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血友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合集下载

2例甲型血友病伴痔术后出血行结肠造口术患者的护理

2例甲型血友病伴痔术后出血行结肠造口术患者的护理

2例甲型血友病伴痔术后出血行结肠造口术患者的护理作者:吴静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2例痔疮术后大出血病人,术后行血液检查为凝血因子Ⅷ缺乏,经缝扎止血无效后行结肠造口术,针对患者对于血友病引起反复大出血级对造口护理的知识缺乏的情况,对患者情况行饮食,心理,疾病知识宣教知道造口护理知识,使其早日康复。

【关键词】血友病;痔疮术后出血;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81—01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性联隐性遗传的出血病。

其临床上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 两型,分别由凝血因子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FⅨ)基因突变所致[1]。

血友病A又称甲型血友病,约占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85%,患者难以靠自身机能止血。

病情严重的患者只要皮肤受到轻微创伤就会流血不止,痔疮术后患者反复大出血使患者十分恐惧,且反复的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不只是经济负担,也是患者的心理及身体受到重创,对于结肠造口也给患者带来生活和护理的不便,因此密切的病情观察及对患者心理护理及造口护理知识的指导队患者康复有重大的意义。

我科于2012年7月和2013年4月收治2例甲型血友病伴痔术后出血的病人,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 2012.7.1因痔疮大出血与当地医院行混合痔内扎外剥术。

术后反复出血4次,每次大于500ml,给予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及手术缝扎。

总计输悬浮红细胞11u,血浆600ml后再次大出血急诊入我院。

查体:体温36.8 脉搏10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48mmHg. 急查血血红蛋白6g/dL。

入院后先后行保守治疗及5次痔出血缝扎术,术后均再次发生出血,查血凝血因子Ⅷ缺乏.急诊于全麻下行“经肛探查加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术”。

患者男,31岁2013.4.18因痔疮术后大出血与当地医院多次行缝扎术后仍反复出血急诊收入我院,查体查体:体温36.2 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57mmHg.入院后先后行保守治,给予肛门处纱布加压填塞后给予输血6个单位后患者出血800ml,急查血血红蛋白4.7g/dL,凝血因子Ⅷ缺乏。

血友病用药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血友病用药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局。
重组凝血因子药物研发进展
重组凝血因子药物是血友病治疗的主 要药物,通过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凝 血因子,达到止血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
重组凝血因子药物的研发进展将提高 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降低生产成 本,为血友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 择。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重组凝血因子药物的研发取得重要进 展,包括新型药物的研发、生产工艺 的改进等。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随着新药的上市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传统血友病药物 的市场份额将受到挑战,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市场地 位。
国内血友病用药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随着国家对罕见病药物研发和生 产的重视,国内血友病用药行业 的政策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国产药物研发取得
新型治疗方式与药物的研究进展
除了基因治疗和重组凝血因子药物外,新型治疗方式与药物也是血友病研究的热点 领域。
目前正在研究的治疗方式包括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这些新型治疗方式有望为血 友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同时,新型药物的研发也在不断推进,包括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等,这些新型药 物可能为血友病的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
血友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总结词
血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自发性出血、 关节积血、肌肉出血等,诊断主要依据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和基因检测。
VS
详细描述
血友病患者常出现自发性出血,关节积血 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之一,肌肉出血和血 肿也较为常见。诊断血友病的主要依据是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和基因检测。根据凝血 因子活性水平,可以将血友病分为轻、中 、重三种类型。
血友病用药行业分析研究报 告
汇报人: 2024-01-10
目录

血液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血液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血液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血液科疾病是指那些影响血液及其相关器官功能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各类贫血、白血病、淋巴瘤、血友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其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血液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贫血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贫血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研究者主要关注营养缺乏、遗传因素、疾病感染等因素对贫血的影响。

研究发现,缺铁性贫血在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因此,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加强贫血预防和治疗,以降低贫血的流行水平。

二、白血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白血病是一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现有研究发现,白血病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种族之间存在差异,且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电离辐射、化学物质接触、染色体异常、遗传基因突变等都被认为是白血病的重要发病因素。

随着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白血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淋巴组织的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近年来,淋巴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有显著的地区差异。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淋巴瘤的发病与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异常、环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基因组学研究也为淋巴瘤的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血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血友病的分子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血友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了显著的进展。

特别是通过基因诊断技术,能够提前发现携带血友病基因的个体,并进行相关的治疗干预,有效预防血友病的发生。

在血液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各类血液科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仍有待加强。

其次,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的流行病学特征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建立更全面、精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

甲型血友病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甲型血友病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甲型血友病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甲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VIII缺乏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该疾病主要由X染色体上的F8基因突变所致,患者多数为男性。

目前,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人工供给凝血因子VIII和其他治疗手段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然而,由于疾病的遗传性和临床表现的差异性,如何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仍然是该病研究的热点之一。

同时,对于携带F8基因突变的女性来说,其患病风险也较高,因此产前基因诊断也显得非常重要。

二、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F8基因的定位和突变基因的筛查,实现甲型血友病早期诊断,以及对于携带甲型血友病基因的孕妇进行产前基因诊断,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持。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1.病例收集和样本准备:收集甲型血友病患者和携带甲型血友病基因的孕妇的血液样本,并进行相关临床检测和记录。

2.基因定位:通过PCR扩增F8基因区域,建立基因定位的方法。

3.突变基因筛查:利用Sanger测序技术对F8基因进行检测,筛查其突变情况。

4.数据分析:根据收集的患者和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结合基因突变筛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5.结果解读和临床应用: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甲型血友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建议和支持。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对甲型血友病基因的定位和突变基因的筛查,本研究将提供甲型血友病的早期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的支持,有助于改善甲型血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健康。

此外,对于基因诊断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也有着重要的学术和临床意义。

2024年血液病医院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血液病医院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血液病医院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血液病是一类由于血液系统发生异常而导致的疾病,包括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血液病医院市场迅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血液病医院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当前市场现状血液病医院数量增加近年来,血液病医院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意识到血液病患者的需求,并针对性地开设了血液病科。

同时,一些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也增加了血液病科的部门。

这种扩大血液病医院的规模与数量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血液病患者的需求。

提供全面的血液病诊疗服务血液病医院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的血液病诊疗服务。

包括初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制定、药物治疗、放疗和化疗等,多学科的合作配合使得血液病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此外,一些血液病医院还提供特色诊疗项目,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为了提高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液病医院广泛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例如,光谱分析仪、多参数流式细胞仪等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监测血液病患者的病情。

同时,一些高端设备如核磁共振和PET-CT等也被应用于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提高了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发展前景人口老龄化趋势推动血液病医院市场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血液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老年人更容易患上血液病,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血液病医院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新型治疗技术的应用推动血液病医院市场发展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新型治疗技术被应用到血液病的治疗中。

如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的出现,为血液病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这些新型治疗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血液病的治愈率,还提高了生存质量,进一步推动了血液病医院市场的发展。

优质服务和医疗体验成为市场竞争优势随着血液病医院市场的竞争加剧,优质的医疗服务和舒适的医疗体验成为吸引患者的关键。

血友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血友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血友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者:骆英华曾小菁来源:《中外医疗》 2015年第10期骆英华曾小菁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贵州贵阳550004[摘要]血友病是相对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可因反复关节出血导致关节畸形、关节残疾甚至于重要脏器出血危及生命,因此,对血友病的认识、诊断、治疗尤为重要。

该文对近年来血友病的基因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血友病;基因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55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a)-0195-02[作者简介]骆英华(1983.10-),女,贵州贵阳人,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血液内科。

[通讯作者]曾小菁(1957.7-),女,仡佬族,贵州人,学士,主任医师,教授,研究方向:血液系统疾病。

血友病(hemophilia)[2,5]是一种X连锁隐性基因缺陷而引起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异常的X染色体可来自母亲(占2/3)或由基因突变(占1/3)所致。

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称血友病A(又称甲型血友病),FⅧ是所有血浆凝血因子中含量最低者,若遗传或突变因素引起缺陷时,则FⅧ:C在人体内不能足量合成,就会有内源性凝血障碍或出血倾向的发生。

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称血友病B(又称乙型血友病),FⅨ是一种单链糖蛋白,被Ⅺa等激活后参与内源性FⅩ的激活,当其因遗传或突变产生缺陷时,则FⅨ在人体内不能足量合成,就会有内源性凝血障碍或出血倾向。

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的严重程度,又将血友病分为亚临床型、轻型、中型、重型。

近年来,对血友病的基因诊断、替代治疗、预防治疗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

现介绍如下。

1 基因诊断1.1直接基因诊断检测基因的遗传缺陷如基因的缺失、倍增、插入或点突变等可以通过各种分子生物技术获得。

由于直接揭示了基因缺陷的本质所在,因此直接诊断比较可靠。

目前采用酶谱分析法、Southern印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DNA测序等方法直接测定致病基因的缺陷。

血友病病因病理及血友病甲型、乙型、丙型

血友病病因病理及血友病甲型、乙型、丙型

血友病病因病理及血友病甲型、乙型、丙型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由于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

根据凝血因子的缺乏类型,血友病可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

血友病的病因主要是与X染色体上凝血因子的基因突变有关。

凝血因子是正常血液凝固所必需的蛋白质,它们通过复杂的级联反应使血液形成凝块。

每一种凝血因子都起着特定的作用,在人体中有相应的基因编码。

然而,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时,凝血因子的产生将受到影响。

血友病甲型是最常见的血友病类型,约占所有血友病患者的80%。

该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VIII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

凝血因子VIII是一种由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主要在肝脏中合成。

对于血友病甲型患者来说,由于基因突变,肝脏无法正常合成足够的凝血因子VIII,或是合成的凝血因子VIII缺乏活性,导致血液凝固过程受阻。

血友病乙型相对较少见,约占患者的15%。

该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IX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

凝血因子IX也是一种由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同样在肝脏中合成。

不同于血友病甲型,血友病乙型是由于凝血因子IX基因突变导致的。

血友病丙型是最为罕见的,只有一小部分患者属于该类型。

血友病丙型是由于凝血因子XI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凝血因子XI同样是由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血友病丙型通常在犹太人中较为常见。

在这些不同类型的血友病中,由于缺乏或功能异常的凝血因子,患者容易出血和瘀血。

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手术,也可能导致患者的出血时间显著延长。

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血肿以及关节血肿等。

严重的出血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在治疗方面,血友病患者需要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

这可以通过静脉注射人工合成的凝血因子,或是通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来实现。

此外,一些血友病患者还接受了基因治疗试验,旨在通过注入正常的凝血因子基因来校正患者体内的基因缺陷。

总之,血友病是一种由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甲型血友病分析

甲型血友病分析
基因的过度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基因治疗的遗传病条件:
1).已知疾病的分子缺陷确定所涉及的基因或疾病的生化基础。 2).确保基因操作可以准确纠正表型异常。 3).明确了解目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 4).治疗基因( therapy gene )或正常基因得到克隆。 5). 能安全高效的导人基因并有效调节其表达。 6).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得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试验和临床前研究的证实。 7).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基因治疗具有更有利的风险-效益比。
1.通过该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是否可以判断该孕妇 所孕胎儿患有甲型血友病?能否判定胎儿性别?
可以判断患有甲型血友病:PCR与RFLP结合 起来扩增FVIII基因内含Bcll和Xbal多态性位点的两 个DNA片段;酶切后可根据酶切图谱分析这两个多 态性位点的存在与否作为正常与血友病基因的遗传 标志,通过家系连锁分析进行产前及基因携带者的 基因诊断。
引起血液凝固障碍,导致出血倾向。 2)分类:
①重型,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小于正常的 1% ; ②中度,血浆凝血因子Ⅸ活性约为正常的 1 ~ 5% ; ③轻型,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高于正常的5% 。
四2.基因治疗概念以及适用遗传病的条件
1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 运用重组DNA技术,将基因材料导人靶细胞,以替代或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或抑制
母亲: XAXa
X 父亲:XAY
XAXA XAY
XAXa XaY
男孩和女孩患该病的概率分别为:1/2和0.
三,临床上还有哪些疾病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进行 产前诊断?
1.羊膜穿刺方法介绍; 2.对羊膜穿刺可以进行产前诊断的疾病; 3.产前诊断的其他取材方法介绍;
三1.羊膜穿刺介绍
羊膜穿刺(amniocentesis)羊水取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型血友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2009144564 09检验刘瑞雪
摘要:甲型血友病是血友病是一种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Ⅷ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是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疾病,血友病众多类型之一。

关键词:甲型血友病;遗传规律;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

血友病是一种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病,但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

血友病类型包括甲型血友病 (A)、乙型血友病(B)、丙型血友病(因子XI缺乏症)及VWF因子缺乏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四种类型。

而甲型血友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疾病,约占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85%,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达1/5000—10000[1]患者常出现自发性或处伤性出血不止,重者致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根治方法[2]。

甲型血友病的遗传规律
血友病的遗传规律可分为四种情况;<1>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所生男孩均为正常,而所生女孩均为携带者。

<2>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所生的男孩有50%机会为血友病患者,所生女孩则有50%机会成为致病基因携带者。

<3>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患者所生男孩有50%机会是血友病患者,所生女孩要么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要么就是血友病患者。

<4>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所生男女均为患者。

发病机制
甲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所致,其基因定位于Xq28,基因跨度超过186kb,由26个外显子(占9kb)及25个内含子(占177kb)组成,编码2351个氨基酸[3]。

已发现约300多种基因突变,基因型与表型密切相关。

点突变,小的基因缺失引起轻度FⅧ缺乏。

终止密码子,大的基因缺失,插入,移位,无义突变往往引起严重的FⅧ缺乏和临床表型[4]。

研究发现,在FⅧ基因内含子22中另有2个基因F8A和F8B。

在这两个基因之间有一具有双向转录活性的CpG岛。

F8A转录方向与FⅧ相反,F8B转录方向与FⅧ相同。

在X染色体远端距F8A约500kb处另有2
两个F8A的同源基因。

F8A可与2个同源基因之一发生同源重组,使FⅧ基因从外显子1~22倒位至X染色体长臂远端,而外显子23~26仍处于原位。

分裂的两部分不能被剪接到一起,导致重型血友病A[5]。

也有研究表明,凝血因子Ⅷ基因第1号内含子倒位、第22号内含子倒位是导致重型血友病A的常见原因,已引起了各国科学家对该倒位的关注,这是近些年来研究血友病A发病机制中的重要进展[6]。

由于FⅧ基因缺陷才导致血友病的产生。

FVm基因不仅结构庞大,而且突变种类繁多,存在着高度异质性,主要是基因点突变、缺失、插入和倒位等。

临床症状
血友病A以出血倾向为其主要表现,其特点是延迟、持久的、缓慢的渗血,急性大出血甚为少见。

出血诱因常为轻度外伤,小手术(包括拨牙等)及注射等。

手术后延迟性出血甚至可危及生命。

自发性出血者约占1/3。

一般认为Ⅷ:C有浓度越低,则出血越重。

其中关节及深部肌肉出血于反复发生后可致肢体活动障碍甚至致残,是目前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

本病出血早可在出生后即时发生,迟可至成年后才发病。

以皮肤、黏膜和肌肉出血为最常见,关节腔出血次之,内脏出血少见,但发生后较为严重。

诊断方法
甲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为基因诊断法,确定致病基因,用于携带者检出和产前诊断,并可预测抑制物的产生。

可分为直接基因诊断、间接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治疗方法
甲型血友病作为一种遗传病,到目前为止,没有根治的方法。

治疗方法有局部止血、替代疗法、基因治疗、药物辅助治疗、脾细胞移植、脾移植等。

1 替代疗法
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主张尽早治疗,将凝血因子提高到止血水平,避免出血并发征,防止功能丧失。

如果采用为患者定期输注浓缩凝血因子的预防疗法,即使是重度的血友病患者,也可以过上几乎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2 药物辅助治疗
近年来,药物治疗血友病A有许多新发现。

这些方法不仅丰富了血友病A治疗的内容,又拓展了血友病替代疗法以外的辅助疗法以及对轻、中型患者预防和治
疗出血的手段。

相关试剂主要有雷尼替丁、去氨加压素(DDAVP)、达那唑、抗纤溶药物、卡洛柳钠等。

3 脾细胞移植、脾移植
脾脏可以合成FⅧ,故脾细胞移植、脾移植可以治疗血友。

1994年,Liu等报告以死亡者之脾制成脾细胞悬液用于治疗血友病20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国内1998年开始至今已有多组脾脏移植治疗血友病A的报道。

同济医科大学曾报道[12]亲属脾移植治疗血友病4例长期存活的追踪观察。

4例患者年龄9—15岁,均为重型血友病,FⅧ:C<1%,治疗前有反复出血史及关节畸形。

供者为患者父母亲,FⅧ:C水平>70%。

移植术后第3天起患者FⅧ :C水平开始上升,最高达58.7%,以后有所下降,至1年时波动在10%左右。

1例1年后脾功能消失;1例脾功能保持了4年,术后3.5年时FⅧ:C 6%;1例脾功能已保持2年;另1例移植后1.5年,脾功能良好,FⅧ:C l1.3%[13]。

4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将有功能的正常基因转移到患者体内以替代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获取治疗效果,为治疗血友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常佩,陆兆龄.围生期超声多普勒诊断学[M].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77—178.
【2】王敏,金春莲,林长坤,等.改良的PEP方法在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中的应用[J].遗传,2001,23(3):192—198.
【3】张元芬.经腹二维超声诊断前置胎盘的临床意义[J].云南医药,2004,25(5):443—444.
【4】毛江红.血友病甲研究的现状.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1),6~7.【5】戴常平,陈辉.59例胎盘早期剥离超声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2,4(5):285—2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