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介绍

合集下载

苗族传统艺术欣赏

苗族传统艺术欣赏

苗族传统艺术欣赏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

在苗族传统艺术中,表演艺术和手工艺术两者是最为突出的。

以下将为您介绍苗族传统艺术的特色和欣赏价值。

一、苗族表演艺术1. 苗族歌舞苗族歌舞是其表演艺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独特的舞蹈形式和多样的音乐表达方式,使其艺术形式更加吸引人。

苗族的舞蹈风格以动作精准、独具特色和高亢的节奏感为特点,常常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各种乐器的伴奏来表达情感和展现美感。

2. 苗族花灯艺术苗族花灯是苗族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传统节日庆典不可或缺的一环。

苗族的花灯以细腻、精致的花样和鲜艳的色彩闻名于世。

制作花灯的工艺考究,包括灯骨的选择和制作、彩灯的装饰和绘制,每个细节都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追求。

3. 苗族竹竽艺术苗族的竹竽是一种特殊的乐器,也是苗族传统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竹竽的音色深沉悠扬,能够表达苗族人民的自然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

苗族人民常常在庆典和重要场合使用竹竽来表达喜庆和欢乐的情绪。

二、苗族手工艺术1. 苗族绣花苗族绣花是苗族手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苗族绣花以其独特细致的工艺和独具特色的图案而闻名。

苗族绣花图案常常以动植物、山水和神话传说为主题,富有浓厚的苗族风格和文化内涵。

2. 苗族银饰苗族银饰是苗族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

苗族人民常常佩戴银饰来体现他们的身份和美感。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精细,常常采用银饰镶嵌、雕刻和锻造等多种技法来表达苗族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特点。

3. 苗族玛瑙雕刻苗族的玛瑙雕刻被誉为苗族文化的瑰宝。

苗族人民以纯净、美丽的玛瑙为原材料,经过巧妙的雕琢和特殊的抛光工艺,创造出精美的玛瑙雕刻作品。

苗族玛瑙雕刻图案多样,常以动植物、神话传说和民族特色为主题,展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结:苗族传统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无论是苗族的表演艺术还是手工艺术,在技艺与艺术内涵上都有独特的特色。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苗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全国有超过300万人口分布在云南省、贵州省、湖南省以及广西北部等地区,也称广西苗族。

苗族历史悠久,是中国古老的民族,史前的苗籍就可追溯至商朝,享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结合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内容,详细介绍苗族。

一、苗族的风俗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活中。

一般情况下,苗族在婚礼、葬礼、春节、成年礼、节日以及一些祭祀活动等都有相应的风俗习惯。

婚礼风俗:在苗族,婚礼是一种复杂的仪式,其目的是表达新组建的家庭的喜悦,也可以说是家族的重要仪式。

苗族的婚礼一般分为十八个步骤,其中有灯调、赠财、祀祖等程序。

葬礼风俗:葬礼是苗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礼俗,多以请朋友们相聚、叩首悼念、赐酒请人、鼓唱悲歌、拆棺行走棺等程式为主。

春节风俗:春节是苗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苗族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装扮布娃娃、发红包、互赠礼物等,以表示对新年的祝福。

二、苗族的语言苗语是苗族的母语,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一种,一般分为碧苗语、宁苗语、景颇苗语三个大支系,用途有许多,包括苗族的宗教信仰,文学审美观念、社会秩序,节日庆典等都以苗语为主。

三、苗族的节日苗族人民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有关农业活动的“祭祀俗”等。

春节:春节为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1月1日是苗族的春节,有着长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会有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如灯调、唱歌、跳舞等,来迎接新的一年。

元宵节:元宵节是一个民间节日,主要用于表达对家庭和社会的祝福。

苗族人会在此时做许多准备,如烹制美味的元宵、点起灯笼、贴春联等活动。

四、苗族的服饰苗族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衣着文化富有色彩,可以分为民族服饰和日常穿着两大类。

民族服饰,如婚礼、成年礼、节日庆典等服装,都会根据具体情况订制,呈现苗族的独特风情。

而日常服饰,则以华夷衣裳为主,由上衣、裤子、头巾等组成,十分美观大方。

苗族文化解读

苗族文化解读

苗族文化解读
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广东等省份。

苗族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一、节日庆典
苗族的节日庆典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新年”,又称“苗年”,是苗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苗族新年通常在农历十月初举行,为期三天。

节日里,苗族人民会举行各种活动,如跳芦笙舞、赛牛、斗鸡、射箭等,同时还有盛大的物资交流市场,展示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民间传说
苗族的民间传说融合了苗族的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如《 苗族创世史诗》记载了苗族的创世神话和民族迁徙的历史。

苗族民间故事中,还有大量的山歌,这些山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苗族人民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生活习俗
苗族的生活习俗深受其地理环境和民族历史的影响。

例如,苗族的传统民居多为木结构的吊脚楼,既适应了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苗族的主食以大米为主,喜欢吃酸辣味的食物,如酸汤、酸肉等。

在服饰方面,苗族的传统服装以蓝、黑为主色调,上面绣有精美的图案。

苗族的婚姻习俗中,保留着对歌择偶、送亲、接亲等传统仪式。

四、宗教信仰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人民相信万物有灵,因此对山、水、树等自然元素都抱有敬畏之心。

此外,苗族地区也有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影响,尤其是在节日庆典和丧葬仪式中,这些宗教的影响较为明显。

总的来说,苗族文化是一种融合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多种宗教信仰的文化体系。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苗族文化,同时也要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苗族的习俗有哪些

苗族的习俗有哪些

苗族的习俗有哪些苗族的习俗有哪些苗族的习俗有哪些1苗族的习俗有哪些吃1、吃油茶。

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

有的还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

2、吃山泥鳅(晰蜴,统称四脚蛇)。

将处理后的山泥鳅加少量米粉,一起腌入坛子内,用来招待贵客。

3、吃青菜。

农历过年喜欢吃青菜,一般不切碎。

穿戴苗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

男,一般老人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

中年人和青年人,穿开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产的`“家机斑衣”,妇女服饰另具风格,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

引人注目的女头帕,一般有一丈多长,颜色是青、蓝两种,黑色相间衬花格子有的包丝帕。

住1、吊脚楼,吊脚一般2-3屋,飞檐翘角,并有走廊围白木质栏杆,栏杆雕有各种图案。

吊脚下层用来贮藏粮食,存放农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猪及厕所等。

上层为人居住。

2、火炉,形状为方形,高60-70厘米,上面周围用木板盖好,四周用砖、石砌好,中间围成正方形火塘,用来烧火做饭,周围下层为空间,用以关鸡、鸭。

天冷时,主、客人都坐在火炉上,说笑、谈论家事和休息。

火炉上吊有一个不同形状的木架,将种子、茶叶篓、草鞋等挂在上面。

苗族的习俗有哪些2二十五(腊月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打扫屋,二十七泡糯米,二十八打耙耙,二十九种种有,三十夜慢慢撤这个顺口溜反映了苗族的过年习俗的一些准备过程,同时,它还传递着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做豆腐、打扫屋、打耙耙”,这三件事,是苗族的过年习俗最基本的,是必需做的事。

二是苗族历史上很贫困,做了一年的准备,只有在三十夜这天才好好消费、享受。

当然,这是以前的生活场景,现在生活改变了,几乎天天都是过年了,也不要等到二十五六才做豆腐打耙耙。

苗族同胞过年,没有统一的日期,一般是在农历十月的“卯”(兔)日。

有时几个村寨联合过,有时排好次序轮过,往往要持续一个多月。

苗族的传统风俗

苗族的传统风俗

苗族的传统风俗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独特的传统风俗是他们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世界。

以下是关于苗族传统风俗的一些参考内容。

1. 苗族服饰:苗族人民的服饰独具特色,以细腻手工刺绣、独特的图案和鲜艳的颜色而闻名。

女性常穿着以花纹、银饰等装饰的手工织锦服,如青年女子的"花衫",中年妇女的"青球"等。

男性则多穿着蓝色或黑色的衣物,搭配银饰品。

这些服饰无论在婚礼、节日或其他重要场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示出苗族人民优雅而独特的魅力。

2. 苗族婚礼:苗族的婚礼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时刻。

婚礼通常会持续三天三夜,期间充满了喜庆、热闹和各种传统仪式。

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婚礼游行,新娘穿着精美的苗族婚纱,伴随着锣鼓声和苗族传统音乐,游行前往新郎家。

在新郎家举行祭祀仪式,由长者代表两家祈求新人幸福美满。

整个婚礼过程中,还有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和传统的食品。

3. 苗族建筑:苗族人民居住的建筑也是苗族传统风俗的重要体现。

他们建造的房屋多数为木质结构,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

苗族的传统房屋被称为"吊脚楼",顶部悬空,支撑在高高的木柱上,可以容纳多个家庭共同居住。

这种建筑形式不仅能有效抵御洪水、悬崖峭壁等自然灾害,还是苗族人民社会生活和互动的重要场所。

4. 苗族节日:苗族人民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苗年"和“龙船节”。

苗年是苗族的新年,一般举行在农历十月或十一月之间。

苗年期间,人们会观看舞龙舞狮、击鼓传花、祭祀祖先等活动,以庆祝新年的到来,迎接新一年的丰收和幸福。

而龙船节则是苗族人民纪念祖先和迎接丰收的传统节日,以敬神、划船、赛龙舟等活动为主。

这些节日不仅能体现出苗族人民对世界和自然的敬畏,还可以加强族群的凝聚力和社会秩序。

5. 苗族舞蹈和音乐:苗族人民以歌舞和民族音乐而闻名。

苗族的生活习俗

苗族的生活习俗

苗族的生活习俗苗族是中国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

苗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其中包括风俗习惯、婚姻制度、服饰、宗教信仰等方面。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苗族的生活习俗。

一、节日习俗苗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和庆典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苗年和龙船节。

苗年是苗族的传统新年,一般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过年。

这一天,苗族人会穿上盛装,祭祀祖先,拜年访友,吃苗家酸豆鱼等美食。

龙船节则是苗族的传统民族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初六前后举行。

在节日当天,苗族人会打扮自己,聚集在河畔,踩着节拍,载歌载舞,扬起彩旗,载船竞渡,展开狂欢。

二、婚姻习俗苗族的婚姻习俗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首先,苗族女子在十二岁时便开始涂胭脂、画眉,开始展现出少女的风采。

另外,苗族婚礼程序繁琐,一般需要三天时间。

第一天是女方家中婚礼,男方派代表送嫁妆;第二天是男方家中婚礼,女方代表会回礼;第三天则是新人回男方家中,举行彩礼仪式。

三、服饰习俗苗族的服饰也具有特色。

苗族男子通常戴箩筐帽、束腰布、踩鹿皮鞋,披蓑衣;女子则喜穿百褶裙,花冠插发,腕戴银手镯。

其中,以苗族女性服饰的多样性和艺术性最为显著。

四、宗教信仰苗族的宗教信仰以水、山、鬼神、祖先崇拜为主。

苗族人相信,家族祖先及过世的亲人仍然与生俱来,有着影响现实的作用,因此对家族祖先的崇拜非常重视。

苗族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习俗和风俗,例如舞蹈、音乐、饮食等等。

这些传统的生活习俗,不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而且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态度,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财富。

苗族传统节日及风俗

苗族传统节日及风俗

苗族传统节日及风俗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以下是一些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1. 苗族新年(芦笙节):苗族新年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底至次年一月初举行,是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服装,集结在一起举行芦笙音乐比赛、歌舞表演等活动,欢庆新年的到来。

2. 花山节:花山节是苗族的盛大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底或四月初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祭祖、独轮车比赛、骑马表演等,还会举行火把舞、芦笙演奏等文艺表演。

3. 行山节:行山节是苗族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六月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会自发组织队伍,穿上传统服装,到山上欢度节日。

在山上,人们会进行歌舞表演、赛跑、打马球等活动,展示苗族的勇武精神。

4. 礼仪习俗:苗族有丰富的礼仪习俗,如乡土课、车马医等。

乡土课是苗族举办的一种传统礼俗,人们会集结在一起传授苗族历史、语言、文化等知识,以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

车马医是苗族传统医疗法,人们会用火把烫病部位,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5. 服饰与舞蹈:苗族有独特的服饰和舞蹈。

女性的传统服饰有若干层重叠的彩色裙子,配以银饰和绣花;男性则穿着象征勇
敢的黑色上衣和搭配的彩色裤子。

苗族舞蹈以壮美和热烈著称,常常伴随着激昂的芦笙音乐。

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展示了苗族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对于了解和弘扬苗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苗族有什么风俗传统节日

苗族有什么风俗传统节日

苗族有什么风俗传统节日
中国苗族有悠久的历史,苗族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传统节日。

首先,是斗牛节。

斗牛节有上古时代就有,它是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日,也就
是七月十四日,即戊戌节,以斗牛及斗赛活动为活动内容,以山歌,花篮,舞蹈为配套节目,斗牛节多以山野牧场等农村地区为文化宣传的场所。

其次是端午节。

端午节也称为苗寨端午节,是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以游玩
文本,抢端午荤,捉贴乌,舞龙舞狮,龙舟比赛,耍大刀,耍高腰椅等多种形式举行的一种文化礼品节日。

继续是客春节。

客春节是一种传统的苗族节日,在每年的七月,苗族客家人居
住的地区民众,以各自家乡地区为中心,向远方把节日传唱,进行精神祭拜,举行宗族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庆祝此节日。

接下来是婚礼节。

婚礼节是苗族非常重视的民间传统节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苗族的婚礼仪式花样繁多,以“男人买鸡喜活,女人买家具平安”为主。

仪式之外还包括穿红衣服,贴上红色花篮,熏染鸡苗,摆小花轿,舞蹈和歌唱等,丰富多彩,热闹非凡。

最后是荤祭节。

荤祭节一般在每一年的农历一月,又称为苗族节,是苗族人民
最隆重的一年节日。

仪式主要以抢来贡、祭祖神为主,并配以唱歌跳舞等游玩文本,同时会在祭祀的过程中配合多种习俗传统和歌舞报道等,以让苗族传统文化更加活跃显著。

综上所述,苗族的风俗传统节日既有斗牛节、端午节、客春节、婚礼节、荤祭
节等,这些传统习俗节日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和发展苗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特别是在苗族人民分散地区,可从根本上加强苗族要素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篝火晚会
篝火晚会节目单:
1、序:《火》;2、舞蹈:《沸腾的苗山》;3、敬酒歌:《祝您健康长寿》;4、群舞: 《打糍粑》;5、绝技:《呷火》;6、苗服展示:《靓起来》;7、来宾参与:《试苗 装》;8、民间舞蹈:《赶尸》;9、苗语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0、文茶灯:《闹 春》;11、绝技:《上刀梯》;12、溜包:《花落谁家》;13、花鼓:《长城颂歌》; 14、民俗系列婚嫁:《哭嫁》、《湘女萧萧》、《猜新娘》、《筛新娘》;15、民族团 圆舞:《踩花鞋》 里面包含了婚假习俗,巫傩文化和苗族的歌舞。
苗族民族艺术和民族活动
民间艺术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创造蓝白相间的永恒 印染离不开靛蓝
花版制作与图案雕刻
一件蓝花布印染质量的优劣,最大限度取决于先期的花纹 图案的绘制和雕刻。制作花版时,匠师选用色质优良的皮纸, 用浆糊装裱成5层厚的模版,晒干后再在模版上涂上一层光油, 光油晾干后,即成较为坚硬的模型花版。花版图案雕刻是极其 复杂而又细致的工艺程序,首先要设计好各种花纹图案,然后 把设计好的花纹图案绘制在模型花版上面。在模型花版上面绘 制的各种花纹图案都是流传在民间最喜爱的传统图案纹样,一 洗,才能将布上残留蓝靛与原来刷在布面上的甜浆洗净,呈现 出古朴典雅的白色花纹图案。洗净后的布料必须立即晾干。为 此,在染匠铺的平坝里,常常竖立有一排排高高的木架,一匹 匹的布料挂在芽于苗族社会早期的巫术图腾活动之中,产生于汉代,成熟于 唐代,丰富于明清两代,发展于现当代。在同一族群同一支系中,银 饰成为族群的识别符号。银饰作为崇拜物,它把同一祖先的子孙紧紧 地凝聚在一起;作为婚姻标志,它给人们的婚恋生活带来良好的秩序; 作为巫术器物,它又从心理上给人们提供生活的安全感。因此,苗族 银饰已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植根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载体。 由于苗族在国内外散居很广,其银饰的品种也纷繁多样,主要有:银 冠、银角、银梳、银耳环、银耳柱、银耳缀、银项圈、银项链、银亚 领、银手镯、银戒指、银脚环等等。其锻制技艺也是苗族民间独有的 技艺,所有饰件都通过手工制作而成。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了匠师 的精心设计,由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30道工序,包含铸炼、捶打、焊 接、编结、洗涤等环节,工艺水平极高。苗族银饰具有丰富多彩的文 化内涵,从品种、图案设计、花纹构建到制作组装都有很高的文化品 位。
巫傩木雕
湘西有三大巫傩文化谜团,一是赶尸,二是放蛊,三是落洞。 而巫傩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都会带上巫傩面具。
巫傩面具是神灵的躯壳,它们与苗汤里的神塑相 同,都是泥胎木雕,现在在市面上流传的比较多 的是木雕巫师小人纪念品。
民俗活动
赶边边场
“赶边边场”是湘西苗家青年男女求爱的一种方式。“赶边边场”是在一个极具特 色的日子,如赶场或节日,也是苗家特定的采购生活用品的日子,这天一定可以 看到身穿盛装的苗家少女、小伙,而且也是苗家男女青年互相相看的好日子。小 伙子只要看上心上人,就可以拉一下他的衣袖,或在行走路途假装无意地轻轻地 撞她一下,即行试探活动,这就是走婚的习俗或故曰赶“边边场”。
沱江泛舟
江上泛舟,渔夫在渔船上对唱着船歌成为了一个民俗流传了下来,现今沱江泛舟已经 成为游人必去的景点。
食文化 凤凰凉粉
姜糖 血杷鸭 苗家酸汤
苗家菜豆腐
苗家酸萝卜 苗家米豆腐 猕猴桃 熏腊肉 米酒
苗族服饰
流行于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鄂四省交界一带。古代男女蓄发椎髻的习俗已消失。 现今妇女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 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男子穿对襟短衣、长裤,缠头帕。随着苗族 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交流,苗族服饰明显地吸收了汉族简单实用的特点。
卷布与碾布
晾晒干后的布料由于被水冲洗后,呈现很多折皱,为使折皱 消除,染匠会把布料一匹匹地有序卷在木柱(即卷布柱)上, 这就是卷布。在染铺里,还专门打造有一块马鞍形的青色巨石 (碾石),用以滚压布料称碾布。经染匠用碾石滚压过的布, 正反分明,平滑光亮,色泽柔和,花纹明显艳丽,此时映入眼 帘的就是成品的蓝白传奇——上等的蓝印花布料。
凤凰银饰服饰文化节
此次文化节活动主要分为苗族银饰服饰展,苗族银饰品技艺展,中国民族服饰 文化论坛,苗族时尚服饰凤凰秀等内容,为了让大家在美丽的小城感受更美的 苗族风情文化的同时,能够参与到这个特别的活动中来,体验这个文化节带来 的无限乐趣,还同时举办了中国凤凰苗族银饰服饰摄影大赛等活动。旨在打造 凤凰苗族银饰服饰品牌,让银饰服饰成为世界看中国看凤凰的新窗口,此次文 化节13日开幕,于14日晚上结束,历时2天。 10月13日,一支苗族队伍在凤凰古城北门展示服饰。新华社记者赵众志摄 10月13日,湖南凤凰古城举办第四届苗族银饰服饰文化节,来自全国各地苗 族聚居区的17支苗族队伍盛装出席,展示传统苗族民俗文化,并在凤凰古城 内几个主要景区进行苗服盛装巡游。
苗族歌舞
湘西苗族鼓舞 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苗族地区最独特的舞蹈艺术,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 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和凤凰、泸溪、保靖、花垣、古丈等县。据历史文献记载该舞 源于汉代以前,产生在苗族祭祀活动中。鼓舞是湘西苗族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民间 艺术形式。它以鼓乐指挥生产劳动,以鼓乐传播民族文化,以鼓乐娱乐身心,它把 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种类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鲜 明。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鼓舞已成为苗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2006年5 月20日,湘西苗族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