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深人士如何为自己买保险

合集下载

保险困惑

保险困惑

保险困惑10个必看的问题,解决您心中对保险的困惑人生常面临许多选择。

当我们面临选择时,或多或少地总会有一些犹豫和困惑。

当寿险行销这一诱人的事业展现在你面前时,你是否仍然会有这样一些疑虑呢?1.做保险太难了?是的,万事开头难。

保险如果太容易做,就轮不到我们了,更称不上是很有挑战性的事业了。

它的挑战性就在于不断地碰到困难,然后不断地解决它。

你就在这中间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

直到很多现在你看来很难的问题,到时候对你来说,连个问题都算不上了。

其实,这正是人生的乐趣所在。

当然,做任何事都有他的“本领”,做保险也一样,一定有一段“学徒时间”,然而这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我们公司的培训部会给你安排一周的入司教育,上岗后又有衔接教育伴随你。

同时,单位主管、资深业务员会在你左右言传身教,陪你拜访客户,指导你如何销售商品等等。

所以,实际上操作起来并不是太难,大多数人都能顺利过关。

2.到哪里去找客户?客户在哪里呢?嗯!这听起来还真像是个问题。

可你知道吗?寿险商品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商品。

在我们周围的大部分人,在未来的五年内,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购买寿险保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那为何不是我们去做呢?为何不是现在就去做呢?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

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买到真正好的保险,享受优质的服务,又可以建立我们自己的事业。

如果现在我们所认识的人有100人,而其中30%买我们的保险,短期内我们便可以拥有30个客户。

然后,我们可以以这些客户为基础来发展事业。

我相信这30个客户中绝对有可以帮助我们介绍他所认识的准主顾群来买保险的,因此我们的客户会成倍地增加。

同时,通过单位一系列的专业培训和我们自己的努力实践,我们的销售技巧日臻成熟,推销功力大幅提升,我们还可以进行陌生拜访,我们的客户群将永无止境地发展。

你还会担心没有客户吗?区别只是愿不愿意坚持去做。

3.做保险要看人的脸色?是的,做保险要看人的脸色,要不断地去拜访别人。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行销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层面每个角落,还有哪个行业、哪项工作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不必去拜访别人的?其实每个行业都是一样的,产品是当人们感觉到需要才去购买,顾客只是在品牌、性质或功能上做比较而已。

人身保险合同基本条款内容(一)

人身保险合同基本条款内容(一)

人身保险合同基本条款内容(一)人身保险合同基本条款内容•保险合同概述–资深创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人身保险合同的基本条款内容,以确保自身的保险利益和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投保和保险期限–投保是指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的行为,资深创作者在投保时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和健康状况等必要资料。

–保险期限是指保险合同的有效期限,资深创作者需注意保险期限并及时续保,以保持持续的保险保障。

•保险责任和免除责任–保险责任是保险公司承担的赔偿责任和给付范围,资深创作者应详细了解自身保险合同中的保险责任条款。

–免除责任是指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资深创作者要注意免责条款的内容,避免可能导致保险金不支付的情况。

•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用–保险金额是指保险合同中约定的赔偿限额或给付金额,资深创作者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当的保险金额。

–保险费用是指投保人需支付的保险费用,资深创作者需要了解并按时支付保险费用,以确保保险合同有效。

•终止和解除合同–合同终止是指保险合同到期、赔付完毕或投保人提前解约等情况下终止合同关系,资深创作者需了解终止合同的相关规定。

–合同解除是指保险合同因保险公司、被保险人或投保人的违约行为而解除,资深创作者应遵守合同条款,避免违约行为。

•争议解决–争议解决是指保险合同发生争议时的解决方式,资深创作者要了解合同中约定的争议解决途径和方式。

以上是关于人身保险合同基本条款内容的概述,作为资深创作者,掌握这些内容对于保障个人的保险权益至关重要。

保险合同作为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利益的法律文件,必须仔细阅读并理解其中条款的含义,以避免在保险金给付过程中出现纠纷和问题。

保险合同中的条款通常较为复杂,建议在投保之前咨询专业人士或保险代理人,以获取更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保险名家演讲稿范文三分钟

保险名家演讲稿范文三分钟

大家好!我是保险业的资深人士,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保险的心得体会。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保险:守护您的人生幸福》。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保险的定义。

保险,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缴纳一定的保费,将自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在发生意外或灾害时获得经济补偿的一种方式。

保险,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我国,保险业已经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

从最初的几家保险公司,到如今保险市场的大繁荣,保险业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保险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涵盖了人寿、健康、财产、意外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那么,保险为何如此重要呢?一、保险是家庭幸福的守护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港湾。

然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风险,如疾病、意外、财产损失等。

这些风险可能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而保险,正是为家庭幸福保驾护航的重要工具。

当家庭成员不幸遭遇意外或疾病时,保险理赔金可以帮助家庭度过难关,减轻经济压力,让家人得到更好的治疗和照顾。

此外,人寿保险还能为家庭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保障家人的生活质量。

二、保险是个人责任的体现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保险,正是个人责任的一种体现。

通过购买保险,我们不仅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了保障,也为社会分担了风险。

保险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风险管理能力。

当自然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发生时,保险公司能够迅速响应,为受灾群众提供救助,减轻社会负担。

三、保险是财富管理的工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财富积累也越来越丰富。

然而,财富的积累也伴随着风险。

保险,可以帮助我们管理财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首先,保险具有强制储蓄的功能。

通过缴纳保费,我们可以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储蓄,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其次,保险产品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实现财富的多元化配置。

最后,保险还具有投资功能,部分保险产品如分红保险、万能保险等,可以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

个人缴纳社保流程

个人缴纳社保流程

个人缴纳社保流程个人缴纳社保是每个在职人员都需要了解和遵循的程序,它关系到我们的社会保障和个人权益。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个人缴纳社保的流程。

首先,个人缴纳社保的第一步是办理社保登记。

在你正式开始工作后,你需要前往当地社保局办理社保登记手续。

在办理登记时,你需要携带有效的身份证件、户口簿、劳动合同等相关材料,填写相关表格并进行信息登记。

在登记过程中,务必仔细核对填写的个人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接下来,第二步是选择社保缴纳方式。

在登记完成后,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社保缴纳方式。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险。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社保项目进行缴纳。

第三步是缴纳社保费用。

一般情况下,社保费用是由个人和单位共同缴纳的。

个人需要按照规定的比例缴纳自己的社保费用,而单位也需要按照规定的比例缴纳其应缴纳的部分。

缴纳社保费用的具体金额和比例会根据当地的政策和规定而有所不同,因此在缴纳时需要仔细了解并按照规定进行缴纳。

最后,第四步是定期参加社保年度审验。

每年,个人需要参加社保年度审验,确保自己的社保信息和缴纳情况都是准确无误的。

在审验时,你需要携带相关的证件和材料前往社保局进行审验手续,确保自己的社保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综上所述,个人缴纳社保的流程包括办理社保登记、选择缴纳方式、缴纳社保费用和定期参加社保年度审验。

每一步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确保自己的社保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遵循个人缴纳社保的流程,保障自己的社会保障权益。

大病保险申请流程

大病保险申请流程

大病保险申请流程大病保险是指在被保险人患上符合保险合同规定的某些特定疾病时,由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给予给付的一种保险。

大病保险是一种健康保险,其核心意义在于保障人们在患上严重特定疾病时不至于因高额医疗费用而陷入负债或无法支付医疗费用。

一、申请前准备1.选择符合条件的大病保险首先要选择符合自己需要和条件的大病保险产品,包括保险期限、缴费方式、保障范围、赔付金额等各方面的内容。

需要注意选择具有知名度的、信誉良好的、高性价比的大病保险。

2.核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在购买大病保险前,需要核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特别是是否有上述大病的病史。

如果已经患有相应大病,需要和保险公司说明,以便约定的意外和健康状况风险达到预期目的。

3.了解保险产品的条款在购买大病保险前,需要仔细阅读保险合同中规定的条款内容,尤其是保险责任、免责条款、条款解释、理赔程序等重要条款,确保自己了解所有规定。

4.购买保险购买大病保险时,需要向保险公司提供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和其他被保险人身份证、户口本等文件。

需要根据约定的时间和方式缴纳保险费用。

二、开始申请1.发现大病疾病如果被保险人患上符合合同约定的大病疾病,需要及时向保险公司提交申请,可登录保险公司官网或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咨询。

2.提交申请在提交申请时,需要向保险公司提交一些相关证明材料。

如身份证、医疗保险卡,医生的开具的病历和病史、化验单等材料。

3.保险公司审核提交申请后,保险公司将进行资料审核,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果需要更多的资料,保险公司也会与被保险人联系。

通常,在聘请医师和资深医疗专家分析病历后,保险公司会对疾病诊断证明进行鉴定和审核。

4.给付阶段一旦审核通过,保险公司会安排索赔任务,并将给付金额直接转至被保险人的银行账户上。

三、理赔流程1.报案当被保险人发现符合保险合同的保险事故时,需要立即报案。

报案包括拨打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或通过保险公司官网提出索赔申请。

2.材料准备在报案后,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如身份证、医疗保险卡,医生开具的相关病历、诊断证明、治疗方案、费用清单等材料。

防癌险投保攻略

防癌险投保攻略

84INSURANCE 保险理财Money 编辑|张莹莹 E-mail | 707443620@文/涂颖浩防癌险投保攻略目前,市面上各家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保险(以下简称重疾险)种类繁多,如何选购合适的重疾险产品能够有效覆盖需求?已经购买了重大疾病保险,是否还有必要单独购买防癌险?就上述问题,记者近日咨询多位重疾险专家,了解了不同产品覆盖的真实保障。

对于不同性别人群购买重疾险,友邦保险专家表示:“客户购买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该保险是否对女性疾病或者男性疾病有特别增加的保障;此外,由于男女重疾、癌症高发的年龄不一样,女性年龄相对男性偏早,所以更加应该提早拥有重疾保险。

”记者了解到,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兴起,保障目标明确、功能单一的碎片化产品不断涌现。

以近期关注较高的乳腺癌为例,目前市面上只要50元,就可获得1年期10万元保额的乳腺癌保障,而乳腺癌以女性发病率第一被称为“头号红颜杀手”。

价廉物美的专项保险,无疑有极强的吸引力。

买保险前:这些病发病率较高《2013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以下简称《年报》)显示,我国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逐年增高。

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为60万,肺癌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乳腺癌居女性发病率第一位。

乳腺癌以女性发病率第一被称为“头号红颜杀手”。

虽然在女性发病率中位列第一,但发病率并不等于死亡率。

乳腺癌的死亡率排在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之后,在中国女性癌症死亡率构成中排名第五位。

上述年报显示,对女性而言,发病率前十位恶性肿瘤为乳腺癌16.97%、肺癌14.85%、结直肠癌9.68%、胃癌8.53%、肝癌6.17%、食管癌5.85%、子宫颈癌5.54%、甲状腺癌3.90%、子宫体癌3.80%、卵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去世,使得乳腺癌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近期关于防癌险的搜索也逐渐升温。

85保险INSURANCE1 Mar. 2015巢癌3.13%;死亡率前十位恶性肿瘤则为肺癌23.89%、胃癌10.36%、结直肠癌9.79%、肝癌9.25%、乳腺癌8.35%、食道癌4.70%、胰腺癌4.65%、卵巢癌3.03%、胆囊癌2.98%、脑癌2.85%。

保险建议书结束语

保险建议书结束语

保险建议书结束语
尊敬的客户:
在这份保险建议书中,我为您详细介绍了适合您个人需求的保险产
品以及相关理财规划建议。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保护家庭、财富及未来。

作为一名资深的保险顾问,我非常重视您的权益和利益。

在为您提
供保险建议时,我采用了全面、客观的分析方法,结合您的家庭情况、财务状况以及风险承受能力,力求为您选择最适合的保险产品。

为您量身定制的保险规划旨在保障您在不可预见的风险中,为您和
您的家人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

无论是意外伤害、疾病医疗还是重大
资产损失,我们为您提供了相应的保险方案,以帮助您应对各种不确
定的风险。

通过对您个人情况的充分分析,我还为您量身定制了理财规划建议。

保险不仅仅只是一种风险保障工具,还可以成为您财务规划的重要一环。

我为您推荐的投资组合旨在平衡风险与收益,并且根据您的风险
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来选择适合的投资产品。

我在本建议书中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建议都是基于专业知识和经验
而给出的,但是请您理解,保险市场和金融市场都是波动的,历史表
现并不代表未来结果,未来市场风险和回报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建议您在做出决策之前,充分考虑您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目标,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最后,如果您对本保险建议书中的任何方面有进一步的疑问或需要更多的解释,请随时与我联系。

我将竭诚为您提供帮助,并排除您在选择保险产品和理财规划过程中的所有顾虑。

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希望未来我们能携手共同为您的未来保驾护航。

祝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此致
敬礼。

郑荣禄博士谈保险热点话题

郑荣禄博士谈保险热点话题
Insurance
博士谈保险热点话题
在三大金融行业里面,相对于银行和证券来说,为什么大家对保险误解比较深? 我觉得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三大行业的起步时间不同,保险业起步最晚。
为什么大家最接受银行?在我们国家市场经济时代,银行业的经营方法和手段与 计划经济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毕竟计划经济时代银行业是存在的,一直延续到 现在。证券业是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而我国保险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完全停顿,真正 意义上的现代保险业是从92年才开始。这三大金融行业里面起步最晚的是保险,跟世 界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体系相比,唯独保险业跟国际上差距最大,当然发展空间 与潜力也是最大的。比如现在工商银行在世界上规模已经排在第一位了,银行业尚且 还有差距;证券业跟国际上比也有差距;保险业的差距更大,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来 说。我国GDP总量已经在国际上排在前三大经济体了,但是保险业却排在几十名后。 这是起步差距。
对一个老人来说也是一样,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做了保障规划,而在年老的 时候能够按照自己年轻时的规划,拥有足够的养老金过上高品质的生活,而不 给子女带来负担,这也是一种尊严。更不用说为了家庭成
员做好人生风险规划,万一发生一些不可避 免的灾难时,还能让子女和配偶维持高品质 的生活。这就是保险制度以及保险产品能够 带给人们心理层面的影响,我们叫做祥和与 安宁。世界上可以用钱来获得祥和与安宁的 只有保险制度,因此我反复强调保险制度是 唯一科学的解决方案,你想不出第二个解决 方案。
同时,保险产品的使用价值与银行产品、证券 产品及一般的实物产品也有很大差异。比如彩电的 使用价值,连小孩子都知道,有了彩电可以看节目。 正是因为这
博士谈保险热点话题
种使用价值很直接,所以购买欲望很容易产生。而保险产品的使用价值最难让人感 觉或者愿意承认了,因为当你觉得保险有多么合算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跟人类的灾 难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大家不愿意承认,或者不愿意享受到保险使用价值的一 个根本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险资深人士如何为自己买保险朱雪利文人物一:近20年的保险从业经历,曾任某寿险分公司总经理。

买保险是转嫁风险的好办法投保自述:我认为保险主要是寻求保障,所以我买的保险主要是为了转嫁风险、寻求保障。

我于1991年参加工作,1995年买了平生第一份保单,这是一份兼有养老和生死两全的保险。

我每年交500元保费,交满20年,60周岁后每个月可以领取500元的养老金。

这是高利率的保单,现在已经没有了。

到了1997年,我又追加了养老险,这样我60周岁后每个月可以领取的养老金就增加到了2500元。

2003年,我又购买了重大疾病保险。

这个产品我买了10万元的保额,年缴保费3000多元。

如果我万一得了相关重大疾病,一旦确诊,就可以拿到大部分钱作为医疗费,而不是要等到医疗费用实际发生以后再去报销。

这样可以减轻治病时的经济压力。

2004年,为了转嫁意外伤害和死亡的风险,我购买了一份20年的定期寿险产品,并附加了医疗和伤残。

在这20年内,万一身故,我的家人就可以拿到50万元的赔偿金。

目前,我个人的总保额已将近100万元,对于目前拥有的保险种类我觉得已经基本齐全,但在保额方面以后仍有可能追加。

我认为买保险需要早规划早安排,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不断追加,以便更好地转嫁风险。

保险建议:沿海地区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比较高,但同时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比较大,这样的人群更加需要购买保险。

保险的根本功能是保障,所以我们应当把保险看作是转嫁风险的好办法和一种理财工具。

人物二:某寿险分公司副总、高级会计师保障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追加投保自述:事实上,我从事保险的时间并不长,2001年初才进入这个行业。

在进入这个行业前,也碰到有保险代理人来推销保险产品。

因为那位业务员推销的是当时热销的新型投资产品,我认为这个产品有一定风险,所以就没有买。

一般来说,很多人买的第一份保险可能是意外险,目前公司已经给我投了40万元的团体意外险,但凡是公务出差还必定会再买航空险、乘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产品增加保障。

我真正给自己买的其实只有一张保单。

那是2005年10月,我们公司推出一款大病保险,当时我给自己保了20万元,同时也给夫人保了20万元,受益人都是儿子。

虽然我们都有社会医疗的保障,但是万一生了大病,社保的补偿远远不够用。

如果我健健康康活到80周岁,还可以拿回所有本金并有少量的收益,也就是说这笔投入还是可以收回的。

眼下我们家的保障并没有完全保足,主要是目前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养老险种。

相比之下,购买时间可以再提早一些。

我觉得一个人在30岁左右成家立业后就应该考虑买养老险,年纪太轻还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年纪太大就有点不划算。

今后,我的投保计划主要是给15岁的儿子增加保障,如为他准备大学教育金和婚嫁金等。

保险心得:一般来说,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每年的保费支出不要超过年收入的20%,保险保障达到年收入的20倍左右。

目前我和夫人总的年缴保费为1.2万元,不足年收入的20%,我们两人的保障也没有达到年收入的20倍。

但是我认为上面这个准则只是普遍原则,具体的家庭要具体分析。

比如一些年轻人近期有购房及其他理财计划,那么他在保险上的支出可能也要相应作合理安排。

人物三:某寿险分公司副总经理,法学硕士。

养老险买得越早越划算投保自述:跟许多人相比,我的保险意识可能强一点,因为我大学学的专业就是保险。

大学毕业才半年,我就买了第一份保险,当时我的月工资只有200多元。

但是,那个时候国内保险业才起步,保险产品很少。

我买的第一个保险是一种兼有储蓄和一定保障功能的产品,每月缴20元,连续缴5年,若5年内没有出险就连本带利还给投保人。

这个产品对我而言最大的功能倒不是保障,而是强制储蓄。

在签下第一张保单过后不久,我又买了一份纯粹的意外保险,大概是100元一年,保额有10万元。

虽然那个时候我才刚工作,也没有成家,但是我想万一发生意外,至少有一笔钱留给父母。

再后来,随着收入增加,同时市场上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我又陆续买了一些保险,包括养老险和健康险。

其中第一份缴费金额比较高的是1996年买的养老险,当时我才26岁。

之所以考虑买养老险是因为当时保险公司推出的保单预定利率较高,我觉得很划算。

而且养老险的费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纪越轻越便宜。

所以,现在回头看看,我26岁那年买这份养老险比现在开始购买要合算很多,并且可以早一些享受到保障。

按照1996年的生活水平,我觉得一个月有1000元的养老金已经不错了,因为那个时候我的月工资还不到1000元。

但是现在来看,1000元还是不能保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所以在2004年,我又买了一份养老险,年缴7000多元,等到60周岁时可以差不多每个月领1000多元。

这样加起来,我退休后每个月除社保外会有固定2000多元的收入了。

随着产品的不断丰富和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未来还可能不断加保。

买养老险更多体现了保险储蓄的功能,但我认为保险的真正意义仍在于它的保障功能。

2001年,我在杭州市中心买了一套中意的房子,有一部分是按揭的。

为免万一,我又为自己买了一份纯粹的保障型产品,保额50万元。

加上公司为我投保的以及我后来为自己购买的重大疾病保险,我个人的寿险保额已近200万元。

此外,我妻子也投保了不少险种,但是我们暂时没有给孩子买保险。

我认为对孩子最大的责任就是父母有足够的保障。

保险原则:很多人会以保费支出占年收入多少比例来衡量保险是否足够,但是我考虑的是保额与年收入的比例。

我认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所拥有的保险金额应该是其年收入的5到10倍。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的年收入是20万元,那么这个家庭的经济支柱应该拥有的保障至少是100万元。

万一这个经济支柱发生风险,至少可以保障该家庭在5年内没有经济上的困难。

人物四:某寿险分公司副总经理用交通工具险替代航意险投保自述:我是1994年到保险公司工作的,1996年买了第一份保险,那是一份高预定利率的养老险。

那个时候我刚结婚,还没有孩子,风险方面的考虑还很少,买那份保险更多的是从投资理财的角度考虑。

当时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出现下调的趋势,而保险产品的利率变动要滞后一步,我感觉到这个高预定利率的养老险很划算,就给自己和太太都买了一份,每个月每人缴费100元,缴费20年,60周岁起每人每月可以领1000元。

现在周围很多人说错过了投资楼市的机会,其实我们错过的机会很多,保险也是一个。

我现在想想,当时要能多买几份养老险就好了。

后来我有了孩子,朦胧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家之主的责任感,于是开始有规划地购买保险。

1999年,我为自己买了一份纯保障的消费性保险,20万元的保额,受益人是儿子。

2003年又给自己投保了大病保险。

2002年到2003年,市场上陆续推出一些储蓄型的银保产品,我也购买了一些。

这些纯粹是为了合理调整我的理财规划,我想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保险也是其中一个篮子。

后来,我渐渐意识到1996年买的那些养老保险不够用,退休后两个人每月总共只有2000元。

于是我决定再补充一些养老保险。

这次我只为太太投保,没有给自己买。

一来是给太太买等于给自己买,这笔钱以后是一起花的,二来是因为女性的平均寿命长于男性,万一我比她早走,至少这笔钱她还可以继续领下去。

而在选择险种上,我挑了分红型养老险。

对于分红的认识,很多人有误区,把它看成是投资功能。

其实,分红的作用是应对长期的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就举我自己的例子,1996年的时候,我认为退休后两个人每个月有2000元领已经很知足了,可是现在看来这笔钱还是太少。

因为现在2000元能买到的东西和1996年能买到的有很大差别,而这个风险可以通过分红险来解决。

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些产品,我另外还有很多短期的保险。

每年我都会给自己买一些卡式的一年期意外险,尽管如此,我在每次坐飞机前都坚持买5份航意险。

每份航意险的保额是20万元,也就是我万一发生意外,光是航意险就可以赔100万元,另外还有定期寿险以及其他意外险的赔付。

后来,我们公司推出专门的交通工具险后,我才开始用这个一年期的产品替代每次5份的航意险。

投保建议:如果把保险看作是一个同心圆,那么在最里面的是意外、医疗和养老,而在外圈的是理财和资产规划。

不同的人群会选择不同层次的保险。

一般的工薪阶层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内圈,因为意外、大病和养老的风险对这个人群而言显得更加明显。

而一些老板或许对内圈不感兴趣,但是却很需要保险为他们进行资产规划,如资产转移、合理避税等等。

人物五:某寿险分公司,从事保险行业27年。

买保险只是为了满足需求投保自述:对我来说,买保险是安排幸福生活的一个低成本手段,我希望我未来的生活水平不会因为出现什么变故而下降。

比如我2001年的时候买房子,在银行按揭100万元,我就买了超过100万元保额的意外险,目的就是万一我出现意外,我的房子不会因为无力还贷而被银行收回。

当我的收入不断上升,我不断追加保额,因为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了维持这样的水平所需要准备的风险金也要提高。

我买保险的历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

那时刚工作,保险产品相当少。

有一种简易人身险,每个月缴费1块钱,连续缴60个月,如果缴费期间出险,可以拿到63元的赔偿金,如果不出险,60个月后也可拿到63元。

这个产品相当于现在的储蓄型险种。

到了1995年,我才投保了第一份生死两全保险。

那个时候我孩子才3岁,我首先给孩子买了这个保险作为教育金。

其实,买保险的原理是应该给家庭的经济支柱投保,但是中国的常情却是首先考虑孩子,在这方面我也一样。

两年后,我和太太才各自投保了这款保险。

后来我和太太又陆续买了养老险和健康险,同时每年定期购买高额的意外险。

虽然我的保险已经很多了,但是我依然继续在追加。

我发现买保险也会成为一种习惯,当市场上有新产品出现的时候,如果这个新产品恰好符合我的需求,我就会像赶时髦那样购买新产品。

比如以前我坐飞机要买航意险,出去旅游要买短期的旅游意外险,但是现在有了一年期的卡式保单,很方便而且也很划算。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那些产品的保障也渐渐觉得不太够。

比如很早以前就买了养老险,但是维持现有生活水平的费用远远高于10年前,所以我必须增加养老险。

按照国际惯例,为了保证生活品质不发生大的变动,退休后每年能领到养老金应当是退休前三年平均生活费用的70%。

投保心得:我买过上个世纪的那些高预定利率产品,保单的年预定利率接近8%,也买过眼下低利率保单,年利率只有2.5%。

我并不会因为眼下的利率低不划算而不买保险。

我认为,买保险是出于实际的需求,买到符合我需求的产品就是合算,买了不符合需求的产品就是不合算。

人物六:某寿险分公司总经理助理,15年的保险从业经历。

健康险和意外险是首选投保自述:我开始买第一张保单是在1995年,当时刚进入保险行业,对保险的了解还很浅,后来才逐渐明白,我的第一张保单买得并不明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