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梯度发展战略共24页

合集下载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 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 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 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 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5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 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 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 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 树立。
第一步,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 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 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第二步,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 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 更加完善; 第三步,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 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国家。
• 邓小平关于“两个飞跃”的思想,揭示了我国农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阐明了两个飞 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指 明了方向。
1988年9月,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 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 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 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 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 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 要服从这个大局。这一切,如果没有中央的 权威,就办不到。”
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措施
(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关键是实 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 (五)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经 济协调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分析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发展战略

分析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发展战略

改革前后的深圳
大事记录

1、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1979年 设立经济特区 3、1982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4、1984年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5、1986年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6、1987年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 7、1988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我国经济特区的逐步开发
1988年,海南省被批准为经济特区。 1990年,中央决定开放开发浦东。1992年,又进一步扩大到沿江 岳阳等五个城市。 1984年5月,中国正式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 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 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在这些城市先后建立了15个经济技术开发 区。
分析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发展战略
商务1202 10#318 罗鹏举 刘凡 马周航 任陟鑫
改革开放时中国的情况
政治背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四人帮粉碎不久,国家政治生 活几近瘫痪,国家机器难以有效运转。幸好有邓小平出来主持局 面,国家正常的政治生活这才开始有序的展开; 经济背景:百废待兴。坚持了十年的“以政治斗争为纲”,经济 建设可以说荒废了十年,在周恩来等的坚持下,经济建设也有一 定的进展。比如说,粮食、石油、煤炭等产量连年大增。 文化背景:自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仍然是主要思潮,为了打破 坚冰,全国开展了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对思想的扭转起了很 大的作用,并在思想上端正了面对改革开放的正确态度。Biblioteka 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正式开始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 远意义的历史转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 始,以邓小平为核心 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 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1978年 12月开始了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谁先提出来的?

改革开放是谁先提出来的?

改革开放是谁先提出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分三个梯度推进的两个战略构思是谁首先提出来?适逢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中国以举办29届奥运会为重要标志,向全人类展示出大国崛起的风采。

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首先是从中国深圳、蛇口等地起动改革开放,然后推动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

但人们是否知道,中国改革开放分三个梯度推进的战略构思是谁首先提出来呢?改革发展到今天,中国的伟大实践已充分证明这伟大的构思是正确的。

何谓中国改革开放分三个梯度推进呢?其主要意思是这样:首先,在深圳实行改革开放,然后向整个中国沿海一线的省市展开,形成改革开放的第一梯度;然后以武汉、重庆、成都等地实行进一步改革开放,在中国的中心地带全面展开,形成改革开放的第二梯度;接着,向中国其它地区全面展开改革开放,实现第三梯度,即中国的全面改革开放。

到底这个构思首先提出者是谁?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

从目前我们所掌握到公开发表的资料为标准,首先以文章公开发表这战略构思的人是罗国正,此文发表在《大众与管理》的报刊上。

事关重大,为了核准此情况,我们专门走访了罗国正,并问他:“改革开放三个梯度的战略构思是你首先提出来的吗?”罗国正答:“据我所知,以公开见报、公开发表的形式提出这个构思的文章是我写的。

但这个构思不是我首先提出来的。

据我所知,这个构思是主要观点是当时(1984年)广州市青年管理现代化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家琪首先提出来的,那时张家琪围绕着这构思已经写成论文,并在协会内宣读,我也非常赞同张家琪的观点,张家琪也将这个观点和我讨论过,但主要的东西还是张家琪的,后来我将这些观点写成文章,并公开发表。

”问:“为什么当时你发表这篇文章时,没有提及到张家琪的名字呢?”罗国正答:“我和张家琪是好朋友,张家琪当时非常希望将自己的名字公开出来,后来他与我及其他朋友反复商量之后,认为当时的形势,公开姓名还是有风险的。

那时,广州市还是刚刚出现万元户,极左的思想还很盛行,张家琪是想当官的人,大家担心他有风险,所以就没有提及他的名字。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_陈锋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_陈锋

10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①1978年~1984年。

该阶段的城镇化以农村改革产生的“推力”为主要动力;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乡镇企业成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到1984年,全国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 245.4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6.3%,吸收非农产业的就业人数达5 208万人,占全国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30.1%;在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农民自发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诞生了一大批以浙江龙港镇等为代表的明星小城镇。

②1984年~1992年。

该时期的城镇化以城市改革产生的“拉力”为主要动力;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国家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了城市;对国有企业全面推行“拨改贷”,深化企业“承包制”,实施“利改税”,推动了以轻工业为代表的城市工业的全面发展;城市工业的恢复性增长,推动诞生了以福建晋江、湖北沙市、广东顺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明星城市,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1985年~1992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4.5%提高到了34.3%,第三产业实现就业人数由8 359万人增加至1.3亿人,所占就业比重由16.8%上升到19.8%;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入。

继1980年首批4个经济特区后,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将长三角、珠三角、厦漳泉划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将海南全省批准为经济特区,1990年又开发了浦东新区。

沿海开发开放区域的不断扩大,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推动了资本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各种层次的就业岗位;在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还推动了大批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③1992年~2003年。

这一时期的城镇化以市场化改革和体制转轨为主要动力;房地产与土地制度的有机结合,成为这一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动力;全国普遍设立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陈 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书记)居环境质量得到提高。

三步走战略PPT课件

三步走战略PPT课件

10.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的“三 步走”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第一步:从1981年到 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 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 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 1991年到20 世纪末,使 国民生产总 值再增长一 倍,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 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

叶,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人民生活比较
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根据国际
和国内情况及经济发展规律,我国决策 部门预测:到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 值达到95933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人 口控制在12亿,人均产值800至1000美 元,居世界100位以内,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原定的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 比1980年翻一番的任务也于1995年提前 完成。
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按照这个战略部署,我们从上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
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
的目标。第一步是2010年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
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来自比较完善的社会应该看到,中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小康。
1991年,国家统计局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按照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 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相当于900美 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4. 1979年10月4日,邓小平第一次提出要修改原 先的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实行中国式的现代化。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

区域经济评论2021.01REGIONAL ECONOMIC REVIEW 【本刊特稿】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刘应杰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与此同时,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成为最重要的宏观调控之一,区域政策也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区域发展主要有以下五大发展战略:区域梯度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

此外,为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具体来说主要有4项:区域发展先行先试政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政策、地区协作和对口支援政策和跨区域协同发展政策。

未来,中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有以下4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改革的问题,区域政策精准化、精细化的问题,区域发展政策的协调问题,区域发展中出现新的分化差距问题。

关键词:区域发展战略;区域政策;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21)01-0010-04收稿日期:2020-11-09作者简介:刘应杰,男,国务院研究室专题调研组组长,中国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1000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实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第一次归纳总结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几大战略,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未来区域发展的目标任务。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区域发展战略是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之一,区域政策也是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之一。

从“梯度推进”到“点区辐射”——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迁

从“梯度推进”到“点区辐射”——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迁
进” 的 非 均 衡 发 展 战 略 进 行 调 整 。 调 整 的 主 要 方 向
里木 盆 地 、 准 葛 尔 盆地 、 四川 盆地 等 地 区 , 海 拔 一 般 为 1 0 0 0 -2 0 0 0米 , 惟 四川盆 地 海 拔 较低 , 在 5 O 0米 以下 。第 三级 最 低 阶梯 为 大 兴安 岭—— 太行 山——
开放 之后 , 在 邓 小 平 同 志 的倡 导 下 , 我 国 又 迅 速 确 立 了由东 到西 的“ 梯度 推进 ” 的 非 均 衡 发 展 战 略 。 经 过 二 十多 年 的 发展 , 中 国的东 、 西 部 差距 不 断 拉 大 , 出
仑 山脉 、 祁 连 山脉 , 东 与横 断 山 脉 同第 二 阶 梯相 连 , 地势 从 海 拔 4 0 0 0米 以 上 急 剧 下 降 到 海 拔 1 0 O 0 — 2 0 0 0米 的下一 级高 原 、 盆地 。第二 级 阶梯 介 于 青 藏
J u 1 .2 0 1 3
, 一 /
第l 5卷 第 4期
V o 1 . 1 5 N o . 4 ( U 1
从“ 梯 度推进" 到“ 点 区辐 射 "
论 我 国改革 开放 以来 区域 经 济发 展 战略 的 变迁
周兴茂 , 肖 英
( 重庆邮 电大学 思想政治教研部 , 重庆 4 0 0 0 6 5 )
2 0 1 3年 7月
东 南大 学 学报 ( 哲 学社 会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e a s t U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发展战略.ppt

发展战略.ppt
⑵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 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概念的提出
“小康”是仅次于“ 大同”的一种社会 模式,用以描述 衣食丰足、安居
乐业的社会状态。
《礼记·礼运》
“所谓小康社 会,就是虽 不富裕,但 日子好过。”
邓小平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目标 政治目标 文化目标 社会目标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 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 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 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目标 政治目标 文化目标 社会目标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 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
步走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建党一百年,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各 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建国一百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 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返回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900美元);小康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发展战略
☭毛泽东:“四个现代化” ☭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