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划代

合集下载

航空概论(1)

航空概论(1)

第一章1.什么是航空?什么是航天?航空与航天有何联系?航空是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的航行活动为航空。

航天是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联系:1.航空宇航天是严密联系的;2.航空航天技术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力学、热力学和材料学是航空航天的科学根底。

电子技术、自动糊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喷气推进技术和制造工艺技术对航空航天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学、真空技术和低温技术的开展促进了航天的开展。

2.飞行器是如何分类的?在大气层或大气层外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

飞行器分为3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

在大气层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空器,如气球、滑翔机、飞艇、飞机、直升机等。

它们靠空气的静浮力或空相对运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升空飞行。

在空间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天器,如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探测器、航天飞机等。

它们在运载火箭的推动下获得必要的速度进入太空,然后在引力作用下完成轨道运动。

火箭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可以在大气层,也可以在大气层外飞行。

导弹是装有战斗部的可控制的火箭,有主要在大气层外飞行的弹道导弹和装有翼面在大气层飞行的地空导弹、巡航导弹等。

3.航空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空又如何细入空中。

根据产生向上力的根本原理的不同,航空器可划分为两大类: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前者靠空气静浮力升空,又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的浮力使航空器升空,气球和飞艇都是轻于空气的航空器,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者被系留在某一固定位置上,不能行控制;后者装有发动机、安定面和操纵面,可以控制飞行方向和路线。

重于空气的航空器: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的升力是由其自身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的。

固定翼航空器主要由固定的机翼产生升力。

旋翼航空器主要由旋转的产生升力。

4.航天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空又如何细分?按技术分类和按法律分类。

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历史

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历史

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历史.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

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

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

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

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

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

燕山大学21世纪武装直升机发展概论现代武器装备概论机械工程学院09级机自10班0901********孙亚鹏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历史第一节直升机概念的萌芽最早直升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前(B.C. 400)中国已有的竹蜻蜓,竹蜻蜓包含一螺旋桨装在一根垂直轴上,人们以手转动此轴即可使竹蜻蜓升空飞行,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概念直升机。

但是此一概念并没有继续的发展,一直到十五世纪,达芬奇(Leonardo de Vinci)绘出他所认为飞行的机器,在图中他建议以旋转一绕垂直轴的螺旋面(双旋翼直升机概念鼻祖)来达到垂直的飞行。

第二节早期直升机的发展大约在1900年,以汽油为燃料的往复式内燃机开始问世,使得飞机的飞行成真,同时人们亦开始利用在直升机的发展上。

于1904年法国 Renard 制造一架横向双主螺旋桨直升机以一双缸引擎推动同时他利用翼片扑动插梢(flap hinge)来解决因翼片升力所造成螺旋桨轴毂的力矩问题。

1907十一月三日法国 Paul Cornu 驾驶自制的直升机,而这也是飞行史上第一架真正只由飞行员操作飞行的直升机1912年苏联 Yuriev 建造了一架原型机重200千克(下图),这是世上第一架只有单一主螺旋桨配上一垂直反扭力螺旋桨。

而此设计即目前最常见的型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因战争需要高性能的飞机,较佳的引擎被开发出来,直升机所面临功率不足的问题迎刃而解。

有了足够的动力令直升机起飞,先驱们开始可以集中精力在直升机稳定性及控制性的问题上加以探讨。

为解决控制稳定的问题,一些以前直接引用飞机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修正,如不再以垂直尾舵的方式来控制方向而改以翼面循环倾角和以旋转翼来取代螺旋桨等。

航空概论课后作业答案

航空概论课后作业答案

航空概论作业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航空?什么是航天?航空与航天有何联系?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空活动。

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

航天不同于航空,航天器主要在宇宙空间以类似于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

但航天器的发射和回收都要经过大气层,这就使航空航天之间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2、飞行器是如何分类的?按照飞行器的飞行环境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飞行器分为航空器、航天器及火箭和导弹三类。

3、航空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空器又如何细分?根据产生升力的基本原理不同,可将航空器分为两类,即靠空气静浮力升空飞行的航空器(通常称为轻于同体积空气航空器,又称浮空器),以及靠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升力升空飞行的航空器(通常称为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

轻于同体积空气的航天器包括气球和飞艇。

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天器包括固定翼和旋转翼两类,旋翼航空器包括直升机与旋翼机。

4、航天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天器又如何细分?航天器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

根据是否环绕地球运行,无人航天器可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

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又称航天站)和航天飞机。

5、熟悉航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1783.11.21 法国的罗齐尔和达尔朗德乘蒙特哥菲兄弟发明的热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开创了人类航空的新时代。

1783.12.01 法国的查尔斯和罗伯特首次乘氢气球升空。

1785.06.15 法国的罗齐尔和罗曼乘氢气和热气的混合气球在飞越英吉利海峡时,气球着火爆炸,二人成为第一次航空事故的牺牲者。

1852.09.24 法国的季裴制成第一艘软式飞艇。

1900.07.02 德国的齐伯林“LZ-1号”硬式飞艇首次在博登湖上空试飞成功。

1903.12.17 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带动力装置的飞机第一次试飞成功,在五十九秒内飞行了二百六十米。

1908.09.17 美国的塞普里金乘坐威尔伯.莱特驾驶的飞机坠落,成为第一次飞机事故的牺牲者,威尔伯.莱特身负重伤。

大学军事理论-美国军事

大学军事理论-美国军事

2011年5月2日,美军 2架“黑鹰”隐形直升机 和2架“支奴干”直升机 从阿富汗秘密进入巴基斯 坦境内,突袭了位于巴首 都伊斯兰堡以北60公里处 的住宅,成功击毙本· 拉 登,轰动全球。
F-35联合攻击 战斗机是美国以对 地攻击为主的多用途 战斗机。具有高度综 合的航电系统,隐身 性能好,融合了多种 先进的机载传感器, 并拥有极强的数据 交换能力。
著名船只
宪法号帆船
宪法号 帆船护卫舰 是一艘美国 海军的帆船 护卫舰,有 炮44座,为 一艘3船桅的 木皮帆船。 是少数由18 世纪服役至 今的帆船护 卫舰。
约克镇级航空母舰二号舰,曾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途岛海战、东所罗门海战、 圣克鲁兹群岛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菲律宾海海战、莱特湾海战等著名的大海战, 并击沉敌航空母舰三艘以上,太平洋战争中共击沉敌舰71艘、击伤敌舰192艘和击落敌机 911架,战绩为世界军舰历史排名第一,被视为史上最伟大军舰之一。二战后于1958年7 月1日退役并拆解。
F/A—18是舰载单座双 发超音速多用途战斗/ 攻击机,主要用于舰队 防空,也可用于对面攻 击。该机是典型的第三 代喷气式战斗机,具有 及其完善的电子装备和 电子对抗能力。
F-16是美国通用 动力公司为美空军 研制的单发单座轻 型战斗机,主要用 于空战,也可用于 近距空中支援,是 美国空军的主力机 种之一。
陆军
美国陆军United States Army,是美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负责陆 地上的作战。它组建于1775年6月14日,2002年有现役军人480,000名,预备 役军人555,000名。预备役之中350,000名编成为美国国民警卫队(ARNG), 205,000名编成为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USAR))。 GI是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别称。

第1章航空航天发展概况

第1章航空航天发展概况

直升机的作用
LOGO
1.1.2航天
LOGO
• 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 行活动。 • 三个宇宙速度。 • 火箭推进技术是航天技术的核心。 • 有军用和民用之分,但各国宣传自己的航天技术 时强调民用和商用潜力。 • 占领和控制近地宇宙空间已经成为西方军事大国 争夺军事优势的新焦点。 • 民用潜力巨大。
13止2003年10月26日第一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飞机小鹰500首飞成功2002年1月开启大飞机项目logo直升机我国直升机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步主要由直5直8和直9直11是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制造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logo我国的航天工业中国的航天工业起步于1956年两弹一星工程现在是世界第三航天强国logo导弹武器1960年仿制的p2近程地地导弹研制成功1970年我国中远程液体地地导弹首次长射程试验成功1980年我国成为第三个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1988年我国完全掌握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技术logo运载火箭长征
人造地球卫星
LOGO
• 1970年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 • 我国人造卫星分近地轨道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 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 步轨道气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 • 1975年返回式卫星成功 • “北斗”导航系统
载人航天 • • • • • • • •
LOGO
1999年,“神舟”1号 2001年,“神舟”2号,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2002年,“神舟”3号,搭载模拟人 2002年,“神舟”4号,打下载人的基础 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 2005年,“神舟”6号,第一次“多人多天” 2008年,“神舟”7号,舱外行走 2011年,“神舟”8号,无人飞船实现与空间站 空间交会对接 • 2012年,“神舟”9号,实现载人交会对接 • 2013年,“神舟”10号,建设太空实验室

国外旋翼桨毂构型技术综述

国外旋翼桨毂构型技术综述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满福(6),男,江西临川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旋翼总体桨毂设计和旋翼相关专业的预先研究。

文章编号:1673-1220(2010)04-064-07国外旋翼桨毂构型技术综述李满福,程锦涛,王清龙(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江西景德镇333001)摘要旋翼桨毂构型技术是直升机的核心技术,对直升机的发展有重要牵引作用。

纵观直升机的发展历史,桨毂构型技术的发展始终处于直升机技术进步的前沿,是衡量直升机技术水平和直升机划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回顾国外直升机旋翼桨毂构型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国外桨毂构型的技术特点和发展态势,可为国内直升机的研制和发展提供诸多借鉴。

关键词桨毂;构型中图分类号:V275+.1文献标识码:A1国外桨毂构型发展历程直升机旋翼桨毂是一个不断变革的关键部件,其构型设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发展过程。

早期的直升机由于没有铰链,无法解决直升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问题。

铰的发明使直升机旋翼变得可以操纵,直升机也因此真正发展成为一种实用的飞行器;但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铰接式桨毂变得越来越复杂,桨毂中不仅有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而且还有各式各样的轴承,减摆器,限动器等。

由于全铰接式桨毂结构复杂,零件数目多,不仅制造成本高,维护费用昂贵,维护工作量大,而且安全性比较差,因此简化桨毂,改善桨毂势在必行。

简化桨毂的第一步是用弹性轴承或钛合金挠性件取代挥舞铰和摆振铰。

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上开始研制旋翼系统所用的弹性轴承,开始只是在尾桨中应用,20世纪70年代初用于旋翼系统。

简化和改善桨毂的第二步就是用复合材料取代钛合金挠性件,星形柔性桨毂是成功的案例,AS350/松鼠0和S A365/海豚0直升机都装有星形柔性桨毂,同/云雀0的铰接式桨毂比较,星形柔性桨毂结构简单,零件数目大为减少。

简化和改善桨毂的第三步就是取消变距轴承,设计出真正的无铰/无轴承旋翼桨毂。

取消了轴承之后,每片桨叶都有一个复合材料挠性件,它可以适应桨叶的各种运动。

直升飞机的资料

直升飞机的资料

直升飞机的资料简介直升飞机(helicopter)是一种可以垂直起降和悬停飞行的飞行器,其主要特点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旋翼来产生升力和推进力。

直升飞机常用于军事、医疗救援、搜救、警务活动以及旅游观光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直升飞机的历史、工作原理、分类以及应用领域。

历史直升飞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伊卡洛斯(Icarus),但真正可飞的直升飞机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1923年,法国人埃米尔·贝尔纳登(Emile Breguet)设计了第一架可以垂直起降的直升飞机,后来被命名为“贝尔纳登系列”。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直升飞机得到了持续的改进和发展。

1941年,美国海军的V-22“奥斯普雷”(Osprey)成为世界上第一种成功的垂直/短距离起降(V/STOL)飞机。

工作原理直升飞机的工作原理基于伯努利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它通过旋转的主旋翼产生升力,从而使飞机起飞和悬停。

同时,通过尾部的尾旋翼产生反扭力来抵消主旋翼产生的旋转力矩,以保持飞机的平衡。

直升飞机通常由以下几个关键部件构成: - 主旋翼:产生升力和推进力。

- 尾旋翼:抵消旋转力矩。

- 发动机:提供动力和驱动主旋翼旋转。

- 机身:提供舱室和控制舱。

- 起落架:支撑飞机在地面上的稳定。

分类根据旋翼布局和机身结构的不同,直升飞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类型包括: 1. 单旋翼飞机:仅有一个主旋翼和一个尾旋翼,如贝尔206和AW139等。

2. T型尾旋翼飞机:主旋翼在机身顶部,尾旋翼在机身尾部,如美国海军的V-22“奥斯普雷”和俄罗斯的米-12等。

3. 双旋翼飞机:有两个相互对称的主旋翼,如苏联/俄罗斯的米-6和美国的CH-46“海奇”等。

4. 近地效飞机:可以在地面附近飞行的直升飞机,如俄罗斯的米-24“雌魚”和中国的直-19等。

应用领域直升飞机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军事用途:直升飞机常被用于军事侦察、运输、攻击和反潜等任务,如美国的“阿帕奇”(Apache)和俄罗斯的“黑鸟”(Black Shark)。

双层直升机发展史

双层直升机发展史

双层直升机发展史实际上美国在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起步并不晚,美国西科斯公司的创始人西科斯基早在1909年就开始建造他的第一架共轴双旋转翼直升机,与其它直升机先驱们一样,他所面临的引擎马力不足及有效控制直升机等问题一直无法获得解决,因此他在1910年放弃直升机转而往固定翼飞机的建造方面发展。

1938年,已经在美国联合直升机公司工作多年的西科斯基组建专门的公司研制直升机,单旋转翼直升机就是在此时期,因为西科斯基的成功变成美国军方直升机型式的主流。

但是西科斯公司本身却一直没有放弃对共轴直升机技术的研究。

上世纪70年代,同样采用同轴共桨的S-69(军用代号XH-59A)就参加了LHX(实验轻型直升机计划)竞争。

在2005年,西科斯基公司展示过它的共轴式“X2技术起重直升机”(X2 Technology Crane)。

X2高速直升机是在相同技术概念下发展的攻击型直升机。

就在美国军方因单旋翼直升机的成功而逐步放弃共轴直升机的发展时,前苏联却在该领域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1949年,由卡莫夫直升机公司制造为前苏联海军研制的卡-10轻型直升机问世,它奠定了前苏联共轴直升机的基础。

根据军方的需要,卡莫夫在卡-10的基础上增大了机体,结构设计也更加复杂,得到了新型的卡-15(1953年)、卡-15M(1956年),作战型的卡-25(1961年)、卡-27(1973年)和卡-28;运输/战斗型卡-29(1976年)。

从卡-15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前苏联实用型岸基直升机时代的开始,卡-15与其发展型在海军和国内服役长达20年之久。

而令人感到有趣的是,难道只有俄国血统的人对双桨共轴直升机的研发具有天份?因为西科斯基公司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西科斯基是俄裔美国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