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环境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愈加困难,我国企业不仅面对着国内的竞争,还迎接着国际的挑战,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审计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不容乐观,受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内部审计缺少真实性、全面性与准确性。为了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合理与有效开展,审计部门应就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在管理制度、法律法规、认知水平、审计人员等方面实施有效的对策,在此基础上,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够不断提高。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况

1.涵义

审计风险是由审计、风险构成的,时至今日,它的概念仍缺少统一性与一致性,根据国际审计准则可知,它是指审计人员面对实质错误的财务资料,提出了不合理的意见或建议,进而造成的风险。根据美国审计准则可知,它是指审计人员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未能给予及时与准确的修正,进而形成的风险。根据我国审计准则可知,它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误的会计报表,提出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审计风险的含义较为广泛,从狭义角度而言,它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的评估与判断出现了错误,在此基础上,重大错误、舞弊行为等未能得到揭示,进而给利益相关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2.特征

其一,客观。审计风险作为客观存在,难以彻底杜绝或消除,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其造成的影响或大、或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预防审计风险的发生,主要方法为审计人员限制其发生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尽量减少其发生频率,降低其造成的损失。其二,广泛。在审计项目中,审计风险存在于各个环节,具有全过程性,如果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则会造成审计偏差,随之便会出现审计风险。其三,隐秘。对于审计风险而言,难以通过精准计算而获取,它主要是凭借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实现的。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由于自身综合素质偏低,提出的审计意见缺少合理性与准确性,虽然未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但风险处于潜藏阶段,此时需要追究审计人员的失误责任,并让其承担相应的风险损失,在此基础上,审计风险才能够呈现出具体性。其四,可控。审计风险客观存在于审计项目的各个流程,如果发生,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或名誉损失、或经济损失等,因此,审计人员应积极控制审计风险,借助专业的判断与全面的评估,采取有效的审计程序与审计手段,以此控制审计风险。

3.成因

(1)客观因素。内部审计部门属于单位内部机构之一,受单位领导的负责,其服务的目标为保证经营的有序性与高效性。但通过分析可知,我国内部审计部门缺少独立性与权威性,通常情况下,此部门由董事会、监事会或者总经理领导负责,此时的设置极易造成经营者的误解或者关系企业经营活动,进而造成了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作为管理者的工具,它呈现的是当局的理念,难以保证自身的客观性、公正性与合理性。同时,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障。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内部审计面对着一系列的新问题与新情况,而原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均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在工作

过程中,审计人员过于依赖自身的经验与知识,使得内部审计缺少准确性、权威性与合理性。

(2)主观因素。在审计人员方面,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受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高低的影响,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丰富的工作经验与技能等,对于我国而言,缺少内部审计准则、职业道德标准及工作具体规范等,在此情况下,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制约着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与深入拓展,而日益复杂的内部审计内容,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欠缺,进一步增加了内部审计风险的出现几率。

在审计方法方面,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审计情况、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具有了不确定性,而二者直接关系着审计成本及审计质量,如果未能获得可靠的审计证据,则会造成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1.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内部审计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均要进一步完善,并保证其全面落实与严格执行,特别是分级复核制度,可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二级或者三级的复核制,此制度保证了人为审计误差的减少或消除,同时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发现与处理,保证审计工作的有序性。

通过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展开全面的管理,在考核后,实施奖惩措施,以便于调动内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人为风险也将得到减少或避免。此体系中应包含详细的、全面的内部审计执业行为准则,保证各准则的可操作性,以此规范与衡量内审人员的工作质量;再者,利用责任追究制度,使审计责任更加明确;最后,严格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求其严格遵循执业行为规范,对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等进行熟练的掌握,通过继续教育,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工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等。

2.内部审计法规的健全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诸多国家均建立了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国际上,制定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等。我国应针对内部审计的工作需求,积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业务准则,通过借鉴、学习与创新,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以此降低审计风险,使此项工作的发展更加稳定、有序与科学。

3.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目前,我国审计队伍建设缓慢,专业的审计人员严重匮乏,制约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我国应积极培养内部审计人才,创新用人机制,选用拥有技术资格、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扩建内部审计队伍;培养内审人员,为其提供入职与在职培训,让其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理论,如:会计、经济学、管理学及法律法规等,丰富其工作技能与方法,让其拥有审计查证能力、审计表达能力与审计协调能力等,以便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求。

4.内部审计方法的丰富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开展审计工作时广泛应用着风险基础审计,此方法是指在审计准备阶段便关注审计风险,将其水平控制在最低值,从而降低了审计风险,保证了审计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对此方法进行积极的利用,改变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以便适应复杂的、多样的经营与竞争环境。

风险基础设计作为审计模式的一种,在审计过程中融入了审计风险理念,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