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面神经炎中医治疗PPT课件

面神经炎中医治疗PPT课件

02
中医治疗理念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治疗的核心思想,它强调人体内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治疗面神经炎时, 中医认为不仅要针对面部症状进行治疗,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如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具体而言,整体观念要求在治疗面神经炎时,要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心理状态等,以避免因 单纯治疗面部症状而忽略其他方面的问题。
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为主的治疗思想,它强调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在治疗面神经炎时 ,中医认为不仅要针对已出现的症状进行治疗,还要注重预防该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而言,治未病要求患者在治疗后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 、注意面部保暖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面神经炎的再次发生。同时,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如中药调理、针灸等,以降低该疾病的复发风险。
治疗效果
治疗结束后,患者左侧面 部肌肉瘫痪明显改善,面 部表情逐渐恢复正常。
05
注意事项与预后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
避免在面部感染或炎症 时进行针灸,以防炎症
扩散。
中药治疗
饮食调理
情绪调节
遵循医嘱,注意药物配 伍禁忌和煎煮方法,避
免不良反应。
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 性食物,宜清淡易消化,
多食用温性食物。
患者情况
治疗效果
患者李某,男性,45岁,因左侧面部 肌肉瘫痪就诊。经检查诊断为面神经 炎。
治疗结束后,患者左侧面部肌肉瘫痪 明显改善,面部表情逐渐恢复正常。
治疗方案
采用针灸治疗,取穴太阳、阳白、四 白、颧髎、下关、颊车、地仓等,每 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

《面瘫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面瘫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硬、麻木、疼痛等。
风热型面瘫
中医认为,风热型面瘫是由于风邪 和热邪共同作用所致。这种类型的 面瘫通常表现为面部肌肉松弛、无 力、流口水等。
气血瘀阻型面瘫
中医认为,气血瘀阻型面瘫是由于 气滞血瘀所致。这种类型的面瘫通 常表现为面部肌肉疼痛、麻木、僵 硬等。
03
中医治疗面瘫的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具有疏风散邪、 解表通络、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进 行内服,如牵正散、小活络丹等。
护措施。
保持口腔清洁
饭后及时漱口,避免食物残渣 滞留,以免引发感染。
眼部护理
经常清洁眼部,避免长时间看 电视、电脑等,减少眼部疲劳

刺激性食物。
预防面瘫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 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
加强锻炼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 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手法按摩
通过按摩面部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常用的手法有揉 法、捏法、推法等。
拔罐疗法
通过拔罐产生的负压,吸附于患处,以舒筋活血、祛风散寒。常用的穴位有太阳 、阳白等。
04
面瘫的日常护理和预防
日常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面部温暖
避免冷风、冷水等刺激,冬季 外出时可以戴口罩、围巾等防
THANKS

注意保暖
避免面部受到寒冷刺激 ,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时
要注意保暖。
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 过度焦虑、紧张等不良
情绪的影响。
05
案例分析和结论
成功治疗案例分享
案例一
患者李某,男性,35岁,因左侧面部肌肉瘫痪就诊。经过中 医针灸和中药治疗,一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半年后基本恢 复正常。

面瘫的中医治疗及ppt课件

面瘫的中医治疗及ppt课件
面瘫的中医治疗及护理
面瘫〔又称为口歪眼斜、面神经麻木、面 神经炎〕,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 所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 的疾病。临床表现为突发性一侧口歪眼斜,闭 目不能,口角下垂或耳后疼痛,耳鸣,流泪。 患侧面部表情运动丧失,额纹消逝,不能皱眉 和闭目,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鼓腮 漏气,双侧面瘫时,面部呆板,无表情。
临床中医护理
1.1 心思引导 患者大多忽然起病,导致患者心 境紧张,担忧难以治愈及留后遗症,产生焦虑不 安、恐惧等不良心情。尽量将患者安排单间或其 他面瘫患者房间,应自动关怀体恤患者,多与其 交谈,多谈胜利案例,加强患者的康复自信心, 这对缩短康复时间有很重要的作用。护士应积极 协助顺应医院环境,病房提供电视来自可分散患者 对本人疾病的留意力。
周围性面瘫多与病毒感染和冰冷刺激有关,从 脑桥面神经核发出直至面肌的周围神经通路任何部 位受损均可引起面神经麻木。
周围性面瘫属祖国医学“口眼歪斜〞的范 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学以为面 瘫是因人体正气缺乏,脉络空虚,风邪挟痰乘 虚入中面部脉络,致使气血闭阻,筋脉失养, 肌肉缓慢不收,而发生口眼歪斜。因此,其构 成以风、痰、瘀为表,以虚为本,按照疾病的 分期,辨证施治,分别采用祛风化痰、活血通 络、补虚益气等根本大法。
①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留意思想集中,不 能分散精神,以免艾条挪动,不在穴位上;
②体位在温馨、自然、穴位要准确,普通取患侧脸部 的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地仓、颊车、迎香、 听宫、印堂、人中、水沟等穴,每个穴位灸5~7min;
③施灸过程中要随时讯问病人对温度的感受, 以病人觉得温馨部分皮肤细微红晕为度,对于 皮肤觉得愚钝者和小儿,艾条间隔穴位要稍远 一些,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较好的效 果,施灸终了30min内,防止外出或迎风受寒 而加重病情。

《面瘫的中医治疗》课件

《面瘫的中医治疗》课件

中医治疗面瘫的原理
1
攻下方补上
首先保证患者的肝、脾、肺、胃、肾等脏腑功能平衡,再通过按摩、针灸、推拿等功法,搜 查患者体内的穴位,治疗面瘫。
2
引出风湿
中药和艾灸通过热导可以增进血液、营养物质的流动,导引出体内的风湿湿邪,并减轻患者 的所患面瘫病症。
3
祛风化瘀
手法和气功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面部的运动功能,促进血液、气血的流通,使面瘫患者得 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面瘫是一种传统疗法,使用中药和针灸对身体有益,无副作用。患有面瘫的患者可以接受中医治疗。 如需求医咨询,建议您到正规医院进行面瘫治疗。
某公务员的面瘫自我治 疗经历
该公务员因工作压力大而得 了面瘫,开始通过自我按摩 和食疗治疗,效果不佳,后 来得到了中医调理,拥有一 次健康的面瘫治疗。
所有面瘫患者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避免吃辣、油腻、 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每日注 意面部清洁,保持愉快、放 松的心情,并加强面部按摩 来提升面部血液循环。
中医治疗面瘫的注意事项
医务透明化
反复治疗
寻找正规医院,避免假冒伪劣医 疗机构或人员诱导患者接受治疗。 了解患者治疗的详细过程和使用 的中药和针灸力,使其面 瘫得到治疗,并且不再失控。
治疗期限
面瘫的治疗周期时长因人而异, 根据正常恢复情况,建议治疗期 限为一个星期。
结论和建议
《面瘫的中医治疗》PPT 课件
面瘫是面神经麻痹症的俗称,中医疗法是一种传统疗法。本课件将为大家介 绍面瘫的中医治疗过程。
中医治疗的概述
中医治疗通过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增强组织功能和代谢能力,以维护机体的 平衡和健康。 面瘫不同于其他病症,需要由懂得中医治疗的医师来针对病情进行辨治。
什么是面瘫?

面瘫的中医护理常规ppt课件

面瘫的中医护理常规ppt课件
概述
面瘫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 生严重影响,需要及时治疗和护 理。中医在面瘫的护理方面有着 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
面瘫的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面瘫与风邪侵袭、正气虚弱有关,治疗原则为祛风散邪、活血通络、调节 脏腑功能。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综合运用 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进行护理。
禁忌食物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姜、蒜等。同时,避免油腻食物和不易消化 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05
面瘫的康复与预后
康复训练指导
面部肌肉锻炼
针灸治疗
通过按摩、拍打、鼓腮、吹口哨等动作, 加强面部肌肉的锻炼,促进面部神经的恢 复。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以刺激面部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康 复。
贝尔氏麻痹
与贝尔氏麻痹引起的面瘫 相鉴别,贝尔氏麻痹通常 在24小时内自行恢复。
肿瘤压迫
与肿瘤压迫引起的面瘫相 鉴别,肿瘤压迫常伴有其 他神经系统症状。
03
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
护理原则
个性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 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
案。
整体观念
面瘫虽局部发病,但与全身气 血、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应整 体调理。
日常保健建议
面部按摩
每天早晚进行面部按摩,促进面 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面瘫症
状。
眼部保护
对于面瘫导致的眼部闭合不全的患 者,应注意眼部保护,避免眼部感 染。
康复训练
进行面部肌肉的康复训练,如抬眉 、闭眼、鼓腮等动作,有助于恢复 面部肌肉功能。
饮食调理与禁忌
适宜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类、豆类等。此外,多吃 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

面瘫中西医诊治PPT课件

面瘫中西医诊治PPT课件

周围性
面神经核或核以下的神 经纤维,面瘫的同侧
患侧全面部 可消失 可出现 可消失 可消失 甚少出现
面神经核损害
周围性面瘫 伴展神经麻 痹对侧锥体 束征
膝状神经核损害
耳后剧痛,外 耳道疱疹,舌 前味觉障碍, 泪腺、唾液腺 障碍
镫骨神经以上
伴听觉过敏、 舌前味觉障碍 ,唾液腺分泌 障碍。
茎乳孔以外
鼓索神经损害
面瘫的辨证用药
风寒型
风热型
口角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舌淡苔薄 白,脉浮 紧。
口眼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舌红苔黄 脉浮数。
正虚型
口眼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疲倦乏力 舌淡红苔 薄白,脉 虚无力。
局限于眼睑或口角,痉挛可因说话、吃饭、精神紧张、疲劳而加重, 每次痉挛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面肌联合运动 有的患者出现张口、示齿、鼓腮、吸吮时眼也
跟着闭合变小,相反闭眼时,口角也牵拉闭合,这就是面肌联合运 动,是面神经受损后,其髓鞘恢复不良所致。
鳄鱼泪症候群 此现象多出现在面瘫后数周或数月,患者吃食
物时,患侧即有眼泪流下,甚至只是看到或想到可口的食物时,也 会泪水汪汪。是由于副交感神经纤维再生而误入泪腺和颌下腺造成 的联带动作。
Hunt氏综合症等
瘫:脑桥病变
创伤类:包括车祸暴力致颞骨骨
折、新生儿产钳伤、中耳手术、腮 Foville syndrome:面+两眼不能向病
腺手术意外损伤等
侧同向运动+对侧偏瘫:脑桥梗塞
炎症感染类:中耳炎、乳突炎
(胆脂瘤型最多)、恶性外耳道炎、 Guillain-Barre syndrome:双面N +
周围性面瘫的诊治
面瘫就是面部肌肉瘫痪的意思,它 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受到损 伤而引起的,所以也叫作面神经麻 痹或面神经炎,中医也称之为"口 僻"或"口眼歪斜"。

中医面瘫完整PPT课件

中医面瘫完整PPT课件
贝尔氏面瘫与亨特氏面瘫的鉴别
贝尔氏面瘫起病突然,常有受凉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或几周有耳后疼痛 或口角流涎等症状。亨特氏面瘫除了面瘫的一般症状外,还可伴有舌前2/3味觉 消失、听觉过敏、外耳道和耳廓疱疹。
中医面瘫的病情评估
01
02
03
轻度
口角低垂、示齿无力、眼 睛闭合无力、鼻唇沟变浅 。
中度
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患侧 额纹消失、不能抬眉、上 眼睑下垂。
其他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如超短波、激光等,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
拔罐治疗
在面部进行拔罐治疗,以促进面部气血运行和面瘫的恢复。
04
中医面瘫的护理与康复
日常护理
保持面部清洁
经常用温水洗脸,注意避免冷 水刺激。
避免直接吹风
避免面部直接受到冷风或热风 的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眼部护理
经常清洁眼部,避免长时间看 电视、手机等,保持眼部湿润 。
周围性面瘫,证属气虚血 瘀、脉络痹阻。
针灸治疗、中药汤剂(益 气活血、通络止痛)、物 理治疗(红外线照射、低 中频电刺激)。
治疗两个月后,症状明显 改善,左眼可闭合,口角 不再歪斜,进食正常。
案例五: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 分析结果:通过对这五个案例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年龄 段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对较差,可能是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导致药物吸收和针灸治 疗的敏感性降低;而年轻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能与他们身 体机能较强、抵抗力较好有关。此外,我们还发现针灸治疗和 中药汤剂的联合使用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及时就医
面瘫是一种急性发作的疾病,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错过 最佳治疗时机。

中医面瘫完整ppt课件

中医面瘫完整ppt课件

精选ppt
25
六、面瘫的调护
• 面部避免吹风受寒,用温水漱口、洗脸 ,必要时可带口罩、眼罩防护。
• 因眼睑闭合不全,灰尘易侵入,每日点 眼药水2~3次,夜间可涂眼药膏,防止暴 露性角膜炎。
• 调节情志,少言笑。 • 饮食忌生冷、辛辣、腥发之品。 • 加强面肌表情肌锻炼。
精选ppt
26
七、小结
1、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卓效。 2、注意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3、本病初起时针刺量不宜过强。 4、 通常在起病1—2周内开始恢复
2
二、病因病机
风热之邪
气血痹阻
风寒之邪
面神经炎
肌肉纵缓 不收
经筋失于 濡养
中医病机 正气不足
脉络空虚
精选ppt
3
眼 部:足太阳膀胱经筋为“目上冈”
足阳明胃经筋为“目下冈”
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足阳明经筋 功能失调所致;
口 颊: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
口歪为此三条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风寒导致的面神经血管痉挛, 局部缺血水肿,压迫面神经,神经营养缺乏 ,引起面神经变性而发病。
精选ppt
20
五、面瘫的其他治疗
• 温针灸法: 适用于风寒型及正虚型。取颧髎、下关、曲 池、三里、外关、合谷等穴,行温针灸;或 悬灸面部。注意防烫伤。
精选ppt
21
五、面瘫的其他治疗
• 拔罐疗法:
适用于风寒型和正虚型。用小号火罐行面部闪罐 。以温热舒适、不留罐印为度。注意防烫伤。
精选ppt
22
五、面瘫的其他治疗
• 穴位注射: 取患侧阳白、四白、颊车、地仓,太 阳、牵正、下关、迎香、翳风及曲 池、足三里,选维生素B1、维生素 B12或加兰他敏注射液,面穴 0.2~0.3ml/穴,体穴1~2ml/穴。每次 取2~3穴注射,隔日一次。适用于各 型各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 根据病情程度及治疗是否及时得当,一般约2-3周后开始好转, 轻者1-2个月内可以恢复,约3-6个月大部分可恢复。部分患者不 能完全恢复时,常见瘫痪肌的挛缩、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如 “鳄鱼泪”现象(咀嚼食物伴有病侧流泪)。

二、治疗:
• 1、毫针疗法
• 治法:远近配穴法,平补平泻法。
• 处方:主穴;面三针:面瘫1:地仓穴下1寸;面瘫2:
9
行针手法
• 1.提插法;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使针在穴内
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使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 插;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一般来说,提插幅度大, 频率快,刺激量就大;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 小
• 2.捻转法;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
和中、食二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
相当于大迎穴;面瘫3:大阳穴下1寸。

配穴; 攒竹 下关 颊车 阳白 合谷 足三里
• 进针法
• 面瘫1向颊车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2向颧髎穴透刺,进针 2.5寸,面瘫3横透刺通过四白穴,进针1.5寸,穴位横透选用3 寸长针,沿皮刺,顺着面部肌纤维走向而进行透刺。
• 基本手法
• 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 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产酸、麻、胀、重等感觉。
印堂、人中、水沟等穴,每个穴位灸5~7min;
• 1.地仓穴:在面部,瞳孔之下,平行嘴角的位置,大概相当于嘴角外侧 0.5—1厘米。
• 2.颊车穴:在耳朵下方,简便的取穴方法是,做咀嚼的动作,同时用手去 摸腮帮,那块隆起的肌肉就是颊车。
• 3.迎香穴:在鼻翼两旁的鼻唇沟中。 • 4.翳风穴:大约在耳垂后面的凹陷处。 • 5.合谷:在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虎口”。
14
穴位贴辅注意事项
• 1 敷药前应洗澡,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 及时请教医生,外敷时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以随时揭去药膏。 如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此为正常反应,不必 过多担心。
10
治疗注意事项
• 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治疗6次,10次为一 个疗程
• 治疗禁忌;过于饿,疲劳,紧张,不宜针 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肿瘤部位 不宜针刺。
11

• 面瘫的艾灸治疗
• 艾灸是治疗周围性面瘫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 经济实用的优点。
• ①选穴;一般取患侧脸部的地仓、颊车、迎香、翳风穴、合谷、
• (二)治法
• 贴敷药物:分2组。1、麝香2克,全蝎1.5克,白胡椒1.5 克,白花蛇1克,蜈蚣1条。共研细末。2、川芎、当归各 500克,黄连600克,植物油500克,同置煎枯去渣,炼至 滴水成珠,加黄丹360克,搅匀,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 后,加入天牛粉286克,搅匀,分摊于纸上配,每帖膏重2 克。
8
• 进针深度与角度 • 1.直刺;针体和腧穴皮肤约呈90°左右针刺角度刺入
的方法。适用于攒竹 下关 颊车 阳白 合谷 足三里
• 2.平刺;针体与腧穴皮肤约呈15°左右针刺角度刺入
的方法。适用于面三穴。
• 3.深度;面瘫1向颊车透刺,进针2.5寸;面瘫2向颧
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3向四白穴透刺;进针1.5寸, 针选用3.0寸针,尽量顺着面部肌纤维走向进行透刺。
• 周围性面瘫根据病变部位及临床特点分四种类型: • 1、单纯性面神经炎占60~75%,病变在茎乳孔以
下部位。临床表现: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 平坦,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 2、病变在茎乳孔内,损及鼓索神经及镫骨肌支,临 床表现:面肌麻痹,舌前2/3味觉丧失,涎腺分泌功能 障碍,听觉过敏。 • 3、病变在膝状神经节处,损及岩浅大神经,临床表 现:泪腺分泌减少,耳甲与乳突区痛,亦可出现耳廓、 外耳道疱疹。称为Hunt征,占面瘫的12%, • 4、面神经核损伤:表现为周围性面瘫,脑干CT有 病灶。
• ②操作;将艾条悬于穴位之上,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以
使穴位局部温热红晕,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每穴灸10—15分钟, 每天1—2次,7日为一个疗程。
12
• 注意事项: • 1.面部穴位灸患病一侧,合谷穴灸左右两侧。
• 2.由于面瘫患者局部皮肤感觉下降,因而要特别注意 艾条与皮肤间的距离,切不可过近,可以用另一只手的 手指放在被灸穴位处以感受温度变化。
3
45Βιβλιοθήκη 6中医的认识• 周围性面瘫属祖国医学“口眼歪斜”的范 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学认 为面瘫是因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 邪挟痰乘虚入中面部脉络,致使气血闭阻, 筋脉失养,肌肉迟缓不收,而发生口眼歪 斜。因此,其形成以风、痰、瘀为表,以 虚为本,按照疾病的分期,辨证施治,分 别采用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补虚益气等 基本大法。
• 3.面瘫急性期,面神经处于水肿状态,不宜灸,3天后 才宜施灸。
• 4.施灸后,面部毛孔张开,应注意避风。
13
穴位敷贴治疗面瘫
• (一)取穴
• 主穴:分3组。1、阳白、四白、牵正、地仓;2、下关、翳 风;3、阿是穴。 配穴:颊车、太阳、大椎、大迎、瞳 子髎。 阿是穴位置:共九个刺激点。第1点在患侧内 颊膜部咬合线上,相当于第二臼齿相对区,在此点前后 0.5厘米处各为1刺激点,然后在咬合线上下约0.5厘米的 平行线上各选和前3点相对应的刺激点6个。
• 一、诊断
• 通常呈急性起病,每在睡眠醒来时,或在冷风
吹面部后,发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部
分病人起病前几天有同侧耳后、乳突区轻度疼
痛。检查时可见病人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
不能皱眉、蹙额、露齿、鼓颊,口角歪向健侧,
病侧鼻唇沟变浅,闭目时眼睑不能闭合,眼球
向外上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征。
2
•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且常有 口水自口角淌下。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口轮匝 肌反射、瞬目反射均减弱至消失。肌电图的面神经传 导速度测定,对面神经损伤程度诊断有帮助。
面瘫的中医针灸治疗
城关卫生院
1
• 面瘫面瘫(又称为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面
神经炎),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
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疾
病。临床表现为突发性一侧口歪眼斜,闭目不能,
口角下垂或耳后疼痛,耳鸣,流泪。患侧面部表
情运动丧失,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和闭目,鼻唇
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鼓腮漏气,双侧面瘫 时,面部呆板,无表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