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点整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它涵盖广泛的主题,包括认知、情绪、发展、社会关系和心理健康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整理一些心理学入门的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对这个领域有更清晰的了解。
一、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起源于哲学和生理学,并在19世纪成为独立的学科。
早期的心理学主要关注感觉和知觉,如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流派。
到了20世纪,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等新的心理学传统兴起,而当代心理学则更注重研究认知、社会和跨文化等领域。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科学实验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允许研究者控制和操作变量,以观察其对参与者的影响。
实验方法可以测试假设和因果关系。
2. 调查研究:调查方法通过收集大量数据来描述和了解人们的经历和观点。
问卷调查、面访和观察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手段。
3. 临床研究:临床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和与个体进行交流来研究心理异常和心理障碍。
他们通过诊断和治疗来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
4. 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方法在现实环境中观察和记录人们的行为,以了解他们的行为模式和互动方式。
三、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的分支学科。
它研究知觉、学习、记忆、决策、问题解决、语言和创造力等过程。
认知心理学家使用实验和计算模型来研究这些心理过程。
四、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从出生到晚年的心理变化和发展。
它研究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发展心理学家使用纵向和横断面研究设计来观察这些发展过程。
五、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与他人互动,以及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个体。
它关注社会认知、态度形成、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等。
社会心理学家使用实验和调查研究来探索这些社会现象。
六、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研究人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并提供治疗和干预。
临床心理学家通过评估,诊断和治疗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心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 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原始人认为人的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mind),心理学是对心灵的研究,或称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
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或简称之为。
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和、和,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
人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形成各种情绪。
人在生活实践中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活动。
以上所说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活动。
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
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各自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各人的心理过程都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
这种差异既与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有关。
这就是所说的或个性。
心理过程和人格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心理学还研究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正常的和异常的行为表现。
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不仅是为了认识动物心理活动本身,也有助于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了解。
在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中,人的心理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使他攀登上动物进化阶梯的顶峰。
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基础科学。
发展简史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
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很早就讨论了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
心理学专业简介

引言概述:心理学专业是探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研究人类的认知、情感、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原理和特点。
本文将对心理学专业进行详细介绍,包括专业概况、学科内涵、专业发展前景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专业概述1.心理学专业的定义和起源(1)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畴(2)心理学的历史渊源与发展2.心理学专业的特点与优势(1)学科交叉性与综合性(2)专业实践与应用性(3)反思与人文关怀的重要性3.心理学专业的学科内涵(1)认知心理学(2)发展心理学(3)社会心理学(4)临床心理学(5)人格心理学(6)教育心理学二、专业发展前景1.心理学专业的就业形势(1)心理咨询与临床治疗(2)教育与职业指导(3)社会服务与人力资源管理(4)科学研究与学术教育2.心理学专业的国内外对比(1)发展现状与差距(2)国际前沿学术成果与趋势(3)对国内心理学教育的启示与借鉴3.心理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科技应用的影响与机遇(2)跨文化心理学的重要性(3)面临的伦理与法律问题三、心理学专业的培养体系1.本科教育(1)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探索(2)实践教学与社会实习的重要性(3)学术交流与研究能力的培养2.研究生教育(1)学科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2)继续深造与职业发展的选择四、心理学专业的学科拓展1.融入其他学科的发展趋势(1)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2)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的融合应用(3)技术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2.跨学科研究合作与交流(1)跨文化心理学与跨国合作(2)心理学与医学、教育等学科的协同研究(3)科技创新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五、心理学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1.重视人类心理健康与幸福的研究2.探索心理学在重大社会问题中的应用3.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4.推动心理学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深入应用5.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助力社会发展总结:本文对心理学专业进行了综合且详细的介绍,包括了专业概述、学科内涵、专业发展前景、培养体系等方面。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以及内心体验等方面的科学。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改善生活和促进人类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 古代心理学的雏形在古代,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和宗教领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提出了一些关于心灵和心理过程的思想,奠定了心理学的基础。
古代宗教中的修行和冥想也与心理学有着密切关联,人们通过这些实践来探索内心的世界。
2. 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18世纪末,心理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
德国哲学家康德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关于感觉和知觉的理论。
19世纪初,德国的威廉·旧金在他的研究中引入了实验方法,开启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先河。
同时,他也创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
3. 心理学的学派和流派自19世纪中叶以来,心理学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和流派。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行为主义、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
行为主义强调对外在行为的研究,认为行为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
结构主义则关注分析意识和经验的结构。
而功能主义追求研究思维和行为的功能和意义。
精神分析学派则培养了对潜意识和个体心理的关注。
4.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学逐渐扩展到了更多的应用领域。
临床心理学研究和治疗心理问题,为人们提供心理辅导和治疗服务。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习和教育过程,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学习困难。
工业心理学研究和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于组织和职场,优化工作环境和提升员工的工作效能。
5. 心理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理学也在不断发展。
神经科学的发展使得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脑与行为的关系。
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使得心理学能够与其他学科融合,如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另外,正向心理学的兴起则侧重于个体的幸福和积极心态。
总结起来,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哲学和宗教的探索到现代实验研究的兴起,再到各种学派和流派的出现,心理学在追求理解人类内心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进步。
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随着人们对心理学的关注日益增加,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广泛研究人类经验和行为的学科。
而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亦是值得探究的。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起源,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作一简要介绍。
一、心理学的起源社会科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方法都源自哲学,心理学也不例外。
公元前400年左右,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探讨过人类思维和情感的本质。
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环境限制了思考和实验的能力,因此这种探究大多基于逻辑推理和哲学思考。
直到在19世纪,心理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德国的威廉·温德特和美国的威廉·詹姆士是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们将心理学定义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并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二、心理学的发展与分支二十世纪初,心理学开始走向多元化。
根据研究方向和方法,心理学被分为多种分支,比如: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这些分支学科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内在体验、认知过程和普遍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
实验心理学,以实验方法探究人类成长、学习和感知的个人差异,研究主题涉及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和个体差异等。
而临床心理学则是基于医学和心理学的合作,为人们解决情感和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和精神障碍等。
除了各种分支学科的发展,心理学的方法的不断革新,也推动了它的不断壮大。
心理学测试、心理学介入和实验设计的完善,使得心理学研究更加科学普遍,并且很好地发挥了应用的作用。
三、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现代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多元化和应用。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心理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如:医学、法律、商业等。
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迫切性。
另一个趋势是融合和互动。
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脑科学等不断融合,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这种融合引发新的问题,如:意识、人格、人工智能等等。
结论心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它的发展演变从哲学到实验方法,从单一研究方向渐渐分化成多个分支学科。
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内部心理活动、行为和认知过程的科学。
它探究人类思维、情感、知觉、学习、记忆、动机和人格等方面的现象和规律,旨在深入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定义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从早期的哲学思考到现代的实证研究。
1.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内心世界的现象和规律。
它关注的范围广泛,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人格等多个方面。
心理学通过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统计分析等手段来解析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
心理学所提供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具有重要意义,还对教育、临床医学、商业管理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2.1 古代哲学时期心理学的思考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时期。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提出了一些关于人类思维和灵魂的理论,将心理学从神秘的领域转向了理性和思考的方向。
亚里士多德的《心灵》一书则进一步探讨了人类思考和知觉的本质。
2.2 心理学的建立心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最早是在19世纪初建立的。
威廉·詹姆斯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心理学原理》被认为是第一本系统阐述心理学的教科书。
同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的感觉研究以及爱德华·布里奇斯·塔奇纳的实验心理学实践,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实证研究方法的先导。
2.3 行为主义的兴起20世纪初,行为主义成为心理学的主导流派。
以约翰·B. 沃森和伯爵·斯金纳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者,将心理学视为对行为的研究,关注外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行为主义的兴起推动了心理学的实验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发展。
2.4 认知心理学的崛起20世纪中期,认知心理学开始崭露头角。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思考、知觉和问题解决等内在的心理过程。
乔治·米勒提出的“短期记忆”的概念以及诸如艾伦·纽厄尔和杰里·法多斯基提出的信息处理模型,都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心理学学科概述

心理学学科概述一、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心理学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最初的哲学思考到现代科学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者投入其中。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认知、情绪、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研究者关注人类的思维过程和信息加工方式;在情绪心理学领域,研究者探讨人类情绪的产生和调节机制;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研究者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方式;在发展心理学领域,研究者关注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规律。
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除了在学术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临床心理学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工业心理学帮助组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提高教学质量;运动心理学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状态和发挥潜力。
四、心理学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心理学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心理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研究,与其他学科如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结合,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更深层次机制;同时,心理学也将更加关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提升,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总的来说,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心理学将继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改善生活质量。
心理学入门

心理学入门一、心理学简介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到人类的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等方面。
心理学的研究旨在揭示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为人类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二、心理学发展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1879年,德国哲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自此以后,心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诸多分支领域。
三、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心理学的分支学科非常之多,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
这些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各不相同,但都致力于揭示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行为来揭示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来研究被试心理的方法;调查法是通过问卷或访谈来了解被试的态度和看法的方法;个案研究法则是通过对个别被试进行深入的研究来揭示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五、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教育、职业、组织、临床、咨询等多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中,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指导;在职业领域中,心理学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了解员工的工作特点和需求,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指导;在组织领域中,心理学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为提高管理效率提供指导;在临床领域中,心理学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和疾病特点,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在咨询领域中,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和成长需求,为解决个人问题提供指导和支持。
六、心理学的发展前景与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自身心理和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然而,随着心理学应用的普及和深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原始人认为人的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mind),心理学是对心灵的研究,或称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
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或简称之为。
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和、和,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
人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形成各种情绪。
人在生活实践中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活动。
以上所说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活动。
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
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各自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各人的心理过程都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
这种差异既与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有关。
这就是所说的或个性。
心理过程和人格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心理学还研究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正常的和异常的行为表现。
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不仅是为了认识动物心理活动本身,也有助于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了解。
在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中,人的心理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使他攀登上动物进化阶梯的顶峰。
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基础科学。
发展简史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
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很早就讨论了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等,中国古代思想家、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
在西方,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中叶,人的心理特性一直是哲学家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成为哲学的一部分。
这段时期,英国的F.培根、、等人,以及18世纪末法国的百科全书派思想家都试图纠正中古时代被神学歪曲了的心理学思想,并给予符合科学的解释。
培根的归纳科学方法论对整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霍布斯提出人的认识来源于外在世界,洛克最早提出的概念,这都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法国百科全书派J.O.拉梅特里在《人是机器》一书中干脆把人说成是一架机器。
这些虽然不免有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但都有进步意义。
19世纪中叶,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的威信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步生根。
这时,作为心理学孪生科学的生理学也接近成熟,心理学开始摆脱哲学的一般讨论而转向于具体问题的研究。
这种时代背景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奠定了基础。
现代心理学是在1879年建立的。
这一年,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
冯特是一位哲学家兼生理学家,他的心理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感知觉心理过程,所用的主要是生理学的实验技术,所以他称自己的这种研究为“生理心理学”,也称为“实验心理学”。
从此,现代心理学经历了110多年的历史。
在这期间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讨论有过几次大的反复。
最初,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科学,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简单的单元构成的。
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把心理活动分解为一些心理元素。
例如,对一本书的知觉是由长方的形状、一定的大小、绿色的书皮等感觉成分相加而成的。
这种看法无疑受到当时化学发展的影响。
化学采取了分析的方法,化学元素才不断被发现。
正因为如此,后人才把冯特的心理学体系称作元素心理学或。
冯特晚年还开展了的研究,这是现代的先导。
冯特在莱比锡招收了欧美各国大批进修生,他们学成归国后,分别建立心理学系和心理学实验室,使这门新兴的科学得到迅速推广。
冯特所创立的心理学只兴盛了三、四十年就遇到困难。
问题出现在“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这个定义上。
因为要承认这个定义,首先就要求承认的存在。
但是,这不是心理学界所有的人都能同意的。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首先向冯特的心理学提出挑战。
华生指出,心理学如果要成为一门科学,能和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处于平等地位,就必须来一场彻底的革命,就要放弃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华生说意识是主观的东西,谁也看不见、摸不到,更不能放到试管里去化验,这样虚渺的东西决不能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
他认为科学的心理学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东西上面。
人和动物的行为是可以客观观察的,因而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它要探讨一个使有机体发生了什么,在什么环境下产生了什么行为。
至于头脑内部发生的过程,由于只能推测,不能肯定,所以不必给予理会。
华生在心理学界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行为主义运动。
对在美国的中国早期留学生也产生了影响。
例如,回国后便推行了行为主义,索性要把心理学改名为“行为学”。
20世纪40年代前后出现了,强调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
新行为主义者最大胆的尝试是把行为主义原理用于改造社会。
他写过一本小说《沃尔登第二》,是以日记的形式描写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这是一个集体农庄,它有极完善的社会组织,用工分计劳动报酬,完全用行为主义原理来培养训练儿童。
在这个社会里没有竞争和剥削,人与人之间都能和睦相处,互相友爱,人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私和欺诈。
这样一个事先设计好的社会体制避免了现代资本主义各种弊病。
斯金纳把这种社会设计称作“行为工程”,并把这样一个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中国。
20世纪60年代,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社会危机四起,人们开始怀疑美国的社会制度,向往一个理想社会,于是这本书便不胫而走。
行为主义在美国影响很大,从20年代到50年代,行为主义一直统治着美国心理学。
现在看来,行为主义的理论太简单化和绝对化了,不能因为头脑中的活动看不见,就否认人的思维和意识的存在。
同样,在物理学中,原子、分子、电子也不能被肉眼见到,但仍可以用仪器或其他工具进行研究。
人的思维等心理活动同样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客观的研究。
心理学毕竟要研究人的心理的内部过程。
再者,人的社会活动极为复杂,不是简单的行为工程所能阐明的。
在行为主义兴起的同时,在欧洲又出现了两大心理学派别,一个是格式塔学派,另一个是精神分析学派。
诞生于德国,它反对冯特的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其代表人物是、和。
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意思是整体、完形。
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人脑的内部过程,认为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所看到的东西并不完全决定于外界,而是在人的头脑中有某种“场”的力量把刺激组织成一定的完形,从而决定人看到的外界东西是什么样的。
当时,物理学中正流行着“场”的理论,格式塔学派则认为人的大脑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所以物理规律可以同样适用于人脑的活动。
格式塔心理学还对猿猴的智力进行了研究。
克勒观察猿猴如何把几只木箱叠起来,爬到木箱顶上拿到悬挂在屋顶上的香蕉。
猿猴还能把棍棒连起来取得被栏杆挡住的食物。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和动物解决问题是靠突然发生的“顿悟”。
格式塔学派反对冯特学派只强调分析的做法,而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
这种强调整体和综合的观点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是有益的。
科学研究不应只从分析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中的相互关系是更重要的一面。
学派来源于精神病学。
它给予心理学以巨大的冲击,以致在讨论心理学对象的时候不能不提到它。
奥地利医生利用催眠术和自由联想法让精神病患者回忆往事,以找出致病的原因。
他发现患者的幼年经验,特别是儿童与父母的情感关系非常重要。
他还发现做梦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矛盾,所以分析病人的梦也是一种治疗方法。
弗洛伊德认为,一方面人的内在生物性的情欲是最基本的冲动;另一方面人的社会习俗、礼教和道德又约束着这种原始冲动的发泄,将其压抑到中去。
意识的内容是理智的、自觉的;无意识的内容多是与理智、道德相违背的。
当理智与无意识的矛盾激化,就造成神经症。
为了治病就需要对病人的无意识进行心理分析。
这就是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的作用。
其主要兴趣在于探讨人在生活中基本的心理。
认为人的根本心理动机都是无意识的冲动。
正是这种强有力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人的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根本作用。
至于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则只是显露在表面的一些孤立的片断。
近年的已不再那么强调生物冲动的作用,而更为重视人际间的社会关系。
在西方社会中精神病发病率很高,许多病因都与道德堕落有关,所以精神分析理论很容易被接受。
在心理学的发展上,苏联心理学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是有原则性区别的。
沙皇时代的俄国心理学最初也是从西欧国家引进的。
但是俄国的一些生理学研究为今天的苏联心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大脑的反射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稍后的写了《反射学》一书。
接着,专门研究了条件反射。
他的促进了美国行为主义的兴起。
对苏联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其理论基础之一,也直接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以及一些东欧国家的心理学。
然而,在苏联对巴甫洛夫学说的学习曾一度出现过绝对化的倾向,排除了对其他先进科学思想的吸收。
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不久,苏联心理学者就主张要把心理学建立在辩证唯物论的基础之上,试图从反映论的角度来说明心理现象。
这种理论认为心理是脑的功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的反映功能是有主动性的,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劳动和社会交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开始于清代末年改革教育制度、创办新式学校的时候。
在当时的师范学校里首先开设了心理学课程,用的教材多是从日本和西方翻译过来的。
1907年王国维从英文版重译丹麦H.霍夫丁所著《心理学概论》。
1918年著出版,这是中国最早以心理学命名的书籍。
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
1921年成立了中华心理学会,任会长。
1929年中央研究院设立心理研究所,任所长。
这时,构造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等都被介绍到中国来,中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心理学研究。
在30年代前后,郭任远的鸟类胚胎行为研究,的儿童绘画研究,的新生儿行为研究,、沈有乾等人的汉字研究,、等人的心理测验研究,卢于道、等人的生理心理学研究,、等人的研究等都做出了成绩。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方和沿海地区的多数大学迁到西南,心理学的教学虽然继续进行,但是研究工作几乎停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各大学迁回原址复校,心理学研究才得以恢复。
此时,全国约有10余所大学设有心理学系,其教学与研究主要受美国心理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