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详解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1)一、单选题1.(3分)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cm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cm和6cm处,两次成的像()A.都是放大的像B.都是正立的像C.都是实像D.都是虚像2.(3分)安装在居民小区、银行等公共场所的电子监控系统能为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适时监控: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从而实现监控。
电子监控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A.平面镜成实像B.凸透镜成实像C.平面镜成虚像D.凸透镜成虚像3.(3分)如图甲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的情形如图乙;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同时透过玻璃瓶观察铅笔的像。
关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乙,人能透过空玻璃观察到铅笔是光的反射成像,此像是虚像B.人透过装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像,此像是虚像C.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D.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C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4.(3分)在阳光充足的教室内。
小阳手持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在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可以在墙上看到窗户的像,这个像是()A.倒立、等大的B.倒立、缩小的C.正立、放大的D.正立、缩小的5.(3分)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A.f<6cm B.6cm<f<18cmC.9cm<f<12cm D.18cm<f<24cm6.(3分)一个焦距是10厘米的凸透镜,当物体沿主光轴从离凸透镜50厘米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厘米处的过程中()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增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减小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增大7.(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用放大镜观看地图B.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C.夜晚,在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8.(3分)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A.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B.在电影院看到银幕上的画面C.通过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D.在水中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多选)9.(3分)科技中学的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分别用四块透镜进行实验。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凹透镜的是()A.B.C.D.2.小明家安装了新的家用监控摄像头,小明对监控摄像头的镜片产生好奇,于是拆下旧监控摄像头的镜片进行观察。
关于监控摄像头的镜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B.中间薄、边缘厚的不透明镜片C.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D.中间厚、边缘薄的不透明镜片3.下列各图是小明所画的光经过透镜(图中未画出)后的折射光路,其中是凸透镜的是()A.B.C.D.4.关于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说法,正确的是()A.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没有焦点B.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C.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D.透镜的光心位于它的主光轴上5.外出旅游,照相机是我们常用的工具,它能记录我们沿途所见的美丽风光,它相当于一个()A.反光镜B.凹面镜C.平面镜D.凸透镜6.如图所示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 B.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L一定大于透镜的焦距C.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D.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大7.关于透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束光射向凸透镜,通过凸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B.从焦点处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平行主光轴C.经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D.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8.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9.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①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①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①经过凹透镜的光线有可能比原来更会聚了一些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①①正确C.只有①①正确D.只有①正确二、填空题10.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b点,在虚线框内放入甲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框内放入乙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则甲是透镜,乙是透镜。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附解答)(考题形式:闭卷 试题共四大题34小题卷面分数:100分 考题时限:90分钟)考生注意:请将试题解答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用铅笔将这个选项的字母矩形方框涂满.每小题2分,计30分.)1.下列器材中利用凸透镜制成的是A .楼道里仪表镜B .投影仪的反光镜C .照相机的镜头D .汽车的后视镜2.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错误的是A .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而虚像不可以B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C .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而虚像一定是正立的D .实像一定是缩小的,而虚像一定是放大的3.如图所示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没有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实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 处,则A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 .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A .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B .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有何关系D .凸透镜是否能成像5.一滴水落在书页上,透过水珠发现书页上的字被放大了,这个现象的原理与下列哪一个的原理相同A .照相机B .投影仪C .放大镜D .都有可能6.下列关于凸透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B .幻灯机、照像机的镜头都是凸透镜C .物体放在焦点和透镜之间时成虚像D .放大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7.某班同学拍毕业照时,照相机镜头上正停着一只苍蝇,拍出来的照片A .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苍蝇B .不会出现苍蝇,但有一个大黑点C .不会出现苍蝇,但比正常情况下暗D .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苍蝇8.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离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离透镜30cm 处,则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凹透镜是()A.B.C.D.2.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B.凸透镜只有一个焦点C.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缩小的D.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3.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在光屏上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潜望镜4.如图所示,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镜。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脸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像B.电影影片经投影仪成正立等大的像C.通过照相机看远处的树是倒立放大的像D.透过鱼缸看见的鱼是正立缩小的像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成的是放大的实像B.该透镜的焦距是30.0cmC.若蜡烛、光屏不动,将透镜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可以再一次成像D.若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5.0cm刻度处,光屏需要适当左移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6.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市民用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查看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摄像头是一个凹透镜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7.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预防近视从我做起。
如图是眼睛视物成像光路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图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B.甲图为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C.乙图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D.乙图为远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8.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B.图乙中,望远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C.图甲中,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D.图乙中,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二、多选题9.小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4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m<f<34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7cm10.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放大的实像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放大的实像三、填空题11.富川县很多学校都安装了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1

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35分)1.如图,一塑料薄膜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容易引发火灾。
水和塑料薄膜对光的作用相当于()A.凹透镜B.凸透镜C.平面镜D.凹面镜2.如图所示的光学元件中,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A.丙和丁B.甲和丁C.甲和乙D.乙和丁3.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则关于两透镜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B.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C.甲、乙都是凸透镜D.甲、乙都是凹透镜4.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如图所示,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
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5cmB.一定等于5cmC.一定大于5cmD.可能小于5cm,也可能大于5cm5.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A.a B.b、d C.c D.d6.小宇同学的奶奶年龄大了,看不清手机屏幕,需要把手机拿远才能看清。
细心的小宇在网上帮奶奶购买了一个手机屏幕放大器,如图甲。
将手机放在支架处,透过屏幕放大器即可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像,图乙为其观看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小宇通过屏幕放大器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屏幕放大器类似放大镜,手机应放置在放大器一倍焦距之内C.通过屏幕放大器看到手机屏幕的像是放大的虚像D.小宇的奶奶要矫正视力应该戴凸透镜7.下列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B.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C.幻灯片必须放在2倍焦距以外D.用放大镜看书,书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8.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投影仪的镜头对光有会聚作用B.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像C.镜头到投影片之间的距离小于二倍镜头的焦距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远离投影片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D.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10.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A.呈现放大倒立的像B.呈现缩小倒立的像C.呈现放大正立的像D.无法呈现清晰的像11.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凹透镜前任意位置C.凹透镜的焦点上D.凸透镜的焦点上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一定有会聚作用B.凹透镜对光线不一定有发散作用C.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光线D.经过凹透镜的光线有可能比原来更会聚了一些3、下列光学作图中,错误的是()A.凹透镜聚光B.平面镜成像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D.光的色散4、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等大B.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射入人眼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5、在八年级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的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
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④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是①③C.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像是①②D.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③④6、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7、芯片(如图甲所示)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
某种光刻机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模,经过凸透镜去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缩小的电路图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掩膜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掩膜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上移动D.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相同距离,硅片上还能成清晰的像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知识点复习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有发散作用。
二、3条特殊光路图1.凸透镜:2.凹透镜:三、凸透镜成像规律1.图示:2.成像规律: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凹透镜是()A.B.C.D.2.如图,《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此现象中取火原理应用了()A.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3.如图所示,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镜。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脸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像B.电影影片经投影仪成正立等大的像C.通过照相机看远处的树是倒立放大的像D.透过鱼缸看见的鱼是正立缩小的像4.如图是初二年级某同学在光学特色实践作业中用手机、凸透镜、鞋盒自制的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影到白墙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正立、放大的实像C.要使墙上的像变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应减小D.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用于制作近视眼镜5.实验操作考试临近,同学们上实验室动手实验,通过训练提高操作技能。
如图,小明正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蜡烛移到34cm刻度处时,在光屏上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像B.该透镜的焦距是30cmC.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D.如果将蜡烛向左移,光屏需要适当右移才能再次形成清晰的像6.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B.甲丁C.丙乙D.丙丁7.如图所示的望远镜,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用它来观察很远的物体,看到的是()A.正立的虚像B.正立的实像C.倒立的虚像D.倒立的实像二、多选题8.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远视镜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比镜片小光斑的是近视镜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比镜片大光斑的是近视镜9.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6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m<f<32cm1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8cmB.当 u=12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C.当 u=20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2cm 处移动到 24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三、填空题11.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士”,这是因为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光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在车身局部形成高温,导致车漆失去光泽。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其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
A. 强B. 弱C. 不变D. 无法判断2.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当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光线会()。
A. 汇聚B. 发散C. 保持不变D. 无法判断3. 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其中物镜是()。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凸凹透镜D. 无法判断4.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凸凹透镜D. 无法判断5.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内时,成的是()。
A. 倒立的实像B. 正立的虚像C. 倒立的虚像D. 无法判断6. 照相机的镜头是()。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无法判断7. 放大镜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无法判断8. 近视眼需要佩戴()来矫正。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无法判断9. 远视眼需要佩戴()来矫正。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无法判断10.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时,不会形成像,因为光线()。
A. 发散B. 平行C. 汇聚D. 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凸透镜的中心点称为________。
12. 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的。
13. 望远镜的目镜是________。
14.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15.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__像。
16.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__像。
17. 近视眼的矫正原理是利用凹透镜的________作用。
18. 远视眼的矫正原理是利用凸透镜的________作用。
19.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外时,成的是________像。
20.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外,且距离焦点越近,成的像越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21. 请简述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光学成像中的主要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3分=39分)
1.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
B. 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
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 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 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3.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
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5.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
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5cm
B. 10cm
C. 15cm
D. 25cm
6.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A. 缩小、正立的虚像
B. 放大、正立的虚像
C. 缩小、倒立的实像
D. 放大、倒立的实像
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
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
D. 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
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所在的范围是()A. u<f
B. f<u<2f
C. u=2f
D. u>2f
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A. 一定小于8cm
B. 一定大于20cm
C.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D. 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10.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f是()A. f<2cm B. 2cm<f<4cm
C. 4cm<f<5cm
D. 5cm<f<8cm
11. 下列图中,表示的是近视眼形成原因的是()
12. 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13.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4. 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火种,怎么生火
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其位置。
15. 有下列几种常见的镜子:A. 平面镜,B. 凹面镜,C. 凸面镜,D. 凸透镜,E. 凹透镜。
其中发生光的反射的是;发生光的折射是;能会聚光的是;
能发散光的是。
(填字母代号)
16. 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
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
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的实像。
(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的实像。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刚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的像。
17. 甲、乙两个同学都是近视眼,甲视力,乙视力。
则通常情况下,(选填“甲”或“乙”)眼睛的晶状体更厚;他们要矫正视力,配戴的近视眼镜度数更高,透镜
的焦距更。
18.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近点大约在处;明视距离大约是。
19. 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天体照片,哈勃空间望远镜安置在外,以避免干扰。
20. 人眼看同一个物体,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这和物体与人
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图所示。
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
视角越。
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
物体越大,则视角越。
(选填“大”或“小”)
三、作图题(共14分)
21.(6分)如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
F
F
F
F
22.(4分)完成下列透镜的光路。
23.(4分)在下列方框中各画一个合适的透镜,并确定其位置。
四、探究与创新题(共24分)
24. (4分)小红的爸爸是近视眼,要戴近视眼镜矫正;爷爷是远视眼,要戴老花眼镜矫正。
爸
爸和爷爷的眼镜外形一模一样。
有一天,两只眼镜放在一起无法判别,于是小红设计了以 下两种方法来辨别。
请你帮小红完成下列表格的空白栏。
25.(6分)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其中一步是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
高度,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 。
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 蜡烛放在a 、b 、c 、d 、e 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1)蜡烛放在 点时,屏上出现
的像最大;
(2)蜡烛放在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3)蜡烛放在 点时,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透镜最远;
(4)蜡烛放在 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但透过透镜却 可以观察到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
26. (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A、O、B位置时,在光屏上C处会得到一个清晰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
烛焰的(选填“实”或“虚”)像。
(2)当用另一支较短的蜡烛替换原蜡烛,则在光屏上(选填“C”、“D”或“E”)处
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3)如果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B位置,则光屏放置在A位置(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27. (4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从大量实验中归纳得到的,如下表所示:
28.(5分)给你一副老花镜、一把刻度尺、一张白纸片,请你在晴天里测出它的度数,完成下列简要实验步骤:
①把老花镜的一块镜片着太阳光,移动镜片后面的白纸片,直到上面出现一个
、最亮的亮点。
②测出小亮点到镜片的距离即。
③由D = 100Φ= 求出这块镜片的度数。
④换用另一块镜片,,可求出另一块镜片的度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填空题 14.凸透镜,焦点。
15.ABC ,DE ,BD ,CE 。
16.缩小,倒立;放大,倒立;放大,正立,虚。
17.甲,甲,短。
18.无限远,10 cm ,25 cm 。
19.大气层,大气层。
20.小,大。
三、作图题 21.略。
22.略。
23.提示:凹透镜,凸透镜, 四、探究与创新题
24.中间薄边缘厚,中间厚边缘薄;字变小,字变大。
25.呈现在光屏中央;d ,a ,d ,e ,放大。
26.(1)倒立,缩小,实。
(2)D 。
(3)能。
27.(1)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2)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等。
28.① 正对,最小。
② 焦距f 。
③ 。
④ 重复前面的步骤。
100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