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一材多用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素材:贝聿铭:一材多用

高考作文素材:贝聿铭:一材多用

用建筑装点世界——记世界著名现代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说起法国巴黎卢浮宫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 可能无人不知。

但说到它的设计者——美籍华人贝聿铭, 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下面就让我们从这张荣誉表开始, 来看一看大师贝聿铭的精彩人生吧: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院金奖、日本帝赏奖、国际普茨克建筑奖(世界建筑界最高荣誉)……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项以上, 获奖五十次以上。

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 其中的代表作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卢浮宫金字塔、旧金山公共图书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香山饭店、埃佛森美术馆、日本美秀博物馆、梅尔森音乐厅、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等, 都将永垂建筑史册。

一、成长的历程1917年, 祖籍苏州的贝聿铭出生于广州。

1927他随调职上海银行的父亲到上海去读书。

他中学毕业讨论未来职业时, 父亲推荐了金融或医学。

然而, 贝聿铭对两者都不太感兴趣, 就决定寻找自己的目标。

一天, 贝聿铭和叔父一起去刚竣工的当时远东最高的26层楼的饭店旁边的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

突然,贝聿铭停下脚步, 在一张纸上勾画出了饭店的轮廓……后来, 贝聿铭回忆说:“我沉醉在建设一幢和这饭店一般高的大楼的设想中……我断定那就是我想做的工作。

”就这样, 他又一次违抗了父亲的意志——让他去英国读书, 最终选择了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 后来又转入了麻省理工学院。

二、成名前的准备1940年贝聿铭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 后至哈佛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

其间, 因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成绩, 尚未获得硕士学位就被哈佛设计院聘为讲师。

1948年, 32岁的贝聿铭作出令人惊讶的选择, 离开哈佛, 到房地产公司去。

理由是觉得学校的事业不美丽, 希望学点新东西。

跳槽后的十二年中, 贝聿铭为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与住宅群的设计, 也做了不少社会改建计划。

他创造性地用水泥墙代替了砖块墙, 采用舷窗式的窗户来扩大屋子的空间, 改善采光, 在楼与楼之间留出空地作为公园, 这成为影响全世界住宅区建设几十年的新模式。

一材多用作文素材及范文

一材多用作文素材及范文

一材多用作文素材及范文一、素材:苏轼的一生。

(一)素材内容。

苏轼,北宋时期的大文豪。

他的一生可谓是波澜起伏。

苏轼年少成名,才华横溢,二十一岁就考中进士,文章得到欧阳修等文坛大家的赏识。

他初入仕途,心怀壮志,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的讨论。

但他对变法中的一些激进举措提出异议,结果遭到新党排挤,被贬到黄州。

后来,旧党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

可是他又不满旧党全盘否定新党的做法,再次被贬到岭南的惠州。

在惠州,他依然能苦中作乐,“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诗就体现了他随遇而安的心态。

他被流放到儋州(今海南),在那个偏远之地,他还致力于文化教育,培养出了不少当地的学子。

(二)适用主题及范文示例。

1. 主题:乐观豁达。

苏轼的一生就像一场跌宕起伏的戏剧。

从朝堂之上的意气风发,到被贬黄州、惠州、儋州的坎坷流离。

换做一般人,可能早就被这接二连三的打击给击垮了。

但是苏轼呢?他就像一个不倒翁。

到了岭南,那地方在当时可是很偏远落后的,他却能因为有荔枝吃就说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的话。

就好像他不是被流放到那里受苦的,而是去度假享受美食的。

苏轼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就能在风雨中找到彩虹。

他就像一盏明灯,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感觉自己快被黑暗吞噬的时候,只要想想他的故事,就会觉得有了希望和力量。

2. 主题:坚守自我。

苏轼就像是一棵屹立在北宋官场的松树,不管风雨如何吹打,他始终坚守自己的本心。

他刚进入仕途的时候,王安石变法搞得轰轰烈烈。

新党那是风头无两,很多人都跟着潮流走,不管变法是好是坏,先站对队伍再说。

可苏轼不一样,他有自己的思考。

他看到变法中的一些弊端,就大胆地提出来。

他才不管什么新党旧党呢,他只在乎真理,在乎老百姓的利益。

结果呢,他就被新党当成眼中钉、肉中刺,被贬到黄州去了。

后来旧党上台,按说他该高兴了吧,毕竟旧党把他召回京城了。

可是他又和旧党杠上了,因为旧党把新党的政策全盘否定,他觉得这样也不对啊。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课件-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作文讲解1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课件-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作文讲解1

情焉能不感动武帝? 这样的语言艺术焉
能不带来沟通上的成功?所以说,委婉
的语言表达能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以退为进是一种双赢的智慧。蜀汉后主
刘禅的郎官李密在成为亡国奴之后,屡被新
朝征召。侍奉新君,焉知祸福,逆君美意,
横祸将至,李密面临着两难选择。他聪明地
选择了以退为进的方法,上《陈情表》一文
,陈说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及孝顺祖母的
哀哀衷情,终于感动武帝而不再委曲。如果
起初李密坦言对新朝的担心,则势必天子震
怒,自己小命不保,而他的这种以退为进的
做法,既保全了天子的颜面,又让自己得以
孝敬祖母,实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古语说“
刚者易折”,宁折不弯固然让人敬佩,而以
退为进则更是一种获得双赢的智慧。
走近 约翰·库缇斯
迈过这道坎(上海)
19岁本应是最狂傲的岁月,无情的上帝 却夺去了他健美的双腿。不满、愤懑和无奈 充斥着他绝望的心。他的面前横亘着一道常 人无法逾越的沟坎。每天,轮椅便成为了家 与地坛连接的质点。日出日落,四季交替, 他用十几年的光阴思考,从地坛的一草XXX 、小虫飞鸟、来往路人中,他感悟到生命的 真谛,慢慢用轮椅朝着那道心灵之坎撞击。 “腿过不了沟壑,心要过去”史铁生如是说 。十几岁的他被眼前的这条沟坎吓住了。三 十几岁的他终于成功的越了过去。
虑,从秦国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一切,他的陈
说让秦王不得不接受。换个角度看问题,不
仅显示了烛之武机智的外交才华,也使之凭
三说秦王,他能成功吗?秦王能派
杞子、逢孙等帮助郑国守卫吗?晋师又何以
能退?换个角度看问题,有如黑暗中的明灯
,有如迷雾中的灯塔。
练习:李密的《陈情表》 尝试多角度提炼话题

作文素材的一材多用

作文素材的一材多用

①信念 ②先天条件与后天努力 ③永不言败 ④拼搏 ⑤不轻易放弃
【一材多用故事】 从前有一位厨师,不但菜烧得 好,而且喜欢舞文弄墨。一次,一位秀才故意刁难 他,给他出了一道难题,要他用两个鸡蛋办成一桌 酒席。厨师考虑了一下,欣然答应了。不一会儿, 酒席办成了,厨师先后端上了4盘菜。 第一盘菜是两个炖蛋黄,旁添几根绿葱,厨师给 它取名叫——(两个黄鹂鸣翠柳 ) 第二盘菜是将熟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 面铺一张菜叶,叫——(一行白鹭上青天 ) 这第三盘菜也有趣,清炒蛋白一小盘,取名为— —(窗含西岭千秋雪。) 第四道菜更特别,用调味品烧了一碗清汤,上面 飘浮着两片蛋壳,称作——(门泊东吴万里船 )
剧》包括九十多部(篇)小说,描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他的 创作成为19世纪文学的颠峰,也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观点1:
示例:勤奋是成功的保障。勤奋的人能够坚持 不懈地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最终驶向成功的 彼岸。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年轻时为了维持生活 ,同时也由于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所引发的激情 喷涌,不停地写作。他每天至少工作14小时以 上,在极度疲劳的时候不得不靠浓黑的咖啡来 维持创作的精力。正是由于勤奋,他终于取得 了巨大成功,他的创作成为19世纪文学的颠峰 ,也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说,勤 奋是成功的保障。
纪文学的颠峰,也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示例 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才能战胜挑战 ,走出失败,走向成功。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年轻 时热衷写作,但屡遭失败。他还开过印刷厂,但 最终破产,搞得债台高筑。巴尔扎克没有被命运 的不幸打倒而是坚持梦想,不停地写作。他终于 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创作成为19世纪文学的颠 峰,也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他在生 活最困难的时候选择了躲避,而不是勇敢面对困 难和挫折,那么,今天我们也就不会读到文豪的 伟大作品。所以说,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一材多用记叙文的作文素材

一材多用记叙文的作文素材

一材多用记叙文的作文素材
《我的“神奇”素材》
哎呀呀,今天来说说我那个能一材多用的记叙文素材。

记得有一次啊,我和朋友们一起去爬山。

那座山可真是够高够陡的呀,我们一个个都兴致勃勃的。

刚开始爬的时候,大家都还精力满满,有说有笑的。

我呢,看着路边的小花小草都觉得特别有意思,还时不时地去摆弄一下。

我们中间有个小伙伴,特别逞强,一路冲在前面,那速度,简直像只猴子一样,蹭蹭蹭地就上去了好远。

我在后面慢悠悠地走着,还不忘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

慢慢的,我们就拉开了距离。

等我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发现那个逞强的小伙伴正坐在一块石头上大口喘气呢,脸都红得像个苹果似的。

我就打趣他说:“哟,你这速度也不行呀!”他白了我一眼,说:“累死我了,我得歇歇。

”然后我就看着他那副样子哈哈大笑起来。

等我们好不容易都爬到山顶了,那感觉,真的是太棒啦!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景色,那高楼大厦都变得小小的。

我们在山顶上又闹又笑,还拍了好多搞笑的照片。

后来不管是写关于坚持的作文,我可以说爬山时大家的坚持;写关于友情的作文,我就写和朋友们爬山时的趣事和互相帮助;写关于景色的作文,山顶的美景不就正好派上用场嘛。

你瞧,这就是我的“神奇”素材,能在好多作文里都用上呢!哈哈,这可真是一材多用呀!。

一材多用作文素材及范文

一材多用作文素材及范文

一材多用作文素材及范文
正文:
俺们河南这地儿,有句老话叫“一材多用”,意思就是说,一样
东西能干好几样活儿。

俺今天就来给大家伙儿聊聊,咋用这“一材多用”的法子,写篇作文。

首先,咱得找个好素材。

俺们河南人爱种地,就拿小麦说事儿。

小麦这东西,可不简单,能做面条,能做馍,还能做饺子皮儿。

这小麦,就是俺们的“一材”。

接下来,咱得把这小麦用活了。

比如说,写篇作文,题目是“家
乡的小麦”,咱就可以写写小麦咋种,咋长,咋收,最后咋变成咱河
南人餐桌上的美食。

这不就一篇作文出来了?
再比如,咱可以写“小麦与家乡人的生活”,从小麦的种植,写
到小麦的收获,再写到小麦变成各种食物,反映家乡人勤劳朴实的生活。

这又是一篇作文。

最后,咱还可以写“小麦的四季”,写写小麦在春天播种,夏天
生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的过程,反映大自然的规律和家乡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生活。

这又是一篇作文。

瞧,这“一材多用”的法子,是不是挺灵的?用小麦这一样东西,就能写出好几篇作文。

俺们河南人,干啥事儿都得讲究个实在,写作
文也不例外,得实实在在,有料有味。

总之,用“一材多用”的法子写作文,不仅能让作文内容丰富,
还能锻炼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咱河南人,啥时候都得有点创新精神,不是?。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案例全红婵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案例全红婵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案例全红婵一、励志奋斗篇。

全红婵,这个名字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突然照亮了跳水界的天空。

她就像从普通世界里突然蹦出的小英雄。

你想啊,她出身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家里条件很一般,这就像很多平凡的我们起步的环境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没有什么强大的靠山。

但是呢,全红婵却有着大大的梦想。

她每天的训练那叫一个刻苦啊。

就好比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不停地在花丛中穿梭采蜜,她在训练场上也是一刻不停歇。

据说她一天要跳很多次水,那跳板都被她踩得估计都想“喊累”了。

每一次起跳、每一次入水,她都当作是比赛一样认真对待。

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努力,才让她在赛场上像一个跳水精灵一样,以完美的动作征服了裁判和观众。

这告诉我们啊,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有梦想,肯奋斗,就能像全红婵一样,跳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二、压力应对篇。

全红婵小小年纪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你想啊,在东京奥运会的时候,她才14岁,这要是一般的孩子,还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呢。

可是她呢,却要站在世界最大的体育舞台上。

那压力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下来。

但是全红婵可没有被压力给压垮。

她在赛场上就像一个小勇士,把压力都转化成了动力。

她站在跳台上的时候,眼神里没有一丝慌乱,只有坚定。

她心里可能就想着自己平时怎么训练的,就按照训练的来就好了。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考试的压力、工作的压力。

全红婵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那就是不要害怕压力,要学会正视它,把它当成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垫脚石。

三、专注坚持篇。

全红婵在跳水的时候,那专注度简直绝了。

她就像一个只看得见跳水目标的小机器人,但又是充满感情和活力的。

当她站在跳台上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都好像与她无关了。

观众的欢呼声、闪光灯,她都像是自动屏蔽了一样。

她心里只想着自己的动作要领,怎么起跳,怎么在空中旋转,怎么完美入水。

而且她这种专注可不是一时的,是长期坚持下来的。

她从开始接触跳水到在奥运会上夺冠,一直都是这么专注。

议论文写作素材:一材多用

议论文写作素材:一材多用

如要用《薛谭学讴》来写关于“身 教胜于言教”的话题作文文,在对材料 的叙述和分析时,就必须突出秦青图如 何通过自己唱歌这一“身教”的手段而 折服了他的弟子的; 要用它来写关于“技艺无止境”方 面话题的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 时,就必须突出薛谭正是认识到了师傅 的唱歌技艺无止境,才“终身不敢言归 ”的; 而要用来写学习时态度要虚心方面 话题的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 ,就必须突出薛谭在秦青唱歌前后不同 的学习态度,尤其强调后来的虚心。
[点拨] 作者采用人物自己的诗文, 使“屈原投江”这一材料表现出新鲜 独特的一面,表述上变换人称,采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自然。
[例二]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 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 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成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 选择了汨罗河的波涛。 于是你用生命代价作出了自己心灵的选择,而且 从未有过悔意。你披散的长发和放声的狂吟,就已 经全无遮掩地宣泄出你的任性和倔强。你不管别人 诧异的眼光,你只一心一意地构筑那个神秘的美丽 幻境。 其实你很天真,惟其如此,你做出的选择,才 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02满分作文《面对选择》) [点拨] 上例运用材料的办法是:采用人 物事迹的铺陈加上合理的推测使材料表现出 新意;表述上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如临其境。
例1:“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成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
(98卷——以“坚韧”为话题)
他能这样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其中不也含着“坚韧”的精神吗?
(99卷——“假如记忆能移植”)
为什么非要和大家一样一窝蜂去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呢?我们就 不能移植袁隆平的记忆吗?
(00卷——“答案是丰富多彩”)
在他记忆中有什么呢?一定有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欢乐吧?而且从上面的 分析来看,同一个材料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内涵,提炼出不同的论题, 这不就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10/21 4
素材积累方法
三、巧借人物
苏武忠贞爱国,拒绝折节叛国,甘愿与羊为伍, 地窑冰冷,他咽白雪跄毡毛;北海荒远,他“掘野鼠 藏草实而食之”。他用赤胆忠心奏响了千古绝唱——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四川考生《永远的苏武》) 史铁生拖着残废的双腿“漫步”林间,“漫步”于生命的征 途。他想象、思考、体会,然后用埋藏最深的情感叙写人生。 支持着的那源源不断的动力是母亲目送的眼神,和她在下石阶 前欲言又止的样子——母亲想嘱咐却又怕儿子嫌他唠叨。沿着 已经很深的车辙——那是一个残疾人永不衰竭的生命记录。 (《随铁生漫步》)
2015/10/21
2
巧用课本素材,作文别有洞天
一、巧引诗句 直引诗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 的诗文《短歌行》中的诗句。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 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考生《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化用诗句
诗意地生活,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蒿人” 的桀骜,是王维既知“都护来燕然”,还有心品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旷达,还是听凭“云卷云舒”的闲适?不是每个 人都可以像诗人一样记录美好的生活,但每个人都有权诗意地生 活。
四、经典素材,一材多用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 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 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2015/10/21 7
四、经典素材,一材多用
2015/10/21 3
素材积累方法
二、借用典故
齐桓公与管仲曾有一箭之仇,自是对其痛恨无比。 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 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 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了天 之骄之。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划策暗害李世民,李世民 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相, 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浙江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作文题目: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 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 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5/10/21
8
四、经典素材,一材多用
人生谁能一帆风顺,没有波折呢?“文王拘而演 《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 《离骚》……”正是人生中这些灾难性的波折,构成 了周文王、孔子、屈原人生的重大转折,成为他们成 就伟大人生的重要助力。如果生活没有巨大波折,人 生就不会有重大的转折,周文王就可能仅仅是一个平 凡的诸侯而非伟大的哲人;没有转折,孔子就可能仅 仅是一个活跃的政客而非伟大的文化巨人;没有转折, 屈原就可能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政令起草人而非伟大的 诗歌巨匠。正处于窘境的人,往往会更迅速地迎来人 生的转折,这可以让他们的生活以最快捷的方式会发 生飞跃。
2015/10/21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经典素材,一材多用
作文题目: 2.社会是一本书,人是一本书,自然是一本书, 父母同学都是一本书。“读”是了解,是探索,是超 越,从读书中能够思索、感悟和品味,请以“读”为 题写一篇文章。
人,真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文王被拘, 推演《周易》,我读出面对危局的淡定洒脱; 仲尼困厄,能作《春秋》,我读出了面对窘 迫的执著追求;屈原放逐,赋得《离骚》, 我读出面对困境的高尚情操。
作文素材积累
1.自我生活 2.家庭生活 3.社会生活 4.阅读生活
2015/10/21
1
素材积累方法
(一)巧用课本素材,作文别有洞天 (二)阅读材料,一搭两便。 高三难免会有大量的习题训练,以人物传记而言, 传记涉及的人物主要有四类:潜心钻研的学问家,见 识卓越的教育大家,追求卓越的科学家,还有为国为 民的政治家,他们大都是传承爱国情怀、体现时代精 神的人物。文章蕴涵积极昂扬的情感基调,对激发人 的志气,培养健康的人格,增强克服困难与挫折的勇 气,增长应事接物的智慧,都有一定的启迪借鉴作用。 (三) 关注社会,积累焦点、热点事件。
2015/10/21 5
素材积累方法
人物
屈原、陶渊明、曹操、李白、杜甫、王维、 陆游、李商隐、秦观、李煜、苏轼、柳永、 李清照、辛弃疾、徐志摩、史铁生、曹雪芹、 普希金、汪曾祺、沈从文、马丁•路德•金、 罗曼• 罗兰… … (联系作家的生活经历、精神世界、相关作品)
2015/10/21
6
素材积累方法
2015/10/21 10
四、经典素材,一材多用
作文题目 3.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 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人多了,反而没 有了路;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作 文。
运用示范:天生一材,必有一用。天无绝人之路。 文王被拘,仲尼困顿,屈原放逐,左丘失明,孙子膑 脚,当此之时,可谓人生绝境,他们似乎已无路可走! 但历史证明,他们最后都走出了一条辉煌的人生之路! 路,是人自己走出来的。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孙子无脚可走,但他走出了一条兵法之圣的非凡之路; 左丘又目失明,但他却看到了历史的最深处。
2015/10/21 11
四、经典素材,一材多用
作文题目
4.题目:《留给明天》
时间之矢不可逆转,生命难免“终有竟时”。创 造人生的,是今天;而今天是否有价值,关键在于为 明天留下什么。文王被拘,他留给明天的是《周易》; 孔子落难,他留给明天的是《春秋》;屈原放逐,他 留给明天的是《离骚》。圣贤也是人,他们终究也是 要死的;然而,他们都为明天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 财富,从而让自己永垂不朽。 的确,明天尚未到来,但明天终会到来。明天将 如何到来,取决于我们今天留给明天一些什么。今天 为明天留下一颗美好的种子,明天就会拥有一棵参天 2015/10/21 12 大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