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QP-4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目的:确保不合格产品的有效识别和控制,防止其非预期的交付和使用,确保消费者利益得到最大保障。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的识别、判定、标识、处置、控制流程。

3.职责:3.1.工厂总经理对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半成品、成品处置全面负责;3.2.质量技术部经理负责主持影响较大及重大不合格的评审;3.3.质量技术部负责对不合格半成品、成品、潜在不合格品、原辅料进行确认和提出处置方案;3.4.生产部负责按质量技术部提出的方案处置不合格半成品、成品、潜在不合格品;3.5.供应部负责对不合格的原辅料进行处置。

4.管控说明4.1半成品不合格:过程检验感观指标或理化指标等有任一项不合格、出现沉淀颗粒、成形不良、外箱图案不佳、生产批号打印不良、吸管粘贴不良、封合不良、产品容量不足、重新打印日期等异常现象;4.2 不合格成品:出现的不符合成品质量标准的产品,如理化指标、微生物、外观形象等;4.3潜在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不符合等类似情况,存在有质量隐患的产品。

4.4质量技术部化验室应按《不合格品处置管理规定》及相关质量标准、验收标准等文件的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检验,以识别和判定不合格品。

4.5生产部在使用原辅料时,应对原辅料进行感官、文字、色差等方面要求进行检查,以发现不合格的原辅料。

4.6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和汇报4.6.1各部门凡发现不合格品(化验室检验、质检员巡查、生产人员自检及其他人员等发现质量问题)时均需通知当班质检员确认,隔离、标识(不合格待检标识包含以下信息,产品名称、生产班次、生产批号、不合格原因、不合格数量、判定人、确认人);4.6.2如当班不能整改的需通知当班质检员,存放指定待检区并做好记录;4.6.3质检员根据不合格情况开具不合格通知单通知责任部门当班主办或相关人员,责任部门接到通知后需组织人员进行整改;4.6.4不合格品通过整改后需通知技术部质检员进行复检确认,技术部质检对其进行抽样复检确认判定合格后撤销不合格通知单予以放行,如未经技术部质检员确认,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库或放行。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含表单)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含表单)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 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2范围适用于生产、安装、服务全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

3 职责生产车间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隔离、评审和处理。

其它部门配合实施。

4 工作内容4.1 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和记录4.1.1生产车间负责对采购物资、半成品、成品按《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对其中不合格品加以判定,并按《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规定加以不合格品的质量状态标识。

4.1.2 不合格品也可以由其它作业人员发现后进行不合格品标识,可放入规定的不合格品存放处或有不合格品标识的盛器,同时应报告专职的检验人员或立即交检验人员处理,严禁与其它产品混淆。

4.1.3检验人员应在相关的检验质量记录中记录不合格品的情况。

4.1.4 对于批量不合格品、情况严重的不合格品以及回厂返修的不合格品,应有相关检验人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

4.2不合格品的隔离4.2.1生产车间负责对生产现场的不合格品进行隔离。

4.2.2仓库负责对不合格采购物资和仓库现场的不合格品进行隔离。

4.3不合格品的评审4.3.1非批量不合格品由相关检验人员负责进行评审,并在相应检验记录上加以记录。

4.2.4对于批量不合格品、情况严重的不合格品以及回厂返修的不合格品,由检验人员将“不合格品处理单”报生产车间主管进行评审。

4.4不合格品的处置4.4.1检验人员可对非批量不合格品按产品类别作如下处理:a.对采购物资不合格品可作拣用处理;b.对半成品不合格品、成品不合格品可作返工或报废处理。

4.4.2 生产车间主管可对批量不合格品、情况严重的不合格品以及回厂返修的不合格品作如下处理:a.对采购物资不合格品可作退货或拣用处理;b.对半成品不合格品、成品不合格品可作返工或报废处理。

c.对回厂返修的不合格品作返修或报废处理。

4.5 由生产车间将处置意见传递相关责任部门,相关责任部门负责按处置意见进行处理。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编号:版本:编制:审核:批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一、目的对来料、过程、成品产生的不合格品加以控制,对不合格品及时处理,以防止不合格产品被误用,确保不合格产品不流入下一流程或交付至客户。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成品与半成品不合格的处理。

三、定义3.1特采:单项判定不合格后,不影响产品的使用功能或不会造成客户的不满意,必要时经客户确认予以放行的产品。

3.2挑选:判定不合格后,经相关人员讨论及批准,决定挑出合格品使用。

3.3返工/返修:对于返工/返修后能达到规定要求的不合格品,由品质部门进行批准,确定返工方法并对返工过程进行监控,处理后的不合格品由品质部按检验标准重新检验。

3.4退货:对于不能接收的材料,由质量部负责人确认、批准,通知供应链作退货处理,并由供应链作记录。

3.5报废:对于以上几种方式不能处理的不合格品,由责任单位申请,经品质部确认,报总经理批准,最后由仓库安排做报废处理。

四、职责与权限4.1品质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断、标识、隔离,组织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理,跟踪处理结果;负责对顾客抱怨、投诉的不合格产品所采取的的纠正及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4.2仓库负责把不合格品隔离及处理;负责接收客户退货产品。

4.3采购部负责负责办理采购产品退货、特采,根据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原辅材料的处理意见,负责同供方的联络。

五、内容5.1来料检验不合格品的处理5.1.1当供应商交货经品质部检验判定不合格时,报告在审批的时间段内IQC先贴上不合格标签,IQC填写《物料IQC报告》经总经理确认后,将检验报告转采购部处理(采购员要求供应商在三个工作日内回复《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给品质部),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5.1.1.1退货:通知供方立即处理不合格品,由仓库主管开《销售出库单》,经采购部审核、质量部会签及财务部批准后通知仓管员与供方交接退货。

5.1.1.2申请特采:在不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客户急用,由总经理批准判为特采后,IQC将《物料IQC报告》反馈给仓库办理入库手续。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文件编号:1.目的:对不合格品加以标识、隔离、风险评估、重新处理,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流入客户手中。

为对品质异常能及时反应处理、预防消除异常原因,以维持品质系统正常运作。

2.范围:针对来料、在制品及包装出货等各个阶段的不合格品。

3.定义:不合格品:不符合产品标准、技术规范或合同要求的产品。

返工:为使不合格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返修:为使不合格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挑选:对不合格品加以挑选,以区别等级。

报废:无法挑选处理并不可能进行返工或返修的不良品及维修成本高于制作制作成本的不良品。

退货:质量部检验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有品质异常不满足需求状况时,将产品整批退还给供应商或制造单位,并要求处理的情形。

特采:于进检、生产过程或最终成品发现不合格品,因客户生产需求急迫,客户担当或业务部代表征得客户同意,或投入后不影响产品功能、构造能力、特殊外观要求及应用功能性,不造成人身安全,可满足最终客户使用品质的不合格品,做特殊接收标识,等同让步接收。

降级降档:因产品检验不符合标注定义要求,而采取更低标准确认接收、降级处理的状况。

4.职责:4.1生产部4.1.1负责对生产过程不合格品隔离作业及相应的标识。

4.1.2执行对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的应急处理要求。

4.1.3按照技术及质量提供的方案执行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挑选等作业。

4.1.4负责生产原因及品质异常之分析改善。

4.2质量部4.2.1负责对不合格品处置的协调,包含来料不合格、制程不合格、客户反馈不合格等。

4.2.2定义不合格品的区分、隔离及标识方式。

4.2.3评估定义不合格品的挑选方式及标准。

4.2.4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紧急处理方式要求。

4.2.5对品质异常的分析与改善要求。

4.3技术部4.3.1品质异常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方案拟定。

4.3.2对品质异常的分析与改善要求。

4.3.3对返工、返修作业方式的定义。

4.4其他部门4.4.1其他部门负责履行本部门的职责予以协助。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一套旨在管理和控制不合格产品的方法和规程。

它有助于组织在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处理和解决不合格品的问题。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主要步骤和要素:1. 识别不合格品:首先,需要明确和定义不合格品的标准和准则。

这可以通过参考相关的行业标准、产品规范和质量要求来完成。

同时,也可以根据企业的特殊需求和要求来制定不合格品的定义。

2. 检测和检查:针对不合格品的检测和检查应该尽早地进行,以确保不合格品不会流入下一道工序或交付到客户手中。

这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检测设备、工具和方法来实现,例如检测仪器、抽样检测等。

3. 确认不合格品:一旦不合格品被检测出来,需要进行确认和评估。

确认不合格品的步骤包括评估其严重程度、原因和潜在的影响。

这可以通过使用质量控制工具和技术,如鱼骨图、因果分析、故障模式和效果分析等来完成。

4. 处理不合格品:处理不合格品的方式取决于其严重程度和原因。

轻微的不合格品可以通过进行修复、重新加工或其他纠正措施来改善。

但对于严重的不合格品,可能需要进行报废、退货或重新生产。

5. 记录和报告: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都应该被记录下来,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这些记录和报告可以用于以后的分析、审查和改进。

同时,它们也可以作为质量管控的参考和证明。

6. 分析和改进:定期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以识别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这可以通过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如统计过程控制、六西格玛等来实现。

通过不断的分析和改进,可以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率和提高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一个关键的质量管理工具,它有助于组织管理和控制不合格品,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通过明确的步骤和要素,可以有效地处理和解决不合格品的问题,并不断改进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目的与适用范围为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需对采购物质、过程产品、最终产品出现的不合格进行控制。

本程序适用于对采购物质、过程产品及最终产品出现不合格的处置。

二、职责1.公司生产经理负责对产品降级申请的审批。

2.生产技术部负责最终产品不合格处置的监督管理和提报产品降级申请。

3.工艺车间负责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不合格的处置。

4.商务部原料采购负责进厂采购物质不合格的处置,仓库负责其他进厂入库物质不合格的处置。

5.质检中心负责最终产品不合格处置后的验证。

三、工作程序1.工作程序流程图见下页图「作程序流程图23.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1)拒收:对不合格标准要求的进厂物质所采取的措施。

2)返工:对不合格品所采的措施,使其满足规定要求。

3)降级:对不符合规定要求而又不能返工的最终成品所采取的措施。

4)让步接收:对虽不符合规定标准要求但对最终产品质量无影响或影响较小的进厂物质所采取的措施,公司让步接收的进厂物质包括燃料煤、工业盐、电石。

4.不合格品处置1)采购物质不合格的处置A.让步接收:燃料煤、工业盐、电石验收不合格,可适当折扣或折价后让步接收。

B拒收:其它采购物质不合格,由验收部门负责人在“进厂物质验质巾请单”上签署意见,仓库予以拒收。

2)过程产品不合格的处置过程产品分析不合格,分析人员及时通知岗位主操作进行工况调整,同时增加分析频率,将增加分析的结果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主操作,直至工况恢复正常。

若连续8小时出现不合格,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处置。

(3)最终产品不合格的处置a)返工①生产车间接到不合格的“产品检验报告单”后,车间组织制定对该批产品的返工方案,报生产技术部审批后实施。

②返工的产品,化验室尽心取样分析验证,填写“检验结果报告单”并注明为返工产品。

b)采取降级处置的产品,由各车间提报降级申请,报生产经理审批后处置。

①降级产品隔离存放,做好标识。

5.进行合格处置时,责任部门应对处置过程包括对随后所采取的各类措施进行记录,包括不合格的性质、处置方式和结果等。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引言在制造和生产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合格品的情况。

不合格品不仅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还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不合格品控制的程序,以帮助企业及时检测、处理和控制不合格品的问题。

目标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主要目标是: 1. 及时发现和报告不合格品,以确保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处理。

2. 追踪和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3. 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品数量和损失。

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是指未达到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材料或零部件。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不合格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内在不合格品:由于原材料或设计问题导致的质量不合格。

2. 操作不当不合格品: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操作不规范等导致的质量不合格。

3. 设备故障不合格品:由于设备故障或缺陷导致的质量不合格。

4. 外包不合格品:由外包供应商提供的不合格产品或零部件导致的质量不合格。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步骤一:发现和报告不合格品必须及时被发现并报告。

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作人员应该定期检查产品、材料或零部件的质量,如果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报告给质量控制部门。

同时,应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记录,以便后续追踪和分析。

步骤二:评估和处理质量控制部门应对报告的不合格品进行评估和处理。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避免不合格品进一步影响到其他产品。

处理的方式可以包括报废、返工修复或退还供应商等。

同时,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

步骤三:追踪和分析质量控制部门应追踪和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找出造成不合格品的根源。

这可以通过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如鱼骨图、流程图和统计分析等来进行。

分析的结果应及时汇报给相关部门,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不合格品的控制,本程序中不合格品包括原材物料、中间产品(包括工艺指标)和成品的不合格。

3职责3.1生产技术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

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和执行情况的监督。

3.2采购部门负责召集相关部门/车间对原材物料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

3.3供应部负责参与对不合格煤、焦炭、采购进厂的甲醇等主要原材物料的评审,并负责标识、处置;负责不合格原材物料的记录、标识、隔离和处置。

3.4营销部负责销售产品不合格品的评审。

3.5质量检验中心负责对成品不合格品评审。

3.6生产车间负责组织对不合格中间产品的评审、记录、标识和处置;并负责成品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处置。

4工作程序4.1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

4.1.1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

4.1.2让步接收或拒收。

4.2不合格原材物料的控制4.2.1不合格的煤、焦炭等由检验人员在分析报告单、检验委托单上分别盖“不合格”章后交供应部,供应部人员负责标识和追溯,对“不合格”的煤、焦根据“不合格”情况进行让步接受并与供方协商解决,并保存好记录。

4.2.2质量检验中心检验出的除 4.2.1条以外的不合格原材物料等由检验人员在分析报告单、检验委托单上分别加盖“不合格”章,由采购部门组织评审,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表》。

a)拒收的原材物料处置由采购部门退货,并记录。

b)让步接收原材物料的处置由采购部门、使用车间做标识、记录。

4.3不合格的工艺指标、中间产品(成品)控制4.3.1工艺指标不符合时,工艺操作人员应时按操作规程进行调整,防止因指标不符合影响中间产品(成品)质量。

4.3.2生产车间检验人员检验发现中间产品不合格时,应通知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在接到不合格通知后应进行返流加工或进入中间槽/不合格品槽,并做好岗位记录。

4.4不合格成品的控制。

4.4.1售前在成品贮罐中不合格的甲醇、醋酸执行《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关于产品回制的管理规定》,回制后的产品,要重新进行质量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Plastic ProductsCo.,Ltd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LX-QP-41
版本/版次:A0
制定部门:品质部
生效日期:2013.08.28
区分
编制
审核
批准
Control Copy
签名
日期
2013.08.26
修订记录
制定/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摘要
版本/版次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3-08-26
5.7.1客退品无法返工时应隔离放置,由相关部门人员通知品质部确认。
5.7.2当客退品不可修理或返工时,由相关部门提出报废,品质部确认,生产经理批准。
6.相关文件:
6.1《特采管理办法》(编号:LX-WI-PZ004)
6.2《记录控制程序》(编号:LX-QP-02)
6.3《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编号:LX-QP-35)
新发行
A0
1.目的:
不合格产品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产品满足内部、外部顾客的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之不合格品处理。
3.权责:
3.1品质部:不合格品之识别、记录、通知、评审、质量异常通知单之效果确认。
3.2生产部门:不合格品的识别、记录、通知、隔离、处置,并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
5.1.4来料不合格品处置:
A.退货:由采购部通知供应商办理退货手续,若客供品则由业务部处理。
B.挑选:由生产部门或供应商进行挑选,IQC检查挑选结果,记录于《IQC来料检验记录》;
C.特采:依《特采管理办法》处续;
5.2制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
5.2.1作业人员自检中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做不合格品标识,并记录于各站的生产报表中;
6.4《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控制程序》(编号:LX-QP-43)
6.5《进料检验控制程序》(编号:LX-QP-38)
6.6《制程检验控制程序》(编号:LX-QP-39)
6.7《成品检验控制程序》(编号:LX-QP-40)
7.相关记录:
7.1《注塑生产日报表》(编号:LX-FR-ZS002)
7.2《IQC来料检验记录》(编号:LX-FR-PZ003)
3.3仓储:不合格品之识别、记录与通知、不合格品之隔离、并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
3.4环境负责人:制品环境不良的处置。.
3.5业务部:客户退货信息的收集与传达。
3.6采购部:供应商的不合格品处理
4.定义:
4.1不合格品:指品质特性不符合相关文件、图纸、客户要求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4.2可疑产品:凡离开应有状态,而无法确认其状况之产品;
8.3物料评审流程:
9.附件:无
7.9《喷印IPQC巡检记录表》(编号:LX-FR-PZ009)
7.10《客诉返工记录表》(编号:LX-FR-PZ037)
7.11《退货再检报告》(编号:LX-FR-PZ019)
7.12《喷印生产日报表》(编号:LX-FR-PY002)
8.作业流程:
8.1半成品及成品处理流程:
8.2原材料及外发加工处理流程:
7.3《IQC来料检验报告》(编号:LX-FR-PZ034)
7.4《注塑IPQC巡检记录表》(编号:LX-FR-PZ018)
7.5《送检单》(编号:LX-FR-CC009)
7.6《品质异常联络单》(编号:LX-FR-PZ005)
7.7《出货检验报告》(编号:LX-FR-PZ038)
7.8《报废申请单》(编号:LX-FR-PZ039)
4.3物料评审会议:由品质、生产、研发、采购、仓储等相关部门派人组成,以评审急用之不合格物料。
5.作业内容
5.1来料不合格品控制:
5.1.1 IQC进料检验抽检判定不合格时,填写《IQC来料检验报告》连同不良实物交主管确认。
5.1.2若判定为不合格,IQC需对不合格品隔离放于不合格品暂放区,做好标示;若客供品则由业务部联络客户处理,经业务与客户沟通后按其沟通结果进行处理。
B.确认非本厂责任或有争议时,备注记录,待业务部与客户联络处理。
5.6.2品质部要求客户每批产品要退回我司之前,退货必须以书面形式注明品名/料号/数量,退货原因及产品品质问题缺陷,以便于我司今后之改善。
5.6.3仓库接到客退货时,仓管员根据退货单确认实物、清点数量并隔离堆放在不良品区,并及时通知品质部门做出处理动作。
5.6.4品质部接到通知后,安排人员对客退品进行确认,根据确认结果联系相关部门处理:
A.本厂责任时,由品质部最高主管或其指定人确定,对客退品进行处理,并把结果视具体情况报告给公司副总经理;
B.非本厂责任时,由品质部通知业务部,由业务部与客户联络进行处理。
5.7品质部对客退品开出《退货再检报告》交相关部门或召集相关部门作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具体按《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控制程序》执行,并对处理结果进行跟踪。
5.1.3不合格品的评审:
A.原材料之不合格品(退货)由品质部通知采购部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将不良原材料分离及通知供应商前来处理),急用物料则由需求单位提出召开物料评审会议申请,会签生产、研发、品质等单位意見,经同意方可特采使用,具体按《特采管理办法》执行;
B.若来料为外发加工则应参考本厂产品检验报告,急用物料则由需求单位提出召开物料评审会议申请,会签生产、研发、品质等单位意見,经同意方可特采使用,具体按《特采处理办法》执行;
5.4.3返工完后,检验员按《产品检验标准》再次抽查,合格后方可入库。
5.5品质部对来料、制程、成品的重大异常提出异常纠正措施,按《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5.6客退品的控制:
5.6.1当品质部收到客户退货的书面通知时,应知会相关部门,并根据实际状况派人到客户现场确认;
A.确认本厂责任时,若能在客户处重工,品质部主导并派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记录于《客诉返工记录表》,若不能在客户现场重工,退回公司处理;
5.3.1成品抽检出不合格品,判定批量不合格时,OQC或FQC必须立即做不合格标识,并开出《品质异常联络单》予生产部门处理。检验结果记录于《FQC检验记录表》。
5.4返工:
5.4.1相关人员返工的不合格品应放于指定位置,并标明不合格内容、编号、数量,返工结果记录于《生产日报表》;
5.4.2返工的不合格品由品质部确认分类,可返修的退生产部门修理,不可修理的区分放置。
5.2.2 IPQC巡检发现不合格品,开出《品质异常联络单》要求生产部门改善与返修,并按规定区域放置、标示,将检查结果记录于《IPQC巡检表》中;
5.2.3经IPQC确认为不合格品,这些不合格品已无法通过返工或其它方式处理来满足品质要求时,生产部应填写《报废申请单》申请报废处理。
5.3成品不合格品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