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弱电解质的电离(36张PPT)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弱电解质的电离(36张PPT)
栏 目 链 接
五、设计实验验证时注意等物质的量浓度和等pH的两种 酸的性质差异。
实验设计思路:以证明某酸(HA) 是弱酸为例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2.常温下,下列有关酸HA的叙述中,不能说明HA是弱 酸的是( ) ②测0.01 mol/L
栏 目 链 接
①取0.1 mol/L HA溶液,其溶液pH为2 NaA溶液,其溶液pH大于7 泡发光很暗 HA酸加水量多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2课时 弱电解质的电离
栏 目 链 接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3.了解电离常数的意义。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要点一
1.概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一定)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 电离成离子 __________的速率和 离子结合成分子 __________ 的速率相等,电离过程 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2.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用vt图象描述)
栏 目 链 接
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常数大小的比较为K1≫K2≫K3,因此
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所决定 (八字诀:分步进 行,一步定性)。
栏 目 链 接
四、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
♨ 特别提示:判断一种酸是强酸还是弱酸时,实质是 看它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完全电离即为强酸,不完全电 离即为弱酸。
mol/L的NaA溶液,其溶液的pH大于7,说明NaA是强碱弱
酸盐,所以能说明HA是弱酸,故不选;③用HA溶液做导电 性实验,灯泡发光很暗,只能说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小,
栏 目 不能说明该酸的电离程度,所以不能说明该酸是弱酸,故选; 链 ④等体积pH=4的盐酸和HA稀释到pH=5,HA加水量多, 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中和热燃烧热课件(共14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中和热燃烧热课件(共14张PPT)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二、燃烧热
1.定义: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 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理解: ①燃烧热属于反应热,也用ΔH表示,单位也为 kJ/mol。 叙述时直接读出“数值” 如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1kJ/mol 也可用ΔH表示,如ΔH=-890.31kJ/mol ②燃烧热的测定条件通常是101kPa.
热量。
4. 若是弱酸和弱碱在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要发生电离,电离要吸收热量,
故放出的热量均不完全是中和热。
中 小学班 级安全 教育工 作计划 范文
作 为 班 主 任 ,班级安 全工作 职责重 大,务必 常抓不 懈,富 有实效 。今年 ,我班将 进一步 认 真 学 习 贯 彻加强 学校安 全工作 的有关 文件,以 学生安 全工作 为中心 ,避免各类事故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练习】已知: 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 H2(g)+1/2O2(g)=H2O(g) ΔH= -241.8 kJ/mol 求氢气的燃烧热。
注意H2为1mol,生成水为液态 答案:氢气的燃烧热ΔH= -285.8 kJ/mol
化学 ·选修 4
第一章第二节 中和热 燃烧热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学习目标
1.理解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 2.会书写中和热、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 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中和热、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复习引入 写热化学方程式 ⑴1L1mol/L稀盐酸和1L1mol/L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为57.3kJ。
的 发生。

2.3.1 化学平衡状态 课件(人教版选修4)

2.3.1 化学平衡状态 课件(人教版选修4)

(1)A瓶中气体颜色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B瓶中气体颜色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Ⅱ.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2O 2 与黄色的 CrO 7 4 有下列平衡
- -
关系: Cr2O2 7 +H2O

2CrO2 4 +2H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反
生成物浓度增大,但 比原来的小 体系压强减小,但比
应方向移动
向气体体积增大的反 应方向移动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原来的大
体系压强增大,但比 原来的小 体系温度降低,但比 原来的高
体系温度升高,但比
原来的低
(2)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判断“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时平衡移动的方向。若同时改变影响平衡移动的几个条件, 不能简单地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只有 在改变的条件对平衡移动的方向影响一致时,才能根据勒夏 特列原理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如A(g)+3B(g) 2C(g)
3.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 、 压强 以及
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 ),平衡就会向着 能够减弱这种改变
的方向移动。
探究2:如何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
1.对平衡移动概念的理解
(v 正=v 逆) 各组分含量 保持一定
(v 正 ≠ v 逆 ) 各组分含 量改变
(v 正′=v 逆′)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1.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 学 平衡状态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掌握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
温 故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34张PPT)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34张PPT)


酸雨 温室效应
利用率
新能源 (4)新能源包括:太阳能、 氢能 ________ 风能 和________ 海洋能 等。 生物质能
能源
地热能 、________、 、________
栏 栏 目 目 链 链 接 接
特点: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 3.地位 能源是国民经济 ________和社会发展 ________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
101 kPa 时 , ________ 1 mol 纯 物 质 ________ 完全 燃 烧 生 成 ________ 稳定的氧化物 ________ 时所放出的热量。
- 或ΔH________0 < 。 2.符号:ΔH为________
kJ/mol 。 3.单位:________ 4.意义 例如:CH4的燃烧热为890.31 kJ/mol,表示在25°C、 1 mol CO2(g) 和 101 kPa 时, ________CH 4(g) 完全 燃 烧 生成 __________ H2O(l) 时放出890.31 kJ的热量。 ________
利用情况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 水平。
应用 思考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燃烧热是以 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
式时,以燃烧 1 mol物质为标准来确定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
数。
栏 目 链 接
综合
拓展 三、能源的分类及煤作燃料的利与弊 1.能源的分类方法
(1)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 叫一次能源,如原煤、原油、流水等;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 换后获得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各种石油制品、煤气、蒸 汽、电力、氢能等。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课件(不含电化学)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课件(不含电化学)

[例1]:1molC(s)与1molH2O(g)反应,当生成H2(g)、CO(g) ]:1molC(s)与 O(g)反应 当生成H (g)、 反应, 1mol时 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 的热量, 各1mol时,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 +131.5 kJ/mol (1mol均换成2mol呢?) 5 均换成2mol呢 ______kJ/mol (1mol均换成 为△H= [例2]:拆开lmolH—H键、lmolN-H键、lmolN≡N键分 拆开lmolH— lmolN- lmolN≡N键分 例 拆开 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 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N2完全 反应生成NH __,1mol __ 反应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92KJ/mol ,1mol H2完全 反应生成NH ______。 ______。 反应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30.6KJ/mol 回顾]: [回顾]: 1.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 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 者密不可分, 以物质为主. 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 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同时遵循________定律 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同时遵循 定律 定律。 和________定律。 定律 2.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 反应热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_____,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 它等于反应前后体系的_____,用 ⊿H 表示 表示,单位 它等于反应前后体系的 焓变 用_____表示 单位 kJ/mol 。 为_______。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强弱电解质(36张PPT)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强弱电解质(36张PPT)
栏 目 链 接
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 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 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1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CH3COOH C.NH4HCO3 B.Cl2 D.SO2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解析:选项中的四种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但原因有 所不同。CH3COOH和NH4HCO3均为电解质,水溶液理应 能导电;Cl2和SO2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应的生
成物均为电解质,故溶液也导电(Cl2+H2O
SO2+H2O 为非电解质。 答案:D
HCl+HClO,
H2SO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栏 目 链 接
♨ 特别提示: 1. 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 强电解质:强 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 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 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 解质;如:BaSO4、BaCO3等。
栏 目 链 接
Cl2是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因此只有SO2
要点二
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 子的过程。电离不需要通电,且一般为吸热的。电离方程式 的书写如下: 1.强电解质 完全 电离,符号用“________” ,如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2++2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 化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6页 0028页 0082页 0142页 0162页 0232页 0405页 0456页 0509页 0565页 0607页 0639页
绪言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附录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 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 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 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思考5: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 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答: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 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作业: 课本P6 3-(2,3,5,6)、4 [课外作业] 1、预习课本下一小节的内容 2、课外查阅我国能源结构和状况。
一、燃烧热 二、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
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单位 3、注意 kJ/mol
指定产物通常规定为: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
⑵ 一定标明各物质的状态(s、l、g、aq) ;
⑶ ΔH只放右边,以空格与标有物质状态的化学方程 式隔开(数值及单位) 放热: ΔH < 0; 吸热: ΔH > 0; ⑷ 系数仅仅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或原子个数; 故系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
⑸ΔH的值与系数相匹配。 系数加倍,ΔH值也加倍。 正逆反应的ΔH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⑹ 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H2 + I2 == 2HI
只表示物质变化
【例1】 在200℃、101kPa时,1 mol H2与碘蒸气作用生 成HI的反应,科学文献上表示为:
H2(g) + I2 (g) ==== 2HI(g) ΔH =
101kPa
200℃
-14.9 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单位为kJ/mol 或kJ·mol-1。


②反应热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
课 后 强 化

③反应热描述的是一定温度下的热量变化。

④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化学(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 能
2.反应热产生的原因: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
定 位
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 能
H2(g)+Cl2(g)=2HCl(g)的反应热,应等于生成物分子
定 位
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862kJ/mol)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
自 主
收的总能量(679kJ/mol)的差,即放出183kJ/mol的能量。显
研 习
然,分析结果与实验测得的该反应的反应热(184.6kJ/mol)很
问 知识;第二节是“燃烧热 能源”;第三节是“化学反应热

探 究
的计算”,具体内容包括:盖斯定律、反应热的计算等有关


课 知识。
备 选

师 生 互 动
课 后 强 化


化学(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 能
【本章重点】 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能正确书
定 位
写热化学方程式;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应用盖斯定律和
知 能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特定反应的反
定 位
应热数值应为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
自 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
主 研
4.由于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使环

境的能量升高),故放热反应的ΔH为“-”,ΔH<0;而吸
问 题
热反应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使环境的能量降低),ΔH为
自 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理解燃烧热的概

研 习
念。

【本章难点】 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会正确

探 究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会判断。






师 生 互 动
课 后 强 化


化学(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 能 定 位
自 主 研 习


探 究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共2课时)
问 子化学键总键能)









师 生 互 动
课 后 强 化


化学(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 能 定 位
自 主
一、焓变,反应热
研 习
1.反应热的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
问 量,都可以用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探 究
符号用ΔH。



说明:
备 选

师 生
资 料




师 生 互 动
课 后 强 化


化学(人教版)
知 能 定 位 自 主 研 习 问 题 探 究 课 堂 师 生 互 动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资 料 备 选 课 后 强 化 作 业
化学(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 能 定 位

焓变 反应热

研 习
1.反应热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________的能量,叫反应热,它等

探 究
于反应前后体系的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表示,其单位


课 常采用________。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直接测量。
备 选

师 生 互 动
课 后 强 化


化学(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 能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定 位
化 学 反 应 的 本 质 是 __________________ 。 任 何 化 学 反

究 “+”,ΔH>0。
资 料

5.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备 选

师 生 互 动
课 后 强 化


化学(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 能
●案例精析
定 位
【例1】 根据要求回答:
2.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断裂 克服原子间 吸收
研 习
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
形成
释放

3.- < + >









师 生 互 动
课 后 强 化


化学(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 能 定 位
自 主
1.如何利用化学键的键能来计算反应热?
研 习
提示:ΔH=E(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总键能)-E(生成物分
自 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

研 习
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则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
问 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即为该反应的

探 究
反应热。


课 堂
如:当1mol H2与1 mol 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
备 选
师 生 互 动
HCl时,1mol H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 的能
自 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

研 习
间的化学键________时,需要________的相互作用,这需要
问 ________能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新

探 究
化学键________时,又要________能量。


课3.放热反应ຫໍສະໝຸດ 吸热反应化学(人教版)知 能 定 位 自 主 研 习 问 题 探 究 课 堂 师 生 互 动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资 料 备 选 课 后 强 化 作 业
化学(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 能 定 位

本章内容共分三节。第一节是“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

研 习
化”,具体内容包括:反应热、焓变、热化学方程式的有关
备 选

师 生 互 动
当ΔH为“________”或ΔH________0时,为放热反应;课

当ΔH为“________”或ΔH________0时,为吸热反应。
强 化


化学(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 能
答案:
定 位
1.释放或吸收 热量变化 ΔH kJ/mol(或kJ·mol-1)
自 主
课 后
量,1mol
Cl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
的能量,强化 作
而2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431kJ/mol ×2mol 业
=862kJ的能量,如图所示。
化学(人教版)
知 能 定 位 自 主 研 习 问 题 探 究 课 堂 师 生 互 动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资 料 备 选 课 后 强 化 作 业
问 接近(一般用实验数据来表示反应热。)由此可得:

探 究
放热反应: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 资

课 能量,ΔH为“-”或“ΔH<0”。
备 选

师 生 互 动
吸热反应: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 能量,ΔH为“+”或“ΔH>0”。
课 后 强 化


化学(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