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1-05-12 11:02:00 ] 作者:王锦燕编辑:studa20【关键词】白花蛇舌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综述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等功效,为临床常用药。
现就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1 药理作用1.1 抗肿瘤作用谭氏等[1]的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的乙醇提取物对结肠癌、黑素瘤和乳腺癌细胞株显示一定活性,特别是对乳腺癌细胞株活性更强。
袁氏等[2]以不同剂量的白花蛇舌草在裸鼠胶质瘤间质注射,观察实体瘤的瘤重及组织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其对裸鼠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于氏等[3]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细胞集落的形成,没有逆转Bel-7402多药耐药性的作用。
实验还确定了白花蛇舌草的安全剂量范围是100~1 000 g/L,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对机体正常细胞无毒性作用。
为临床上治疗多药耐药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
于氏等[4]从细胞代谢和形态学变化的角度初步论证了白花蛇舌草提取物的抑瘤机制。
白花蛇舌草作用后的肿瘤细胞,DNA复制受到抑制,细胞的活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达到有效抑制Bel-7402细胞分裂的作用。
高氏等[5]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可以促使细胞中储存的钙离子释放,引起钙离子耗竭,同时诱导胞外钙离子的内流,以升高胞内游离钙的浓度。
提示白花蛇舌草的抗癌作用在于诱导癌细胞进入凋亡程序。
1.2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王氏等[6]的实验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具有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能够促进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由ConA或LPS诱导的脾细胞的增殖反应,并提高小鼠血清IL-2和IFN-γ的含量,促进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脏IgM抗体形成,并升高抗肿瘤药物所致的小鼠白细胞减少。
1.3 抗菌消炎作用蒋氏等[7]的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醇提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全草类药材薄荷白花蛇舌草

全草类药材薄荷白花蛇舌草草本植物作为传统药材在中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薄荷白花蛇舌草作为一种全草类药材,在中医药领域被广泛用于调理身体、促进消化和提高健康。
本文将对全草类药材薄荷白花蛇舌草进行介绍,并探讨其药理作用、药用价值以及使用方法。
薄荷白花蛇舌草,又称瓦松草、蛇舌草等,为唇形科草本植物。
其主要特点是植株矮小,叶片呈倒披针状,叶缘有锯齿状结构,叶片上覆盖有白色细毛。
薄荷白花蛇舌草的茎、叶、花都是药用部位,富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单萜类等多种成分。
关于薄荷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它具有镇静、解热、抗菌、消炎等多种功效。
其中,挥发油中的薄荷醇是薄荷白花蛇舌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强烈的清凉感,能舒缓神经,缓解焦虑和失眠症状。
此外,薄荷醇还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可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和头痛。
药学研究还发现,薄荷白花蛇舌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薄荷白花蛇舌草作为天然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在中医领域,它被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喉咙肿痛、口臭、胸闷等症状。
薄荷醇具有解痉作用,能够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和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此外,薄荷白花蛇舌草的清凉特性还能促进口腔血液循环,舒缓口腔粘膜炎症,减轻口臭和牙龈出血等问题。
而且,薄荷白花蛇舌草还可用于肺热咳嗽、外感风寒等疾病的治疗,其清热解毒的作用有助于祛除病毒和细菌。
关于薄荷白花蛇舌草的使用方法,常见的有泡茶、煮汤、熏香等。
制作薄荷白花蛇舌草茶,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取适量的薄荷白花蛇舌草叶片,用开水冲泡即可饮用。
薄荷白花蛇舌草的香气独特,可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同时也有助于缓解胃肠不适。
此外,将薄荷白花蛇舌草叶片放入热水中进行蒸馏,可以获得薄荷精油,用于熏香或按摩。
薄荷白花蛇舌草作为一种全草类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和药用价值,而且使用方法简单方便。
白花蛇舌草的临床用途

白花蛇舌草的临床用途白花蛇舌草,味苦、淡,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祛湿通淋、利水退黄、抗肿瘤、消痈、清热利湿等功能。
近几年来,经研究对于白花蛇舌草的治疗与用途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用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重用剂量治疗顽固性蛋白尿,治疗慢性肝炎、乳腺病、白细胞精子症、痤疮、荨麻疹等疾病,白花蛇舌草是清热解毒的首选药物。
1 白花蛇舌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白花蛇舌草,味苦、淡,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祛湿通淋、利水退黄、抗肿瘤等功能。
笔者应用白花蛇舌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获良效。
患者,男,42岁,反复大便不规律2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大便混有白色黏液,伴有下腹部阵发性疼痛,时有腹胀肠鸣,矢气则舒,常疲倦乏力,纤维肠镜检查:直肠、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血管模糊欠清,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方治疗无效,舌淡、苔白腻,脉弦。
处方:白花蛇舌草100g,槐花15g,大黄10g,金银花15g,黄连10g,当归尾10g,红花10g,赤芍10g。
上药加水1000ml,煎至150ml,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嘱忌吃油腻燥热食品,多吃蔬菜瓜果,反复灌肠30余天,大便成形,无黏液,每日一行,左下腹症状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不明了,该病多以大便不规则,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有血便或黏液便,伴有左下腹部疼痛,病变可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多与饮食失调,情志障碍有关,属于中医“肠癖”等范畴,病程长,治疗尚缺乏特效疗法。
据现代药理研究,白花蛇舌草能刺激网状内皮细胞的增生,增强网状细胞及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抗菌消炎的作用,故以白花蛇舌草为主;槐花、金银花、黄连清热解毒;大黄、当归尾、红花、赤芍凉血活血、祛瘀消肿,保留灌肠,直中病所,作用于病变部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及炎症,改变肠黏膜的病理状态起到良好的作用,白花蛇舌草干鲜品均可入药,鲜药要加量方可有效。
2 重用白花蛇舌草治疗顽固性蛋白尿白花蛇舌草功效为清热解毒、消痈,临床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等症。
白花蛇舌草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白花蛇舌草的抗肿瘤研究进展白花蛇舌草,又名鬼臼、苦草等,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材。
在传统中医药中,白花蛇舌草被广泛应用于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活血止痛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白花蛇舌草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白花蛇舌草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物质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对多种癌症类型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白花蛇舌草中活性成分的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其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阻断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等多种途径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在动物实验中,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多种肿瘤模型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例如,在乳腺癌模型中,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减小肿瘤体积;在结肠癌模型中,其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很高的抗肿瘤潜力,对癌症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对白花蛇舌草提取物的研究之外,科研人员还对其单独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例如,生物碱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已经得到证实,部分黄酮类物质也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苯丙素类物质对某些特定类型的肿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如对胰腺癌、肺癌等具有抗肿瘤作用。
随着对白花蛇舌草抗肿瘤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员还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理活性。
例如,白花蛇舌草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还可以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降低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能力,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这些新的发现为白花蛇舌草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白花蛇舌草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通过对其活性成分的研究,科研人员揭示了其多种药理活性及抗肿瘤机制;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显著疗效。
未来,科研人员还将继续深入研究白花蛇舌草的抗肿瘤作用,探索其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癌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药物选择。
冬凌草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冬凌草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前言冬凌草,又名白花蛇舌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区。
其所含的活性成分非常丰富,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冬凌草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抗氧化作用冬凌草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冬凌草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体内的氧自由基水平,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抗炎作用冬凌草含有多种具有抗炎作用的成分,如绿原酸、儿茶素等。
这些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的炎性细胞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冬凌草含有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如靶向肿瘤细胞的多糖、花青素等。
这些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肝保护作用冬凌草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可以保护肝脏免受损伤。
研究表明,冬凌草可以减轻各种导致肝脏损伤的因素的损伤程度。
免疫调节作用冬凌草所含的多糖等成分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此外,研究发现,冬凌草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免疫细胞活性,达到平衡免疫系统的目的。
临床应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冬凌草可以改善胃肠道进食后的不适,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因此,冬凌草被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如胃溃疡、胃炎、呕吐等症状的缓解。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冬凌草可以缓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各种症状,如喉咙痛、头痛、鼻塞等症状。
同时,冬凌草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提高抵抗力,预防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治疗肝脏疾病冬凌草可以保护肝脏免受损伤,并且可以帮助肝脏恢复功能。
因此,冬凌草被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如肝炎、肝硬化等。
抗肿瘤治疗冬凌草所含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具有抗肿瘤作用。
因此,冬凌草被广泛应用于辅助抗肿瘤治疗。
结论冬凌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肝保护、免疫调节等作用。
白花蛇舌草的临床应用

白花蛇舌草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药理作用。
方法:结合查阅相关文献,对药物的作用进行阐述。
结果: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及抗菌,抗氧化等作用。
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若配伍得当,可治疗多种疾病。
标签:白花蛇舌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及抗菌白花蛇舌草(学名:Hedyotis diffusa)是茜草科耳草属的植物。
分布在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南方等地,生长于海拔1,8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地岩石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其中成药味苦、淡,性寒。
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
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若配伍得当,可治疗多种疾病。
1.抗肿瘤作用白花蛇舌草的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常用于腹部肿瘤治疗及癌症放射、化疗后的辅助治疗,是当前研究者高度关注的一个方向。
王英峰等研究了白花蛇舌草的乙醇提取有效部位对S180小鼠模型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免疫系统及小鼠生存天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的醇提部位具有有效的抗肿瘤活性。
在临床应用方面,白花蛇舌草已用于治疗卵巢癌、胃癌、大肠癌、淋巴瘤等引起的恶性腹腔积液[1],以及消化系统肿瘤,如原发性肝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等,对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也有报道。
1.1宫颈癌张培影[2]等建立裸鼠人宫颈癌细胞移植模型及采用胃内灌药。
当肿瘤生长至直径10 mm 时,将荷瘤鼠随机分组,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在抑瘤率、生存时间、HeLa 细胞Ki-67 抗原蛋白的表达率以及肿瘤组织凋亡上的差异。
结果是白花蛇舌草对HeLa 细胞移植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HeLa 细胞凋亡,Ki-67 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并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P<0.05)。
结论表明花蛇舌草通过直接抑瘤增殖和诱导、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实现了其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作用。
1.2肾癌刘岩[3]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人肾癌GRC21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白花蛇舌草药理及临床应用

白花蛇舌草药理及临床应用白花蛇舌草(Scutellaria baicalensis)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治疗中。
它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以下将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白花蛇舌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素、根黄芩素等。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效果。
白花蛇舌草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1. 抗氧化作用:白花蛇舌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伤害,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2. 抗炎作用:白花蛇舌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细胞介导的炎性因子释放,减轻炎症过程,减少组织损伤。
3. 抗菌作用:白花蛇舌草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耐药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4. 抗病毒作用:白花蛇舌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包括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可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5. 抗肿瘤作用:白花蛇舌草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根据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其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1. 抗炎应用:由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等。
2. 抗感染应用:由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3. 抗肿瘤应用:由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多种肿瘤,如肺癌、肝癌等。
4. 抗抑郁应用: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可以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抑制抑郁症状,可用于治疗轻度到中度抑郁症状。
5. 抗氧化应用:白花蛇舌草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用于防治氧化损伤相关疾病,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肝病等。
总之,白花蛇舌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炎、抗感染、抗肿瘤等领域。
白花蛇舌草抗肿瘤药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白 花 蛇 舌 草 为 茜 草 科 植 物 白 花 蛇 舌 草 Hedyotis diffusa willd.的干燥或新鲜全草,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长江以南 诸省有分布。其味苦、甘,性寒,归心、肺、肝、大肠经。具清热 解毒、消痈抗癌、利湿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抗肿 瘤、增强免疫、抗菌消炎及对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等[1]。早期 在两广一带民间使用,主要用于治疗阑尾炎、疮疔痈肿及毒蛇 咬伤等,是广东地产常用药物之一。近代继而发现其有治疗 恶性肿瘤之功效。目前对白花蛇舌草研究最多的也是最有前 景的是其抗恶性肿瘤的作用。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与 邪毒侵袭,留着不去有关。邪毒长期作用于人体,气血凝滞, 日久成积,积久化热,耗气伤阴。如《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 候》所言:“诸病受邪,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白 花蛇舌草有清热解毒之功,能使恶性肿瘤渐消缓散,并防止其 复发。亦可在治疗中酌情加入其它清热解毒之药,并辅以益 气养阴之品,以提高疗效,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延长患者 生命的效果。本文就白花蛇舌草抗多种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 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民间用新鲜白花蛇舌草每次 120g,洗净榨汁治疗原发性 肝癌,效果好。陶文琪[15]以家传白花蛇舌草汤内服外敷治疗肝 癌,汤药内服,药渣敷肝区,效果明显。刘俊保等[16]应用白花蛇 舌 草 注 射 液 治 疗 肝 癌 40 例 ,有 效 率 为 17.5% ,稳 定 率 为 62.5%,半年生存率为 60.0%,1 年生存率为 27.5%,治疗过程 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康连香等[17]报道,运用白花蛇舌草 30 g, 当归 18 g,龟板 15 g,鳖甲 12 g,黄芪 12 g,党参、地黄、白芍、白 术、柴胡、茵陈、蒲公英各 9 g,加上化疗治疗肝癌,4 周后,有效 率可达到 56%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11-05-12 11:02:00 ] 作者:王锦燕编辑:studa20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综述
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等功效,为临床常用药。
现就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1 药理作用
1.1 抗肿瘤作用
谭氏等[1]的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的乙醇提取物对结肠癌、黑素瘤和乳腺癌细胞株显示一定活性,特别是对乳腺癌细胞株活性更强。
袁氏等[2]以不同剂量的白花蛇舌草在裸鼠胶质瘤间质注射,观察实体瘤的瘤重及组织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其对裸鼠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于氏等[3]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细胞集落的形成,没有逆转Bel-7402多药耐药性的作用。
实验还确定了白花蛇舌草的安全剂量范围是100~1 000 g/L,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对机体正常细胞无毒性作用。
为临床上治疗多药耐药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
于氏等[4]从细胞代谢和形态学变化的角度初步论证了白花蛇舌草提取物的抑瘤机制。
白花蛇舌草作用后的肿瘤细胞,DNA复制受到抑制,细胞的活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达到有效抑制Bel-7402细胞分裂的作用。
高氏等[5]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可以促使细胞中储存的钙离子释放,引起钙离子耗竭,同时诱导胞外钙离子的内流,以升高胞内游离钙的浓度。
提示白花蛇舌草的抗癌作用在于诱导癌细胞进入凋亡程序。
1.2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王氏等[6]的实验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具有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能够促进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由ConA或LPS诱导的脾细胞的增殖反应,并提高小鼠血清IL-2和IFN-γ的含量,促进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脏IgM抗体形成,并升高抗肿瘤药物所致的小鼠白细胞减少。
1.3 抗菌消炎作用
蒋氏等[7]的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醇提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王氏等[8]对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抗菌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和醋酸所致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大鼠松节油气囊肉芽增生和新鲜蛋清诱导的大鼠足肿胀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体外,对球菌和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杀菌作用,且对球菌的作用优于杆菌。
董氏等[9]的实验研
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在体外对71株解脲支原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mg/mL,14株标准菌株中未发现对白花蛇舌草的耐药菌株。
1.4 抗胃溃疡作用
王氏等[10]的实验证实,白花蛇舌草可以明显提高吲哚美辛所致胃溃疡大鼠血清和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减轻吲哚美辛的胃黏膜损伤作用。
1.5 抗乙型肝炎病毒
4种天然药物的混合物在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较强。
2 临床应用
2.1 治疗肿瘤
应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能很好改善肝癌患者疼痛、纳差、乏力、发热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介入化疗栓塞是当今临床较常用的治疗手段,但不良反应较多,配合使用康莱特和白花蛇舌草注射剂可起到协同作用,近期疗效有所提高[11]。
采用静脉滴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食道癌,临床观察106例,其对肿瘤有抑制作用,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还发现有抑制胸腹水、减轻癌性疼痛及癌性发热的作用[12]。
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不敏感,临床疗效不理想,在化疗间隙使用白花蛇舌草静滴,既增强了抗癌力度,又不增加毒副反应,临床疗效满意[13]。
恶性腹腔积液是晚期癌症的主要并发症,腹腔灌注白花蛇舌草与化疗药物顺铂联合应用40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有效率为60%,而单纯应用化疗药物的有效率为41.7%[14]。
肿瘤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肿瘤本身的吸收热,白花蛇舌草对两种发热均有效。
曲氏等[15]观察60例,体温均在39 ℃以下,应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显效41例,总有效率91.2%。
2.2 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应用白花蛇舌草针剂联合化疗观察19例,总有效率分别为73.68%和52.28%,临床症状也有明显改善[16]。
2.3 治疗肝炎
以白花蛇舌草为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0例,临床观察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大剂量(30 g)优于小剂量(15 g)[17]。
2.4 治疗胃炎
以白花蛇舌草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86例,效果满意[18]。
2.5 治疗感染性疾病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肌注治疗感染性疾病304例,以青霉素钠为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22%和90.00%[19]。
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2例,总有效率87.1%[20]。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疗效显著,能显著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加强免疫活性细胞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吞噬能力,从而发挥其抗感染作用,并有解热、降低白细胞数的作用。
应用大剂量白花蛇舌草为主药配制成的合剂,与西药强的松合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18例,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减轻疼痛、减少激素用量,而且能防止停药后的复发[21]。
2.6 用于皮科
联合手术治疗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手术引流后应用白花蛇舌草水煎液湿敷创面,可以清热解毒、杀菌消肿、缓解炎症症状,临床观察33例,效果显著[22]。
白花蛇舌草煎剂联合光量子疗法治疗毛囊闭锁性三联征38例,治愈率66%[23]。
以白花蛇舌草为君药,黄芩、黄柏为臣药制备的白草三黄汤,用于治疗痤疮186例,总有效率9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