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物理 课件 5.3直线运动

合集下载

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物理(电工电子类)(修订版)
第一章 运动和力
课堂练习 1.加速度为零的运动是什么运动? 2.车的加速性能是反映汽车性能的重要标志。汽 车从一定的初速度v0加速到一定的末速度vt,用的时间
越少,表明它的加速性能越好。表是三种型号汽车的加
速性能的实验数据,求它们的加速度。
物理(电工电子类)(修订版)
第一章 运动和力
点,不同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相同。
物理(电工电子类)(修订版)
第一章 运动和力
3.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位移公式
vt = gt
1 2 h = gt 2
vt2 = 2 gy
说明:以上三式只能用于计算从自由落体运动的 初始位置算起的位移和经过时间 t 达到的速度。如果 考察的是自由落体运动的中间某一段运动,则要按初 速不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来研究。
第一章 运动和力
匀速飞行的高空侦 察机,尽管它的速度能 够接近1 000 m/s,但它
速度大,加速度 也一定大吗?

速度小,加 速度也一定 小吗?
加速度为零。 枪筒里的子弹,在扣
动扳机火药刚刚爆发的时 刻,尽管子弹速度接近于
零,但它的加速度可以达
到4×105 m/s2。
物理(电工电子类)(修订版)
由vt = v0 + at 得
v 0 = vt - at =0-(-6)×2 m/s=12 m/s=43.2 km/h 答:汽车制动时最大允许的速度为43.2 km/h 。
物理(电工电子类)(修订版)
第一章 运动和力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位移为
s = vt
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5.3 直线运动(第二课时) 苏科版

5.3 直线运动(第二课时)  苏科版

铁佛中学活页教案授课教师授课日期课型班级课题§5.3 直线运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运动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能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够读懂T722次特快列车的时刻表以及打的发票,使学生了解物理、生活、社会的联系。

教学重点用s=vt,v=s/t,t=s/v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规范解题格式,已知、求、解过程。

集体备课个人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3、如何测量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二、预习设计、成果展示三、小组合作、师生探究(一)例题讲解:课本P114例题。

用课件将例题展示给学生。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物体运动特点,判断运动性质。

(2)规范解题格式,一般包含了已知、求、解过程、答。

由于速度、路程、时间单位较多,熟悉单位换算。

(3)计算运动速度,注意速度所反映的物理意义和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对应关系。

(4)一道习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往往不止一种解法,看看还有哪些解题途径?动手解一解,比较那种方法好?注:公式变形的需要,决定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二)、学生演练例:光的传播速度为3×10m/s,光从太阳到地球所需时间为8min20s,试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四、归纳总结、巩固提高五、当堂检测、及时反馈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1、上海到南京的高铁运行时刻表如下:书本P116(附图表格)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的最快?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2、同学们肯定都坐过出租车,有没有同学注意过打的车票是怎样的?现在这有一张车票,你们从中能获得什么信息?(电话、车号、上车时间、下车时间、路程等等)能知道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吗?请同学们算出这张车票出租车的速度?六、教后反思、自我提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三节匀速直线运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三节匀速直线运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三节匀速直线运动重点难点一、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说明(1) 物体所做的直线运动可分为两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2)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其速度是不变的,无论用多长时间(多少路程)计算出的速度都相同;而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其速度是变化的,通过速度公式求出的速度跟所取的时间长短及路程远近有关。

(3) 物体实际的运动多是变速的。

二、科学探究:百米赛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1、提出具体而明确的探究问题:同学在100m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1) 实验器材:皮尺、停表、标识物(小旗…)(2) 实验原理:s vt =(3) 实验步骤:先利用皮尺将100m的路程分成每10m一段,并做好标记。

再利用停表测出你的同学每达到一个标识处所用的时间,并做好记录。

(4) 整理数据,将数据以表格或图象的方式给出。

这样一目了然,既便于自己分析问题,也便于别人阅读。

(5) 结论的获得。

说明(1) 结论应以实验所测量的结果为准,不能考虑到结果与日常经验不符,或与别人的结果不一致,形成实验结果与结论不一致的情况。

(2) 对于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分的段数越多,所测得的速度越接近于真实值。

我们通过这种方法只能粗略地描述其运动快慢变化,即大体上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

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还,何时中途停留。

(3)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svt=求它的速度,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平均速度。

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它在某段时间内,或在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确切了。

在公式svt=中,s和t之间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s一定是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t 一定是通过路程s 所用的时间。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5.3直线运动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5.3直线运动教案

§ 5.3直线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研究认识匀速直线运动,总结其规律。

(2)通过“泰微课”视频再学习,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运动规律。

(3)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4)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含义,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理解。

【教具、实验器材】计算机及课件、实物投影。

80cm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

【教学过程】路程五、教学小结请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回答:这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作出适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作业 1、同步练习 2、课外实践,设计两个测量从你家步行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的活动方案。

(要求写出设计原理)设置测量平均速度的课后活动,让学生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一、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二、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定义。

2.平均速度:【课后反思】《直线运动》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探究匀速直线运动规律为重点,以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为依托,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气泡运动的规律,进而自然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由于实验中需要三人一组默契配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实验合作环节耗时有点长,但是是值得的。

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运动规律的认识。

对于本节的重点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教学,采用递进式学习方式,设置:计算速度_____动手作图_____分析图像_____总结规律初步认识_____从定义上初步理解_____“泰微课”视频再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突出重点,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5.3直线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5.3直线运动

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3直线运动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直线运动2. 详细内容:(1) 学习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 学习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能够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2.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 能够运用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运动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直线运动的概念、分类以及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直线运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分类;2. 讲解:讲解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重点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 演示:通过PPT展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其规律;4.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六、板书设计1. 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4. 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速度为4m/s,行驶了5分钟后到达学校,求小明的位移。

答案:小明的位移为1200m;2. 题目: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了30分钟后停车,求汽车的位移。

答案:汽车的位移为180k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直线运动的概念和分类,通过PPT演示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达到了教学目标;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非直线运动,如圆周运动、曲线运动等,并尝试分析其特点和规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机械运动1.1 运动和静止1.2 直线运动1.3 曲线运动1.4 速度2. 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2.2 重力2.3 摩擦力2.4 牛顿运动定律3. 第三章:能量3.1 动能3.2 势能3.3 能量守恒定律4. 第四章:声现象4.1 声音的产生4.2 声音的传播4.3 声音的特性5. 第五章:光现象5.1 光的传播5.2 光的折射5.3 光的色散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各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2.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小车、滑轮、钩码、光具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练习题册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讲解:讲解各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验和例题,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和能量的转化。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和能量的转化。

4. 巩固:通过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突出重点概念和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答案:提供详细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机械运动1.1 运动和静止1.2 直线运动1.3 曲线运动1.4 速度2. 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2.2 重力2.3 摩擦力2.4 牛顿运动定律3. 第三章:能量3.1 动能3.2 势能3.3 能量守恒定律4. 第四章:声现象4.1 声音的产生4.2 声音的传播4.3 声音的特性5. 第五章:光现象5.1 光的传播5.2 光的折射5.3 光的色散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各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直线运动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直线运动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直线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主要包括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常见的直线运动类型。

具体内容包括:1. 直线运动的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 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速度变化率恒定;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3. 常见的直线运动类型:(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

(2)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速度增加相同的量。

(3)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速度减少相同的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直线运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直线运动类型的判断,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2. 教学重点: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类型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如运动员百米赛跑,引导学生关注直线运动。

提问: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是进行什么样的运动?引出直线运动的定义。

2. 知识讲解:(1)直线运动的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速度变化率恒定;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3)常见直线运动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

3. 例题讲解:例题: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问在1小时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解答:由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所以在1小时内汽车通过的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60km/h 1h = 60km。

4. 随堂练习:练习题:一辆自行车以8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问在3秒内自行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解答:由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5.3匀速直线运动(共2课时)》教案

《5.3匀速直线运动(共2课时)》教案

苏科版《5.3匀速直线运动(共2课时)》教案课题:§5.3 匀速直线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3)知道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特点.(2)利用生活中具体事例让学生切身体验,学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并体验发现规律的乐趣。

(2)尝试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真正达到学有所为,学有所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概念、公式.【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理解。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课件flash动画:龟兔赛跑。

导语二师: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

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

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就要研究本节匀速直线运动。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匀速直线运动【演示】将内径为1cm,长约50cm 的玻璃管内灌满水,管内封有一小气泡。

【观察】将玻璃管竖直放置,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讨论】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写出你们设计方案。

【点拨】师: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用红线或橡皮筋做标记。

2、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稍远一些3、秒表测时间之前,让管中气泡运动几次,对其运动快慢情况有一定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测量运动时间.4、为了便于观察,可在清水中滴几墨水【做一做】按照方案动手做一做并把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计算出相关的速度。

【议一议】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运动规律如何?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例,运动速度可以是看作不变的。

【作一作】根据实验数据作出s —t 图、v —t 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全通过隧道需72s。求(1)火车 的运行速度,(2)火车全部在隧 道内运行的时间。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含义
火车头进隧道到火车尾出隧道的过程, 火车通过的路程为:S1 =S隧道 +S火车
隧道长1800m
S1= S隧道 +S火车=1800 m+360m=2160m V=s1/t1=2160m/72s=30m/s
火车长 360m
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含义 火车尾进隧道到火车头出隧道的过程, 火车通过的路程为:S2= S隧道—S火车
火车长 360m
隧道长1800m
S2= S隧道—S火车=1800 m—360m=1440m
t2=s2/v=1440m/30m/s=48s
解: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为
S1= S隧道 +S火车=1800 m+360m=2160m 火车运行的速度为:V=s1/t1=2160m/72s=30m/s
火车完全在隧道内的路程 S2= S隧道—S火车=1800 m—360m=1440m
根据V=s/t火车全部在隧道运行的时间为: t2=s2/v=1440m/30m/s=48s
答:火车运行的速度为30m/s,火车全部在隧道内 运行的时间为72s
课堂小结:
与其他同学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谢谢
在灾难面前不屈服,而应更加勇敢地去正视它。 只要更好,不求最好!奋斗是成功之父。 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巴尔扎克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卢梭 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苏霍姆林斯 基 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货的源泉。——爱因斯坦 感谢上天我所拥有的,感谢上天我所没有的。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对孩子来说,家长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榜样,一个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英雄。——张海涛 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 林斯 “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现实会告诉你,不努力就会被生活给踩死。无需找什么借口,一无所有,就是拼的理由。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三、直线运动
5.3 直线运动(一)
活动一:研究气泡运动规律
设计实验方案
如何比较玻璃管内气泡运动的快慢?
活动一:研究气泡运动规律
展示实验方案
比一比,哪一组方案最简单!
活动一: 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交流与讨论:
1、如何确定起点(O点)的位置
距玻璃管底端一段距离处
2、如何确定气泡到达标记的时间
s/cm 40 30 20 10
0 4 8 12 16 20 t/s
一、匀速直线运动
1、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 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s/m
2、特点:在任何 相等的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____
的。相等
t/s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成_正__比__。 速度的大小是定值,与路程、时间无关。
气泡的同一位置到达标记
3、实验时使气泡的速度较_小_(大/小)
手机计时:轻点“启动” 按钮开始计时,气泡每次 通过标记处轻点“计次” 按钮就能记录时间。
提醒:实验时玻璃管迅速翻转到 相应位置并保持测量过程中始终 处于静止。
活动一:研究气泡运动规律
做一做: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表一:
平直轨道上平稳运行的列车
近似匀速直线运动 建立理想模型
苹果பைடு நூலகம்落等 时曝光图片
二、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 线运动。
2、特点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不相等。
3、平均速度:—v = s—
t
粗略地反映物体在某段时间或路程内 运动的快慢,
注: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例题
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通 过一条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
从0点开始的路程s/cm 从0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0 20 30 40
算一算:计算出表二中各区间的时间和相应的速度。
表二:
区间s’/cm
0~10
通过各区间的时间
10~20
20~30 30~40
t’/s 通过各区间的速度
v/(cm/s)
分析归纳:分析表二中的数据,在0~40cm范围内, 气泡的运动具有什么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