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合集下载

《DNA复制》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DNA复制》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泸科课标版高中第二册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第2节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第一课时一、课标分析2003年《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DNA复制”的要求是“概述DNA分子的复制”,在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则提出的是“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复制”专门强调了复制方式,那么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对半保留复制方式的掌握则尤为重要。

那么首先应该让学生认同半保留复制方式,对DNA的复制方式进行探究。

在认同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基础上,再来认识它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则更利于学生建构知识。

二、教材分析“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本节内容包括对DNA分子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等内容,本节课作为该节内容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DNA复制内容。

“DNA 复制”,是遗传的分子基础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继续学习遗传信息表达和遗传信息在生物学大分子间的流动(中心法则),以及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必要基础。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DNA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虽是在“阅读与思考”栏目,但作为体验生物学实验思想和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的良好载体,在教学中也不容忽略。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记住DNA复制的概念。

(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3)探讨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DNA复制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

3.情感目标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DNA复制方式的探究,DNA复制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法。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是生物体内两个重要的分子合成过程,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和遗传信息传递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一、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通过复制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复制体的过程。

1.1 起始点识别与分离DNA复制的起始点通常由多个起始蛋白质识别并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

起始复合物的结合导致DNA双链在该区域发生局部解旋,形成复制泡(replication bubble),并使DNA双链分离成两条单链。

1.2 主要复制酶合成新链在复制泡的两条单链DNA上,主要复制酶DNA聚合酶α将相应碱基与模板DNA互补配对,并通过糖苷键连接新合成的核苷酸。

DNA聚合酶α负责合成RNA嵌合体(RNA primer),为DNA链延伸提供起始引物。

1.3 DNA链延伸与连接DNA链延伸过程中,DNA聚合酶δ和ε结合到DNA聚合酶α合成的RNA嵌合体上,开始合成新的DNA链。

同时,在DNA链的3'末端,DNA聚合酶α继续合成新的RNA嵌合体,并在链延伸过程中逐渐被DNA聚合酶δ和ε替代。

1.4 合成链的修复DNA聚合酶在合成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错误,但细胞具有一系列修复机制可以修复这些错误。

最常见的修复机制是核苷酸切除修复和错配修复。

1.5 DNA复制的终止当DNA聚合酶复制至DNA链的末端时,由于核苷酸缺失,无法进一步合成。

此时,DNA连接酶将两个DNA片段连接在一起,形成连续的DNA双链。

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蛋白质合成是指在细胞中,根据DNA上编码的基因信息,通过转录和转译过程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2.1 转录转录是指在细胞核中,DNA分子作为模板,由RNA聚合酶将DNA上的信息转录成RNA分子(mRNA)。

转录包括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

在转录起始阶段,RNA聚合酶通过识别启动子区域,并与DNA双链分离形成转录泡。

蛋白质与dna互作的4种方法

蛋白质与dna互作的4种方法

蛋白质与dna互作的4种方法蛋白质与DNA互作是细胞内基本的生物学过程之一,涉及多种分子机制和调节因素,并在细胞的生存、发育和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4种常见的蛋白质与DNA互作的方法。

1. DNA结合蛋白质DNA结合蛋白质是特殊的蛋白质,它们能够通过与DNA的特定序列结合来实现一系列的生物学功能。

这种DNA结合蛋白质具有可变的DNA结合域,这些域可以根据它们所处的生物环境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它们能够识别和结合具有特定序列的DNA。

这种蛋白质与DNA 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许多细胞生物学过程中,如DNA复制、DNA修复、DNA重组、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等。

2. 转录因子转录因子是一类介于蛋白质和DNA之间的分子,它们能够识别和结合DNA的调节区域,并调节基因表达的过程。

这些蛋白质可与DNA序列中的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结合,形成一个蛋白质-DNA复合体,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

转录因子的结合可以促进或抑制基因的转录、调节基因表达,并且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通路来影响转录的语言。

3. DNA修复酶DNA修复酶是一种与DNA复制、修复和重组相关的特殊蛋白质。

当DNA发生损伤或错误时,它们可以与DNA的断裂或缺失端点结合,修复DNA中的错误部分,从而恢复正常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功能。

这种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活性,这使它们能够对DNA上不同类型的故障进行处理。

4. 核糖核酸酶核糖核酸酶是一种在DNA复制、R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能够在DNA或RNA上识别特定的核酸序列,结合并剪切核酸的特定区域,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过程。

核酸酶在细胞内的作用相当重要,能够影响RNA和蛋白质的构成与功能,从而对基因的表达和细胞的功能产生直接影响。

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第2节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教案

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第2节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教案

第6章第2节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课题: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教材分析:本节重点介绍遗传物质的功能,包括DNA分子的复制功能,以及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及其生物性状的功能。

初中教材中主体一“人体”中相关教学内容是“人体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其中有“染色体和基因”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是能说出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学生对染色体和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有初步了解,前一节教学内容在探究人类研究遗传物质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学习了DNA的构成和结构,本节就DNA的功能展开探索,并归纳为中心法则这一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

学生有机化学的基础极弱,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落在采用图像和动画等直观方法和多用比喻等方式降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难度。

用列表法归纳和总结DNA的功能,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

要求学生采用举例、说出相关概念等方式说出对中心法则的理解,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DNA与蛋白质的分工与联系,以这个方式帮助学生将相关内容整合成一定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简述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过程。

能说出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密码子和DNA分子于RNA分子的关系及相互关系。

能用中心法则解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了解DNA分子的结构和碱基配对原则的基础上,感受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了解密码子的功能,注意DNA核苷酸排列顺序与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中,体验核酸和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分工和联系,以及基因对蛋白质合成的控制功能。

重点与难点:重点:DNA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合成)中心法则难点:DNA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DNA复制第2课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第3课时:中心法则及其发展教学用具:自制PPT板书:第2节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一、DNA复制1、定义2、过程: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3、意义:保持生物遗传特性相对稳定的基础二、遗传信息的转录1、遗传信息、基因和性状2、转录的定义3、转录的过程4、转录的意义:将DNA分子的遗传信息转移到RNA分子中。

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DNA复制与蛋白质合成

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DNA复制与蛋白质合成

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DNA复制与蛋白质合成DNA复制与蛋白质合成是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重要的两个环节。

DNA复制是细胞在细胞分裂前的重要步骤,它使得新细胞能够拥有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合成是细胞生物体内的基本过程,它决定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将分别从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两个方面来阐述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以便进一步了解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DNA复制DNA复制是细胞分裂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确保了新细胞能够遗传到与母细胞相同的基因信息。

DNA复制过程遵循着一定的步骤和机制,具体如下:1. DNA双链解旋:DNA双链在复制过程中首先会经历解旋的步骤,该过程涉及到一系列蛋白质的参与,其中解旋酶和组蛋白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解旋后的DNA形成了复制起始点,这是DNA复制的起始位置。

2. DNA合成:在复制起始点上,DNA合成酶、引物和单链结合蛋白等参与到细胞合成DNA的过程中。

DNA合成是一个复杂而高效的过程,它确保了双链DNA能够被准确地复制并保持完整。

3. DNA连接:DNA复制过程中的双链片段在完成合成后,需要被连接成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DNA连接酶能够通过催化酶的活性将DNA片段进行连接,从而完成整个DNA复制的过程。

通过DNA复制,细胞能够获得一个完整的遗传物质,确保了后代细胞能够拥有与母细胞相同的基因组成。

DNA复制不仅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也对细胞的功能和稳定性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

二、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是细胞内的基本生化过程,它决定了细胞的功能和特性。

蛋白质合成主要分为两个步骤:转录和翻译。

1. 转录:转录是指DNA转录成RNA的过程。

转录的过程中,DNA的双链会先解旋,然后由RNA聚合酶沿着模板链合成RNA分子,形成了一个与DNA互补的RNA链。

转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一系列的调控机制,确保RNA的准确合成。

2. 翻译:翻译是指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作业设计方案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作业设计方案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DNA 复制的过程、机制和特点,包括半保留复制、复制的起点和方向、参与复制的酶和蛋白质等。

2、使学生掌握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翻译、密码子的概念和特点,以及 tRNA、mRNA 和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设计实验探究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关于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新的假设和研究方向。

二、作业内容(一)基础知识巩固1、绘制 DNA 复制的过程图,标注出复制的起点、方向、参与的酶和蛋白质,并简述其作用。

2、简述蛋白质合成中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包括模板、原料、产物和发生的场所。

3、解释密码子的概念和特点,列举几个常见的密码子,并说明它们对应的氨基酸。

(二)案例分析1、给出一个基因突变的案例,分析该突变如何影响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预测可能产生的后果。

2、介绍一种与 DNA 复制或蛋白质合成相关的疾病,分析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三)实验设计1、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温度对 DNA 复制速率的影响,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和结论。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某种药物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要求说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四)拓展阅读与讨论1、提供一篇关于最新 DNA 复制或蛋白质合成研究进展的科普文章,让学生阅读后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思考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如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并举例说明。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包括绘图、简述、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等,要求学生书面完成,提交纸质作业。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拓展阅读和讨论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dna和蛋白质的关系

dna和蛋白质的关系

dna和蛋白质的关系
关系如下:
1、D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心法则。

2、DNA的活动离不开蛋白质:DNA的复制、转录等都需要蛋白质酶的参与。

3、DNA与蛋白质共同构成染色质。

拓展资料:
蛋白质: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

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

一般说,蛋白质约占人体全部质量的18%,最重要的还是其与生命现象有关。

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

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

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20%,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6—12kg。

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Aminoacid)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

dna(脱氧核)糖核酸:
是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作为染色体的一个成分而存在于细胞核内。

功能为储藏遗传信息。

DNA分子巨大,由核苷酸组成。

核苷酸的含氮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及胸腺嘧啶;戊糖为脱氧核糖。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N
染色体 数目 DNA含 量 染色单 体数目
4
4
4
8 8
8
4
3N
2N
4→8 8 0→8 8
8 8→4 0 0
N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表示染色体变化 表示DNA变化
四、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不同点: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纺锤体的形成 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 由中心体周围产生 直接产生 (前期) 星射线形成。
细胞质的分裂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 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 (末期) 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 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五、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 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 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 染色体的变化。
①特点: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 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结果: 每个染色体都形成 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呈染色质形态 细胞分裂间期 通过复制,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姐 妹染色单体形成
间期
细胞分裂前期
特点 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 ②核膜、核仁消失
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2、出现了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DNA 数目不变
后期
细胞分裂末期
特点: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 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
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 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 细胞壁
染色体和DNA的复制都发生在 分裂间期 。
末期 分裂间期 DNA数目加倍发生在 ,恢复成原数目在 。
前期
细胞分裂中期
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 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 目最清晰,是进行染 色体观察和计数的最 佳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板
原料 条件
mRNA
20种氨基酸
分别从“模板、原料、能量、酶”比较 形成带有 遗传密码的mRNA (将遗传信息由 DNA→mRNA) 形成有一定氨基 酸顺序的蛋白质 (实现遗传信息 的表达)
产生相同的 产物 2个DNA分子 和 (遗传信息在DNA 结果 分子间的传递)
4、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中心法则”的含义 (2)“中心法则”的表达
分析左图
过程
条件
模板: 基因的一条链(模板链) 4种核糖核苷酸 原料: 酶: DNA解旋酶、RNA聚合酶 能量: ATP
mRNA DNA蕴含的遗传信息 传递到mRNA中
产物 结果
遗传信息的转录 ①图中表示的是DNA的转 录还是复制?为什么?
游离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
②RNA聚合酶的结合区共 有几种碱基?碱基配对 方式有哪几种? ③产物RNA的延伸方向如 何?它的碱基序列与非 模板链是怎样的关系? ④为什么转录形成的RNA 比DNA分子短?
条件
产物
结果
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mRNA上的遗传密码传递到 蛋白质中
碱基计算 1、将大肠杆菌DNA用15N标记,将其转移到14N培养基上连续培 养5代后的大肠杆菌DNA分子中,带有15N标记的DNA占总量的 A、1/2 B 、1/4 C、1/8 D、1/16 DNA分子复制n次,在所有子代DNA分子中含母链的DNA占2/2n 2、某DNA分子中共有200个碱基对,其中有A80个,当DNA分子 连续复制2次,细胞核中参与复制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有?个 A、180个 B、240个 C、360个 D、480 亲代DNA中,C=120个; 连续复制n次,需要游离的C=(2n-1)×120 3、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段含有11个肽键的多 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 的tRNA个数,依次为( )(假设不考虑终止密码) A、33 11 B、36 12 C、12 36 D、11 36 基因中的碱基数:mRNA中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氨基酸按特 定顺序连接 特定的氨基
肽链
酸排列顺序
带有特定氨基酸的 tRNA上的反密码子 与mRNA上的密码子 依次配对
mRNA与 核糖体结合
翻译(细胞质内)
核外
3、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 较
复制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中 解旋后的 2条DNA单链 4种脱氧核苷酸 转录 主要在细胞核中 解旋后的 1条DNA模板链 4种核糖核苷酸 翻译 核糖体
① DNA(基因) ② 转录 逆转录 ④ ⑤ RNA ③ 翻译 蛋白质(性状)
DNA→DNA: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DNA的自我复制 过程。 DNA→RNA: 细胞核 中的 转录 过程。 RNA→蛋白质: 细胞质 中 核糖体 上的 翻译 过程。 RNA→DNA:RNA病毒的 逆转录 过程。 RNA→RNA:RNA病毒的RNA自我复制过程。
运载工具——tRNA(转移RNA)


反密码子 碱基互补配对 密码子
遗传信息的翻译
遗传信息的翻译
定义
以mRNA为模板,以tRNA为运 载工具,使氨基酸在核糖体 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核糖体 分析图示 模板: mRNA 氨基酸 原料: 工具: tRNA 能量: ATP
场所 过程
遗传信息的翻译
密码子表解读:
① 64个密码子中,61个密码 子各自对应一种氨基酸。 ② 有3个密码子不决定氨基 酸,称为终止密码子。 UAA、UAG、UGA ③ 2个起始密码子 (有对应的氨基酸) AUG GUG 1个密码子只和 1种氨基酸对应,那 1种氨基酸也只对应 1个密码子吗?
遗传信息的翻译
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使者”—— RNA
(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动画)——转录和翻译
转录(细胞核内) 核内 解旋
非模板链
基因 (DNA区段)
遗传信息
模板链
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和模板链上的碱基 mRNA 配对(A-U、C-G)并聚合成mRNA 遗传密码 通过核孔 进入细胞质
2.0nm
3.4nm
DNA分子 的平面结构
DNA双螺旋 结构
6.2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1、DNA复制
定义
以DNA分子为模板,合成相同DNA分子的过程。
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
模板:亲代DNA的2条母链
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 能量:ATP 半保留复制 主要在细胞核内 细胞分裂的间期
(3)“中心法则”的意义
——表明了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核酸和蛋白质的联系和分工
补充:碱基计算
DNA复制的过程 解旋
亲代 DNA
酶: DNA解旋酶 结果: 正在复制的部位 解旋成单链 ——母链
模板: 母链 酶: DNA聚合酶 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 原则:碱基互补配对
合成 子链
子代 DNA
特点:每条子链与 对应母链 形成新的 相结合 DNA分子 结果:1个DNA→2个DNA
遗传信息与遗传性状的关系 例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TT→正常血红蛋白→正常红细胞
CAT→异常血红蛋白→异常红细胞 例2:豌豆花色 基因A→控制合成酶X→促使花青素形成→红花 基因a→不能合成酶X→不能形成花青素→白花
基因
控制
蛋白质
体现
性状
遗传信息的转录 定义 场所
以DNA区段中一条多核苷酸链 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细胞核
39.(11分)(1)转录 核苷酸 核糖和尿嘧啶 (2) DNA复制 半保留复制 碱基互补配对 细胞核 间 (3) 中心法则 ②④ ①③⑤ ③⑤
(1)图一表示 过程,所需要的原料是 别于A链特有的化学组成成分是 。
,C链区
(2)图二表示 过程,其复制方式是 ,复制过程中遵循 原则, 主要发生在细胞的 (结构)中,发生时间是细胞分裂的 期。 (3)图三所示的是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被命名为 。图三中 过程(填标号)是对该规律的补充,②过程称为 。图三中人 体正常细胞内可发生的过程有 。(填标号),基因控制蛋白质的 合成过程包括 。 (5)遗传信息存在于 中,遗传密码存在于 中。
转录的模板链 RNA链
遗传信息的翻译
相关概念——遗传密码、密码子
密码子——mRNA上决定氨基酸种类的 每三个相邻碱基
A
U
C
mRNA分子内的碱基序列——遗传密码 逻辑分析和猜测: • mRNA上有几种碱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又有多少种? • 每1个碱基决定1种氨基酸,碱基够用吗?每2个呢? • 3个碱基的排列方式有多少种?
复制 n次
条件
方式 场所 时间 结果 意义
课外阅读课本P48“阅读与 思考”,了解探明DNA的半 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
1
2n
保持生物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
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与生物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有什 么关系呢?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使者”—— RNA
温故:组成RNA的化学元素? C H O N P 基本组成物质? 磷酸、核糖、含氮碱基(A U C G) 基本组成单位? 核糖核苷酸 知新:分子结构?单链结构 种类? rRNA(核糖体RNA) mRNA(信使RNA) tRNA(转移R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