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社会医学课件-3社会因素与健康

收入差距大的社会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少亲善。 很多的暴力,很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敌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 社会状况对生存、对食物和其他必需品的获得能力,对再生产的机会,对儿童的生存机会,对一个人避免遭受其他人伤害的能力等等都具有很强的影响。
居民营养与健康
#2022
问题:
卫生服务总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健康问题:1)传染病、营养不良问题 慢性病患病率的应用)
卫生服务利用影响
社会资源的丰富
受教育水平与卫生意识的提高
生活水平
个人收入与健康:研究表明收入和社会地位是重要的健康影响因素。健康状态每一步的改进都与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关。另外,一个合理繁荣和社会福利公平的社会,人们会享受到更高的健康水平。
添加标题
我们的研究:
添加标题
2、恒常性、积累性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3、交互作用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慢性病
经济
传染病
心理疾病
慢性病患病率
02
经济 教育 卫生
01
教育 慢性病 经济 传染病 卫生 心理疾病
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与健康
社会经济状况(socioeconomic status)一般包括收入、社会/职业等级或声望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
经济水平与健康的关系
评价经济水平常用的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出生率 死亡率 期望寿命 婴儿死亡率
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社会医学

一、概述
2.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身体、心理、社会
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改变社会卫生状况 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 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特殊人群: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有害作业职
工,流动人口
社会病:意外伤害、精神障碍、酗酒、吸毒、 艾滋病
一、概述
3. 相关学科
社区医学 医学社会学 卫生管理学 预防医学 医学心理学
二、医学模式
1.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学说 阴阳五行的病理学说
3. 机械论医学模式 4. 生物医学模式 5. 现代医学模式
三、社会因素与健康
㈠ 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1. 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 ① 促进作用 ② 副作用
四、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㈠ 心理因素与健康
1. 人格与健康 2. 认知因素与健康 3. 心理压力与健康
㈡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1. 吸毒、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 2. 生活节奏等
五、健康管理 六、卫生服务研究 七、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
社会卫生状况及评价 卫生政策制度 全球卫生状况和社会卫生策略 我国卫生状况和社会卫生策略
社会医学
一、概述
1. 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
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 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 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 护盒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 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和社会功能,提高 人群健康水平。
八、医疗保健制度 九、社区卫生服务 十、弱势人群卫生服务 十一、社会病防治
自杀、吸毒、性传播疾病、青少年妊娠、 精 “三级预防” 2. 社区卫生服务
第七章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吸烟行为
1.烟草的有害成分 卷烟烟丝及其燃烧产物种的主要有害成分有:焦油、
CO、 NO、HCN、丙稀醛;气体占烟雾的90%,其余 为微粒,包括焦油及烟碱。 2.吸烟危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吸烟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20世纪的瘟疫”。 吸烟可致癌、与呼吸道疾患、心血管系统疾患有关, 对妇女及子代造成危害、增加职业性危害、也可使胃 溃疡病患者病情加重 、对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牙 槽骨质疏松 、被动吸烟的危害……
B型性格 动,谨慎小心;沉默,顺从,节奏慢;易相处。
C型性格 D型性格
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分忍让,回避矛盾,怒而不 发,好生闷气,内向。
孤僻型,沉默寡言,待人冷淡;缺乏自信,有不
安全感;爱独处,不合群;情感消极,忧伤,容
易烦躁不安。
10
A型性格模型是指易患心脑血管病的性格模式,这里的 A是英文动脉(artery)的第一个字母,其核心表现为不耐 烦和敌意。有关研究表明,具有A型性格者冠心病的发生率、 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地高于非A型性格者。
△健康行为:是指人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 于良好状态的行为表现。 △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 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 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健康危险行为 偏离 健康期望方面
15
二、行为因素与健康 饮食、运动、吸烟、酗酒、不良性行为、医 疗行为等。 三、健康行为的观点与理论 (一)生物学观点 (二)心理学观点 (三)行为学观点 (四)社会学观点
9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Friedman 和 Rosenman提 出A型性格模型,而后关于性格模型的研究不断发展,近 来有人提出C型性格模型。
性格类型
性格特征
第七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最新版

标化死亡率(1/10万)
45
男性
女性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70
年
1975
年
1980
年
1985
年
1990
时间
年
1995
年
2000
年
2005
中国肺癌流行趋势持续升高30年
第四节 烟草流行与控制
1991-2000年中国和美国人群肺癌死亡变化趋势
第四节 烟草流行与控制
6
5
4 OR
3
2
1
0
第一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压力研究中的有关问题
压力测量的结果的判别和分类 压力与心理健康指标的区别 使用标准的测量工具
第二节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第二节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 行为与健康行为 ※ 行为因素与健0康
心血管疾病: 吸烟、不良饮食行为 、久坐 、应对不良。 癌症:吸烟、不当饮食、过度饮酒、应对不良。 艾滋病:交叉使用注射器 非保护性行为。
第四节 烟草流行与控制
三、控烟倡导促动
政策倡导促动 大众倡导促动
第四节 烟草流行与控制
三、控烟倡导促动
(一)政策倡导促动
政策倡导促动所追求的是社会公平,影响到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执 行。烟草的流行已经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影响到社会未来的发展, 政府必须承担责任。倡导促动就是要推动政策改变,唤起民众行动。 很多国家就是通过限制烟草广告和公共场所控烟立法等举措来遏制吸 烟流行的。
压力管理(stress management) 系指对压力源和压力反应的控制和改变。包括认知和行为策略。 应对(coping) 原先系指解决心理冲突的自我防御机制,近来有人主张将概念扩展为处理压力 问题的认知和行为措施,但在实际研究往往只涉及到处理压力的心理机制 。
社会医学第七章

可编辑ppt
7
对自己 运用 心理调节机制 认知评价 对外部事件 科学 社会调节机制 社会支持、社会资源 缓除 生物调节机制 神经分泌免疫系统(不发怒不抑郁) 压力
压抑
隔离
合理化
否认
移情
投射
退行
升华
正常人的感情过渡方式
可编辑ppt
8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① 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维持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③ 适当应激刺激利于培养机体的防御力量增强人的适应能力。
个人控制信 内控
健康水平
外部控制倾向 认为局面不受自己控制 消极被动
外控
健康水平
宗教与灵性(补充)
信奉宗教(有一个信仰)之人更易认知正确,易获健康。
(虔诚的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党派人员 )
可编辑ppt
4
三、心理压力与健康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产生压力的心理根源就是把社会期望强加于己身, 过度地扮演社会希望成为的那个自己,而忽略了 自己内心本平淡本质朴的需求。
C型性格(癌症性格)过分忍让自我克制爱生闷气自我压抑
生物遗传
生长环境
社会要求期望
人格的差异性
可编辑ppt
3
二、认知与健康
认知:指人们的认识活动与认识过程,包括信念、思维、现象
等。(情商之重要性,能否在心理遇压时合理认清内外条件调 整自己。)
事业观
价值观 爱情观
生活观
健康意识与健康信念
内部控制倾向 利用周围自愿积极改变自身处境
2.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重视心理状态对于健康状况的影响,多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凡事多看到积极的一面,如果出现了心 理问题要及时处理诊治,防止其对于健康的影响恶化以及不良 结果的出现。
《社会医学》考试题库带答案

《社会医学》考试复习题带答案第一章概论一、填空题:1.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 社会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3. 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4.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5.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6. 1848年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
二、多选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C )A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B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C 研究解决人群健康状况的具体医疗技术措施D 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的社会性策略与措施2. 下列不作为社会医学研究任务的是(D )A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特征及变动趋势B 研究高危人群的健康状况、特征C 找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及与社会因素的关系D 研究改善健康、防病、治病的技术措施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医学研究的特点(A )A 研究内容的单一性B 研究因素的复杂性C 研究具有实践性D 研究具有时代性4. 社会医学的性质是(C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交叉学科D 基础学科三、名词解释: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四、简答题:1. 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的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2. 社会医学的教学目的?1)建立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学实践。
2)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群健康状况极医学面临着主要的卫生问题。
社会医学 07第七章 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郭继志)

会属性。它是个体对群体的依附本能,体现为个体与群 体间的利益交换(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心理因素定义:
包括的范围很广,主要指心理现象,包括知、情、意 与人格。限于篇幅,我们在本节只讨论气质、性格以 及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一、人格与健康
行为出现退缩:由于负性情绪不能及时宣泄,而
导致一系列退缩表现,出现忍让、自我克制,依赖、 顺从、回避矛盾、怒而不发,迁就或怕得罪人而放弃 自己的爱好、需要,易出现无助、无望的心理状态。
疾病发病率高:
宫颈癌发病率比其他人高3倍,患胃癌、肝癌等消化系 统肿瘤的危险性更高。
D型性格的特征是孤僻、沉默、消极、固执、不合群, 并容易焦虑和冲动。D型性格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五)情绪与健康
1 . 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emotion)和情感(affection) 统称为感情(feelings)。
情绪是指感情反映的过程,是人的需要与情境 相互作用的过程。
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 受。而情绪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表情。
2.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首先,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 其次,情绪和情感具有动机功能。 再次,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功能。 还有,情感和情绪具有信号功能。
在职业工作中, 能充分发挥自己 的能力,过着有
效率的生活。
身体、智力、情 绪十分协调;
有幸福感;
适应环境,人际 关系彼此能谦让;
国家心理咨询师教材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指:
心理形 式协调
内容与 现实一
致
人格相 对稳定
(一) 评估心理健康的三个维度
社会医学考试复习附答案

社会医学考试复习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概论(选择题+名词解释)1、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时候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是社会卫生变化规律)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寻找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
进行社会医学诊断;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因素、人口发展、生活劳动条件、医疗保障制度;对现有的社会卫生问题进行社会病因学分析)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制定卫生政策;人群干预措施;社会处方。
(提出社会医学的“处方”)3、社会医学的发展(看书P4-8)1848年,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
德国是社会医学的发源地。
4、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提供保障,提前和滞后都不利。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群健康水平提高具有基础性作用,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全面考虑人的整体性,注意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资源的有限性,高危险性原则。
高危险性包括高危人群、高危环境、高危因素。
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需要依靠社会措施。
许多其他疾病也离不开社会措施。
分析社会病因,采取社会干预措施,降低和消除各种健康危险因素。
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卫生事业本质是“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大卫生观”。
政府应该明确其对人民健康的承诺,其次要解决如何通过统一、整合的社会政策来解决健康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心理压力与健康
(二)压力的不良后果
1. 健康问题:
压力过大可以引起高血压、偏头疼、癌症、溃疡、关 节炎、心血管病等。
2.工作问题:
压力过大导致旷工、消极怠工、缺乏责任心,工作差 错和事故增加。压力给美国造成的损失每年3050亿美 元
三、心理压力与健康
3. 管理和决策
3.
4.
免疫系统与中介机制:胸腺退化、干扰白细 胞的活动等
概述
三、心理行为测量
(一)社会心理测验的概念及特性 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 testing):
是一种定量测定人的心理状态的方法。这种测验是利用 事先设计好的模具与量表,组成一些能反映心理特点 的刺激,让受试者做出回答和反应,以分数或等级对 人的心理行为变化进行定量描述。
4.现代压力理论 由压力源、压力反应和压力管理三方面要素构 成
三、心理压力与健康
压力源(stressor):内外刺激事件与情景
压力反应(stress reaction):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表现为生理、行为、情绪、认知等方面的症候 和症状
压力管理(stress management):对压力源和压力 反应的控制和改变
三、心理压力与健康
心理压力:是指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刺激 事件和内在要求在心理上所构成的困惑 或威胁,表现为心身紧张或不适
(一)压力(stress)的基本理论 1.应激理论
三、心理压力与健康
应激源是指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需求, 经个体认知评价后可以引起心理/生理反 应的刺激。
过程:输入 中介 反应 结果 分类:⒈躯体性应激:直接对机体作用的 刺激物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性情内向拘谨的人-传染病的发病机会较少 性情外向爽朗的人-抑郁症的发病机会较少 消极人格的人-较低的健康水平 刚性人格的人-较好的健康水平
A型性格(A type behavior):急躁、缺乏耐性,具 有敌意、匆忙和竞争的特点,与冠心病有关 B型性格:不争强好胜、做事不慌不忙 C型性格:肿瘤的性格模型
二、认知因素与健康
3.个人控制信念
是指个体对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或情景所持的控制信念。
对于患严重疾病的人:
控制感强的人会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控制感差的人会 感到无助;内在控制源的人比外在控制源的人会做出 更多的努力。
二、认知因素与健康
自我效能感:
是指人们对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对某种困难 情景能力的信念。 自我效能越强的个体所选择的健康目标就越高, 能坦然地处理健康问题 自我效能低的人一遇到困难就会自我怀疑,借 助吸烟和酗酒来缓解压力
生活事件对健康的影响:
⒈学习问题 ⒉恋爱婚姻问题 ⒊健康问题 ⒋家庭问题 ⒌工作和经济问题 ⒍人际关系问题 ⒎环境问题 ⒏法律与政治问题
三、心理压力与健康
3.心理认知理论
20世纪80年代,Lazarus 和 Folkman 认为压力不 单指外部刺激事件,也不单指机体对外部刺激 事件的反应,而是指二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如对失业的认知
特点:间接的特征
相对的特征
概述
(二)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
⒈标准化原则:公认的标准化的工具、方法、条 件、指导语、记分方法等。 ⒉客观性原则:需要综合考虑生活经历、家庭、 社会环境等其他信息。 ⒊保密性原则:心理测验的道德准则。
(三)社会心理测验的基本内容及其测量 工具
一、人格与健康
人格(personality):是稳定地表现于个体的心理 特质,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 性格(character):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 成的对人、对己、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的态 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概述
一、基本概念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过程的表现形式 社会心理现象:指在一定的社会情景或影响因素 下产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 应激(stress):是人们面对困难与逆境而产生的压 力和反应。包括接受刺激-应激反应-应付方式 (行为)三个基本环节
概述
1.
2.
二、致病机制
神经系统与中介机制:社会心理因素的刺激作 用于大脑,影响受大脑支配的自主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与中介机制:垂体-肾上腺系统
压力越大,可导致: 危险性抉择可能性增大 较多地采取非理智行为 有效的沟通渠道越少 人们能忍耐不确定性的可能性越少 建设性思维减少,扭曲性的思维增加 做错误和不成熟的可能性越大 侵犯和逃避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短期目标受青睐,长期目标被忽略
三、心理压力与健康
⒉心理性应激源:包括人际冲突、个体的强烈需 求、能力不足与过高期望的矛盾等。 ⒊社会性应激源 客观的社会学指标 社会性变动与社会地位的不合适
⒋文化性应激源
三、心理压力与健康
应激的意义取决于自己的认知评价
主要情绪反应有焦虑、愤怒、恐惧和抑郁;行 为反应有适应和应对及自我防御反应 对健康有利的方面:产生对疾病的抵抗,增强 体质与适应能力 对健康不利的方面:适应不良,产生身心疾病
评价方法:
Holmes 和 Rahe(1967)开创了对生活事件的定量 研究方法,用生活变化单位进行定量评定。 Holmes认为如果在一年中,生活事件变化单位 为150LCU,则未来一年基本健康;若为150300LCU,则患病概率为50%,若超过300LCU, 则 生病的可能性为70%。
三、心理压力与健康
二、认知因素与健康
认知:是指人们的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 信念、思维和想象等。
1. 知识和观点
பைடு நூலகம்个人的价值观和对健康的看法决定其健康状态 乐观积极向上:良好的健康状态 享乐价值观:文明病
二、认知因素与健康
2. 健康意识和健康信念
健康意识:对健康及有关问题的感悟和知觉 健康信念:是人们对健康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具有好的健康意识和信念的人会自觉保护自己 的健康,积极采取预防疾病的措施。
三、心理压力与健康
2.社会事件理论 生活事件(life event)是指日常生活中引起人的心 理平衡失调的事件。
生活事件引起的心理紧张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一般为一年)具有叠加作用,和躯体健康状 况有一定的联系。不同性质、强度、频度的紧 张生活事件对健康产生不同的作用
三、心理压力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