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晏殊《浣溪沙》 (1)(最新word版)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教学课件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 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起初叫做曲、曲子、 曲子词。简称“词”。
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 ,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 数、句数、平仄和韵脚。
《采桑子》是词牌。词牌之下,一般另有题目,但这 首《采桑子》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晏殊生于承平之时,少年得志,后官至宰相,政事之外, 过着“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的生活,征歌逐舞,以 诗酒消遣。这样的地位、生活、思想感情,决定了他的诗词 作品如珠似玉,温润秀洁,字里行间只有些许淡淡的闲愁。 本词所抒发的就是悼惜残春之感。
谢谢观看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
晏殊
1.了解词人晏殊及相关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对重点句子进行赏析,进而感悟“无可奈何花落 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的哲理。
2000多年前,孔子站在大河边长叹:“逝者如斯 夫,不舍昼夜。”现代,朱自清说:“燕子去了,有再 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 开的时候。聪明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 复返呢?”面对时光流逝,“宰相词人”晏殊又有怎样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 无 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小园∕ 香径∕独∕徘徊。
上片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新”“旧”对比, 突出词人对时光流转 的感慨以及物是人非 的惆怅之情
“夕阳西下”是实写,写出年华易逝的无奈
“几时回”三字折射出一种期盼其返而又知 其难返的心态
下片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去来对比,既流露对繁华流 逝的“无可奈何”,也传达 出看到旧时重来的欣喜,惋 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 起,表现惜春伤别怀旧之情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浣溪沙-晏殊》(47页PPT)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 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词旧景对比,产生了一种时光流逝的慨叹, 抒发了作者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课外古 诗词《 浣溪沙- 晏殊》 (47页P PT)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课外古 诗词《 浣溪沙- 晏殊》 (47页P PT)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 思昔;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 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 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 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 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课外古 诗词《 浣溪沙- 晏殊》 (47页P PT)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课外古 诗词《 浣溪沙- 晏殊》 (47页P PT)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课外古 诗词《 浣溪沙- 晏殊》 (47页P PT)
做一曲新词,喝一杯酒。天气 还是去年的天气,亭台还是去年的亭 台。夕阳西下几时能回呢?
无可奈何花纷纷落去,似曾相识 的燕子今又回来了。小园落花满径, 我独自徘徊又徘徊。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课外古 诗词《 浣溪沙- 晏殊》 (47页P PT)
晏殊:
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 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 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 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 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 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 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 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主要作 品有《珠玉词》。
➢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 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课外古 诗词《 浣溪沙- 晏殊》 (47页P PT)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浣溪沙-晏殊》(共47张PPT)

•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 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 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 4、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 阳 、落花 和归燕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 美的画面。
• 5、"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 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
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
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
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
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
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
➢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 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 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做一曲新词,喝一杯酒。天气 还是去年的天气,亭台还是去年的亭 台。夕阳西下几时能回呢?
无可奈何花纷纷落去,似曾相识 的燕子今又回来了。小园落花满径, 我独自徘徊又徘徊。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景德初年,十四 岁,就以 “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 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 故西溪 又称“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 ),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 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这首诗是暮春时 节词人看到花落的景象,回忆起了以前的往事, 所以这首诗是对春天的伤春怀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这首词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示例一]“新”和“旧”的对比好处:旧的亭台和新词进行对比,突 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
[示例二]“去”和“来”的对比。好处:“去”的是花,“来”的是 燕子,通过“去”“来”的对比,增加对时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感谢聆听
下片 抒情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路。
诗意: 花儿凋谢,我也无可奈何,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
独自走来走去。
[赏析]
下片巧写眼前之景,重在伤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 光的描写,抒发了词人伤春惜时以及对年华易逝的感慨。“小园 香径独徘徊”写词人独自徘徊,似赏景,又似沉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 香径独徘徊。
词语解释 【落】凋落。 【香径】弥漫着花香的园 中小路。
诗词讲 解
上片 写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诗意: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夕阳西下何时再回来?
[赏析]
上片写今昔之景,重在思昔。用轻快流利的笔调,写出词人 安逸闲适的情态。但是光阴流转、物是人非,感时的哀伤与惆怅 逐渐涌上心头。想到风物依旧而时光飞逝,词人不禁悄声暗问: “夕阳西下几时回?”惆怅悲哀之情倾泻而出。
《己亥杂诗 》:以“落红” 自喻,表现诗人 虽脱离官场,依 然关心着国家的 命运,不忘报国 之志。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怎样的哲理?
一切美好事物必然要消逝,无法阻止,但在一个美好事物消逝时仍有其他美 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为消逝而变得虚无。但是这种“再现”不等同美好事物 原封不动的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优质课件)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 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 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诗歌鉴赏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赏析: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
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 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抒发了今是 昨非的惆怅情思。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 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 风格含蓄婉丽。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 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与欧阳修并称“宴欧”。
作者生平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 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 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他是北 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与幼子晏几道合称“二晏”,同是婉 约词的代表。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 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 和谐,意境清新。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 词牌名,即曲的谱子。
诗歌鉴赏
夕阳西下几时回?
赏析: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 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 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 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 纡细心态。
诗歌鉴赏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赏析: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 抗拒的自然规律。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 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 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 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面对美好事物的流逝,作者表现出对美好 事物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与及对美好 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教学课件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纳
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善 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 理诸家经解文献。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 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亦工诗,颇得盛唐风 格。词集有《侧帽集》《饮水词》等。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精读细研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前两句写眼前景色,以简古疏 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 战地风光画面。晚烟一抹,袅然升 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落日 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满 目萧瑟的冷清与破败。
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 恨,末句画龙点睛,指出了这首 词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对 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及无常 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合作探究
1.这首词的哪些词语写出了塞外的荒凉?
①“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断”字不仅生动地描绘 出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出人被隔绝在荒凉地的感觉;
② “深”“远”“晚”“荒”“旧”一系列形容词,描绘出深秋远塞 的景象,揭示出时间处于深秋,给人以寒冷萧瑟的印象,空间处于偏远荒 凉之地。“晚烟”“荒戍垒“旧关城”,给人以暮色、黯淡与荒凉、残破 之感;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 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 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 凄惘之情。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这首词,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浣溪沙
纳兰性德 pàn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shù lěi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浣溪沙(晏殊)1

诗词赏识
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 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
“花落”是伤春,“似相识”是伤别,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 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 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 千古奇偶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评析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 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 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 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 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 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 情思。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篇1浣溪沙·庚申除夜纳兰性德〔清代〕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
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
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
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庚申(gēng shēn)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年)除夜。
“收取”句:明王次回《寒词》:“个人真与梅花似,一片幽香冷处浓。
”这句说收拾起一切闲心,冷静下来,而思念之情却更浓烈了。
柘(zhè)枝:即柘枝舞。
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
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
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
竹叶:指竹叶酒。
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
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
灺(xiè),熄灭。
金虫:比喻灯花。
端:真。
合:应该,应当。
赏析:上片写年末岁尾,各家皆翘首以待新春第一一黎明的到来。
“收取闲心冷处浓”,开篇第一句话就奠定了迹词的感情基调:在寒冷的除夕夜里迹应该抛开所有,放下一切,静心等待,但浓郁的闲情却是冷处偏浓。
在一片迹应该繁花着锦的情境中,纳兰却似有一种无言的忧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殊《浣溪沙》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
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1.一曲句: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典酒一杯”。
2.去年句: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晏台”一本作“池台”。
3.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译文: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
惆怅地徘徊起来。
[评析]
晏殊是北宋时期的太平宰相,这首词是写诗人在黄昏时分,手握一杯酒,听家姬歌唱新词,感叹着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小燕子重临故地,一年的时光又过去了,不由得大为伤感和惆怅。
他踏着落满香花的小径在院子里独个儿徘徊,无计排遣。
这首词的情调正可用两个字来概括:惆怅。
精华就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属对工巧自不待言,更主要的是容量大,概括力强,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
此词短小明白,触景感怀,意蕴虚涵,抒发了暮春的惆怅与深思。
词人眼中天气、亭台、夕阳,与去年今日一样,时间与景物的复回中表现一种不可逆转的时间之消逝。
全词以动态的景象、声音,反衬闲静的境界与心情。
词人感受细腻,笔调婉雅,在一片闲静气氛中浮现出淡淡的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