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中考备战策略 语文课件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共377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文阅读)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文阅读)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四川省绵阳市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阅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阅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二)赏析情感 1.体会表现的友情、思乡念亲、爱国等情怀。 2.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的背景。
五、赏析方法指津
(三)赏析内容 1.写景诗——赏析出画面特征。 2.叙事诗——赏析出情节发展。 3.哲理诗——阐明蕴含的道理。 4.抒情诗——表现诗人的情感。 5.写人状物——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赏析方法指津
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
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 错误。如: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 其后停顿。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 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 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 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 按音节停顿。如: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一)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 1.知人论世,熟悉相关背景和作者风格。 2.注意诗的体裁,古体诗、近体诗还是词曲。 3.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 4.概括诗歌的大意。 5.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三、考查重点清单
(二)品味——品析诗歌的语言。 1.从遣词用语上品味诗歌重点词的妙用。 2.推敲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寄寓的深刻含义。
文言文阅读复习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
知识点详析
(一)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考点一、 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 读节奏:
古文句子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 一是句中短暂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 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 现代汉语 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谢谢观看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阅读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阅读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4.作者虚构的目的。 ⑴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⑵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 ⑶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
5.评价。 答: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 们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程度 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6.小石潭记
1.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 幽深冷寂 的 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 孤凄悲凉 的心绪。
3.结构。
2.《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 雄奇险拔 、 清幽秀丽 的 景色。
3.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山突出 连绵不断 、遮天蔽日的特点。写 水,则描绘 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
长、多 山
山势陡高、江面狭窄。

水大流急、迅猛异常
雄伟险峻 凶险迅疾
奔放美
水 春、冬 清丽奇秀、风景怡人 欢快明朗
清幽美
八(下)
21.与朱元思书(2008年)
1.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其文以小品书札见称,时人称为“吴均体”。
2.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色。总领全 文的句子: 奇山异水 , 天下独绝 。
3.结构。
夸张 异水
比喻
视觉 奇山
听觉
清澈 迅疾 山之高(险) 山之幽(美)
秀美 壮美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3.“怒”: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和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八(上)
21.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1.这篇文章是以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为线索; 2.结构。

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课件:文言文阅读【优质PPT】共50页

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课件:文言文阅读【优质PPT】共50页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课件:文言文阅读 【优质PPT】
11、用道德的Βιβλιοθήκη 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ppt课件下载(人教版中考复习总复习古文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ppt课件下载(人教版中考复习总复习古文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课外文言文是中考必考题型,亦是对学生文言文知识掌握能力的一种检测,学会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对初三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 上传者:zuoanyangguang )下载课件相关课件:课件简介:改编课件,是我初三给学生上的一节文言文实词推断法和文言文的断句的复习,是多年来我由高三的复习到初中的复习,精选出来的,认为上课效果很好。

内容结合学生学过的课文,和中考的要求。

简洁,有可操作性。

画面清晰,内容很有条理。

. 上传者:zhangxuexia 邮箱:zhangxuexia@zhuhai 「下载次数:297」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文言文翻译口决(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句不离段,词不离句。

难解句子,前后联系。

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

实词活用,考查全句。

领会语气,句子流利。

对照原文,尽量直译。

. 上传者:yzy620 邮箱:********************「下载次数:262」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内积累是基础,复习时应重点识记古字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同时注意分类集中、分析比较。

解题时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

. 上传者:yzy620 邮箱:********************「下载次数:271」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把握文言文的内容,实际上是解决一个“写什么”的问题。

需要反复阅读,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对文言文进行分析和概括。

. 上传者:yzy620 邮箱:********************「下载次数:315」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知识点到位,复习方法点拨清楚,是中考复习实用性强的课件. 上传者:dlm633 邮箱:***************「下载次数:256」上传者:dddtttqqq888 邮箱:****************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人教版初三语文总复习,课外文言文,共30篇,适合专项复习. 「下载次数:185」上传者:yzy620 邮箱:********************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理:温习。

中考语文总复习精品课件_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107张)

中考语文总复习精品课件_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107张)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2020中考 语文总 复习精 品课件 :专题 十 文言 文阅读 (107张 )
2020中考 语文总 复习精 品课件 :专题 十 文言 文阅读 (107张 )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2020中考 语文总 复习精 品课件 :专题 十 文言 文阅读 (107张 )
2020中考 语文总 复习精 品课件 :专题 十 文言 文阅读 (107张 )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2020中考 语文总 复习精 品课件 :专题 十 文言 文阅读 (107张 )
2020中考 语文总 复习精 品课件 :专题 十 文言 文阅读 (107张 )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2020中考 语文总 复习精 品课件 :专题 十 文言 文阅读 (107张 )
2020中考 语文总 复习精 品课件 :专题 十 文言 文阅读 (107张 )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考点突破 当堂小测

中考语文专题十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专题十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第十页,共三百八十九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 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 长。
第十一页,共三百八十九页。
第十八页,共三百八十九页。
【思路归纳】本题考查课外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第 1 题考查文言实词及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命题中涉及的句子 虽来自课外,但所考知识点却源自课内。第 2 题考查文言虚 词的意义、用法,每组两个句子中前句出自课外,后句出自 课内。第 3 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要重视课内知识点的活 用以及阅读语境强大的暗示、推导作用。第 4 题考查句子使 用的说理方法及作用,要结合文章主旨来回答。
第十二页,共三百八十九页。
[例 2](2016·山东淄博)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 其道,A 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 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 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 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迁移就是学以致用阅读课外文言文理解词语疏通全文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学过的知识万不可望文生义例如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其中过不能以现在的意思来妄加推测成路过经过在孟浩然的诗歌过故人庄中我们已经学过它是拜访的意思
专题 十 文言文阅读 (zhuāntí)
第一页,共三百八十九页。
中考语文试题对文言文的考查,选材以课内文言文为 主,但近年来向课外文言文迁移的趋势很明显,复习备考时 需要注意这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会读。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故
事,看到一篇记叙文言文,应快速了解短文的几个 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故 事的基本情节和结局等,从而达到初步感知故事内 容的目的。如果是游记散文,就可以通过快速把握
游览的地方、景物的特点、作者的情感等实现整体感 知。议论性文章则要关注表明作者观点、证明观点的 依据等内容。
(1)首先,我们要熟悉一些常见的固定句式,了解几种 常见的文言句式标志。
判断句:用于表示判断的词常有“……者,…… 也”“……者”“……也”等。
疑问句:疑问代词,如“谁”“何”“安”“焉” 等;疑问语气词,“乎”“耶”“邪”等。
被动句:被动词,如“于”“为”“为……所” 等。
否定句:否定词,如“不”“未”“非”“无”“否” 等。
第 2 题,翻译文言文中重要的语句,要抓住关键 词。此句中,既要注意实词,如“布衣”是“平民” 的意思,“躬耕”是“亲自种地”的意思,“苟全” 是“苟且保全”的意思,“闻达”是使动用法,“扬 名显达”的意思。还要注意句中的虚词“于”,三个 “于”的意思和用法一样,都是介词,可译为“在”。 最后,总结出通顺连贯的译文。
其他还有“乃”“为”“悉”等表示肯定或否定 的判断。
(2)其次,学会调整倒装的成分。如:宾语前置、状语 后置、数量词后置等,学会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 汉语的规范。 (3)再次,养成主动补充省略成分的习惯。如有些语句 主语省略、宾语省略、量词省略,等等,阅读时要联 系上下文,做出恰当的补充,使句子意思完整。
我们可以先弄懂形声字的形旁,它对我们结合句意推 断该字的字义有很重要的提示作用。例如:①归以告蒙母, 母恚欲罚之。(《吕蒙传》) “恚”与“心”有关,想去惩 罚他,应是心里“很生气” 。②翌日,问濂昨饮酒否? 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明史》)“馔”是 “饣”旁,可猜与食物有关。
(2)利用组词特点,猜测词义。 我们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实词时,可以使用
悍吏之.来吾乡
D.渠恶贯将盈.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答案:C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一个能事事都顺着你心意的人,可怕得很啊!
3.从“甲”的经历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做人道理? 人们都希望别人顺从自己,喜欢听奉承的话。但遇 事不讲原则,遇错不及时纠正,必将害人害己。时 时事事顺从你、奉承你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2)品读细节,把握人物。 把握人物形象则要关注人物描写,尤其是一
些细节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本质和性格特 点。应仔细阅读这些细节,如揣摩人物说话的语 气,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而 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
例如,语段《偷画》: 有白日入人家偷画者,方卷出门,主人自外归。 贼窘,持画而跪曰:“此小人家祖宗像也,穷极无赖, 愿以易米数斗。”主人大笑,嗤其愚妄,挥叱之去, 竟不取视。登堂,则所悬赵子昂画失矣。
第 1 题中,A 项第一个“将”和《曹刿论战》中 的“公将战”的“将”一样,是“准备”的意思,另 一个是“带领”之意;B 项的“诈”都是“狡诈”的 意思;C 项第一个“利”和《五柳先生传》中“不慕 荣利”的“利”一样,是“利益”的意思,第二个是 “锋利”的意思;D 项第一个“谋”是“计谋”的意 思,第二个是动词“谋划”的意思。
【思路归纳】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段的阅读。题 目涉及一词多义、文言字词的理解、翻译文言句 子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一是需要调动 知识积累判断,二是需要对节选文字进行分析概 括。
第 1 题,A 项两个“鄙”都是“见识短浅”的意 思。B 项第一个“许”是实词,“答应”的意思,第 二个“许”是虚词,表“大约”。C 项中的“以”都 是虚词,第一个“以”的意思是“把”,第二个“以” 的意思是“因为”。D 项第一个“益”是形容词用作 动词,“增加”的意思;第二个“益”是“愈加”的 意思。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先 肉帝 食不 者以 鄙.臣 ,卑 未能 鄙.远谋
B.潭遂中许.鱼先可帝百以许驱.头驰
C.故不临以.崩物寄喜臣,以不.大以事己也悲 D.斟既酌加损冠益,.不 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3 题,文中出现“今南方已定”说明此时是南 方已经安定,B 项中“南北已平定”与原文意思不符, 因此 B 项不正确,故选 B 项。 【参考答案】1.A 2.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种 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 扬名显达。 3.B
[例 2](2015·山东烟台)文言文阅读。 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①曰:“为奈
考点训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一)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2015·重庆 A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15 分) 记承天寺夜游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 之情,也表明对后主的耿耿忠心。 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平定,当率领全军兴复 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 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明决心,郑 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甘愿受罚。
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规劝后主, 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的良策。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官抚军:做官至抚军。抚军,官职名。 ②干没:吞没。③谯:责备。④反噬:反咬一口。⑤ 绐(dài):哄骗,欺骗。⑥渠:他。⑦自贻伊戚:自作 自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及.官抚军
及.郡下,诣太守
B.乙险恶如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C.公不畏之.
【注释 】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卿 。②厌:满足。 ③雍 季:春秋 时期晋国 大臣。④ 遇:对待 。⑤权:权 宜,变通。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
上使外将.兵
B.战陈之事,不厌诈.伪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虽愈利.,后无复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 肉食者谋.之
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②忠信;战陈之 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辞咎犯,问雍季③。 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 伪遇④人,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 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
与楚人战,大破 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 左右 曰:“城 濮之战, 咎犯之谋 也,君行 赏先雍季何 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 ⑤也;雍季之言, 万 世 之 利 也 。 吾 岂 可 以 先 一 时 之 权 , 而 后 万 世之 利 哉?”
第 4 题中,虽然晋文公最终没有采用雍季所答, 但是他的回答却对晋文公今后的治国有很大的帮助, 晋文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奖赏的时候,首先 奖赏的是雍季,说明了晋文公善于用人。 【参考答案】1.B 2.A 3.烧毁树林来打猎,可以获得 较多的野兽,但以后就没有野兽了。 4.善于用人
如何快速读懂课外文言文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材料。面对从未 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基于 这种情况,从平时的学习体会中升华出一套行之有效、 指导性强的方法就格外重要了。
第 2 题中,例句中的“以”是“用”的意思,整 句译为“用欺诈的手段来对待别人”。A 项的“以” 是“用”的意思;B 项的“以”是“认为”的意思;C 项的“以”是“根据”的意思;D 项的“以”是“以 致”的意思。因此选择 A。
第 3 题中,“焚”“猎”,应进行直译,分别是“焚 烧、烧毁”“打猎”的意思,而“愈”应进行意译。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试题对文言文的考查,选材以课内文言 文为主,但近年来向课外文言文迁移的趋势很明显, 复习备考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例 1](2015·广东广州)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3 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
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 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能移。 所谓移,就是迁移的意思。 迁移就是“学以致用”,阅读课外文言文,
理解词语、疏通全文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学过 的知识,万不可望文生义,例如“吾欲与仲孺 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其中“过”,不能 以现在的意思来妄加推测成“路过、经过”,
在孟浩然的诗歌《过故人庄》中我们已经学过,它 是“拜访”的意思;其中的“会”,我们在《口技》 一文中也学过,是“适逢,正赶上”的意思,和现 代汉语中的意思大相径庭。所以,学习文言文,要 学会迁移,就是要善于联系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 反三,而且要有文言意识,疏通文义不能只考虑词 汇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与乙相善
甲与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及官抚军①,并使佐 官政,惟其言是从,久而赀财皆为所干没②,始悟其奸, 稍稍谯③责之。乙挟甲阴事,遽反噬④。甲不胜愤,乃 投牒诉城隍。
夜梦城隍语之曰:“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 疑?”甲曰:“为其事事如我意也。”神喟然曰:“人 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 公之 绐⑤而 绐谁耶?渠 ⑥恶贯 将盈,终必 食报,若公则 自贻伊戚 ⑦,可无庸诉也。”
仔细品读这则短文中主人的“大笑”“嗤”“挥 叱”“竟不取视”等神态、语气,就可发现主人是一 个自以为是、易被假象蒙蔽的人。如此,再结合故事 的结局,短文的启示意义就凸显而出了。因此,品读 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为人也就了然于心,对文章 主旨的把握也必然顺理成章了。
2.会猜。 所谓猜,就是猜读,根据字形揣摩字义。 (1)利用字形特点,猜测字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