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合理用药问题的探讨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合理使用与用药安全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合理使用与用药安全中药行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使用比西药更为广泛。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药物合理使用与用药安全成为了中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合理使用与用药安全展开讨论。
一、药物合理使用的意义及特点1. 药物合理使用的意义药物合理使用的意义重大。
首先,合理使用药物能够增强药物的疗效,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合理使用药物能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降低患者的痛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最后,合理使用药物还能够避免多药合用时的相互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2. 药物合理使用的特点药物合理使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药物的选择要科学合理,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
其次,用药的剂量和疗程要恰当合理,不可滥用或过量使用药物。
再次,合理使用药物还要注意用药的时间和间隔,避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最后,药物的存放和使用要符合规范,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二、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合理使用问题1. 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学的结合中药的合理使用要求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学相结合。
中医药理论可以为现代药学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从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同时,现代药学可以通过药物的成分分析和药理学研究来验证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进一步指导中药的合理使用。
2. 药物疗效评价和临床应用研究药物的疗效评价和临床应用研究也是中药行业中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内容。
疗效评价可以通过临床试验和病例观察等方法来进行,进而确定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临床应用研究可以深入研究药物在不同疾病下的治疗效果,探索药物的最佳用法,并积极开展中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研究,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中药行业中的用药安全问题1. 药物质量监管药物质量监管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
中药行业需要加强药材采购和药物生产的质量管控,规范药物的生产流程,确保药物的质量安全。
中医的药物安全和合理用药

中医的药物安全和合理用药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健康领域,其药物也是中医治疗手段的重要支撑。
但是,在中医药的应用过程中,药物安全和合理用药问题常常备受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就中医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进行讨论。
一、中医药物的安全性中药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的主要药物,其生长、选配、制备、储藏等各个环节对药物的安全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中药的使用必须谨慎,并严格遵守中药的规范使用方法和理念。
1.中药应用的注意事项在中药治疗中,选用药物、用量、用法都是需要谨慎考虑的。
尤其是对于某些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必须严格控制使用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中药的配伍也是需要考虑的,不同药物的配伍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加剧或产生新的副作用。
中医医生在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配,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
2.中药的质量安全中药的质量安全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中草药生长的环境、生长时间、收割、制剂方法等多个环节都会影响药物的品质,所以在采购中药时,必须选用标准化的中草药,避免含有有害成分或混杂药材。
二、中医药物的合理用药中医药物的合理用药是指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滥用的用药方式。
药物的合理使用需要考虑到药物的安全性、药效、是否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1.安全性中药药效经常需要一定的积累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使用量小而需反复使用。
避免选择潜在毒性较高的中药一起使用。
对于已经验证出有毒性的中药,应考虑选用更安全的药物来代替。
2.药效中药药效虽然相对缓慢,但是治疗必须要足够。
因此,在选择中药时,必须重点考虑药物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选择药物类型和用药方法。
对于多草药配方,应着重调整和平衡各药物的相克相生关系,以便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良好的耐受性中药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是使用中药的一个关键因素,在选药时要确保药物不会有激发与加重已有疾病的现象出现。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独特的治疗方式之一,已经在我国具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
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中药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中药治疗中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需引起重视。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1.不良反应中药的使用无论是内服或外用,均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取决于药物成分、用量、用药时间以及患者的个体因素等多个因素。
其中气血不足、体虚、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等特殊人群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2.中药污染由于中药药材来源广泛,药材的质量好坏存在较大差异。
同时,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导致中草药中普遍存在农药、重金属等物质的残留,从而给患者带来潜在风险。
3.安全性缺乏科学评估中药治疗在临床应用时,存在鲜明的个体化特点,同时其抗菌、消炎、免疫调节等作用不易量化。
因此材料环节、配伍合理、剂型及用药规范化等方面,均需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估。
1.规范化管理应严格监管中药出品和销售流通环节,减少草药的污染来源。
加强对中药成分的定量检测及有效物质的筛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网络;对中药污染进行监测和控制。
2.科学依据对中药在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和用药规范,加强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
同时加强对于中药目标组织分布、生物转化、分解代谢以及毒性机理等方面的深度研究,从而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和毒性机理,更符合工业化和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3.提高患者素质中药的使用存在许多注意事项,因此患者应增强对于中药的认知理解,避免不当使用。
同时应注意中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引起药物副作用,保证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4.中西医结合对于一些疑难杂症而言,传统中药治疗往往需要与现代化医疗手段相结合,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从而取长补短,协同作用,最终达到疗效最大化,重要的是通过临床经验表演和强化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援,促进中药优化和现代化生产的融合。
中药合理用药分析报告范文

中药合理用药分析报告范文中国传统中医药源远流长,中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临床。
然而,中药合理用药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篇报告旨在分析中药合理用药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入门中药合理用药是指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学的理论,以合适的药物、用法和用量治疗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过程。
中药合理用药的核心是“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体质、症状特点和疾病阶段等情况,灵活选用中药,并根据需要进行配伍、调剂等处理。
现状分析1. 中药应用广泛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中。
许多患者对中药有着深信不疑的信仰,导致中药使用不规范的情况较为普遍。
2. 缺乏标准化管理目前,中药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中药质量参差不齐,很难保证药效和安全性。
3. 辨证能力参差不齐临床医生对中医辨证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医生在辨证论治方面缺乏经验和能力,使得中药的应用不够个性化、精准化。
问题解决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标准化管理建立中药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统一标准,严格控制中药质量,保证药效和安全性。
2. 提升中医辨证能力加强对临床医生的中医辨证能力的培训和考核,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辨识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科学普及中药知识加强对广大民众的中药知识普及,提升公众对中药的正确认识,避免盲目使用中药。
结语中药合理用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分析和建议,能够引起各界的重视,促进中药合理用药的发展,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合理用药现状分析与思考

中药合理用药现状分析与思考摘要:分析了中药合理用药现状,讨论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将面临风险,确定合理使用这种药品的重要因素。
以缓解中药在中国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并且从现代医药服务项目的角度考虑,遵照科学、有用和可行原则,遵照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以中医药学和管理工作的专业定义为引领,制定措施与建议,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准,科学地使用药品。
关键词:中药;合理用药;现状1研究背景中医药学在我国具有较好的社会基础,伴随着中药在国际上广泛运用,因为公众缺少对中药特点、用法用量的认知,中药的不良反应事件也屡遭曝出,促使公众越来越重视中药的医疗质量管理。
在海外,伴随着新加坡的“小檗碱事件”、美国的“乌药事件”、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等陆续报导,使中药国际信誉备受影响。
在中国,中药安全性难题一样令人担忧。
中药一直以来也被公众发现“副作用小、安全系数高”药物[1],但近些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总数呈增长态势,表明在我国的医疗卫生组织中药的不当应用状况突显。
2中药合理用药现状中药来源于绿色植物、动物、矿物质,临床治疗以中医药理论为引领,其安全性影响因素和副作用所发生的缘故较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品更加繁杂,如中药品种、原产地、制剂、中医辨证、给药途径、搭配等均是中药独有的安全性影响因素。
医生在中药的药方出具层面关键存有以下几种难题。
2.1对中药处方的药物选择层面存在不足现阶段,在我国临床医学中药运用的品种繁多,且数目比较大,每味中药的成分、各不相同,作用机理繁杂,医生在处方治疗的药物选择时更应当重视综合性药物要素、人体要素、服药要素等三个方面。
中药处方药物的选择可还有对种类、制剂、用法用量、给药方式、搭配等选择。
中药有悠久的历史[2],种类搞混、同名的脏东西、同物异名、多种多样中药炮制规格型号的现象长期存在。
因而,医生在出具中药汤药、中药方剂处方时一定要关心其用法用量的选择,亦需标准处方书写的,中药注射液应独立出具处方。
中药合理用药分析报告范文

中药合理用药分析报告范文引言中药作为我国独特的药物治疗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但中药的使用必须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其疗效。
本文将从中药合理用药的角度出发,以解析中药合理应用的重要性、现实情况为主线,为中药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指导。
中药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中药合理用药是指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中药,并严格按照剂量、用法、用量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应用。
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治疗效果:中药合理应用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最适合的中药进行治疗,提高疗效,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保证患者安全:中药在应用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中药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作用不明确的问题,导致药物不必要的损害。
•提高临床疗效:合理应用中药可以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延长病程、突发药物不良反应等风险。
•普及中医药:中药作为中医药的核心,合理用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中医药的发展,并提升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药合理用药的现实情况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应用过程中,中药合理用药面临着一些问题:1.中药处方指导不足:部分中医师在开具中药处方时,缺乏科学的指导,仅凭经验和传统而不具有明确的依据,容易导致药物剂量、用药频次不合理等问题。
2.中药标准化不完善:与西药相比,中药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
这意味着中药质量的不稳定性,有时会导致药效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3.中药疗效评价不明确:相比于西药,中药的疗效评价相对复杂。
许多中药具有多种活性成分,疗效往往难以准确评估,这给中药合理应用带来了一定困难。
中药合理用药的优化方案为了提高中药的合理使用,我们需要采取一些优化方案:1.加强中医师培训:提高中医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向其提供更加科学、系统的培训,使其具备合理开具中药处方的能力。
2.完善中药标准化体系:制定和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规范中药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提高中药的稳定性和疗效一致性。
有关中药合理用药问题的探讨

有关中药合理用药问题的探讨摘要:中药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确切的疗效,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但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等也时有发生。
如:性能类似的药物如大黄和芒硝合用增强泻下作用;乳香和没药合用可增强活血化瘀止痛作用;荆芥和防风合用可加强散风解表作用。
同是一味柴胡,在甲方中是取它的发散和解作用,在乙方中则利用它的升提作用,等等。
因此,合理应用中药,才能发挥其更好的作用,才能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关键词:中药;合理用药1 注意辨证在临床上常会遇到各种情形,同病,服用同一种药,疗效则截然不同,这是由于病因、病机不同,个体差异等原因,因此,在用药时也应区别对待,如人们感冒后习惯于买点大青叶片等中成药回家自理,有些医生也是一听感冒拿起笔来随便开几种感冒药了事,殊不知,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可用同一种药,一般来说对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肢节酸痛等风寒表症,用复方大青叶片较好,而感冒发热、鼻塞、咽喉肿痛等用西羚解毒丸效果较好,当风热表证出现身热口渴,气逆咳嗽时可用桑菊感冒片,而流感应用复方大青叶合剂。
另外在选药时也要注意季节的变化,如春季容易出现外感风邪为主的感冒,用防风通圣丸效果较好,而夏季感冒暑湿较重,宜用藿香正气丸(水)。
同时不要滥用贵重药,如同是用于温邪热毒性病症的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皆为名贵中成药,但在临床应用时又各有其特点,不能滥用,由此可见,应用中药时一定要注意辨证施治,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使其更好的发挥疗效。
2 药物配伍2.1 中药与中药配伍中药配伍是根据临床辨证论治原则,利用药物相互作用,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性能类似的药物如大黄和芒硝合用增强泻下作用;乳香和没药合用可增强活血化瘀止痛作用;荆芥和防风合用可加强散风解表作用。
性能不同的药物如吴茱萸和黄连合用,可增强前者止痛、止酸、止呕作用,并能抑制前者之辛热。
补中益气汤,系由补气、补血、理气、升阳药组成,共呈升阳举陷、补中益气之功。
中药传承与合理用药研讨会发言稿

中药传承与合理用药研讨会发言稿【中药传承与合理用药研讨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代表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次中药传承与合理用药研讨会上发言。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药传承和合理用药的观点和理解。
1. 中药传承的重要性中药作为我国独特的药物资源和药物文化的载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效果。
中药传承不仅仅是将中药的经验、理念和技术代代相传,更是对中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中药传承需要我们加强对中药药材质量的控制、对中药方剂研究的深入,以及对中药临床应用经验的总结和传承。
2. 中药合理用药的挑战与机遇中药合理用药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中药的复杂性、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使得中药的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中药还面临着西药主导的医疗模式、药物研发和监管体系的制约。
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有机会通过加强中药质量控制、深入研究中药的药理学和药动学,以及推进中药现代化研究,实现中药合理用药的深入发展。
3. 中药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在推动中药传承的我们也要注重中药的创新与发展。
中医药的适用范围和临床效果是中药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关键,我们需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系统药理学、基因组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对中药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4. 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中医药服务的提升是中药传承与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
我们需要加强中医药教育,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要加强中医药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提高中医药医师的临床能力和服务水平。
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远程诊疗等方式,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
5. 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与应用中西医结合是中药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在中西医结合的框架下,开展深入的研究与应用。
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需要加强不同领域专家的合作,促进科学研究的交叉和融合。
还需要加强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总结和评估,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4・生国塞厦医药!嫂!生!!旦筮2鲞筮!垒期£塾i翌£堂丛鲤,坠丝!鲤!,!生:i,№:丝炎、老年急性阑尾炎及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还是要早期手术为好,即使延迟手术也要争取在阑尾坏死穿孔前手术,要提醒他们注意在很多病例中可以在腹痛发作后几个小时即可发生腹膜炎或阑尾穿孔。
2.2阑尾脓肿阑尾形成脓肿后,一般不主张手术,而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
这里指的脓肿是真正的脓肿,而不是指大网膜包裹阑尾形成的包块。
B超可以确诊脓肿形成与否。
如出现高热不退、剧烈腹痛、肠梗阻、脓肿增大时还是要及时手术。
2.3慢性阑尾炎一般确诊不易。
但如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或多次发作,尽管症状不典型,如影响工作和学习的,一般手术效果均好。
但要注意有砦合并有血尿的慢性阑尾炎手术要慎重,因m尿如果是尿石症或输尿管炎症引起,手术后血尿及右下腹不适的症状,不一定能很快消失。
3难做的阑尾炎术中的问题3.1阑尾难找找阑尾的方法:①直接找到阑尾用钳提出;②从回肠末端找到回盲部再找到阑尾;③先用手找到盲肠部再找到阑尾。
遇到粘连致回盲部固定的,先找到回盲部结肠带,沿结肠带定可找到阑尾。
要注意盲肠后阑尾、盲肠内阑尾及腹膜后阑尾的情况,要注意有无畸形阑尾。
不要拿脂肪垂当阑尾,也不要将输卵管当阑尾,要峰信万变不离其宗:阑尾根部一定在结肠带的末端且与盲肠相通。
麦氏切口找阑尾较好,切口要够大,必要时离断一部分肌肉,妊娠阑尾炎切口一定要在麦氏点上移。
3.2阑尾难切找到阑尾后如不能将阑尾提出腹腔及阑尾粘连解剖不清者,属难切阑尾。
此时多半要扩大切口逆行切除。
可选择合适的拉勾暴露术野,分段切除亦可。
只要妥善处理好残端,阑尾亦可做浆膜下摘除(抽心法),在做难切阑尾时要注意妥善止血,阑尾动脉虽然很小,但结扎不当亦可发生术后大出血。
3.3阑尾周同脓肿形成时,如确需手术时,一般l周内的均可争取切除阑尾,不要轻易放弃。
超过2周的引流即可,不要勉强切除阑尾¨’。
3。
4残端难处理①阑尾根部穿孔时残端处理用间断缝合中药合理用药问题的探讨宋涛孙欣【关键词】中药;合理用药中药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确切的疗效,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I临床工作中,中西药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药源白天然,药性平和,但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等也时有发生,因此,合理应用中药,才能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下面就谈谈中药制剂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中药剂量医生处方,医院制剂,工业生产的中成药绝大部分为中药复方,其主要来源为传统的古方(或有所加减)、民间验方、祖传秘方等,其中各味药的用量都有一个即定的标准,但是随着作者单位:130012吉林省肿瘤医院数针或8字缝合再将肌层间断缝合,不要一律追求荷包缝合;②合并盲肠炎时,残端处理也用间断缝合包埋或再加网膜覆盖。
进针要适当深螳并选择炎症较轻的地方;③如腹膜后阑尾切除信心不足,恐伤及输尿管时,可静注靛胭脂40rag,lOmin后如尿变蓝,而手术野无异常时即可排除输尿管损伤。
4误诊的情况4.1常见的情况①宫外孕或卵巢滤泡或黄体破裂,误诊为阑尾炎;②密克氏憩室炎误诊为阑尾炎;③尿石症误诊为阑尾炎;④急性盆腔炎误诊为阑尾炎;⑤急性输精管炎误诊为阑尾炎;⑥克隆氏病误诊为阑尾炎;⑦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⑧急性胰腺炎误诊为阑尾炎;⑨胆石症误诊为阑尾炎;⑩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误诊为阑尾炎;⑥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阑尾炎;@肺部感染误诊为阑尾炎。
4.2少见的情况①异物(牙签、甲鱼壳)在回肠末端刺破肠管误诊为阑尾炎;②外伤性回肠穿孔误诊为阑尾炎;③盲肠炎误诊为阑尾炎;④腹腔淋巴结脓肿误诊为阑尾炎(脓肿);⑤慢性肠梗阻(粪块堵塞)致回盲部穿孔误诊为阑尾炎;⑥血友病右髋关节出血误诊为阑尾炎;⑦肠结核误诊为阑尾炎;⑧股疝嵌顿误诊为阑尾炎;⑨肠系膜血管栓塞误诊为阑尾炎;④肠脂肪垂坏死误诊为阑尾炎;⑨急性不伞性肠梗阻误诊为阑尾炎;⑩肠粘连误诊为阑尾炎;⑩菌痢误诊为阑尾炎;⑩阑尾癌肿误诊为阑尾炎。
另外,阑尾切除是外科最常施行的手术,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手术的改进,手术死亡率虽然低于1%,但手术后并发症仍未明显减少。
因此,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也是临床重要的问题,必须给予重视"J。
参考文献[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134-1142.[2]陶景茂.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7,4(11):126-127.[3]代新保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职业与健康,2007,23(13):1170.时间的推移,中药用量的增长,地道药源枯竭,生态环境的变化,野牛到种植,以及替代用药等,使中药中的药用成份或多或少的发生了改变,(如地道人参中有效成份皂甙含量为引种人参的30—40倍),有效成份含量的改变直接影响方剂的药效和疗效。
因此中药”身份证”的建立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即根据中药的产地、其中所含有效成份一种或几种的含量指标,建立档案处方。
制剂时根据此档案科学用量,才能使中药制剂达到应有的疗效。
2中药煎煮中药汤剂在临床用于急症时,疗效仅次于静脉给药,在用于慢性病、疑难杂症、滋补等时,是西药(即化学制剂)无法替代的,中药煎煮的好坏对疗效有直接的影响。
除了传统的煎万方数据生垦塞趟匡荭塑!生!至旦筮!鲞筮丝塑g坠坚堕!丛型:匦兰鲤!:y尘:!:№:丝药方法应重视的诸多问题外,如今中药煎煮机和药液包装设备被广泛应用,中药煎煮机改变了传统的炉火,砂锅煎煮中药的方法,采用自动压力罐煎煮,之后直接进行无菌灌装,更加卫生、便捷。
但中药材煎煮火候很重要,煎煮机在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需要先煎、后下、烊化等才能达到药效的药材,不适宜使用煎煮机。
3中药服用正确服用中药,能使其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1大多数中药一日剂量分2~3次服,成药3次/d,使之维持一定的体内药物浓度,提高疗效,一般汤药宜饭前服用或空腹服用,滋补药如人参蜂王浆,十全大补汤,:弋味地黄丸等宜饭前服,以利充分吸收。
3.2消食导滞的健胃剂如健胃丸等宜饭后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
3.3根据病情适时服药,如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等应睡前服,以利镇静安眠,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即时服用…。
4中药毒副作用人们普通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用量多一点并无大碍。
有些医生随便加大方药的用量、剂量,让患者超量服用;如今越来越多中药不良反应病例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也提醒我们不可轻视中药的毒副作用。
5中药与西药5.1与西药合理联用可提高疗效,降低化学药物的用量和毒副作用,缩短疗程和促进体质恢复等,显示了极大的优点。
①协同增效:补中益气汤、葛根汤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与抗胆碱酶药联用治疗肌无力疗效较好。
具有保护肝脏和利胆作用的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大柴胡汤等与西药利胆药联用,能相互增强作用;②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的芍药甘草汤等与解痉药联用,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还能消除腹胀便秘等不良反应;柴胡桂枝汤等与抗癫痫药联用,可减少抗癫痫药的用量,及肝损害、嗜睡等不良反应。
5.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不合理联用西药,会产牛各种问题,或产生沉淀,降低药物疗效,或产生络合物,妨碍吸收;或产生毒性,引起疾病乃至危及生命心】。
①降低药物疗效:含钙、镁、铁等金属离子的中药及中成药,不能与异烟肼联用,因异烟肼分子中含有肼类等功能团,与上述中药同服后,既会产生螯合效应,生成异烟肼与钙镁铁的螫合物,妨碍机体吸收;又能影响酶系统发挥干扰结核杆菌的代谢作用,从而降低疗效。
酸性较强的中药及中成药。
不可与碱性较强的西药如氨茶碱、胃舒平、乳酸钠、碳酸氢钠等联用,因与碱性药物发生中和反应后,会降解或失去疗效;②产生或增加不良反应:含有腹腔镜子宫切除的手术配合袁丽杰【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切除;护理配合腹腔镜是近年来开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微创新技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小、痛苦轻、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广大妇科患者所接受。
但该术式比传统开腹手术技术要求高,所需器械复杂,对手术医牛和手术组人员之间的配合要求严格。
我院2002年始开展此类手术,至今已进行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作者单位:130051吉林省人民医院・205・机酸类的中药及中成药,不能与磺胺类西药同服,因同服后易在肾小管中析山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乃至尿闭、肾功能衰竭。
含氰苷的中药如杏仁、桃仁、枇杷叶等,不宜长期与镇咳类的西药如咳必清等联用。
因氰苷在酸性条件下,经酶水解后产生的氢氰酸虽有止咳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枢,咳必清等可加强其抑制作用,使呼吸功能受抑制"]。
6小结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必须按照《国家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重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
中药的疗效与西药的一个区别是对病体的整体调节,这个调节显然涉及免疫系统,借鉴西医免疫学已经取得的成果,有助予弄清楚这个问题,中西医、中西药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实现双赢。
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所做的最佳选择,即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水平,也使药品费用更为合理。
合理用药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医务工作者,即医师正确选用药品,护士正确给药,药师正确调剂并向患者解释药品的用法;二是患者是否依从指导,正确合理【4J。
总之,中药合理用药的四要素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当。
其中的“适当”包含了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用药时间和适当的用药方法”J。
中药服用的方法与疗效有着颇为重要的关系,准确的服用方法有助于疾病的康复,甚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j。
古人依据“天人合一”的理论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在中医学中,中药有各种制剂,而每种制剂服用方法不同,对疗效有明显影响¨J。
同时中药也有很多饮食禁忌,遵从这些原则,有助于疾病尽快痊愈。
参考文献[1]卢红星.中药不合理用药寻因.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361.1362.[2]赵捷.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2004,(120):12718-12719.[3]闵泽春.对中药不合理用药的分析与建议.时珍国医国药。
2003,14(1):61.[4]王学军.中药的合理用药之我见.首都医药,2002,9(8):4J4_45.[5]傅菊初.论中药的合理用药.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
17(11):721-722.[6]。
韩华,张丹丹,刘佩莉,等.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与药学监护.时珍国医周药,2008,19(6):1530-1531.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2002年至今共配合腹腔镜子宫切除26例。
年龄最大57岁,最小35岁,平均49岁。
手术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体位采用膀胱截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