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听《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听《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听《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是笔算这一內容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难点是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防疫在家,学习不停。

通过听河南名师汤文讲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收获很多。

主要表现在1、课堂内容设计巧妙。

2、算理讲解透彻。

3、练习题重难点突出,层次感强。

4、总结到位。

汤文老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全面,难点巧妙突破,巩固练习难易适当,即使一个数字都经过推敲,教师语言简洁精炼,总结到位。

如笔算除法的起始课42÷2的竖式计算,数字2使用2次,不方便学生观察理解算理,换成46÷2表示更清晰。

先从分一分到竖式计算学习,用一句话“我们不仅能用小棒分一分进行计算,还可以用竖式进行计算”直接讲解竖式的计算过程。

除法竖式计算的算理是这样的:如46÷2,先用小棒分一分,先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剩下的6根,再平均分成2份,每份3根,2捆+3根是23根。

还可以用竖式表示,被除数46高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2写在商的十位上,用除数2乘2个十得4个十,4—4=0,十位数正好分完,0可以省略不写,再把个位上的6落下来,再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3写在商的个位上,用除数2乘3个一得6个一,6—6=0,正好分完,0表示没有剩余。

除法竖式计算算理,结合分小棒的过程,显得通俗易懂。

练习时分层设计,先分一分,写出46÷2的分的过程,即口算过程;再用竖式计算,说一说每计算一步,它表示的含义。

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经过了,体验了,在困难面前思考过。

学生单独计算时,错误率低,整体计算效果很好。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数学教后反思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数学教后反思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数学教后反思在教学除法笔算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没有给予足够的教学重视。

在这次教学中,我应该加强学生对除法步骤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首先,我没有充分讲解除法步骤的意义和目的。

我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将除数与被除数的最高位进行比较,然后进行除法运算。

这样做没有帮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本质。

我应该向学生解释,除法运算是一种反向运算,其目的是找出一个数,使得这个数与除数相乘后的结果等于被除数。

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其次,我没有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给学生。

除法是一种需要反复训练的技能,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才能熟练掌握这种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让他们不断地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此外,我没有很好地解释一些特殊的情况。

在除法笔算中,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学生格外注意,比如除数的个位为0。

我应该向学生解释,当除数的个位为0时,除法运算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除数无法整除被除数。

此外,我还应该解释被除数的位数与除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当被除数的位数小于除数的位数时,如何进行运算。

最后,我没有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比如忘记向左移动一位,或者将除法运算的结果写错。

作为教师,我应该在学生犯错时及时纠正,并向学生解释正确的做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步骤,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改进教学,我应该加强学生对除法步骤的理解,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解释特殊情况,并正确纠正学生的错误。

通过这些改进,我相信学生的除法计算能力会有所提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总结计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建立在表内除乘法、表内除法、100以内减法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之上,对整数除法的学习承上启下,为后面多位数除法奠定知识和思维基础。

1.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这些口算是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利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由于本班学生之前的表内除法掌握不好,在口算教学完成之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计算诸如20xx÷4,800÷4之类题目时得数“0”的个数出错,究其原因,还是算理没有理解。

因此,不管是计算还是解决问题的教学,都重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理解。

2.加强估算的教学。

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我班学生对除法估算的学习掌握不好。

去年冬季的期末检测中,一些优生在除法的估算中都有丢分。

因此,在本期除法口算教学中,我安排了比较多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学习交流,引导学生归纳除法估算与加、减、乘法估算的异同,探寻找被除数的近似数原则:首先是接近被除数,第二是结合除数便于口算。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3.笔算除法的教学中,竖式的写法是一个难点,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此时已经不够用了。

笔算除法的第一堂课,尽管我很仔细地板书讲解竖式除法的书写过程,当时觉得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但在后面学生的独立练习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竖式出错,他的商是正确的(因为被除数小,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能口算出商),但过程却是错的。

因此在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放到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的写法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笔算除法的过程。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1.口算600÷6 27÷3 240÷8 160÷42.笔算9÷3 16÷5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42÷2 52÷23.师:42÷2 等于多少(生:42÷2=21)师:你是怎么想的?生:40÷2=20 2÷2=1 20+1=21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教学例 1 42÷2=21(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

(师配合补充)(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 52÷22.教学例2。

52÷2(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定的难度。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一位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 算思路和竖式写法。学生在学习时借助直观操作的方法 理解算理,在理解的基础上体验得出并在做笔算除法的 过程中熟练地应用。如何让学生自主实现从算理到算法 的过渡,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2、不足之处:就是小组讨论的不是很积极,大部 分学生不敢说话,都是自己做自己的。平时应多练习小 组讨论,让学生知道讨论的必要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 语言表述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再有就是导入的时候多了 些时间,到最后时间有些紧,没有把握好时间。
2.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
本节课教师提供操作活动的材料,把操作过程和笔
算竖式结合起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帮
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突出数学教学的操作性、
自主性和探究性。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开火车直接说
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 答,答对的就坐下。
2.学生的能力结构分析:通过口算除法和“除数一
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学习,学生已熟练
掌握了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了除法竖式的书
写格式。
3.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
两年半时间的新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是用“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也习惯和喜欢上了
这样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学时要重创设情境,提供学
(2)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笔算除法时,如果 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 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 4 表示 4 个十,4 个十除以 2 商 2 个十,要在商的十(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 2。用除数 2 去乘 2 个十,积是 4 个十,表示从被除数 中已经分掉的部分,写在 42 十位的下面。4 减 4 得 0, 表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 2,要落下来继 续除。2 除以 2 得 1,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 对齐)上写 1,再用除数 2 去乘 1,积是 2,表示从被 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个位上的 2 的下面。2 减去 2 得 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 0,表示个 位上的数也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即:42÷2=21。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9篇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2)教学内容:20页例2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准备1、口算240÷8 360÷3 150÷5 36÷3 33÷3 63÷32、竖式计算69÷3 78÷3 95÷5 72÷3 78÷3 58÷2二、新授1.出示例2 猜想每班种多少棵树?2.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准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讲解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

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三、巩固第21页第4题。

第三课时练习练习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

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略)全体练习,同桌校对2. 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3、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11篇】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11篇】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11篇】《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篇一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

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想通过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教学例1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把4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看看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 2÷2=1 20+1=21。

接着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解决42÷2,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

但是,这正是孩子们所困扰的地方,不知如何下手,竖式的书写方式是他们的困惑,不能把竖式各部分与小棒对应起来,导致孩子们对算例明白,但不知怎样写。

发现问题后,我赶紧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竖式每部分表示的意义,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我想这部分既然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要是引领孩子一起学写竖式,一开始就让孩子明确竖式写法,比发现问题再纠正要好。

另外在例1发现问题后,我没能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只想着让学生跟例2对比一下,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但结果却是相反的,孩子更加糊涂了,如果当时能针对例1进行练习,使孩子能够及时巩固算法更好一些。

正因为前面出现了问题,所以后面的练习没能解决。

另外,在导入环节用时也稍长了些,复习的内容稍多了些。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篇二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

同时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必要的启示。

一、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

《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数学教学反思教案

《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数学教学反思教案

《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数学教学反思教案《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课的开始,我先进行听题口算,20多道题大约两分钟的时间,学生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大部分的同学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课堂气氛活跃,看来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达到了我训练的目的,学生能听、算结合提高了口算的能力,式的写法。

在探究新知,先出现例题:把48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根?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48__247;4=?老师问:猜一猜,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同学说是8,他回答不上来。

有的同学说是12,因为94=3648-36=12。

那到底应该怎样算呢?我让学生思考口算应该怎样算?学生能回答:40__247;4=108__247;2=48+4=12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接着让学生边摆边说,这一环节学生很顺利,而且小组讨论汇报时有几个同学回答特别好,把4捆小棒也就是4个十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一个十,再把8根小棒也就是8个一,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一,合起来每份是12。

我接着提问:你们能试着用竖式方法计算吗?学生试做,我在下面看时,只有个别学生会算,一部分的同学看着题目发呆,5分钟过后,我走到黑板前讲解,刚才摆小棒时,先分的什么?(整捆的)写竖式时,要先从什么位开始算起呢?接着请几个会做的同学讲解,说算理并板书,然后带着做练习。

最后独立练习时,大部分学生还是不会,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好把算理又讲了一遍,就下课了。

反思这节课,我自认为前半节课的设计比较合理,只不过对学生放手不够,有些牵着学生走,象有几种方法计算时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对于“学困生”可能只会用最直观的方法,中等生可能会用两种方法,尖子生会想到用竖式,而在讲解竖式时,我又过高的估计了学生,觉得这部分知识很简单,其实这部分知识才是教学的重难点,算理和书写方法,学生很容易受到加、减、乘法竖式的干扰,主要是没有讲透,在练习时,重点多强调算理和书写格式就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富县北教场小学樊秀丽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

在教学例1时,通过课件4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 2÷2=1 20+1=21。

接着让学生尝试用摆竖式解决42÷2,因为例1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可先让学生尝试,再讨论解决。

在课上,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例1。

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

同样设计了42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课件主要解决平均分完3捆还剩1捆,怎么分?通过把1捆打开成10根和2根合起来再分,每人分到4根;然后让学生摆竖式。

将小棒演示的每一步与的竖式的每一步结合起来,既能够帮助思维弱的学生理解算理,对已经理解算理的学生也是一种认知的强化。

在练习中主要针对两种类型的除法展开,通过练习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巩固竖式写法。

练习中对第一种类型能较快解决,而第二种对学困生则需要花时间。

需多加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