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复习提纲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复习提纲

电子标签、电子标签的功能特性 电子标签基本组成 电子标签分类 读写器、读写器基本组成 RFID应用
第4章
移动通信网络 基本原理、和有线网的比较 绕射、散射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三种损耗、四种效应 移动通信的发展:3G WCDMA、CDMA2000、TD-SCDMA
第4章
短距离无线通信 什么是短距离无线通信、主要特点 Zigbee、技术优势 FFD、RFD,网络拓扑 Zigbee 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Bluetooth、拓扑、1master->7slave 蓝牙系统组成、工作频段、跳频率、数据传输率 表4-3
物联网典应用 智能物流 智能视频监控 智能家居 智能交通
第7章
信息安全 基本属性 信息安全分类 无线传感网络与RFID安全 Zigbee安全方案 RFID安全 RFID安全机制
物联网安全 安全特点 安全机制
3gwcdma短距离无线通信什么是短距离无线通信主要特点zigbee技术优势ffdrfd网络拓扑zigbee在物联网中的应用bluetooth拓扑1master7slave蓝牙系统组成工作频段跳频率数据传输率超带宽的定义绝对带宽相对带宽超带宽的技术特点60ghz通信60ghz技术特点无线传感网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概念wsn的特点网络结构图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扩散法闲聊法spin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物联网中间件基本概念中间件定义物联网中间件的概念三个发展阶段组成和特点中间件关键技术web服务soa嵌入式中间件技术嵌入式webjavavm万维物联网上下文感知技术m2m业务概念系统架构
中间件关键技术 WEB服务、SOA 嵌入式中间件技术、嵌入式WEB、JAVAVM 万维物联网 上下文感知技术
物联网考试提纲

物联网考试提纲第一章物联网概述1、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答:最早见于1995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提出了物物互联;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性的提出当时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概念;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构想;2009年温家宝提出“感知中国”构想。
--------------------------------2、四层体系结构模型及其功能答:感知识别层:感知识别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联系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纽带。
网络构建层:主要作用是把下层(感知识别层)数据接入互联网,供上层服务使用。
管理服务层:在高性能计算和海量存储技术的支撑下,管理服务层将大规模数据高效、可靠地组织起来,为上层行业应用提供智能的支撑平台。
综合应用层:最初用来实现计算机之间通信,进而发展到连接以人为主体的用户,现在正朝物物互联这一目标前进。
--------------------------------第二章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1、自动识别的种类和基本方法答:光符号识别、语音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IC卡、条形码--------------------------------2、RFID原理以及系统组成答:原理: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
由五个组件构成,包括: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标签--------------------------------3、常见防冲突算法及其优缺点对比答:基于帧的分时隙的ALOHA协议,Q协议、随机二进制树协议和查询二叉树协议--------------------------------4、IC卡工作原理答:是由耦合元件、芯片及微型天线组成,每个标签内部存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用来标识目标对象。
物联网技术复习提纲_整理版1.0

复习提纲物联网概述1.物联网的四层体系架构,各层的主要功能、主要技术、典型设备。
对象感控层、数据传输层、信息整合层、应用服务层对象感控层的作用是获取物理对象(人、机器、物品)的各种行为和状态数据。
通过控制器实现对物理对象的控制。
感知层的主要技术是:频射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二维码。
典型的设备包括:手机摄像头、各种传感器、扫码枪等。
数据传输层在物联网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纽带作用。
它不仅向上负责将感知层感知到的信息传输到信息整合层,还负责感知层传递命令。
数据传输层的主要技术:WiFi、蓝牙、ZigBee、NFC、NB-IOT。
典型的设备包括:集成蓝牙功能、NFC功能的各种设备。
信息整合层的作用是对网络获取的不确定信息完成重组、清洗、融合等处理,整合为相对准确的结论。
信息整合层的主要技术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应用服务层的作用是使用信息整合层整合的各种有用的数据。
典型的应用包括:智能安防、智能电网、环境检测等。
2.物联网中典型的感知技术及其对应的典型应用系统。
二维码:手机摄像头扫描、购物软件、社交交友软件RFID:基于RFID的“二代身份证”的多用途系统构想传感器:医疗健康、城市建设、交通监控图像/视频:中国电信全球眼系统3.物联网中典型的无线传输技术,包括短距离传输技术和长距离传输技术。
短距离传输技术:WiFi、蓝牙、低功耗蓝牙技术BLE、ZigBee、UltraWideBand-UWB、NFC长距离传输技术:NB-IOT、LORA、5G4. 边缘计算和雾计算的概念,对物联网系统的影响。
边缘计算是一种在物理上靠近数据生成的位置处理数据的方法。
因为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普及,如果源源不断的数据全部传输到云端,云端服务器将面临巨大的存储压力,为此边缘计算提供了解决办法,边缘计算更适合物联网应用。
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数据不用再传到遥远的云端,在边缘测就能解决,更适合实时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处理,也更加高效而且安全。
物联网复习纲要

物联网复习纲要1-1.物联网英文表述,定义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具有三个重要特征:1.普通对象设备化2.自治终端互联化3.普适服务智能化。
(Internet of Things)1-2.物联网核心技术(四层),主要特点(五个)核心技术:四层由下到上分别是: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
主要特点:(1)联网终端规模化;物联网时代每一件物品均具通信功能成为网络终端,5-10年内联网终端规模有望突破百亿。
(2)感知识别普适化;无所不在的感知和识别将传统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高度融合(3)异构设备互联化;各种异构设备利用无线通信模块和协议自组成网,异构网络通过“网关”互通互联。
(4)管理处理智能化;物联网高效可靠组织大规模数据,与此同时,运筹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决策手段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5)应用服务链条化;以工业生产为例,物联网技术覆盖从原材料引进,生产调度,节能减排,仓储物流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
1-3.发展趋势(三个更)(1)更广泛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对象从人延伸到物体,互联互通方式的扩展(2)更透彻的感知:通信功能使传感器能够协同工作(3)更深入的智能:多传感器实现“人多力量大”的智能,多维感知数据实现“防患于未然”的智能,大数据挖掘实现“见微知著”的智能2-1.RFID英文表述,中文表述RFID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
2-2.RFID系统的组成RFID系统由五个组件构成,包括: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标签。
传送器、接收器和微处理器通常都被封装在一起,又统称为阅读器(Reader),所以工业界经常将RFID 系统分为为阅读器、天线和标签三大组件。
物联网复习提纲

物联网复习提纲一、物联网的概念与特点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简单来说,就是将各种物理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感知、控制和管理。
这些设备可以包括传感器、智能家电、工业设备、车辆等等。
物联网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广泛的互联互通:物联网中的设备能够通过多种通信技术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
2、智能化感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能够实时获取环境和设备的状态信息。
3、大数据处理:大量设备产生的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存储、分析和处理。
4、远程控制与管理:可以通过网络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提高效率和便利性。
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获取数据的关键设备,能够将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转换为电信号。
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2、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Zigbee、NBIoT 等。
不同的通信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设备,例如蓝牙适用于短距离、低功耗的设备连接,NBIoT 适用于大规模的物联网设备接入。
3、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依靠云计算平台进行存储和处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
4、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用于对物联网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设备的智能控制和优化。
5、安全技术保障物联网设备和数据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包括身份认证、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
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通常可以分为三层架构:1、感知层负责数据的采集和感知,由各种传感器和终端设备组成。
2、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的传输和通信,包括各种通信网络和协议。
3、应用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各种具体的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物联网等。
四、物联网的应用领域1、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如灯光、窗帘、空调、安防系统等,可以通过手机 APP 或语音指令进行操作,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杭电物联网-复习提纲

Chap1一、物联网实际是中国人的发明,整合了美国CPS(Cyber-Physical Systems)、欧盟IoT (Internet of Things)和日本U-Japan 等概念。
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是其三个重要特征。
二、物联网架构: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综合应用层信息应用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生成三、物联网的应用场景:记住10个最为保险自动驾驶、智能路灯、智慧农业和土壤检测、牲畜监控、动物保护监控、餐盘自动计价、智慧停车、充电桩监测、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能抄表、传感器监测、窨井盖监测四、四层模型的展开:(看一看)感知识别层:●感知识别技术是核心技术,是联系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纽带。
既包括RFID、无线传感器等信息自动生成设备,也包括各种智能电子产品用来人工生成信息。
●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动性的信息,无线数据通信网络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从而实现物品识别和管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利用各类传感器对信息开展大规模、长期、实时的获取。
信息生成方式多样化是物联网区别于其他网络的重要特征。
●信息方式多样化是物联网区别于其他网络的重要特征。
●感知识别层位于物联网四层模型的最底端,是所有上层结构的基础。
网络构建层:●主要作用为把下层数据(感知识别层)接入互联网,供上层服务使用。
●网络是实现物物互联的重要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层:●位于感知识别和网络构建层之上,综合应用层之下,是物联网智慧的源泉。
●将大规模数据高效可靠地组织起来,为上层行业应用提供智能的支撑平台。
●管理服务层解决数据如何存储、如何检索、如何使用、如何不被滥用等问题。
综合应用层:●物联网应用以“物”或者物理世界为中心,涵盖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建筑、环境监测等等。
●物联网应用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具有多样化、规模化、行业化等特点。
物联网复习提纲

考试大纲1. 什么是物联网?P12. 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有那几种服务形式?P20,P25-P273.给出下列几个缩写的英文全称。
物联网IoT,射频标识RFID,,无线传感网络WSN,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无线局域网WLAN,万维网WWW,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宽带)ADSL掌上电脑PDA、P2P、M2M,硬件即服务Haas,软件即服务S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电子收费系统ETC,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MS4.什么是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5.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有哪些,并分别描述。
P77-P132(信息获取与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6.目前比较成熟的物联网应用领域,并稍加说明。
P149-P2487.各国政府与公司对物联网的关注、提法、应用情况。
P4-P68.无线网络的分类有哪些?无线自组网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P114-P1189.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试描述其应用前景。
P11510.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区别?“数字城市”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智慧城市”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技术的,以政府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为重要内容的,以城市资源的全面物联、信息资源的充分整合、应用资源的持续创新、系统资源的渐进建设为主要特征的,涉及数字城管、数字执法、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诸多领域的,由若干多个独立存在的电子信息子系统组成的,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分析的、可感知可控制的、可组装可拆卸的大规模综合应用与信息服务系统。
物联网概论复习提纲

《物联网概论》复习提纲一、题型
单选择(25)多选(10)
填空(15)判断(10)
简答(20)论述(20)
二、复习要点
1、了解理解关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2、掌握传感器技术、几种传感器的型号,特点,以及检测技术
3、掌握RFID技术,组成,原理
4、掌握现代通信技术。
调制解调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等
5、掌握无线传感网络体系结构,特点。
比如力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
6、掌握物联网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技术目标、防范措施等
7、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及技术应用
8、了解掌握物联网应用与开发,应用领域至少5种以上
9、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服务的几个层次
10、掌握嵌入式系统结构,分类等
三、相关简答论述题
1、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划分和各层功能是什么?P11-12
2、物联网的安全措施有哪些?P128
3、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P110
4、智能交通系统怎样与物联网融合 p202
5、分析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难点。
6、信道的复用方式有几种?
7、简述超声波传感器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8、写出物联网的具体应用,至少写五种以上,并简要分析之。
9、什么是人工智能?简述物联网智能模型。
P198
10、论述何为“智慧地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复习提纲(2018年7月)
第一章
1.CPS定义
CPS 是环境感知、嵌入式计算、网络通信深度融合的系统。
(存疑)
2.物联网定义
按照规定的协议,将具有“感知、通信、计算”功能的智能物体、系统、信息资源互联起来,实现对物理世界“泛在感知、可靠传输、智慧处理”的智能服务系统。
3.物联网主要技术特征
物联网的智能物体具有感知、通信与计算能力。
物联网可以提供所有对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
物联网的目标是实现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融合。
4.物联网与互联网区别
物联网提供行业性、专业性与区域性的服务
物联网数据主要是通过自动方式获取的
物联网是可反馈、可控制的“闭环”系统
5.物联网三层结构模型(大题)
感知层
网络层,网络层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子层:接入层、汇聚层与核心交换层
应用层,物联网的应用层可以进一步分为:管理服务层与行业应用层
6.物联网共性服务
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对象名字服务,服务质量保障
7.物联网关键技术
感知技术智能技术
第二章
1.RFZD定义
RFID是利用无线射频信号空间耦合的方式,实现无接触的标签信息自动传输与识别的技术
RFID标签又称为“电子标签(tag)”或“射频标签”
2.RFID标记分类
3.EPC编码结构
EPC-96I的版本号字段的值规定为十六进制数的21,对应的二进制数为0010 0001
域名管理字段用二进制数表示为28位,通常用7位的十六进制数表示(0010A80)
域名管理字段值用来表示产品是由哪个厂家生产的
对象分类字段用二进制数表示为24位,通常用6位的十六进制数表示(00A18F)
对象分类字段值用来表示是哪一类产品
序列号字段用二进制数表示为36位,通常用9位的十六进制数表示(0010ADB08)
序列号字段值可以唯一地标识出每一件产品
第三章
1.传感器定义
传感器(sensor)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并能将检测和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电压、电流、频率或相位)输出,以满足感知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的要求
2.传感器性能指标
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漂移,测量范围,精度
3.智能传感器特点
自学习、自诊断与自补偿能力
复合感知能力
灵活的通信能力
4.WSN(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义
5.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
网络规模
自组织网络
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
以数据为中心
6.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类型
传感器节点
汇聚节点
管理节点
7.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单元组成
第四章
1.
2.嵌入式系统特点
面向特定应用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根据应用的具体需求,剪裁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
适应对计算机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的要求
3.智能硬件概念
体现了“互联网+传感器+计算+通信+智能+控制+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项技术的融合,其核心是智能技术
标志着硬件技术向着更加智能化、交互方式更加人性化,以及向“云+端”融合方向发展的趋势,预示着智能硬件将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新的热点《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明确重点发展的五类智能硬件产品:智能穿戴设备、智能车载设备、智能医疗健康设备、智能服务机器人、工业级智能硬件设备
4.人工智能定义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应用系统的一门科学
人工智能研究的目标是让机器具有像人类一样的思考能力与识别事物、处理事物的能力
5.人工智能研究基本内容
智能感知,智能行动,智能推理,智能学习
6.物联网智能硬件人机交互研究技术有什么
虚拟交互、人脸识别、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脑电控制、柔性显示与柔性电池等
第五章
1.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分类
2.TCP-IP协议特点
开放的协议标准,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等各种传输网之上,适用于互联网与物联网
3.物联网无线接入技术有哪些
工业、科学与医药专用ISM频段
Wi-Fi接入
蓝牙、ZigBee与LR-WPAN技术
基于IPv6的低速无线个人区域网6LoWPAN标准
超宽带通信UWB技术
WBAN与IEEE 802.15.6标准
NFC技术
NB-IoT
4.ZigBee定义
ZigBee是一种面向自动控制的低速、低功耗、低价格的无线网络技术,ZigBee 网络的结点数量、覆盖规模大
5.蓝牙定义
第六章
1.位置信息三要素
位置信息涵盖了空间、时间与对象三要素
2.GPS系统组成部分
GPS由三个独立的部分组成: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GPS接收机有哪些
导航型接收机
测地型接收机
授时型接收机
4.GIS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地理学、遥测遥感技术、GPS、管理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第七章
1.物联网数据特点
海量,动态,多态,关联
2.物联网数据处理关键技术
3.数据挖掘定义
透过数据,应用一定的分析方法,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这个过程就是“数据挖掘(Data Mining)”
4.大数据特点
大体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时效性(Velocity)准确性(Veracity)大价值(Value)
5.智能决策定义
6.云计算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它是将计算与存储资源、软件与应用作为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
7.大数据定义
第八章
1.网络空间安全覆盖主要内容(五个方面)
2.网络空间安全理论体系(三大体系)
基础理论体系、技术理论体系、应用理论体系
3.网络安全机制
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认证,流量填充,路由控制,公认。
第九章
1.工业4.0核心
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
2.物联网应用有哪些
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