实,大洋盆的年龄不到2亿年,南大西洋和印度洋只有1.3亿年,几大洋盆都是白垩纪末期地球大爆发后才形成。

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5千米,洋壳的平均厚度只有7千米。

因此,洋壳是断层裂缝最多、熔岩最容易冲破的区域。

那条首尾衔接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海底山脉——大洋中脊,正是70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地球大爆发时地壳开裂的最后弥合缝隙。

大洋中脊山脉就是从地幔中喷涌出的大量熔岩堆积而成的,它是地壳最不安宁的“火山故乡”。

已探明大洋盆的山峰,都是死火山或者活火山。

镶嵌在大洋中数不清的璀璨明珠——火山岛(如著名的夏威夷群岛),就是海底火山的产儿,它们原是由几千米深海底喷射的熔岩堆积而成。

海洋中那些或孤峰耸立或群峰成片的平顶山,则是被潮汐、海浪等外力作用削平的火山。

还有那种由火山喷发的熔岩碎块,以及时隐时现、神出鬼没、充满神秘色彩的幽灵岛,也都是熔岩喷发的结果。

其实锰结核的成因很简单,就是在白垩纪末期地球大爆发中和之后的7000万年中,从未间断的大洋中脊山脉以及分散的海底火山不断喷发时,由于巨大压力和温差引起的剧烈爆炸作用下,一些飞溅的分散岩浆,遇到冰冷的海水,冷却凝固为矿物质颗粒。

锰结核——即从海底火山喷发的高温岩浆(主要是硅类)中由于元素熔点不同分离出来的,以地幔深处含量较多、熔点相近的金属元素为主,与非金属元素混合构成的小块冷凝固结矿物。

锰结核往往沉积于一些玄武岩、红黏土和碎石浮屑的周围。

大洋铁锰结核的成因机制讨论

大洋铁锰结核的成因机制讨论

3、同一现象的不同解释
胶体化学成因机制解释与生物成因机制的解释所依 据的现象有相同的地方:明暗相间的纹层。但对 其成因解释完全不同。
1. 胶体化学成因的解释(混合类型结核为例):笔者观察到 在混合类型结核的底部和侧部有钠水锰矿和钡镁锰矿交代 原生δ-MnO2的现象,先是沿环带或薄层交代,再向结核 内部,由环带状交代过渡为钡镁锰矿鳞片状集合体呈块状 交代原生δ-MnO2。在这种块状交代带的中部常出现一种 反射色为灰色(带褐色色调)的非晶质铁锰氧化物;同时, 我们在这种类型结核的顶部表层、壳层间或环带间见到原 生δ-MnO2;被次生δ-MnO2交代,原生层纹和环带保留残 余结构,而且结构变得比原来致密;此外,还见到沿裂隙 贯人的后生非晶质铁锰氧化物(单连芳等)。
正基于此,研究人员利用研 究生物体最有效的高精度 荧光显微镜,对1997年底 刚从东太平洋采回的铁锰 结核进行了系统研究,发 现了建造这些结核的大量 微生物/活体(已死亡),铁 锰结核内部发育良好的微 生物显微荧光结构,微生 物的生命活动与铁锰结核 的成因密切相关。
不同适合不同微生物繁育,不同的微 生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吸收或富集不同的元素 组合。 • 丛状菌呈束状、栉状垂直向上生长,故此长成不 规则菜花状锰结核,相对富Cu,且表面粗糙,有砂 感; • 而丝状菌则呈复杂弧状、同心圆状逐层向外生长, 故此形成表面光滑的(铁)锰结核体。 • 宏观表现有其微观的原因。当把其微观特征及形 成过程认识清楚之后,其宏观特征,乃至其生成 条件、成分特征和分布特点也就易于把握了。
2、生物成因机制
• 1994-1995年对东太平洋锰结核 包壳及其内部纹层构造作光学 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系 统研究。结果表明,深海锰结 核是一种锰质核形石,其包壳 是叠层石。光滑状和瘤状锰质 核形石分别是由微小叠层石和 奇异叠层石构成,而叠层石则 由纳米级微生物建造而成。新 近发现的中华微放线菌和太平 洋螺球袍菌分别是微小叠层石 和奇异叠层石的建造者。这种 典型微生物岩的发现对大洋锰 结核成因的认识提供了依据。

深海奇珍—锰结核

深海奇珍—锰结核

范文借鉴
深海奇珍—锰结核
戈勇锰结核是什么呢?
已经是一百年前的事了—1872年到1876年,英国深海调查船“挑战者号”在环球海洋考察中首先发现了深海洋底的锰结核。

船员当时谁也没有对此表示真正的关切。

近二十年来,随着冶金工业的迅速发展,矿石需求量与年俱增,陆地上的资源日益枯竭。

怎么办呢?人们开始把注意力从陆地转向海洋,深海锰结核的开发和利用终于被提上议事日程。

通常所说的锰结核,是指球状或块状的结核块,小的像豌豆,大者如马铃薯,一般直径在5厘米到20厘米之间,个别的也可达1米以上,切开来看,锰结核内部呈同心圆状,层层包裹,有点像洋葱,表面呈棕色或黑色,性脆硬度小,全身有细孔,体重很轻,比重在2到3之间。

锰结核里岂止含锰,它包藏的元素实在太多了,铁、铜、钴、镍、钛、钼等30多种,几乎占元素周期表里元素的三分之一!
不仅种类多,而且品位高。

拿太平洋里的锰结核的化学成分作例子:锰的含量是8.2%到41.1%,铁的含量是 2.4%到26.6%,铜的含量是0.03%到1.6%,镍的含量是0.1%到2%,钴的
含量是0.1%到2.3%,它们大都超出陆矿开采的要求。

这就是说,海底锰结核是含有当前世界上工业急需的多种金属大有矿源,是“大海奉献给人类的一份丰厚的礼物”。

在深海洋底表面上,锰结核分布相当广泛。

它们一般裸露在外面,就像放在草地上的一群网球。

全世界各大洋的锰结核总储量是30000多亿吨,88亿吨铜,164亿吨镍,98亿吨钴,按目前开采速度来看,铜可供60O年用,镍是15000年,锰是24000年,钻可以满足人类30万年的需要。

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资源财富啊!。

大洋锰结核中锰矿物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成因

大洋锰结核中锰矿物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成因

2 锰矿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我 们 研 究 的 样 品 是 海洋 四号 HX4—861、871、881 三 个 航 次 从 东 北 太平 洋海 盆 (cc
图 l 不同 阶 段形成 的矿 物中 三项组 分 图
Fig. 1 Ternary diagram for m ineral s of different ¥tage s
本文 试 图 从锰 矿物 的地 球 化学 特 征 来 进一 步为 我们 在显 馓 镜 下观 察 到 和 用 x衍 射 分 析 证 明 的 矿物 相 变 寻求 依 据 。 我 们 采 用 三 项 组 分 和 线性 回 归 统计 法 来 研 究 这 些 矿 物 的 化 学成分 ,一方面可 以得 出矿物 中的 元素 比值 界限和 元素结台规律 ;男一方面用结棱的 化学 成 分 来 讨 论 结 核 成 因问 题 , 即 结核 中 矿物 成 分 不 同 导 致 不 同的 化学 成 分 。 而 结 核 的 矿 物 成分 又 与 结核 的成 岩 变 化有 关 。
1) 单 连 芳 和 执 德 , 铣 锰 结 植 的锰 矿 物 相 变 和 其 它 次 生 变 化 (待 刊
维普资讯
第 1期
单连芳 : 大洋锰 结 核 中锰矿 物 的地球 化 性 质 及其 成 因

区 )和 中太 平 洋 海 盆 (CP区 )采集 的锰 结核 。 笔 者在 反 光 显 赦 镜 下 对 其 中 51个站 位 的 61 个 结核 光面 进 行 了 详 细 的 观 察 。 在 此基 础 上 选择 9个 站 位 (cc区 6个 站 位 ,cP区 3个 ) 豹 10个 结 核光 面 上 的锰 矿 物 作 电子 探 针 分 析 ,并 从 光 面 上 相 应部 位 用 钢 针 取 下 样 品 作 x 衍 射分 析 ,以确 定矿 物相 。

海底矿藏是怎样形成的

海底矿藏是怎样形成的

海底矿藏是怎样形成的深海矿物资源,通常主要指海底锰结核、海底热液矿(也称多金属软泥)和海底石油。

锰结核矿是一种分布于水深4000~6000米大洋底的矿物资源,含有镍、铜、钴、锰等76种元素。

人们估计,世界大洋锰结核矿的总储量可达3万亿吨,仅在太平洋就有1.7万亿吨。

如果按目前人们的开采需求量计算,锰、镍、钴等可供人类上万年的开采需求,由此可见海洋中锰结核矿储量之巨大了。

海底热液矿床多分布在火山活动的大洋中脊裂谷处,火山岛弧地带,或分布在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断裂带和构造线上。

海底热液矿床的发现时间并不长,仅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从一开始就引起科学家们的高度注视。

这是因为,海底热液矿床有十分可观的储量和所含金属的潜在价值(热液矿床中含有铜、铁、锌、钴、锒、硫等多种矿物)。

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仅有百余年的历史,其储量和开采前景也是十分诱人的。

要开采海底矿物资源,有一个重新认识海底矿藏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认识海底矿藏的形成原因。

早期的成矿理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海底矿物是由于陆地上岩石的风化作用,经过雨水冲刷,把岩石中所含有的金属元素输入江河,带到海洋里去。

也就是说,滚滚江河水携带着这些物质以及泥沙来到海里,经过波浪和海流的淘选,发生沉积作用,在相当于200~600个大气压的静水压力作用下,生成矿物,沉积于海底。

按照这种观点,世界大洋中应该有镁、钾、铁等金属的沉积物,但是,实际上人们在海底并没有发现过这些金属的沉积物。

在人们对此困惑不解的时候,板块构造理论给海底矿藏的成因提供了新的理论。

我们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各种海底矿藏的形成,就似乎容易多了。

用板块构造说看海底矿藏板块构造理论认为,镁、钾、铁、镍等金属并不是从陆地河流带到海洋中的海底沉积物,而是被沿海底裂缝循环的海水带到洋壳上并沉积在那里,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化,其化学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世界大洋中,在洋中脊或海隆的边沿热泉的高温海水将这些金属沉积物溶解,随喷发的热液一同从裂缝喷射出来,以固体硫酸盐和硫化物的形成沉积在海底,同时,高温海水淋滤出地壳岩层中的钾、钙、硅、铁和锰等金属元素。

海底谜团

海底谜团

海底谜团作者:宫乃斌来源:《百科知识》2011年第15期想必是创世之初,上帝童心大发,和我们开了个玩笑:他趁大洪水时,把大批金属“土豆”撒在洋底;但又不说破,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何时才能采用。

这些“土豆”,就是神秘的海底锰团块。

1873年,英国“挑战者号”科学考察船在加那利群岛海面调查时,偶然从网中拣出几块锃亮的“黑色鹅卵石”。

船上的科学家都不知道这是何方神圣,它们被大英博物馆当作奇珍收藏。

9年后,英国科学家约·雷默和雷纳经化验,确认它们是硅酸盐、高锰酸盐和多种氧化物的混合体。

但不少地质学家仍不以为然,认为那不过是载有锰矿石的船只偶然沉没的遗物。

直到1959年,美国科学家约翰·梅罗发表了有关它们的系统的分析报告,“锰结核”或“多金属结核”才被人们刮目相看。

更严格地说,此类矿物应分为锰铁结核和锰铁结壳两种,通称为锰团块。

现在我们知道,各大洋1~6千米深的海床上,锰团块的分布相当广泛。

它们是些不规则的团块,有的光滑如扁球,有的多孔如炉渣,有的状如葡萄,有的覆盖如被状。

小的如沙砾,大的如土豆,超大的几吨重。

那可是一笔让人眼红耳热的超级财富,总储量估计在3万亿吨以上。

按照目前人类的消耗水平,其中的铜、镍、锰、钴等分别可用600年~13万年不等。

然而,锰团块又身处重重谜雾之中,让我们不断探寻。

成因之谜锰团块究竟因何生成?这是第一个不解之谜。

对此,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和假说。

但是,又皆不能自圆其说。

此类假说有:生物摄取说有人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锰结核的表面和内部,发现其细微结构中包括很多空管和微孔隙,这些管、孔均由大量底栖微生物构成。

科学家据此猜测,是这些底栖微生物摄取了海中大量的二氧化锰等氧化物,日积月累形成了这些锰结核。

锰结核内常发现碎骨、牙齿等,有人便认为这正如珍珠和蚌壳的生长,佐证了生物成因说。

不过,锰团块不仅储量巨大,还在不断生长——全球每年大约增长1000万吨!这些小小的微生物,难道真有如此巨大的“生产力”吗?水成沉积说这种假说认为,海水中溶解的锰和铁本就处于饱和状态,由于降水和河流的冲蚀,地表的矿物质又被冲入海内。

大洋深处的锰结核

大洋深处的锰结核

储量分布
• 锰结核广泛地分布于世界海洋2000~6000米 水深海底的表层,而以生成于4000~6000米 水深海底的品质最佳。锰结核总储量估计 在30000亿吨以上。其中以北太平洋分布面 积最广,储量占一半以上,约为17000亿吨。 锰结核密集的地方,每平方米面积上就有 100多公斤,简直是一个挨一个铺满海底。 在全世界的大洋里它的总储量达10的12次 方的三倍吨。
开采应用—世界
• 1959年,长期从事锰结核研究的美国科学家约 翰·梅罗发表了他的关于锰结核商业性开发可行 性的研究报告,引起许多国家政府和冶金企业的 重视。此后,对于锰结核资源的调查、勘探大规 模展开。开采、冶炼技术的研究、试验也迅速推 进。在这方面投资多、成绩显著的国家有美国、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及中国 等。到80年代,全世界有100多家从事锰结核勘探 开发的公司,并且成立了8个跨国集团公司。
锰结核简介
• 锰结核是沉淀在大洋底 的一种矿石,它表面呈黑 色或棕褐色,形状如球状 或块状,它含有30多种金 属元素,其中最有商业开 发价值的是锰、铜、钴、 镍等。
主要成分
• 锰结核存在的形式为 硅酸盐和难溶性高锰酸 盐 (高锰酸亚钛、高锰 酸铁、高锰酸铝等)的 混合物。
形成来源
它的物质来源,大致有四方面: 一是来自陆地、大陆或岛屿的岩石风化后释放出 铁、锰等元素,其中一部分被海流带到大洋沉淀。 二是来自火山,岩浆喷发产生的大量气体与海水 相互作用时,从熔岩中搬走一定量的铁、锰,使 海水中锰、铁越来越多。 三是来自生物,浮游生物体内富集微量金属,它 们死亡后,尸体分解,金属元素也就进入海水。 四是来自宇宙,有关资料表明,宇宙每年要向地 球降落2000~5000吨宇宙尘埃,它们富含金属元素, 分解后也进入海洋。

深海锰结核

深海锰结核

深海锰结核作者:任禾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年第15期锰结核是沉淀在海洋底部的一种矿石,它主要的商业价值在于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

继可燃冰之后,锰结核成为未来深海能源开采的新选项。

7月3日,在中国南海的“蛟龙海山”区,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发现了大面积铁锰结核,并采集了8块样品。

这个消息再次点燃了人们对于深海能源勘测的热情。

锰结核是沉淀在海洋底部的一种矿石,主要由氧化铁和氧化锰构成,它主要的商业价值在于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其中储存镍、钴、铜、锰的总量分别高出陆上相应储量的几十倍到几千倍。

据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和勘探研究的相关机构预测,进入21世纪之后,各类型的矿物原料消耗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在2001至2050年之间,全球矿产资源消耗量将成倍增加。

如石油消耗增长2~2.2倍,天然气3~3.2倍,铁1.4~ 1.6倍,铝1.5~2倍,铜1.5~1.7倍。

陆地资源消耗与日俱增,浩瀚无垠的海洋中潜藏的资源,势必成为人类未来能源的最好选择。

海底宝藏深海锰结核又称深海多金属结核,主要分布在水深3000~6000米的深海底,锰结核是以海洋里鲨鱼的牙齿、鱼骨、海底火山的喷出物为母体,凝聚海水里的金属微粒而成的颗粒。

母体凝聚金属微粒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母体及金属微粒各带不同性的电能,由于异电相吸而凝聚;二是由于潮汐波浪的推送揉和,把母体和金属微粒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

锰结核大小不等,一般直径在5到10厘米之间。

锰结核中富含多种金属成分,其中锰占25%,铁占14%,此外还有多种有色金属,而其中蕴含的铜、钴、镍都是陆地上紧缺的矿产资源。

聚集了如此珍贵的稀缺元素的锰结核,几乎遍布所有海洋甚至大湖,仅仅太平洋底的锰结核就可以提炼锰4000亿吨、铜88亿吨、镍1.64亿吨、钴58 亿吨,这还不包括其他的稀有金属。

以当今的世界消费水平计算,如果把海底的锰结核全开采出来,锰可供人类使用3.33 万年,镍可供使用2.53 万年,钴34 万年,铜980万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洋锰结核矿成因之谜
海底锰结核是由英国人首先发现的。

1873年2月18日,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来到加那利群岛西南约300千米的海面进行海底取样调查。

结果从海底捞上来几块像黑煤球的硬块。

船上的几位科学家准都没有见过这种“黑色的卵石块”。

后来,这些“黑卵石块”送回英国。

经过化验分析,才知道它不是化石,而是含有大量锰,铁、铜、镍、钴等元素的矿石。

后来,人们给这种矿石起名叫“大洋锰结核”或“大洋多金属结核”等。

由于锰结核矿大量存在于世界各大洋之中,是海洋中最有价值的矿产,所以进入70年代后,世界上有条件的海洋国家,投以巨资,对大洋锰结核矿进行调查,研究其开发的可能性。

尽管人们已经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研究海底锰结核,然而大洋锰结核的成因之谜,仍未解开。

科学家提出种种成因假说,但是,每种假说都有其不够完善的地方。

关于锰结核成因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什么是锰结核构成元素供给源?锰结核的沉积地点是怎样形成的?锰结核的生长机理是什么?
关于锰结核的金属供应源问题、科学家提出四种方式:一是大陆或岛屿上岩石风化后分解出了金属离于,被风或是河流带入海洋。

二是海底火山、海底风化和水溶液可以为锰结核提供所需的金属元素。

三是海水本身是盐类溶液,它可能是最重要的金属元素供应源。

四是宇宙尘埃等外空物质也能形成锰结核的元素供给源,尽管它的数量不大。

这些元素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的搬运方式,来到具备形成锰结核的”核”上,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结核,最后形成大小不等的锰结核。

在研究这些金属元素的搬运方式上,科学家们没有多大的争议,大家都赞成是通过海水溶解后来到锰结核的“核”上的。

然而,科学家对锰结核的生长机理,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围绕着锰结构的生长机理,人们提出了种种的理论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自生化学沉积假说,或者叫作接触氧化和沉淀说。

这种观点认为,当海底的pH值增高时,氢氧化铁便会围绕一个核心进行沉淀,氢氧化铁的沉淀物可吸附锰离子,并且产生催化作用,促使二氧化锰不断生成。

这种解释虽给人以启发,但是它仍有不完备的地方。

第二种假说是生物成因说。

这种理论的根据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锰结核的表面和内部细微构造时,发现结该的表面有很多由底栖微生物形成的空管和微窟窿,当其形成管子时,摄取了大量的微结核于壳内。

第三种假说是火山活动说。

这种理论认为,人山爆发喷发出大量气体,在气体从熔岩中析出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锰、铁、铜及其他微量金属。

这些微量金属进入海水中后,沉淀出铁的含水氧化物,使锰和其他金属经过氧化富集、淀,形成锰结核矿。

对于这种假说,有人提出:很多非火山活动海域内,也发现大量的锰结核,这又该做何种解释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