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汉语句式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句式五大类型

现代汉语句式五大类型

现代汉语句式五大类型
文言文句式八大类型分别为:固定句式、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作记述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者,记述文字用的就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进,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不断扩大,“文言文”变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润色越显出浮华,唐代迪阿尔库文学家韩愈等发动“古文运动”,主张重回通俗古文。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易于写作认知,通常都会对其标示标点符号。

现代汉语四种常见句式及特点

现代汉语四种常见句式及特点

现代汉语四种常见句式及特点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四种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以下是它们的定义和特点:
1.陈述句:用来陈述事实或观点的句子。

它通常以句号结尾,没有语气词,例
如“我喜欢阅读。


2.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它通常以问号结尾,有疑问词或疑问语气词,
例如“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
3.祈使句:用来发出命令或请求的句子。

它通常以感叹号结尾,没有主语,例
如“请安静!”
4.感叹句:用来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

它通常以感叹号结尾,没有语气词,例
如“多么美丽的景色啊!”
这四种句式各有不同的用途和表达效果,可以在写作和口语中灵活运用。

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中特殊句式有六种,分别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判断句)、存现句。

下面对这六种句式进行简单的介绍:
- 把字句:用“把”字将宾语提前并与宾语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的特殊句式。

这种句式使得语句的表达变得灵活多样,也为诗歌等韵文的押韵提供了方便。

例如:我把我的作文本忘在家里了。

- 被字句: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表示被动的主谓句。

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

例如:他被他人生的黄金时期硬是这样虚度过去了。

- 连动句: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其谓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性词语连用而成,它们之间没有关联词语。

例如:他脱下大衣坐在了炕上。

- 兼语句: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其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例如:林觉民把自己的一生凝固成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册页。

- 是字句(判断句):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例如: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

- 存现句:表示人或事物存在、出现、消失的句子。

例如:到处是欢乐的人群。

这些特殊句式在现代汉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灵活多样,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浅谈现代汉语中变式句的表达作用

浅谈现代汉语中变式句的表达作用

浅谈现代汉语中变式句的表达作用一、常式句与变式句变式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常式句来说的。

句子有一定的格式,主要表现在句子成分有一定的位置。

句子成分的位置有经常的、一般的,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

可以把句子成分居经常的、一般的位置的句子叫常式句,把句子成分居非经常的、特殊的位置的句子叫变式句。

下面分别说明:(一)现代汉语中的常式句:1、单句中的常式句:这里的“句”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有句终标点为标志的“句”,而是指宽泛意义上的“句”。

单句的常式句有:a。

主语+谓语。

如: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

b。

主语+谓语+宾语。

如:我以为,“雷峰夕照”的真景并不见佳。

c。

述语+宾语。

如:快来看飞机!d。

述语+补语。

如:感动得泪流满面!e。

定语+中心语。

如:大大的西瓜。

f。

状语+中心语。

如:匆匆地跑来。

2、复句中的常式句: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解说复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等小类,其共同特点是各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没有主从之分;偏正复句可分为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目的复句等小类,其共同特点是各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有主从之分。

复句中的常式句主要针对偏正复句来说的。

偏正复句的分句有偏句、正句之分,其常式句为偏句在前正句在后。

如:a。

转折复句的常式句,表承认某种事实的分句在前,表意思转折的分句在后。

如:他虽然语文好,但数学不好。

b。

条件复句的常式句,表条件的分句在前,表结果的分句在后。

如: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进步。

c。

因果复句的常式句,表原因的分句在前,表结果的分局在后。

如: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进步。

d。

假设复句的常式句,表假设的分句在前,表结果的分句在后。

如:如果努力学习,就能取得进步。

e。

目的复句的常式句,表做法的分句在前,表目的的分句在后。

如:必须勤奋努力,以免功亏一篑。

有的目的复句的常式句表目的的分句在前,表做法的分句在后。

现代汉语句式

现代汉语句式

现代汉语句式
现代汉语句式:
按结构划分: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复句(多个单句) :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选择关系、总分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
按作用划分: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
《现代汉语》是中国现代大学中文系必修课程之一,它全面系统的讲述了“现代汉语”的方方面面。

其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比较流行。

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

比如排比句式,命令句式等等。

共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提前、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语后置等。

长句和短句:句子有长有短。

所谓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所谓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

长句和短句各有各的修辞方法。

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

长句主要用于书面语、议论、描写之中,短句主要用于口谕、紧急场合、演讲词中。

现代汉语语法·第6讲句型

现代汉语语法·第6讲句型

句型的划分角度 :
广义的句型指对句子运用不同标准进行综合分 类。这些标准主要有七种:
(1)按句子的结构分类,这是狭义的句型, 例如主谓句、非主谓句等。
(2)按句子的的语气、功能分类,又叫句 类,例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按句子的特征分类,即有些句子的结 构比较特殊或有特殊标记的,又叫句式,例如 “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等。
现代汉语句型系统构拟现状
一、现代汉语教学句型系统 (一)胡裕树《现代汉语》: 特点是:(1)明确区分句型和句类;划分类型依据
单一的标准,即以结构的关系来确定;(2)指出 “句子结构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确定句型”。 明确了句型分析在语法体系中的中心地位。(3)指 出了不影响句型的各种因素:a.句中表示语气的 成分;b.句中功能相同词语的替换;c.扩展(增 加修饰语);f.增加独立成分;e.语用上的语序 变换;(4)句型系统有层次性,分为上位句型和下 位句型。(5)依照向心结构理论,按谓语中心语确 定句型。
还列出了动趋式动词有关句式表:
1.主语+动趋
2.主语(处所)+动趋+宾语(事物)
3.主语+动趋+宾语(事物)
4.主语+动趋+宾语(处所)
(二)赵淑华等句型研究小组 :
1.主谓句 (1)名词谓语句 主‖名词/名词词组 主‖数量词组 主‖“的”字词组 主‖状+名词或名词词组/数量词组/“的”字词组 状+主‖名词或名词词组/数量词组/“的”字词组 (2)形容词谓语句 主‖“很”+形容词 主‖形容词 主‖形容词+“了” 主‖“不/没(有)”十形容词 主‖数量词组十形容词 主‖状十形容词 状+主‖形容词 主‖形容词重叠式 主‖形容词重叠式+“的” 主‖带辅助成分的形容词+“的” 主‖形容词十补

谈现代汉语句式

谈现代汉语句式

谈现代汉语句式一、按结构划分:1、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我是__人。

|购买力提高了。

|张老师教我们算术。

|一句话逗得大家笑起来。

由主谓词组构成的句子称为主谓句。

形容词谓语句田野绿了。

|大桥十分雄伟。

|天气热得十分厉害。

|她真漂亮。

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天。

|4月5日清明节。

|小伙子高高的个子。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谓谓语句老大娘心事太重。

|她性情温和。

|这个问题我们研究过。

|奶奶一个字也不认识。

非主谓句名词非主谓句好大的风啊!|多麼美的图画!|我的书呢?|一个温暖的下午。

由单个词或主谓词组以外的词组构成的句子称为非主谓句。

动词非主谓句下雨了。

|随手关门。

|请勿抽烟。

|加油!形容词非主谓句好极了!|太棒了!|慢一点。

|多好哇!叹词非主谓句唉!(来了。

)|喂!(抓紧点儿。

)|啊!(一言难尽。

)|哎哟!2、复句(多个单句)并列关系:他一边跑,一边哭。

|我既不出去,又无事可做。

常用关联词:也,又,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承接关系:他走过去,拉起了她。

|他盛了饭,端过去,放在饭桌上。

关联词有:又,於是,然后。

递进关系:这本书我看过,而且看过不止一次。

|这种西瓜不仅个儿大,而且很好吃。

|我热爱家乡,特别热爱今天的家乡。

常用关联词:不但而且,并且,甚至,更,不但不反而选择关系: 与其跪著生,不如站著死。

|要麼是你记错了,要麼是我忘记了。

关联词主要有:与其不如,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麼要麼。

总分关系:人死的意义不同,有的重如泰山,有的轻如鸿毛。

|战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至少需有两个层次。

转折关系:文章不长,内容却丰富。

|他年纪不大,见识却很不一般。

常用关联词:却、然而、但、不过、虽然但是。

假设关系:纵有千难万险,也挡不住我们的前进步伐。

|要是没有一次次试验失败,就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常用关联词:如果就,即使也,假如就。

条件关系:要改造沙漠,就得有充足的水源。

|只有认真地调查研究,才能把情况弄清楚。

现代汉语语法第六节之句型

现代汉语语法第六节之句型

5、语用移位不影响句型。 “你回来了?” ——“回来了,你? ”

练习: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
1、窗下一副繁华的街景。 2、他给我们以武器。 3、我,你还信不过吗? 4、当心油漆! 5、我在学校门口看小学生匆匆忙忙回家吃饭。 6、昨天那场球赛精彩得很。 7、小王!
四、动词谓语句
1、双宾句:一个动词带两个宾语。 动词+近宾+远宾, “送你一朵玫瑰花。” 1)近宾一般指人,回答“谁”的问题。 远宾一般指物,回答“什么”。 2)动词类别 A、具有“给予”义,“我送你一朵花。” B、具有“取得”义,可变为一般的动宾句, C、其它: 交际义:问、求、告诉 称谓义:当、叫、评 欠缺义:少、差、缺 对待义:帮、招待、敲诈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
1.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句型 2.根据句子的语气——句类
主谓句
我们明天放假。
单句
句 型 复句
明天是五一, 所以我们放假。
名词谓语句 动词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名词性非主谓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叹词句 拟声词句
非主谓句
并列 顺承 因果 转折
递进 条件
假设 选择 目的 解说

(4)否定词、能愿动词只能出现在 “把”前。如:别把我的书拿走。
4、 被字句
“他[被汽车]撞了。” “ 敌人[被我们]包围了。” 介词“被”在动词前引出动作的施事,” 被“字结构做状语,主语是动作的受事。

(1)动词必须是动作性较强的及物动词。 非动作动词如“是、有、成为”等不能 构成被字句。 (2)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后面一般带 补语、宾语、动态助词、双音节动词: “树叶被风吹落了、大地被月亮涂上了 一层银光、他被撞了、他被搀着、他被 打过、这句话可能被人误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现代汉语句式摘要:句式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去表达,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选择什么样的句式来表达,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不同的表达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句式。

关键词:汉语句式内容古人讲究炼词炼句,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造句不仅需要通顺,而且要造得好,表达要更精确、更富有表现力、更切合特定的语境,这就是炼句。

换句话说,这就是句式的选择。

一、语序的选择语序是汉语的最重要的表达手段,完全相同的词语,经过不同的组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一)词序的变化。

如:我看见了她明亮的眼睛,也看见了她眼睛的明亮。

其中“明亮的眼睛”、“眼睛的明亮” 两个偏正短语的中心词不一样,意义就有差别,但作者不是为了说明这种差别,而是为了强调“明亮”和“眼睛” 之间的关系。

如:上午吃的是白菜和豆腐,下午吃的是豆腐和白菜。

句中“白菜和豆腐”、“豆腐和白菜”,重点突出上午和下午没什么变化,作者用它来比喻生活或工作的乏味。

(二)单句成分的变化。

在具体的语言应用中,有时为了修辞上的需要,要改变句子的顺序,构成特殊的句式。

1.主谓的颠倒。

如:多暖和啊,海南的冬天!句中把谓语“暖和”提到主语前面,突出天气的温暖。

2.定语后置。

如: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句中将“蓊蓊郁郁的”放到后面,目的是起强调作用。

形成强调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们习惯了定语在中心语之前的句式,定语放到后面显得异常突出;二是定语后置用标点点断,在形式上,语感上更加突出。

3.状语的易位。

如:万丈光芒地,将出现了哟——新生的太阳。

这是郭沫若《太阳礼赞》中的句子。

“万丈光芒”是“出现”的状语,一来突出了“万丈光芒”,二来显现了诗歌的节奏。

又如: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将表时间的状语前置,则是因为表时间、处所的状语,经常都是前置的。

它的作用有二:一是可以将长句化为短句,二是让主语跟谓语的关系更简单明了。

(三)分句顺序的变化。

分句是构成复句的单位,所谓分句顺序的变化,就是复句内部的变化。

联合复句、偏正复句相比,偏正复句内部分句变化的修辞作用大得多。

1.转折关系,一般是表意的重点。

如:这个苹果虽然有三分之一是坏的,但还有三分之二是好的;这个苹果虽然有三分之二是好的,但有三分之一已经坏了。

苹果的好坏是客观存在的,但主观情感是不一样的:前者倾向于还能吃,不能随便丢掉。

后者倾向于不能吃,应该丢掉。

2.假设复句的分句变化。

如:假如不是我亲手做的,我还不敢相信;我还不敢相信,假如不是我亲手做的。

两句的偏句,正句换位后,修辞效果就不一样啦。

两句都是通顺的,“假如”在前,强调了“我还不敢相信”;“假如”在后,强调了“我亲手做的”。

但是,在法律、文书、政策、条令之类的文体中,应当前偏后正的排列顺序,换成前正后偏,则有不严肃的感觉。

3.条件复句的分句变化。

如:总之,倘是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无论它在岸上还是在水中。

把这个句子改一下:总之,倘是咬人之狗,无论在岸上还是在水中,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鲁迅要强调的“咬人之狗”所处的地位,“无论它在岸上或在水中”表达了打落水狗不以狗的地位为转移的意义。

二、结构变化这里讲的是同义句式之间的差别关系:长与短,松与紧,整与散。

(一)长句与短句。

同义句式相比,词语多、形体长、结构复杂的是长句;词语少、形体短、结构简单的是短句。

A.这是一次愉快的、感情融洽的和充满了家庭般的和睦和温暖的联欢晚会。

B.这是一次愉快的联欢晚会,它感情融洽,充满了家庭般的和睦和温暖。

A是一个“这是……晚会”为主的长单句,中间有四个定语。

B将定语提出来,有的仍是定语,有的化作分句,构成了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复句。

晚会后是第一层,解说关系,“融洽”后是第二层,并列关系。

所谓短句,不是指这个二重复句,而是指构成这个二重复句的三个分句。

(二)松句和紧句。

同义句式相比,结构松散、停顿较多、语气舒缓的是松句,结构紧凑、停顿较少、语气紧迫的是紧句。

A.如果你有本事,那么你就做吧!B.你有本事你就做吧!从这组例子来看,A句表达的语气比较舒缓,漫不经心的样子。

B句表达了一种急不可耐的样子,语气急迫。

使用松句还是紧句,要根据表达的内容、情感和语境来决定。

如,《二六七号牢房》有这么一句:“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

”这样的句子适合用来表达一个在牢房里的人的孤单寂寞的心境,如果用在别的环境中就未必恰当。

又如,鲁迅的《秋夜》有这样的句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一个松句,作者为什么不写成“在我家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枣树”这样的紧句呢?《秋夜》是鲁迅的一篇散文,用了这样的松句是很合情理的:宁静的秋天夜晚,环境的寂静,作者“打了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的孤苦心理,正是需要这种松散的、舒缓的句式,换一种环境未必恰当。

(三)整句和散句。

同义句式相比,内部结构整齐、长短相近的一组句子,是整句;内部结构参差错落,句式长短互现的一组句子,是散句。

A.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睡过觉,青年时侯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

B.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A句结构整齐,音节和谐,渲染气氛,加强语势。

B句自由活泼,富有变化。

整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易于上口,语势强烈;散句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使用较广。

二者各有所长,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使用,能收到有效、准确、鲜明的表达效果。

如:“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在这样的年代,人们对许许多多的事物产生了新的联想、新的感情,不是有许多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吗?睹物思人,这些东西引起人们多少丰富和充满感情的想象。

”这段整、散句结合的文字,其中的整句节奏鲜明,排列整齐,音韵和谐,充满激情;而散句穿插其间,又使句式富于变化,错落有致。

整句和散句的变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顾及表达目的和语言环境,不同的目的要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语境不同,相应地需要不同的句式;第二,变换句式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变换后的句式要保留原义,必要时可变动个别字;第三,变换后的句式要合乎语法规范和逻辑关系,不能出现语病,不能杂乱无章。

三、意义的侧重同义句式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同的,但它所强调的侧面、感情色彩等却不尽相同。

语序的调整、结构的变化,都有意义侧重的问题。

这里再从语法上的特殊句式的表达作用的角度,讲讲意义侧重的问题。

(一)主动句和被动句。

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施行者的句子,即施事主语的句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的句子,即受事主语的句子,是被动句。

A.小猫打碎了花瓶。

B.花瓶被小猫打碎了。

主动句和被动句各有不同的强调侧面:A句强调动作行为的施行者,B句强调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加以选择。

下面情况常用被动句:第一,为了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或不愿或无从说出;第二,为了使句式整齐;第三,表示特定的感情。

(二)肯定句和否定句。

同一个意思,可以从正面去表达,可以从反面去表达。

从正面表达意思的,是肯定句,从反面去表达意思的,是否定句,正因为肯定句与否定句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所以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交换句式。

同义句式表达的语义,有轻重、强烈的区别,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

1.单重否定句。

A.今天天气真好。

B.今天天气不好。

单重否定句有一种虚化的用法,表面上是否定,实际上是一种肯定。

这种虚化用法,用否定形式来深化表达的内容,使文章抑扬有致,活泼婉转,起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如,鲁迅的《三味书屋》中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丛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其实,句中“不必说”却已经说了,达到了该讲的目的了,让人浮想联翩,给人回味无穷。

2.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正好是肯定的意思。

如,今天下午的例会不得不去。

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比单独的肯定加强了。

有时双重否定句不表示加强语气,反而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

如,人家都这么客气,你不会不去吧。

3.三重否定句。

三重否定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

如,难道没有人知道这里不准搞野炊吗?这是一个三重否定句,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不知不觉地错用三重否定句表达需要表达的意思,恰好把话说反了。

如,她向来对工作认真负责,谁不夸她不是我们班的好干部?句中表达的意思是“她是好干部”,因为双重否定加上反问语气,变成了三重否定句,应该为“谁不夸她是我们班的好干部?”总之,句式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有选择地加以使用,使表达更加准确、具体。

■参考文献:1.黄伯荣等主编.现代汉语.高教出版社.2.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3.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4.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5.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语文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