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第三章练习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二章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二章第三章练习题答案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名词解释绝对优势:当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更有效率时,称为有绝对优势。
比如单位时间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者生产单位产品需要更少的劳动成本。
绝对劣势:,当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较低时,称为有绝对劣势。
比如单位时间能生产出更少的产品,或者生产单位产品需要更多的劳动成本。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应生产其绝对成本低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对双方都有利。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应生产其相对成本低下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对双方都有利。
相互需求理论:实质上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
二、单选题1.D 2.B 3.A4.C 5.A三、多选题1.AB 2.BC 3.BC 4.BD 5.DE四、计算题1.答:甲国在布匹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乙国在小麦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2.(1)本国在食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外国在布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2)本国的贸易利益为10-6=4外国的贸易利益为12-5=7(3)6/12-10-5即1/2-2五、简答题1.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每个国家都应生产其绝对成本低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对双方都有利。
2. 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的进步之处体现在可以解释当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劣势时,仍然可以进行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之处是,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且优势程度相同。
3根据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互惠贸易的范围由两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决定,贸易利益取决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相差幅度的大小。
两国之间的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哪个国家的国内交换比例,哪个国家所获得的利益就越少。
课外思考实践题1.迈克不应该自己修剪草坪。
2.美国应该与日本进行贸易。
美国生产粮食交换日本生产的汽车。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名词解释要素密集度:是指商品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投入比例。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第三章国际价值与世界市场价格一、单选1.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也是由抽象的社会劳动所决定的。
1.商品 B.国别 C.劳动 D.时间2.形成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因是()。
A.援助B.垄断C.经济增长D.各国生产率不同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当时,()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的是经济学家()。
A.李嘉图 B.俄林 C.穆勒 D.马歇尔5.()已成为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指标,也是反映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A.国际价值B.国际价格C.产品的差别D.贸易条件6.()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购买能力。
A.收入贸易条件B.自由市场价格C.垄断价格D.商品贸易条件7. 帝国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8.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9.穆勒在《》一书中,分析了两国贸易中两种商品的实际交换比率是由什么因素确定的。
A.国富论B.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C.政治经济学原理D.论贸易和转变10.()价格基本上能客观地反映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供求状况,并且能得到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A.垄断价格B.转移价格C.世界“自由市场”价格D.管理价格二、判断1.国际价值形成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2.形成商品国际价值的国际必要劳动时间,是指世界各国生产同一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
3.比较成本论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双方间进行分配的。
4.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背离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5.贸易条件改善,贸易利益随之而增大;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随之而缩小。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后基础练习题(理论与政策部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后基础练习题(理论与政策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后基础练习题(理论部分)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各国在编制进出口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方法,美国采取的是()体系。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 C.对外贸易 D.国际贸易2、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来表明。
A.对外贸易 B.贸易顺差 C.有形贸易 D.贸易差额3、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指标。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额 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对外贸易量4、下列不属于专门进口的渠道是()A.为国内消费和使用而直接进入的进口货物B.进入海关及从自由贸易区进口的货物C.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进口货物D.为国内消费和使用而从海关保税仓库中提出的货物以及从自由贸易区进口的货物5、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标准称为()A.有形贸易 B.无形贸易 C.总贸易体系 D.出口贸易6、转口贸易又称()A.间接贸易 B.进口贸易 C.出口贸易D.对外贸易7、一国的()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A.进出口贸易 B.进口贸易 C.出口贸易 D.对外贸易8、当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失衡 D.贸易平衡9、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于()A.第二次世界大中战后 B.15世纪末16世纪初C.原始社会后期 D.18~19世纪产业革命后10、国际贸易是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特点,并揭示()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A.贸易往来 B.贸易冲突 C.贸易利益D.国际商品11、在世界贸易中,()国家是世界贸易的主体,是各国主要市场。
A.发达资本主义 B.发展中 C.不发达资本主义 D.转型12、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来表示对外贸易。
A.国外贸易 B.外国贸易 C.商业贸易D.海外贸易13、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而言。
自考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按章节分类真题2012-2019第三章

第三章对外贸易政策及理论依据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2012.01单1)一国有丰裕的资本,故它应专门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A.要素禀赋说 B.比较成本说 C.绝对成本说 D.产品生命周期说2、(2012.10单5)下列观点不符合绝对优势论的是()A.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B.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低的劳动生产率,那么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劣势C.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是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D.各国应进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3、(2013.01单5)下列观点不符合比较优势论的是()A.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B.一国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的产品C.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是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D.各国应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4、(2013.10单5)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认为保护对象应为()A.农业 B.所有幼稚工业C.所有制造业 D.刚开始发展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工业5、(2014.04单3)为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实施政策内容所采用的对外贸易措施是A.政策主体B.政策客体C.政策手段D.政策对象6、(2014.10单3)下列关于晚起重商主义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禁止货币出口B.一国对每一个贸易伙伴的贸易都应顺差C.任何商品输入都会使货币流出D.发展加工业和转口贸易7、(2014.10单4)下列关于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错误的是()A.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应该生产丰裕要素密集的产品B.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应该进口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C.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D.商品贸易趋向于消除工资的国际差异8、(2015.04单3)下列关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贸易和分工的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B.各国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C.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是一种多要素理论D. 李嘉图比较优势论假定各国生产商品时劳动生产率是一样的9、(2015.10单3)下列关于对外贸易乘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凯恩斯提出B.贸易乘数和投资增加额一定时,贸易顺差越大,国民收入的增加额越小C.边际消费倾向越高,对外贸易乘数越大D.一国越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越不利于本国经济增长10、(2016.04单6)下列属于保护贸易政策的是()A.降低进口货物关税 B.取消进口货物配额C.设立自由贸易区 D.进行外汇管制11、(2016.10单5)早期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A.货币 B.生产力 C.生产资料 D.自然资源12、(2016.10单6)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A.农业是一国财富的基础B.不同国家生产某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C.不同国家生产某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D.要素价格均等化13、(2017.04单6)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C.法国重农学派 D.里昂惕夫14、(2017.10单6)下列关于绝对优势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大卫·李嘉图提出B.属于新古典贸易理论C.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那么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D.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低的劳动生产率,那么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15、(2018.04单5)下列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亚当·斯密提出B.属于新古典贸易理论C.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更高的劳动生产率,那么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D.只要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产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16、(2018.04单6)下列关于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汉密尔顿提出B.处于农业阶段的国家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C.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D.不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17、(2018.10单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A. 农业是一国财富的基础,交换不能产生财富B.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C.贸易的基础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D.贸易利益实现的前提是贸易政策18、(2018.10单6)中心一外围论的提出者是()A.小岛清 B.李斯特 C. 汉密尔顿 D.普雷维仟19、(2019.04单4)李嘉图认为,贸易的原因或基础是劳动生产辜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不同。
外经贸考试-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第三章 国际贸易方式-第八节 加工贸易

外经贸考试-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第三章国际贸易方式-第八节加工贸易[单选题]1.进料加工对口合同进口料件()。
(江南博哥)[2009年12月真题]A.不可以保税B.可以全额保税C.可以差额保税D.有时可以全额保税,有时可以差额保税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进料加工可分为进料加工对口合同和进料加工非对口合同。
其中,进料加工对口合同进口料件全额保税;进料加工非对口合同定额保税。
[单选题]2.来料加工项下,外商提供进口用于加工装配返销出口产品的料件可以()。
[2013年6月真题]A.全额退税B.全额保税C.部分退税D.部分保税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来料加工的管理项下税收规定:①来料加工项下,外商提供进口用于加工装配返销出口产品的料件可以全额保税;②来料加工项下进口直接用于加工生产出口产品而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燃料、磨料、触媒剂、催化剂、洗涤剂可以全额保税;③来料加工项下加工成品出口,免于缴纳出口关税;④来料加工保税料件纳入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
[单选题]3.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2009年12月真题]A.均是一笔交易B.均是两笔交易C.后者是一笔交易,前者是两笔交易D.后者是两笔交易,前者是一笔交易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来料加工是指由外商免费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料、辅料、零配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简称料件),委托我方加工单位按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加工后的成品交外商销售,我方按合同规定收取工缴费的一种贸易方式。
来料加工的料件进口和成品出口系同一协议及同一客户,因此来料加工是一笔交易;进料加工是指我国有关经营单位用外汇购买进口部分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辅助材料(简称料件),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销往国外的一种贸易方式。
加工贸易经营单位进口料件后自行决定产品生产的数量、规格和款式,根据国际市场情况自行选择产品销售对象和价格,因此进料加工是两笔交易。
[单选题]4.以材料或半成品委托他人加工,而付给的加工费用,称为()。
国际贸易理论试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练习题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单项选择1、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D )指标。
A贸易顺差B对外贸易额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D对外贸易量2、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D )来表示对外贸易。
A国外贸易B外国贸易C商业贸易D海外贸易3、一国在其境内设有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时,其关境(B )A 大于国境B 小于国境C 等于国境D 与国境无关4、一国关境与其国境相比( D )A关境可以小于国境B关境可以大于国境C关境可以等于国境D以上都对5、以货物通过关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标准称为(D )A有形贸易B无形贸易C总贸易D专门贸易6、转口贸易又称(A )A间接贸易B进口贸易C出口贸易D对外贸易7、贸易顺差是指( A )A.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C.国际收支为正D.国际收支为负8、某国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 200亿美元,同年该国出口贸易为240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200亿美元,这-年该国贸易依存度为(C )。
A.出口贸易依存度力16.6% B.进口贸易依存度为20%C.对外贸易依存度为36.6%D.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6。
6%9.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B )A、对外贸易方向B、国际贸易地理方向C、对外贸易结构D、国际贸易商品结构10、当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称为(B )A贸易顺差B贸易逆差C贸易失衡D贸易平衡11、在世界贸易中,( A )国家是世界贸易的主体,是各国主要市场。
A发达资本主义B发展中C不发达资本主义D转型12、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B )而言.A世界进口总额 B 世界出口总额C世界进出口总额D世界进口差额13、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个进口商品,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是( B )A贸易依存度B贸易条件C贸易结构D贸易比率14、具体商品的进出口属于( A )A有形贸易B无形贸易C进出口贸易D商品贸易15、当货物运输的过程中经过第三国的国境,对第三国来说这种贸易是( C )A进口贸易B出口贸易C过境贸易D转口贸易二、多项选择题1、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可称之为( B C E )A.贸易顺差B.贸易逆差C。
国际贸易第三章答案

国际贸易第三章答案国际贸易第三章答案【篇一:国际贸易理论习题3与答案】t>第一章绪论【试一试】单项选择题: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货物额是指()。
a.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b. 世界进口货物总额c.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 世界贸易量2.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
a.提高 b. 下降c.不变 d. 变化方向不确定3.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来反映。
a.对外贸易额 b. 贸易差额c.对外贸易量 d. 国际贸易量4.转口贸易又称()a.直接贸易b. 间接贸易c.过境贸易d. 中转贸易5.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b.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参考答案:1. a、2. a、3. b、4. d、5. a第二章国际分工【试一试】单项选择题1.绝对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 d. 俄林2.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a.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b. 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c.绝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d. 相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3.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目的是()。
a.培育自由竞争的能力 b. 追求国内贵金属货币的积累c.垄断国际市场 d. 追求使用价值的增加参考答案:1. a、2. b、3. b复习思考题1.重商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3.赫-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5.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简述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内容。
7.怎样认识和评价对外贸易乘数理论?8.如果一个国家连一个成本优势的商品都没有,而另一个国家两种商品都具有成本优势,那么双方还会发生贸易吗?即使进行贸易,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吗?两国还会实行自由贸易吗?参考答案:1-7题答案参考教材8.双方会发生贸易;贸易双方仍能获益;两国会实行自由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各章复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教材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复习题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A;2.D三、简答题1.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主要体现在以下5点:1.语言环境不同国内贸易在一个法定语言环境下进行商品交易,基本没有语言障碍。
由于各国法定语言不同使国际贸易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语言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为了各国交易者之间沟通的便利,英语就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通用语言。
国际贸易工作者必须通晓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语言。
2.法律环境不同国内交易处在同一个法律框架之下,交易双方遵循共同的法律准则。
由于各国(地区)有自己独立的立法权,各有自己的法律规范,交易各方均不得违背自己国家的法律。
这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法律方面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联合国等权威组织和国际商会等民间机构出台了有关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如《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
因此,国际贸易所使用的法律规范更多,更为广泛。
3.货币不同国内贸易一般必须使用本币进行交易,这是一个法定货币所规定的。
国际贸易则需要使用二十几种国际通行货币,这些货币一般是自由兑换货币。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国家在对外贸易中不能够使用本币,而要使用外币。
这对该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不仅要将本币兑换成外币,而且要承担着汇兑风险。
也就是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多出了一块风险,即汇兑风险,也称外汇风险或汇率风险。
4.度量衡不同国际上常用的有四大度量衡制度,即公制、美制、英制和国际单位制,各国通常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种作为本国度量衡制度。
而国际贸易的出口方所提供的货物不能仅仅按照自己的度量衡来加工,而要按照进口国的度量衡加工,以方便进口国用户使用。
5.政策障碍多各国政府常因保护国内产业和资源的原因,而对进出口货物采取各种各样的限制或鼓励措施,如关税、配额、许可证、出口补贴、出口信贷、繁琐的进出口通关环节等等,而国内贸易则不采用这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习题答案
1.虽然比尔·盖茨先生在编写软件还是在打字速度上都强于他的秘书,他还是应该只编写软件,而将打字的工作交给秘书完成。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比尔·盖茨先生在两项工作上都有优势,但显然在编写软件方面的更具优势,因此如果他把自己的时间和经历全部用在编写软件上,即使在支付给秘书每天20美元后,他仍将获得比又编写软件又打字更大的收益。
(1)美国和日本分工前的计算机对小麦的价格比分别是1C=25W和1C=20W。
2.
(2)日本在生产计算机有比较优势,美国在生产小麦有比较优势。
(3)两国进行分工后计算机和小麦的交换比例为1C:22W时,日本出口1台计算机,可换回22单位小麦,比之国内的1台计算机只能换20单位的小麦,节省了6个工作日。
美国出口1单位小麦,可以换回1/22台计算机,比之国内的1单位小麦只能换1/25台计算机,节省了6/11个工作日。
(4)根据(3)的分析结果可知,当两国每进口1单位的产品时,日本比在仅有国内贸易时多获得2单位的小麦,美国则多获得3/550台计算机,两者的收益都增加了。
3.(1)A、B两国贸易前的布料对小麦的相对价格分别是1C=1/2W和1C=2W,A国生产布料有比较优势,B国生产小麦有比较优势。
(2)如果按照Pc/Pw=1进行国际贸易,A和B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益。
因为A国出口1米布料能换回1千克小麦,比国内1/2千克小麦的获益大;B国进口1米布料,只需要花费1千克小麦的成本,比国内2千克小麦的成本低。
(3)两国从贸易中得益的界限为C:W=1:(1,1/2)
(4)两国间将不存在贸易,因为国内的交换比例和国际间的一样。
在这样情况下,或许可能存在随机的国际贸易。
4.在图1中当Dw与Sw的水平部分在P w/Pc=2/3和120单位小麦产量处相交,意味着此时世界市场对于小麦的总需求只有120单位,且全部由在生产小麦中具有比较优势的美国生产。
由P w/Pc=2/3得P c/Pw=3/2,则对应于图2,Dc 与Sc的交点将在120与240之间,此时英国生产其中的120单位,而剩余的部分由美国生产。
由于美国在生产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英国在生产布料上具有比
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没有达到在生产小麦上的最大产量,而英国将所有的资源用于布料的生产后仍不能满足世界市场对于布料的需求,还需要美国分出部分资源投入没有比较优势的布料的生产。
5.(1)设自行车用B表示,摩托车用M表示,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本国与外国的生产性可能边界如下:
(2)本国和外国用摩托车表示的自行车相对价格分别为2/5和1。
消费可能性边界即为消费者的预算线。
在自给自足的国家里,所消费的商品,必定来自本国的生产,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同时又是消费可能性边界。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消费突破了一国的生产限制,通过进出口扩展了消费集合。
自行车表示摩托车的价格为4/5,本国出口自行车而进口摩托车,可以消费的自行车数量减少了,摩托车数量增加了,外国则是反之。
6.如果该国将20 000万劳动全部用于X的生产,将获得4 000单位的X,全用于Y生产将获得5 000单位的Y。
当不发生国际贸易的时候,X与Y的相对价格为1X=4/5Y。
由于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那么要进口 2 000个单位X,必需以4 000个单位的Y进行交换,对于该国需要花费16 000万单位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