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历史

合集下载

心理学历史

心理学历史

心理学历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本文将从古代心理学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些重要的心理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古代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心灵和思维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柏拉图认为人类的灵魂由三个部分组成:欲望之魂、意志之魂和理性之魂。

而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知觉、记忆和想象等心理过程的理论。

在欧洲中世纪,心理学受到宗教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灵魂和道德的研究上。

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将心灵视为神的灵性之所在,而托马斯·阿奎那则提出了灵魂和身体相互作用的观点。

到了16世纪,人们开始对心理学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

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了实证主义的观点,强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则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将思维作为人类存在的基础。

18世纪是心理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关于认识论的理论,强调人类思维的主观性和建构性。

康德的理论为后来的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此外,德国医生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将潜意识和童年经历作为研究对象。

到了19世纪,心理学逐渐从哲学和医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德国哲学家威廉·威廉特提出了第一门实验心理学课程,并建立了第一个实验室。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则在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中系统地介绍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主题。

20世纪是心理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行为主义和人类学派成为主导的两大流派。

行为主义强调对可观察行为的研究和实验,以及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坎宁汉和伊万·巴尔洛博士是行为主义的重要代表。

人类学派则关注人类的主观体验和个体差异,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和主观感受。

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是人类学派的重要代表。

到了现代,心理学已经形成了多个专业分支,如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学科。

它从多个角度探究人们思考、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内在机制。

它是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法对
人类心理现象进行研究并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和理解。

二、心理学的历史
心理学发展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

在这个时期,学者
们对人类思维、行为、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作出了一些探究,后来心理
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在19世纪,人们采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并制定了一些研究方法,从而促进了心理学的
发展。

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涵盖很广,包括认知、情感、行为、学习、记忆、
性格、人际关系、发展以及神经生理等方面。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
是为了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如何处理和解决人类心理
问题。

四、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与人类实际生活中的
情况相关。

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体
育心理学等,这些应用心理学的分支致力于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
使他们拥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体验。

五、结论
心理学在当今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和支持,它不断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家庭、学校、社会还是工作场所,都需要一种心理学的帮助。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感情和行为的科学,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并探讨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一、古代心理学古代心理学主要围绕哲学和宗教展开。

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于思维和感知的本质进行了讨论。

柏拉图认为思维和感知是独立于物质的存在,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了感知与经验的联系。

在古印度,佛教和耆那教强调了心灵的控制和平静。

二、近代心理学的起源现代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德国,威廉·旧金斯创立了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并提出了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他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知觉和认知过程。

在美国,威廉·詹姆斯成为了第一位正式任教于心理学的学者,并发表了《心理学原理》一书,成为心理学教育的里程碑。

三、行为主义的兴起在20世纪初,行为主义在心理学领域的兴起成为一次重大突破。

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是对刺激的响应,并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实验来研究心理过程。

著名的行为主义者包括巴甫洛夫、华生和斯金纳。

他们的实验旨在揭示行为与刺激之间的关联。

四、认知心理学的崛起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逐渐兴起,并且成为心理学领域中的主流派别之一。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思维和知觉的作用,通过研究信息加工、记忆、语言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探索人类思维的内在机制。

克里斯蒂安·恩斯特·穆勒、乔治·米勒和诺曼·切斯勒等心理学家在这一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现状现代心理学已经发展为一个多元化且细分化的领域。

以下是一些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1. 精神疾病和心理治疗:心理学家正在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产生机制,并开发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

2. 睡眠与梦境:睡眠和梦境是心理学中的热门研究方向,研究者致力于揭示睡眠和梦境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

3. 心理发展:心理学家对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心理发展。

心理学发展历史

心理学发展历史

心理学发展历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关注人的思维、情感、意识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古希腊时期公元前5世纪,心理学在古希腊时期开始崭露头角。

当时的哲学家们开始思考和讨论人类的思维和意识。

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思考是在不断提问和追问中发展的,而柏拉图则将尽力追求真理的智者称为哲人。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知觉、记忆、学习等概念,并将它们与世界观联系起来。

二、近代心理学的起源17世纪到18世纪,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们开始将科学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大脑是一张白纸,所有的知识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这是后来所说的经验主义。

法国启蒙思想家笛卡尔则提出了心物二元论,认为人的思维和身体是相互独立的。

三、心理学的分支和实验心理学的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心理学正式分化为不同的分支,并出现了实验心理学这一重要的发展方向。

德国的维尔特和其学生提出了结构主义心理学,试图通过分析人的意识和感知来研究心理活动。

而美国的詹姆斯则提出了功能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活动的功能和适应。

在实验心理学方面,德国的威廉·温德特开创了实验心理学的新领域,他通过实验研究来了解人的感知和知觉。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行为主义者主张研究行为,而不是心理过程。

他们相信人的行为是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华生通过研究婴儿的条件反射提出了行为主义的观点,斯金纳则将实验室中动物的观察和操纵扩展到人类的行为研究中。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20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开始兴起,与行为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是研究的重点。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斯韦尔·马尔托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人的自我实现的概念,并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体的价值。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在欧洲,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时代。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渊源:一是受到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影响,近代哲学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是受到实验生理学的影响,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方法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

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一事件,看作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也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并由弟子铁钦纳将其发展成为严密的心理学体系。

20世纪前30年,该学派在美国心理学中占优势,30年代以后趋于瓦解。

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构造主义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

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儿童心理等心理学领域以及其他不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2.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行为主义产生以后很快风行美国乃至全球,还引发了一场心理学史上的“行为主义革命”。

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这近40年的时间里,行为主义几乎一统天下,因此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

3.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又称为弗洛伊德主义,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建,其理论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实践。

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随着人们对心理学的关注日益增加,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广泛研究人类经验和行为的学科。

而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亦是值得探究的。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起源,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作一简要介绍。

一、心理学的起源社会科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方法都源自哲学,心理学也不例外。

公元前400年左右,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探讨过人类思维和情感的本质。

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环境限制了思考和实验的能力,因此这种探究大多基于逻辑推理和哲学思考。

直到在19世纪,心理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德国的威廉·温德特和美国的威廉·詹姆士是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们将心理学定义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并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二、心理学的发展与分支二十世纪初,心理学开始走向多元化。

根据研究方向和方法,心理学被分为多种分支,比如: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这些分支学科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内在体验、认知过程和普遍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

实验心理学,以实验方法探究人类成长、学习和感知的个人差异,研究主题涉及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和个体差异等。

而临床心理学则是基于医学和心理学的合作,为人们解决情感和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和精神障碍等。

除了各种分支学科的发展,心理学的方法的不断革新,也推动了它的不断壮大。

心理学测试、心理学介入和实验设计的完善,使得心理学研究更加科学普遍,并且很好地发挥了应用的作用。

三、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现代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多元化和应用。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心理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如:医学、法律、商业等。

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迫切性。

另一个趋势是融合和互动。

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脑科学等不断融合,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这种融合引发新的问题,如:意识、人格、人工智能等等。

结论心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它的发展演变从哲学到实验方法,从单一研究方向渐渐分化成多个分支学科。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学学科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学学科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学学科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哲学时期,但直到19世纪末期,心理学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过程,以揭示心理学学科的演进和重要里程碑。

古代哲学:心理学的起源在古代希腊哲学时期,一些思想家开始探索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本质。

其中,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心灵和心智的概念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苏格拉底强调人的内在思维过程,柏拉图则认为思想由超越世俗的形式构成,而亚里士多德则通过观察和实验提出了关于知觉和学习的理论。

19世纪初期的实验心理学:希尔和维尔特海默到了19世纪初,心理学的研究逐渐进入实验阶段。

威廉·詹姆斯与其他实验心理学家一起创建了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并开始进行对感觉、知觉、思维和意识等心理现象的实验研究。

在20世纪初,进一步的实验心理学研究被引入到德国。

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等科学家使用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感觉器官和感觉知觉的原理。

这段时间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心理学家,如明斯基和居里夫人。

心理分析学:弗洛伊德和荣格20世纪初,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建了心理分析学,该学派强调潜意识和个人的内心冲突对人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

弗洛伊德的理论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卡尔·荣格是另一位对心理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家。

他提出了分析心理学思想,强调个体的集体无意识以及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荣格的理论为心理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行为主义:华生和斯金纳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界兴起。

行为主义者相信,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反应,而不是心理过程的结果。

约翰·华生和B·F·斯金纳是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到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心理学界出现了一股认知革命的浪潮。

心理学发展历程总结

心理学发展历程总结

心理学发展历程总结
古代心理学
在古代时期,心理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与哲学、宗
教等学科密切相关,主要关注人的思维、感知和行为等方面。

古希
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灵魂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
为是由灵魂决定的。

在古印度,早期的哲学家也关注人的心理和精
神世界,并提出了“瑜伽哲学”等学说。

近代心理学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心理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领域,并开始运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

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旭恩
是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感觉心理学和知觉心理学等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则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神经过程和它们
与精神现象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现代心理学
20世纪初,心理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心理学开始借鉴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发展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
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多个流派。

其中,认知心理学是近年来
发展最快的心理学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方面的问题。

同时,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发展也为心理学的研究
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学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未来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可能会进一步拓展,包括神经心理学、社会
心理学、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

同时,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也逐
渐增加,心理咨询和治疗等服务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定义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

直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

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心理学简史
作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史,心理学渊远流长。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以及古希腊的哲学家、思想家就已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散见于他们的论著之中。

春秋时期的孔子(公元前 551-479)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遗迹因材施教等诸多观点,已蕴含现代心理学中的兴趣、记忆和个性差异等问题。

战国时期的荀况(公元前 313-238)关于“形具面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荀子·天论》)之说,阐明了现有身体而后有心理、心理依附与身体的身心观。

而古希腊的(Democritos,公元前 460-370)用原子论解释心理现象,认为感觉是原子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并与感觉器官接触的结果。

柏拉图(Plato,公元前 460-370)关于人性的思考引出人的行为的三个来源:欲望、情绪和知识,并提出灵魂先于身体且独立于身体的身心观。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 384-330)写的《灵魂论》一书,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人类心理方面的专著。

自那时起,直至19世纪中叶,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有许多学者论及心理学问题。

但心理学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始终属于哲学范畴而无独立的地位,是哲学家、思想家运用思辨的方法进行研究的领域。

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史,心理学的历史却十分短暂。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

到1987年冯特的出现,心理学从此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

心理学流派
(一)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是19世纪末在美国以铁钦纳(E.B.Titchener)为首创立的一个心理学派别,而冯特仅是构造主义的前驱。

铁钦纳的构造主义承袭了其老师冯特的传统,把意识结构的分析作为心理学的首要任务,主张把意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元素,然后确定这些元素如何结合和结合的规律。

意识经验是由感觉、表象和情感三种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学的最终任务就是要把人类经验的元素完整地描述出来。

构造主义坚持心理学的实验方向,反对应用心理学,这与当时美国流行的机能主义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二)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的先驱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James)。

其代表人物有杜威(J.Dewey)、安吉儿(J.R.Angell)和卡尔(H.A.Carr)等人。

机能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美国的心理学派。

它代表着当时美国对心理学的主张,即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机能主义是在反对构造主义的过程中产生的。

它反对把意识分析为感觉、表象、情感三种基本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反对把心理学局限于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动物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变态心理、差异心理等领域,注重意识的适应价值,注重个人的心理能力的差异。

(三)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华生(J.B.Waston)。

为使心理学成为真正的自然科学,华生认为,心理学必须放弃主观的意识和心理而代之以可观察的客观行为。

在他看来,行为是一种可观察到的机体反应,其本质是人和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刺激—反应是有机体所有行为的共同要素。

他反对心理学研究主观的意识,主张研究客观的行为,在方法上也反对并要求放弃主观内省而采用客观的方法,内省只能给心理学带来分歧和混乱而必须加以抛弃。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其代表人物是斯金纳(B.F.Skinner)。

斯金纳在巴甫洛夫(И.П.Павлов)经典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

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反射,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

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四)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其创始人有韦特海默(M.Wertheimer)、考夫卡(K.Koffka)、苛勒(W.Kohler)等人。

这一学派主要活跃于1912年到20世纪40年代之间,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格式塔心理学并不反对心理学研究意识,不反对自我观察(内省),而且极重视直接经验。

他们只是反对把意识分析为简单的单位,如感觉、表象等所谓心理因素。

在另一方面,格式塔心理学也反对行为主义,因为在他们看来,行为主义也是一种元素,因为行为主义把行为分析为简单的反射──单个的从刺激到反应的过程。

同时他们指出:构造主义把心理活动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并不合理,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

格式塔心理学着重在知觉的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认为“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

格式塔心理学重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结果在当时很有影响,尤其是有关知觉的一些实验结果,即为格式塔知觉规律,至今在心理学中仍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五)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S.Freud)创立。

它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并且超越心理学的范围,对西方的哲学、社会学、美学、神学、伦理学、文学、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一理论主要来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践,它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弗洛伊德指出,精神分析不同于别的医药方法,它是治疗神经错乱的一种方法,主要靠谈话。

对自我的分析和研究是精神分析的入门。

他提出了精神分析的两个基本命题:第一,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意识的心理过程是整个心灵的分离部分,他由此否定了传统的观点──“心理的即意识的”;第二,性的冲动,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并且性的冲动对人类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精神分析理论是从研究人的心理障碍开始发展起来的。

为了治疗的目的,弗洛伊德重视探索人的动机和行为的根源,从而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的不足,改变了心理学研究的趋向。

但由于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无意识中的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因此在理论上曾引起争论,在我国更受到长期的批判。

精神分析的方法至今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仍继续使用,而且其理论对人格、动机等方面的心理学研究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目前,有些精神分析的概念,如无意识、潜意识、自我等也都已经渗入到心理学主流理论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